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作者:郑浪平 更新:2021-12-04 20:15
突然间蒋介石成为「勒索盟国」的公敌了。更糟的是,蒋介石在十二月十八日,任命史迪威全权统领中国驻印军,开始在胡康河谷进行攻击日军的军事行动,以掩护雷多公路的修建。不料这时史迪威与蒙巴顿竟然自己「私下」决定,乘机提前发动缅北的局部反攻作战计画,以拖住中国的军队,同时可以减轻英军在印度所遭到的军事压力。因为当时日本的缅甸方面军司令官河边正三大将(扩大卢沟桥事变成为中日全面战争的元凶),正在准备对印度发动全面的攻击作战。
史迪威然后透过马歇尔,要求罗斯福对蒋介石施加压力,要派遣接受美援装备的华军出兵支持,这原是蒋介石所坚决反对的进攻缅甸「替代」方案。而原来罗斯福也同意蒋介石的看法,就是若盟国没有配合从印度洋进攻缅甸的行动,中国不宜单独进行缅北作战,因此蒋介石拒绝出兵是有充分正确理由的。但是罗斯福在马歇尔的误导下,居然认为是蒋介石出尔反尔,史迪威与蒙巴顿现在要出兵反攻缅甸了,蒋介石竟然不肯出兵配合!
罗斯福在十二月数度致电蒋介石,要求蒋介石合作,出兵反攻缅甸。这时的美国政府上下,一致的认为,中国不但不想出兵作战,反而要求大量的援助。突然间蒋介石成为「勒索盟国」的公敌了,中美之间的关系,几乎面临破裂的危机。
其实真正要感到愧疚的应该是美国,自己推翻了对中国军事反攻的承诺,以及扭曲十亿美元贷款的考虑。事实上,真正背信弃义的是美国,因为是罗斯福在开罗会议中,亲自答应蒋介石的两个项重大决定,一是盟国合力反攻缅甸,二是考虑贷款中国十亿美元。蒋介石回国之后,正式向罗斯福提出要求十亿美元的贷款,完全是依据开罗会议的结果行事,毫无过分之处,更和盟国延后反攻缅甸的作战计画无关。但是美国政府却「认为」这是蒋介石狮子大张口的「交换条件」。其实真正要感到愧疚的应该是美国,自己推翻了对中国军事反攻的承诺,以及扭曲十亿美元贷款的考虑。
但是此时的美国政府,上下一致的认为这是蒋介石的勒索,美国财政部长摩根索指出,中国原先的五亿美元贷款都只用了一半而已(当时美国一直以空运困难,拖延中国购买黄金,收回法币的财政计画,所以导至资金无法依照计画使用),而中国严重的经济的问题需要等到重开滇缅公路,可以将大量的物资运到中国之后,才能稳定中国的严重的通货膨胀问题[11],所以美国财政部坚决的反对给中国新的借款。对于蒋介石依照中美的协议,要美国偿付修建机场费用,以及驻华美军的开销,美国政府则借口说,蒋介石要求的一美元兑二十法币的官价汇率,可以说是极端的不合理(当时黑市汇率为一美元兑二百三十元法币),所以美国财政部也反对到底。蒋介石的答复是,中国政府必须维持法币官价的汇率,否则中国的财政信用会崩溃,因此坚持不肯改变汇率。这点当然更是蒋介石借机敲诈美国的滔天罪证。
美国财长摩根索的观点,说中国需要为要大量增加物资的供应固然有其道理,但是要收回发行过多的法币,更是克服恶性通货膨胀不可或缺的金融政策,中国当时的经济状况,的确相当的危急。不过,中国政府坚持维持官价固定汇率,完全的脱离市场价格,在当时虽然是见仁见智的经济政策问题,但是以后见之明而言,恐怕是蒋介石与孔祥熙一个严重的错误政策决定,因为以这样水准的汇率,使得美国政府无法对国会交待,援助中国换算美元的费用成本,竟然会达到完全不合理的地步。其实国民政府应该直接以美元换法币的方法,来回收超额发行的法币,而不要用黄金收回法币,结果因为这个.作,因为战时交通极端的困难,经常发生延误,而造成政府信用的破产。
更为不幸的是,此时蒋介石对美国政府采取压力的交涉,蒋介石通知美国驻华大使高思,假如美国坚持不支付驻华美军的费用,中国政府实在已经无力负担美军在华所有经费的支出了(单是为了在中国建筑大量的空军基地,就让中国前前后后支出了近百亿法币的代垫资金,造成地区性的恶性通货膨胀),因此国民政府要求,假如美国政府再不依协议付款,那么最迟在一九四四年三月,驻华美军要自己设法张罗供应品,这原是盟国之间常用的谈判手段,但是美国政府却为此事,出现更为激怒的反应。
