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作者:杨佳富    更新:2021-11-29 12:29
  近日,一些议员撰文指出,过去俄反恐不力的一个重要原因恐怕就是强力部门内部腐败。在俄罗斯报章上经常看到这样的消息:驻车臣武装力量的个别指挥官同非法武装合作走私石油,有些士兵在执行任务时索取贿赂,有时甚至为了一点小钱就将恐怖活动嫌疑人放走,等等。在别斯兰人质事件后有媒体披露,北奥塞梯的警察工资普遍比较低,这就给了恐怖分子可乘之机。更严重的是,有些官员被恐怖分子收买后,他管辖的整个机构都成了恐怖分子利用的工具。据俄内务部官员近日透露,恐怖分子用来袭击别斯兰中学的武器都是前不久从印古什共和国内务部武器库里偷的,并且早早地被部署到位,如果不是有内线很难做到。
  要真正提高反恐工作的效率,必须加强对强力部门的监督。据消息灵通人士透露,由于俄地方内务部都归联邦内务部垂直管理,普京对内务部在此次人质事件中的表现相当恼火,准备下一步要对内务部系统进行全面整顿,将北奥塞梯共和国内务部长撤职仅仅是“一个开始”。
  谋划四:切断恐怖资金来源
  到目前为止,俄国内完善反恐机制的行动更多的是在暗处进行,向社会公开的不多。相对而言,俄罗斯在国际上发起的反恐新攻势更引人注目。俄政府现正着手解决两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是将藏匿在国外的恐怖分子引渡回国;二是切断车臣分裂势力的境外资金来源。
  迄今只有3个车臣非法武装团伙被美国政府列入恐怖组织黑名单,为数众多的匪首中也只有巴萨耶夫一人被认定为恐怖分子。俄外长拉夫罗夫日前指出,俄罗斯有充分证据证明现在英国的扎卡耶夫和在美国的阿赫马多夫是恐怖分子。莫斯科将继续通过外交渠道向两国提出交涉,要求将这两个人引渡回国接受审判。
  车臣恐怖分子每年获得的资助有上亿美元,为了切断其境外资金来源,俄政府正通过各种手段向阿拉伯国家施加影响。沙特政府已正式作出决议,禁止在其境内对车臣恐怖势力提供任何形式的支持。
  谋划五:境外打击
  除了向外国施压以外,俄罗斯也准备自己动手了。俄军总参谋长巴卢耶夫斯基8日宣布,俄有可能对车臣恐怖组织境外基地实施预防性打击。
  不过,俄罗斯发动境外打击并非易事,首先这需要国家间的协议或得到联合国批准。目前联合国和欧盟对此持保留态度,但美英两国表示了支持。英国外交大臣斯特劳认为莫斯科的想法可以理解,而且符合国际法。美国国务卿鲍威尔10日指出,俄在打击恐怖活动时有必要动用一切手段。美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则明确指出,阿富汗的一些恐怖基地有可能被“基地”组织和车臣恐怖组织共同使用。
  俄罗斯总体实力无法同美国相比,要“伸长胳膊”到境外打击恐怖势力在技术方面的难题也不少。军事评论家伊瓦绍夫认为,俄罗斯实际上已经没有具备战斗力的航空母舰。远程空军仅有15架图—160轰炸机和数十架图—95轰炸机,其数量不足以对境外的恐怖基地进行密集打击。如果使用空降兵来摧毁恐怖基地,俄罗斯又面临着运输能力不足的问题。
  在预测俄实施预防性打击的首选目标时,许多媒体都将矛头指向了格鲁吉亚。近年来,莫斯科多次指责格鲁吉亚为车臣恐怖分子提供过境通道。媒体分析说,格鲁吉亚同车臣接壤,俄罗斯有能力派兵过境捣毁恐怖基地。然而俄格关系一再恶化,格女议长布尔贾纳泽已对俄方发出警告说,俄罗斯在反恐时必须清醒地意识到何处是自己的边界,何处是邻国的领土。
  俄外长拉夫罗夫10日承认,对境外恐怖基地发动预防性打击将是一种“极端的做法”。不到万不得已,俄罗斯不会行使这一自卫权。
  2004年世界仍不太平[奇++书网//QISuu.cOm]
  美英联军2003年发动伊拉克战争,是以萨达姆“非法”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借口的。尽管美国到现在也没能找出这一危险武器,尽管人们就这场战争是否正义的争辩还会继续下去,但是,战争仍然在世界范围内起到了强大的示范作用———如果非法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就可能招致美国的打击。监狱中的萨达姆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伊战后,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问题上,让美国仍感到“不爽”的国家有3个:利比亚、伊朗和朝鲜。但也许是由于形势所迫,2003年下半年,以上3个国家在核问题上均有所让步。
