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作者:张纯如    更新:2021-12-04 19:26
  6天后,12月8日,蒋介石、他的妻子、还有他的顾问乘飞机离开南京城。毫无疑问,日军即将开始围攻南京。
  四天沦陷之谜
  几十年来,南京大屠杀的谜团之一是,有那么多的士兵驻守在这里,南京怎么会仅在4天之内,到1939年12月12日晚就陷落了呢?总之,军队在被包围时有足够坚守至少5个月的弹药。原因之一是,许多幸存者,记者和历史学家把溃败的原因归咎于中国士兵士气崩溃。他们还把唐说成是恶棍,他在部队最需要他的时候抛弃了他们。
  后来根据新公布的文件写成的历史显示了一幅不同的画面。在上海战役中,几乎有3, 000架飞机的日本空军使只有300架飞机的弱小的中国空军相形见绌。在其他方面,中国空军也不能与日本相比。上海战役中,意大利训练的中国飞行员对着城市乱投炸弹,向附近的西方船只投炸弹,甚至向拥挤的街道和外国居民区内的建筑物投炸弹。
  但是,一个弱小的空军也比没有空军强。这就是唐生智面临的形势。12月8日,蒋介石和他的顾问离开了南京,同时离开的还有全部中国空军。在以后的4天里,唐在作战中得不到任何有日军运动的空中战略情报,因而使布置在南京周围山顶和丘陵上昂贵的大炮没有多少效力。
  第二,转移到重庆的政府官员带走了几乎所有先进的通讯设备;因而军队的各部分不能互相联系。
  第三,军队不是来自同一地区,互相交谈有语言困难。一位在南京战场工作过的护士回忆说,中国军医说广东话而中国士兵说普通话,这种形势在医院造成了无数的误会。
  第四,这支军队中的许多“士兵”是在一夜间成为士兵的,他们是被绑架来的或是从农村违背他们的意愿强拉入伍的。许多人在来南京前从未拿过枪。由于子弹匮乏,没有人浪费子弹训练这些新入伍的士兵学习射击。而在有过作战的经验的士兵中,许多人刚从上海回来。他们疲惫、饥饿、患病,多数人精疲力竭,难以完成修建掩体,在城内挖壕沟的必要准备工作。
  最糟的是,中国士兵没有一点凝聚力和目标感。在一份关于南京形势的战斗报告中,一位中国军官指出,只要占领一个地方,他们情愿无所事事,也不会主动帮助附近正在与日军作战的其他部队。指挥官也并不表现得更好。报告评论说,他们互不信任,因此,日军得以从一个地区运动至另一地区,将中国军队一个一个地击败。
  12月9日,日本飞机开始在南京附近撒传单,传单是由日军三个将军之一的松井石根起草。传单写道“保护无辜平民和文化遗迹”的最好方法是投降。传单说,日军将“冷酷无情地对待反抗的人”,但是将“善意和慷慨地对待非军事人员和不对日军采取敌意的中国军队。”传单要求,南京城在24小时内,即第二天中午投降。“否则,将使用所有的战争恐怖手段。”
  在公开场合,唐生智对最后通牒的条款表示愤慨。他把传单摔在地上,向所有部队发布了两条命令。第一条命令是严禁部队撤退。命令说:“我们的军队必须为保卫前线的每一寸土地而战。”“任何不服从命令而撤退的人,将严惩不贷。”第二条命令严禁任何军事部门私自使用船只渡江。如果任何军事单位拥有船只,应将其交回运输部门。唐指定第79军为负责指挥及处理运输事务的单位,并警告将船只用于私人目的任何军事人员都将受到严惩。
  但是私底下,唐生智在谈判停战。尽管他当初承诺要战斗到最后一个人,但他似乎更渴望能避免在城内进行决战。支持这一立场的是还滞留在城内的少数美国人和欧洲人。我们在以后还要更多地了解这些无私的个人,他们决定留在南京的目的是想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建立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他们所做的第一步是在城区设立警戒线,圈定一个区域,宣布其为南京安全区或是国际安全区,安全区应理解为:在两英里半的安全区内的任何人,无论中国人或非中国人,脱离与日本人的接触。此时,他们为拯救生命做的最后努力是尽力要安排停火。他们的计划是建议停火3天,在此期间,日本军队可以保留他们已占据的位置,和平地进入南京城,同时中国军队撤出南京城。唐生智同意这个停火建议,并请求委员会通过美国大使馆将他的口信交给蒋介石。这个计划由美国炮舰“帕奈号”上的无线电传达给蒋总司令。蒋立即予以拒绝。
