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作者:章培恒、骆玉明 更新:2021-12-05 00:27
但正如前面所说,从明末到清初,封建礼教、程朱理学的重新抬头使追求个性解放的社会思潮处于低抑的状态,而蒲松龄也受此影响甚深。但另一方面,这种思潮既已发生,使自然情性得到满足的要求就不可能被彻底截止。只是,当小说以具有现实社会身份和现实社会关系的女性为主人公时,无论是作者还是读者,都会对她们提出现实伦理的约束;而只有在写狐鬼一类女性形象时,由于这些人物是超脱于社会固有结构之外而无法以礼教的准则衡量的,作者内心的欲望便会自然而然地活跃起来,在一种“伦理疏隔”的虚幻场景中,人的自然情感便得到了较为自由的抒发。这应是蒲松龄对狐鬼特别感兴趣的原因。但即使如此,作者心理上的阴影还是会对小说产生影响。那些人与狐鬼之间旷男怨女的短暂结合,缺乏世俗生活的明朗欢快,而总是给人以幽凄的感觉。
前人或将《聊斋志异》比之于竟陵派的诗歌,就其心理因素来说,这种比拟不无道理。
如果把“三言”、“二拍”和《聊斋志异》各作为晚明和清初短篇小说的代表,那么,以生动的白话与雅致的文言、富于市俗气息的人间故事与幽凄的狐鬼故事相比较,确实可以看出文学的生气正处于减退的过程中。在体式上,蒲松龄每于长篇故事之末,仿《史记》“太史公曰”论赞体例,附“异史氏曰”的议论。从文言小说已有的摆脱史传影响、减少议论的趋向而言,这也没有什么可赞赏的。况且,这些议论虽有个别精彩的,但大多无甚趣味,蒲氏的长处不在此。
但《聊斋志异》毕竟是富于才华之作,也毕竟承续了前代小说中一些重要的积极因素,在中国小说史上仍有着独特的地位。它既结合了志怪和传奇两类文言小说的传统,又吸收了白话小说的某些长处,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在一些优秀篇章中,作者能以丰富的想象力建构离奇的情节,同时又善于在这种离奇的情节中进行细致的、富有生活真实感的描绘,塑造生动活泼、人情味浓厚的艺术形象,使人沉浸于小说所虚构的恍惚迷离的场景与气氛中。小说的叙事语言是一种简洁而优雅的文言,而小说中人物的对话虽亦以文言为主,但较为浅显,有时还巧妙地融入白话成分,既不破坏总体的语言风格,又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通常文言小说的对话难以摹写人物神情声口的毛病,这是很难得的成就。以《翩翩》为例,在落魄浪子罗子浮为翩翩所收留后,有一位“花城娘子”来访:
一日,有少妇笑入曰:“翩翩小鬼头快活死!薛姑子好梦,几时做得?”女迎笑曰:“花城娘子,贵趾久弗涉,今日西南风紧,吹送来也!小哥子抱得未?”曰:“又一小婢子。”女笑曰:“花娘子瓦窑哉!那弗将来?”曰:
“方呜之,睡却矣。”于是坐以款饮。
此后写罗子浮二度偷戏花城,均“衣化为叶”,吓得不敢再胡思乱想——
花城笑曰:“而家小郎子,大不端好!若弗是醋葫芦娘子,恐跳迹入云霄去。”女亦哂曰:“薄幸儿,便直得寒冻杀!”相与鼓掌。花城离席曰:“小婢醒,恐啼肠断矣。”女亦起曰:“贪引他家男儿,不忆得小江城啼绝矣。”
写二女相为戏谑的口吻,十分灵动,对旧时稍有文化修养的读者来说,已经是没有什么障碍的了。
