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作者:郑浪平 更新:2021-12-04 20:15
魏德迈的《Wedemeyer Reports!》 对英国惯以狡猾的手腕牺牲别人来成全自己,有详细的描述。
附注:
[1] 在一九四五年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中,中国又失去这个地位。苏联对中国「友好同盟」的邦谊可见一斑。
[2] 美国提出的整套方案,代号为 BOLERO 及 ROUNDUP,盟军先在英伦三岛集结超过一百万的优势兵力,加上空、海军的支持打击,于一九四三年夏渡过英法海峡反攻欧陆,但丘吉尔用尽方法抵制此案,原因是丘吉尔想藉延长大战的时间,把德国彻底消耗掉,好让英国一劳永逸,从此少了一个最头痛的竞争对手。
[3] 有关丘吉尔由地中海仰攻德国的奇想,做为英国的政治斗争手法,在魏德迈的《Wedemeyer Reports!》一书中,有非常深入的批评。
[4]这点非常的可惜,事实上,罗斯福在战争刚开对于蒋介石领导对抗日本的贡献相当的肯定,是美国友华派的领导人,蒋介石不能与罗斯福多主动接触,结果造成反华派的军人与官僚蒙蔽罗斯福的判断。
[5]宋子文虽然是蒋介石的姻亲,但是绝非一位迎逢的政客,他不但经常坚持自己的看法,而且与蒋介石闹翻过多次,不管他的做法是否正确,但他是一位很有坚持的政治人物。
[6]当时的英国与苏联,都已经获得美国几十亿到百亿美元的大量援助,才能撑住战局,而中国参战比它们还早,中国的国力原比它们还弱,所以中国需要先打通缅甸通路,获得实质的援助之后,才能展现战力,配合盟国的反攻计划。
[7] 登陆诺曼底的盟军作战,投入的力量是远超过作战实际的需要,根据作战实况,盟军其实只要使用一半的资源,同样可以成功的登陆。
[8]这是史迪威最为恶毒的做法,身为中国战区参谋长,竟然专门做出卖中国战区的工作,而预言中国将立刻被日本打败,根本就是史迪威自从七七事变以来的「职业」性预测,历史的事实证明,中国不但没有像史迪威过去所说的,在中日全面战争六个月之后就被打垮,也没有像史迪威又说的,中国再打一次鄂西会战就会崩溃,事实上,中国后来又打了比鄂西会战规模还要大的六次会战,她还是没有倒。
[9]蒋介石根本就不知道盟国反攻缅甸以支持中国战区的承诺原是一个骗局,十亿美元的贷款,是中国在开罗会议中就提出,罗斯福同意优先考虑的。因此反攻缅甸与贷款并无关联,时间顺序也证明交换条件说的荒谬。
[10]中国是美国的盟国,为了打败日本,她已经是牺牲到民穷财尽的地步,当时盟国并肩作战,由美国提供军火与经费支持,原是反法西斯同盟标准模式。中国比英国与苏联所做的牺牲,都要大得太多,但是得的援助却少之又少,更何况这只是贷款用来周转与维持国家的抗日战争而已,将来会全数还清的。美国政府可以不借,但不必把中国借钱的要求,当成头号公敌来对付。
[11]问题是,盟国又自己推翻决议,取消了反攻缅甸的计画,重开滇缅公路已经无望,那么中国只有等死?
[12]难道马歇尔忘了,盟国并未批准史迪威私自决定的缅北作战计划,蒋介石那有义务出兵支持史迪威个人的作战冒险,中国战区还要不要军力来维持了?
事实上,当时中国还没有拿到多少美国的援助,因为缅甸的通路没有打通呢!
此外,难道中国接受美国援助,是为了要当英国在缅甸的「佣兵」,而不顾自己国家的存亡?
[13]对照其它盟国向美国要求的援助,总共都在百亿美元以上,而且有许多笔钱是有借无还的,中国是规规矩矩向美国借钱,而且保证会还钱的,竟然要受到这样的羞辱,大概美国嫌中国借得太少了?
是不是希望蒋介石应该向斯大林学样,开口要个一百亿美元(而且是从头就打算赖帐的),美国总统反而会亲自将钱送来?
