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 成年早期的认知发展
作者:乔丹?彼得森    更新:2024-03-24 16:13
  7.2 成年早期的认知发展


  保罗在高中是优等生,不仅是受欢迎的戏剧社和军乐队成员,而且他的成绩在班上也名列前茅。从一年级开始,保罗就是一个勤奋的学生,他每个学期都严格要求自己进入高级班和优等班。保罗的父母一直向他灌输教育对于未来美好生活的重要价值。由于他的父母未能接受大学教育,且在年轻时还没有足够积蓄就生下了孩子,所以他们的生活一直很艰难。


  保罗很高兴能进入理想中的大学,但大一时事情并不像他想象的那样。事实上,他完全不知道该期待什么,因为家里没人上过大学,所以他等于是在探索一个新领域。他试图面面俱到——选修很困难的课程、参加周末派对、参与学生会工作、为校刊撰写稿件等。压力最终拖垮了他,他因为精力衰竭被送到了校医院。一位心理咨询师引导他规划了时间表中的轻重缓急,终于帮他把生活拉回了正轨。


  虽然用保罗自己的话说,他是在通过上大学来“探索新领域”,但是他和父母都相信高等教育的价值。保罗和父母的不同人生道路反映了大学生群体在家庭背景、社会经济地位、种族和民族上不断增长的多样性。


  本节将关注个体成年早期的认知发展。尽管认知发展的传统理论将成年早期视为无关紧要的时期,但我们仍将探讨一些表明该阶段重要认知发展的新理论。我们也将思考生活事件对认知发展的影响以及成人智力的本质。


  本节也将探讨大学这个塑造学生智力发展的机构。我们将了解哪些人上了大学以及性别与种族如何影响在校成就。最后我们将讨论导致大学生辍学的一些原因以及某些大学生需要面对的适应问题。


  多元认知发展视角

  本的酒量很大,特别是在他参加聚会的时候。本的妻子泰拉警告他,如果他再喝醉酒回家,她就带着孩子离开他。今晚本外出参加了一个公司聚会,他醉醺醺地回到了家。泰拉会离开本吗?


  对典型的青少年而言,上述情况的答案一目了然:泰拉会离开本(Adams and Labouvie-Vief, 1986)。但对处在成年早期的个体来说,对该问题的回答却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成年早期的个体已经很少会考虑绝对逻辑,而是会考虑可能影响和调节行为的现实生活因素。


  成年早期的智力发展和后形式思维

  学习目标7.5 识别和总结关于后形式思维的不同理论。


  如果赞成认知发展的传统观点,我们就会认为成年早期个体的智力不会再发展了。皮亚杰认为,当人们告别青春期之后,他们的思维至少在本质上已经大部分定型,在此后的生命中不会改变。他们可能会积累更多的知识,但思考的方式不会再改变。


  皮亚杰的这一观点是否正确呢?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他的观点是错误的。


  在成年早期,个体思维的本质发生了质变。


  后形式思维 发展心理学家拉博维奇-菲夫认为思维的本质在成年早期发生了变化。她提出,单纯基于形式运算的思维仍不能满足青年人的需要。社会的复杂性要求人们专事专办,人们在解决复杂情况时也会遇到挑战,这都要求人们的思维要超越单纯的逻辑,并考虑实际经验、道德判断和价值观(Labouvie-Vief, 1990, 2006)。


  成年早期个体表现出的思维叫后形式思维。后形式思维(postformal thought)是超越皮亚杰形式运算的思维方式。与单纯基于逻辑过程、对问题的答案是绝对的正确/错误的形式运算相比,后形式思维认为成年人的困境有时必须以相对的方式解决。


  佩里关于后形式思维的理论 心理学家威廉·佩里(William Perry,1981)认为成年早期的发展包括掌握新的理解世界的方式。为考察学生在大学期间的智力和道德发展,佩里对哈佛大学的一组学生进行了访谈。他发现,刚入校的学生在看待世界时倾向于使用二元思维(dualistic thinking),即某事要么是正确的,要么是错误的;有些人要么是好人,要么是坏人;其他人要么支持他们,要么反对他们。


  不过,当这些学生遇到来自其他学生和教授的新思想或观点时,他们的二元思维就开始减少了。这一点与后形式思维的观点一致,学生逐渐意识到问题不仅只有一种可能性。此外,他们还了解到能从多个角度看待同一个问题。学生对权威的态度也发生了改变:从之前假定专家拥有所有正确答案,转而开始认识到如果自己的想法是经过深思熟虑且是合理的,那么也可以是正确的。


