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7章 大周王国 炮兵少尉
作者:秋水满枫林 更新:2021-10-31 08:53
一个月后,是1623年2月1日。
从昨晚开始,已将营地整体搬迁到小山包的北吉部里,到处是一片张灯结彩、喜气洋洋的欢乐气氛。
特别是到了今天早晨,欢乐的气氛更加浓烈。五百多个白色的蒙古包,每一个都有人围绕着,在跳起了舞蹈,唱起了歌曲。就像五百条兴高采烈的小船,载着他们航行于幸福的河流。
在营地的最中央,在那座最硕大、最华丽的蒙古包前,此刻更是成了笑声的森林,欢乐的海洋。
数十个身穿美丽衣裳的北吉部少女,不顾严寒,在马头琴悠扬的琴声中,跳起了最热烈的舞蹈,唱起了最动人的歌曲。
她们的脸上,尽管流着细汗。可每一张明媚的脸蛋,无不洋溢着发自内心的喜悦,无不对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献上她们最真挚的祝福。
因为今天,他们的国,成立啦!
巨大的蒙古包内,张立典头戴着高高的黑色熊皮帽,手穿白手套,紧握弯刀,身穿近卫团将军服,正表情严肃坐在垫着虎皮的王座上。
王座前两米的地方,整齐地排列着十几个北吉部的大小头领们。
昨天,他们还穿着脏兮兮的狐皮袍子,今天却穿起了红黑分明的尉官军服,摇身一变,成了新生王国的第一批职业军官。
张天昭和他六个哥哥姐姐,母亲姜玉娘,还有张立典三个小妾,也静静地站在王座的左右两侧,耐心等待着建国时辰的到来。
他们同样身穿尉官军服。所不同的是,女士们的熊皮帽经过张天昭的改造,已经变了很多,简直就是后世的贝雷帽。戴在头顶上,既不失制式军装的英气威武,也增添了几分女性的柔美,很受她们的欢迎。
那随火车穿越而来的冷溪近卫步兵团军装,张天昭对军官服也进行了一些改造,让它们看起来更符合东方文化和审美观念。
譬如他把步兵团唯一的少将军服,改成了大元帅服穿在了张立典的身上。金色立领上的英伦领章被他拆掉,左右两侧,各换上了五粒熠熠生辉的金星。
受英伦王室的嘉德勋章的启发,他也给王室的主要成员添加一条蓝色大绶带。大绶带从左肩斜披至右腰,中间用白色腰带束着,看起来非常有格局,非常有气势,非常与众不同。
为此,张天昭命令工匠们加班加点,用黄金打造了六块栩栩如生的龙形勋章。每块勋章6厘米长,3厘米宽,0.6厘米厚,并取名“天龙”勋章。
这6块勋章,张天昭给父母每人一块,他兄弟四人各一块。并马上佩戴到大绶带上去。
你还别说,金光闪闪的“天龙”勋章戴在蓝色的大绶带上,的确让众人眼前一亮,心中油然生出贵气逼人,贵不可言的感觉。
至于他三个姐姐和三个姨娘的大绶带上,则是空荡荡的,除了她们自己绣上去的小红花外,什么也没有。
等待时间过去是件很无聊的事情。张立典抬手看看腕表,离吉时还差十几分钟,不由双目凝视,望着站在王座对面那十几个既熟悉,今天又有点陌生的家伙们发愣。
说熟悉,是这帮家伙,全是部落大小的头领。张立典虽然热衷于打铁事业,对部落的事务基本不问不管,全部扔给姜玉娘处理。可他依旧对这帮家伙十分熟悉,十分了解。
说陌生,是这帮家伙也像他一样,今天统统穿上了老祖宗从天上送回来的军服。
人靠衣装马配鞍,制式军服一穿在身上,他们就像变个人似的,要多精神就有多精神,看起来也好像英俊不少。
跟他们戴狗耳帽,穿狐皮袍子时那个傻样相比,简直是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
“殿下,吉时已到,请殿下率王室成员,文武大臣,祭祀祖宗,诏告天下!”
