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好奇心是通向幸福的必经之路
作者:乔丹?彼得森    更新:2024-03-24 15:49
  第2章 好奇心是通向幸福的必经之路


  有人曾问爱因斯坦,他到底有何与众不同之处,爱因斯坦并没有夸耀自己的才智、职业道德、快乐或者人际关系,而是提到了自己的好奇心。他说他的成就主要归功于在日常生活小事中所获得的发现。大多数人都把这些小事当成是理所当然的,但是他总是就未知事物提出一些问题,而且也非常享受解决问题的过程。他对广阔的未知世界进行研究探索,不断地提出问题,并在这一过程中充满了动力,这种动力与他寻找确切答案时的动力同等重要。爱因斯坦这种简单专注的生活方式,在现实中却并不常见。


  虽然我们可能天生没有爱因斯坦那样强烈的好奇心,但是当运用好奇心时,我们的大脑也会变得更加充实,人生能变得更丰富多彩。45岁的驯狗冠军本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本是一名成功的辩护律师,年纪轻轻就成为一名法官。他所在的法庭专门受理退伍军人的诉讼,因此他每天都要处理多件退伍军人的上诉。这些军人曾经为国家效力,但他们认为自己并未受到公正的对待。本的工作做得非常出色,可他却感到自己对这项工作缺乏热情。工作带来的压力和紧张让他越来越想逃离他的职业。我见到他时,他已在多年前就开始尝试发展多种兴趣了。他参加过钢琴课和普拉提课,后来又买了一只特弗伦犬,起名叫“雌狐”。当时,本压根儿想不到购买这只犬将会是他人生的一大转折点。从此,他的生活展开了新的道路,他的性格也因此发生了巨大变化。


  一位饲养员帮助本训练雌狐,雌狐成了本的好伙伴。他们的训练越来越频繁。在一次训练课上,饲养员提到特弗伦犬是一种著名的牧羊犬,“特弗伦”这个名字就来自一位训练这种牧羊犬的农民。本一时兴起,拿起电话报名参加了一周一次的牧羊犬训练课程。这件与他的工作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让旁人大跌眼镜。我问他为什么喜欢牧羊犬,他说:

  首先,教我驯狗的那个人非常棒,我很敬重他和狗之间的亲密联系——他简直就是个“狗语者”。对我来说,当我训练雌狐时,我的大脑会高速运转。当我给它下达指令时,大脑需要与我的情绪和身体的状态保持一致。同时,我必须时刻留意雌狐想对我表达什么意思。也就是说,我必须一直注意我们的周围,适时做出调整,还要优雅地使用我的肢体语言,又不能被评委注意到。


  假如之前我听说某人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成为一名法官,但却把大部分工资都花费在牧羊犬训练课程上,我肯定认为那是个疯子!但我现在真的就是这种情况。


  他与雌狐一起接受训练,这使他远离了法庭上的压力和挑战。本开始在早上醒来时觉得精力充沛,他的新爱好也对他的本职工作产生了影响,其他人都注意到了他迸发出的热情。不管是雌狐起了作用,还是他对新经历的拥抱起了作用,抑或是两者的共同作用,本的人生正在发生变化,他的个性得到了发展,他的人生正在朝着更好的方向前进。


  好奇心是成长的引擎


  如果我们能注意到好奇的天性并且乐意接受它,就会获得许多意外发现。如果本在年轻时被告知他长大后要训练牧羊犬,他肯定会对此嗤之以鼻。我们总是很轻易地与陌生领域中的大好机会失之交臂,总是把探索新鲜事物推迟到将来的某一天。但是,我们在等待什么呢?等待热情消退?等待退休?为什么要坐等大好时机来给你的生活增添色彩?为什么要等到热情退去?为什么要等到退休?

  本向我们证明了好奇心是所有人都可以拥有的,也是任何时间都可以利用的。当我们对某事感兴趣时,比如交友、购物、挑选菜谱或者查询某个单词,好奇心就会起作用。当我们积极地给平凡无奇的日常生活注入各种色彩时,好奇心就在起作用。细微的变化,比如把4种不同的麦片混合在一起,或者改变我们平时的跑步路线,就能够提升日常生活的质量。这些经历可以改善思维,从而进一步提高我们的生存能力,我们就可以在这个未知事物远远多于已知事物的世界中更好地生存。


  但是,好奇心并不是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自发产生的体验,它是一种与我们的性格密切交织在一起的强劲推动力。所有人都不同程度地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寻找新鲜事物和未知经历。尽管你会觉得确定因素和对环境的牢牢掌控能给你带来快乐,但是通常情况下,不确定因素和各种挑战才能给你带来最深远和最持久的价值。下面这个推理能告诉我们,好奇心是如何成为成长的引擎的:

  · 通过好奇心,我们会进行探索。


  · 通过探索,我们会有所发现。


  · 当获得满意结果时,我们就想重复这一过程。


  · 通过重复这一过程,我们会发展自己的能力。


  · 通过发展能力,我们会提升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 随着知识和技能的提升,我们会延伸和拓展自己和自己的人生。


  · 通过处理新奇事物,我们变得更有经验、更加聪慧,也为自己的人生注入更多意义。


  好奇心会带来更多的好奇心,因为我们知道得越多,就越关注细节,也越来越意识到哪些事物需要我们继续学习。这是为什么呢?在探索未知事物时,我们的观点会发生改变,也开始意识到之前并不明显的空白。