  事实上,就佩里的理论而言,大学生已经步入一个知识与价值观的相对阶段。他们不再认为世界具有绝对的标准和价值观,而是承认不同的社会、文化和个人都可能具有不同的标准和价值观,而且所有这些标准和价值观都可能是正确的。


  需要记住的是,佩里的理论基于对名校里受过良好教育者的抽样访谈。他的研究发现可能并不适用于未曾学习过如何检验多元化观点的人群。


  从教育工作者的视角看问题


  你认为青少年学生有可能学会后形式思维吗(例如通过经受直接指导打破二元思维习惯)?为什么?

  沙因的发展阶段 发展心理学家K-华纳·沙因(K-Warner Schaie)提出了后形式思维的另一种观点。在皮亚杰理论的基础上,沙因认为成人的思维遵循一定的阶段性(见图7-5),但沙因注重成年期个体对信息的运用方式,而非皮亚杰理论所强调的获取和理解新信息中的变化。


  图7-5 沙因的成人发展阶段理论


  资料来源:Schaie, 1977—1978.

  沙因认为,在成年期之前,人们主要的认知发展任务是获得信息。因此,他将认知发展的第一阶段命名为获得阶段(acquisitive stage),贯穿整个儿童中期和青少年期。成年之前我们所收集的信息很大程度上是给未来的运用做储备的。事实上,儿童中期和青少年期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人们未来的活动做准备。


  在成年早期,情况发生了相当大的改变,青年人的关注点从未来转变到眼下。沙因指出,青年人正处于实现阶段(achieving stage),即运用他们的智力实现有关事业、家庭和为社会做贡献的长期目标。在实现阶段,青年人必须面对并解决一些重要问题,如从事何种工作、和谁结婚等,对这类问题的决策将影响他们的后半生。


  在成年早期的最后阶段和成年中期,人们步入了责任和执行阶段。在责任阶段(responsible stage),中年人主要关注如何保护和照顾配偶、家庭和事业等问题。


  接下来,在成年中期的中后期,很多人(但并非所有人)步入了执行阶段(executive stage),他们的视野更为开阔,开始关注更广阔的世界(Sinnott, 1997)。处于执行阶段的个体开始参与和支持社会机构。他们可能参加城镇政府、宗教集会、服务单位、慈善团体、工会等拥有广泛社会影响的组织。


  最后,重组阶段(reintegrative stage)是指成年晚期,此时人们会关注具有个人意义的任务。人们不再将获得知识作为解决可能面对的潜在问题的手段,反而转向他们特别感兴趣的信息。此外,他们对那些看似不能立即运用到生活中的事物的兴趣开始减少,耐性也会降低。


  生活事件和认知发展 婚姻、父母的去世、开始第一份工作、孩子的出生、买房。


  这类里程碑事件的发生,不管是好事还是坏事,都会给人们带来压力。但它们是否也能促进认知发展呢?

  尽管这类研究断断续续,而且很大程度上都基于个案研究,但一些研究结果表明这一问题的答案可能是肯定的。例如,孩子的降生可能触发个体更深刻地体会到关系的本质,使之认识到自己在世界中的位置以及在不朽的人类中的角色。同样,挚爱的人去世可能促使个体重新评价何为生命中最重要的内容,并重新思考他们的生活方式(Kandler et al., 2012; Andersson & Conley, 2013; Karatzias, Yan, & Jowett, 2015)。经历生活的起伏可能会导致青年人以更新颖、更复杂、更成熟、更灵活的方式思考世界。他们现在能够使用后形式思维来观察和掌握趋势、模式、个性和选择。这使他们能有效地应对自己所属的复杂社会。


  诸如孩子降生或挚爱的人去世等重大事件,为我们重新评估自己在世界上的位置提供了契机,从而激发认知发展。可能激发认知发展的重大事件还有哪些?


  智力:成年早期重要吗

  学习目标7.6 讨论不同的智力类型,并解释每种智力是如何影响年轻人在职业上的成功的。


  你在当前工作岗位上的表现大体良好。你所在部门的绩效至少和你任职之前不相上下,甚至可能更好一些。你有两位助理,一位非常有能力,另一位勉强合格,但不能真正帮上忙。即使你深得人心,但你仍认为在上司的眼中,你与公司其他9名同级别的经理相比没什么特别之处。你的目标是能够快速升到管理岗(Wagner & Sternberg, 1985, p.447)。那么,你将如何达到你的目标?