张立典正在胡思乱想的时候,部落大总管李至忠从人群中站出来,向他禀报时辰已到。张立典才站身起来,带着众人,往大帐外的祭台走去。
祭台设在火车头的旁边,是一个用木头搭建的一米多高的简陋台子。上面设有香案,案上已点燃香烟蜡烛,摆好祭祖用的“三牲”:牛、羊、狗,以及酒杯酒瓶之类的东西。
萨满长老宋安林在前面引导,张立典表情凝重地走上祭台。在三千多部众静静的注视下,他郑重地向苍天,向火车,行了三跪九拜之大礼。
礼毕,张立典站起来,转身对挤在祭台前的部众们,大声喊道:“今天,此时,此地,我北吉部,遵祖宗号令,建立王国!国号大周!年号天授!”
“大周天授!”
“天授大周!”
“周王千岁,千岁,千千岁!”
“……”
话音刚落,台下三千多民众,顿时山呼海啸般欢呼起来,声音之大,响彻四野,传遍八方。
张天昭也在人群中大声呼喊着,声嘶力竭地呼喊着,呼喊得心如刀割,呼喊得泪流满面——他真的回不去了!
唯一的心愿,就是这个他亲手缔造的国家,以后能够像太阳一样,照耀东方,照耀全世界。
好不容易场面才渐渐安静下来,张立典找了张椅子坐下,向台下的李至忠点点头,示意他上来宣读建国诏书。
李至忠得到暗示,神圣地捧着张天昭写了三天的建国诏书,走上祭台,双手展开,用抑扬顿挫的声音大声宣读:
“吾祖姓张,世居炎黄。故乡南隶,繁华千里。地灵人杰,兴化白场。百户成村,和睦兴旺。尊老爱幼,耕读传家。父严儿直,母慈子孝。世世相接,代代相连。
三百年前,吾祖降生。祖有三兄,人人敬仰!大兄士义,淳朴勤勉。二兄士德,高风亮节。三兄士信,一诺千金。天降伟男,我祖士诚。身体强健,品德高尚。少有膂力,任侠负气。兄弟四人,远近名闻。
生计所迫,贩盐求活。终日劳作,食不果腹。得钱同分,得利同享。乡邻求助,必解其困。救苦救难,共渡难关。几度春秋,几度年华。我祖美名,江淮传扬。
至正十三,世道磨难。大河江淮,刀兵频繁。我祖雄起,旗帜高举。振臂一呼,万夫影从。子弟八千,高邮变天。建国大周,年号天佑。
元相脱脱,百万来伐。我祖若定,元军灰灭。百战百胜,终得江南。兵精粮足,民殷国富。人民爱戴,我祖称王。与民休息,共享平安。
可恨朱明,重八元璋。花言巧语,趁机偷袭。不讲武德,不守信义。我祖誓死,不屈武力。领兵抗敌,保境安民。终因敌强,无力回天。敌前就义,万民流涕。
我祖崩前,命我北上。忍辱偷生,以存血脉。万人离乡,由贵变贱。餐风露宿,颠沛流离。随时贼犯,枕戈待旦。雪灾疫病,部民丧命。由东至西,流浪万里。
二百六十,传到今年。历经十世,部落凋零。户余五百,民剩三千。我祖在天,哀我可怜。携我幼子,魂魄游天。历尽繁华,享尽富贵。
传我祖言,重回人间。建国北疆,以争天下。再送火车,以资奋发。我得祖言,不敢不从。由是今日,建国立祠。国号大周,年号天授。特撰此诏,以告天地。
贝加湖西,安加河畔。都城安国,万世永继。吾号周王,天宪口含。卧薪尝胆,厉兵秣马。积粮如山,蓄甲如林。王师百万,良将千员。方率三军,兵归中原。解民倒悬,重立乾坤。
内阁总理,本王助理。吏部兵部,事关社稷。户部工部,国之重器。礼部刑部,教化天下。
吾妻姜氏,册封王妃。侧妃三个,各得其位。吾有四子,授勋子爵。嫡子天昭,贝加尔子。长子天福,色格楞子。次子天禄,安加拉子。三子天寿,叶尼塞子。吾之三女,皆封县主。历代祖宗,亦有追封,四时香火,佑我王国。
