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作者:王敬瑞 更新:2021-12-04 03:06
古往今来,诸多苦干实干者,不仅干出了实实在在的业绩,也赢得了人们的赞誉。发明活字印刷术的毕升,是一位平凡而普通的工匠,他把自己的一生融入到改进木质雕版印刷的实践中,为之埋头苦干,奋斗终生。他发明的活字印刷术,为推动人类文明进程做出了伟大贡献。
干成事,要有坚忍不拔的顽强毅力。认准的事,要干下去大都不会一帆风顺,往往伴随着许多困难和风险。在面对艰难险阻时,我们必须学会坚持,如果轻易放弃和退缩,那么以前所付出的一切努力,都将化为乌有。伟大的科学家诺贝尔说过:“坚忍不拔的勇气,是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所不可缺少的条件。”诺贝尔最初研制炸药时,他所创建的硝化甘油实验工厂曾被炸为灰烬,与他合作的同事有的也遇难。炸药爆炸的不幸消息频频传来,灾难和困境接踵而至,人们像躲避瘟神一样躲着他。这一切并没有吓倒诺贝尔,也没有使他犹豫不前,凭着坚忍不拔的毅力,他继续前行,经过反复实验,终于发明了雷管,实现了科学史上的一个重大突破。他一生共获得了355项发明专利,并将所获得的巨额财富用来设立了流芳后世的诺贝尔奖。
主动表现自己
唐代诗人高适有诗云:“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是指名人,名人也是通过方方面面表现自己而出名的。对于未出名的人,应主动找机会展示自己的才能,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让人们来认识自己。要学会表现自己、包装自己、推销自己,这对一个人的成功非常重要。俞伯牙如不是所到之处都弹琴赋志,“高山流水觅知音”,把心声和抱负传输出去,那就可能错过钟子期这个知音。压在盐车下的千里马,如不引颈长鸣,发出金玉之声,伯乐又何以得知并认定它是千里马?可见,适当表现自己,宣传自己,很有必要。只有这样,才能让群众了解自己,让领导赏识自己,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价值。
成事“四箴言”(3)
表现自己,就要敢于站出来自我推荐。“毛遂自荐”是大家熟知的故事。春秋战国时,秦兵包围了赵都邯郸,局势危急之下,赵王派平原君去楚国求援。平原君决定带家里20个食客前去,但只选出19人,还差1个怎么也选不起来。此时,毛遂上前自我推荐。平原君冷冷地对他说:“有才能的人好比锥子放在口袋里,尖子会自动露出来,你在门下三年为何没见过你有出色表现?”毛遂说道:“要是早把我放进口袋里,我的尖子早露出来了。”平原君虽不以为然,还是带他去了。平原君见到楚王,会谈半天也没有结果。毛遂便抓住机会主动表现,他按剑上殿,陈述了联合抗秦的利害,还追溯了秦曾攻破楚国首都并侮辱了楚国先祖的往事。这勾起了楚王的仇恨,唤起了楚王为国雪耻的斗志,于是楚与赵歃血为盟,出兵抗秦。由于这次出色的主动表现,毛遂得到了重用。在没有被人举荐的情况下,胸有成竹地把自己的能力、本事“推销”出去,这也是领导者走向成功的一条途径。
表现自己,就不要怕非议。京剧表演艺术家盖叫天,开始学戏时非常敬慕著名艺术家谭鑫培,见谭先生取名“小叫天”,便自命艺名“小小叫天”。此事一出,冷嘲热讽纷至沓来,说他不配。他非要争口气不可,干脆去掉“小小”,冠以“盖”字,名曰“盖叫天”,他天天闻鸡起舞,苦练技艺,在舞台上折断臂、腿而不下阵,终于成了誉满中华的京剧表演艺术大师。嫉妒是人性的弱点,“一山突起丘陵妒”。敢于表现自己就不要在乎别人嫉妒,有人嫉妒并非坏事,庸人没人嫉妒,穷人没人嫉妒,有人嫉妒说明自己比别人强。实践证明,只有干得出众出色,才能成就事业。
表现自己,必须掌握分寸。如果时时、处处、事事都想出风头,显露自己,张扬自己,这样不仅得不到别人赏识,反而会使人反感。表现自己,要适度;表现自己,要凭真本事;表现自己,要找最佳时机。
在人才济济的大环境中,只有适当表现自己,特别是表现自己的实功,才能得到上级的信任和群众的认可。不愿出头,不敢露面,默默无闻,只干不吭,不善于表现自己的人,纵然有千种本领、万般能耐也较难被人发现,这样,获得成功的概率是很低的。
成熟“三境界”(1)
