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作者:郑浪平 更新:2021-12-04 20:15
但是蒋介石的访问印度,并没有赢得印度领袖的友谊,而更使得丘吉尔满心的不高兴,认为蒋介石竟然要串连印度,来瓦解大英帝国。加上蒋介石又在一九四三年发表了代表其政治抱负的著作《中国之命运》,表达了中国抗拒帝国主义侵略,与在世界寻求发展和复兴的决心,更是引起所有帝国主义国家意识形态者,强烈的反弹,丘吉尔与斯大林当然都看出蒋介石要带领中国走向独立强大之路。
总之,对于罗斯福总统而言,眼见盟国之间的政治立场纷歧,以及彼此对于战略的方向的冲突,而对于战后的秩序与利益的分配与安排,都需要及早举行四强的高峰会议,因此罗斯福一再出面邀请,斯大林前后拒绝了七次,蒋介石也不愿意主动的拜会罗斯福[4]。只有丘吉尔再三的纠缠罗斯福,要推销以英国利益为观点的战略安排,在四年之中,他与罗斯福会面十一次,不断的争取到美国对英国的支持。
33.3 美国支持中国的立场
但是罗斯福一直认为,参与反法西斯战争的四强领袖,不能总是避不见面,许多重大的决策,不能只靠部属的传话与协商,罗斯福对于蒋介石的处境相当肯定,一个领导停留在十七世纪社会结构的中国军方领袖奇书-整理-提供下载,能够坚持如此不屈的抗战精神,因此实在值得美国助中国一臂之力。
因此在罗斯福的再三情商与利诱威胁之下,四强领袖会议终于分成两个梯次举行,那就是在一九四三年年底的美、中、英开罗会议,以及接着召开的美、苏、英德黑兰会议。这是因为斯大林不肯与蒋介石直接见面会谈,会议竟然要分成两组进行,就已经可以看出这场四强领袖高峰会议的内在矛盾与危机了。
主张召开四强领袖会议最为心切的罗斯福,早已熟习丘吉尔那一套维护大英帝国殖民利益,可以死缠烂打到底的精神,不过罗斯福认为,英国这种构建在十七世纪架构的殖民帝国政体,迟早会被历史所淘汰。但是罗斯福却对于苏联的领袖斯大林,有着一种非常浪漫的想法(当然罗斯福也受到美国政府中同情左派的技术官僚的影响),他认为苏联经历过这场几乎亡国的大战之后,假如能够有机会受到世界各国的平等与尊重,它应该会改变对于西方国家的敌视态度,何况苏联在一九四三年五月公开解散第三国际,不就是一个非常正确的改变讯号吗?此外,罗斯福对于蒋介石的处境相当肯定,一个领导停留在十七世纪社会结构的中国军方领袖,能够坚持如此不屈的抗战精神,因此实在值得美国助中国一臂之力。
虽然罗斯福的个人才略突出,却不能掩饰美国人缺乏历史深度的重大缺点,就是在短短一百五十年的美国历史中,从来没有出现历史性大奸大恶的冷血枭雄。斯大林的深沉凶残,必须从俄罗斯长久以来一直被欧洲主流历史所排挤,近千年处在被亚洲攻击能力最强的游牧民族的屠杀、恐惧之情结下,加上完全无情的无产阶级革命的意识形态,三重深沉历史所铸造而成的枭雄性格来理解,因此罗斯福一番以诚心待人的善意,完全的就被斯大林控,也被丘吉尔所利用与迷惑了。
开罗会议与德黑兰会议其实是一会两开,形成了一个影响世界历史方向的政治战场,结果是中国实力与谋略不足,因此先胜后败,美国的实力无人能及,但是谋略缺乏历史深度,先后被英苏所蒙敝与利用,英国谋略深沉,但是实力不足,只能借力使力,苏联的实力与谋略都是有备而来,成为历史短期的最大赢家。