吾国之人,以汉为本。上至本王,下至小孩。国事为重,私事为轻。人人争先,个个有为。以待时日,还于旧都。祭祀我祖,告慰先人。
今下王令,大小臣工,闻之必起,莫敢不从……”
冗长的建国诏书听得大小头领们喜不自胜。王国新立,自己怎么算也有从龙之功。六部尚书、左右侍郎自己是混不上的,可把自己从十夫长提到五十夫长总是可以的吧?要不给个别的小官做做也行嘛。
人群中的张天昭,正涨红着圆脸,眯着眼睛,像是认真地听着诏书。可他的心思,早已从诏书上飞离,飞到很远的地方……
不久后,李至忠读完诏书,张立典又带领着众人回到大帐,举行了大周王国开国后的第一次大朝会,君臣共同讨论如何完善王国的机构与制度。
其实在这一个月里,张天昭、张立典和姜玉娘,早已经就这些事情反复地讨论,反复地修改。很多事情也早已经有了定论,只等在朝会上宣布而己。
果然,大朝会上,张立典非常野蛮地宣布,李至忠由部落大总管升任内阁总理大臣,总理朝政,然后上报国王批准施行。
兵部尚书由部落行军总管吴佑春升任。总理军务,各种军事行动,军官任命,形成计划后报国王批准施行。
礼部尚书由萨满长老宋安林升任。主要的工作是教化万民,修建学堂,培养人才。各种计划,同样上报国王批准后施行。
至于吏部尚书,刑部尚书,工部尚书和户部尚书及诸部的左右侍郎,因王国新立,人才奇缺,这些职务,目前暂时不任命,待有合适人选,才任用不迟。
任命一下,李至忠,宋安林和吴佑春,高兴得差点没笑裂嘴巴。他们非常了解张立典的尿性,活脱一个甩手掌柜。相信他即使当了国王,也不会管理朝政。那以后内阁的事情,岂不是他们仨人说了算?
可没等他们高兴几分钟,张立典又宣布成立国王侍从室。负责保卫国王和王室的安全,协助国王统计内阁及各部提上交的计划、文件等工作。侍从室主任由王妃姜玉娘担任。还特设侍从办公室军事顾问,国王指定由贝加尔子爵张天昭担任。
李至忠、宋安林和吴佑春,听完了侍从室的职责和主任人选,差点没气得吐出血来。
以前是部落的时候,头上只有一个张立典管着自己,姜玉娘那是明不正言不顺地暗中操作。现在好了,出了个侍从室,那可是明正言顺地妇人干政呀!而且还有什么军事顾问,这岂不是要在他们头上,再上两道紧箍咒吗?
李至忠等人气得脸色煞白,可张立典好像没有看见似的,又直接把军制改革的方案抛了出来。
新方案规定,以前的十夫长,五十夫长,百夫长,千夫长等编制全部作废。大小头领们全部转为职业军官,充入改编后的王宫卫队做基层军官。
新的军队编制设班,每班十人,班长统之,军衔上士。五班为一排共50人,排长统之,军衔为少尉。五排为一连共250人,连长统之,军衔中尉或上尉。
3连为一营共750人,营长统之,军衔少校。三营为一团共2250人,团长统之,军衔中校。2团为一旅共4500人,旅长统之,军衔上校。2旅为一师共9000人,师长统之,军衔少将。
2师为一军共1万8千人,军长统之,军衔中将。3军为一集团军共5万4千人,司令员统之,军衔上将。3集团军为一方面军共16万2千人,总司令员统之,军衔元帅。
所有军官的任命,出兵征伐,作战计划等,皆由国王批准后施行,兵部只管招兵、练兵、屯兵及兵工生产等无足轻重的事宜。
新军制改革自然让吴佑春像吞了苍蝇一样恶心。可他又无能为力,人家俩口子想方设法揽权,作为臣下除了忍着,还能有什么法子呢?
