第53章
作者:茅于轼    更新:2021-12-04 03:55
  铁道部规定托运货物如果运费不按时交纳,要支付迟纳金。其罚则是每天罚欠交金额的1%。(见铁道部货物运价规则第35条,1993年119号文)
  迟纳金是应该交的,因为客户耽误了铁路的资金周转,理应负担利息损失。但每天罚欠款的l%,三个月下来付款就要加倍,这大概是现代社会中利息最高的高利贷了。作为对比,信用卡透支一般认为是利率最高的借款,其利率很少超过每天1‰。在发达国家一般是每天0.5%。在高通货膨胀的我国,国家银行给储户的存款利息没有超过每天0.5‰。而铁道规定的利率为此数的20倍。许多同家由中央银行控制利率,允许商业银行上下浮动一个百分数,顶多不会超过50%,而铁道部的利率比规定值高出2000%。我知道有一个3000人的工厂,去年被铁路系统一次罚了二百多万。平均每名员工辛苦一年创造的价值中被罚了700元,而铁路方面却不费吹灰之力,白捞了二百多万。这种事有地方告状去吗?工厂领导连想都不敢想。他安慰自己说,幸亏铁道部没有规定每天罚10%。
  1995年7月10日
  远虑和近忧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就是人们从多少年来的生活经验中总结出来的金科玉律。什么样的是远虑?我们考虑明天的事,明年的事,甚至下个世纪的事,但很少人考虑几代人以后的事。而且对下一代的关心多半只限于自己的儿孙。这样的远虑似乎有很大的局限性,我们应该考虑一些更长远的,范围更大的事。但是有两点原因妨碍了我们这样做。一是我们的知识有限,弄不清今天的行为对几代人以后的生存会发生什么影响,做什么事会有利于后人,哪些事将不利于后人。二是缺乏对后人的责任感,因为那是我们身后的事,哪怕天塌下来,也与我无干。这两个原因加在一起,我们确实没有将大范围、几代人以后的远虑,变成为今后自己的行动指南。
  就上面谈到的第一点原因来说,近几十年来对自然和社会的研究使我们对事物的长远后果有了丰富得多的知识。例如人口增加与地球环境容量的矛盾。现在我们懂得,森林的消失,地下水的枯竭,渔业资源的减退,生活的拥挤等都与人口增加有关,控制人口已成为大多数国家的方针,30年以前这在我国还是有很大争议的问题。又如全球气候变暖的研究,现在科学家们已经基本上取得了一致意见,即全球的气温的确在缓慢地上升,而且这种上升主要是人类活动造成的,研究说明,人类社会进入工业化时代以来由于燃烧大量从地底下挖掘出来的石油和煤炭,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已增加了大约1/4(从万分之2.7增加到了万分之3.5)。如果任其发展估计到下世纪中叶,浓度将增加一倍,同时气温将比现在上升2到4度。照外行人看来,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微小含量和我们的生活好像没有什么关系,但科学计算证明,正是由于这万分之几的二氧化碳以及其他更微量的所谓温室气体保持了我们周围的气温,没有它们的话,大气平均温度将是零下20度左右,大多数人以为气温上升三五度完全在人们可以忍耐的范围之内,不值得大惊小怪。但科学家们却不这样粗心大意,他们研究地球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气温升降所造成的各种后果,发现气温上升会导致海平面上升,森林大片死亡,降雨的分布变化,植物和动物的分布随之改变,灾害性气候出现的频率增加,其经济后果究竟有多大,各人的估算差别很大,究竟如何还很难说。
  有人以为气温上升如果是二氧化碳等气体造成的,等到真正发生了灾害再来采取措施也不算晚。这种想法是由于不了解各种成分的气体在大气中循环的性质而形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分子在大气中的寿命估计平均为500年左右,即要大约500年才有机会溶入海水或重新被植物吸收。容纳二氧化碳的主要介质是海水,表层海水吸饱了二氧化碳之后,要流到海洋深处,腾出地方让深层海水浮到表层来吸收二氧化碳。所以大气中多余的二氧化碳要等深层海水循环到表层。而海水的垂直方向的循环要800到1000年才完成。这些现象决定了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非常缓慢。正好像50万吨的巨型油轮,船长发出停止的命令之后,轮船还要向前滑行好几海里才能真正停下,大气成分也具有巨大的惯性。等到我们确认事情出了毛病再停车,根本来不及了。
