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长安聚疑氛 广陵多纷争(三)
作者:史杰鹏 更新:2021-12-06 18:45
有什么事情,不可以叫人传达吗?卫皇后不满地说,朝内有多少人看着我们,有多少人觊觎我们的位置。上次连太子也被奸贼诬陷,要不是皇帝相信太子本性仁厚,斩了那个散播谣言的宦者常融,我们早就遭灭顶之灾了。看来我有必要取消你入宫的名籍,待会就吩咐未央卫尉,让公车司马令划掉你的名字,收回你的入宫符节。
公孙贺叩头道,请皇后赦罪,不是碰到了特别麻烦的事,臣贺怎么敢随便进宫给人口实。朱安世已经被臣派人杀了,南昌县令王德也死了,可是跑了一个名叫沈武的县丞。
卫皇后不屑地说,这叫什么麻烦事。朱安世都死了,一个小小的县丞跑了有什么关系。
可是上次南昌县传达的文书说有朱安世的拷掠记录。我这次派人去,找遍了整个县廷,也没找到那份记录。公孙贺道。
什么?卫皇后惊讶道,你的意思就是,那个沈武可能带走了那份审讯记录?
公孙贺话音也颤抖了,是啊,那记录很可能有朱安世的亲笔供状。
卫皇后低声怒道,你位居丞相,连这么一件小事都处理不了。现在找我,我能有什么办法?你到底干了多少奸事,被朱安世知道了。她站起身来,来回走了几步,-我早就告诉过你,要你管教好自己的儿子,偏偏不听,交结上朱安世这种匪类。她顿了顿,嗯,那个沈武也果真狡猾。你现在只有封锁一切道路,不要让他有机会乘邮传,跑来长安伏阙上书。司马门四面的门阙也安排可靠的亡命之徒日夜守候,碰到有可疑之人上书,立即矫装成游侠将他斩杀。这法子已经非常危险,最好是斩杀之后,割下首级去。如果被人认出是南昌县丞沈武,恐怕会有麻烦了。江充那个奸贼只恨找不出事来呢。还有,你要赶快尽一切可能找到朱安世留下的所有笔迹,将之烧毁,这样即使沈武拿着朱安世的亲笔供状,我们也可以诬陷他是伪造的。唉,这可是最下下策了。一旦让皇帝有所怀疑,我们就都完蛋了。
公孙贺咚咚咚连叩了几个头,喜道,皇后圣明,这三个法子臣马上去办。一定不让沈武有机会来到长安。
离新年到来的时间不远了,皇帝终于作别了他喜爱的甘泉宫,带着宠妃钩弋夫人回到长安,不过他并不愿意回未央宫就住,长安城外西边的建章宫才是他的乐园。建章宫有复道天桥,横跨长安西城墙,和未央宫沧池的渐台相连,非常壮观。以前皇帝有时就从这复道进入长安城,回到未央宫前殿接见群臣。不过这次他好像没什么兴致,也许他御体还没有完全康复,连召见百官的举动都没有。也许他的回来,只是在等待冬至的日子,因为这时照例要举行大规模祭祀太庙的典礼,身为大汉帝国的皇帝,是不能不亲自主持的。
像往年一样,新岁将至的时候,长安各郡邸和诸侯官邸都开始热闹了起来,各地的诸侯王、列侯和郡上计官吏都云集长安,要向皇帝上报今年他们所收到的租税情况。按照人口租税的比例,丞相府主管诸侯王事宜的官吏严格计算各诸侯该在祭祀时奉献多少分量的黄金,作为助祭。很多诸侯王都想隐瞒自己所得的租税数量,所献黄金不是成色不好,就是份量不足,一旦被查出,那这个爵位就保不住了,甚至还有性命之忧。虽然在这种事上栽跟头得不偿失,可是每年总有那么几个人因此削去爵位。今年的情况会是怎样,谁也不清楚。
丞相府位于未央宫司马门外,是个四面敞开着门的院子,面积很大,四面的门上也都挂着一块梓木的牌子,素色的底子,边缘没有花纹为装饰,上面勾勒着五个隶书的小字:大汉丞相府。木牌看上去很朴素寒酸,可是谁敢不对之敬畏?这可是领管天下官员的中枢机构,普天下所有的文书都从这里发出,里面每天有上千名掾吏在忙碌地工作。它的斜对面不远处,司马门内未央宫里,就是同样名震天下的御史大夫寺。虽然全国的文书都由丞相府发出,可是之前还要送达皇帝,而御史大夫才是皇帝传统意义上的亲近侍从之臣,文书都要经过御史大夫寺转达,它的地位自然也不可小觑。
丞相公孙贺还在睡午觉,听见外面的侍从在敲閤门,叫道,皇帝召见丞相。他以最快的速度爬起,匆忙洗沐完毕,马上驰奔宣城门,渡过渭河,穿过建章宫东门巨大宏伟的凤阙,止车在复道下等待传见。宫门令将他带到骀荡殿,皇帝远远看到他,马上站了起来,旁边的黄门侍者高呼,皇帝为丞相起立,问丞相无恙。汉代的规矩,即便贵为皇帝,见到三公级别的高官,比如丞相和御史大夫,也要起立,以示对重臣的尊崇。公孙贺赶忙疾走上前,伏地稽首,臣贺拜见皇帝陛下无恙。皇帝坐下来,笑道,丞相免礼。
臣贺已经将朱安世的首级带回长安了。寒暄了一阵,公孙贺说起正事。
皇帝直起身来,奇怪地问,上次看到豫章郡转达文书,是活捉了这个人,怎么现在只献上首级?
