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作者:[日]池田大作 更新:2021-12-04 11:04
时代明确地取向于"人的组织"。组织从个人出发,又归结于个人。始终保护个人是它的原点,"人的组织"必须彻底尊重每一个人。那种满足于由上边强加组织权威的做法,早已行不通。即使是小规模的集会,恐怕也必须是能使对方满意的对话。不应该是使人感觉有某种威压或强制味道的命令式的东西,而是必须以对话为基调,这种对话能给对方以心理上的安心与勇气,认同基于生活的真理。总之,如果领导者决定一切,那么由于领导者的优劣,许多后辈既可以振奋也可能垂头丧气;既可能幸福,相反也可能不幸。同时,既可能走向胜利,也可能向失败的方向后退。牧口第一代会长的名言,是以佛法为基本的组织论。我想,一个领导者的态度、做法是极其重要的,这是适用于一切的真理。
引发一个人无穷力量的组织
——微粒子的世界
"生命遇上生命就会发出光耀,带上磁,而一旦孤立,磁就消失。生命越是和自身不同的生命交杂在一起,就越增加与他者存在的联系,增添力量、幸福和丰饶,变得活生生的。"
法国的历史学家密修莱,在其所著《民众》(大野道译,篠竹书房版)中做了如上的论述。他在这里清晰地说明了人与人彼此集合起来的意义。
有人反对说,有了组织,就要受组织的束缚,失掉自由。
但是,这只是片面地理解组织。
就以人的身体来说,它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组织体。目、耳、鼻这些器官,手、足以及心脏、肝脏、胃等等内脏,一方面相互辅佐、相互补充,一方面各自发挥最大的作用,形成一个完整的生命体。如果丧失了各部分的组织的联系,那就不可能完成作为生命体的整个机能。
人类社会也是如此。尤其现代是个组织的时代,如果没有国家、企业以及各种团体这些组织的存在,那么任何前进与发展都是不可想象的。就从宗教界而论,姑且不论它是否起着有效的作用,几乎所有的宗教也都具有组织形态。最近,似乎在科技领域被称为超微粉的超微细的粒子引起人们的注意。将金属粉碎,使之成为直径百万分之一厘米的超微细的粒子。这样一来,据说构成粒子的元素,原来的块状并无变化,但性质却大不相同。
根据专家的研究,超微粒子的性质变化,其一被称为"大小"效应,与粒子本身的"大小"(size)关系非常之小。
同时还可以举出它与块相比,表面积相对增大——也就是说,出现在表面上的原子,其粒径越小也就越随之变大,由于表面的原子的性质,产生种种具有特性的变化。
具体的例子,据说每一个小粒子的表面张力(缩小表面积的力)很强,内部产生数十万气压的高压。
而且,在低温域,比原是块时比热变小,化学性质的"活性"很强,作为催化也很有前途。
正如应用在音响装置、录像机的磁带上那样,铁系合金的超微粉末,由于它的"大小",比起块来,表现出很强的磁性,等等。
以上说的是物理性质的领域,如果将组织与构成其组织的每一个人的关系加以对照的话,那就会给我们一个很重要的启发。
也就是说,只有把每个人都照亮,才会让我们知道每一个人都具有前所不晓的非凡的力量。组织绝不单只是具有"个"的总合的力量。细致去观察"一个人""一个人",激励他们,培养他们,同时使每个人潜伏着的、无法估量的力量,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乃是关于组织的发展极其重要的关键所在。
如果只是用"大家纠合在一起"的观点来谈论或发指示的作法,那么每个人所具有的真正力量是不会发挥出来的。
这也可以用人的生命和细胞与分子加以比拟。在主体的生命本身所具有的发动力或发现力的触发下,构成生命体的细胞与分子,作为调和的统一体,生气勃勃地将生命的活动持续下去——这种伟大的生命活跃本身可以说是活动着的组织的象征。整体各自为政,当然不会发挥出组织体的力量,并且也发挥不出个人的真正力量。可以说时代越来越要求人的组织。每一个人每一个人的"个"与作为组织的"全体"调和起来,使两方面的长处都很好地发挥出来,这是组织应该努力追求的最理想的目标。
没有"死角"的组织
——五棱郭的筑城法