由于结合了多方面的因素,《聊斋志异》把文言小说的艺术性又推进了一步。此后虽然还有不少类似的作品问世,但都已无法与之媲美了。
------------------
第二节 《水浒后传》等长篇小说
清代前期中的长篇小说中,《水浒后传》、《说岳全传》、《隋唐演义》等属于比较相近的类型,主要敷演英雄传奇故事。
其中有些纯为虚构,有些虽有一定历史背景,但虚构成分也很多。另有时代稍晚的《说唐》等,也附带介绍于此。
《水浒后传》的作者陈忱,字遐心,号雁宕山樵,浙江乌程(今吴兴)人,约生于明万历后期,卒于清康熙初年。明亡后他不愿做官,靠卖卜为生,并与顾炎武、归庄等组织惊隐诗社。除《水浒后传》外,他还作有《续二十一史弹词》,但没有留存下来。他以亡明遗民自居,常有国破家亡的不平与伤感。《水浒后传》第一回中序诗云:“千秋万世恨无极,白发孤灯续旧编。”可见这是他晚年寄寓感慨之作。原书八卷四十回,后蔡元放析为十卷,每卷四回,略作修订,遂为流行之本。内容写梁山泊义军于征方腊后或死或散,一些未死的头领及梁山英雄的后人,再加上另外一些江湖义士,以李俊为首,重新聚集起来占山据水,反抗官府,抗击金兵,最后到海外创业建国的故事。
《水浒后传》虽谓《水浒传》续书,实际与当代历史的关系极为密切。此书最初付梓于康熙三年(1664),其写作年代当在顺治、康熙之交。当时清王朝对全国的统治已基本确立,但南明桂王、韩王的政权尚系于奄奄一息中,各地民间的反抗浪潮犹此起彼伏,海外郑成功占据台湾,也是反清的重要基地。与此对应,《水浒后传》的背景,是金兵南侵、宋室危殆;李俊等人斗争的对象,起初是地方上的贪官污吏,但自十四回以后,即转为高俅、童贯、蔡京父子、杨戬等卖国权奸和金兵;李俊等虽在海外立国,却接受了南宋王朝的敕封,表现出浓重的皇权意识。
如前所言,《水浒传》虽以“忠义”为必要的前提,但小说中的人物并不完全受这种道德前提的约束,而常常显示出自由豪放的个性和对世俗幸福的追求。《水浒后传》在某些方面继承了《水浒传》的主题,但中心则偏向于表现作者的民族意识。在这种主观意向的作用下,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作为“忠臣义士”的一面被强化了,对生活中人物性格的复杂多样性未免有所忽视,这妨碍了小说的成就。但作者的艺术修养还是比较高的,作为一部独创的小说,它的故事结构相当完整;语言虽比不上《水浒传》那样生气勃勃,却也流畅生动。而作者作为“亡国孤臣”的悲愤心情,也常常流露在小说的叙事过程中,使读者受到感动。总括来说,《水浒后传》是一部独立性很强的小说,和一般“续书”的价值是不一样的。
《说岳全传》二十卷八十回,题“仁和钱彩锦文氏编次,永福金丰大有氏增订”,书前有金丰康熙二十三年(1684)序。
钱彩、金丰生平均不详。小说写岳飞抗金和最后遭秦桧陷害而死的故事。
岳飞作为南宋初主战派中最有影响的将领,却死于“莫须有”的罪名,这是当代人就感到不满的。数十年后,在主政的韩侘胄一意推进北伐的背景下,朝廷为岳飞平反,并追封为鄂王。此后,奇-_-書--*--网-QISuu.cOm岳飞渐渐成为表达民族意识、宣扬忠节的英雄形象,其事迹成为“说话”和戏剧的素材。小说方面,明代有熊大木编《大宋中兴通俗演义》(又名《武穆精忠传》等),邹元标编《岳武穆精忠传》(此书实即前书的删节归并本),《说岳全传》即在此基础上重新创作而成。金丰在此书序言中说,小说“不宜尽出于虚,而亦不必尽由于实”,《说岳全传》的特点也正是以史实为核心,而虚构成分亦多。