罗斯福从失信于蒋介石的感到遗憾,一变而为对蒋介石的「勒索」感到不满,这种变化之大,简直无法理喻。这时罗斯福已经直接介入中、美之间的争执,罗斯福要求蒋介石出兵,以支持史迪威与蒙巴顿的缅北作战计画,但他「忘记」了中美之间的缅甸作战共识,是中国绝对不能单独进行缅北作战,因为这种局部反攻,既不能击败缅甸的日军,反而造成中国战区实力不足的危机,此时马歇尔却极力的批评蒋介石,他指出这就是蒋介石一向的阴谋,中国拿了美军的援助,却不肯让部队参战,因此美国政府应该以中断对中国的援助,来压迫蒋介石出兵参加缅北作战[12]。
这时候,罗斯福从失信于蒋介石的感到遗憾,一变而为对蒋介石的「勒索」感到不满,这种变化之大,简直无法理喻,但此时中美关系,突然就濒临破裂的边缘。马歇尔这回可抓到机会,可以置「盟友」蒋介石于死地,因此马歇尔全面煽动美国政府的反蒋情绪,在一九四四年一月二十日的美国政府联席会议上,一向极端左倾的财政部次长怀特(Harry White),
以充满煽动的言词,猛烈的批评中国的要求,因此财政部长摩根索等人提议(非常奇怪的是,国务院竟然缺席),美国干脆中止对中国的支持,停止在中国修建机场,撤退所有美国在中国的军事人员。陆军供应部长索摩维尔甚至提议,干脆悬赏一亿美元,收买在中国的政客,动手进行政变推翻蒋介石,另外组织一个亲美的中国政府。
整个会议,简直成为对中国的一个私设裁判法庭,与会人士全都成为「中国私刑队」的成员,以最为刻薄的方式,声讨中国借钱的滔天大罪,其程度比后来对东京大审日本战犯的声讨,还要严厉的多[13]。
这个会议的结论,当然得到马歇尔与史汀生的全力支持,他们认为,只要这个备忘录能够传到重庆,那么保证中美关系全面破裂,美军也会撤离中国战区。幸而在最后关头,罗斯福总统请国务卿赫尔(Cordell Hull)介入,参加意见,赫尔力排众议的指出,假如美国政府这样对待蒋介石,美国的对日本作战,将会失去中国的合作。假如中国与日本停战,那么整个亚洲的局势将会全面的逆转,美国就没有把握控制亚洲的战局,这才点醒「中国私刑队」情绪化决策的不当,美国绝对不能没有中国在亚洲的支持,否则美国再多花两百亿美元与一百万部队,也不一定能挽回亚洲、太平洋战场,因失去中国所造成的危机。
因此在国务卿赫尔的斡旋之下,最后达成一项协议,美国每月最多支付二千五百万美元的驻华军费,原先的十亿美元贷款免谈,修建机场的费用也免谈,汇率另行商定(最后是以一美元兑七十法币达成协议)。史迪威的缅北作战计划,蒋介石必需要出兵协助,否则美国绝对不再援助中国军队。
这场中美之间,莫名其妙的「离奇」冲突,可以说是荒谬已极,盟国不但在战略上欺骗、出卖中国于先,又背信于援助中国的承诺,最后突然完全怪罪中国向美国勒索,同时还不顾中国战区的安危,强迫中国出兵进攻缅甸北部,进行一场最耗费军力,得到最少战果的作战。这个冲突使得中美之间的关系降到了冰点,精疲力竭的中国要更为孤单的面对来自盟国的遗弃与打击。
「中国抗日无价值」的刻板宣传,有了中国战区大败事实的支持,成为在后来的雅尔塔会议中,盟国毫不留情阴谋出卖中国的主要原因结果当然是史迪威在缅甸,以绝对优势的兵力与火力大胜日军,蒋介石的中国战区,战力被抽调一空,空军战力也受到分割使用,结果中国军队从北到南,都被日军击溃(详情请参看三十四章)。
美国政府的结论就是,史迪威是可以领导中国军队击败日军的「名将」 [14],中国的军队必须交给史迪威统帅,蒋介石与中国军队完全不是日军的对手,因此中国军队在对日战争中,可以说是一无贡献。
这个「中国抗日无价值」的刻板宣传,有了中国战区大败事实的支持,造成罗斯福逼迫蒋介石,交出中国政府军队指挥权给史迪威的霸道做法,更成为在后来的雅尔塔会议中,盟国毫不留情阴谋出卖中国的主要原因。
其实整个中国被否定与被出卖的历史,都是盟国的政治野心家一连串的政治陷阱所设计造成的,中国绝对没有想到,盟友会比敌国还要残酷。此时之中国正处在被盟国出卖的全面危机之中,但她仍必须要为自己的命运,做出最后的挣扎。
33.9 参考资料
吴相湘《第二次中日战争史》,梁敬錞《开罗会议》,对于开罗会议的前因后果,都有很好的深入论述。黄仁宇《从大历史的角度读蒋介石日记》,对于中美在开罗会议前后的关系变化,有非常珍贵与最新公开的资料。
史迪威然后透过马歇尔,要求罗斯福对蒋介石施加压力,要派遣接受美援装备的华军出兵支持,这原是蒋介石所坚决反对的进攻缅甸「替代」方案。而原来罗斯福也同意蒋介石的看法,就是若盟国没有配合从印度洋进攻缅甸的行动,中国不宜单独进行缅北作战,因此蒋介石拒绝出兵是有充分正确理由的。但是罗斯福在马歇尔的误导下,居然认为是蒋介石出尔反尔,史迪威与蒙巴顿现在要出兵反攻缅甸了,蒋介石竟然不肯出兵配合!