  成年人回答该问题的方式可能影响他们未来的成功。这是用于评估特定智力类型的系列问题之一,这一智力类型对未来成功的影响可能比传统测验中的智商更大。


  很多研究者认为,智商测验所测量的智力并不是唯一有效的类型。根据想要了解的个人情况的不同,人们可以选取不同的智力理论和智力测量方法。


  心理学家斯滕伯格研究了上文提出的执行问题,并在其提出的智力三元论中指出,智力由三个主要要素构成:成分、经验与情境。成分(componential)要素与解决问题中的心理成分有关,例如选择和使用规则、挑选问题解决策略以及运用过去所学知识的一般能力。经验要素是指智力、先前经验以及应对新情境的能力之间的关系。这是智力的三个要素中最富有洞察力的方面,人们可以将已经掌握的知识与新的情境和之前从未遇见过的事实相关联。最后,智力的情境要素包含日常和现实世界的环境要求。例如,适应工作中的特定专业要求便包含情境要素(Sternberg, 2005)。


  传统智商测验倾向于强调成分方面。然而,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情境要素是一种更为有用的测量手段,特别是在比较和预测成年人成功可能性的时候。情境要素也被称为实践智力。


  实践智力与情绪智力 斯滕伯格指出,传统智商分数和学业成功密切相关,但和事业成功等其他类型的成就没有关系。尽管商业的成功对智商测验所测量的智力有一定水平的要求,但升职的概率和企业经理人的最终成功与智商分数仅仅是边缘相关关系(Cianciolo, Matthew, & Sternberg, 2006; Grigorenko et al., 2009)。


  斯滕伯格认为职业成功需要实践智力(Sternberg et al., 1997)。学业成功基于知识,大部分通过阅读和听课获得,而实践智力(practical intelligence)则主要通过观察并模仿他人的行为而获得,实践智力高的人具有很好的“社会性雷达”。他们能够根据先前经验有效地理解并处理新的情境,洞察周围的人和环境。


  还有另一类与此相关的智力。情绪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是指准确评估、评价、表达和调节情绪所基于的一系列技能。情绪智力能使人们与他人和睦相处,理解他人的感受和体验,并对他人的需求给予适当反应。情绪智力对青年人的职业和个人成功具有明显的价值(Kross & Grossmann, 2012; Crowne, 2013; Wong, 2016)。


  从教育工作者的视角看问题


  你认为教育者能教人们变得更聪明吗?智力有哪个要素或类型可能比其他的更“可教”吗?如果有,它会是成分、经验、情境、实践和情绪中的哪一个?

  创造力:新异思维 莫扎特在35岁去世时留下了上百首音乐篇章,而其中大部分是他在成年早期完成的。其他许多拥有非凡创造力的个体也遵循这一模式(见图7-6):他们的主要作品都是在成年早期完成的(Dennis, 1966)。


  图7-6 创造力和年龄


  特定领域的最佳创作时期各不相同。纵轴百分比是指在特定年龄阶段的作品占一生中主要作品总量的比例。为何诗人的创作高峰比小说家更早?


  注:20s指20~29岁,30s指30~39岁……以此类推。


  资料来源:Dennis, 1966.

  成年早期高产的原因可能是,这个时期过后,创造力被心理学家萨尔诺夫·梅德尼克(Sarnoff Mednick)(1963)所描述的“熟悉导致僵化”的现象所抑制。这意味着人们对某一主题了解越多,他们在该领域推陈出新的可能性就越小。人们在成年早期处于创造力巅峰,可能是因为他们遇到的许多专业问题都是新异的。


  然而,也有许多人直到生命晚期才达到创造力的鼎盛时期。例如,巴克敏斯特·富勒(Buckminster Fuller)在50多岁才设计出圆顶房屋。弗兰克·劳埃德·赖特(Frank Lloyd Wright)在70岁时才设计出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达尔文和皮亚杰在70多岁时依然能写出影响力广泛的著作,而毕加索90多岁时仍在从事绘画创作。除了那些重要的作品,一个人总的创作产量在成年期往往十分均衡,特别是在人文学科方面(Simonton, 2009; Hanna, 2016)。