大味至淡,大音至静。大智若愚,大巧若拙。领导者在政界长期摸爬滚打,久经风雨,久经锻炼,久经考验,不断地成熟起来,豁然懂得:“淡”是一种境界,“静”是一种功夫,“藏”是一种修养。
○淡
○静
○藏
淡
《菜根谭》是明朝万历年间洪应明写的一本语录体著作,被后世誉为修身准则和处世大全。书中有这样一句话:“浓肥辛甘非真味,真味只是淡;神奇卓异非至人,至人只是常。”意思是,美酒佳肴并非真正的美味,真正的美味要从粗茶淡饭中体会;一个有完美人格和高尚品德的人,言行看起来平淡无奇,却包含着深厚的修养功底。一个“淡”字,要求我们尽可能把生活安排得简单朴素。人的需求其实很有限,可是许多人一当领导,就把自己的生活搞得很复杂,处处摆谱子,拿架子。所到之处,迎来送往,前呼后拥,场面越摆越大,饭菜越上越多,滋味越来越浓。这样把别人搞得很累,自己也很累。聪明的领导就淡化这种等级观念,同群众打成一片。这样一“淡”,就拉近了和群众的距离。作为领导者,不要过高估价自己,在拥有进取心的同时也拥有一份平常心,要看淡名利,看淡自我。“百年随时过,万事转头空”,在历史长河中我们都可能是一个毫不显眼的过客,要把自己摆到一个正确位置。
贪图富贵,物欲横流,名节即会丧失。甘于淡泊,不为物役,抱负才得以伸张。过分贪吃肥腻的饮食容易吃出病来,粗茶淡饭小米青菜反而最养人。简单朴素的生活才可以使人保持清醒的头脑,艰苦奋斗才是光荣传统和优良本色。
诸葛亮说得好: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现在,许多人感叹活得太累,尤其是从政为官,常常面临权力的较量,人事的纷争,名利的考验,工作压力很大,生活紧张而沉重。如果能像诸葛亮说的那样,对功名利禄淡泊一些,让自己所处的环境宁静一些,眼光和志向长远一些,我们肩上的沉重感可能就会减轻一点。人生在世,事业是重要的,应当求功求名,但是功名之心不可太切。进取和追求应顺其自然,瓜熟蒂落,水到渠成,功名利禄尤忌强求。对待名利应当有一种超脱的境界,得之不喜,失之不忧。宠不惊,辱不惧,成功不颠狂,失败不沮丧。
整日强调自己重要,争权夺利,争名夺位,搞得自己难以轻松的人,一是私欲太重,二是名心太切。私欲太重的人,就是利欲熏心,利令智昏,成天为利所忙,周旋于权钱交易。私欲膨胀导致贪求越来越多,不能清廉自守,于是生活奢侈,腐化堕落,越陷越深,难以自拔。名心太切的人,就是名欲、轰动欲、腾达欲太强烈,事事都想争先,样样都想完满,件件都想顺遂,把名声看得太重。
要去掉这两种毛病,应该把做官看淡,把名位看淡,把利益看淡。把自己每天想得过多、看得过重的东西淡化一点。淡才能真实,淡才能长久。
平平淡淡才是真,真水不香。平淡的东西往往是最重要的,但又往往被人忽视。好比空气和水,都是淡而无味,却是生命最不能离开的东西。世上最美的味就是从“淡”开始,唯其清淡,才觉鲜美。苦辣酸甜咸五味,如果没有淡水来稀释和调节,我们将受不了这些厚味的折磨。一顿美餐之后,我们的口腔和肠胃受了诸多刺激,总是希望有杯清茶淡水来爽口去腻。我们的口水唾液也都是淡味的。“淡”是一种境界,“淡”是一种哲理,“淡”是一种本色。浓烈最终归于平淡,万事万物皆是此理。人生百味中不能没有“淡”味,不哗众取宠,不媚俗,不沽名钓誉,在名利面前迟钝一点,淡化一点,是为了寻求精神上的从容与自在。大味至淡,忘我才有我。看轻名利,事业才会厚重。
静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静无以成学。”这是诸葛亮在《诫子书》中的一段话。这短短几句话中,多处提到“静”字,谈到了静与学、学与才的关系,不静就无法学,无法学就难成才。静是学的必要条件,学又是成才的必要基础,而最重要的前提是静。不能“静”,“学”与“才”都只能是泡影。
在汉末动荡混乱之际,诸葛亮躬耕南阳,静观天下之变。正因为他能沉静思考,才能预料局势发展。诸葛亮在人们心目中是智慧的象征,关羽、张飞这些武将在他的鹅毛扇挥动下东征西讨,决胜千里之外,这是以静制动的很好例子。诸葛亮认为,君子立身处世,应以静来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心境安定冷静,精神专一不杂,才能够见识深远。
“静”的功夫对任何人都是需要的。读书求学的人需要静,科研攻关的人需要静,从政为官的人也需要静。因为非静无以聚精会神,非静无以深入思考,非静无以深谋远虑,非静无以有所领悟。
