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作者:[美]威廉·曼彻斯特 更新:2021-12-06 15:43
虽然国会两院仍由民主觉多数控制,自由派在众议院的力量已经减半(林登·约翰逊当选,可是马弗里克落了选)。总计起来,那两年前似将继辉格党之后寿终正寝的共和党,竟赢得了十二个州长和八十二个众议院席位,并增加了八个参议院的席位,原任参议员的共和党人一个也没有落选。
在选举结束后第一次记者招待会上,有人问总统,“你会不会碰上两党联合的反对派?”总统说看来不会。提问题的记者说,“我看是会的”,别的记者都笑了。总统故作神秘地评论说:“有些树长得离森林太近了。”
确实如此。向自由的领袖挑战的已不在美国,而在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彼岸,在德国和日本。早在1935年圣诞节,罗斯福就写信给巴鲁克说,“我为世界大事忧虑,仍远过于国内问题,包括大选问题。”现在经过两次大选,他更是忧虑倍增。美国绝大多数人还是抱孤立主义思想,要唤醒他们提防远隔重洋的威胁是件难事,难到无法形容。可是有一点看来倒是肯定了的:国会山上联合起来反对他,暂时不会发生。要是大敌当前,即使是痛恨罗斯福的人也会马上转而一致对外。这一点蔡尔兹是承认的。他在1936年就写道,“如发生大战,对罗期福的仇恨就会马上消失,正象第一次大战对威尔逊一样。”1938年他又写道,“有一件事,只有一件事,能叫恨罗斯福的人态度转变,这当然就是战争。……那些痛诋罗斯福对内政策的人,谈到他的对外政策也不得不表示勉强同意,这不是偶然的。”
这个现象之所以值得注意,是因为那些批评他的人所赞同的对外政策,此时尚未制订。当时罗斯福还没有什么对外政策。他需要制订,这他是知道的。自从首任总统,他就开始研究对外政策,可是这项研究长期未得要领,后来变得紧迫起来。1938年中期选举十一个月前,即1937年12月的一天,原来安然停泊南京上游长江中的美国炮艇“帕奈”号,被日本帝国的飞机故意炸沉了。
第六章 原始恐怖的阴影笼罩下
1937年12月12日,跟四年后另一个晴朗的星期天一般,【四年后即1941年12月7日,日军袭击珍珠港。——译者】正是美国海军休假日。这天,美国炮舰“帕奈”号上的官兵都觉得他们确实该休息一下了。这艘四百五十吨的浅水炮舰,本只是用来保护保护美国商船和侨民免受长江沿岸杂牌股匪的骚扰的,可是过去两天全体人员却整日整夜地忙。原来南京快要落到日本军队手里了,蒋介石的外交部劝市内的美侨撤走,于是星期六全天炮舰不停地把一批批的美国使馆人员、驻外通讯员、摄影记者和商人接上船来。满载的“帕奈”号在日军炮火近距离轰击下,启锚往上流航行。日军炮火迫击,炮舰走了二十七英里,在比较安全的江面挨着三条美孚公司油船泊定。日后美国国内的孤立主义者指责说,“帕奈”号是给油船护航,的落得这个下场活该。然而这是无稽之谈。按条约规定,长江是国际航道,挂各通商国旗子的船都有,谁也不给谁护航。
不仅如此,“帕奈”号舰长J.J.休斯少校当时之毫无顾虑,更更有其特殊理由在。十二天之前,美国驻日大使已将炮舰停泊地点和大致的任务通知了日本政府。休斯把舰上的星条旗挂得高高的,极其显眼。攻打南京的日军军官自无不知之理。也正由于此,他本人、他的炮舰、美孚油船才不免遭殃。下午一点半,两批机翼上有旭日徽的三菱战斗机飞来向炮舰和油船俯冲投弹、扫射,直至它们一一沉没为止。甚至死里逃生的人坐救生艇往岸边划,也被机枪扫射。结果两名水兵死亡,十一名重伤,一个侨民死亡。驻日大使约瑟夫·C.格鲁想起当年的“缅因”号的往事【1898年2月15日,美国战斗舰“缅因”号在哈瓦那港被水雷炸沉,美国因此发动对西班牙的战争。——译者】,以为这回美国要向日本宣战了。
