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作者:[日]池田大作    更新:2021-12-04 11:04
  (《桐生悠悠自传》,太田雅夫编,传统和现代社版)
  的确,信州(今长野县)的人民大多聪慧而独立性很强。
  他们刚直大胆、具有毅力,似乎带有一些英国人的性格。由于生活在这种"言论之乡",所以桐生才写出了这段正义的文字斗争史。
  这是昭和八年(一九三三)的事。从八月九日开始,以东京为中心的关东地区,连续举行三天防空大演习。八月十一日,正值演习高潮之中,桐生主编写出题为"嗤笑关东防空大演习"的社论。
  社论大体梗概是:"应当在敌机到达日本上空以前去击退它。如果忘记这点,即使进行演习来预防空袭,也无济于事。"
  这无疑是极为正确的观点。
  但是这篇社论惹恼了日军军部的掌权者,桐生最后被迫辞职。就连这样客观反映是非的一点点自由都要受到镇压。骄横的强权实在可怕之极。
  辞职之后他搬到名古屋,经营出版私人杂志《他山之石》。在这里,也由于他对强权政治的无情批判,屡次遭到禁止发行的处分。但是他至死未放下批判日本军部之笔。他曾说过:
  "我并非只是要表达一下心中想说的话,也不是要尽情畅所欲言以求一快。我所说的,都是不能不说的话;是作为一个国民,在此非常时期,为了国家的命运,出于一个爱国者的立场,同时也是人类的立场,必须说出的话。随心所欲说出心中的话,会感到痛快,然而说出必须要说的话,却不是痛快,而是痛苦。""正因为如此,最终我被剥夺了生活的权利。"(同前书)
  就这样,那时他受到迫害,被视为国贼。今天,他已成为"富有反抗精神的办报人"的典范,永远名标青史。
  他曾把当时的世界形容成"畜生横行的地球"。可以说,今天的世界也依然如此吧。他在这句话中表现出的敏锐思想,以及他不惜与强权战斗的勇气,至今还激励着人们。他用行动回答了所有新闻报道事业的一个根本性问题——"为谁而写","如何而写"。
  新闻报道是为什么人存在的?永远是为民众而存在。是为什么人而写?是为平民之友而写。新闻报道事业一旦忘记这些行动的根本,必然走向堕落。
  如果新闻报道事业畏惧权利机构,不去纠正它的缺点,而去拼命投机迎合,结果必然助长权利机构横行,更加肆无忌惮。反过来不能不更加畏惧他们。这种恶性循环,将给日本带来危机。我为此深觉担忧。
  总之,桐生悠悠这个新闻报道事业正路上的先驱者的足迹,也向当今世界提出了尖锐的问题。
  残酷的宗教审判
  ——开普勒之母与"捕捉妖女事件"
  每当想到迫害,就想起一个与布鲁诺、伽里略一样,同罪恶的宗教权威斗争的人。他就是约翰内斯·开普勒。
  开普勒是德国天文学家,是关于太阳系行星的运动"开普勒定律"的发现者。他被称为近代天文学的创始人之一。甚至有人说,如果不是出现"开普勒定律",大概也不会有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的出现。
  开普勒原来师从丹麦天文学家戴克·布拉埃。开普勒不只依靠先立假说,然后找出证据的研究方法,而且还通过对布拉埃积累达十七年之久的天文观测数据的分析,才发现了行星运动规律。那时不像现在这样,有电子计算机帮忙,在得出结论之前要经过十年甚至二十年的计算过程。他就是这样不辞劳苦,埋头于反复计算的、充满热情与执着的人。
  可见,如果他不成为布拉埃的学生,没有遇到那些观测数据,便不会出现开普勒定律。因此,他的发现可以说是师徒共同劳动的结果。
  开普勒活跃的时代是十七世纪前半叶,正是近代科学的建设时期,也是"捕捉妖女"①的宗教运动狂热到顶点的时期。不幸的是开普勒的母亲也被指控为"妖女"。他的兄弟和亲戚由于害怕世人指责竟抛弃了这位母亲。传说她犯有各种罪行,从记录看似乎也存在某些问题。但开普勒完全不顾这些传说,坚决出来斗争,营救母亲。最后终于获得胜利。在审判"妖女"的历史上,被指控为妖女之后,尚能得救的人是极少的。
  ①捕捉妖女——审判妖女是中世纪欧洲各国基督教内部的一种迫害习俗。传说妖女与恶魔性交后得到魔力,宣传异端邪说,加害于人。罗马教会视其为异端者,经审判处以死刑。