  总而言之,关于创造力的研究没有揭示出一致的发展模式。原因之一是创造力(creativity)的构成成分尚难以确定,创造力的定义是将反应或观点以新异的方式进行组合。因为人们对定义何谓“新异”一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以难以清晰地鉴别某一特定行为是否有创造性。


  但这并未阻止心理学家努力尝试的脚步。创造力的一个重要成分是个人甘愿承担风险去尝试可能获得高回报的意愿。创造力高的人就像成功的股票市场投资人,遵循“低价买入、高价卖出”的原则。创造力高的人能想出或支持未被认可或被视为错误的观点(“低价买入”),他们假设其他人最终将会看到该观点的价值并接受它们(“高价卖出”)。这一理论表明,创造力高的成年人能以全新的眼光看待最初被人抛弃的观点,特别是当该问题为人所熟知时。他们能足够灵活地脱离旧有的行事方式,转而考虑新的方法(Sternberg, Kaufman, & Pretz,2002; Sternberg, 2009; Sawyer, 2012)。


  大学:追求高等教育


  3点半一下课,30岁重返大学的劳拉就收拾好书本冲上了自己的车。她焦急地加速赶去上下午4点的班,免得又被经理警告。交班后她得去母亲那儿接儿子德里克,然后赶紧回家。


  8点半到9点半,劳拉一直陪儿子直到他上床睡觉。10点,她开始学习,准备商业伦理考试。11点,她准备休息了,并定下了早上5点的闹钟,这样她就可以在德里克7点起床前学习完毕。然后劳拉得为儿子穿衣服并准备两人的早饭,再把儿子送去她母亲家,自己则开始新一轮的上课、工作、学习、照顾儿子的循环。


  劳拉在获得大学学位的道路上面临着非同寻常的挑战,像她这样24岁以上的大学生约占总数的1/3。其实,大学校园中家庭背景、社会经济地位、种族和民族的多样性正逐渐增加,劳拉这样的大龄学生只是其中之一。


  对任何一个学生而言,能够上大学都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成就。上大学并非常事:在美国,能考上大学的高中毕业生仍是少数。


  高等教育的人口统计:谁进入大学


  学习目标7.7 总结美国大学生的人口构成,并描述人口的变化情况。


  进入大学的都是哪类学生?整体而言,美国大学生人群主要集中在白人和中产阶级(见图7-7)。18~24岁的大学在学人口中大约58%是白人,西班牙裔人占19%,黑人占14%,亚洲人占7%,其他种族或族裔占2%(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2015; U.S. National Center for Labor Statistics, 2015)。


  图7-7 不同种族群体的大学生比例

  上大学的非白人比例远远低于白人的比例。


  来源: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2015.

  此外,进入大学但最终未毕业的学生比例也很高,仅有大约40%的大学生4年后获得了学位。尽管大约一半没有在4年内获得学位的人最终完成了大学学业,另一半学生却从未获得大学学位。对少数族裔而言,这一现象更为严重:以非裔美国学生在大学入学6年内毕业的人数来看,全美非裔美国大学生的辍学率达到了60%(Casselman, 2014)。


  那些没有上大学或没有完成大学学业的学生将面临巨大挑战。高等教育是人们改善经济状况和提升幸福感的重要途径。只有3%受过高等教育的成年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而高中辍学者生活贫困的可能性是前者的10倍。


  大学入学率的性别差异 女性比男性读大学的人数更多,而且女性相对于男性的比例正不断增加。由于女性进入大学的人数比男性多,所以女性获得学士学位的人数与男性相比也占优,二者的比值为133:100。这一性别差异在少数族裔学生中尤为突出,非裔美国女性读大学的人数与非裔美国男性相比为166:100(Adebayo, 2008; Conger & Long, 2010; Flashman, 2013)。


  开始读大学或重返大学校园的大龄学生人数正持续增加。超过1/3的在校学生年龄达到或超过了24岁。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大龄、非传统意义上的学生在学习大学课程?

