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作者:杨佳富    更新:2021-11-29 12:29
  这位政论家指出,某些西方国家口头上说支持俄罗斯打击恐怖主义,实际上却充当了庇护车臣恐怖分子的“特使”。
  此次人质事件持续了大约52小时,2002年10月的莫斯科人质事件持续了58小时,最后也是以特种部队强行攻入,造成大量人员伤亡而结束的。所不同的是,这一次俄罗斯政府在国际舆论上抢先行动了。
  别斯兰人质事件发生后,俄罗斯立即要求联合国安理会紧急开会谴责恐怖主义。3日,俄罗斯第一副外长洛西宁召见了瑞典、保加利亚(欧安组织主席国)和意大利(欧盟主席国)驻俄大使,表达了俄罗斯对欧洲在反恐问题上奉行双重标准的不满。当天傍晚,普京总统发表告公民书时进一步指出,一些人想分裂俄罗斯,另一些人则为此提供帮助,因为他们认为俄罗斯作为一个核大国仍对其构成威胁。有专家认为,同过去相比,莫斯科已经更加明确地意识到自己是国际恐怖主义的一个主要受害者。
  俄已成恐怖重灾区
  的确,此次人质事件的残酷程度是前所未有的。人质中一多半是孩子,甚至还有几个月大的婴儿。目前,校园内的扫雷工作还没结束,据安全人员透露,院子里的炸药可能是恐怖分子趁去年或今年夏天修理校舍时事先埋好的。这个学校的校舍维修工程都是由印古什包工头负责的。一位军官说,恐怖分子策划之周密,准备之耐心,行动中的丧心病狂,都令人难以想像。
  这次人质事件的特殊之处还在于,它是近10天来在俄发生的一连串恐怖袭击中最新的一件。8月24日,俄两架民航客机遭恐怖袭击坠毁;8月31日,“黑寡妇”又在莫斯科地铁站制造了人体炸弹袭击事件;加上此次人质事件,这一系列恐怖事件的发生,足以说明俄罗斯反恐形势的空前严峻。有专家认为,目前俄罗斯面临的恐怖威胁是全世界最严重的。美国在“9?11”事件后,再没有在本土发生过恐怖袭击事件;西班牙马德里火车站爆炸事件后,虽然国际恐怖组织扬言要在欧洲制造大型的流血事件,但是也没有发生;曾被认为是恐怖分子袭击目标的雅典奥运会也平安过去了,只有俄罗斯的反恐形势越来越严峻。
  两种观点再度交锋
  俄罗斯的恐怖活动是同车臣问题密切相连的。所以,每一起重大恐怖事件都会在社会上引起如何解决车臣问题的讨论。官方的立场可以归纳为两点:第一,坚决拒绝同以马斯哈多夫为首的分裂势力、非法武装进行谈判。第二,依靠车臣内部同联邦政府保持合作的政治力量,通过选举建立合法的政权机构,进而推进各个领域的重建。与此相对的另一种立场认为,政府现行的车臣政策过于僵化,要解决车臣问题,政府必须面对现实,同马斯哈多夫分裂势力谈判。
  这次劫持人质事件发生后,右翼力量联盟领导人涅姆佐夫又一次站出来呼吁政府同车臣分裂势力谈判,不过这种声音颇为微弱,在社会上并没产生足够影响。这同右翼政党去年年底在国家杜马选举失败后政治影响力下降有关,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大部分人不相信车臣分裂势力是言而有信的谈判对象。在两次车臣战争期间,俄政府曾经同分裂势力进行过谈判,车臣也一度成为不受莫斯科控制的“自由王国”。即便在这种情况下,恐怖活动也没有减少。有了以往的教训,绝大部分俄罗斯人坚信只能采取武力行动消灭车臣恐怖分子。
  尽管俄民众支持政府打击恐怖主义的立场没动摇,但接连发生的恐怖袭击还是令许多人感到恐慌。许多媒体不约而同地提出了这样一些问题:打击车臣非法武装的斗争已持续多年,为什么政府始终不能有效控制局面?莫非同以色列一样,恐怖袭击将成为俄罗斯的生活常态?