  攀岩就是一个鲜明的例证。初学者总是喜欢依赖自己的直觉。他们的目标就是让自己别从岩壁上摔下来,于是他们总是紧紧地贴着岩壁,用上半身的力量把身体向上提升。但是在征服了几个峰顶之后,他们就会掌握一些与直觉相反的技巧。比如,为了避免打滑或掉落,你可以让身体远离岩壁,这样看起来很容易掉下去,但事实上你的双脚可以获得更大的着力面积,你会抓得更牢,掉落的概率反而变小了。


  攀岩者感到手脚更加灵活之后,就开始寻找新的落脚点和抓握点。以前他们只会寻找那些突出的石头,现在他们的手指更加强壮,可以将手指或脚趾伸进裂缝来固定身体。专业技能让他们发现了更多的机会,从而变得更富创意。


  好奇心并不总是带来令人愉悦的探索经历,它也并不只是一种螺旋上升、能让人们达到预定目标的探索过程。有时,好奇心也会带来苦恼,与其说我们是在好奇或兴趣的推动下进行探索,不如说是渴望得到一个确切的答案。


  我们渴望那些能帮我们填补空白的确切信息,那样我们才有成就感。比如,一个成年人正在绞尽脑汁地思索着字谜游戏的最后几个答案,一个中学生为了完成写作任务而阅读卡夫卡的作品,一个经理想对员工的能力进行了解从而最大化他们的生产力。我们经常因为紧张而提出大大小小的问题,比如,我会不会像我的父母一样得帕金森综合征或亨廷顿舞蹈症?我的婚姻能否维持下去?


  有时,我们的探索过程是为了获得快乐,而有时却是为了释放压力并寻找意义。但无论何种情况,找到答案并不是好奇心的终点。获得的知识和技能越多,人们就越容易发现更多的缺点,就越想探索更多的问题。


  不确定因素让快乐更持久


  迪帕克·乔普拉(Deepak Chopra)是一位精神和意识领域的著名作家兼教师。他在一次电话采访中谈及自己的日常生活,是这样来赞扬好奇心的:


  我早上醒来,希望今天比昨天有更多的不确定因素。


  我们生存、呼吸、行动的世界是未知的,但我们一直认为它是已知的。


  如果人生中充满了一系列永恒的惊喜,那么这真是最快乐的人生体验。


  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这些。我们没有意识到,与从熟悉的事物中获得的快乐相比,了解未知事物的过程带给我们的积极体验会更强烈、更持久。有很多证据能支持这一观点。


  实验探秘

  在某项实验中,口渴的被试在喝水(愉快)或喝“酷爱”牌饮料(更愉快)的时候接受了脑部扫描。一部分被试被告知他们将要喝什么、什么时间喝(确定因素),而其他被试则被蒙在鼓里(不确定因素)。当被试得知他们将要喝东西但是不知道具体喝什么的时候,他们大脑中与积极情感相关联的大脑回路会突然间变亮。就像赌场中许多赌博者虽然在老虎机前一连玩了8个小时,但是每次拉下拉杆时都会因为对获胜充满期待而兴奋不已,不确定因素会提高积极事件带给我们的快乐程度。


  我们的预期会对我们的感觉产生影响,而突如其来的好消息会让人更加快乐。在奥运会期间,有些运动员非常期待获得胜利,而有些运动员并不期望获胜,他们只是享受竞争的乐趣。科学家的研究表明,两者相比,后者在获得银牌之后表现得更快乐。


  幸福感不仅是指人生能带给我们何种礼物、多少礼物。当我们对即将发生的事情和结果感到惊奇和不确定时,就能获得某种独特而有意义的东西。


  有趣的是,从何处获得最强烈、最持久的快乐和人生意义,我们对此常常一无所知。心理学家提摩西·威尔逊(Timothy Wilson)感兴趣的一个话题是:为什么陌生人表现出友好让我们更容易记住?是出乎意料的礼物或善意让我们深受触动吗(毕竟从小大人就教育我们要远离陌生人)?或许“随意”的友好行为更有意义。当我们没有预料到某人会表现出善意的举动,也无法对其原因做出解释时,这种神秘感会加深我们的快乐感,并能改变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也许人并不总是那么坏)。这些惊喜时刻为“意义的创建”提供了机会。


  实验探秘

  威尔逊的研究团队来到一所大学校园,向学生们分发上面粘有一美元硬币的卡片。所有的卡片上都有“微笑社团”的字样,但是有些学生拿到的卡片上面详细描述了这个奇怪社团的信息,即这个社团的理念是要用微笑点亮人们的生活。而有些学生的卡片上则没有任何说明信息,他们不知道为何得到这一美元,但是他们对这个意外的礼物反而更加高兴,而且这种感觉会持续得更久。神秘感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积极情感。


  在另一项研究中,被试并没有得到粘有一美元的卡片,而是被要求想象一下,如果他们得到一美元硬币的话会有何感想。其中一半被试被告知是什么人给他们硬币以及目的是什么,而另一半被试则仅被告知陌生人的姓名。当被问及他们可能会有何种反应时,那些得知分发者信息和原因的被试表现出了更强烈持久的积极情感,而那些不知详情的被试却表现出失望的情绪。被试认为,明白即将发生的事情对良好的情绪非常重要。


  这些研究发现非常有意思,它们表明,我们觉得能带来快乐和意义的东西经常恰恰与事实相反。我们的错误预期会产生实实在在的影响。如果我们觉得有必要对一切都有所了解,要准确地预测未来或者掌控一切,我们就会停滞不前。如果我们只喜欢从事自己舒适区内的事情,我们就会低估能带来快乐和人生意义的两大重要源泉:新奇性和不确定性。