就开罗会议这种历史性的会议而言,国民政府的准备与策略,可以说是都犯了错误,中国不但是犯了阵前易将的兵家大忌,同时还允许反中国战区最力的史迪威出席会议。
一九四三年十月,蒋介石因为史迪威介入与操纵中国的权力斗争,最后导至宋子文等政学系军政要员遭到整肃,原本中国与美国进行的各种重大外交与军政交涉,都是由宋子文全权负责。宋子文与包括罗斯福在内的美国战略决策阶层,有着很深与很频繁的接触与关系,他多次为中国战区的利益,与美军决策首长进行辩论与交涉,他非常了解英美战略决策人事与背景,原本应是最佳出席开罗会议的最佳人选之一,但是此时却为史迪威所斗争遭到政治软禁,所以改由宋美龄陪同蒋介石出席这次事关中国历史命运的会议。而更为致命的是,是由史迪威代表中国战区出席这个历史性的军事会议,中国的命运就注定要被强权践踏出卖了。
当然若以中外的妇女界而言,在那个时代,宋美龄的确是罕见杰出的政治人物,但是若是与宋子文的能力与对外关系相比,仍然是差了一大截,何况她并非政府的里决策阶层,出席这场会议,实在有些名不正、言不顺,只给西方国家增加了封建的「家族政治」的印象。宋美龄要想在政治与军事专业上,与丘吉尔、马歇尔、蒙巴顿等人较量,当然更是屈居下风了。就开罗会议这种历史性的会议而言,国民政府的准备与策略,可以说是都犯了错误,在代表团的阵容而言,中国不但是犯了阵前易将的兵家大忌,同时还允许反中国战区最力的史迪威出席会议。这样的中国代表团既缺乏可以独当一面的外交与战略大将,又有严重的内鬼通外神的隐忧,一旦蒋介石有所疏忽,那么中国的利益就被盟国所算计了[5]。
何况蒋介石于会前,在其《中国之命运》一书中,相当明白的批判国际强权对于中国的欺凌,同时表达了他希望中国复兴的强烈民族主义观点,蒋介石的这本书也许对中国的内政没有产生巨大的影响,却遭到英美苏各国政治与战略专家的强烈警觉,更为加深这些西方强权中的政客,要给中国一些暗算的共同心理准备。因为他们认为,假如让蒋介石领导中国完成抗战,与复兴中国的历史大业之后,那么西方国家在亚洲的帝国主义利益,就要遭到中国的挑战了,蒋介石没有想到,在所谓四强领袖的历史会议之中,会爆发如此可怕的倾轧与出卖的危机。
33.4 中国为战后亚洲奠定发展方向
开罗会议在一九四三年十一月二十三日登场,罗斯福与蒋介石在大体上颇能互相尊重,蒋介石则是过于信赖罗斯福,而低估了丘吉尔。罗斯福对于蒋介石意见的尊重,引爆了丘吉尔「诱敌深入」的大反击布署。事实上,丘吉尔原先希望英美领袖能够先行在马尔他会面,集中力量讨论,全面反攻欧陆的策略,因为丘吉尔认为,亚洲问题根本就是分别由英美两国领袖,各自私下决定就可以了,但是罗斯福认为,亚洲的问题,应该尊重中国的意见。所以丘吉尔对于罗斯福如此「迁就」蒋介石,未来必然会影响到英国对于亚洲的控制,当然心生不满,丘吉尔决心非除掉蒋介石不可,蒋介石可是从来没有遇过这样世界级的政治斗争,丘吉尔是先佯退然后再突击,于是蒋介石就掉入政治会战的包围之中了。
在开罗会议中,蒋介石、罗斯福、丘吉尔先分别会晤,就各种的战略方案,以及战后的世界与亚洲的安排,进行意见交换。蒋、罗之间的会谈,大体上都顺利与和谐,中美对于十大问题,都有不少的共识:一、中国成为主导战后国际社会的四强之一。二、日本皇室地位将尊重日本人民的意愿。三、中国协助美国,军事占领日本。四、日本应以实物赔偿中国。五、所有被日本占领的中国领土,应该归还中国,琉球地位未定,香港问题以后磋商。六、中美军事合作,美国军援中国,中国开放军事基地供美国使用。七、朝鲜、越南、泰国应该协助其独立。八、对中国进行经济援助。九、外蒙古与唐努乌梁海问题,应该与苏联协商解决。十、中国与美国建立联合参谋首长会议。