一九八七年八月,我访问函馆时,和青年们一起去参观了五棱郭,五棱郭是戊辰战争①最后激战之地。畑本武扬率领的旧幕府军据守在这里,向萨长的政府新军进行对抗。五棱郭又是以日本最初的西洋式城郭而著称。幕末的一八五七年(安政四年)开工,一八六四年(元治元年)竣工。它所以叫五棱郭,意谓它是一座"从平面看,形成五角形的城塞",设计者是伊予大洲藩(爱媛县大洲市)出身的荷兰语学者武田斐三郎,他以法国筑城书译成荷兰语的文本为依据,担任了设计工作。
①戊辰战争——明治元年(1864)明治新政府的军队与旧幕府的军队进行一系列战争的总称。
这座五棱郭的筑城法,是伴随着大炮的发达,在法国等地经常使用的一种独特的方法。平地上挖掘五角星形的壕,用这些土筑起土垒,在每个向外突出的星角(棱堡)上设有炮座。然后围绕上外壕。日本十七世纪中叶在兵书上已记载了这种棱堡式的筑城。同是幕末筑造起来的长野县南佐久郡的龙冈城,据说也是属于同一类型的。
当时,为什么要采取这样的筑城法呢?这是因为从城内向外发炮"没有死角"的缘故。这种形状的城堡,对前来攻打的敌人,能够浴以二层、三层的炮火。
"不留死角"——这对于组织的构造上也是个非常重要的视角。
我的恩师户田先生,时常从各种角度,向我讲述怎样搞好组织。关于组织和"死角"的问题,他也是通过"经营论"等论述,向我进行了如下的教导:
"经营公司,要像银行那样,使职员都在一个大房间里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搞一些小房间或用屏风围成办公的地点,就会促成出现暗处的结果。这点必须注意。重要的是,总经理必须一眼就能看到全体职员的工作情况。"
任何组织,这一原理恐怕都是相同的。一旦产生不易看清的"死角",从中心人物看来,出现难以弄清的部分,那么在那里肯定会发生问题。所以领导者必须使组织成为一个能展望全体的"明快"而"清晰"度很高的组织。为此,中心人物充分听取成员的意见,充分理解他们,就变成十分紧要的事了。
而且,造成"死角"的可怕后果,不只限于组织。对人也是如此。
一个人总有些不透明的部分,或者无法了解其内心的想法,领导者就应当充分加以注意。一个人背叛他人或者做坏事,那么他总要有某种不透明的部分。不进行汇报,很少碰头,交谈时缺少明快,总要留下一些不透明的部分,这时就应当看成是进入危险水域。
全体成员都在领导者的一望之下,齐心合力地前进——
这样充满活力的明快的组织,才可以说是向前迈进的组织。
同时,我还要提醒这一点:五棱郭是"平地城"。这当中也蕴含着组织的视角问题。组织也可以比喻为一座城。不管什么样的组织,都不应该是构筑好多层次的"耸立"着的那种"城",组织也应该是站在同一层次上,人们共同积累经验,共同前进的"公平"而"平等的""平地城"才行。如果组织变得像山地城那样高高耸立在山顶上,那么领导者就望不见下方,很容易出现"死角"。
"不造成死角"——这是如何处理好组织及人心的要害之点。我深深感到,五棱郭以它静静的风貌,告诉我们组织的要害和人的要害在哪里。
第三节 《三国志》(二)
"仁德"之人·刘备的轨迹(1)
——论领导者的条件
在《三国志》主人公刘备的足迹中,的确有许多故事,足以使人想见刘备其人的人性,给人以丰富的启发。和关、张的"桃园结义",对孔明的"三顾茅庐",晚年和东吴交战大败等等……所有这些,都是离开刘备的个性,不可能出现的。
通常,刘备被称为"仁德"之人。但在战乱之世的领导者重要条件之一的军事才能方面,他并无可观之点,只能说他是一般的才能。实际上,刘备固然在三十年当中,经过许多战役,可以说是个戎马一生、身经百战之将,但在他得到孔明之前,并未取得像样的战果。他之所以能成为蜀帝,成为三国时期的一方之雄,是因为他作为领导者还兼有特别显著的"德"。
许多史书上,说刘备"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有英雄之器。"①(《三国志四》,守屋详、竹内良雄译,德间书房版)这就是说他人物风格的高洁和阔达,能使人联想起汉高祖来。在战斗攻防这类智谋方面,他虽远不如曹操,但在作为领导者非常重要的包容力、重诚实、守信义等等人性方面,可以说刘备是本时期首屈一指的德高之士。这点,从刘、关、张、孔明、赵云等蜀君臣亲密无间,胜过手足的情谊中,可以得到充分的证明。
