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美]李翊云    更新:2024-03-22 18:42
  在酒店前台,莉利亚望着接待员把一张折好、写给罗兰的便笺放在一个下面标有“706”号的小储藏格内。等她回来时,她会先检查那个小储藏格,看里面是不是空了。她进城办点事,她在酒店的信纸上写道,她会于三点钟顺路造访,假如他碰巧在的话,向他问个好。那张纸有镀金的花饰和水印,让莉利亚觉得大气非凡,接待员不问长问短的友好态度提醒她,在城里不是每次碰到人都必须引起警觉,仿佛她要对付的是一匹难以驾驭的马。


  她询问去歌剧院怎么走。自罗兰在牧场度过的那个周末以来,莉利亚时刻关注报上有关此次大会的新闻,那些报纸是威廉森先生订给客人看的,但鲜少有人翻阅。大多数客人来是为了躲开一切战争或和平的新闻。


  你在找什么?玛吉曾问。威廉森一家和莉利亚家的人一样,靠听广播获取新闻。


  莉利亚说,她在找找看,有没有她可以申请的工作。


  你真考虑离开这儿吗?玛吉问。


  为什么不?莉利亚说。


  玛吉叹了口气,说她无法想象自己会做同样的事。


  莫非你打算一辈子都待这儿吗?莉利亚说。


  当时她们坐在旅馆的后廊上,是一个星期一下午,生意冷清。玛吉环顾四周。这里有什么不好?她问。


  完了,她看不出有什么不好。可你不想拥有更好的东西吗?莉利亚说。


  怎么更好?玛吉说。即便你在城里找到工作,你仍得有一个住处、一张床,你得做饭、洗衣、做各种家务,不是吗?


  假如玛吉是莉利亚的亲姐妹,她会敲一下她的头,叫她白痴,但玛吉是忠实的朋友。你可以随时来看我,莉利亚说。你有需要的话,可以跟我一起住。


  玛吉点点头,仿佛听懂了这个邀请。莉利亚不如说,你日子过得无聊、想休假一天时,我会在那间名叫天堂的电影院给你留个座位。玛吉大概一样会点头。


  你觉得你会很快结婚吗?玛吉说。


  为什么?你想要结婚吗?我们可以嫁给谁?我们还年轻。


  不,不是我。还没有。但我妈怀疑你将来到底会不会结婚。


  威廉森太太顶多是个讨人嫌的家伙,但玛吉的想象力竟超不出她母亲无损于人的恶意。假如让玛吉知道罗兰的事,她会说什么?

  莉利亚大约在午餐时间抵达歌剧院。她期盼那些与会代表能被放出来,到阳光下透口气。报纸引述一位英国外交官的话,说会议进行到深夜,代表们因香烟烟雾和睡眠不足而头脑昏沉。也许她的亲自上门会给罗兰提供一个他急需的喘息之机。令人耳目一新,他在他们分别前的早晨这么形容她。


  歌剧院前的那条马路上排列着人。莉利亚知道队伍里有妇女和少女,但她们是旧金山有钱人的太太和女儿,盛装打扮以展示这座城市的热情好客。莉利亚见过她们的名字和照片,印在报纸的社会版面上。她们自称志愿者。报纸引述其中一人的话,谈到旧金山对“人类金色未来”的“历史性贡献”。人们谈起此次和平大会时,经常使用“金色”一词。莉利亚琢磨,这股风潮会不会流行起来,商店、餐厅、洗衣剂、男士剃须膏很快统统重新命名,加上“金色”一词。


  一名骑警示意人群不要越过警戒线。一个比肯尼大不了多少的男孩,紧紧抓住他朋友、一个中国少年的肩膀,两人都穿着水手衫,梳着同样的分头发型。干净整洁、仍有母亲疼爱和照料的男孩。肯尼不再是他们中的一员。在过去几周里,他把自己从他母亲的儿子变身为他父亲的儿子。莉利亚讨厌看见他们在门廊上,他的父亲把一根抽了一半的烟递给肯尼,让他抽完。两个自私的人怎么会因哀悼而走得那么近?


  莉利亚挤过人群,朝那两个男孩走去,问他们在等什么。白皮肤的男孩说,据新闻报道,马上会有几名由担架抬着的退伍军人到来,他们等着向军人致敬。莉利亚退出人群。她不想看见任何因战争致残的人。


  一个年轻人在街角附近追上她。你也是大会的工作人员吗?他问。


  那天,莉利亚穿上了她最好的行头:她存了一年的钱而买的一套粗花呢套装。她把这套衣服穿给全家人看时,父亲说,这衣服使她看起来岁数长了一倍,母亲心不在焉地点头,说那个颜色和她的眼睛般配。不肯认栽的莉利亚走去旅馆,给玛吉和威廉森太太看。玛吉只讲了些最乏味的赞美之语,但她的眼睛更清楚地表明羡慕与嫉妒。威廉森太太没能挑出很多刺,因此她叮嘱莉利亚,最好把扣子再缝一遍,钉得更牢些。