而在中英之间,蒋介石知道,丘吉尔绝对不会讨论香港的问题,对于反攻缅甸,英国也有极强的意见,因此不便公开产生对立或是破裂,蒋介石相信罗斯福有能力解决这些问题的歧见,因而只旁敲侧击的提议将香港改为自由港,试探罗斯福的支持。英国全力的反对允许韩国、中南半岛在战后独立,在双方激辩之后,英国只在韩国独立的问题上让步,美国在中南半岛的独立上妥协,香港问题只有以后再议。
由于当时中国退到西部地区,对外的国际交通几乎完全的遭到切断,而西南内地原本的生产力就不足,是无法长期的负担抗日战争的庞大的消耗支出。因此重庆控制地区,早已发生严重通货膨胀的压力,特别是军公教人员的待遇,几乎已经接近难以为继的危机地步。因此蒋介石希望美国政府,能够另外给予重庆政府十亿美元的贷款(当然是要还的),以控制严重的恶性通货膨胀的毁灭性威力,同时也为中国提升军备的战力,以配合盟国在亚洲大陆的反攻作战,做好准备。这点罗斯福也表示相当的同意,罗斯福表示,他将与财经首长研商之后,再提实际的做法。向美国要求十亿美元的信用贷款的协商,由宋美龄全程参与,因此宋美龄「误认为」,罗斯福总统已经正式答应对中国的经援,不料事后这竟然成为中美之间最大的冲突所在。
中国对琉球有过长期的主权宗主关系,琉球的战略地位又极其重要,因此无论是回归中国,还是能够真正的独立,在中国未来战略发展上,都是非常的重要在领土问题上,罗斯福曾经非常郑重的提到琉球群岛的主权归属问题,蒋介石则依据事实指出,琉球群岛过去只是中国的属国,并非中国的领土,因此中国并不打算收回琉球群岛,但是可以将琉球群岛先予以国际托管,以后再决定其命运。
总之,对于罗斯福总统而言,眼见盟国之间的政治立场纷歧,以及彼此对于战略的方向的冲突,而对于战后的秩序与利益的分配与安排,都需要及早举行四强的高峰会议,因此罗斯福一再出面邀请,斯大林前后拒绝了七次,蒋介石也不愿意主动的拜会罗斯福[4]。只有丘吉尔再三的纠缠罗斯福,要推销以英国利益为观点的战略安排,在四年之中,他与罗斯福会面十一次,不断的争取到美国对英国的支持。
33.3 美国支持中国的立场
但是罗斯福一直认为,参与反法西斯战争的四强领袖,不能总是避不见面,许多重大的决策,不能只靠部属的传话与协商,罗斯福对于蒋介石的处境相当肯定,一个领导停留在十七世纪社会结构的中国军方领袖奇书-整理-提供下载,能够坚持如此不屈的抗战精神,因此实在值得美国助中国一臂之力。
因此在罗斯福的再三情商与利诱威胁之下,四强领袖会议终于分成两个梯次举行,那就是在一九四三年年底的美、中、英开罗会议,以及接着召开的美、苏、英德黑兰会议。这是因为斯大林不肯与蒋介石直接见面会谈,会议竟然要分成两组进行,就已经可以看出这场四强领袖高峰会议的内在矛盾与危机了。