好在张立典懂得打一巴掌,给一红枣的道理。他拿走了李至忠等人的核心权力后,又授予他们为世袭男爵的勋号。这才安慰了李至忠仨人受伤的心灵,让他们破涕为笑,化解了矛盾。
大周王国目前只有三千三百多人,丁壮八百人左右,常备军捅破天就四百多人。朝会上,张立典按照张天昭的建议,将这四百多人编为王宫近卫军第一营。暂时下辖第一连(满编)和第二连(缺2个排)。
近卫军第一营的营长自然是大周国王张立典。第一连的连长是张天昭的大哥张天福,虽说只有十八岁,可上过阵,杀过敌,是北吉部有名的勇士。改编新军后,第一连的连长自然是非他莫属。
第二连的连长是张天昭的堂兄张天仁。今年二十二岁,在张天昭的印象中,他不苟言笑,为人和蔼,喜欢发呆。
营长、连长的人选确定,排长和班长的人选就竞争得异常激烈。虽然早有定案,可是必要的程序还是要走完的。不然,又怎么显出大周国王的英明神武呢?
最后,经过惨烈的博奕,张天昭成为最后一名幸运儿,出任近卫军第一营第一连第五排排长,成了一名没有火炮的炮兵少尉!
朝会上,大周国王还宣布与民同乐,全国人民每家每户赏酒2斤,肉5斤,面10斤,以庆祝大周王国的成立……
当天晚上,鲜卑利亚的雪原上,又刮起了凛冽的寒风,下起了绵绵的细雪。
大周王国成立的消息,也被这一场不期而至的大风雪,冰封起来,就好像一如既往,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似的……
从昨晚开始,已将营地整体搬迁到小山包的北吉部里,到处是一片张灯结彩、喜气洋洋的欢乐气氛。
特别是到了今天早晨,欢乐的气氛更加浓烈。五百多个白色的蒙古包,每一个都有人围绕着,在跳起了舞蹈,唱起了歌曲。就像五百条兴高采烈的小船,载着他们航行于幸福的河流。
在营地的最中央,在那座最硕大、最华丽的蒙古包前,此刻更是成了笑声的森林,欢乐的海洋。
数十个身穿美丽衣裳的北吉部少女,不顾严寒,在马头琴悠扬的琴声中,跳起了最热烈的舞蹈,唱起了最动人的歌曲。
她们的脸上,尽管流着细汗。可每一张明媚的脸蛋,无不洋溢着发自内心的喜悦,无不对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献上她们最真挚的祝福。
因为今天,他们的国,成立啦!
