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作者:[日]池田大作 更新:2021-12-04 11:03
我们应该对这一整体性的问题——"学问和知识是如何与自身相关联,具有什么意义"进行探索。
在回顾近代科学发展的始末时,会发现:人们对知识的追求,确实起过推动科学发展的作用。但其结果,却出现了核武器,多种有毒物质到处制造公害,从而不得不追究科学家的社会责任。所以必须再次明确:知识与人类、自己的命运,究竟具有什么"缘"、什么"关联"。只有依照"自己",或"自己的生活态度",去主动地探求知识体系,才是智慧的力量。而且,唯有探求它的"关联",把握"整体",使人们勇于创造价值的才称得上是智慧。可以说,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的力量吧。
近代科学,运用西方独特的,在某种意义上也可谓宿命的方法论,以人外在的构造,外在的约束力竭力地予以发展,而对丰富、充实那最紧要的人内在价值的本身,却未起过什么作用。当然,其责任并不在于近代科学,而在于人未能揭示这种科学方法论的局限性,并过分相信它的这一错误上。
假如人们因自己有知识而变得傲慢起来,那倒是最无知、最浅薄的表现。我不禁感到:唯有从这个角度去把握"民众知识化时代",才能发现它的深刻意义。是否可以这样说,即问题不仅仅在于获得知识,而是提出如何开发智慧的方法,并逐步地具体地加以完善。这才是时代对我们的要求吧。
计算机和人
——人工智能开发和生命的尊严
当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的时候,人们不禁为从月球地面发回的图像而感到惊叹,而今天——约二十年后的今天,据说,当时把人类送上月球的计算机的性能,现在已聚集在被称为"VLSI(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手指般大小的"小石子"似的零件上了。确实,科学、技术的进步,岂止"日新月异",简直已进入以分秒计算的时代了。我总想:若能为和平、为人类更充分地发挥人的聪明才智的话,那该多……。
计算机,已飞速地深入到人的日常生活;社会也日益进入信息化时代。这种进步,的确给人类带来莫大的恩惠。但是,若一任科学、技术的进步,并日趋商业化,那人们的生活,在这种情况下能保证合理化、高度化和简便化吗?可以说,信息化社会和人的关系问题,是当前亟待解决的紧急课题。
现代,计算机正向人的智能发出挑战。几年前,开发"人工智能"一事已成为议论的话题,这可以说,正反映了计算机所竭力追求的最终理想。不少人从中看到:若这种"人工智能",得到不断地开发,则被认为当前只有人才能完成的,那些智能性工作中的相当一部分,将由计算机来承担。
若论数据的存储量,或计算处理的速度等,计算机在这方面确实比人要出色得多。实际上,在产业的所有方面,计算机已取代了过去人所承担的工作,而且效率也很高。它还渗透到——从电讯电话等一类通讯设备和管理银行的存款,到订购车票等生活的各个方面。这样的事例,可谓举不胜举。
原来,计算处理数值化的对象和处理数据,为计算机的主要功能;根据符号化的知识和规则进行推论,而是"人工智能"的特点。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半期起,由于研究"人工智能"的科学家们的努力,那种被称为专家系统的,富有智能性的系统,现已得到逐步开发。
据说,之后的计算机,除在原有的领域外,还在医疗、科学、军事、经营中的"决策支持系统"等各个领域中,辅助人进行智能性工作,其中也有显示出超越设计者的推论和分析能力的事例。应该说,计算机确实在某一方面,具有任何聪明的人脑所难以企及的优点吧。但是,当计算机的功能,渗透到人的个人生活中去的时候,人的价值便变成数值化,得以承认的人性的基础,定将被这个社会夺走。这就成了所谓"计算机公害",它将使人失去人所具有的生命。这样说,不谓危言耸听吧。
在目前的阶段,应该说,一旦以人性为计算机的对象,将其结果用于决定人的命运时,那其中必定潜藏着使人日益奴隶化的危险。
人们曾为过去那种还不懂得合理使用机器时,却盲目地任其发展的状态而不胜感叹。今天,这种忧虑,似乎由于计算机的出现而日益加深。