可是啥事也没有。东京作了解释和道歉,华盛顿欣然接受。国务院同意,“帕奈”号之受到攻击是一场“误会”。其实不然。据后来在上海设立的法庭的调查,击沉炮舰是由日军负责军官下的命令,证据确凿,其用意极大可能是想试探美国胆量如何。果真这样,日方实在应该很开心的。这时,东京政府告诉格鲁大使说,门户开放政策对中国已经不再适用了。但是,倘若中国认真关了门,那么,破门而入的最大暴徒岂不正是日本皇军?然而日本侵略者的说法虽有内在矛盾,自己却毫不在乎,因为他们现在已经明白美国是一只纸老虎。盖洛普曾就“帕奈”号事件举行了一次民意测验,结果有百分之七十的美国人赞成把所有美侨,包括传教士和医生,撤出远东。塞谬尔·埃利奥特·莫里森一针见血地说:“显而易见,除格鲁先生外,美国人谁也记不得‘缅因’号事件了。”
※※※
依然记得这个事件的人或许要指出,“缅因”号炸沉地点离美国本土只有九十二英里,“帕奈”号可是在七千英里以外被炸沉的。三十年代不同于七十年代,距离远近关系可大了。事件发生后,美国信使不能随即坐班机回国,因为当时根本没有国际班机。过一年半,泛美航空公司才开办最早的定期横越大西洋的客运班机呢。甚至从本国东海岸飞到西海岸,也要一天一夜。至于“中国飞剪”班机,只载邮件,从旧金山飞到马尼拉要五十九小时四十八分钟之久。【固然,1938年夏季霍华德·休斯不用四天工夫就环绕地球飞行了一周,可是他是豁出命来干的,好多人认为这只是为了出风头。】美国人要出国(这种人寥寥无几)就坐远洋轮船。从纽约去罗马,最快的船要十天;加利福尼亚和东京之间,即使船长能干,天气合适,也得十五天。战前横渡大洋可真费事,记住这一点,才能理解美国人在大萧条时期的孤立主义情绪。
当然,还有别的问题。对和平主义者来说,再来一场象上回那样又愚蠢又恐怖的战争,是万万不行的。他们认为1918年的欧洲盟国赖债不还,是可鄙的,英国尤其可恶。只有在东海岸和南方,亲英派才多一些。既然讨厌旧大陆,政治上必然有所表现。理查德·H.罗维尔和小阿忽·M.施莱辛格说得好:“五大洋中,美国孤立主义者向来只喜欢太平洋。道理很简单:太平洋不是大西洋。孤立派反对把‘欧洲人的思想’引进美国政治生活,可是他们从来不用反对引进‘亚洲人的思想’,因为几乎谁也没有这样做过。说真的,在特别激烈的孤立主义者当中,几乎可以闻到一种仇视欧洲的味道。”还有,他们对于东部各州那些既有钱又饱受教育的偏爱欧洲的人,更是恨之入骨。
1937年,这种仇欧情绪还因耳目不灵而进一步加深了。大萧条弄得美国人只关心自家的事,即使别国出了乱子,他们也根本没有闲工夫来过问。何况每遇国际危机加深,国内总是同时也发生引人注意的事。看看下列的排比,是颇有启发性的:
『希特勒实行独裁 1933年3月 罗斯福就任总统
德国重整军备 1935年3月 新政第二个百天
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 1935年10月 休伊·朗格遇刺身死
德国重占来因区入高潮 1936年3月 最高法院向新政派挑战进
罗马-柏林轴心成立 1936年10月 罗斯福竞选连任总统
中日战争开始 1937年7月 工潮
德国并吞奥地利 1938年3月 经济衰退』
随着“帕奈”号军舰沉沦水底的人,并没有被遗忘,可是为他们伸冤还不是时候。这一点,总统在事发前两月就察觉了。他出外巡视回京途中,在芝加哥下车,准备为公共工程署新建的外湾桥主持落成典礼,当晚下榻芒德兰枢机主教乔治·威廉家中。主教是公开反对极权主义的第一位宗教领袖,骂过希特勒是“奥地利的裱糊匠,还是个劣等的裱糊匠”。第二天,总统在落成典礼上演说,放了一个试探气球,说:“在世界上横行霸道的瘟疫,现在蔓延开了。每当一场侵害人们健康的瘟疫初起,社会上都会赞成并实行隔离病人,借以保护本区居民的健康,防止疫症蔓延。”他说,爱好和平的国家应该同世界各国一致行动起来才好。这一番有声有色的布道,正是罗斯福的看家本领。他希望美国人注意,他们果然注意了,可是继之而起的却是震耳欲聋的叫嚣反对声。报上的评论,私人的来信,都骂他是战争贩子。把侵略者隔离起来吗?这种口吻太象威尔逊了!有一封来电很典型:“如你‘痛恨’战争,请勿发表此种言论鼓动战争。”总统一下子触到了美国人的神经极端敏感之处了。一夜之间他便被迫转为守势了。后来他暗地告诉一个朋友说,“你一心想领导人们前进,回头一看,跟着的却一个也没有。真可怕啊!”