  大学入学人数为何会存在性别差异?这可能是因为男性在高中毕业后能有更多的工作机会。例如,军队、企业以及要求体力的工作可能对男性来说更有可获得性和吸引力。此外,女性在高中的学习成绩通常比男性优秀,因而她们更容易被大学录取(Dortch, 1997; Buchmann & DiPrete, 2006; England & Li, 2006)。


  变化中的大学生:求学永远不言晚吗 如果在你的印象中“普通大学生”是十八九岁,那么你该更新观念了。事实上,26%的美国在校大学生年龄是25~35岁,就像前面介绍的30岁的劳拉一样。社区大学中有2/3的学生年龄是22岁及以上,14%的学生年龄大于40岁(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2005;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ommunity Colleges, 2015)。为何会有如此多的大龄、非传统意义上的学生去读大学?原因之一是经济问题。大学学位对人们求职的重要性正不断增加。很多雇主都要求员工有大学学历,并在此基础上接受过新技能或更新技术的培训。


  此外,青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开始感觉到需要成家并安定下来。这一态度上的转变可能会减少他们的冒险行为,并使他们更注重获得养家糊口的能力,这种现象被称为成熟变革(maturation reform)。


  从教育工作者的视角看问题


  从你所了解的人类发展的角度来看,大龄学生的出现将对大学课堂造成何种影响,为什么?

  性别偏见和消极刻板印象对学业表现的影响


  学习目标7.8 讨论性别偏见和刻板印象如何影响女性和有色人种学生的表现。


  在迪堡大学(DePauw University)上学的第一年,我选修了一门微积分课程。20年前的我并不胆小,所以在上课的第一天我便举手问了一个问题。我仍清晰地记得当时的情景,教授翻了个白眼,无奈地用手敲打着脑袋对大家说:“为什么让我来给女孩子教微积分?”从此我再也没有问过问题。几个星期后我去看橄榄球赛,但忘带证件了。我的微积分教授正好负责在门口检查证件,于是我走上前对他说:“我忘带证件了,但是您认识我,我是您班里的学生。”他直视着我说:“我不记得你在我班上。”我真的难以相信,一个改变了我的生活并让我记到今天的人,却根本不认识我(Sadker & Sadker, 1994, p. 162)。


  尽管如今这类公然的性别歧视已经不多了,但对女性的偏见和歧视仍然是大学生活中的一个现实问题。


  性别偏见 下次上课时,请你认真观察一下同学们的性别及其选择的课程。男性和女性往往倾向于选择不同的课程。例如,女性比男性有更大的比例选修教育与社会科学课程,而男性相比女性则更多地选择了工学、物理学和数学课程。


  虽然有些女性开始时选择了数学、工学和物理学课程,但是与男性相比,女性辍学的可能性是男性的两倍。尽管女性获得理学与工学学位的人数正逐渐增加,但总数仍少于男性(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2002; York, 2008; Halpern, 2014)。


  这种差异并非偶然,它表明了性别刻板印象的强大影响。例如,当女性在大一被问及职业选择时,她们往往不大倾向于选择传统上被男性掌控的行业,例如工程学或计算机编程,而更有可能选择传统上由女性主导的行业,例如护理和社会工作等。而且,即使她们已经选择进入数学和科学相关的领域,也仍可能面临性别歧视(Ceci & Williams, 2010; Lane, Goh, & Driver-Linn, 2012; Heilbronner, 2013)。


  男性和女性教授对待男生和女生的态度也有所不同,就算那些区别对待大都是无心的,且教授们可能自己也未曾意识到。教授提问男生的频率一般高于女生,而且对男生的目光接触次数也多于对女生的。此外,男生比女生更有可能获得额外帮助。最后,男生和女生接收到的反馈质量也不同,和女生相比,男生提出的观点能够得到教授更为积极的强化(American Association of University Women, 1992; Sadker & Sadker, 1994)。


  某些不平等对待女性的案例代表了敌意性别主义(hostile sexism),即人们以一种公然造成伤害的方式对待女性。而在其他情况下,女性也是善意性别主义(benevolent sexism)的受害者,善意性别主义是一种性别形式主义,它将女性置于表面积极、实则刻板的限制性角色中。


  由于性别刻板印象在教育领域的强大影响,女性在物理、数学和工程领域缺乏代表性力量。如何扭转这种趋势呢?