  2003年10月,伊朗在核问题上突然从“拒不合作”转为“服从联合国决议”,并且在10月23日正式向联合国递交了有关核问题的文件。为了让伊朗妥协,法国外长德维尔潘、德国外长菲舍尔和英国外交大臣斯特劳联袂出访德黑兰,展开了外交斡旋。当然伊朗照顾到3位外长的“面子”,也拾级而下。尽管美国对伊朗的合作态度仍然表示怀疑,但眼下伊朗坚持发展核武器的可能性已经很小。
  第二个做出让步的是利比亚。该国颇具传奇色彩的总统卡扎菲,在长期与美对抗后,经过深思熟虑,年底来临之前向美国抛出了橄榄枝:利比亚放弃发展并决心销毁本国所有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卡扎菲近期还频频出现在美国各大电视媒体中,承认伊拉克战争是导致他做出如此重大决定的原因之一。布什闻讯大喜,立刻发表讲话,呼吁其他国家以利比亚为榜样,与美积极合作。
  而备受亚洲国家和世界关注的朝鲜核危机,2004年应该也不会升级,且极有可能得到妥善的、令各方都满意的解决。人们有理由相信,只要平壤和华盛顿抱有解决问题的诚意,在中国政府展开的马不停蹄的调停行动中,朝核问题会在北京“六方”会谈的圆桌上找到答案。
  《纽约时报》资深分析家威廉?萨菲尔在2003年年终专栏中问了读者一个有意思的问题:2004年,哪个国家会重蹈伊拉克的覆辙?萨菲尔给出4个备选答案:叙利亚、伊朗、朝鲜和委内瑞拉。然而,在文章的最后,萨菲尔公布了自己的答案:None(一个都不会)。
  基地恐袭与美国反恐斗争
  拉登仍然在逃,恐怖组织的网络仍在运作,所以在新的一年里,恐怖与反恐怖的争夺和表演还会继续。基地组织已经放话,要在美国本土再上演一场不逊于“9?11”的人间惨剧。美国的挚友以色列也发出警告,恐怖分子可能会从海陆空多方面对其发动袭击,将战火烧到以色列和整个阿拉伯世界。
  “伊拉克泥潭”与美国政治大戏
  2004年,世界头号超级大国美国将上演政治大戏,布什和他的民主党竞争对手将一一粉墨登场,竞选总统。虽然最近美国的民意测验结果让白宫窃喜,特别是美国经济在2003年下半年出现令人意外的“井喷”行情,然而,布什的连任竞选班底依然丝毫不敢松懈。有人“笑话”老布什:打赢了战争,却丢掉了选举。小布什可不想步老爸的后尘,因此现在依然不敢放松。
  布什2004年连任总统的最大隐患就在伊拉克,因为现在还没到宣布“赢得战争”的时候。美国9万部队还在伊拉克,每天都面临死亡的危险。在伊拉克政治局势平稳过渡之前,美军的伤亡数字将决定着选民手中选票的去向。在美国已经有人开始揣测:美军会陷入“越战”泥沼吗?真可谓:成也伊拉克,败也伊拉克。
  反恐怖斗争需要自制和忍耐精神
  2001年9月28日讯:日前,就美国对恐怖分子的报复行动,日本朝日新闻发表文章,表示反恐怖斗争需要自制和忍耐精神。文章大意如下:"以血还血、以牙还牙",这是古代汉姆拉比法典里的一句名言。
  人们习惯于将之理解为复仇之意,其实,这句话的原意似乎是警告复仇不要太过分。当时的王权虽不禁止报复,但为了防止报复行为过分,或许对复仇行为制定了一定规则,正如"以血还血、以牙还牙"所说,受到伤害的一方,可以让对方也受到同样伤害,但报复要有一定限度。
  人类是很容易冲动的动物,人类无止境的复仇只会使复仇不断升级。所以,必须对复仇加以抑制。据说该法典是在公元前1700年制定的,也就是说,在遥远的古代,就已经出现对人性如此明察秋毫的贤哲。
  如果该法典真是出于警告复仇行为之意,那么,称之为人类文明的开端也毫不过分。再看看现代国际社会,我们不得不为人类并没有进步多少而感到失望。
  在旧南斯拉夫民族纷争中,只因宗教信仰不同,昔日的邻居朋友居然反目为仇,相互残杀。如今,中东地区的流血事件还在继续。
  美国发生恐怖袭击事件后,布什总统在国会演说中说"这不仅仅是美国的战争,而是一场世界性的文明战争"。确实,人类经历无数次失败,付出无数牺牲才逐渐建立起文明社会,如果任恐怖主义践踏文明,人类社会就有倒退至非文明时代的可能。
  怎样区分文明和非文明呢?
  非文明恐怖分子不择手段,美国恐怖袭击事件殃及数千名无辜者。对此,文明者将严格选择报复手段进行复仇。
  然而,确定恐怖事件主谋及其一伙,将之引蛇出洞,并非易事,或许正如布什总统所说"这是一场需要忍耐的长期斗争"。
  目前,美国认为大部分嫌疑犯潜伏在阿富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