不过有几个人还是跟着他的。芒德兰枢机主教是一个,犹太教长斯蒂芬·S.怀斯是一个,曾任胡佛政府国务卿的亨利·L.史汀生也是一个。总统放出气球被人打落之后,史汀生写道:“罗斯福先生似乎认为,美国人还吞不下太厉害的政治药剂。”
在选举结束后第一次记者招待会上,有人问总统,“你会不会碰上两党联合的反对派?”总统说看来不会。提问题的记者说,“我看是会的”,别的记者都笑了。总统故作神秘地评论说:“有些树长得离森林太近了。”
确实如此。向自由的领袖挑战的已不在美国,而在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彼岸,在德国和日本。早在1935年圣诞节,罗斯福就写信给巴鲁克说,“我为世界大事忧虑,仍远过于国内问题,包括大选问题。”现在经过两次大选,他更是忧虑倍增。美国绝大多数人还是抱孤立主义思想,要唤醒他们提防远隔重洋的威胁是件难事,难到无法形容。可是有一点看来倒是肯定了的:国会山上联合起来反对他,暂时不会发生。要是大敌当前,即使是痛恨罗斯福的人也会马上转而一致对外。这一点蔡尔兹是承认的。他在1936年就写道,“如发生大战,对罗期福的仇恨就会马上消失,正象第一次大战对威尔逊一样。”1938年他又写道,“有一件事,只有一件事,能叫恨罗斯福的人态度转变,这当然就是战争。……那些痛诋罗斯福对内政策的人,谈到他的对外政策也不得不表示勉强同意,这不是偶然的。”
这个现象之所以值得注意,是因为那些批评他的人所赞同的对外政策,此时尚未制订。当时罗斯福还没有什么对外政策。他需要制订,这他是知道的。自从首任总统,他就开始研究对外政策,可是这项研究长期未得要领,后来变得紧迫起来。1938年中期选举十一个月前,即1937年12月的一天,原来安然停泊南京上游长江中的美国炮艇“帕奈”号,被日本帝国的飞机故意炸沉了。
第六章 原始恐怖的阴影笼罩下
1937年12月12日,跟四年后另一个晴朗的星期天一般,【四年后即1941年12月7日,日军袭击珍珠港。——译者】正是美国海军休假日。这天,美国炮舰“帕奈”号上的官兵都觉得他们确实该休息一下了。这艘四百五十吨的浅水炮舰,本只是用来保护保护美国商船和侨民免受长江沿岸杂牌股匪的骚扰的,可是过去两天全体人员却整日整夜地忙。原来南京快要落到日本军队手里了,蒋介石的外交部劝市内的美侨撤走,于是星期六全天炮舰不停地把一批批的美国使馆人员、驻外通讯员、摄影记者和商人接上船来。满载的“帕奈”号在日军炮火近距离轰击下,启锚往上流航行。日军炮火迫击,炮舰走了二十七英里,在比较安全的江面挨着三条美孚公司油船泊定。日后美国国内的孤立主义者指责说,“帕奈”号是给油船护航,的落得这个下场活该。然而这是无稽之谈。按条约规定,长江是国际航道,挂各通商国旗子的船都有,谁也不给谁护航。
不仅如此,“帕奈”号舰长J.J.休斯少校当时之毫无顾虑,更更有其特殊理由在。十二天之前,美国驻日大使已将炮舰停泊地点和大致的任务通知了日本政府。休斯把舰上的星条旗挂得高高的,极其显眼。攻打南京的日军军官自无不知之理。也正由于此,他本人、他的炮舰、美孚油船才不免遭殃。下午一点半,两批机翼上有旭日徽的三菱战斗机飞来向炮舰和油船俯冲投弹、扫射,直至它们一一沉没为止。甚至死里逃生的人坐救生艇往岸边划,也被机枪扫射。结果两名水兵死亡,十一名重伤,一个侨民死亡。驻日大使约瑟夫·C.格鲁想起当年的“缅因”号的往事【1898年2月15日,美国战斗舰“缅因”号在哈瓦那港被水雷炸沉,美国因此发动对西班牙的战争。——译者】,以为这回美国要向日本宣战了。
可是啥事也没有。东京作了解释和道歉,华盛顿欣然接受。国务院同意,“帕奈”号之受到攻击是一场“误会”。其实不然。据后来在上海设立的法庭的调查,击沉炮舰是由日军负责军官下的命令,证据确凿,其用意极大可能是想试探美国胆量如何。果真这样,日方实在应该很开心的。这时,东京政府告诉格鲁大使说,门户开放政策对中国已经不再适用了。但是,倘若中国认真关了门,那么,破门而入的最大暴徒岂不正是日本皇军?然而日本侵略者的说法虽有内在矛盾,自己却毫不在乎,因为他们现在已经明白美国是一只纸老虎。盖洛普曾就“帕奈”号事件举行了一次民意测验,结果有百分之七十的美国人赞成把所有美侨,包括传教士和医生,撤出远东。塞谬尔·埃利奥特·莫里森一针见血地说:“显而易见,除格鲁先生外,美国人谁也记不得‘缅因’号事件了。”