巨大的蒙古包内,张立典头戴着高高的黑色熊皮帽,手穿白手套,紧握弯刀,身穿近卫团将军服,正表情严肃坐在垫着虎皮的王座上。
王座前两米的地方,整齐地排列着十几个北吉部的大小头领们。
昨天,他们还穿着脏兮兮的狐皮袍子,今天却穿起了红黑分明的尉官军服,摇身一变,成了新生王国的第一批职业军官。
张天昭和他六个哥哥姐姐,母亲姜玉娘,还有张立典三个小妾,也静静地站在王座的左右两侧,耐心等待着建国时辰的到来。
他们同样身穿尉官军服。所不同的是,女士们的熊皮帽经过张天昭的改造,已经变了很多,简直就是后世的贝雷帽。戴在头顶上,既不失制式军装的英气威武,也增添了几分女性的柔美,很受她们的欢迎。
那随火车穿越而来的冷溪近卫步兵团军装,张天昭对军官服也进行了一些改造,让它们看起来更符合东方文化和审美观念。
譬如他把步兵团唯一的少将军服,改成了大元帅服穿在了张立典的身上。金色立领上的英伦领章被他拆掉,左右两侧,各换上了五粒熠熠生辉的金星。
受英伦王室的嘉德勋章的启发,他也给王室的主要成员添加一条蓝色大绶带。大绶带从左肩斜披至右腰,中间用白色腰带束着,看起来非常有格局,非常有气势,非常与众不同。
为此,张天昭命令工匠们加班加点,用黄金打造了六块栩栩如生的龙形勋章。每块勋章6厘米长,3厘米宽,0.6厘米厚,并取名“天龙”勋章。
这6块勋章,张天昭给父母每人一块,他兄弟四人各一块。并马上佩戴到大绶带上去。
你还别说,金光闪闪的“天龙”勋章戴在蓝色的大绶带上,的确让众人眼前一亮,心中油然生出贵气逼人,贵不可言的感觉。
至于他三个姐姐和三个姨娘的大绶带上,则是空荡荡的,除了她们自己绣上去的小红花外,什么也没有。
等待时间过去是件很无聊的事情。张立典抬手看看腕表,离吉时还差十几分钟,不由双目凝视,望着站在王座对面那十几个既熟悉,今天又有点陌生的家伙们发愣。
说熟悉,是这帮家伙,全是部落大小的头领。张立典虽然热衷于打铁事业,对部落的事务基本不问不管,全部扔给姜玉娘处理。可他依旧对这帮家伙十分熟悉,十分了解。
说陌生,是这帮家伙也像他一样,今天统统穿上了老祖宗从天上送回来的军服。
人靠衣装马配鞍,制式军服一穿在身上,他们就像变个人似的,要多精神就有多精神,看起来也好像英俊不少。
跟他们戴狗耳帽,穿狐皮袍子时那个傻样相比,简直是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
“殿下,吉时已到,请殿下率王室成员,文武大臣,祭祀祖宗,诏告天下!”
张立典正在胡思乱想的时候,部落大总管李至忠从人群中站出来,向他禀报时辰已到。张立典才站身起来,带着众人,往大帐外的祭台走去。
祭台设在火车头的旁边,是一个用木头搭建的一米多高的简陋台子。上面设有香案,案上已点燃香烟蜡烛,摆好祭祖用的“三牲”:牛、羊、狗,以及酒杯酒瓶之类的东西。
萨满长老宋安林在前面引导,张立典表情凝重地走上祭台。在三千多部众静静的注视下,他郑重地向苍天,向火车,行了三跪九拜之大礼。
礼毕,张立典站起来,转身对挤在祭台前的部众们,大声喊道:“今天,此时,此地,我北吉部,遵祖宗号令,建立王国!国号大周!年号天授!”
“大周天授!”
“天授大周!”
“周王千岁,千岁,千千岁!”
“……”
话音刚落,台下三千多民众,顿时山呼海啸般欢呼起来,声音之大,响彻四野,传遍八方。
张天昭也在人群中大声呼喊着,声嘶力竭地呼喊着,呼喊得心如刀割,呼喊得泪流满面——他真的回不去了!
