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作者:王敬瑞 更新:2021-12-04 03:06
人们耳熟能详的军事故事“空城计”,就非常生动地反映了“静”功夫的威力。司马懿大军兵临城下,一座空城,几个老兵,诸葛亮却大开城门,稳坐城楼,从容镇定,抚琴一曲,琴音丝毫不乱,直弹得司马懿大疑,军队倒退了40余里。
成熟“三境界”(2)
缺乏“静”功的人,大都浮躁。浮躁主要表现在说话浮躁和做事浮躁。说话浮躁,就是不能深思熟虑,说话随便。做事浮躁,就是事前准备不足,只凭脑子一热、兴头一来就仓促蛮干。另外,性格浮躁,爱发脾气,发起火来什么都不想,什么都不顾。缺乏“静”功的人还有一个毛病就是每天心不静,思虑过度,对问题往往考虑得太多、太复杂,有时还容易钻牛角。尤其是对一些问题看不开,放不下,常常失眠。缺乏“静”功的人,尤其遇到突发事情,沉不住气,毛手毛脚,六神无主,慌乱无措。再一个就是碰到棘手问题,表态过急,处理不慎,效果不好。
唐鉴说:“静字功夫最要紧,大程子的主静功夫足,王文成也是有静字功夫,所以他能不动心。如果省察自身不缜密,见理不明,都是浮物,总之要的是个静字。”我们必须知道,静能养心,静能养神,静能养气,静能明理,静能生慧,静能开悟。由此可见,心静,就不会思虑过度;气静,就不会动不动发怒;神静,说话就不会信口开河,做事就不会盲目草率,尤其是遇见突发事和棘手事就不会慌乱。遇到发怒的事,听到发怒的话,只要冷静,就会明理,明理就会制怒。遇到突发棘手事,只要冷静,应对的智慧和办法就会产生。总之,静能使人力戒浮躁,静能使人心明神清,静能使人增慧开悟。
藏
洪应明在《菜根谭》一书中讲到:“鹰立如睡,虎行似病,正是它攫人噬人手段处。故君子要聪明不露,才华不逞,才有肩鸿任钜的力量。”意思是说,老鹰站在那里像睡着了,老虎走路时像有病的样子,这正是它们准备抓人吃人前的手段。所以,一个真具有才德的君子,要做到不炫耀聪明,不显露才华,如此才能担负起重大使命。
“者易折,皎皎者易污。”说的是过高的东西容易折断,洁白的东西容易玷污,用来比喻自视清高、性格刚直者容易招祸。名位高的人稍有不慎,便会毁了自己的清誉。由此可见,不可太露是有一定道理的。过分显露一则易遭人嫉妒,惹人眼红,二则起调太高,会陷入被动。要知道,“人怕出名猪怕壮”,“下雨先湿出头椽”。而且还要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要谦虚一点,说话办事要留有充分余地。
智者不锐。就是说,尽管你很聪明,也要把锐气藏起一些来。事实证明,过激的人总是比平常人首先遭到挫折,思想强烈又较真的人最容易招来麻烦,一个火爆性格的人总要比其他人多吃一些亏,一个满身锐气的人做事,总是比其他人更容易失败。大智者一般都舍弃了这种锐气,他们懂得刀磨得过于锋利,刀刃就容易翻卷而失去作用的道理。
善于藏锐。古人云:“木秀于林,风必摧之。”锋芒毕露的人很容易遭到别人的非议和打击。纵然你才华横溢,也要一步步向上攀登。如果你一贯显露自己张扬的个性,企图一步登天,那么,你将摔得更加惨重。善于藏锐,并非不要自己的意志和锐气,而要掩饰自己的锋芒,做到“绵里藏针”。有词道:“锐气藏于胸,才气见于事。”有句俗话说得好,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一个成熟的领导者应该懂得把握自己,懂得不断修正自己的个性。
适时藏锐。一个领导者在处于劣势的情况下,要善于保护自己。适时隐藏自己的才华,掩藏自己的锐气,这不是消极躲避,而是为了养精蓄锐,待机而动,这就是韬光养晦。善于藏锐,是一个领导者博大胸怀的具体体现。
藏露有度。锋芒内藏,神气内敛,要靠修养、见识和对社会与人生的深刻体会去把握。深藏不露、城府过深的人让人觉得难打交道;锋芒毕露、狂妄自大的人又让人觉得反感。在什么时候藏,什么时候露,藏几分,露几分,要把握得恰到好处。
毛遂自荐的故事告诉我们,不露便无人了解和无人赏识。杨修丧命的故事告诉我们,太露就会引祸上身。三国时,曹操手下的杨修,就是因为聪明过了头,处处显露自己而引起曹操的忌恨,最后被曹操找借口杀掉。
藏锐,是一种修养。一个成熟的领导者,就应该懂得智者不锐的深刻含意,自觉地善于藏锐,适时藏锐,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为官“八字经”(1)
传统民俗文化把人出生的年、月、日、时叫做四柱,每柱天干地支各配两个字,合起来称为生辰八字。据说生辰八字影响人的命运。当了领导做了官,也有非常重要的八个字,这就是“脑清”、“心正”、“腕硬”、“拳重”。这八个字把握不好,就会影响领导者的前程和事业。