美国哲学家西巴托·L.道莱依福斯,二十多年来一直批判"人工智能",但他认为:"只要适当地使用计算机,人的直观,由于合理的思索而变得更加准确。"(《批判纯粹人工智能》,椋田直子译)而且还指出:真正的问题是"百分之一百地借助计算机的思考,那未能形式化的,人的精神功能的部分将被忽视。"
实际上,在研究人脑功能的科学家中,似乎有不少人认为:"人工智能",即便可理解为有规律的智能性行为,也不可能代替经验性的智慧和直观性的智力功能吧。若以浅近的事例而言,文学和艺术的世界,人的爱情和美的意识等,就是一个根本无法用数值来表示的,各具特点的领域。
问题不在于计算机技术的发达,而在于人自身如何理解这个事实——由于"人工智能"的开发,加速了人对合理思索的追求,人的思考方式本身变得单一,充实而丰富的人性也有丧失的危险。因此,那偏重于科学技术的倾向,甚至会使"人学"本身失去其重要意义。
康德①认为:人应该为其本身所具有的目的而受到尊重,不应作为单纯的手段来对待,他说:"把这样的尊严和价格相提并论;或与其相比较,这都是绝对不可能的。这样的行为,可以是会亵渎尊严的神圣性吧。"(《道德形而上学原理》、篠田英雄译、岩波文库版),人自身,没有像现代这样,更需要这种自觉的了。我过去与汤因比②博士对谈时,博士曾说了以下一席话:
①康德(1724-1804),德国哲学家、德国古典唯心主义的创始人。著有《自然通史和天体论》、《实践理性批判》等。②汤因比(1889-1975),英国历史学家。著有《历史研究》、《一个历史学家的宗教观》等。
"我们的技术和伦理,从没有像今天这样,存在着如此大的差距。这不仅仅是屈辱,可以说是一种致命性的危险。所以必须更加努力地确立——若没有它,我们的生命便毫无价值,人生也无幸福的这种尊严性。"(《展望二十一世纪对话录》,讲谈社学术文库版)
博士说这番话时的严肃神情,至今历历在目。
随着技术的高度发展,不断提高人的精神力量,才是至关重要的。所谓技术高度发展的时代,说到底就是——最需要人从根本上领悟到"生命的尊严性",提高人自身力量的时代吧。
汤因比博士还说:"人持有的力量,越是增大,对宗教的需求越是强烈。"(同前书)。我一直认为:这是一句探求新科学时代的生命的哲学、宗教的箴言。恩师户田先生也曾多次说过:"那科学越是进步,佛法越易于理解的时代即将到来。"
因而,在以计算机的发展为代表的科学技术进步,包含着人性变质等诸多问题的今天,对于能恢复人的整体性,并使其丰富的价值得以生辉的宗教的需求,无疑将更加迫切了。我以为:唯有飞速发展的科学时代,才是最需要建立一个使"科学"和"宗教"相融合,共同为人类作出贡献的可贵的基础。
轻生的时代和生存的力量
——柏格森的"创造的欢喜"
人都希望使有限的一生获得最高的价值。然而,在某种意义上也许可以说:人的生存没有像今天这样,使人感到如此艰难的了。
人,随着社会的发展,终于获得了长寿,但遗憾的是:对现代人来讲,最重要的"生"的力量,似乎没有更多的增长,甚至有人指出在青年人中,已丧失"从挫折中振作起来的力量"。另有不少人认为在现代人中,出现生命力衰退的迹象。
而且,人们还为这一事实——正如自杀者超过交通死亡人数的一倍所示,轻生的倾向日趋严重而感到不安。同时,不仅仅是事故和疾病,还有精神上的压抑、疏远感、虚脱感等一类社会现象,正在人们周围不断地蔓延、扩展。
今天的时代,与"生"的力量相比,削弱"生"的力量,几倍、几十倍地增长。这决非我一人的感觉吧。当前最重要的,是正视这样的现实,再次细细咀嚼一下"生存"的根本意义。
据说,人在临死的瞬间,一生所经历过的事情,像走马灯似地在人的头脑中迴转。既有人因悔恨的泪水而使迴转在头脑中的情景变得一片模糊;也有人由衷地感到无上的满足,在无限的欢喜中迎接人生的终结。我以为:其中俨然存在着——人生成败的分歧点。
对于那些即便如何富裕或身居高位,度过无真诚可言的一生的人来讲,当然没有真正的人生胜利之感,想必仅有痛苦的回忆吧。而那些不管他人如何评价,诚实地奋斗一生的人;为主张、主义艰苦地拼搏一生的人,在迸发出欢喜之潮的急流中,迎接临终。这些人的实际行动——自己的生命、人生所取得的胜利;以强有力的步伐抵达生命的终点等,毫无遗憾地对社会、世界和宇宙的一切作出巨大的贡献。它作为人生的业绩,将在心中唤起无限欢喜的激情吧。
为什么胜利地度过一生的人,能在迸发出的欢喜之潮的急流中,迎接他的临终呢?
