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作者:康贻祥    更新:2021-11-29 01:10
  此间,商战者必须对全局了然于胸,对未来之势亦把握到位,方能立足于定,从长远、全局的角度来解决问题。
  郭琳爽,上海永安公司总经理,生于广东省中山县。其父辈创立上海永安公司时,投入200万元港币。
  大学毕业后,郭琳爽奉召从广州到香港,二伯郭乐告知要他在商业方面发展,他同意了。随即打点行装,去英、美、德、日诸国考察观摩。
  郭琳爽遍游欧美,自然胸怀振商之大计,但他并非自足于此,反而隐而不揭、虚心向别人请教,从学徒做起,亲身体验经商的方方面面并将此了然如胸,开合自如。卒以此,方能“临大任而不惧,克至险而不言”,弹笑风生间解决了公司的围城之困,顿首颌胸间谋划了公司局面的长远之计,而公司亦随之顿开,永安长势如虹。
  郭琳爽不是志大才疏的青年,平日话语不多,遇事爱动脑筋,胸中虽有主张,却也不急于擅断,郭乐对他作出的种种安排含有几分暗暗的赏识。早在上海永安公司筹备之初,他就内定由四弟郭葵去当司理,主持大计,怎么也没想到天不逢时,这位才华出众的兄弟竟匆匆撒手而去。哀痛之余,他不得不为继任者作出选择。为公司前途计,所需人才应及早培养,老三郭泉的几个儿女琳褒、琳骧、琳珊都已出国深造,发奋攻习纺织、财经及银行管理等专科,而郭琳爽即将修完岭大的学业,那时他就瞩意把上海的这个大公司交付执掌,但他毕竟太年轻,又是初出校门,考虑再三,还是先让他在香港永安公司效力多年,经验丰富的杨辉庭去顶了郭葵遗下的职位
  郭琳爽游历欧美归来,郭乐没有让他马上去上海,而是介绍他到香港一家不大的百货公司去当见习助理。
  这家公司是由一位朋友开的,同郭家没有股资上的关系,只是彼此颇为相契,对郭乐的这番重托,自然一口应承,甘愿鼎力相助。郭乐再三嘱咐郭琳爽:“从我们家门出来的子弟,万不可当甩手掌柜,现在多吃点苦值得。”
  从此,郭琳爽从柜台学卖货,充当下手帮着接待顾客开始,内账房、外账房、簿记、出纳、进货间、收货间、内包、外栈、广告部、庶务部……一直到担任经理先生的秘书,百货公司的进、销、存的每一道环节,他都从拜师求教中学得丝丝入扣,从头到尾摸了个遍。
  一天,有位三十多岁,穿着素雅的主妇来到呢绒部挑选哔叽料子。她随手拿起一匹藏青色的问售货员:“这是全羊毛的吗?”
  售货员微笑摇头,“不……”
  刚吐出个“不”字,那位太太就表现出不屑,“怎么,你们这里不卖纯羊毛料子?”
  售货员诚恳地说:“太太,所有毛料在织造时羊毛中都配以一定比例的少量棉条,这样才能使料子质地强韧,坚牢耐用。一般说惯了全羊毛,其实只是含毛量较多,或选用羊毛原料的等级上较为优良,如果全用羊毛织造,反要影响质量了。”
  接着,他把那匹藏青哔叽料子披在身上,从羊毛产地讲起,对其制作过程、含毛比性能特点以及适合做什么样的服装详细作了解释。
  那太太听着听着,笑了起来:“听你这么一说,我今天出来买东西还真长了见识。”
  生意自然成交了,顾客带着满意的神色离开了柜台。
  郭琳爽在向经理叙说这笔亲眼见到的买卖过程时,提出了嘉奖这位售货员的建议,不料经理淡淡地说:“这是一个售货员理应具备的学识。”
  “学识?”