  例如,一名男教授可能恭维一名女生天生丽质,或者交付她一项更简单的研究项目,以让其轻松完成。在教授自认为考虑周到的同时,他可能其实已经让那名女生感觉到不被重视了,并因此损害了她对自身竞争力的看法。善意性别主义的伤害可能和敌意性别主义一样严重(Dumont, Sarlet, & Dardenne, 2010; Glick & Fiske, 2012; Rudman & Fetterolf, 2014; Chonody, 2016)。


  刻板印象威胁和学术不认同 “非裔美国人学术表现不好。”“女性在数学和科学上存在不足。”美国社会对非裔美国人和女性一直存在这类错误的、诽谤性又顽固的刻板印象。现实世界中这些刻板印象也造成了诸多恶果。例如,非裔美国人开始读小学时,他们的标准化测验分数只比白人学生稍微低一点点,但在六年级时,这一差距却加大至两个年级的程度。尽管越来越多的非裔美国高中毕业生进入了大学深造,但最终其43%的毕业率仍远低于白人81%的毕业率(National Center for Education Statistics, 2011)。


  同样,尽管男孩和女孩在小学和初中的标准化数学测验中成绩几乎相等,但是到了高中,这一情况却发生了变化。在高中及大学中,男性在数学方面的表现会优于女性。事实上,在以同一预修水平和相同学术性向测验分数考取大学的学生中,女性在学习大学数学、理学和工学课程时,其成绩更可能低于男性。不过奇怪的是,这一现象并未发生在其他课程中,男性和女性在其他科目中的成绩处于相似水平(Hyde, Fennema, & Lamon, 1990)。


  从心理学家克劳德·斯蒂尔(Claude Steele)的观点来看,女性与非裔美国人学业水平下降的原因相同:学术不认同(academic disidentification),即缺乏对某一学术领域的个人认同,比如社会对女性数学和理学能力的不认同、对非裔美国人在整个学术领域能力的不认同。在这两种情况下,消极的刻板印象造就了一种刻板印象威胁(stereotype threat),个体觉知到社会对学术能力所持有的刻板印象后,其学业表现将会受阻(Carr & Steele, 2009; Ganley et al., 2013; Shapiro, Aronson, & McGlone, 2016)。


  例如,对那些想在以数学和科学为基础的领域中有所成就的女性而言,她们可能会担心社会对她们的失败预期。她们的心理很矛盾,因为一旦在男性主导的领域失败就会带来证实社会刻板印象的风险,而与失败所带来的风险相比,她们为在这些领域取得成功而做出的努力就显得得不偿失了,因此她们很可能就不再努力了(Inzilicht & Ben-Zeev, 2000; Johnson et al., 2012)。


  与之类似,非裔美国人也可能处于这种强压下:努力证明社会对他们学业表现的消极刻板印象是不正确的。这类压力可能会引发焦虑和威胁感,并导致学生产生低于真实能力水平的学业表现。而且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刻板印象威胁对那些表现更好、更自信,未将消极刻板印象内化且从未质疑过自己能力的学生而言更为严重(Carr & Steele, 2009; Steele, 2012)。


  这种负面的刻板印象难以忽视。一项针对非裔美国人的纵向研究发现,女性和非裔美国人可能会因为刻板印象而在学业上表现得稍差。(O’Hara et al., 2012)。


  大学适应:应对大学生活的需求 并非只有少数群体成员会在大学中面临挑战。许多学生,特别是那些第一次在离家很远的地方生活的高中毕业生,在适应大学生活上也容易出现问题。


  大学的第一年对某些人来说特别困难。新生适应反应(first-year adjustment reaction)是一系列与大学体验相关的心理症状,包括孤独、焦虑和抑郁。虽然任何新生都可能会有这种反应,但该反应在高中阶段学习或社交方面异常成功的学生中尤为普遍。他们开始上大学时,突然的身份变化可能会给他们带来痛苦。


  在高中成绩优异和受欢迎的学生特别容易受新生适应反应的影响。向别人咨询关于如何明智地度过大学和越来越熟悉校园生活可以帮助学生适应。


  第一代大学生是指家庭中第一个上大学的人,他们在大学第一年特别容易遇到困难。他们可能在尚不了解大学与高中的不同要求的情况下就开始了大学生活,并且家庭对他们的支持也可能不足。此外,他们为大学学习所做的准备可能更不充分(Barry et al., 2009; Credé & Niehorster, 2012)。


  大多数情况下,新生适应反应会在学生结交朋友、体验学业成功及让自身融入校园生活的过程中顺利得到解决。然而,在其他情况下,一些问题却会遗留下来,还可能激化,甚至导致更严重的心理问题(见“成为发展心理学知识的明智运用者”专栏)。