  在阿萨·凯斯特拉所著的《约翰内斯·开普勒》,(小尾信弥、木村博译,河出书房新社版)一书中介绍说:对开普勒母亲审判时,竟举出四十九项罪状。其中包括有她听到圣书的语言没有流泪之类的例子。当时这叫"哭泣考验",是审判妖女活动中最有力的证据之一。足见这种审判确实是一种疯狂的行为。
  为了救出身带枷锁的七十三岁高龄的老母,开普勒勇敢地站出来,他断言那些迫害母亲的人,才是受了"恶魔"的指使。在战斗中他没有朋友,那是一种"孤独"的斗争。为了给母亲辩护,他写下长达一百二十八页的辩论文稿。
  他的母亲已把死置之度外,坚决拒绝承认"是妖女"。儿子伟大,母亲也同样伟大。这样,经过一年监禁,母亲终于获释。一场艰苦的奋战过去了。但半年之后,她便告别了人世。
  开普勒此时含着悲愤向世界发表具有历史意义的"行星的第三定律"。与此同时,他也完成了小说《梦》。这是描写他和母亲一起到月球旅行的科幻故事。小说根据太阳为中心的地动学说写成。他以此书有力地反击了那些居心叵测的人们(《开普勒之梦》,约翰内斯,开普勒著,渡边正雄、畑本惠美子译,讲谈社学术文库版)
  我在访问秘鲁首都利马时,曾参观过那象征基督教残酷历史的古宗教审判所。现已成为博物馆,保存着当年黑暗历史的遗迹。
  在欧洲各地都有宗教裁判所,但像这样完整保留下来的不多。法庭天花板上的雕刻和监狱等依旧保留原来的样子。生动地再现了那造成大批牺牲者的悲惨历史景象。
  一九七九年在利马发行的《宗教审判》(塞巴乔斯著)一书中有这样的记载:"这个博物馆再现了那充满真正苦闷的二百五十年的历史,表明那是无法言表的受难的日日夜夜。在这里,那些被诬告的无辜受害者,被扔在与毛骨悚然的小路相连接着的洞穴之中,堆积起来,活活埋掉。被囚禁的人们受到残酷拷打之后,他们诅咒着人世的一切,被迫在这里渡过漫长的最后生涯。"
  这个宗教审判所于一五七○年诞生,最初按照西班牙国王命令,在利马中央教会开办,一五八四年正式改设在现在的波利巴鲁广场上。
  在此之前,西班牙人皮诺洛一五三一年入侵秘鲁北部,逐步征服一个个地方。在此前后,那些具有审判官资格的西班牙宗教审判所使节,早已在秘鲁登陆。所以在此审判所正式成立以前,已经进行了多次宗教审判。
  利马宗教审判所的完全废止是在一八二○年。它坑害民众达二百五十年之久。当人们听到废止的消息时,一齐拥向那里,砸毁设备,推倒房屋。足见它在民众心中积结了多么强烈的怨恨与愤怒。
  宗教性的镇压行为,从历史上看,世界各处屡见不鲜。不过通常所说的"宗教审判"似乎多指基督教而言。这是对那些违背所谓的天主教正统教义的异端者以及其它宗派,强迫实行改宗的制度。从中世纪中叶到近世,在欧洲、拉丁美洲都广泛开展过这种审判。这是一段真正的残暴拷问和严酷刑罚的历史。看来审判的最初目的在于维持天主教的纯洁单一,强迫改宗。但实际上重点放在对异端者的取缔和处刑方面。
  塞巴乔斯又写道:"利马宗教审判所的机构由七十一人组成。审判长以下有二名审判官,另外有律师、咨询官、审查官、出版物检查官等等。它是一种法庭形式,但事实上由于没有刑法,一切均按审判官的意志决定。"据说,由于审判中那些替犯人进行辩护的人,可能也被扣上异端者的帽子,所以很少出现对犯人有利的证人。看来,那些法定的辩护人实质上是诱导犯人坦白的说服者。足见审判官的权限是极大的。
  二百五十年之中,利马审判所共有四十二名审判官。他们都是由西班牙派遣而来。他们背后就是最高权力者,都是经过筛选的出类拔萃的人物。但是民众却十分惧怕他们,称其为"从地狱来的吃人魔鬼"。
  塞巴乔斯还在书中这样写道:
  "最可鄙的是这一件件的残暴行为都是由精选出来的有学问的人进行的。他们不只是对自己的残忍行为毫不介意,而且避开承认自己行为残忍的一切机会,岂止如此,这些专门从事镇压职业的人群还组成了特定的集团。他们生活在隔离于群众之外的巨大庭园内、歌声荡漾的笼子里,根本听不到被推入悲惨深渊的平民的哀叹之声。"
  下面有篇判决书,可以充分显示那些反复进行残暴审判的审判官的心理状况:
  "认定犯人有罪之后,便进行拷问,拷问是为了使犯人承认被告发的具有证据的事实。在我们认为必要的时间里命令进行拷问并持续下去。其结果即使犯人死去,或流血,或断去手足,都是由拒绝坦白认罪的犯人自身造成。责任在于犯人,与我们无关。"
  这是多么巨大的谎言!被怀疑者的多数都是遭到诬告的人,有什么"坦白"可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