  12月10日,日本人等待南京城投降。中午,两名日本参谋站在东墙的山门外,观察中国政府是否会送出举着停火旗帜的代表团。在知道没有人出来后,日军最高司令官命令猛烈炮轰南京城。
  在以后的几天里,中日军队围绕着南京城进行了激烈的战斗。日本人向城市投炸弹,用重炮轰击城墙。唐生智后来在一份又长又乱、充满绝望的电报中向蒋介石说明了界碑和城门附近的严峻形势:
  从12月9日至11日,日军三次强行进入光华门,第一次教导总队打退了他们,然后156师又奋力将其打退,杀死许多敌兵,守住了城门。自11日始,坏消急频频从雨花台一带传来,安德门、凤台门已落入敌手,遂立即命令88师缩短战线,与74军 71军合作,并速调154师增援。
  但是更坏的消急在等着唐生智,而且这次的坏消息不是来自敌人的胜利而是来自蒋本人。12月11日下午,顾祝同将军打电话到唐生智办公室。顾祝同通知唐生智,蒋介石命令大批撤退唐的军队。唐生智自己应立即赶往浦口,这是从南京渡长江的摆渡渡口和火车终点,另一位将军等在那里接他到安全地区。
  唐生智表示震惊,要求他抛弃自己的军队,这对任何一位领导人都是不能接受的选择,除丁这一事实之外,他还有另外一个实际间题——他的部队此时正在鏖战之中。他告诉顾祝同,日军已经突破了中国军队的前线;有组织的撤退已经不可能了。紧急撤退会变成一次大溃败。
  “我不能顾虑这些,”顾祝同说,“无论如何你必领在今夜撤退。”
  当唐生智冉次详细解释突然而急速的撤退可能造成的后果时,顾祝同提醒他,是蒋亲自下命令要他“今夜渡江”。顾告诉唐,如果有任何问题,可以留给部下去处理,但是“你必须在今夜渡江。”顾重复说明。
  “不可能”,唐生智说。他有可能渡长江的最早时间是第二天夜里。顾警告他要尽快地离城,因为与敌军作战的形势越来越紧迫。
  这天下午,唐接到蒋重申命令的电报:“唐总司令,如果不能维持形势,就应该抓住机会撤退,为今后的反攻保存和重组(军队)。——中正,11日。”这天晚些时候,悲愤的唐生智又收到第二封蒋介石的电报,再次催促撤退。
  由于不能守住阵地和迫于压力,唐生智屈服了。正是这个决定导致了中国军事史上最大的灾难之一。
  蒋介石严令撤退
  12月12日凌晨3点,唐生智在家里举行了一个黎明会议。当他的副司令和高级将领集中在他面前时,他悲伤地告诉他们前线已经陷落,他们无法保卫城门,而且蒋介石已经命令部队撤退。他告诉部下印刷命令及其它相关文件的副本,为撤退作准备。这天下午1点,命令传达到中国军队。
  但是,随后唐生智收到令人震惊的报告。唐生智起先希望他的部队能经由长江转移。现在他得知日本海军己在八卦洲以东的江面布雷并驶向南京。军舰到达将会封锁退路,而这是逃离城市的最后一条路。由于形势紧迫,唐再次求助驻在海宁路5号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吁请德国商人斯珀林帮助与日军谈判停火。斯珀林同意带一面旗子和信件去见日本人,但是后来他报告唐,松井将军拒绝了他的提议。
  当天下午,就在唐生智的司令部召开第二次会议前几分钟,唐生智从自己房间的窗口望去,全城一片溃败景象,街道挤满了汽车、马匹和难民——年青的和年老的,体弱的和强壮的,有钱的和没钱的。任何稍有头脑的人只要可能都决心要逃离。下午5点,会议开始。会议只开了10分钟。许多高级将领都没有参加,因为各战场司令部与总司令部的联系已全部中断。其它人没有收到开会通知是因为他们看清形势已经逃跑了。
  唐生智告诉来到他家中的与会者,日军己经攻破城门并在三处突破城墙。“你们还有信心守住防线吗?”他问这群人。虽然他停了几分钟等待回答,但是房间里鸦雀无声。
  在这个停顿之后,唐生智平静地讨论了撤退。撤退马上就要开始——下午6点——持续到第二天早晨6点。一部分军队——36师和军事警察从下关渡江在对岸的指定村庄集合。他宣布其余部队必须杀出日军的包围,突围出去的人到安徽南部集合。留下的武器、弹药和通讯设备销毁,所部队撤退路线上的桥梁都要烧毁。
  后来就在这次会议上,唐生智又修改了他的命令。他通知他的部队,假如87师、88师、74军和教导总队不能突破日军的包围也应该强行渡江。唐生智现在给了5个师渡过长江的权利——参加行动的人数是原计划的两倍。唐本人也将在这天晚上前往码头。这将是一次他今生难忘的旅途。
  撤退变成溃逃
  毫不奇怪,撤退命令使中国军队一片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