[14]除了偶尔忘记自己是统帅大军的指挥官,把部队丢了就跑(详情请参看三十章滇缅作战)。
第三十四章、日军孤注一掷的疯狂反扑
日本在一九四四年年中,决定将最后有限的兵力,孤注一掷地投入华南。结果日本并未能因此而击败中国,以挽救自己的败局,反而造成日军在中国东北的兵力严重空虚,给予苏联“参战”(其实是劫掠)而轻松获胜的可乘之机。实力被抽调一空的关东军,对于苏联红军的攻击,表现的是近乎毫无招架之力。日本终于在历史的决战上,给俄国捡到洗雪日俄战争耻辱的机会。同时苏联入侵中国的东北与朝鲜半岛,给东北亚带来半世纪的战火与威胁。这些都是日本一号作战计划得到“胜利”的历史后果。
一九四三年年中之后,由东条英机所领导的日本政府,已经开始知道,无论是和是战,都无法解决中国事变了。日本既然没有足够的兵力争取战争的胜利,因此只能退而求其次,设法保持现有的战果,以谋求一个较好条件的停战交易。东条政府于是提出了建立日本“绝对国防圈”的概念。这个概念在本质上,已经是不求胜利之被动与守势战略,但是却成为支配日本的最高战略指导原则。
东条英机政府之所谓绝对国防圈,就是设定保障日本本土安全,与维持战争资源供应,所需的最小控制空间。日军大本营认为,在太平洋中,日本最少要据守千岛群岛,马里亚纳群岛,印尼群岛;在亚洲陆地上,日军则要控制中国的平汉、粤汉铁路,及中南半岛,并延伸到缅甸与印度东部。这个建立绝对国防圈的战略要求,对于已经不求战略胜利,而只求自保的日本政府领袖而言,正好配合了日本民族极端缺乏国家安全感的集体心理,因此使得日本政府决定不惜一切代价去执行与达到目标。此外,在日本的中国派遣军总司令部,以及南方军总司令部中的高级将领,已经有了更为奇特的战略构想,就是在必要时,日本的战略决战主体,将从日本本土,转到亚洲大陆进行。因为日本岛屿的战略空间太小,无法承受强大的攻击;在亚洲大陆,日本则控有足够宽广的战略空间,以及较多的战争资源,可以适合长期作战。所以日军有意扩大在中国的战场空间。日本的海空军,这时候已经在太平洋地区遭到美军猛烈的打击,扩张与反击已经是不可能了。由中国华南基地起飞的盟国轰炸机,更对日本绝对国防圈之运输通路造成重创,特别是陈纳德指挥以华南为基地的美军第十四航空队,与中国空军密切合作,非常有效的攻击日本的战略运输船队(由南洋经台湾海峡到其本土之航线),造成日本运输船队每年高达一百万吨以上的损失。在这种状况之下,日本的军备与工业生产,由于缺乏原料与能源的供应而面临全面停工之危机。这是威胁日本绝对国防圈安全运作,最为严重的问题。日本的整个作战武器军火的生产,以及民生必需品,供应上都开始发生严重的困难。因此日本政府若要确保其绝对国防圈内运输线的安全,就必须要在中国以及缅甸战区,同步进行孤注一掷的大反扑作战,作战核心的目标,就是消灭中国战区内的战略空军基地及补给线,以确保日本绝对国防圈的安全。在缅甸战区的攻势,是要切断驼峰运输的通路;而在中国战区的攻势,则是彻底破坏中国华南地区的盟国空军基地。
34.1 规模空前的“一号作战计划”
一九四三年秋季,日军大本营命令中国派遣军总司令部,开始依据大本营的绝对国防圈战略指导原则,拟定一个决定日帝国战争胜败的作战计划。计划的目标是,一、攻略中国南方与西南方的中美空军基地。因为这些空军基地的战机,已经严重危及日本由南洋通日本本土的海上交通路线;这是维持日本战争机器运作的生命线所在,若是继续受到威胁,日本将很快就失去长期作战的能力。二、打通亚洲大陆的陆上交通线。日本在必要时,可以在陆上进行联络,将关东军、中国派遣军、以及南方军结成一体,用亚洲大陆的战略空间进行决战。三、是打击重庆国民政府的抗日军力与作战意志。日本中国派遣军在接到大本营的指令之后,开始研拟一个由北而南的全面攻势作战计划,也就是打通平汉与粤汉铁路,与彻底扫平华南的盟军空军基地。其实这个作战攻势方向,曾是中日全面战争初期,中国最为担心的日军攻略战法,但是日本却一直不能掌握这个战略构想。直到六年后,面对山穷水尽之时,日军才想采这个作战方向,为日本帝国的命运,进行最后的反扑。