○脑清
○心正
○腕硬
○拳重
脑 清
“脑清”,就是思路清晰,善谋、敢谋、能谋。
一个地区和单位搞得好坏,领导很关键。领导者是一个地方或一个单位的“大脑”,是决策的核心。“大脑”的运转是否正常,思路是否清晰,决策是否正确,对这个地区和单位的发展来说关系十分重大。作为一名领导者一定要“脑清”,在任职期间,干几件大事,先干什么,后干什么,应该做到胸中有数。
脑清须善谋。善谋就是能立足实际,善于思考,分析形势,把握规律,引导事物向预期的目标发展。人们看一个领导者水平高低,首先看的是他是否有点子、有思路、有办法。没有思路和办法,这个领导就不合格。好的思路从哪里来?一要调查研究“找”思路,群众是我们的老师,领导者要经常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善于集中群众的智慧;二要请有识之士“出”思路,如聘请专家组成智囊团,请他们出谋划策;三要外出取经“寻”思路,学习和借鉴别人的办法和经验;四要边学边干“悟”思路,在广泛学习的基础上,理论联系实际,勤于动脑,在实践中悟出道理,想出办法。总之,通过各种途径,理出好的思路,并付诸实施。
脑清须敢谋。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自古成大事者,无不是敢想敢干、敢作敢为者。领导者就是要敢于打破常规,突破框框,提出独到见解。不是人云亦云,而是用创新的眼光审视现实,分析问题,敢想他人所不敢想,敢谋他人所不敢谋,敢为他人所不敢为。毛主席根据中国实际,突破苏俄模式,大胆提出“农村包围城市”,使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邓小平审时度势,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构想,为日后成功地收复香港、澳门奠定了基础。这些都是敢谋的成功典范。
脑清须能谋。能谋就是要在善谋和敢谋的前提下,使自己的想法更符合客观规律。能谋善断就是在立足实际搞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形势,充分估计事物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尤其是能预测事物发展的趋势和结果,使自己的判断、决策或者说谋略,更加具有科学性、超前性和战略性。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在80年代中期就以他睿智的目光和战略家的气魄为我们勾画出三步走的宏伟蓝图。我国人民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在三步走战略目标的指引下,从解决温饱到达小康,从实现小康再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我们正一步步地实现着这些目标。这一谋,使中国12亿人民朝着目标奋发努力,摆脱了贫穷,解决了温饱问题;这一谋,使中国在20世纪末基本达到了小康;这一谋,使我们在新的世纪昂首阔步向着第三步宏伟目标迈进。
“脑清”,是领导者应具有的重要素质。在大是大非面前要头脑清醒,有立场,有原则;在金钱美色的诱惑下不心动,不上当;在众说纷纭的时候不是随风倒,而是有信念,有主见。只有头脑清,才能抓大事心中有数,才能稳扎稳打,少犯错误。
心 正
“心正”,就是为人公道正派,刚正、清正、公正。
一个领导者要担当起领导重任,就必须做到“心正”。心正即心地端正。有个“心正笔正”的故事,说的是唐穆宗向书法家柳公权请教笔法,柳公权回答“心正则笔正”。意思是,要想写好字,执好笔,心必须正。这一故事被后世引伸为“笔谏”,即以写字执笔之理告诉皇帝,不仅写字如此,做事处理问题都必须心正,要为人正派,行得端,立得正。
《大学》认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在于修身,修身的根本在于正心。孔子说,自己率先端正了,天下谁敢不端正?为官立德的根本,不外乎正心。心正才能使身正,身正以后左右人员就正,左右人员正了,所有官员就正,所有官员正了,国家就正,国家正了,天下就正。
心正才能刚正。刚正就是刚强正直,坚持原则。党的领导干部在大是大非面前,要坚持实事求是,做到一就是一,二就是二,绝不含含糊糊,模棱两可;更不能黑白颠倒,是非不分。如果领导者不能做到刚正不阿,秉公办事,就会失去民心。民心不扶,何以为官?