公孙贺隐隐有些不安,忙应道,臣贺担心一路有失,派人将他就地正法了。朱安世是天下有名的滑贼大侠,从豫章到长安,沿途经过数十个郡县,很多不法恶少年都久闻其名。尤其是河南郡的无赖恶少年,放出风声,要劫掠槛车。臣怕万一有失,反而给陛下增添忧虑,故斗胆便宜行事,干脆将他首级带来。
哦,皇帝愣了一下,又问,那南昌县令王德又是为何被杀?他似乎有点不高兴了。
公孙贺心里的恐惧像火苗一样窜了起来,额头上又沁出汗珠,声音打颤,王德和县丞沈武两人,伪造陛下诏书,擅发郡兵,按律令当腰斩。臣派人去逮捕,王德自恃有功,非但武力拒捕,且口出怨言,辱骂朝廷,主事者不得已,将他格杀;沈武听到消息,意欲逃亡。臣派去的使者将他截住,沈武竟然伙同群盗拒捕,用弓弩射杀围捕吏三人,且用乌头毒箭。按照高皇后《二年律令》,当论弃市之刑。因为当时群盗众多,围捕吏又害怕他的毒箭,让他得以逃脱。臣贺奉职不谨,死罪死罪。公孙贺将帽子一摘,像个蛤蟆似的伏在席上,叩头请罪。
皇帝哦了一声,没说话。他内心也在活动,对公孙贺擅自击杀朱安世,他确实有些不满,因为公孙贺的理由并不是很充分。路上不太平,这是什么话?难道不可征发沿途郡兵护送吗?身居丞相之位,本来就该辅佐君上,和合阴阳,使天下得致太平。盗贼既然这么多,你这个丞相是怎么当的?但是说到王德、沈武伪造诏书,虽然斩捕群盗有功,却毕竟违反了律令。而且这个沈武最后竟使用毒箭射杀围捕吏,的确是罪不容诛。但是皇帝自己也有点奇怪,本来还想指责公孙贺派出的士卒"逗桡不进",但听到沈武逃亡,心里竟然有一丝快意:我难道这么不喜欢眼前这个老头子吗?这个老头子做丞相已经九年了,的确够小心谨慎的。如果不是他那个儿子犯法,我还真不好谴责他。毕竟是他从小侍奉自己,伴着自己长大。我早知道朱安世和公孙敬声勾结不法了,而且大概他们一直在盼望我死罢。不过要把这些事搞个真相大白,只有引得他们互相撕咬。所以公孙敬声上次贪污北军军饷一千九百万,我就派人穷治,果然一些证据表明,公孙敬声和京辅许多所谓的大侠有勾结,很多不法狱事都是他们一起干的。元封三年劫持水衡都尉阎奉,要求赎金千金;天汉三年云阳县甘泉里绑架成安侯韩延年,要求赎金三百万......,都有公孙敬声的参与。这未尝也不是一件好事,是个机会。我一生最讨厌的就是受臣下的蒙骗,当我下诏逮捕公孙敬声时,就暗示公孙贺,我并不想怎么惩罚公孙敬声,只要他能抓到朱安世,我就赦免他儿子。这也不会让他怀疑,汉家律令本就写明可以纳粟、纳钱赎罪,捕获一个大盗,免去了很多逐捕费用,用来赎罪,也不是不可以的。这个老头果然向我旦旦发誓,一定会抓住朱安世。其实朱安世哪里又是这个老头抓住的......不过,现在责备他也没有用处,反而打草惊蛇,不如再作计虑,等待时机。
于是皇帝沉默了一会,道,卿无罪,下去罢。然后吩咐郎中令,持朕的节信,去水衡都尉狱,赦免公孙敬声。
公孙贺大喜叩头,谢陛下隆恩,臣贺告退。他往后趋退,转身,渐渐消失在冬日下午的阳光之下。皇帝凝视着他的背影,微微叹了一口气,转过头道,没想到一个小小的县丞,竟然有如此的胆魄,岂不可畏?你的妹夫高辟兵都尉就死在他的手里。
公孙贺叩头道,请皇后赦罪,不是碰到了特别麻烦的事,臣贺怎么敢随便进宫给人口实。朱安世已经被臣派人杀了,南昌县令王德也死了,可是跑了一个名叫沈武的县丞。
卫皇后不屑地说,这叫什么麻烦事。朱安世都死了,一个小小的县丞跑了有什么关系。
可是上次南昌县传达的文书说有朱安世的拷掠记录。我这次派人去,找遍了整个县廷,也没找到那份记录。公孙贺道。
什么?卫皇后惊讶道,你的意思就是,那个沈武可能带走了那份审讯记录?