  好奇心与确定性之间的矛盾

  表面看来,好奇心与对确定性的需求都可以帮助我们收集信息,也都是对我们人生经历的反映。但是,如果再深入发掘,你就会发现,我们对待世界、对待他人和对待自己这三者之间存在着一些重要差异。当我们充满好奇心时,我们会乐于通过探索来拓展自我;当我们寻找确定性时,就是在寻找最终定局。我们希望在研究时提早得出结论,因为这样的话,我们对将要做什么以及怎样做就会感到信心满满。为此,我们往往忽略了充满好奇心的探索者所特有的开放性和认知能力。通过以下对比,可以发现一些差异:

  · 好奇心创造可能性,对确定性的需求会减少可能性。


  · 好奇心创造能量,对确定性的需求会消耗能量。


  · 好奇心使人们进行探索,对确定性的需求使人们得出结论。


  · 好奇心使人们前进,对确定性的需求使人们不断地重复。


  · 好奇心创造人际关系,对确定性的需求会让人们互相提防。


  · 好奇心与发现有关,对确定性的需求与正确性有关。


  我需要说明:如果我们一直都在追求确定性,也不必感到尴尬,更不必批评自己。环境常常会使我们的视野变得狭窄,对确定性有更多的渴求,比如在特别吵闹的环境中(无法清晰地思考)或者时间紧迫的情况下(过度关注完成任务而不是怎样做好)。在这些过度刺激的环境中,我们被封闭起来,只想着如何存活下去,而没有考虑如何获得发展。


  他人和社会也向我们传达这样的信息:如果能充满确定性并果断坚决,能找到问题的答案和结论,或者有可能的话,能避免模棱两可和紧张情绪,我们就可以从中获益。这不正是你最想从喜欢的新闻主播和记者那里得到的吗?他们会告诉你如何投资、如何在飓风季节安排出行计划,或者如何保持健康并预防可怕的疾病。这不正是你最想从汽车修理工那里得到的吗?他会告诉你汽车里的咔嗒响声是怎样造成的。当他们给你指出问题时,你就会得到安全感。


  但是,想要得到安全感和信心就需要付出代价。我们常常在寻求信息的过程中过早地停止寻求。事实上,我们很快就变得思想封闭,甚至当我们的信念有可能错误时,我们也会努力保护它。如果有人和我们看法一致,我们就会对他加以称赞;如果有人质疑或挑战我们的观点,我们就会批评、攻击或贬低他。


  好奇心的缺乏可能导致下列问题:


  · 观点模式化和歧视,极端情况下会导致仇视情绪甚至暴力。


  · 信心膨胀和无知,导致决策失误。


  · 教条主义和思想僵化,这与心理灵活性恰恰相反。


  我们需要对确定性保持警惕。对确定性的寻求会导致我们的信念和决策过早地具体化,其结果就是我们会停止考虑新的信息,长远来看,这会对我们造成伤害。我们发现一个颇具讽刺意味的现象,即相关研究表明:人们对确定性的需求越大,就越觉得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


  难道你希望找一位思想封闭,甚至拒绝把你与以前的相亲对象区别开来的伴侣?难道你想把选票投给一个即使能使自己变得更精明睿智也会坚决拒绝新知识和新发展的政治家吗?同样的情境也适用于家长、医生、科学家、陪审团、公司经理等。唯一能确定的是: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变化。如果无法认识这一事实、无法接受新事物或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心,我们就会停滞不前,甚至常常出现更糟糕的后果。


  好奇心的三大特征解放人们的思想

  我的一个学生第一次和男朋友去看曲棍球比赛的时候,惊讶地发现平时很安静内向的恋人竟然冲着裁判大吼大叫,并与其他球迷发生争执,甚至还从座位上跳起来愤怒地指责球员。这次经历让她十分震惊,当她向男友问及此事时,他笑着说:“亲爱的,我只是戴上了一副球迷的面具!这是我辛苦了一天之后的减压方式。”她笑了笑,意识到这个新男友身上还有许多值得她欣赏和发掘的地方。恋爱就像人生中的许多重要事件一样,永远不会有完美的答案,它像一个让我们兴奋不已的谜团,尚有许多未解之谜等着我们去发现。


  有多少人在下班回家之后会仍像初次见面似的关注室友、孩子、宠物或家人?作为科学家、心理治疗师、老师、丈夫和父亲,我非常清楚大多数人都没有注意到亲人和朋友们的气息,不在乎他们的触碰,更不会留意他们每天如何用不同的方式为我们的人生做贡献。


  好奇心能激励我们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世界、他人和自己。这些角度可能与我们之前看待事物的角度完全不同,也与其他人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为了适应这些角度,我们也许需要改变自己的信仰体系。但是,那些根深蒂固的信仰曾经给我们带来确定感和明确感,因此要做出改变是十分艰难的。但是当大脑处于好奇的状态时,我们就可以忍受这种压力。


  激发注意力

  每个人每一天都会经历一些有趣的时刻,其中有些时刻会被忽略,有些时刻则会引起探索。无论人们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去寻找新体验、新奇事物、心流(flow)、内在动机,还是去寻找意义,好奇心都处于核心地位。有了好奇心,人们才会勇敢地面对并接受未知事物。