  第87节:取长补短—张謇
  第87节:取长补短—张謇
  “是的,”经理让他坐下,不紧不慢地说,“我们常说如今是商战时代,你想过没有,值此商业竞争之际,多数百货公司经营的商品,品质是相同的,售价大致也不相上下,竞争什么呢?真正的竞争就在于售货员的服务。”
  经理接着说:“和气生财是中国的一句老话,对顾客,当然要绝对讲礼貌,注意仪表,态度恳挚,使对方就像到了自己家里一样。但这还不够,顾客跑商店主要是为了买东西而不是和你唠家常来的,售货员必须具备丰富的商品、商情和商业知识,除对经营品种的产地、性能、规格、特点、包装等等了如指掌外,还应好好学一点经济学、市场学、销售学、广告学,领略其要旨,运用于实际接待中,才能真正做到服务良好,措置得体。”
  郭琳爽正是从一点一滴中认真学习,才使他的事业日越兴旺起来,这也是他一贯严格要求员工的结果。
  郭琳爽从一个初出校门的年轻人一步步登上了上海商界之首永安公司的总经理宝座,是他的智慧和头脑,及其潜行、镇静的工作态度与行为风格的必然结果。郭琳爽认为,市场中风云迭起,自然应以变应变。但是,要成为合格的商人,却应不动声色,镇定如常地翻覆风云、谋定而后动。对此,历变者须将整体势局了然于胸,对各种细枝末节目尽其微,对未变之变亦要把握到位,方能“不惧”、“不言”,于静定之间规局谋远,开疆辟土。
  取长补短——张謇
  我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和社会教育家张謇,字季直,小名长泰,清咸丰三年出生于江苏海门常乐镇。他父亲名叫张彭年,家有数十亩田地,平时雇有一两名长工,空闲时他父亲还出外做点小生意。张謇从小就崭露头角,后来得中状元,可是,他最终没有步入官场做官,而是另外开辟了一条新的人生道路——成为有名的状元商人。
  张謇出生的时候,正是太平天国起义军攻占南京之时,位于长江口的苏北海门一带,却很少遭受战火的洗劫,因此江、浙、皖等地的富商豪绅为了逃避战祸,纷纷来到南通地区避难,张謇父亲的经营活动获利增加,经上海前往宁波做了几次长途贸易。
  张謇少时即表现出了聪颖机敏的禀赋,父亲对他的期望也很高,在张謇11岁时就礼聘了老塾师宋效祁到家教读。13岁时,张謇转学到西亭宋琳处读书,宋琳恃其举人出身,傲慢刻保张謇15岁时,先后应如皋县试、通州州试。县试通过,而州试成绩欠佳,名列百名之外,受到乡人讥笑。宋琳更是对张謇大加嘲讽:“如果有一千人应试,取九百九十九名,不取的那一名一定是你张謇!”张謇羞愧万分,从此跟着父亲奋发从商。
  张謇经过几十年的苦心经营,果然使一个原来仅有25万两官股的大生纱厂发展成为一个实力雄厚的大生资本集团。他取得成功的因素固然很多。但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是其在经营管理方面所作出的努力。
  张謇的经营管理思想有着比较鲜明的个性特点。也许,张謇之所以成功,是同他的商业经营管理分不开的,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没有张謇的经营管理思想,也就没有大生资本集团的成长和发展。张謇的商业经营管理思想的观点、结论和思想方法都有值得我们重视之处,如利润积累思想。张謇说:“公积者,工商之命脉也。”张謇的所谓“公积”,就是指利润的积累。张謇把公积看作经商的命脉,实际上是指出了利润资本化和商业生存发展的因果关系。
  积累对商业有着生死攸关的影响,但它并不是商人追求的最终目标。商业生存的全部意义就在于追求利润,资本的生命就在于它能带来利润,作为资本的人格化代表的商人,无论他的个人品格如何,他都不能不把对利润的追求当作他的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积累和利润分配在一个长期的过程中是统一的,但是,在比较短的时期中,或是在某一点上,二者之间又是矛盾的,这就是商业再生产过程中的辩证法,也是现代商业管理必须正视的一个棘手问题。
  在近代中国,许多商业的相当大一部分股份往往是掌握在一些官僚、地主、商人等人手中,他们握有很大一部分社会资金。在时代潮流的影响下,他们把手中的钱投资到新式商业中去,其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利息收入,以用来满足自己资本增值的需要。他们从企业的胸口割下一磅磅肉,但他们对商业的生死祸福却从不操心。“公积”一事,更不会引起他们的注意。不仅如此,如果利润的资本化积累影响到他们的股息、利息收入时,他们还会反对利润的积累。这样一来,商业的利润资本化就十分艰难。
  第88节:取长补短—张謇
  第88节:取长补短—张謇
  张謇也是一个追求利润的商人,这一点上,他与其他人没有什么不同。但是,他更懂得从长远利益考虑,应怎样去追求利润,这是他超过许多目光短浅的投资者和商人的地方。
  由于张謇十分重视利润资本化的积累,所以,在利润的具体分配问题上,他也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见解。可以说,这些见解是张謇利润积累思想的具体化。
  为了能够实行合理的利润积累,张謇坚决反对那种在利润上吃光吃尽,只顾眼前,不顾商业生存发展的态度。他强调说:“分利过当,生犹不及”,“彼此计息,不可无限制。”这是告诫人们:如果不把利润的分配保持在一定的合理限度,商业的生产就很难维持正常的状况。大生纱厂赚了钱,一些人得意忘形,张謇的头脑却仍然很冷静,他说:“大凡失败必在轰轰烈烈之时,今吾通实业,在其时机,惟望吾实业诸君,居安思危,持盈保泰,更须坚定守分。”在分配利润时,张謇坚持一定要首先留足折旧、保险、公积等方面的资金,然后再按股分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