  成为发展心理学知识的明智运用者大学生什么时候需要寻求专业的帮助

  如何判断一名感到沮丧与不开心的学生是否需要专业帮助?尽管没有绝对原则,但有些迹象还是可以作为学生需要专业帮助的信号的(Engler & Goleman, 1992)。这包括以下几条:


  · 心理痛苦消磨和干扰了个人幸福感、正常生活以及工作能力;

  · 感觉自己无法有效地应对压力;

  · 没有明显理由地感到绝望或抑郁;


  · 无法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

  · 没有明显诱因的身体症状,如头痛、胃痉挛或皮疹等。


  如果学生出现这类信号,那么和专业人士的交谈也许会有帮助,交谈对象如心理咨询专家、临床心理学家或其他精神健康工作人员等。咨询的首选地点是校园医务室,私人医生、社区诊所或当地卫生部门也能提供转诊介绍。


  心理问题有多普遍?调查发现,近半数的大学生称他们至少存在一种严重的心理问题。其他研究也发现,超过40%的大学咨询中心的来访学生曾说他们感到抑郁(见图7-8)。不过这些数字只包含已主动寻求帮助的学生,并不能代表整个大学生群体(Benton et al., 2003)。


  图7-8 大学生活中的问题

  大学生去大学咨询中心求助最多的问题。


  资料来源:Benton et al., 2003.

  回顾、检测和应用回顾

  学习目标7.5 识别和总结关于后形式思维的不同理论。


  后形式思维指出,个体的认知发展在成年早期仍会继续,这是一种超越了逻辑,包含解释性和主观性的思维。拉博维奇-菲夫认为年轻人的思维必须继续发展,以处理模棱两可的情况。佩里认为人们在成年早期会从二元思维转向相对思维。沙因认为人们在使用信息的过程中经历了五个阶段:获得、实现、责任、执行和重组。重大生活事件通过提供机会和激励,使个人重新思考自我和自己所处的世界,从而促进其认知增长。


  学习目标7.6 讨论不同的智力类型,并解释每种智力是如何影响年轻人在职业上的成功的。


  关于智力的新观点包括三元论、实践智力和情绪智力。三元智力理论中,在三个组成部分中得分都较高的人会有能力解决问题,他们能利用先前的经验来应对新情况,以适应现实世界的需求。实践智力高的人通过观察并模仿他人的行为来学习,他们和高情绪智力的人一样有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创造力似乎会在个体的成年早期达到顶峰,成年早期个体甚至会将长期存在的问题视为新的情境。


  学习目标7.7 总结美国大学生的人口构成,并描述人口的变化情况。


  大学入学率因学生性别、人种和种族的不同而存在差异。美国大多数大学生来自白人和中产阶级群体。虽然上大学的少数群体学生的绝对数量有所增加,但进入大学的少数群体人口总体比例有所下降。随着越来越多的成年人重返大学,大学生的平均年龄正在逐渐增加。


  学习目标7.8 讨论性别偏见和刻板印象如何影响女性和有色人种学生的表现。


  学术不认同和刻板印象威胁解释了为什么女性和非裔美国人在某些特定学术领域的表现较差。第一代大学生可能对大学的要求缺乏清晰的认识,也可能没有做充分准备。大一学生可能会经历新生适应反应,其特征是一系列心理症状,包括孤独、焦虑和抑郁。


  自我检测


  1.成年期的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必须考虑之前的经历、逻辑性以及决策带来的相对收益和损失,这种思维被称为____。


  a.形式运算思维

  b.具体运算思维

  c.后形式思维

  d.二元思维

  2.斯滕伯格的智力三元论认为智力由三个主要要素构成,包括__:__。


  a.成分、经验、情境


  b.情绪、实践、经验


  c.实践、社会、创造性


  d.创造性、直觉、执行


  3.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高中辍学者人口是受过大学教育的贫困人口的____倍。


  a.3

  b.5

  c.10

  d.20

  4.对个人在某一特定学术领域的不认同,如对女性而言是对其数学和科学能力的不认同,对非裔美国人而言是对其在整个学术领域能力的不认同,称为____。


  a.刻板印象威胁


  b.学术不认同

  c.自我概念不足


  d.刻板印象偏见


  应用于毕生发展


  对那些区别对待男女生的大学教授,你会如何纠正他们?何种因素造成了这一现象?能否改变这一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