经过日军大本营与中国派遣军总司令部的高级参谋几次全面会商,最后在一九四四年一月十三日,日大本营经过御前会议,核定这个挽救帝国命运的行动方案,是为“一号作战计划”(Operation Ichi-Go)此计划的纲领是,日本本土将再增加兵力的动员与投入,关东军与南方军则尽量提供支持。第一期作战,是先由华北方面军发动攻击,打通平汉铁路,同时歼灭华军在河南的主力。第二期作战再由驻武汉的日本第十一军,发动直攻衡阳的大会战,彻底击溃华军第九战区的主力。第三期是成立第六方面军,负责打通粤汉铁路的作战,与华南的第二十三军配合,发动由广州北上、与十一军的会师行动。
附注:
[1] 在一九四五年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中,中国又失去这个地位。苏联对中国「友好同盟」的邦谊可见一斑。
[2] 美国提出的整套方案,代号为 BOLERO 及 ROUNDUP,盟军先在英伦三岛集结超过一百万的优势兵力,加上空、海军的支持打击,于一九四三年夏渡过英法海峡反攻欧陆,但丘吉尔用尽方法抵制此案,原因是丘吉尔想藉延长大战的时间,把德国彻底消耗掉,好让英国一劳永逸,从此少了一个最头痛的竞争对手。
[3] 有关丘吉尔由地中海仰攻德国的奇想,做为英国的政治斗争手法,在魏德迈的《Wedemeyer Reports!》一书中,有非常深入的批评。
[4]这点非常的可惜,事实上,罗斯福在战争刚开对于蒋介石领导对抗日本的贡献相当的肯定,是美国友华派的领导人,蒋介石不能与罗斯福多主动接触,结果造成反华派的军人与官僚蒙蔽罗斯福的判断。
[5]宋子文虽然是蒋介石的姻亲,但是绝非一位迎逢的政客,他不但经常坚持自己的看法,而且与蒋介石闹翻过多次,不管他的做法是否正确,但他是一位很有坚持的政治人物。
[6]当时的英国与苏联,都已经获得美国几十亿到百亿美元的大量援助,才能撑住战局,而中国参战比它们还早,中国的国力原比它们还弱,所以中国需要先打通缅甸通路,获得实质的援助之后,才能展现战力,配合盟国的反攻计划。
[7] 登陆诺曼底的盟军作战,投入的力量是远超过作战实际的需要,根据作战实况,盟军其实只要使用一半的资源,同样可以成功的登陆。
[8]这是史迪威最为恶毒的做法,身为中国战区参谋长,竟然专门做出卖中国战区的工作,而预言中国将立刻被日本打败,根本就是史迪威自从七七事变以来的「职业」性预测,历史的事实证明,中国不但没有像史迪威过去所说的,在中日全面战争六个月之后就被打垮,也没有像史迪威又说的,中国再打一次鄂西会战就会崩溃,事实上,中国后来又打了比鄂西会战规模还要大的六次会战,她还是没有倒。
[9]蒋介石根本就不知道盟国反攻缅甸以支持中国战区的承诺原是一个骗局,十亿美元的贷款,是中国在开罗会议中就提出,罗斯福同意优先考虑的。因此反攻缅甸与贷款并无关联,时间顺序也证明交换条件说的荒谬。
[10]中国是美国的盟国,为了打败日本,她已经是牺牲到民穷财尽的地步,当时盟国并肩作战,由美国提供军火与经费支持,原是反法西斯同盟标准模式。中国比英国与苏联所做的牺牲,都要大得太多,但是得的援助却少之又少,更何况这只是贷款用来周转与维持国家的抗日战争而已,将来会全数还清的。美国政府可以不借,但不必把中国借钱的要求,当成头号公敌来对付。
[11]问题是,盟国又自己推翻决议,取消了反攻缅甸的计画,重开滇缅公路已经无望,那么中国只有等死?
[12]难道马歇尔忘了,盟国并未批准史迪威私自决定的缅北作战计划,蒋介石那有义务出兵支持史迪威个人的作战冒险,中国战区还要不要军力来维持了?
事实上,当时中国还没有拿到多少美国的援助,因为缅甸的通路没有打通呢!
此外,难道中国接受美国援助,是为了要当英国在缅甸的「佣兵」,而不顾自己国家的存亡?
[13]对照其它盟国向美国要求的援助,总共都在百亿美元以上,而且有许多笔钱是有借无还的,中国是规规矩矩向美国借钱,而且保证会还钱的,竟然要受到这样的羞辱,大概美国嫌中国借得太少了?
是不是希望蒋介石应该向斯大林学样,开口要个一百亿美元(而且是从头就打算赖帐的),美国总统反而会亲自将钱送来?