  除了大气成分造成的危险,还有更为根本、更隐蔽、惯性更大的变化也可能对人类构成重大威胁,这就是人类的生物进化过程。根据考古研究,我们知道人是猿经过了几百万年的进化而成的,这个进化过程进行得非常缓慢,至少要几万年才能看到一些端倪,但它一刻也没有停止过。过去生物进化是适应自然环境的优胜劣汰。可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人能不能适应环境全都取决于社会环境而几乎与自然环境无关。过去的淘汰规律是体力强壮,能够获取足够的食物并在争夺异性中取得胜利的有机会繁殖后代。现在仍旧是食物和异性在决定繁殖过程,但靠的完全不是体力强壮,是什么因素代替了体力强壮?是聪明才智?是诡计多端?是光明磊落?我们根本不知道。因此人类正在朝什么方向进化我们全然无知。如果诡计多端的人有繁殖优势并成为淘汰规则的活,将来人类成为一群彼此阴谋计算别人的可怕生物,到那时再来纠正就太晚了。
  这些事情确实是很遥远的事。虽然其起因都是我们眼皮底下正在进行的事,但人们事实上对其进程毫无控制能力。另外有些事其后果已确实发生了的。例如我国华北地区的干旱化过程,近半个世纪以来已经表现得十分明显。在50年代京津一带年降水量为650毫米左右,现在已逐渐降到四百多毫米。照这个速度发展下去,不但京津地区缺水的问题越加严重,华北整个地区退化为沙漠也是完全可能的事。如果拿中华民族三千多年前的华北和中原的环境和今天作一对比,或许可以发现造成华北的缺水的直接原因是毁林。那时全国有多少森林虽然没有测量的记录保持下来,但从各种文献记载的故事可以看出当时的生态大大地不同于现在。譬如周代诸侯各国交换礼物的清单中就有犀牛和大象。唐代诗人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写道:“蜀山兀,阿房出。”可见秦始皇为了造阿房宫把四川山上的树砍光了。甚至100年前瑞典地理学家考察罗布泊时还记下了当时百姓巧妙地捕捉老虎的方法,可见那时罗布泊不但有水,而且有草有树还有众多的小动物作为食肉老虎的生存条件。而今罗布泊已成了一片干涸荒地,不要说老虎早已消失,连植物都难以存在下去。
  为什么森林可以增加降雨?大家都知道,天上落下来的雨水最终有两种归宿,或者经过溪流河道汇入大海,或者重新蒸发成为水汽升腾上天。因为地面系统所含的水量从长远来看是稳定不变的。重新蒸发上天的水汽有可能再次成为雨水降落下来。所以蒸发升腾的水汽越多,降雨也越多,气候会变得湿润一些。森林的作用就是将雨水截住,让它慢慢地流走,在流走以前会更多地蒸发成为大气中的水汽,人们乘飞机经过千岛之国印尼时,如果碰巧刚落过雨,可以清楚地看到每个有森林的岛上蒙着一股垂直的云雾。那就是蒸发水汽升腾所形成的。在大陆上,这股云雾可能再次遇上冷空气,凝结成雨降落在别的地区。人们看到江河湖海,认为那是巨大的水体。其实云雾所包含的水体超过江河湖泊中流动着的水体。为了解救华北的干旱缺水,人们修了引滦入津的工程。现在已经开工将汉江中游的水用人工渠道和扬水机械引到山西。这项工程的投资达百亿元之巨。但很少有人思考如何利用空中河流来输水,即通过绵延不断的森林,将水汽引导到华北来。这样做的话,还可以减少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增加木材的生产,改善整个地区的生态环境。即使森林不能增加华北的降水,它的附带的生态利益也值得我们为之一试。
  人口、气温上升,人类进化,华北干旱似乎都和我们眼前的生存无关。在八小时之内,每个人都忙着他自己的那份工作。只是到了八小时之外,才空下来想一想属于远虑的事。可是如果每个人都无这份远虑,或者虽有考虑却无行动,远虑最终难免变成近忧。
  1995年6月8日
  摊派
  今年初,我所在的单位被北京西城区税务局的一个税务所摊派订购《中国税务报》和《北京财会》两种报刊。为此我曾向西城税务局反映,局里还派了三名干部到我处向我解释。以后我又向国家税务总局反映,得到的答复简单说来,同意这种行为是一种不正之风,但现在己成了风气,牵涉的面相当广,一时难以扭转。最近我几次去现场调查研究,发现摊派订刊物远远不止税务系统。农村工作系统、民政系统、环保系统,乃至党组织系统,全都有自己的摊派任务。它已泛滥成为一种灾难,它的间接影响非常恶劣。
  摊派不同于贪污,它不可能被起诉。现在没有任何一条法律可以对摊派者治罪,所以从事摊派是绝对安全的。摊派订阅报刊冠冕堂皇的理由是督促学习。这样看来它非但没有罪而且还有功。可是摊派活动真正的目的是个人利益,是利用职务上的权威牟取私利;是一种不作贡献就能获得报酬的最便捷的谋利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