  好奇心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是正念(mindfulness)。正念极为重要,为我们打开了通向幸福之门。好奇心就源自正念。从最早的佛教徒到不同时代的哲学家,再到近代的科学研究,都发现正念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简而言之,痛苦不可避免,但人们可以选择痛苦的程度。正念能使人们勇敢地面对压力和困苦,并能把痛苦最小化,把幸福最大化。


  但是,保持正念状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恰恰相反,我们经常会采取错误的思维方式——漫不经心。我们会不由自主地给事物贴上标签,把它们分门别类。比如,把周围的人进行分类,有些人是朋友或圈内人,有些人则是我们难以忍受并希望忽略或回避的圈外人。我们仅用几秒钟的时间就能断定某物是美是丑,或者某项任务是枯燥还是有趣。我们感到焦虑、伤心或愤怒,正是因为我们给这些感受贴上了受欢迎或不受欢迎、好或坏的标签。我们会根据自己的判断,决定是接受并保持这种感受,还是要努力避免或改变它们。


  我们也在不断地把自己与各种标准进行比较:周围的人都穿着短裤,而我的双腿又肥又臃肿(我今天才不去海滩呢);那人怎么可以说出这么愚蠢的话呢(还好我不像他一样);如果我把这个女人带回家的话,我的父母肯定不会接受她的(我是不是现在就结束这段恋情呢);如果我不够风趣幽默,就没有人喜欢我;等等。如果我们的大脑能停止这种没完没了的嘀嘀咕咕暂时安静一会儿,那就再好不过了,但是这种内心的对话正是人性的一部分。


  虽然也有些人不会急于给事物贴上分类标签,但是大多数人都会这样做,因为这种处理信息的方式效率更高,而且也是人类的天性使然。人类是具有习惯性的生物,因此,如果我们想学会沉思并避免对事物进行分类,就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话虽如此,但研究表明,人们越是不由自主、漫不经心地对思想、感情和周围的人进行分类,就越发感到痛苦。当我们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时,往往难以得到幸福。


  如果仔细地分析一下正念,你就能更好地理解我刚刚讲述的内容。如果没有好奇心,正念就无法存在。重新获得好奇心,有利于你真正理解正念,也有利于你进入正念的状态。


  正念是我们认识自己以及周围世界的一种方法。在谈到正念的时候,学者和实践者往往都会提到“充分了解、活在当下、摒除偏见、宽容接纳、持同理心、心态开放”等。但是其中的最后一点“心态开放”,在我们匆忙对它做出尽可能简洁的描述时,常常被人们忽略。我认为这种忽略是一个严重的错误,下面所列出的是近来人们对“正念”所下的重要定义:


  · “充分意识到当前的现实。”——一行禅师(Thich Nhat Hanh)


  · “以一种特殊的方式进行关注:目的明确,只在当下,不带任何偏见。”——乔·卡巴金(Jon Kabat-Zinn)


  · “通过直接经验进行觉察而不做评价。”——《牛津英语词典》


  乍一看,正念似乎是指如何使用自己的注意力。但是正念的含义远远不止是有意识地把注意力放到此刻以及留意当下发生的事情。


  如果没有好奇心,正念就仅是指有目的地进行关注或者集中注意力。当你的思维封闭起来时,就你只会专注过去或将来。比如,下面是一些似是而非的关于正念的例子:


  · 深夜驾车,感到非常疲劳,因此集中精神让汽车行驶在自己的车道上。这并不是正念,此时你只是把注意力高度集中于安全驾驶而已。


  · 听一位顾客讲话时,不停地提醒自己要把收据交给顾客。这并不是正念,你只是在努力完成一项工作任务。


  · 当孩子拿起刀子削苹果时你会多加留意。这并不是正念,你只是做好了面对危险的准备以确保孩子的安全。


  在这些例子中,你的注意力非常集中,而且会一直保持这种状态,仿佛已经与环境融为一体。集中注意力非常有用,尤其在上述环境中,但是却以丧失当下为代价。正念由计划所引导,但并不被计划所控制。注意力的高度集中是一种把注意力集中到某事并保持稳定的普通力量,而正念则是细致而敏感的,它能带来能量、创造力以及更加广阔的发挥空间。


  2004年,多位学者对正念的定义达成了一致意见。最终,人们引入了“好奇心”的概念,使之和注意力成为正念定义中两个主要且相关联的要素,好奇心对注意力的影响有两点:

  · 首先指注意力的自我调节。它包括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们不断地调整注意力,并使其重新关注当下的内在经历或外在世界的能力。它也包括以一种灵活的方式来管理并维持我们对目标的注意力。


  · 其次是指注意力的质量。它是指人们运用哪种具体的方法来对待直接经验,好奇心、开放性和接纳性为其特点。当我们保持正念时,我们对当下所体验到的思想、感情、行为和事件持有一种好奇的天性,这能使我们接纳并留意现实情况的方方面面。


  关于如何学习并获得正念能力,大桥收费站收费员沙恩的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工作期间,沙恩与外部世界的联系非常有限,很少有司机能对他报以微笑,大多数司机都对他不屑一顾,或者用粗鲁的语言催促他动作快一些,甚至有些司机没有缴费就驾车冲过去。工作几年之后,他的身体开始因长期的工作压力出现不良反应,比如胃功能障碍导致的严重消化不良。医生建议他接受一种不同寻常的介入治疗,并给他制订了一个减缓压力的计划,这样可以防止压力累积到一定程度后给他带来极大痛苦。这个计划里包括了一套如何转移注意力的系统方法,沙恩对此这样描述:


  第一周里,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体会到我身体的感受。每天早上、工作时以及晚上睡觉前,我都会感受一下我的身体。每次坐在收费亭里,或者探出身来与客户说话的时候,我也会对身体进行感受。以前只是在健身房里才这样做,但现在我会一直感受我的全身。


  夏天的时候,收费亭里很热,我常常满身是汗。这时,我会告诉自己,我的小腿肚感到松弛无力,大腿就像橡树干一样僵硬,膝盖很疼,胳膊就像两块煤砖一样沉重。我坐在那里,仿佛是一颗定时炸弹。因此,起初我的感觉很糟糕。我会想,还不错,沙恩,现在你知道自己的胳膊感觉就像刚刚拉过一辆消防车。几天之后,我开始意识到我的身体和情绪要比以前更加合拍。比如:如果我感受到压力,双肩就会疼得要死;如果我感到紧张,身体就会微微发抖;如果我感到高兴,我的脸就像被盖上了一条温暖的毛巾;如果我感到满足,我的双腿就像热蜡一样融化在椅子上。这让我感到自己是一个整体,仿佛身体的各个部分并不是相互分离的,而确实是一个完整的身体。


  正如沙恩描述的那样,我们也可以集中注意力,可以对面前或内心深处的事物产生兴趣并加以探索,可以学习新事物,并获得意想不到的回报。好奇心提供了一种平静的能量,能使我们的正念能力不断地延伸扩展。


  极具可塑性


  如果想成为一个好奇的人,那么充满好奇心的时刻是必不可少的基础材料。尽管好奇心是人们天生就拥有的,但是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以及处理信息的方式却各有千秋:有些人会更加开放,而有些人对变化和不确定性有着强烈的抵触心理。好奇心是我们或多或少都拥有的一种特质,我们无须质疑自己是否拥有好奇心,而是应该问自己:我究竟有多少好奇心?为了弄明白你所处的位置,我们很有必要对非常好奇的人所具有的特质进行分析。


  第一种特质就是强度。好奇心程度较高的人对好奇心、兴趣和求知欲有更强烈的感知。他们对新奇事物以及事物的复杂性和多变性表现出强烈的偏爱。他们更乐于接受新体验,甚至会挑战熟悉而又安全的观念或常规惯例。


  第二种特质是频率。好奇心程度较高的人在一天之中会多次感到好奇,进行探索研究的冲动会很容易被唤起。他们看到的、听到的,甚至是一些八卦新闻都会很容易点燃他们的好奇心。一辆飞驰而过的摩托车所产生的气流也会让他们冒出一连串问题,比如,摩托车开得有多快?它的油耗是多少?与汽车相比,摩托车的事故率是不是要低,维修费用也要低?为什么摩托车是很多欧洲和亚洲的城市里最普遍的交通工具,但在美国却不是呢?


  第三种特质是持久性。拥有好奇心的人想要进行探索的兴趣和欲望会持续更长时间。充满好奇心的球迷就是个极好的例子。当比赛打成平局进入加时赛后,球迷们会因此狂热起来。尽管所有的比赛在开局的时候都具有不确定性,但是一旦其中一支队伍占了压倒性优势,充满好奇心的球迷就会感到非常失望,还会因此悻悻离场。这些球迷想尽可能久地延长这种不确定因素,因为这种紧张感会让他们兴奋不已。对那些充满好奇心的人来说,新奇性和不确定性所带来的快乐会持续更长的时间,且被有意识地延长。


  第四种和第五种特质是最易被人理解的,它们分别是宽度和深度。宽度是指能使人们感到好奇或有趣的事件的数量。充满好奇心的人对他们所处世界中的许多方面都感兴趣,比如工作、人际关系、充满激情的活动和爱好,以及他们自己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我们可能对过去、现在或者将来充满好奇;也可能对外部世界、他人以及我们自己充满好奇(内省是一种行为,充满好奇心的人会享受内省的过程,而好奇心程度较低的人则较少关心哪些内在动力能指导他们做出选择)。深度是指人们一旦发现某事能抓住他们的兴趣后,能否坚持这种兴趣,并为自己的生活增加新的体验。也就是说,最初的兴趣能否带来长久的爱好或激情,并为兴奋和意义提供可再生的源泉。


  当好奇心程度较高时,人生也就充满了很多好奇的时刻,我们会乐于对吸引我们注意力的事物进行探索。好奇心时刻出现的频率以及好奇心的程度是可以改变的。最新的科学证据表明,反复出现的经历能够改变人的思维,这也是人们的性格发生改变的最初迹象。这就是科学家所说的“神经可塑性”(neural plasticity),它是一项重大的研究突破。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人们一直相信,一旦步入成年,任何改变我们性格的机会都会消失。而现在人们却得知,性格是具有可塑性的,好奇程度也可以变化。


  一方面,科学家已经证实,从中年至晚年,人们对新经历的接纳程度、对学习新事物的兴趣,以及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都将大大减弱。这一发现也印证了一个现象:即同样的事情,活泼爱玩、无忧无虑的年轻人会觉得非常有趣,墨守成规、思想保守的中老年人却无法感受到丝毫乐趣。一般来说,无论男孩或女孩,从12岁开始直至进入大学,他们对新体验的好奇心和开放性都在不断增强。但是到了30岁之后,他们的好奇心就开始慢慢减弱。随着我们开始拒绝新鲜事物,我们的社会责任、个人好恶以及人生轨迹也都开始固定下来。年轻一些的成年人可能对这种好奇心的退化感到十分恐惧,甚至超过对死亡本身的恐惧。我在我的学生和参加我的心理治疗的中年人身上发现了这种态度(他们常对我说,“要是早点认识你就好了,那样的话我就不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