唯一的心愿,就是这个他亲手缔造的国家,以后能够像太阳一样,照耀东方,照耀全世界。
好不容易场面才渐渐安静下来,张立典找了张椅子坐下,向台下的李至忠点点头,示意他上来宣读建国诏书。
李至忠得到暗示,神圣地捧着张天昭写了三天的建国诏书,走上祭台,双手展开,用抑扬顿挫的声音大声宣读:
“吾祖姓张,世居炎黄。故乡南隶,繁华千里。地灵人杰,兴化白场。百户成村,和睦兴旺。尊老爱幼,耕读传家。父严儿直,母慈子孝。世世相接,代代相连。
三百年前,吾祖降生。祖有三兄,人人敬仰!大兄士义,淳朴勤勉。二兄士德,高风亮节。三兄士信,一诺千金。天降伟男,我祖士诚。身体强健,品德高尚。少有膂力,任侠负气。兄弟四人,远近名闻。
生计所迫,贩盐求活。终日劳作,食不果腹。得钱同分,得利同享。乡邻求助,必解其困。救苦救难,共渡难关。几度春秋,几度年华。我祖美名,江淮传扬。
至正十三,世道磨难。大河江淮,刀兵频繁。我祖雄起,旗帜高举。振臂一呼,万夫影从。子弟八千,高邮变天。建国大周,年号天佑。
元相脱脱,百万来伐。我祖若定,元军灰灭。百战百胜,终得江南。兵精粮足,民殷国富。人民爱戴,我祖称王。与民休息,共享平安。
可恨朱明,重八元璋。花言巧语,趁机偷袭。不讲武德,不守信义。我祖誓死,不屈武力。领兵抗敌,保境安民。终因敌强,无力回天。敌前就义,万民流涕。
我祖崩前,命我北上。忍辱偷生,以存血脉。万人离乡,由贵变贱。餐风露宿,颠沛流离。随时贼犯,枕戈待旦。雪灾疫病,部民丧命。由东至西,流浪万里。
二百六十,传到今年。历经十世,部落凋零。户余五百,民剩三千。我祖在天,哀我可怜。携我幼子,魂魄游天。历尽繁华,享尽富贵。
传我祖言,重回人间。建国北疆,以争天下。再送火车,以资奋发。我得祖言,不敢不从。由是今日,建国立祠。国号大周,年号天授。特撰此诏,以告天地。
贝加湖西,安加河畔。都城安国,万世永继。吾号周王,天宪口含。卧薪尝胆,厉兵秣马。积粮如山,蓄甲如林。王师百万,良将千员。方率三军,兵归中原。解民倒悬,重立乾坤。
内阁总理,本王助理。吏部兵部,事关社稷。户部工部,国之重器。礼部刑部,教化天下。
吾妻姜氏,册封王妃。侧妃三个,各得其位。吾有四子,授勋子爵。嫡子天昭,贝加尔子。长子天福,色格楞子。次子天禄,安加拉子。三子天寿,叶尼塞子。吾之三女,皆封县主。历代祖宗,亦有追封,四时香火,佑我王国。
吾国之人,以汉为本。上至本王,下至小孩。国事为重,私事为轻。人人争先,个个有为。以待时日,还于旧都。祭祀我祖,告慰先人。
今下王令,大小臣工,闻之必起,莫敢不从……”
冗长的建国诏书听得大小头领们喜不自胜。王国新立,自己怎么算也有从龙之功。六部尚书、左右侍郎自己是混不上的,可把自己从十夫长提到五十夫长总是可以的吧?要不给个别的小官做做也行嘛。
人群中的张天昭,正涨红着圆脸,眯着眼睛,像是认真地听着诏书。可他的心思,早已从诏书上飞离,飞到很远的地方……
不久后,李至忠读完诏书,张立典又带领着众人回到大帐,举行了大周王国开国后的第一次大朝会,君臣共同讨论如何完善王国的机构与制度。
其实在这一个月里,张天昭、张立典和姜玉娘,早已经就这些事情反复地讨论,反复地修改。很多事情也早已经有了定论,只等在朝会上宣布而己。
果然,大朝会上,张立典非常野蛮地宣布,李至忠由部落大总管升任内阁总理大臣,总理朝政,然后上报国王批准施行。
兵部尚书由部落行军总管吴佑春升任。总理军务,各种军事行动,军官任命,形成计划后报国王批准施行。
礼部尚书由萨满长老宋安林升任。主要的工作是教化万民,修建学堂,培养人才。各种计划,同样上报国王批准后施行。
至于吏部尚书,刑部尚书,工部尚书和户部尚书及诸部的左右侍郎,因王国新立,人才奇缺,这些职务,目前暂时不任命,待有合适人选,才任用不迟。
任命一下,李至忠,宋安林和吴佑春,高兴得差点没笑裂嘴巴。他们非常了解张立典的尿性,活脱一个甩手掌柜。相信他即使当了国王,也不会管理朝政。那以后内阁的事情,岂不是他们仨人说了算?