  随着恐怖活动的升级,俄罗斯人的心理压力不断加大,人们迫切渴望政府能早日改变这种穷于应付、被动挨打的局面。
  普京推行“以色列化”
  与此同时,普京政府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俄政府在此次人质事件中的立场得到了国际上几乎众口一词的支持: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称,“支持俄罗斯政府为打击恐怖主义所作的努力”;印度总理致信普京,赞许“安全部队以审慎的行动结束危机”;联合国、欧盟、阿拉伯国家也纷纷对恐怖分子劫持人质的行为予以强烈谴责;就连从不承认车臣非法武装是恐怖组织的美国这回也站到了普京一边。但境外旅行者由于害怕而拒绝来俄罗斯旅游,俄罗斯族人同高加索少数民族的关系将更加对立,抗议恐怖活动的游行示威很可能同时表现出反政府倾向等,都让普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普京政府现已将反恐上升到战争的高度来看待。国防部长伊万诺夫1日发表讲话说,国际恐怖主义已对俄罗斯宣战。虽说这是一场看不到敌手也没有明确战线的特殊战争,但俄罗斯别无选择,只能动用一切手段消灭恐怖主义组织。
  近来,“向以色列学习”成了俄媒体最热的话题。俄罗斯一位与政府关系密切的人士指出,人质事件造成的重大影响,将使俄罗斯反恐“以色列化”提前进行。据了解,普京推动反恐“以色列化”的第一项要务,就是彻底改造俄罗斯安全系统。最近发生的一系列恐怖事件显示俄罗斯安全机构已经出现严重缺陷。普京将朝着以色列情报单位的效率与影响力的方向改造俄联邦安全局。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正当俄罗斯政府痛下决心反恐的时候,车臣分裂势力发出了更为疯狂的叫嚣。车臣反政府武装发言人声称,别斯兰人质事件不过是一台大戏的序幕,只要莫斯科不停止在车臣的军事行动,俄罗斯还会遭到更为惨烈的恐怖袭击。9月9日,车臣反政府武装在一个名为“高加索中心”的网站发布通告,出价2000万美元悬赏捉拿俄罗斯总统普京。这显然是对此前俄联邦安全局出价3亿卢布(约合1000万美元)收集有关车臣匪首马斯哈多夫和巴萨耶夫的信息所做出的回应。
  俄罗斯人再不可能像从前那样悠闲地生活了。9月11日,俄罗斯总统府新闻局宣布,解除北奥塞梯共和国内务部长赞季耶夫和安全局长安德烈耶夫的职务。两天前,北奥塞梯共和国总统扎索霍夫已签署解散政府的命令。一系列重大的人事调整表明,俄政府要动真格的了。据悉,总统普京这些天接连秘密召集政府要员和北奥塞梯地方官员开会,排兵布阵,准备对恐怖分子发起一场大规模的反击战。
  谋划一:成立统一的高加索反恐部队
  作为向车臣恐怖分子宣战的一个重要举措,普京日前下令建立一支统一行动的高加索反恐部队。
  长期以来,俄罗斯反恐工作一直由联邦安全局、内务部和军队联合负责。虽然看上去力量强大,但是由于各部门缺乏协调、信息不畅,实际工作中常常漏洞百出。比如在别斯兰人质事件中,有几个不同系统的部队进入了别斯兰第一中学的现场,其中包括联邦安全局的特种部队“阿尔法”和“信号旗”;北高加索军区的正规军;内务部的军队;还有专管天灾人祸的紧急状态部的人员。在援救过程中甚至发生过不同部队之间的误伤事件,因为这些部队都各自为政,一直没有建立起统一的指挥部,也没有统一的长官协调他们的行动。
  成立高加索反恐部队的目的,在于建立一个有效的反恐指挥系统,并将整个北高加索地区的各种力量集中起来使用。俄内务部长努尔加利耶夫9日宣布,俄罗斯北高加索13个联邦主体已紧急成立了协调各强力部门活动的专门机构,以配合高加索反恐部队的建立。
  与此同时,向车臣地区增派兵力的行动正在展开。为了显示政府解决车臣问题的决心,俄国防部长伊万诺夫10日在同北高加索军区司令会谈时表示:目前部署在车臣共和国的武装部队将会在2005年内全部转为合同兵役制。
  谋划二:加强人口管理
  俄外交部长拉夫罗夫10日在接受卡塔尔“半岛”电视台采访时证实,有证据表明,车臣非法武装头目巴萨耶夫直接领导了别斯兰人质劫持事件,恐怖分子多来自印古什共和国,其中显然还有阿拉伯武装人员。这又一次暴露了俄政府在人口管理方面的漏洞。目前,俄罗斯各地人员进出莫斯科时不需要任何登记手续,流动人口在市政管理中是一个空白。首都尚且如此,别的地方就更加松懈了。
  近日,俄罗斯立法机构准备修改涉及流动人口管理、移民、机动车过户、居住登记、交通工具安全管理等近30个法律和法规。8日,俄国家杜马(议会下院)举行特别会议,着手制定《打击恐怖主义法》。这些法规的具体内容还无从知晓,但可以肯定的是,新法规对人口流动的限制将大大超过以往。俄国内一些学者甚至建议政府学习中国的户籍登记和管理制度。
  以前在俄罗斯买国内航线的机票不需要任何证件,自从上月俄两架民航客机遭恐怖分子袭击失事的惨剧发生后,现在购买国内航线机票也需要护照了。随着飞行安全成为俄国内关注的话题,俄罗斯沃罗涅日飞机制造公司8日发布消息说,计划在该公司制造的所有“伊尔”系列客机上安装电视监视仪,以保证飞行安全。
  谋划三:整顿强力部门
  反恐是一场特殊的战争,更多的是在一条看不见的战线上进行,这就要求指挥和参与这场战斗的官员具有很高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