  在过去的10年中,大量的科研团队在对被试进行了长达数十年的跟踪调查后,纷纷发表了结论,阐述人在一生中哪些性格特征是一成不变的,哪些是可以改变的。在有些实验中,科学家对一些儿童进行了跟踪研究,直至他们进入大学。而有些实验对象是20岁的青年,研究者对他们进行了长达40年的跟踪研究。从这些研究得知,我们的性格特征,包括好奇心程度,是随着年龄而发生变化的。比如,某项实验的对象是870名智力超常的儿童,他们从12岁到16岁发生了如下变化:


  · 5%的儿童表现出好奇心的衰退。


  · 44%的儿童表现出好奇心的增长。


  · 51%的儿童没有发生变化。


  从这组数据中可以看出,49%的儿童的好奇心发生了变化。但是当你分析其他重要的性格特征时,比如慷慨、随和或者冲动,只有34%~38%的儿童发生了变化。青少年期前期儿童的标志性特征就是很难理解或处理自己的消极情感,但是只有43%的儿童在焦虑、尴尬和发脾气方面表现出变化。也就是说,在人类这些主要的性格特征中,好奇心和开放性是最具可塑性的。


  由于并不是每个人在童年时期所拥有的顽皮和无限的好奇心都会表现出一种缓慢、稳定而系统的衰退,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在30岁之后还能提高(或至少保持)好奇心呢?本书就是对这个问题进行回答,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策略。


  对20岁和40岁的人来说,什么样的行为能使他们在60岁时(即整整20年或40年之后)仍能保持开放性、好奇心和应对甚至拥抱不确定性的能力呢?我们基于一些研究做出了试探性的回答,那些在多年以后仍能保持好奇心的20岁的年轻人有着以下这些共同特性:

  · 他们有更为丰富的情感,既有积极情绪,也有消极情绪(这进一步证明消极情绪其实并不“坏”)。


  · 他们都积极地寻找人生意义(也包括向权威以及人们普遍赞同的观点提出质疑)。


  · 他们并没有感到自己受到社会规则的束缚。


  · 他们选择一些能让自己更加真诚、真实、独立和有创造力的职业。


  上述每一条特性都告诉我们如何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如何保持对新鲜事物(而不是熟悉事物)的偏爱,而这也正是开明的年轻人的特征。我们也可以看到这些特征的反面:如果高度关注安全感、避免压力、严守惯例,这将会大大减弱我们的好奇心,继而减少我们的满足感和人生意义。


  与人们普遍相信的观点不同,即便我们已经不再是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我们的性格也可以发生改变。我们无法改变自己的遗传密码、性别、年龄、种族或之前的人生经历(不管好坏美丑),但是却可以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也可以改变将要从事的活动以及对未来的目标。即使你感到自己并不具备这些特性,你也可以成为一名充满好奇心的探索者。科学为人们的乐观提供了足够的理由。


  当我们提到改变的可能性时,就必须要考虑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做出改变。众所周知,强烈的情绪只会持续几秒钟的时间,心情会持续几个小时的时间,而人们的性格却是经历了数年之久才逐渐形成的。如果想要做出改变,就需要从转瞬即逝的事情开始,逐渐形成利用好奇心进行探索的心态。这有利于我们以更为微妙的方式改变自己的思维,也将最终为我们的性格带来新的成分。


  好奇心的五大好处

  很多观点认为,好奇心为人们的探索和成长提供了推动力。好奇心是正念的中心内容,而且不同于我们的常规预期,新奇和不确定的事件会加深并延长人们的积极体验。尽管每个人天生就有不同程度的好奇心(甚至连婴儿都能表现出好奇心),但是只要我们付出努力,就可以大大提高好奇心,同时也能改变自己看待世界的方式。


  好奇心带来的益处会影响到人生的方方面面,但是我更喜欢把好奇心的益处用五大科学发现来表述。这些发现是毫无争议的。不管你生活在哪里,不管你的生活环境如何,不管你有什么样的目标,这五大益处都是我们渴望拥有的优势。


  健康

  几乎没有什么比延长寿命对人更有吸引力了。研究者对2 000多位60~86岁的老年人进行了为期一年的细致观察,那些在研究一开始就表现出强烈好奇心的老人在研究结束时仍然健在的概率更高,甚至在考虑到他们的年龄、是否吸烟、是否患有癌症和心血管疾病等老年人常见病之后也是如此。好奇心的衰退极有可能是神经系统疾病和健康恶化的最初征兆。比如,帕金森综合征患者和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神经系统中的多巴胺递质减少,从而表现出对新奇事物缺乏兴趣,而且也不愿探索周围的事物。当老年人大脑中主管好奇心的部分发生衰退时,也会出现同样的情况。为什么说这一点非常重要呢?因为随着健康和营养科学的发展,人类的寿命在不断地延长,但人们不一定活得更加幸福。长寿带来了一个出人意料的代价,即每8个婴儿潮时期(1)出生的人中就有一个患有阿尔茨海默病。人们在65岁之后患此病的风险会加倍。据估算,到2030年,患此病的美国人将会增长50%(约5 200 000~7 700 000人)。但是我们也有一线光明,即提高好奇心能降低患这些疾病的风险,甚至还有可能使一些自然衰退发生逆转。


  在动物界中可以看到同样的结果。那些喜欢寻找新鲜经历(比如喜欢在笼子里玩玩具或探索迷宫)的雌鼠要比那些小心谨慎的雌鼠活得更久。从某项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好奇心强的小白鼠要比那些对未知事物充满恐惧的小白鼠寿命长25%。如果在人类社会也能发现类似的例子,我们就需要严肃认真地对待好奇心,并用不同的方式对它加以有效利用了。


  智力

  如果智力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息息相关,还有什么比能够应对日常决策中的新奇性和不确定性更好的例证呢?