心正才能清正。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干干净净做官,堂堂正正做人。做一个人品好、正正派派的好人,做一个作风正、清清白白的好官。
成熟“三境界”(2)
缺乏“静”功的人,大都浮躁。浮躁主要表现在说话浮躁和做事浮躁。说话浮躁,就是不能深思熟虑,说话随便。做事浮躁,就是事前准备不足,只凭脑子一热、兴头一来就仓促蛮干。另外,性格浮躁,爱发脾气,发起火来什么都不想,什么都不顾。缺乏“静”功的人还有一个毛病就是每天心不静,思虑过度,对问题往往考虑得太多、太复杂,有时还容易钻牛角。尤其是对一些问题看不开,放不下,常常失眠。缺乏“静”功的人,尤其遇到突发事情,沉不住气,毛手毛脚,六神无主,慌乱无措。再一个就是碰到棘手问题,表态过急,处理不慎,效果不好。
唐鉴说:“静字功夫最要紧,大程子的主静功夫足,王文成也是有静字功夫,所以他能不动心。如果省察自身不缜密,见理不明,都是浮物,总之要的是个静字。”我们必须知道,静能养心,静能养神,静能养气,静能明理,静能生慧,静能开悟。由此可见,心静,就不会思虑过度;气静,就不会动不动发怒;神静,说话就不会信口开河,做事就不会盲目草率,尤其是遇见突发事和棘手事就不会慌乱。遇到发怒的事,听到发怒的话,只要冷静,就会明理,明理就会制怒。遇到突发棘手事,只要冷静,应对的智慧和办法就会产生。总之,静能使人力戒浮躁,静能使人心明神清,静能使人增慧开悟。
藏
洪应明在《菜根谭》一书中讲到:“鹰立如睡,虎行似病,正是它攫人噬人手段处。故君子要聪明不露,才华不逞,才有肩鸿任钜的力量。”意思是说,老鹰站在那里像睡着了,老虎走路时像有病的样子,这正是它们准备抓人吃人前的手段。所以,一个真具有才德的君子,要做到不炫耀聪明,不显露才华,如此才能担负起重大使命。
“者易折,皎皎者易污。”说的是过高的东西容易折断,洁白的东西容易玷污,用来比喻自视清高、性格刚直者容易招祸。名位高的人稍有不慎,便会毁了自己的清誉。由此可见,不可太露是有一定道理的。过分显露一则易遭人嫉妒,惹人眼红,二则起调太高,会陷入被动。要知道,“人怕出名猪怕壮”,“下雨先湿出头椽”。而且还要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要谦虚一点,说话办事要留有充分余地。
智者不锐。就是说,尽管你很聪明,也要把锐气藏起一些来。事实证明,过激的人总是比平常人首先遭到挫折,思想强烈又较真的人最容易招来麻烦,一个火爆性格的人总要比其他人多吃一些亏,一个满身锐气的人做事,总是比其他人更容易失败。大智者一般都舍弃了这种锐气,他们懂得刀磨得过于锋利,刀刃就容易翻卷而失去作用的道理。
善于藏锐。古人云:“木秀于林,风必摧之。”锋芒毕露的人很容易遭到别人的非议和打击。纵然你才华横溢,也要一步步向上攀登。如果你一贯显露自己张扬的个性,企图一步登天,那么,你将摔得更加惨重。善于藏锐,并非不要自己的意志和锐气,而要掩饰自己的锋芒,做到“绵里藏针”。有词道:“锐气藏于胸,才气见于事。”有句俗话说得好,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一个成熟的领导者应该懂得把握自己,懂得不断修正自己的个性。
适时藏锐。一个领导者在处于劣势的情况下,要善于保护自己。适时隐藏自己的才华,掩藏自己的锐气,这不是消极躲避,而是为了养精蓄锐,待机而动,这就是韬光养晦。善于藏锐,是一个领导者博大胸怀的具体体现。
藏露有度。锋芒内藏,神气内敛,要靠修养、见识和对社会与人生的深刻体会去把握。深藏不露、城府过深的人让人觉得难打交道;锋芒毕露、狂妄自大的人又让人觉得反感。在什么时候藏,什么时候露,藏几分,露几分,要把握得恰到好处。
毛遂自荐的故事告诉我们,不露便无人了解和无人赏识。杨修丧命的故事告诉我们,太露就会引祸上身。三国时,曹操手下的杨修,就是因为聪明过了头,处处显露自己而引起曹操的忌恨,最后被曹操找借口杀掉。
藏锐,是一种修养。一个成熟的领导者,就应该懂得智者不锐的深刻含意,自觉地善于藏锐,适时藏锐,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为官“八字经”(1)
传统民俗文化把人出生的年、月、日、时叫做四柱,每柱天干地支各配两个字,合起来称为生辰八字。据说生辰八字影响人的命运。当了领导做了官,也有非常重要的八个字,这就是“脑清”、“心正”、“腕硬”、“拳重”。这八个字把握不好,就会影响领导者的前程和事业。
○脑清
○心正
○腕硬
○拳重
脑 清
“脑清”,就是思路清晰,善谋、敢谋、能谋。