罗斯福在十二月数度致电蒋介石,要求蒋介石合作,出兵反攻缅甸。这时的美国政府上下,一致的认为,中国不但不想出兵作战,反而要求大量的援助。突然间蒋介石成为「勒索盟国」的公敌了,中美之间的关系,几乎面临破裂的危机。
其实真正要感到愧疚的应该是美国,自己推翻了对中国军事反攻的承诺,以及扭曲十亿美元贷款的考虑。事实上,真正背信弃义的是美国,因为是罗斯福在开罗会议中,亲自答应蒋介石的两个项重大决定,一是盟国合力反攻缅甸,二是考虑贷款中国十亿美元。蒋介石回国之后,正式向罗斯福提出要求十亿美元的贷款,完全是依据开罗会议的结果行事,毫无过分之处,更和盟国延后反攻缅甸的作战计画无关。但是美国政府却「认为」这是蒋介石狮子大张口的「交换条件」。其实真正要感到愧疚的应该是美国,自己推翻了对中国军事反攻的承诺,以及扭曲十亿美元贷款的考虑。
但是此时的美国政府,上下一致的认为这是蒋介石的勒索,美国财政部长摩根索指出,中国原先的五亿美元贷款都只用了一半而已(当时美国一直以空运困难,拖延中国购买黄金,收回法币的财政计画,所以导至资金无法依照计画使用),而中国严重的经济的问题需要等到重开滇缅公路,可以将大量的物资运到中国之后,才能稳定中国的严重的通货膨胀问题[11],所以美国财政部坚决的反对给中国新的借款。对于蒋介石依照中美的协议,要美国偿付修建机场费用,以及驻华美军的开销,美国政府则借口说,蒋介石要求的一美元兑二十法币的官价汇率,可以说是极端的不合理(当时黑市汇率为一美元兑二百三十元法币),所以美国财政部也反对到底。蒋介石的答复是,中国政府必须维持法币官价的汇率,否则中国的财政信用会崩溃,因此坚持不肯改变汇率。这点当然更是蒋介石借机敲诈美国的滔天罪证。
美国财长摩根索的观点,说中国需要为要大量增加物资的供应固然有其道理,但是要收回发行过多的法币,更是克服恶性通货膨胀不可或缺的金融政策,中国当时的经济状况,的确相当的危急。不过,中国政府坚持维持官价固定汇率,完全的脱离市场价格,在当时虽然是见仁见智的经济政策问题,但是以后见之明而言,恐怕是蒋介石与孔祥熙一个严重的错误政策决定,因为以这样水准的汇率,使得美国政府无法对国会交待,援助中国换算美元的费用成本,竟然会达到完全不合理的地步。其实国民政府应该直接以美元换法币的方法,来回收超额发行的法币,而不要用黄金收回法币,结果因为这个.作,因为战时交通极端的困难,经常发生延误,而造成政府信用的破产。
更为不幸的是,此时蒋介石对美国政府采取压力的交涉,蒋介石通知美国驻华大使高思,假如美国坚持不支付驻华美军的费用,中国政府实在已经无力负担美军在华所有经费的支出了(单是为了在中国建筑大量的空军基地,就让中国前前后后支出了近百亿法币的代垫资金,造成地区性的恶性通货膨胀),因此国民政府要求,假如美国政府再不依协议付款,那么最迟在一九四四年三月,驻华美军要自己设法张罗供应品,这原是盟国之间常用的谈判手段,但是美国政府却为此事,出现更为激怒的反应。
罗斯福从失信于蒋介石的感到遗憾,一变而为对蒋介石的「勒索」感到不满,这种变化之大,简直无法理喻。这时罗斯福已经直接介入中、美之间的争执,罗斯福要求蒋介石出兵,以支持史迪威与蒙巴顿的缅北作战计画,但他「忘记」了中美之间的缅甸作战共识,是中国绝对不能单独进行缅北作战,因为这种局部反攻,既不能击败缅甸的日军,反而造成中国战区实力不足的危机,此时马歇尔却极力的批评蒋介石,他指出这就是蒋介石一向的阴谋,中国拿了美军的援助,却不肯让部队参战,因此美国政府应该以中断对中国的援助,来压迫蒋介石出兵参加缅北作战[12]。