  实验探秘

  一项包含了1 795名儿童的研究就印证了这一观点。在这些儿童3岁的时候,研究者对他们的好奇心和智力进行了测试,8年之后,也就是在他们11岁的时候又进行了测试。研究者发现,无论这些儿童在3岁时的聪明程度如何,8年之后,好奇心更强烈的儿童会变得更加聪明。更令人惊喜的是,在IQ智商测试中,好奇心更强烈的儿童要比其他儿童智商高出12分。我们知道,人类的IQ平均分为100分,有一半的人低于平均分,如果IQ提高12分的话,会使排名提高,只有22%的人依然领先,这是非常惊人的数据。因此,即使你考虑到了一个孩子最初的智力水平,但是如果他恰恰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那么他就会在性格形成期表现出显著的认知发展。


  对成年人来说,更强烈的好奇心通常会带来更出色的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技巧以及更高的整体智力水平。总体来说,优秀的学生、工人、经理、科学家、艺术家以及为人类和世界做出突出贡献的杰出人物都具有的特点之一就是强烈的好奇心和高智商。


  提高智力水平的想法非常诱人,但是很多提高智力的做法却往往惨遭失败,比如启智计划(Head Start Program,一项针对婴幼儿的早教项目)。智力到底可不可以得到提高,这仍然未有定论,但过去一个世纪的研究表明,人类的智力大约50%是由基因构成决定的,还有10%与人们的成长过程以及出生前在母亲子宫内的经历有关。


  智力很难改变,好奇心却可以培养,而且任何一个渴望幸福人生的人都可以拥有好奇心。很多学科领域中的天才神童一开始都很喜欢演奏音乐、写诗或打篮球,因为那很好玩,但是这种乐趣常常被成名的压力所抹杀。基本上,当好奇心和兴趣消失殆尽时,它们给人带来的益处也随之消失。


  如果我们仍然对智力过度关注,就会错过一个重要的真理:最聪明的人不一定是最优秀或最有智慧的人。而好奇心却能使学生在学校里取得更好的成绩和考试分数,使学生更乐意把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长久的兴趣甚至是职业。即使是智力落后的孩子,只要拥有好奇心,也能对学习表现出强烈的动机和热情。我们需要自问:教育的目标是让孩子们在考试中获得高分从而能考取好大学,还是让他们获得成功?如果是后者的话,那么我们就需要改变以往对智力过度关注的态度,而重视好奇心的作用。


  人生的意义和目标

  我的研究表明,拥有好奇心的人会更加重视持续塑造幸福人生。他们关注当前的生活,感到人生充满了意义,同时,他们也力图寻找并发现更多的人生意义,为自己输入养分。


  我们是如何得知这一点的呢?在我的多项研究中,我向被试询问了他们几个星期之内每天所做的事情,并询问他们从这些事情中获得的意义。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发现,人们在特定的某一天或一个星期之内到底做了什么事情,与他们通过回顾想起的事情往往是相反的。这一发现非常重要。我们知道,如果你问那些有孩子的家长他们过得是否快乐,他们会异口同声地回答“是”。但是如果你让他们讲一讲某天发生的具体事情,你也许会得到完全不一样的答案。家长们通常会讲述遭受挫折和不愉快的时刻,却较少提到愉快的时刻。你如何看待过去往往与当时真实发生的事情有着很大的差异。


  好奇心也是通往那些使人们获得人生意义的最重要源泉的入口。我们把这些源泉称为兴趣、爱好和激情。如果想发现人生意义和激情,就需要释放好奇心和兴趣。探索和发现是对有趣的事物进行不断摸索尝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决定哪些事情值得进行长期投资。好奇心推动着人们去寻找并创造看似微不足道却源源不断的意义。这一过程也许是与一个重要的人待在一起,也许是全心全意地投入一场谈话、一本书、一场电影、一个游戏或某项体育运动之中,并从中获得意义。我将会在本书后面的章节里对这一过程进行更详细的讨论。


  社会关系

  我们往往不会把好奇心等同于社会关系,但是我坚信,如果没有一个开放而好奇的心态,你就无法维系令人满意的重要的关系。夫妻寻求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的一大原因,就仅仅是因为他们觉得婚姻生活十分枯燥无聊,而随之而来的往往就是怨恨、敌意、沟通失败或者对彼此缺乏兴趣(这些情况会使原有的问题加重)。拥有好奇心的人也往往能拥有令人满意的人际关系和婚姻生活。比如,在恩爱夫妻的眼中,他们的伴侣非常风趣幽默而且能对对方做出积极的回应。