一个地区和单位搞得好坏,领导很关键。领导者是一个地方或一个单位的“大脑”,是决策的核心。“大脑”的运转是否正常,思路是否清晰,决策是否正确,对这个地区和单位的发展来说关系十分重大。作为一名领导者一定要“脑清”,在任职期间,干几件大事,先干什么,后干什么,应该做到胸中有数。
脑清须善谋。善谋就是能立足实际,善于思考,分析形势,把握规律,引导事物向预期的目标发展。人们看一个领导者水平高低,首先看的是他是否有点子、有思路、有办法。没有思路和办法,这个领导就不合格。好的思路从哪里来?一要调查研究“找”思路,群众是我们的老师,领导者要经常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善于集中群众的智慧;二要请有识之士“出”思路,如聘请专家组成智囊团,请他们出谋划策;三要外出取经“寻”思路,学习和借鉴别人的办法和经验;四要边学边干“悟”思路,在广泛学习的基础上,理论联系实际,勤于动脑,在实践中悟出道理,想出办法。总之,通过各种途径,理出好的思路,并付诸实施。
脑清须敢谋。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自古成大事者,无不是敢想敢干、敢作敢为者。领导者就是要敢于打破常规,突破框框,提出独到见解。不是人云亦云,而是用创新的眼光审视现实,分析问题,敢想他人所不敢想,敢谋他人所不敢谋,敢为他人所不敢为。毛主席根据中国实际,突破苏俄模式,大胆提出“农村包围城市”,使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邓小平审时度势,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构想,为日后成功地收复香港、澳门奠定了基础。这些都是敢谋的成功典范。
脑清须能谋。能谋就是要在善谋和敢谋的前提下,使自己的想法更符合客观规律。能谋善断就是在立足实际搞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形势,充分估计事物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尤其是能预测事物发展的趋势和结果,使自己的判断、决策或者说谋略,更加具有科学性、超前性和战略性。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在80年代中期就以他睿智的目光和战略家的气魄为我们勾画出三步走的宏伟蓝图。我国人民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在三步走战略目标的指引下,从解决温饱到达小康,从实现小康再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我们正一步步地实现着这些目标。这一谋,使中国12亿人民朝着目标奋发努力,摆脱了贫穷,解决了温饱问题;这一谋,使中国在20世纪末基本达到了小康;这一谋,使我们在新的世纪昂首阔步向着第三步宏伟目标迈进。
“脑清”,是领导者应具有的重要素质。在大是大非面前要头脑清醒,有立场,有原则;在金钱美色的诱惑下不心动,不上当;在众说纷纭的时候不是随风倒,而是有信念,有主见。只有头脑清,才能抓大事心中有数,才能稳扎稳打,少犯错误。
心 正
“心正”,就是为人公道正派,刚正、清正、公正。
一个领导者要担当起领导重任,就必须做到“心正”。心正即心地端正。有个“心正笔正”的故事,说的是唐穆宗向书法家柳公权请教笔法,柳公权回答“心正则笔正”。意思是,要想写好字,执好笔,心必须正。这一故事被后世引伸为“笔谏”,即以写字执笔之理告诉皇帝,不仅写字如此,做事处理问题都必须心正,要为人正派,行得端,立得正。
《大学》认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在于修身,修身的根本在于正心。孔子说,自己率先端正了,天下谁敢不端正?为官立德的根本,不外乎正心。心正才能使身正,身正以后左右人员就正,左右人员正了,所有官员就正,所有官员正了,国家就正,国家正了,天下就正。
心正才能刚正。刚正就是刚强正直,坚持原则。党的领导干部在大是大非面前,要坚持实事求是,做到一就是一,二就是二,绝不含含糊糊,模棱两可;更不能黑白颠倒,是非不分。如果领导者不能做到刚正不阿,秉公办事,就会失去民心。民心不扶,何以为官?
心正才能清正。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干干净净做官,堂堂正正做人。做一个人品好、正正派派的好人,做一个作风正、清清白白的好官。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