[14]除了偶尔忘记自己是统帅大军的指挥官,把部队丢了就跑(详情请参看三十章滇缅作战)。
第三十四章、日军孤注一掷的疯狂反扑
日本在一九四四年年中,决定将最后有限的兵力,孤注一掷地投入华南。结果日本并未能因此而击败中国,以挽救自己的败局,反而造成日军在中国东北的兵力严重空虚,给予苏联“参战”(其实是劫掠)而轻松获胜的可乘之机。实力被抽调一空的关东军,对于苏联红军的攻击,表现的是近乎毫无招架之力。日本终于在历史的决战上,给俄国捡到洗雪日俄战争耻辱的机会。同时苏联入侵中国的东北与朝鲜半岛,给东北亚带来半世纪的战火与威胁。这些都是日本一号作战计划得到“胜利”的历史后果。
一九四三年年中之后,由东条英机所领导的日本政府,已经开始知道,无论是和是战,都无法解决中国事变了。日本既然没有足够的兵力争取战争的胜利,因此只能退而求其次,设法保持现有的战果,以谋求一个较好条件的停战交易。东条政府于是提出了建立日本“绝对国防圈”的概念。这个概念在本质上,已经是不求胜利之被动与守势战略,但是却成为支配日本的最高战略指导原则。
东条英机政府之所谓绝对国防圈,就是设定保障日本本土安全,与维持战争资源供应,所需的最小控制空间。日军大本营认为,在太平洋中,日本最少要据守千岛群岛,马里亚纳群岛,印尼群岛;在亚洲陆地上,日军则要控制中国的平汉、粤汉铁路,及中南半岛,并延伸到缅甸与印度东部。这个建立绝对国防圈的战略要求,对于已经不求战略胜利,而只求自保的日本政府领袖而言,正好配合了日本民族极端缺乏国家安全感的集体心理,因此使得日本政府决定不惜一切代价去执行与达到目标。此外,在日本的中国派遣军总司令部,以及南方军总司令部中的高级将领,已经有了更为奇特的战略构想,就是在必要时,日本的战略决战主体,将从日本本土,转到亚洲大陆进行。因为日本岛屿的战略空间太小,无法承受强大的攻击;在亚洲大陆,日本则控有足够宽广的战略空间,以及较多的战争资源,可以适合长期作战。所以日军有意扩大在中国的战场空间。日本的海空军,这时候已经在太平洋地区遭到美军猛烈的打击,扩张与反击已经是不可能了。由中国华南基地起飞的盟国轰炸机,更对日本绝对国防圈之运输通路造成重创,特别是陈纳德指挥以华南为基地的美军第十四航空队,与中国空军密切合作,非常有效的攻击日本的战略运输船队(由南洋经台湾海峡到其本土之航线),造成日本运输船队每年高达一百万吨以上的损失。在这种状况之下,日本的军备与工业生产,由于缺乏原料与能源的供应而面临全面停工之危机。这是威胁日本绝对国防圈安全运作,最为严重的问题。日本的整个作战武器军火的生产,以及民生必需品,供应上都开始发生严重的困难。因此日本政府若要确保其绝对国防圈内运输线的安全,就必须要在中国以及缅甸战区,同步进行孤注一掷的大反扑作战,作战核心的目标,就是消灭中国战区内的战略空军基地及补给线,以确保日本绝对国防圈的安全。在缅甸战区的攻势,是要切断驼峰运输的通路;而在中国战区的攻势,则是彻底破坏中国华南地区的盟国空军基地。
34.1 规模空前的“一号作战计划”
一九四三年秋季,日军大本营命令中国派遣军总司令部,开始依据大本营的绝对国防圈战略指导原则,拟定一个决定日帝国战争胜败的作战计划。计划的目标是,一、攻略中国南方与西南方的中美空军基地。因为这些空军基地的战机,已经严重危及日本由南洋通日本本土的海上交通路线;这是维持日本战争机器运作的生命线所在,若是继续受到威胁,日本将很快就失去长期作战的能力。二、打通亚洲大陆的陆上交通线。日本在必要时,可以在陆上进行联络,将关东军、中国派遣军、以及南方军结成一体,用亚洲大陆的战略空间进行决战。三、是打击重庆国民政府的抗日军力与作战意志。日本中国派遣军在接到大本营的指令之后,开始研拟一个由北而南的全面攻势作战计划,也就是打通平汉与粤汉铁路,与彻底扫平华南的盟军空军基地。其实这个作战攻势方向,曾是中日全面战争初期,中国最为担心的日军攻略战法,但是日本却一直不能掌握这个战略构想。直到六年后,面对山穷水尽之时,日军才想采这个作战方向,为日本帝国的命运,进行最后的反扑。经过日军大本营与中国派遣军总司令部的高级参谋几次全面会商,最后在一九四四年一月十三日,日大本营经过御前会议,核定这个挽救帝国命运的行动方案,是为“一号作战计划”(Operation Ichi-Go)此计划的纲领是,日本本土将再增加兵力的动员与投入,关东军与南方军则尽量提供支持。第一期作战,是先由华北方面军发动攻击,打通平汉铁路,同时歼灭华军在河南的主力。第二期作战再由驻武汉的日本第十一军,发动直攻衡阳的大会战,彻底击溃华军第九战区的主力。第三期是成立第六方面军,负责打通粤汉铁路的作战,与华南的第二十三军配合,发动由广州北上、与十一军的会师行动。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