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作者:木白    更新:2021-12-04 21:21
  新枪族除步枪、机枪外,还有短步枪(全枪长560mm,全枪重2.8kg)、折叠枪托步枪,实现了一族多枪,可满足各兵种人员的需要。
  (8)广泛采用工程塑料、硬铝合金等新材料,对于改善全枪外貌,提高防腐能力,减轻全枪质量,简化生产工艺都有很大好处。
  (9)针对构件不同,材料采用黑色磷化、阳极氧化、全色喷塑等先进工艺以提高防腐防脱色能力,彻底解决了原56式武器抗腐蚀能力差的难题。
  (10)在制造工艺上进行了改革创新,采用了精锻枪管,热模锻铝机匣,以及塑料件注塑成型等新工艺,较多地利用数控机床、加工中心加工关键零件,保证加工精度要求,实现总装零部件完全互换。
  步枪发展的另一个分支--KBU88式5.8mm狙击步枪
  狙击步枪是步枪系列中的重要成员,然而我国在狙击步枪的发展中有一段空白。50年代只有少量的来自苏联的纳甘1930式步枪,配装瞄准镜,使用53式枪弹,权作狙击步枪。至56式半自动步枪装备后,在生产线上选取一定数量射击精度好的枪,在其机匣左侧铆装燕尾槽插座,配装瞄准镜来代替狙击步枪,但因威力不够,远距离精度也不理想而没有正式列装。到1965年有感于狙击步枪的需要,才正式提出自行设计狙击步枪,要求使用53式枪弹,手动直拉枪机,枪上带有伸折刺刀,在机匣上面的燕尾槽装瞄准镜,木托,10发弹匣供弹。全枪外形是一支细长的非自动步枪,质量比1930年式苏狙击步枪轻,800m射击精度尚好,但由于该枪是非自动武器,又是直拉式枪机,操作不便,抽壳困难,因此没有定型生产。
  直到1979年,我们才参照国外产品设计定型了79式7.62mm狙击步枪,于1981年装备部队,很受欢迎;1985年进行改进,重新命名为85式7.62mm狙击步枪。该枪后坐力大,易使射手疲劳,枪太长不便携行。
  我国的5.8mm武器系统定型后,显示出明显的优越性,独立研制具有中国特点的5.8mm狙击步枪就提到日程上了。经过周密论证,确定了战术技术要求,研制了KBU88式5.8mm狙击步枪(图3)。图3 KBU88式5.8mm狙击步枪
  KBU88式5.8mm狙击步枪是我国5.8mm武器系统中的一个重要成员,是我国独立研制的第一支狙击步枪,具有优良的战术性能,射击精度好,尺寸短,质量轻,动作可靠,寿命长,瞄具功能齐全,远距离威力大,后坐力小,整体结构紧凑,布局合理,外形流畅美观,持枪舒适方便,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现已装备驻港部队。4 我国步枪发展的特点和启示
  我国步枪在半个世纪中,走过了一条不甚平坦但却蓬勃发展的道路,取得了很大成就,这凝聚着全行业工作者的心血和汗水,映射出他们坚定的信念和恒心。
  回顾我国步枪发展历程,会有哪些特点和启示呢?4.1 有明确的发展目标
  我国步枪的每个发展阶段都是紧密联系形势的,都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建国以来,经历了3次外部战争,这就是抗美援朝、中印边界、对越自卫反击战等。每次战斗,步兵武器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推动着步枪向前发展。当前我国走精兵之路、高质量建军,对武器也会提出更高的要求,步枪的发展将如何满足部队要求,朝什么方向发展?需要进行深入地探讨。4.2 建立了战术技术论证体系和技术预研储备体系
  每一项发展,论证先行,提出的要求和结论必须是超前的,项目本身有其研制期、生产期、装备使用期。同时,科学技术也在不断发展,论证的结论必须满足这个时期内的客观要求,才有生命力。步枪在发展中,63式自动步枪与新5.8mm枪族就是论证是否充分确切的两个不同例证。技术预研也一样,对一些新技术、新材料要先期进行开发研究,才能在研制项目中得到应用。现今战术技术论证体系和科学技术预研体系均已建立,新项目的研究开发将会有更好的基础。4.3 密切联系部队,更好为部队服务
  步枪是装备量最大的单兵武器,每件武器都要接受战士的检验,每一名战士都有对手中武器的评价和意见,因此在研制过程中反复征求部队意见是非常必要的。我们在步枪的研制发展过程中一直坚持这样做,收获非常大,特别是那些有战斗经验的部队,有亲身体会,能提出一些非常宝贵的意见,使研制工作更符合要求,达到预期效果。4.4 组建有效的研制组织