“静”的功夫,更多体现在遇到突发事件、棘手事情,头脑冷静,心神镇定,不慌不乱,沉着应对。
干成事,要有坚忍不拔的顽强毅力。认准的事,要干下去大都不会一帆风顺,往往伴随着许多困难和风险。在面对艰难险阻时,我们必须学会坚持,如果轻易放弃和退缩,那么以前所付出的一切努力,都将化为乌有。伟大的科学家诺贝尔说过:“坚忍不拔的勇气,是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所不可缺少的条件。”诺贝尔最初研制炸药时,他所创建的硝化甘油实验工厂曾被炸为灰烬,与他合作的同事有的也遇难。炸药爆炸的不幸消息频频传来,灾难和困境接踵而至,人们像躲避瘟神一样躲着他。这一切并没有吓倒诺贝尔,也没有使他犹豫不前,凭着坚忍不拔的毅力,他继续前行,经过反复实验,终于发明了雷管,实现了科学史上的一个重大突破。他一生共获得了355项发明专利,并将所获得的巨额财富用来设立了流芳后世的诺贝尔奖。
主动表现自己
唐代诗人高适有诗云:“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是指名人,名人也是通过方方面面表现自己而出名的。对于未出名的人,应主动找机会展示自己的才能,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让人们来认识自己。要学会表现自己、包装自己、推销自己,这对一个人的成功非常重要。俞伯牙如不是所到之处都弹琴赋志,“高山流水觅知音”,把心声和抱负传输出去,那就可能错过钟子期这个知音。压在盐车下的千里马,如不引颈长鸣,发出金玉之声,伯乐又何以得知并认定它是千里马?可见,适当表现自己,宣传自己,很有必要。只有这样,才能让群众了解自己,让领导赏识自己,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价值。
成事“四箴言”(3)
表现自己,就要敢于站出来自我推荐。“毛遂自荐”是大家熟知的故事。春秋战国时,秦兵包围了赵都邯郸,局势危急之下,赵王派平原君去楚国求援。平原君决定带家里20个食客前去,但只选出19人,还差1个怎么也选不起来。此时,毛遂上前自我推荐。平原君冷冷地对他说:“有才能的人好比锥子放在口袋里,尖子会自动露出来,你在门下三年为何没见过你有出色表现?”毛遂说道:“要是早把我放进口袋里,我的尖子早露出来了。”平原君虽不以为然,还是带他去了。平原君见到楚王,会谈半天也没有结果。毛遂便抓住机会主动表现,他按剑上殿,陈述了联合抗秦的利害,还追溯了秦曾攻破楚国首都并侮辱了楚国先祖的往事。这勾起了楚王的仇恨,唤起了楚王为国雪耻的斗志,于是楚与赵歃血为盟,出兵抗秦。由于这次出色的主动表现,毛遂得到了重用。在没有被人举荐的情况下,胸有成竹地把自己的能力、本事“推销”出去,这也是领导者走向成功的一条途径。
表现自己,就不要怕非议。京剧表演艺术家盖叫天,开始学戏时非常敬慕著名艺术家谭鑫培,见谭先生取名“小叫天”,便自命艺名“小小叫天”。此事一出,冷嘲热讽纷至沓来,说他不配。他非要争口气不可,干脆去掉“小小”,冠以“盖”字,名曰“盖叫天”,他天天闻鸡起舞,苦练技艺,在舞台上折断臂、腿而不下阵,终于成了誉满中华的京剧表演艺术大师。嫉妒是人性的弱点,“一山突起丘陵妒”。敢于表现自己就不要在乎别人嫉妒,有人嫉妒并非坏事,庸人没人嫉妒,穷人没人嫉妒,有人嫉妒说明自己比别人强。实践证明,只有干得出众出色,才能成就事业。
表现自己,必须掌握分寸。如果时时、处处、事事都想出风头,显露自己,张扬自己,这样不仅得不到别人赏识,反而会使人反感。表现自己,要适度;表现自己,要凭真本事;表现自己,要找最佳时机。
在人才济济的大环境中,只有适当表现自己,特别是表现自己的实功,才能得到上级的信任和群众的认可。不愿出头,不敢露面,默默无闻,只干不吭,不善于表现自己的人,纵然有千种本领、万般能耐也较难被人发现,这样,获得成功的概率是很低的。
成熟“三境界”(1)
大味至淡,大音至静。大智若愚,大巧若拙。领导者在政界长期摸爬滚打,久经风雨,久经锻炼,久经考验,不断地成熟起来,豁然懂得:“淡”是一种境界,“静”是一种功夫,“藏”是一种修养。
○淡
○静
○藏
淡