主张召开四强领袖会议最为心切的罗斯福,早已熟习丘吉尔那一套维护大英帝国殖民利益,可以死缠烂打到底的精神,不过罗斯福认为,英国这种构建在十七世纪架构的殖民帝国政体,迟早会被历史所淘汰。但是罗斯福却对于苏联的领袖斯大林,有着一种非常浪漫的想法(当然罗斯福也受到美国政府中同情左派的技术官僚的影响),他认为苏联经历过这场几乎亡国的大战之后,假如能够有机会受到世界各国的平等与尊重,它应该会改变对于西方国家的敌视态度,何况苏联在一九四三年五月公开解散第三国际,不就是一个非常正确的改变讯号吗?此外,罗斯福对于蒋介石的处境相当肯定,一个领导停留在十七世纪社会结构的中国军方领袖,能够坚持如此不屈的抗战精神,因此实在值得美国助中国一臂之力。
虽然罗斯福的个人才略突出,却不能掩饰美国人缺乏历史深度的重大缺点,就是在短短一百五十年的美国历史中,从来没有出现历史性大奸大恶的冷血枭雄。斯大林的深沉凶残,必须从俄罗斯长久以来一直被欧洲主流历史所排挤,近千年处在被亚洲攻击能力最强的游牧民族的屠杀、恐惧之情结下,加上完全无情的无产阶级革命的意识形态,三重深沉历史所铸造而成的枭雄性格来理解,因此罗斯福一番以诚心待人的善意,完全的就被斯大林控,也被丘吉尔所利用与迷惑了。
开罗会议与德黑兰会议其实是一会两开,形成了一个影响世界历史方向的政治战场,结果是中国实力与谋略不足,因此先胜后败,美国的实力无人能及,但是谋略缺乏历史深度,先后被英苏所蒙敝与利用,英国谋略深沉,但是实力不足,只能借力使力,苏联的实力与谋略都是有备而来,成为历史短期的最大赢家。
就开罗会议这种历史性的会议而言,国民政府的准备与策略,可以说是都犯了错误,中国不但是犯了阵前易将的兵家大忌,同时还允许反中国战区最力的史迪威出席会议。
一九四三年十月,蒋介石因为史迪威介入与操纵中国的权力斗争,最后导至宋子文等政学系军政要员遭到整肃,原本中国与美国进行的各种重大外交与军政交涉,都是由宋子文全权负责。宋子文与包括罗斯福在内的美国战略决策阶层,有着很深与很频繁的接触与关系,他多次为中国战区的利益,与美军决策首长进行辩论与交涉,他非常了解英美战略决策人事与背景,原本应是最佳出席开罗会议的最佳人选之一,但是此时却为史迪威所斗争遭到政治软禁,所以改由宋美龄陪同蒋介石出席这次事关中国历史命运的会议。而更为致命的是,是由史迪威代表中国战区出席这个历史性的军事会议,中国的命运就注定要被强权践踏出卖了。
当然若以中外的妇女界而言,在那个时代,宋美龄的确是罕见杰出的政治人物,但是若是与宋子文的能力与对外关系相比,仍然是差了一大截,何况她并非政府的里决策阶层,出席这场会议,实在有些名不正、言不顺,只给西方国家增加了封建的「家族政治」的印象。宋美龄要想在政治与军事专业上,与丘吉尔、马歇尔、蒙巴顿等人较量,当然更是屈居下风了。就开罗会议这种历史性的会议而言,国民政府的准备与策略,可以说是都犯了错误,在代表团的阵容而言,中国不但是犯了阵前易将的兵家大忌,同时还允许反中国战区最力的史迪威出席会议。这样的中国代表团既缺乏可以独当一面的外交与战略大将,又有严重的内鬼通外神的隐忧,一旦蒋介石有所疏忽,那么中国的利益就被盟国所算计了[5]。
何况蒋介石于会前,在其《中国之命运》一书中,相当明白的批判国际强权对于中国的欺凌,同时表达了他希望中国复兴的强烈民族主义观点,蒋介石的这本书也许对中国的内政没有产生巨大的影响,却遭到英美苏各国政治与战略专家的强烈警觉,更为加深这些西方强权中的政客,要给中国一些暗算的共同心理准备。因为他们认为,假如让蒋介石领导中国完成抗战,与复兴中国的历史大业之后,那么西方国家在亚洲的帝国主义利益,就要遭到中国的挑战了,蒋介石没有想到,在所谓四强领袖的历史会议之中,会爆发如此可怕的倾轧与出卖的危机。