①此处系改用我国陈寿《三国志》的原文。
《三国志》之所以不单只是作为战斗攻防的戏剧,而且,即使在今天,它仍作为人的戏剧,充分起到震撼人心的作用,就在于刘备处战乱之世,与其臣下难能可贵的深厚的个人情谊。
引发一个人无穷力量的组织
——微粒子的世界
"生命遇上生命就会发出光耀,带上磁,而一旦孤立,磁就消失。生命越是和自身不同的生命交杂在一起,就越增加与他者存在的联系,增添力量、幸福和丰饶,变得活生生的。"
法国的历史学家密修莱,在其所著《民众》(大野道译,篠竹书房版)中做了如上的论述。他在这里清晰地说明了人与人彼此集合起来的意义。
有人反对说,有了组织,就要受组织的束缚,失掉自由。
但是,这只是片面地理解组织。
就以人的身体来说,它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组织体。目、耳、鼻这些器官,手、足以及心脏、肝脏、胃等等内脏,一方面相互辅佐、相互补充,一方面各自发挥最大的作用,形成一个完整的生命体。如果丧失了各部分的组织的联系,那就不可能完成作为生命体的整个机能。
人类社会也是如此。尤其现代是个组织的时代,如果没有国家、企业以及各种团体这些组织的存在,那么任何前进与发展都是不可想象的。就从宗教界而论,姑且不论它是否起着有效的作用,几乎所有的宗教也都具有组织形态。最近,似乎在科技领域被称为超微粉的超微细的粒子引起人们的注意。将金属粉碎,使之成为直径百万分之一厘米的超微细的粒子。这样一来,据说构成粒子的元素,原来的块状并无变化,但性质却大不相同。
根据专家的研究,超微粒子的性质变化,其一被称为"大小"效应,与粒子本身的"大小"(size)关系非常之小。
同时还可以举出它与块相比,表面积相对增大——也就是说,出现在表面上的原子,其粒径越小也就越随之变大,由于表面的原子的性质,产生种种具有特性的变化。
具体的例子,据说每一个小粒子的表面张力(缩小表面积的力)很强,内部产生数十万气压的高压。
而且,在低温域,比原是块时比热变小,化学性质的"活性"很强,作为催化也很有前途。
正如应用在音响装置、录像机的磁带上那样,铁系合金的超微粉末,由于它的"大小",比起块来,表现出很强的磁性,等等。
以上说的是物理性质的领域,如果将组织与构成其组织的每一个人的关系加以对照的话,那就会给我们一个很重要的启发。
也就是说,只有把每个人都照亮,才会让我们知道每一个人都具有前所不晓的非凡的力量。组织绝不单只是具有"个"的总合的力量。细致去观察"一个人""一个人",激励他们,培养他们,同时使每个人潜伏着的、无法估量的力量,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乃是关于组织的发展极其重要的关键所在。
如果只是用"大家纠合在一起"的观点来谈论或发指示的作法,那么每个人所具有的真正力量是不会发挥出来的。
这也可以用人的生命和细胞与分子加以比拟。在主体的生命本身所具有的发动力或发现力的触发下,构成生命体的细胞与分子,作为调和的统一体,生气勃勃地将生命的活动持续下去——这种伟大的生命活跃本身可以说是活动着的组织的象征。整体各自为政,当然不会发挥出组织体的力量,并且也发挥不出个人的真正力量。可以说时代越来越要求人的组织。每一个人每一个人的"个"与作为组织的"全体"调和起来,使两方面的长处都很好地发挥出来,这是组织应该努力追求的最理想的目标。
没有"死角"的组织
——五棱郭的筑城法
一九八七年八月,我访问函馆时,和青年们一起去参观了五棱郭,五棱郭是戊辰战争①最后激战之地。畑本武扬率领的旧幕府军据守在这里,向萨长的政府新军进行对抗。五棱郭又是以日本最初的西洋式城郭而著称。幕末的一八五七年(安政四年)开工,一八六四年(元治元年)竣工。它所以叫五棱郭,意谓它是一座"从平面看,形成五角形的城塞",设计者是伊予大洲藩(爱媛县大洲市)出身的荷兰语学者武田斐三郎,他以法国筑城书译成荷兰语的文本为依据,担任了设计工作。
