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作者:[日]池田大作    更新:2021-12-04 11:03
  其目的似乎是要攻打奔向长篠的德川军后方。然而大量河水流入田亩,使农民蒙受极大的水灾。同时,据说那河水对东三河的田地来说却非常宝贵,因而那年遭到了旱灾。
  再怎么说作战需要,像他这样甚至把农民的生活基础都破坏掉的行为,据说还找不到第二例。当时农民们该是多么的悲痛和愤怒啊!
  总之,胜赖不了解民"心"。这在那些不经磨难而登上高位的所谓"有权势者"来说,是常有的现象。但是也正因为如此,才无法取得最终的"胜利"和"繁荣"。
  相反,了解人之"心",通达人情之机微,才是"为将者"应当具备的条件。不了解民心,不能算是真正的领导者。
  而且,在长篠之战中,可以说最致命的一点是内部不团结。武田军的强大,归根到底是来自信玄这个人物的伟大和力量。失去信玄后,由年轻的胜赖来补缺代替,这对他来说实在是个过重的担子。而更糟糕的是胜赖急于要攻下长篠城,以显示自己的本领。据说那些信玄时代留下的武将们,见到织田与德川联军的兵力和阵形,坚决主张避免决战。但求胜心切的胜赖却顽固地坚持己见。他拼命想以战争的胜利来平息内部的混乱,然而实在可悲,他的意愿适得其反。很多武将丧命,上下的情谊一下遭到破坏。
  可以说信玄始终不渝地爱护将士,保卫国家,进而保护群众。为此,应该撤退时,就会真正拿出勇气撤退。他最终给自己的国家带来伟大的繁荣。与此相反,胜赖却迎来悲惨的灭亡。
  事情就是这样,国家或团体由于一个领导者的优与劣,或者繁荣,或者灭亡。肩负这个重任的是领导者。
  在错误的领导者领导下的群众是最为不幸的。
  曾经在军部权力者那种愚蠢无知的指挥下,尝尽辛酸,并变成牺牲品的日本人的痛苦经历,也是这种例证。绝不能再重复悲惨的过去了。
  在长篠遭受惨败之后,胜赖仍不改其"骄傲"和"急躁"的秉性。其结果是人心涣散,家臣背离。
  天正十年(一五八二)一月,胜赖的部下木曾义昌私通信长,在内部造反。义昌是胜赖的妹夫,因此是亲戚的反叛。
  义昌叛变时,据说胜赖还说:"义昌怎么可能……。"不相信真有此事。他竟如此不了解各部下的思想动态。对义昌采取对策为时已晚,因而扩大了内部的裂痕。
  信长已得知胜赖非常凶恶,群众正在其暴政之下呻吟,离他而去者接连出现。许多人已敏感地意识到信长正在走向兴盛,武田正走向衰败,因而不只是背叛,由于对胜赖失去信赖,更加速了曾经驰名天下、坚强牢固的武田军走向灭亡。
  从义昌反叛开始,武田家族一蹶不振,迅速灭亡。
  无论怎么说,领导者一旦失去人心,就绝不可能再得到兴亡发展。这是超越时代的方程式,不管对何处的组织团体来说,没有比这条规律更为可怕的了。
  第二节 拿破仑
  生存于两个世纪的交替时期
  传说拿破仑一生中打过多达六十场战争。他的心中经常只装着一个词儿,就是"前进!"不管遇到多么大的困难,他总是喊着"前进,再前进!"来打开困境。以至于今天,在拿破仑走过的地方留下很多传说。
  拿破仑一七六九年诞生于地中海的科西嘉岛,一八二一年在流放地圣海伦岛,结束了五十一岁的生涯。他在一生中的最后一次战斗滑铁卢之战遭到失败,终于退出帝位,被幽禁于圣海伦岛。当时他四十六岁。他在不足五十年的岁月里,以欧洲、埃及、以及俄国为舞台,演出了波澜壮阔的人生戏剧。他正好是在十八世纪向十九世纪过渡的"世纪交替"时期生活、奔跑。
  他对逼迫到眼前的命运绝不轻易屈服。他曾远征俄国失败,遭遇内部反叛,并被流放到厄尔巴岛,尽管如此,他那高昂坚定的热情仍然燃烧不止。他摆脱残酷的命运,重返巴黎,建立了所谓"百日政权"。既然已降生在这个世界,就要把自己的"人生"的戏剧一演到底,他这样下定决心,并勇往直前。
  他完成了无人可比拟的读书量,具有强健的身体、丰富的想象力、不达目的不罢休的追求心、不屈不挠的精神和智慧以及行动能力,可以说他正是在法兰西革命的激流中诞生的英雄和宠儿。对拿破仑的评价,也和对许多伟大的思想和人物的评价一样,其说不一,但是他一生的表演,给现代以各种各样的教训和启发。
  我在二十二、三岁的青年时代,每次翻阅拿破仑的传记和战史时,也总能学到许多东西,至今犹感亲切。我在当时的日记中这样记载道:
  一生一世是战斗的连续。不过,我想为什么而战斗,又以什么作基础,这是非常重要的。
  自己的战斗目的,如无丝毫可怨悔之处,那就是完成了最大幸福的战斗。我现在已认识到自己完全没有怨恨之点。所以我只有高高兴兴,一心进军。