《菜根谭》是明朝万历年间洪应明写的一本语录体著作,被后世誉为修身准则和处世大全。书中有这样一句话:“浓肥辛甘非真味,真味只是淡;神奇卓异非至人,至人只是常。”意思是,美酒佳肴并非真正的美味,真正的美味要从粗茶淡饭中体会;一个有完美人格和高尚品德的人,言行看起来平淡无奇,却包含着深厚的修养功底。一个“淡”字,要求我们尽可能把生活安排得简单朴素。人的需求其实很有限,可是许多人一当领导,就把自己的生活搞得很复杂,处处摆谱子,拿架子。所到之处,迎来送往,前呼后拥,场面越摆越大,饭菜越上越多,滋味越来越浓。这样把别人搞得很累,自己也很累。聪明的领导就淡化这种等级观念,同群众打成一片。这样一“淡”,就拉近了和群众的距离。作为领导者,不要过高估价自己,在拥有进取心的同时也拥有一份平常心,要看淡名利,看淡自我。“百年随时过,万事转头空”,在历史长河中我们都可能是一个毫不显眼的过客,要把自己摆到一个正确位置。
贪图富贵,物欲横流,名节即会丧失。甘于淡泊,不为物役,抱负才得以伸张。过分贪吃肥腻的饮食容易吃出病来,粗茶淡饭小米青菜反而最养人。简单朴素的生活才可以使人保持清醒的头脑,艰苦奋斗才是光荣传统和优良本色。
诸葛亮说得好: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现在,许多人感叹活得太累,尤其是从政为官,常常面临权力的较量,人事的纷争,名利的考验,工作压力很大,生活紧张而沉重。如果能像诸葛亮说的那样,对功名利禄淡泊一些,让自己所处的环境宁静一些,眼光和志向长远一些,我们肩上的沉重感可能就会减轻一点。人生在世,事业是重要的,应当求功求名,但是功名之心不可太切。进取和追求应顺其自然,瓜熟蒂落,水到渠成,功名利禄尤忌强求。对待名利应当有一种超脱的境界,得之不喜,失之不忧。宠不惊,辱不惧,成功不颠狂,失败不沮丧。
整日强调自己重要,争权夺利,争名夺位,搞得自己难以轻松的人,一是私欲太重,二是名心太切。私欲太重的人,就是利欲熏心,利令智昏,成天为利所忙,周旋于权钱交易。私欲膨胀导致贪求越来越多,不能清廉自守,于是生活奢侈,腐化堕落,越陷越深,难以自拔。名心太切的人,就是名欲、轰动欲、腾达欲太强烈,事事都想争先,样样都想完满,件件都想顺遂,把名声看得太重。
要去掉这两种毛病,应该把做官看淡,把名位看淡,把利益看淡。把自己每天想得过多、看得过重的东西淡化一点。淡才能真实,淡才能长久。
平平淡淡才是真,真水不香。平淡的东西往往是最重要的,但又往往被人忽视。好比空气和水,都是淡而无味,却是生命最不能离开的东西。世上最美的味就是从“淡”开始,唯其清淡,才觉鲜美。苦辣酸甜咸五味,如果没有淡水来稀释和调节,我们将受不了这些厚味的折磨。一顿美餐之后,我们的口腔和肠胃受了诸多刺激,总是希望有杯清茶淡水来爽口去腻。我们的口水唾液也都是淡味的。“淡”是一种境界,“淡”是一种哲理,“淡”是一种本色。浓烈最终归于平淡,万事万物皆是此理。人生百味中不能没有“淡”味,不哗众取宠,不媚俗,不沽名钓誉,在名利面前迟钝一点,淡化一点,是为了寻求精神上的从容与自在。大味至淡,忘我才有我。看轻名利,事业才会厚重。
静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静无以成学。”这是诸葛亮在《诫子书》中的一段话。这短短几句话中,多处提到“静”字,谈到了静与学、学与才的关系,不静就无法学,无法学就难成才。静是学的必要条件,学又是成才的必要基础,而最重要的前提是静。不能“静”,“学”与“才”都只能是泡影。
在汉末动荡混乱之际,诸葛亮躬耕南阳,静观天下之变。正因为他能沉静思考,才能预料局势发展。诸葛亮在人们心目中是智慧的象征,关羽、张飞这些武将在他的鹅毛扇挥动下东征西讨,决胜千里之外,这是以静制动的很好例子。诸葛亮认为,君子立身处世,应以静来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心境安定冷静,精神专一不杂,才能够见识深远。
“静”的功夫对任何人都是需要的。读书求学的人需要静,科研攻关的人需要静,从政为官的人也需要静。因为非静无以聚精会神,非静无以深入思考,非静无以深谋远虑,非静无以有所领悟。
“静”的功夫,更多体现在遇到突发事件、棘手事情,头脑冷静,心神镇定,不慌不乱,沉着应对。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