33.4 中国为战后亚洲奠定发展方向
开罗会议在一九四三年十一月二十三日登场,罗斯福与蒋介石在大体上颇能互相尊重,蒋介石则是过于信赖罗斯福,而低估了丘吉尔。罗斯福对于蒋介石意见的尊重,引爆了丘吉尔「诱敌深入」的大反击布署。事实上,丘吉尔原先希望英美领袖能够先行在马尔他会面,集中力量讨论,全面反攻欧陆的策略,因为丘吉尔认为,亚洲问题根本就是分别由英美两国领袖,各自私下决定就可以了,但是罗斯福认为,亚洲的问题,应该尊重中国的意见。所以丘吉尔对于罗斯福如此「迁就」蒋介石,未来必然会影响到英国对于亚洲的控制,当然心生不满,丘吉尔决心非除掉蒋介石不可,蒋介石可是从来没有遇过这样世界级的政治斗争,丘吉尔是先佯退然后再突击,于是蒋介石就掉入政治会战的包围之中了。
在开罗会议中,蒋介石、罗斯福、丘吉尔先分别会晤,就各种的战略方案,以及战后的世界与亚洲的安排,进行意见交换。蒋、罗之间的会谈,大体上都顺利与和谐,中美对于十大问题,都有不少的共识:一、中国成为主导战后国际社会的四强之一。二、日本皇室地位将尊重日本人民的意愿。三、中国协助美国,军事占领日本。四、日本应以实物赔偿中国。五、所有被日本占领的中国领土,应该归还中国,琉球地位未定,香港问题以后磋商。六、中美军事合作,美国军援中国,中国开放军事基地供美国使用。七、朝鲜、越南、泰国应该协助其独立。八、对中国进行经济援助。九、外蒙古与唐努乌梁海问题,应该与苏联协商解决。十、中国与美国建立联合参谋首长会议。
而在中英之间,蒋介石知道,丘吉尔绝对不会讨论香港的问题,对于反攻缅甸,英国也有极强的意见,因此不便公开产生对立或是破裂,蒋介石相信罗斯福有能力解决这些问题的歧见,因而只旁敲侧击的提议将香港改为自由港,试探罗斯福的支持。英国全力的反对允许韩国、中南半岛在战后独立,在双方激辩之后,英国只在韩国独立的问题上让步,美国在中南半岛的独立上妥协,香港问题只有以后再议。
由于当时中国退到西部地区,对外的国际交通几乎完全的遭到切断,而西南内地原本的生产力就不足,是无法长期的负担抗日战争的庞大的消耗支出。因此重庆控制地区,早已发生严重通货膨胀的压力,特别是军公教人员的待遇,几乎已经接近难以为继的危机地步。因此蒋介石希望美国政府,能够另外给予重庆政府十亿美元的贷款(当然是要还的),以控制严重的恶性通货膨胀的毁灭性威力,同时也为中国提升军备的战力,以配合盟国在亚洲大陆的反攻作战,做好准备。这点罗斯福也表示相当的同意,罗斯福表示,他将与财经首长研商之后,再提实际的做法。向美国要求十亿美元的信用贷款的协商,由宋美龄全程参与,因此宋美龄「误认为」,罗斯福总统已经正式答应对中国的经援,不料事后这竟然成为中美之间最大的冲突所在。
中国对琉球有过长期的主权宗主关系,琉球的战略地位又极其重要,因此无论是回归中国,还是能够真正的独立,在中国未来战略发展上,都是非常的重要在领土问题上,罗斯福曾经非常郑重的提到琉球群岛的主权归属问题,蒋介石则依据事实指出,琉球群岛过去只是中国的属国,并非中国的领土,因此中国并不打算收回琉球群岛,但是可以将琉球群岛先予以国际托管,以后再决定其命运。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