公孙贺话音也颤抖了,是啊,那记录很可能有朱安世的亲笔供状。
卫皇后低声怒道,你位居丞相,连这么一件小事都处理不了。现在找我,我能有什么办法?你到底干了多少奸事,被朱安世知道了。她站起身来,来回走了几步,-我早就告诉过你,要你管教好自己的儿子,偏偏不听,交结上朱安世这种匪类。她顿了顿,嗯,那个沈武也果真狡猾。你现在只有封锁一切道路,不要让他有机会乘邮传,跑来长安伏阙上书。司马门四面的门阙也安排可靠的亡命之徒日夜守候,碰到有可疑之人上书,立即矫装成游侠将他斩杀。这法子已经非常危险,最好是斩杀之后,割下首级去。如果被人认出是南昌县丞沈武,恐怕会有麻烦了。江充那个奸贼只恨找不出事来呢。还有,你要赶快尽一切可能找到朱安世留下的所有笔迹,将之烧毁,这样即使沈武拿着朱安世的亲笔供状,我们也可以诬陷他是伪造的。唉,这可是最下下策了。一旦让皇帝有所怀疑,我们就都完蛋了。
公孙贺咚咚咚连叩了几个头,喜道,皇后圣明,这三个法子臣马上去办。一定不让沈武有机会来到长安。
离新年到来的时间不远了,皇帝终于作别了他喜爱的甘泉宫,带着宠妃钩弋夫人回到长安,不过他并不愿意回未央宫就住,长安城外西边的建章宫才是他的乐园。建章宫有复道天桥,横跨长安西城墙,和未央宫沧池的渐台相连,非常壮观。以前皇帝有时就从这复道进入长安城,回到未央宫前殿接见群臣。不过这次他好像没什么兴致,也许他御体还没有完全康复,连召见百官的举动都没有。也许他的回来,只是在等待冬至的日子,因为这时照例要举行大规模祭祀太庙的典礼,身为大汉帝国的皇帝,是不能不亲自主持的。
像往年一样,新岁将至的时候,长安各郡邸和诸侯官邸都开始热闹了起来,各地的诸侯王、列侯和郡上计官吏都云集长安,要向皇帝上报今年他们所收到的租税情况。按照人口租税的比例,丞相府主管诸侯王事宜的官吏严格计算各诸侯该在祭祀时奉献多少分量的黄金,作为助祭。很多诸侯王都想隐瞒自己所得的租税数量,所献黄金不是成色不好,就是份量不足,一旦被查出,那这个爵位就保不住了,甚至还有性命之忧。虽然在这种事上栽跟头得不偿失,可是每年总有那么几个人因此削去爵位。今年的情况会是怎样,谁也不清楚。
丞相府位于未央宫司马门外,是个四面敞开着门的院子,面积很大,四面的门上也都挂着一块梓木的牌子,素色的底子,边缘没有花纹为装饰,上面勾勒着五个隶书的小字:大汉丞相府。木牌看上去很朴素寒酸,可是谁敢不对之敬畏?这可是领管天下官员的中枢机构,普天下所有的文书都从这里发出,里面每天有上千名掾吏在忙碌地工作。它的斜对面不远处,司马门内未央宫里,就是同样名震天下的御史大夫寺。虽然全国的文书都由丞相府发出,可是之前还要送达皇帝,而御史大夫才是皇帝传统意义上的亲近侍从之臣,文书都要经过御史大夫寺转达,它的地位自然也不可小觑。
丞相公孙贺还在睡午觉,听见外面的侍从在敲閤门,叫道,皇帝召见丞相。他以最快的速度爬起,匆忙洗沐完毕,马上驰奔宣城门,渡过渭河,穿过建章宫东门巨大宏伟的凤阙,止车在复道下等待传见。宫门令将他带到骀荡殿,皇帝远远看到他,马上站了起来,旁边的黄门侍者高呼,皇帝为丞相起立,问丞相无恙。汉代的规矩,即便贵为皇帝,见到三公级别的高官,比如丞相和御史大夫,也要起立,以示对重臣的尊崇。公孙贺赶忙疾走上前,伏地稽首,臣贺拜见皇帝陛下无恙。皇帝坐下来,笑道,丞相免礼。
臣贺已经将朱安世的首级带回长安了。寒暄了一阵,公孙贺说起正事。
皇帝直起身来,奇怪地问,上次看到豫章郡转达文书,是活捉了这个人,怎么现在只献上首级?