  除了现有的人际关系之外,充满好奇心的人在与陌生人交往时也会使彼此相处更为融洽。在我的一项研究中,被试需要与一位陌生异性进行5分钟的交谈来认识对方,然后每个人都对同伴进行评价。我们也分别询问了充满好奇心的被试最亲密的朋友和父母,以便于了解他们给最亲密的人留下的印象如何。我们发现,不管是认识仅仅5分钟的人,还是亲密朋友和父母,他们都认为被试热情洋溢、能量充沛、开朗健谈、自信幽默,对所说和所做的事都兴致勃勃,而且也展现出广泛的兴趣爱好。与那些好奇心较少的人相比,他们很少表现出心神不定或者胆小怕事、焦虑不安的样子。充满好奇心的人常常提出问题,而且很渴望去了解同伴,因此他们总是有意识地让彼此间的交流变得生动有趣。这种兴趣有助于形成有益的互动,反过来又会促进双方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如果对新事物缺乏好奇心和开放性,人们就会无法忍受不确定性,而且非常渴望在生活中得到确定的结论。虽然这些特点可以帮助人们远离焦虑和压力,但是从长远来看,它们也对社会关系产生了破坏性的影响。好奇心程度较低的人会依赖一些思维定式来描述他人,而且很容易把与自己信念不一致的信息当成一种威胁。因此,他们会坚持自己的第一印象,即使这第一印象有可能是错误的。这种封闭的思维会造成偏见,并使人们抗拒与自己相反的意见,无法与他人达成一致。


  为了避免社会关系中的不确定因素所带来的不便,好奇心程度较低的人会很快地由爱到恨,由信任到猜疑,或者形成其他过于绝对化的思维。而充满好奇心的人则能轻松地应对人际关系中的疑惑以及各种复杂感情。好奇心程度较低的人会把人际关系中与交往对象的矛盾当成一种无法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会迅速升级为极端的行为,比如激烈冲突、拒绝、猜疑,甚至突然决裂。如果对一些社会弊病进行追根溯源的话,其原因就是好奇心的缺乏。


  快乐

  对很多人来说,快乐非常重要,它是人生的一大目标。因此,如果把本章比喻成一个以科学为指导的“好奇心广告”的话,那么把好奇心对快乐的作用放在这个广告的最后一部分是非常有意义的。


  盖洛普咨询公司近期从占全球96%人口的130多个国家中选取了130 000人,进行了一项规模空前巨大的调查。受调查的人们认为,他们在特定的某一天能感受到的快乐受两大因素影响,这两大因素分别是:“能够信赖某人的帮助”和“昨天学到了新东西”。此项盖洛普调查表明: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寻求新事物以及获得个人成长是快乐人生的关键因素。


  这并不是全部发现。在心理学领域的某项重大研究中,马丁·塞利格曼(Martin Seligman)和克里斯·彼得森(Chris Peterson)对人类拥有的基本力量提出了科学的分类方法。这一体系建立在对古代哲学家的著作、宗教文献以及当代文学作品大量阅读,对其进行模式确认,最后用严谨的科学测试进行检测的基础上。他们的研究最终得出结论,认为有24种力量,其中有些力量,比如爱、灵性和情商,都是我们在思考什么才能使我们快乐时首先在头脑中冒出的答案。当塞利格曼和彼得森对这24种力量进行评价时,好奇心处于前5位,它与如下体验相关:


  · 体验人生的圆满和快乐。


  · 从工作中获得满足感。


  · 过着愉快的生活。


  · 过着充实的生活。


  · 过着有意义的生活。


  与其他几项重要的特质如爱、情商、仁慈、宽恕、毅力、智慧等相比,好奇心显得更为重要,它的排名仅次于希望、热忱和感恩。这些研究是以来自全世界多个国家、共计12 000人的问卷中抽样选出的4 000份网络调查问卷为基础的。这些调查对象中有1 000多名来自美国和日本的年轻人(18~24岁),他们认为在发现自己特质的过程中,唯一比好奇心更能带来幸福的力量就是希望和热忱。(2)

  在另一项对839名克罗地亚学生进行的研究中,我和同事们发现:有24种力量能使我们获得愉快、充实而有意义的人生,但其中只有好奇心和热忱总是居于前5位。


  如果把这24种力量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并选出获胜者,可能有些可笑,不过我们注意到,能带来快乐的最重要的几种力量,每一种都看似与好奇心有着某种联系。


  实验探秘

  在某项研究中,大约1 200名青少年都佩戴了一块手表,这块手表会连续一个星期每天鸣叫8次。这些青少年都随身带着一包问题,每当手表响起时,他们就会在这些问题下面写下答案,比如此时正在干什么、想什么,以及心中有何感想。其中207个在这一星期的时间里对所做的事情最感兴趣的孩子,被称为“充满好奇心的探索者”;另外还有207个孩子被称为“无聊的孩子”。那么,充满好奇心的探索者在一天之中手表滴滴响起时有何与众不同之处呢?他们感到更加乐观并充满希望、更加自信,相信自己可以掌控自己的生活和各种决定,丝毫不会让别人左右他们的思想。无聊的孩子会感到自己只是象棋中无法掌控自己命运的“小卒子”,充满好奇心的探索者则会有一种自主感,这为他们把握人生的机遇和挑战提供了强劲动力。


  与之前的很多研究者一样,我也认为在合适的条件下,那些不懈追求个人成长的人最有可能获得成功。因为这些充满好奇心的人会尽情享受过程和结果,并能掌控自己的命运,因此有更多有利条件去创造并维持一个幸福人生。


  为了更好地利用并培养好奇心,我们需要探究它的起源。在下一章中,我将会运用进化论的观点,深入大脑去进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