可没等他们高兴几分钟,张立典又宣布成立国王侍从室。负责保卫国王和王室的安全,协助国王统计内阁及各部提上交的计划、文件等工作。侍从室主任由王妃姜玉娘担任。还特设侍从办公室军事顾问,国王指定由贝加尔子爵张天昭担任。
李至忠、宋安林和吴佑春,听完了侍从室的职责和主任人选,差点没气得吐出血来。
以前是部落的时候,头上只有一个张立典管着自己,姜玉娘那是明不正言不顺地暗中操作。现在好了,出了个侍从室,那可是明正言顺地妇人干政呀!而且还有什么军事顾问,这岂不是要在他们头上,再上两道紧箍咒吗?
李至忠等人气得脸色煞白,可张立典好像没有看见似的,又直接把军制改革的方案抛了出来。
新方案规定,以前的十夫长,五十夫长,百夫长,千夫长等编制全部作废。大小头领们全部转为职业军官,充入改编后的王宫卫队做基层军官。
新的军队编制设班,每班十人,班长统之,军衔上士。五班为一排共50人,排长统之,军衔为少尉。五排为一连共250人,连长统之,军衔中尉或上尉。
3连为一营共750人,营长统之,军衔少校。三营为一团共2250人,团长统之,军衔中校。2团为一旅共4500人,旅长统之,军衔上校。2旅为一师共9000人,师长统之,军衔少将。
2师为一军共1万8千人,军长统之,军衔中将。3军为一集团军共5万4千人,司令员统之,军衔上将。3集团军为一方面军共16万2千人,总司令员统之,军衔元帅。
所有军官的任命,出兵征伐,作战计划等,皆由国王批准后施行,兵部只管招兵、练兵、屯兵及兵工生产等无足轻重的事宜。
新军制改革自然让吴佑春像吞了苍蝇一样恶心。可他又无能为力,人家俩口子想方设法揽权,作为臣下除了忍着,还能有什么法子呢?
好在张立典懂得打一巴掌,给一红枣的道理。他拿走了李至忠等人的核心权力后,又授予他们为世袭男爵的勋号。这才安慰了李至忠仨人受伤的心灵,让他们破涕为笑,化解了矛盾。
大周王国目前只有三千三百多人,丁壮八百人左右,常备军捅破天就四百多人。朝会上,张立典按照张天昭的建议,将这四百多人编为王宫近卫军第一营。暂时下辖第一连(满编)和第二连(缺2个排)。
近卫军第一营的营长自然是大周国王张立典。第一连的连长是张天昭的大哥张天福,虽说只有十八岁,可上过阵,杀过敌,是北吉部有名的勇士。改编新军后,第一连的连长自然是非他莫属。
第二连的连长是张天昭的堂兄张天仁。今年二十二岁,在张天昭的印象中,他不苟言笑,为人和蔼,喜欢发呆。
营长、连长的人选确定,排长和班长的人选就竞争得异常激烈。虽然早有定案,可是必要的程序还是要走完的。不然,又怎么显出大周国王的英明神武呢?
最后,经过惨烈的博奕,张天昭成为最后一名幸运儿,出任近卫军第一营第一连第五排排长,成了一名没有火炮的炮兵少尉!
朝会上,大周国王还宣布与民同乐,全国人民每家每户赏酒2斤,肉5斤,面10斤,以庆祝大周王国的成立……
当天晚上,鲜卑利亚的雪原上,又刮起了凛冽的寒风,下起了绵绵的细雪。
大周王国成立的消息,也被这一场不期而至的大风雪,冰封起来,就好像一如既往,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似的……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