公孙贺隐隐有些不安,忙应道,臣贺担心一路有失,派人将他就地正法了。朱安世是天下有名的滑贼大侠,从豫章到长安,沿途经过数十个郡县,很多不法恶少年都久闻其名。尤其是河南郡的无赖恶少年,放出风声,要劫掠槛车。臣怕万一有失,反而给陛下增添忧虑,故斗胆便宜行事,干脆将他首级带来。
哦,皇帝愣了一下,又问,那南昌县令王德又是为何被杀?他似乎有点不高兴了。
公孙贺心里的恐惧像火苗一样窜了起来,额头上又沁出汗珠,声音打颤,王德和县丞沈武两人,伪造陛下诏书,擅发郡兵,按律令当腰斩。臣派人去逮捕,王德自恃有功,非但武力拒捕,且口出怨言,辱骂朝廷,主事者不得已,将他格杀;沈武听到消息,意欲逃亡。臣派去的使者将他截住,沈武竟然伙同群盗拒捕,用弓弩射杀围捕吏三人,且用乌头毒箭。按照高皇后《二年律令》,当论弃市之刑。因为当时群盗众多,围捕吏又害怕他的毒箭,让他得以逃脱。臣贺奉职不谨,死罪死罪。公孙贺将帽子一摘,像个蛤蟆似的伏在席上,叩头请罪。
皇帝哦了一声,没说话。他内心也在活动,对公孙贺擅自击杀朱安世,他确实有些不满,因为公孙贺的理由并不是很充分。路上不太平,这是什么话?难道不可征发沿途郡兵护送吗?身居丞相之位,本来就该辅佐君上,和合阴阳,使天下得致太平。盗贼既然这么多,你这个丞相是怎么当的?但是说到王德、沈武伪造诏书,虽然斩捕群盗有功,却毕竟违反了律令。而且这个沈武最后竟使用毒箭射杀围捕吏,的确是罪不容诛。但是皇帝自己也有点奇怪,本来还想指责公孙贺派出的士卒"逗桡不进",但听到沈武逃亡,心里竟然有一丝快意:我难道这么不喜欢眼前这个老头子吗?这个老头子做丞相已经九年了,的确够小心谨慎的。如果不是他那个儿子犯法,我还真不好谴责他。毕竟是他从小侍奉自己,伴着自己长大。我早知道朱安世和公孙敬声勾结不法了,而且大概他们一直在盼望我死罢。不过要把这些事搞个真相大白,只有引得他们互相撕咬。所以公孙敬声上次贪污北军军饷一千九百万,我就派人穷治,果然一些证据表明,公孙敬声和京辅许多所谓的大侠有勾结,很多不法狱事都是他们一起干的。元封三年劫持水衡都尉阎奉,要求赎金千金;天汉三年云阳县甘泉里绑架成安侯韩延年,要求赎金三百万......,都有公孙敬声的参与。这未尝也不是一件好事,是个机会。我一生最讨厌的就是受臣下的蒙骗,当我下诏逮捕公孙敬声时,就暗示公孙贺,我并不想怎么惩罚公孙敬声,只要他能抓到朱安世,我就赦免他儿子。这也不会让他怀疑,汉家律令本就写明可以纳粟、纳钱赎罪,捕获一个大盗,免去了很多逐捕费用,用来赎罪,也不是不可以的。这个老头果然向我旦旦发誓,一定会抓住朱安世。其实朱安世哪里又是这个老头抓住的......不过,现在责备他也没有用处,反而打草惊蛇,不如再作计虑,等待时机。
于是皇帝沉默了一会,道,卿无罪,下去罢。然后吩咐郎中令,持朕的节信,去水衡都尉狱,赦免公孙敬声。
公孙贺大喜叩头,谢陛下隆恩,臣贺告退。他往后趋退,转身,渐渐消失在冬日下午的阳光之下。皇帝凝视着他的背影,微微叹了一口气,转过头道,没想到一个小小的县丞,竟然有如此的胆魄,岂不可畏?你的妹夫高辟兵都尉就死在他的手里。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