  我国的步枪研制组织形式开始是直线下达给某一个单位,孤立进行,在任务简单、要求不高、涉及面不广的情况下还能适应,到后来,这种孤军奋战的安排不再适应新的形势。也曾尝试过多种形式,如63式自动步枪研制工作,是由高校师生、部队军械部门人员和有关工厂技术人员组成研制组,集中在工厂进行,但人员情况各异,水平参差不齐,缺乏协调工作经验,由承担任务的工厂连人带任务一齐收编,仍然是一家进行。再后来,按统一的要求接受任务分别进行研制,待拿出作品后集中进行公开评选。如81式枪族的前身,改进自动步枪研制就是这样开始的,效果不好,作品皆不完善,也没有统一、合理的评选标准,难以评出结果。不过在公开评选试验过程中,各参加人员互相学习、观摩,吸取别人的技术,促进了发展。直到1990年新5.8mm枪族研制时才找到了合理的组织形式,由专业研究所牵头,有关工厂、高校、部队参研单位抽出优秀技术人员组成总设计师系统,在总设计师统一领导、决策下进行研制。在研制过程中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质量管理制度开展工作。新5.8mm枪族的成功,证明了健全有效的研制组织形式是成功的有力保障。4.5 科研队伍在发展中成长、壮大
  我国步枪的各个发展阶段都培养锻炼了一批科研人才,他们在实践中学习知识,增长才干,熟悉研制对象的技术特性,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使我国步枪不断发展,研制水平日趋提高,并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就。在科学技术飞快发展的今天,科研队伍也应不断发展壮大,不断掌握新知识、新技术以适应发展的需要。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说火枪的发明
  前文说过,火枪的发明这个荣耀,同时归属于中国和西欧,尽管中国的火枪出现时间更早,但是西欧的火枪与中国火枪完全没有什么技术上的相似点,所以说是“另外的发明”也不足为过。
  中国的早期火枪,在宋朝时就已经出现了,当时叫做“突火枪”,其基本形状为:前段是一根粗竹管;中段膨胀的部分是火药室,外壁上有一点火小孔;后段是手持的木棍。其发射时以木棍拄地,左手扶住铁管,右手点火,发出一声巨响,射出石块或者弹丸,未燃尽的火药气体喷出枪口达两三米。这种原始的火枪真正所能起到的,也只有心理威慑作用,首先,由于火药的原料配比问题,其推力相当有限,射程大概不到一百米,又因为射击方式很僵硬,根本不可能运用现代的“三点一线”式瞄准方式,再因为其枪管为竹管,在射击了大约四到五次之后,枪管末段的竹质就会因为火药爆炸时的灼烧而变得十分脆弱,摔在地上就会折断,更有甚者,射击的时候因为膛压过高干脆炸膛,竹子哪里撑的住那样的爆炸(至于其他后期火枪也有的弊病,暂时先不谈)……,所以,一个二十人的火枪队,一次射击能有5个人成功的开火就已经是万幸了,这射出的五发子弹,有两颗能在到达敌人的面前之前不掉下来就又是一种万幸了,而到了敌人的面前可能又会有一颗子弹从敌人的身旁飞过,而最后的子弹,结果因为敌人的甲胄坚固……。总而言之,威慑,威慑力量而已……
  到了元朝,先是火药的配比被重新调整,导致同样体积的火药,其在相同空间内所引发的爆炸气流压强比原来的压强提高了约三倍,即是说,弹丸的加速度变为了原来的三倍,出膛速度变为了原来的1.732倍;而与此相对的,竹管制的枪管被换成了生铁管,能承受的膛压大幅度提高,这样一来,火枪的使用价值由于威力、射程和耐久度的提高而大有提高,因其子弹,主要以石块和铅弹为主,所以这种新式的火枪被命名为“石火矢”。不过,由于它的体积大,且十分的重,并不是替代弓箭的优秀装备,反而被送到欧洲去替代弩弓对付重装骑士比较好一点。同时代,元朝也制造出了早期的手枪,其虽然便于携带,但威力和射程都低的可怜,基本上没有战术上的价值,给高官们用爱防身或者只是作为玩物更合适一些。至于早期的手榴弹,这里就不提了。
  至于西欧方面,出现同类武器是在十四世纪中叶的意大利,其名叫“火门枪”,其实基本类似以后的“火绳枪”,但体积和重量都远胜后者,而杀伤力似乎和火绳枪差不多……所以,这种武器主要是用于城堡要塞的防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