※※※
依然记得这个事件的人或许要指出,“缅因”号炸沉地点离美国本土只有九十二英里,“帕奈”号可是在七千英里以外被炸沉的。三十年代不同于七十年代,距离远近关系可大了。事件发生后,美国信使不能随即坐班机回国,因为当时根本没有国际班机。过一年半,泛美航空公司才开办最早的定期横越大西洋的客运班机呢。甚至从本国东海岸飞到西海岸,也要一天一夜。至于“中国飞剪”班机,只载邮件,从旧金山飞到马尼拉要五十九小时四十八分钟之久。【固然,1938年夏季霍华德·休斯不用四天工夫就环绕地球飞行了一周,可是他是豁出命来干的,好多人认为这只是为了出风头。】美国人要出国(这种人寥寥无几)就坐远洋轮船。从纽约去罗马,最快的船要十天;加利福尼亚和东京之间,即使船长能干,天气合适,也得十五天。战前横渡大洋可真费事,记住这一点,才能理解美国人在大萧条时期的孤立主义情绪。
当然,还有别的问题。对和平主义者来说,再来一场象上回那样又愚蠢又恐怖的战争,是万万不行的。他们认为1918年的欧洲盟国赖债不还,是可鄙的,英国尤其可恶。只有在东海岸和南方,亲英派才多一些。既然讨厌旧大陆,政治上必然有所表现。理查德·H.罗维尔和小阿忽·M.施莱辛格说得好:“五大洋中,美国孤立主义者向来只喜欢太平洋。道理很简单:太平洋不是大西洋。孤立派反对把‘欧洲人的思想’引进美国政治生活,可是他们从来不用反对引进‘亚洲人的思想’,因为几乎谁也没有这样做过。说真的,在特别激烈的孤立主义者当中,几乎可以闻到一种仇视欧洲的味道。”还有,他们对于东部各州那些既有钱又饱受教育的偏爱欧洲的人,更是恨之入骨。
1937年,这种仇欧情绪还因耳目不灵而进一步加深了。大萧条弄得美国人只关心自家的事,即使别国出了乱子,他们也根本没有闲工夫来过问。何况每遇国际危机加深,国内总是同时也发生引人注意的事。看看下列的排比,是颇有启发性的:
『希特勒实行独裁 1933年3月 罗斯福就任总统
德国重整军备 1935年3月 新政第二个百天
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 1935年10月 休伊·朗格遇刺身死
德国重占来因区入高潮 1936年3月 最高法院向新政派挑战进
罗马-柏林轴心成立 1936年10月 罗斯福竞选连任总统
中日战争开始 1937年7月 工潮
德国并吞奥地利 1938年3月 经济衰退』
随着“帕奈”号军舰沉沦水底的人,并没有被遗忘,可是为他们伸冤还不是时候。这一点,总统在事发前两月就察觉了。他出外巡视回京途中,在芝加哥下车,准备为公共工程署新建的外湾桥主持落成典礼,当晚下榻芒德兰枢机主教乔治·威廉家中。主教是公开反对极权主义的第一位宗教领袖,骂过希特勒是“奥地利的裱糊匠,还是个劣等的裱糊匠”。第二天,总统在落成典礼上演说,放了一个试探气球,说:“在世界上横行霸道的瘟疫,现在蔓延开了。每当一场侵害人们健康的瘟疫初起,社会上都会赞成并实行隔离病人,借以保护本区居民的健康,防止疫症蔓延。”他说,爱好和平的国家应该同世界各国一致行动起来才好。这一番有声有色的布道,正是罗斯福的看家本领。他希望美国人注意,他们果然注意了,可是继之而起的却是震耳欲聋的叫嚣反对声。报上的评论,私人的来信,都骂他是战争贩子。把侵略者隔离起来吗?这种口吻太象威尔逊了!有一封来电很典型:“如你‘痛恨’战争,请勿发表此种言论鼓动战争。”总统一下子触到了美国人的神经极端敏感之处了。一夜之间他便被迫转为守势了。后来他暗地告诉一个朋友说,“你一心想领导人们前进,回头一看,跟着的却一个也没有。真可怕啊!”
不过有几个人还是跟着他的。芒德兰枢机主教是一个,犹太教长斯蒂芬·S.怀斯是一个,曾任胡佛政府国务卿的亨利·L.史汀生也是一个。总统放出气球被人打落之后,史汀生写道:“罗斯福先生似乎认为,美国人还吞不下太厉害的政治药剂。”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