  莉利亚挺起胸膛,意识到那件外套是簇新的。你是大会的工作人员吗?她问。


  是啊,我是!那个年轻人答。可以这么说。


  莉利亚点头,准备继续往前走。等等,他说。你想一起吃午饭吗?拐角有家不错的熟食店。


  为什么不呢,莉利亚心想。她饿了。不必表现得像焦虑的傻瓜,在这座城市里游荡,寻觅一个从一开始就没在期待她来的男人。(可他没在期待吗?莉利亚不确定。罗兰两度提到他住的酒店的名字。假如他不想被人找到,他应该不会那么做。)

  他们一把食物放到桌上,吉尔伯特·默里——那是年轻人的名字——就说他看出莉利亚太年轻,不可能是大会的工作人员。莉利亚盯着吉尔伯特蓝色的眼睛。不管他几岁,他没意识到自己有多年轻。海斯班上有个名叫吉米·坎普腾的男孩,因犯了某些罪而被送去少管所,过去两年里,他在贝尼西亚军械库和德国及意大利的战俘一起工作。吉尔伯特,莉利亚思忖,长得像吉米的一个弟弟,她对他有过一时的迷恋,但那是在遇见罗兰前。


  吃午饭时,吉尔伯特谈到这次大会的重要意义。二十亿人,他说,相当于全球百分之八十的人口。你能相信吗?我们正在创造历史,就在此刻,在旧金山。现在,全世界的眼睛都在盯着我们。


  他想必把这些数字和措辞熟记于心,寄望于女孩对他刮目相看。二百万或二十亿,有什么区别?唯一要紧的事发生在两个人之间。假如他是个聪明人,他该知道,要追求一个女孩,最好别把陌生人扯进来。


  至于你,吉尔伯特说,你是来城里玩吗?

  拜访一个朋友,莉利亚说。我约了他三点见面。


  噢,吉尔伯特说着,低头看他的手表。


  一位世交,莉利亚说。


  哦,他说着,抬起头。


  可怜的家伙。他太彬彬有礼,没有追问下去,因此莉利亚拿出那枚戒指给他看。我的母亲去世前要我把这个交给她的朋友,莉利亚说。正巧,她的弟弟在城里。


  吉尔伯特看上去犹豫不决,不确定他是否应该从她手里接过那戒指,或可能不知该如何对她的丧母表达慰唁。要不是他蓝眼睛里那热切的目光,莉利亚本会当他愚钝,懒得理他,甚至开些玩笑戏弄他。这目光不同于海员眼中饥渴的目光,也不同于罗兰的目光。眼前这个人只知道用温和的态度认真对待每个人。全球各地的二十亿人,莉利亚思忖,他不会嘲笑他们中的任何一员。


  如此说来,你在会上做什么工作?她问。


  不一会儿,她收集了足够的信息。吉尔伯特于三月已年满二十岁。他的两个哥哥参加了太平洋战场的战争,但他本人未被征召入伍。算你走运,莉利亚说,可他只是不可置信地看着她,说他宁愿为祖国而战。


  你通过为此次大会效力而为国效力,这还不够好吗?莉利亚说。


  哦,对,吉尔伯特表示同意。这不是战争,但会载入史册。


  莉利亚看他的手表,试图倒着读出时间。时间还早。


  吉尔伯特在一家印刷厂工作,这段时间他们很忙。两周前,他说,《每日新闻》正要付印之际,他发现头条里有个错,把“United Nations(联合国)”拼成了“Untied Nations(解散国)”。他的老板杜普雷先生很满意他的表现,并许诺,假如吉尔伯特继续这样好好干,会给他升职。吉尔伯特解释,杜普雷先生和杜普雷太太犹如他的再生父母。他刚满十七岁就开始为他们工作。


  为什么,莉利亚问,他们没有自己的孩子吗?

  没有,吉尔伯特说。


  他们为什么没有小孩?

  我不知道。


  你不想知道吗?莉利亚问。


  不,我为什么要知道?


  我事事都想知道。


  事事?比如什么?

  人们为何结婚。为何生孩子,或不生。你觉得杜普雷先生和他太太是不想要孩子,还是他们不能生孩子,或许他们有孩子,但夭折了?


  我不知道。我不想打探,吉尔伯特说。接着,仿佛得了莉利亚的某种许可,他问道:你与人初次相识时,总是这样问人问题吗?

  你觉得这样不礼貌吗?莉利亚说。所以人们初次见面时应当聊家常才对?要我说,聊家常适于邻里和家人之间,对你而言,或许还有同事之间。不要把生命浪费在和陌生人聊家常上。


  我从未那样想过,吉尔伯特说。


  像你这般礼貌的人永远见识不到更多世面,莉利亚心想。她打算道出这番看法,但继而作罢。把他当靶子太容易,他脸上的无辜和无助,与出生三天的马驹表情一样。而且,他的确千方百计地在街上与她搭讪。


  走出熟食店时,莉利亚翻开一位客人留在柜台上的《旧金山纪事报》,指着威廉森先生的广告。假如你什么时候想学骑马,可以来这儿找我,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