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乐观的人生为什么精彩
作者:乔丹?彼得森    更新:2024-03-24 10:42
  身边的悲喜故事


  《成功》杂志(Success)听说我在大都会保险公司做了特别录用组的研究,前来采访我。1987年,他们刊登了一篇有关乐观和超级业务员的文章,这篇文章是从介绍德尔开始的。


  德尔本来在一家屠宰场工作,做了多年后突遭解雇,于是他去应聘大都会保险公司的业务员。他虽然没有通过传统保险行业的职业剖析测验,但还是被录用了,因为他符合特别录用组的条件——他的归因风格测试分数很高,这个高分说明他非常乐观。


  他进入大都会后成了一位超级业务员,因为他不仅有毅力还有想象力,他可以在别人都想不到的地方找到客户。


  德尔曾经在宾夕法尼亚东部的一家屠宰场工作了26年,可以说他的前半生都在那里工作。这份工作并不算愉快,但至少他工作的清洗部门比其他部门还好些。后来,肉品供过于求,生意变糟了,工会虽担保他每个星期的最少工作时数,但他必须调到屠宰部门,那个部门的工作使他非常不舒服,不过为了生活还是得干。生意越来越不好,一个星期一的早晨,他照常去工厂,却发现工厂门前挂了一个牌子,上面写着“关张”。


  “我不打算后半辈子靠领救济金生活,”他告诉我,“所以我去应聘保险业务员。我从来没有卖过东西,也不知道我是否会卖东西,但我还是接受了您的测验……您知道的,大都会雇用了我。”


  虽然失去了在屠宰场的工作,但后来的事实证明“塞翁失马,焉之非福”。卖保险的第一年,德尔的工资比在屠宰场时多了50%;第二年比在屠宰场时多了一倍。此外,他热爱自己的工作,特别是工作的自由度,他可以自己安排工作的时间和地点。


  “不过今天早上我的心情非常不好,”他继续说,“我花了好几个月的工夫才拉到一桩大生意,这是我工作以来最大的一单,但是两个小时以前,大都会的承保部门打电话跟我说,他们决定拒绝这桩生意,所以我打电话给您。”


  “好的,德尔先生,”我回答道,但还是不明白他为什么找我,“我很高兴你打电话来。”


  “塞利格曼博士,那篇文章告诉我,您为大都会保险公司挑选了一组胜利者,这组人无论身上发生什么不好的事,就像今早发生在我身上的这件事一样,他们都会继续往前冲。我猜您不是免费为大都会做这件事吧?”


  “你说得对。”


  “那么,我想您应该回馈一下,买我的保险吧!”


  我真的买了。


  在长途飞行时,我通常选靠窗的座位,面对着窗外,避免与旁边的旅客说话。1982年3月的某一天,从旧金山飞回费城的路上,我发现我原来的那套策略不管用了。“你好!”坐我旁边的一位谢顶的、60多岁的男士热情地招呼说,“我的名字叫约翰·莱斯利,你叫什么?”他对我伸出手来要与我握手。“啊!完了,”我对自己说,“一个话痨……”我含糊不清地报了一下我的名字,跟他敷衍地握了一下手,希望他能明白我的意思。


  莱斯利是个不接受暗示的人,他不停地跟我讲他的工作和爱好。这一次很偶然的谈话改变了我后来的研究方向。莱斯利是个百分之百的乐观者,绝不放弃,他似乎觉得我会喜欢听他说话,会被他话里的智慧吸引。果然,当飞机飞到内华达州上空时,我发现我真的被他吸引住了。


  他说:“我手下的那批员工是最有创意的一组人!”


  “你是如何区分有创意的员工与一般员工的呢?”我问道。


  “他们都相信自己可以做到别人做不到的事情。”


  等飞机飞到犹他州上空时,我完全被迷住了。他谈到的这些人正是我认为能够抵抗抑郁症的人。“你怎么使一个人有创造力?”我问他。


  “我可以告诉你!”他回答道,“但你先得告诉我你是做什么的。”


  我简短地告诉他过去15年我在干什么。我告诉他习得性无助和抑郁症的模式,告诉他悲观的解释风格以及悲观者有多么容易放弃。


  “你有没有研究过这个问题的另一面?”莱斯利问道,“你有没有研究过什么人永远不会放弃,什么人不管遇到什么都不会变得抑郁?”


  “我还没想到这里。”我承认。事实上,我已经开始觉得有些不安了。因为心理学只注重问题,将所有时间和金钱都花在如何使患者的症状减轻一点、日子好过一点上。帮助有困难的人是种高贵的品质,但心理学似乎还没有余力去帮助健康的人把日子过得更美好。从莱斯利的话中,我看到了我的另一个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