①戊辰战争——明治元年(1864)明治新政府的军队与旧幕府的军队进行一系列战争的总称。
这座五棱郭的筑城法,是伴随着大炮的发达,在法国等地经常使用的一种独特的方法。平地上挖掘五角星形的壕,用这些土筑起土垒,在每个向外突出的星角(棱堡)上设有炮座。然后围绕上外壕。日本十七世纪中叶在兵书上已记载了这种棱堡式的筑城。同是幕末筑造起来的长野县南佐久郡的龙冈城,据说也是属于同一类型的。
当时,为什么要采取这样的筑城法呢?这是因为从城内向外发炮"没有死角"的缘故。这种形状的城堡,对前来攻打的敌人,能够浴以二层、三层的炮火。
"不留死角"——这对于组织的构造上也是个非常重要的视角。
我的恩师户田先生,时常从各种角度,向我讲述怎样搞好组织。关于组织和"死角"的问题,他也是通过"经营论"等论述,向我进行了如下的教导:
"经营公司,要像银行那样,使职员都在一个大房间里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搞一些小房间或用屏风围成办公的地点,就会促成出现暗处的结果。这点必须注意。重要的是,总经理必须一眼就能看到全体职员的工作情况。"
任何组织,这一原理恐怕都是相同的。一旦产生不易看清的"死角",从中心人物看来,出现难以弄清的部分,那么在那里肯定会发生问题。所以领导者必须使组织成为一个能展望全体的"明快"而"清晰"度很高的组织。为此,中心人物充分听取成员的意见,充分理解他们,就变成十分紧要的事了。
而且,造成"死角"的可怕后果,不只限于组织。对人也是如此。
一个人总有些不透明的部分,或者无法了解其内心的想法,领导者就应当充分加以注意。一个人背叛他人或者做坏事,那么他总要有某种不透明的部分。不进行汇报,很少碰头,交谈时缺少明快,总要留下一些不透明的部分,这时就应当看成是进入危险水域。
全体成员都在领导者的一望之下,齐心合力地前进——
这样充满活力的明快的组织,才可以说是向前迈进的组织。
同时,我还要提醒这一点:五棱郭是"平地城"。这当中也蕴含着组织的视角问题。组织也可以比喻为一座城。不管什么样的组织,都不应该是构筑好多层次的"耸立"着的那种"城",组织也应该是站在同一层次上,人们共同积累经验,共同前进的"公平"而"平等的""平地城"才行。如果组织变得像山地城那样高高耸立在山顶上,那么领导者就望不见下方,很容易出现"死角"。
"不造成死角"——这是如何处理好组织及人心的要害之点。我深深感到,五棱郭以它静静的风貌,告诉我们组织的要害和人的要害在哪里。
第三节 《三国志》(二)
"仁德"之人·刘备的轨迹(1)
——论领导者的条件
在《三国志》主人公刘备的足迹中,的确有许多故事,足以使人想见刘备其人的人性,给人以丰富的启发。和关、张的"桃园结义",对孔明的"三顾茅庐",晚年和东吴交战大败等等……所有这些,都是离开刘备的个性,不可能出现的。
通常,刘备被称为"仁德"之人。但在战乱之世的领导者重要条件之一的军事才能方面,他并无可观之点,只能说他是一般的才能。实际上,刘备固然在三十年当中,经过许多战役,可以说是个戎马一生、身经百战之将,但在他得到孔明之前,并未取得像样的战果。他之所以能成为蜀帝,成为三国时期的一方之雄,是因为他作为领导者还兼有特别显著的"德"。
许多史书上,说刘备"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有英雄之器。"①(《三国志四》,守屋详、竹内良雄译,德间书房版)这就是说他人物风格的高洁和阔达,能使人联想起汉高祖来。在战斗攻防这类智谋方面,他虽远不如曹操,但在作为领导者非常重要的包容力、重诚实、守信义等等人性方面,可以说刘备是本时期首屈一指的德高之士。这点,从刘、关、张、孔明、赵云等蜀君臣亲密无间,胜过手足的情谊中,可以得到充分的证明。
①此处系改用我国陈寿《三国志》的原文。
《三国志》之所以不单只是作为战斗攻防的戏剧,而且,即使在今天,它仍作为人的戏剧,充分起到震撼人心的作用,就在于刘备处战乱之世,与其臣下难能可贵的深厚的个人情谊。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