以岳飞抗金故事为素材,这在清代前期容易触犯统治者的忌讳,所以此书在乾隆年间曾被查禁,后来才复得印行。但因此而过分强调小说中的民族意识,却也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书中写金人侵宋,是因徽宗祭天时不慎触怒玉皇大帝而受到惩罚,故金兀术屡次遇难,均为“天意”所救,这种安排,已经削弱了敌对情绪;书中对金朝人物的描写,虽指责其“横”,但比较明代同类作品,此书较少使用诟辱的语言,甚至不无誉美,从中可以感受到时代的影子。
所以,小说的核心观念并不是民族矛盾,而是“忠”;忠奸之争,是全书的基本线索。书中写秦桧等人陷害岳飞,原是出于宿世冤仇,但“忠”、“奸”不同,故岳飞死后升天,秦桧等入地狱受尽酷刑。甚至金兀术等敌方人物,虽然也利用“奸臣”,内心里真正敬重的却是“忠臣”。是否忠于各自的王朝和君主,始终是评判的最高标准。
作为“忠”的化身的岳飞的形象,具有明显的偶像化倾向。特别是他遇害前后,许多行为极不近人情。他明知朝中有“奸臣弄权”,却丝毫没有想到违抗圣旨;他因为担心儿子岳云、部下张宪会造反,宁可写信将他们召来一起就死;部下张保探监时,见他处境之惨,撞死在狱中,他没有一点惋惜,反而哈哈大笑,说张保成全了自己。这些描写,在作者以为是美化岳飞,其实是以愚昧和奴性教人,而扭曲了岳飞。
同样,秦桧则是朝反方向偶像化、符号化的人物。
当然全书不完全是这样不近人情的封建说教。岳飞早期的生活,写得尚有些趣味;一些次要人物,也显得较有个性。
如牛皋是一个李逵式的人物,鲁莽憨直,常惹是生非,造成一种活跃的气氛。他敢于骂“那个瘟皇帝”,敢于说“大凡做了皇帝,尽是些无情无义的”。他的形象既是岳飞的陪衬,又给予读者以一种心理上的平衡。另外,如王贵、岳云、高宠等人,都有写得成功的地方。
但总的说来,《说岳全传》并不以人物形象取胜,它能够吸引人的地方,主要在于很强的故事性。全书的情节安排,除最后十几回显得零散、累赘,还是有间架,有波澜,头绪多而不乱。
前人或将《聊斋志异》比之于竟陵派的诗歌,就其心理因素来说,这种比拟不无道理。
如果把“三言”、“二拍”和《聊斋志异》各作为晚明和清初短篇小说的代表,那么,以生动的白话与雅致的文言、富于市俗气息的人间故事与幽凄的狐鬼故事相比较,确实可以看出文学的生气正处于减退的过程中。在体式上,蒲松龄每于长篇故事之末,仿《史记》“太史公曰”论赞体例,附“异史氏曰”的议论。从文言小说已有的摆脱史传影响、减少议论的趋向而言,这也没有什么可赞赏的。况且,这些议论虽有个别精彩的,但大多无甚趣味,蒲氏的长处不在此。
但《聊斋志异》毕竟是富于才华之作,也毕竟承续了前代小说中一些重要的积极因素,在中国小说史上仍有着独特的地位。它既结合了志怪和传奇两类文言小说的传统,又吸收了白话小说的某些长处,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在一些优秀篇章中,作者能以丰富的想象力建构离奇的情节,同时又善于在这种离奇的情节中进行细致的、富有生活真实感的描绘,塑造生动活泼、人情味浓厚的艺术形象,使人沉浸于小说所虚构的恍惚迷离的场景与气氛中。小说的叙事语言是一种简洁而优雅的文言,而小说中人物的对话虽亦以文言为主,但较为浅显,有时还巧妙地融入白话成分,既不破坏总体的语言风格,又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通常文言小说的对话难以摹写人物神情声口的毛病,这是很难得的成就。以《翩翩》为例,在落魄浪子罗子浮为翩翩所收留后,有一位“花城娘子”来访:
一日,有少妇笑入曰:“翩翩小鬼头快活死!薛姑子好梦,几时做得?”女迎笑曰:“花城娘子,贵趾久弗涉,今日西南风紧,吹送来也!小哥子抱得未?”曰:“又一小婢子。”女笑曰:“花娘子瓦窑哉!那弗将来?”曰:
“方呜之,睡却矣。”于是坐以款饮。
此后写罗子浮二度偷戏花城,均“衣化为叶”,吓得不敢再胡思乱想——
花城笑曰:“而家小郎子,大不端好!若弗是醋葫芦娘子,恐跳迹入云霄去。”女亦哂曰:“薄幸儿,便直得寒冻杀!”相与鼓掌。花城离席曰:“小婢醒,恐啼肠断矣。”女亦起曰:“贪引他家男儿,不忆得小江城啼绝矣。”
写二女相为戏谑的口吻,十分灵动,对旧时稍有文化修养的读者来说,已经是没有什么障碍的了。
由于结合了多方面的因素,《聊斋志异》把文言小说的艺术性又推进了一步。此后虽然还有不少类似的作品问世,但都已无法与之媲美了。
------------------
第二节 《水浒后传》等长篇小说
清代前期中的长篇小说中,《水浒后传》、《说岳全传》、《隋唐演义》等属于比较相近的类型,主要敷演英雄传奇故事。
其中有些纯为虚构,有些虽有一定历史背景,但虚构成分也很多。另有时代稍晚的《说唐》等,也附带介绍于此。
《水浒后传》的作者陈忱,字遐心,号雁宕山樵,浙江乌程(今吴兴)人,约生于明万历后期,卒于清康熙初年。明亡后他不愿做官,靠卖卜为生,并与顾炎武、归庄等组织惊隐诗社。除《水浒后传》外,他还作有《续二十一史弹词》,但没有留存下来。他以亡明遗民自居,常有国破家亡的不平与伤感。《水浒后传》第一回中序诗云:“千秋万世恨无极,白发孤灯续旧编。”可见这是他晚年寄寓感慨之作。原书八卷四十回,后蔡元放析为十卷,每卷四回,略作修订,遂为流行之本。内容写梁山泊义军于征方腊后或死或散,一些未死的头领及梁山英雄的后人,再加上另外一些江湖义士,以李俊为首,重新聚集起来占山据水,反抗官府,抗击金兵,最后到海外创业建国的故事。
《水浒后传》虽谓《水浒传》续书,实际与当代历史的关系极为密切。此书最初付梓于康熙三年(1664),其写作年代当在顺治、康熙之交。当时清王朝对全国的统治已基本确立,但南明桂王、韩王的政权尚系于奄奄一息中,各地民间的反抗浪潮犹此起彼伏,海外郑成功占据台湾,也是反清的重要基地。与此对应,《水浒后传》的背景,是金兵南侵、宋室危殆;李俊等人斗争的对象,起初是地方上的贪官污吏,但自十四回以后,即转为高俅、童贯、蔡京父子、杨戬等卖国权奸和金兵;李俊等虽在海外立国,却接受了南宋王朝的敕封,表现出浓重的皇权意识。
如前所言,《水浒传》虽以“忠义”为必要的前提,但小说中的人物并不完全受这种道德前提的约束,而常常显示出自由豪放的个性和对世俗幸福的追求。《水浒后传》在某些方面继承了《水浒传》的主题,但中心则偏向于表现作者的民族意识。在这种主观意向的作用下,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作为“忠臣义士”的一面被强化了,对生活中人物性格的复杂多样性未免有所忽视,这妨碍了小说的成就。但作者的艺术修养还是比较高的,作为一部独创的小说,它的故事结构相当完整;语言虽比不上《水浒传》那样生气勃勃,却也流畅生动。而作者作为“亡国孤臣”的悲愤心情,也常常流露在小说的叙事过程中,使读者受到感动。总括来说,《水浒后传》是一部独立性很强的小说,和一般“续书”的价值是不一样的。