在回顾近代科学发展的始末时,会发现:人们对知识的追求,确实起过推动科学发展的作用。但其结果,却出现了核武器,多种有毒物质到处制造公害,从而不得不追究科学家的社会责任。所以必须再次明确:知识与人类、自己的命运,究竟具有什么"缘"、什么"关联"。只有依照"自己",或"自己的生活态度",去主动地探求知识体系,才是智慧的力量。而且,唯有探求它的"关联",把握"整体",使人们勇于创造价值的才称得上是智慧。可以说,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的力量吧。
近代科学,运用西方独特的,在某种意义上也可谓宿命的方法论,以人外在的构造,外在的约束力竭力地予以发展,而对丰富、充实那最紧要的人内在价值的本身,却未起过什么作用。当然,其责任并不在于近代科学,而在于人未能揭示这种科学方法论的局限性,并过分相信它的这一错误上。
假如人们因自己有知识而变得傲慢起来,那倒是最无知、最浅薄的表现。我不禁感到:唯有从这个角度去把握"民众知识化时代",才能发现它的深刻意义。是否可以这样说,即问题不仅仅在于获得知识,而是提出如何开发智慧的方法,并逐步地具体地加以完善。这才是时代对我们的要求吧。
计算机和人
——人工智能开发和生命的尊严
当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的时候,人们不禁为从月球地面发回的图像而感到惊叹,而今天——约二十年后的今天,据说,当时把人类送上月球的计算机的性能,现在已聚集在被称为"VLSI(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手指般大小的"小石子"似的零件上了。确实,科学、技术的进步,岂止"日新月异",简直已进入以分秒计算的时代了。我总想:若能为和平、为人类更充分地发挥人的聪明才智的话,那该多……。
计算机,已飞速地深入到人的日常生活;社会也日益进入信息化时代。这种进步,的确给人类带来莫大的恩惠。但是,若一任科学、技术的进步,并日趋商业化,那人们的生活,在这种情况下能保证合理化、高度化和简便化吗?可以说,信息化社会和人的关系问题,是当前亟待解决的紧急课题。
现代,计算机正向人的智能发出挑战。几年前,开发"人工智能"一事已成为议论的话题,这可以说,正反映了计算机所竭力追求的最终理想。不少人从中看到:若这种"人工智能",得到不断地开发,则被认为当前只有人才能完成的,那些智能性工作中的相当一部分,将由计算机来承担。
若论数据的存储量,或计算处理的速度等,计算机在这方面确实比人要出色得多。实际上,在产业的所有方面,计算机已取代了过去人所承担的工作,而且效率也很高。它还渗透到——从电讯电话等一类通讯设备和管理银行的存款,到订购车票等生活的各个方面。这样的事例,可谓举不胜举。
原来,计算处理数值化的对象和处理数据,为计算机的主要功能;根据符号化的知识和规则进行推论,而是"人工智能"的特点。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半期起,由于研究"人工智能"的科学家们的努力,那种被称为专家系统的,富有智能性的系统,现已得到逐步开发。
据说,之后的计算机,除在原有的领域外,还在医疗、科学、军事、经营中的"决策支持系统"等各个领域中,辅助人进行智能性工作,其中也有显示出超越设计者的推论和分析能力的事例。应该说,计算机确实在某一方面,具有任何聪明的人脑所难以企及的优点吧。但是,当计算机的功能,渗透到人的个人生活中去的时候,人的价值便变成数值化,得以承认的人性的基础,定将被这个社会夺走。这就成了所谓"计算机公害",它将使人失去人所具有的生命。这样说,不谓危言耸听吧。
在目前的阶段,应该说,一旦以人性为计算机的对象,将其结果用于决定人的命运时,那其中必定潜藏着使人日益奴隶化的危险。
人们曾为过去那种还不懂得合理使用机器时,却盲目地任其发展的状态而不胜感叹。今天,这种忧虑,似乎由于计算机的出现而日益加深。
美国哲学家西巴托·L.道莱依福斯,二十多年来一直批判"人工智能",但他认为:"只要适当地使用计算机,人的直观,由于合理的思索而变得更加准确。"(《批判纯粹人工智能》,椋田直子译)而且还指出:真正的问题是"百分之一百地借助计算机的思考,那未能形式化的,人的精神功能的部分将被忽视。"