  进行战斗,要具有自己的特色,漂漂亮亮地大干一番,以演好终场戏。胜负是第二位的。要将自己进行战斗的智慧、实践能力、坚毅性格以及责任精神等彻底发挥出来,把它们置于首要位置。
  拿破仑胜利了。接着惨败,然后又取胜,最后成了战败的英雄。
  斐斯特洛奇,他持续了五十年的为人生的战斗,几乎遭到彻底失败。然而他最后终于取得成功,成为伟大的教育家。
  现在摆在自己面前的重大问题是如何进行战斗,如何演好最后一幕。
  拿破仑的终局是失败。美丽的首都巴黎有为纪念他的胜利而修建的凯旋门。但他没能以胜利结束自己的一生,并通过凯旋门。
  无须赞言,他的局限性在于为达到目的而把"战争"合法化,造成大量牺牲者。然而仅仅这么一个拿破仑竟能如此大规模地主宰历史,这一事实不能不使我感到"一个人"所具有的分量。
  当然,现代已不是靠一个"英雄"来决定社会主要动向的时代。可是历史这幅"编织品",归根到底不外是由"人"这个无数的五彩缤纷的"线"和"线"编织而成的。推动历史的仍然是一个一个的人。我认为从"一个人"的变革开始,由"一个人"传给另"一个人",这种连锁般的波动才是真正的"革命"。
  时代早已在剧烈动荡、混乱迷惘之中,期待着新时代的新"人"和新生命的"世纪"早日到来。我已明显感到从"一个人"进行革命,向必然到来的全人类变革这场宏伟、壮观的戏剧舞台前进的时刻终于来临。
  "正义"和"人情"
  拿破仑的军队转眼之间,席卷了欧洲大陆。战争接连取胜。其取胜的原因何在呢?这当然与强大的军事力量和拿破仑的天才指挥有关系吧。同时,据说作为支持它的基础是法国军队,具有要把进步的革命理想播种到欧洲各角落这种伟大的"使命感"。就是说,这理想就是正义,打着正义这一旗帜,这正是拿破仑获胜的原因。我的恩师卢田城圣先生常说"打仗必须为正义"。社会上出现各种运动和团体,但失去理想、缺乏正义的团体和运动,即便能得到一时的兴旺,也决不会维持长久。
  拿破仑有个理想,他想以联邦的形式对欧洲大陆实行统治。他积极活跃的时代是法国革命刚刚结束的时候。当时在法兰西共和国内,合理分配土地和制订法律等建设新时代所需的各种事业,极待解决。就在这时,拿破仑为农民获得土地开辟了道路。并制订和实施了"拿破仑法典"等,迅速建起新国家的雏形。
  关于拿破仑的名字,据有人说来源于意为"新都市的"这一希腊语。正如其名,他并非只知一天到晚打仗,他还从建设巴黎开始,在法国各地建立起一批新时代的新城市。这样,他渐渐加深了自信心,在与各国交战时,也高举着实现正义的旗帜。
  与法兰西革命同时,"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在法国国民中迅速扩大。此时,到处洋溢着高远的理想主义,同时在和妄图封锁革命的法国内外各种势力的激烈对抗中,人们心中充满高昂热烈的民族主义思想。正像拿破仑自己说的"我是革命的产物"(《拿破仑》,井上幸治著,岩波新书版),他的出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空气,而拿破仑军进攻各国之初,说是侵略,不如说更多的带有解放运动的意义。
  拿破仑曾在讲演中说道:"意大利的国民们,法军是为砸断你们身上的铁锁链而来的,请信任我们,欢迎法军的到来吧!""华盛顿死了,这位伟人与暴政进行了战斗。……法国士兵,和他一样,和美国的士兵一样,正在为平等和自由而战斗。"(《拿破仑言行录》,奥克塔佛·乌里布编,大冢幸男译,岩波文库版)这些演说真实地说明拿破仑是以法国革命的原理为正义的旗帜,向各处进军的。他对内是抱着把自由、平等思想散播到全世界的想法来统帅军队,而对外则以民族解放的救世主的形象向各处进军。事实上,最初群众确实是怀着好感欢迎拿破仑的军队。
  但是拿破仑也有给后来造成严重恶果的、可以说是决定性的错误。即他虽然不断大肆鼓吹理想,实际对各国却实行了"征服者"、"专制者"的一套做法。
  无论怎样高举自由、平等这一崇高的思想旗帜,作为外国军队,只要继续处于"征服者"的立场,那么和当地人之间逐渐发生摩擦便是理所当然的结果。同时,民族解放这个新思想,作为一个理想,虽然受到人们的赞美,但在事实上要得到承认,还须有个过程,因而它遭到旧统治者为首的各种势力的排斥、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