这时候,罗斯福从失信于蒋介石的感到遗憾,一变而为对蒋介石的「勒索」感到不满,这种变化之大,简直无法理喻,但此时中美关系,突然就濒临破裂的边缘。马歇尔这回可抓到机会,可以置「盟友」蒋介石于死地,因此马歇尔全面煽动美国政府的反蒋情绪,在一九四四年一月二十日的美国政府联席会议上,一向极端左倾的财政部次长怀特(Harry White),
以充满煽动的言词,猛烈的批评中国的要求,因此财政部长摩根索等人提议(非常奇怪的是,国务院竟然缺席),美国干脆中止对中国的支持,停止在中国修建机场,撤退所有美国在中国的军事人员。陆军供应部长索摩维尔甚至提议,干脆悬赏一亿美元,收买在中国的政客,动手进行政变推翻蒋介石,另外组织一个亲美的中国政府。
整个会议,简直成为对中国的一个私设裁判法庭,与会人士全都成为「中国私刑队」的成员,以最为刻薄的方式,声讨中国借钱的滔天大罪,其程度比后来对东京大审日本战犯的声讨,还要严厉的多[13]。
这个会议的结论,当然得到马歇尔与史汀生的全力支持,他们认为,只要这个备忘录能够传到重庆,那么保证中美关系全面破裂,美军也会撤离中国战区。幸而在最后关头,罗斯福总统请国务卿赫尔(Cordell Hull)介入,参加意见,赫尔力排众议的指出,假如美国政府这样对待蒋介石,美国的对日本作战,将会失去中国的合作。假如中国与日本停战,那么整个亚洲的局势将会全面的逆转,美国就没有把握控制亚洲的战局,这才点醒「中国私刑队」情绪化决策的不当,美国绝对不能没有中国在亚洲的支持,否则美国再多花两百亿美元与一百万部队,也不一定能挽回亚洲、太平洋战场,因失去中国所造成的危机。
因此在国务卿赫尔的斡旋之下,最后达成一项协议,美国每月最多支付二千五百万美元的驻华军费,原先的十亿美元贷款免谈,修建机场的费用也免谈,汇率另行商定(最后是以一美元兑七十法币达成协议)。史迪威的缅北作战计划,蒋介石必需要出兵协助,否则美国绝对不再援助中国军队。
这场中美之间,莫名其妙的「离奇」冲突,可以说是荒谬已极,盟国不但在战略上欺骗、出卖中国于先,又背信于援助中国的承诺,最后突然完全怪罪中国向美国勒索,同时还不顾中国战区的安危,强迫中国出兵进攻缅甸北部,进行一场最耗费军力,得到最少战果的作战。这个冲突使得中美之间的关系降到了冰点,精疲力竭的中国要更为孤单的面对来自盟国的遗弃与打击。
「中国抗日无价值」的刻板宣传,有了中国战区大败事实的支持,成为在后来的雅尔塔会议中,盟国毫不留情阴谋出卖中国的主要原因结果当然是史迪威在缅甸,以绝对优势的兵力与火力大胜日军,蒋介石的中国战区,战力被抽调一空,空军战力也受到分割使用,结果中国军队从北到南,都被日军击溃(详情请参看三十四章)。
美国政府的结论就是,史迪威是可以领导中国军队击败日军的「名将」 [14],中国的军队必须交给史迪威统帅,蒋介石与中国军队完全不是日军的对手,因此中国军队在对日战争中,可以说是一无贡献。
这个「中国抗日无价值」的刻板宣传,有了中国战区大败事实的支持,造成罗斯福逼迫蒋介石,交出中国政府军队指挥权给史迪威的霸道做法,更成为在后来的雅尔塔会议中,盟国毫不留情阴谋出卖中国的主要原因。
其实整个中国被否定与被出卖的历史,都是盟国的政治野心家一连串的政治陷阱所设计造成的,中国绝对没有想到,盟友会比敌国还要残酷。此时之中国正处在被盟国出卖的全面危机之中,但她仍必须要为自己的命运,做出最后的挣扎。
33.9 参考资料
吴相湘《第二次中日战争史》,梁敬錞《开罗会议》,对于开罗会议的前因后果,都有很好的深入论述。黄仁宇《从大历史的角度读蒋介石日记》,对于中美在开罗会议前后的关系变化,有非常珍贵与最新公开的资料。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