实际上,在研究人脑功能的科学家中,似乎有不少人认为:"人工智能",即便可理解为有规律的智能性行为,也不可能代替经验性的智慧和直观性的智力功能吧。若以浅近的事例而言,文学和艺术的世界,人的爱情和美的意识等,就是一个根本无法用数值来表示的,各具特点的领域。
问题不在于计算机技术的发达,而在于人自身如何理解这个事实——由于"人工智能"的开发,加速了人对合理思索的追求,人的思考方式本身变得单一,充实而丰富的人性也有丧失的危险。因此,那偏重于科学技术的倾向,甚至会使"人学"本身失去其重要意义。
康德①认为:人应该为其本身所具有的目的而受到尊重,不应作为单纯的手段来对待,他说:"把这样的尊严和价格相提并论;或与其相比较,这都是绝对不可能的。这样的行为,可以是会亵渎尊严的神圣性吧。"(《道德形而上学原理》、篠田英雄译、岩波文库版),人自身,没有像现代这样,更需要这种自觉的了。我过去与汤因比②博士对谈时,博士曾说了以下一席话:
①康德(1724-1804),德国哲学家、德国古典唯心主义的创始人。著有《自然通史和天体论》、《实践理性批判》等。②汤因比(1889-1975),英国历史学家。著有《历史研究》、《一个历史学家的宗教观》等。
"我们的技术和伦理,从没有像今天这样,存在着如此大的差距。这不仅仅是屈辱,可以说是一种致命性的危险。所以必须更加努力地确立——若没有它,我们的生命便毫无价值,人生也无幸福的这种尊严性。"(《展望二十一世纪对话录》,讲谈社学术文库版)
博士说这番话时的严肃神情,至今历历在目。
随着技术的高度发展,不断提高人的精神力量,才是至关重要的。所谓技术高度发展的时代,说到底就是——最需要人从根本上领悟到"生命的尊严性",提高人自身力量的时代吧。
汤因比博士还说:"人持有的力量,越是增大,对宗教的需求越是强烈。"(同前书)。我一直认为:这是一句探求新科学时代的生命的哲学、宗教的箴言。恩师户田先生也曾多次说过:"那科学越是进步,佛法越易于理解的时代即将到来。"
因而,在以计算机的发展为代表的科学技术进步,包含着人性变质等诸多问题的今天,对于能恢复人的整体性,并使其丰富的价值得以生辉的宗教的需求,无疑将更加迫切了。我以为:唯有飞速发展的科学时代,才是最需要建立一个使"科学"和"宗教"相融合,共同为人类作出贡献的可贵的基础。
轻生的时代和生存的力量
——柏格森的"创造的欢喜"
人都希望使有限的一生获得最高的价值。然而,在某种意义上也许可以说:人的生存没有像今天这样,使人感到如此艰难的了。
人,随着社会的发展,终于获得了长寿,但遗憾的是:对现代人来讲,最重要的"生"的力量,似乎没有更多的增长,甚至有人指出在青年人中,已丧失"从挫折中振作起来的力量"。另有不少人认为在现代人中,出现生命力衰退的迹象。
而且,人们还为这一事实——正如自杀者超过交通死亡人数的一倍所示,轻生的倾向日趋严重而感到不安。同时,不仅仅是事故和疾病,还有精神上的压抑、疏远感、虚脱感等一类社会现象,正在人们周围不断地蔓延、扩展。
今天的时代,与"生"的力量相比,削弱"生"的力量,几倍、几十倍地增长。这决非我一人的感觉吧。当前最重要的,是正视这样的现实,再次细细咀嚼一下"生存"的根本意义。
据说,人在临死的瞬间,一生所经历过的事情,像走马灯似地在人的头脑中迴转。既有人因悔恨的泪水而使迴转在头脑中的情景变得一片模糊;也有人由衷地感到无上的满足,在无限的欢喜中迎接人生的终结。我以为:其中俨然存在着——人生成败的分歧点。
对于那些即便如何富裕或身居高位,度过无真诚可言的一生的人来讲,当然没有真正的人生胜利之感,想必仅有痛苦的回忆吧。而那些不管他人如何评价,诚实地奋斗一生的人;为主张、主义艰苦地拼搏一生的人,在迸发出欢喜之潮的急流中,迎接临终。这些人的实际行动——自己的生命、人生所取得的胜利;以强有力的步伐抵达生命的终点等,毫无遗憾地对社会、世界和宇宙的一切作出巨大的贡献。它作为人生的业绩,将在心中唤起无限欢喜的激情吧。
为什么胜利地度过一生的人,能在迸发出的欢喜之潮的急流中,迎接他的临终呢?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