《说岳全传》二十卷八十回,题“仁和钱彩锦文氏编次,永福金丰大有氏增订”,书前有金丰康熙二十三年(1684)序。
钱彩、金丰生平均不详。小说写岳飞抗金和最后遭秦桧陷害而死的故事。
岳飞作为南宋初主战派中最有影响的将领,却死于“莫须有”的罪名,这是当代人就感到不满的。数十年后,在主政的韩侘胄一意推进北伐的背景下,朝廷为岳飞平反,并追封为鄂王。此后,奇-_-書--*--网-QISuu.cOm岳飞渐渐成为表达民族意识、宣扬忠节的英雄形象,其事迹成为“说话”和戏剧的素材。小说方面,明代有熊大木编《大宋中兴通俗演义》(又名《武穆精忠传》等),邹元标编《岳武穆精忠传》(此书实即前书的删节归并本),《说岳全传》即在此基础上重新创作而成。金丰在此书序言中说,小说“不宜尽出于虚,而亦不必尽由于实”,《说岳全传》的特点也正是以史实为核心,而虚构成分亦多。
以岳飞抗金故事为素材,这在清代前期容易触犯统治者的忌讳,所以此书在乾隆年间曾被查禁,后来才复得印行。但因此而过分强调小说中的民族意识,却也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书中写金人侵宋,是因徽宗祭天时不慎触怒玉皇大帝而受到惩罚,故金兀术屡次遇难,均为“天意”所救,这种安排,已经削弱了敌对情绪;书中对金朝人物的描写,虽指责其“横”,但比较明代同类作品,此书较少使用诟辱的语言,甚至不无誉美,从中可以感受到时代的影子。
所以,小说的核心观念并不是民族矛盾,而是“忠”;忠奸之争,是全书的基本线索。书中写秦桧等人陷害岳飞,原是出于宿世冤仇,但“忠”、“奸”不同,故岳飞死后升天,秦桧等入地狱受尽酷刑。甚至金兀术等敌方人物,虽然也利用“奸臣”,内心里真正敬重的却是“忠臣”。是否忠于各自的王朝和君主,始终是评判的最高标准。
作为“忠”的化身的岳飞的形象,具有明显的偶像化倾向。特别是他遇害前后,许多行为极不近人情。他明知朝中有“奸臣弄权”,却丝毫没有想到违抗圣旨;他因为担心儿子岳云、部下张宪会造反,宁可写信将他们召来一起就死;部下张保探监时,见他处境之惨,撞死在狱中,他没有一点惋惜,反而哈哈大笑,说张保成全了自己。这些描写,在作者以为是美化岳飞,其实是以愚昧和奴性教人,而扭曲了岳飞。
同样,秦桧则是朝反方向偶像化、符号化的人物。
当然全书不完全是这样不近人情的封建说教。岳飞早期的生活,写得尚有些趣味;一些次要人物,也显得较有个性。
如牛皋是一个李逵式的人物,鲁莽憨直,常惹是生非,造成一种活跃的气氛。他敢于骂“那个瘟皇帝”,敢于说“大凡做了皇帝,尽是些无情无义的”。他的形象既是岳飞的陪衬,又给予读者以一种心理上的平衡。另外,如王贵、岳云、高宠等人,都有写得成功的地方。
但总的说来,《说岳全传》并不以人物形象取胜,它能够吸引人的地方,主要在于很强的故事性。全书的情节安排,除最后十几回显得零散、累赘,还是有间架,有波澜,头绪多而不乱。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