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作者:[日]池田大作 更新:2021-12-04 11:03
他们在各个时代留下足迹。但是,到了今天,文明得到迅速发展,哲学反倒全都失去自己的力量。
一个时代,一个社会没有哲学,恰恰证明这是个不幸的时代。因为没有哲学的人不懂得人生的真正价值。只是一味地延续不稳定的、没有价值标准的、广漠的时间与空间。于是,懒惰出现、堕落发生。人们沉浸在安逸与享乐之中。反过来,懂得深刻哲理的人,才能真正懂得人生的妙处。深刻的哲理能够逐步在人们内心深处,发射出耀眼的光茫。在这个不断追求相对的高价值的社会里,得到一种哲学,让它在自己心中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念,就显得十分重要。
我的恩师户田先生是个数学家。我认为他也是通晓万般道理的大学问家。另外他还是少有的佛法实践者。对先生来说,思索即实践。或许应当说是实践转成对人生的深刻思索。
能有这样一位伟大的人生之师,我感到无上光荣。
先生曾引用一个最通俗的事例来解释哲学的概念。他们:
"最通俗的哲学是在水户光圀(黄门)的漫游记中。有一天,水户在农村向一位老妇人要水喝,并且坐在她的米袋上。老妇人一见申斥道:'这是要向水户老爷交纳的大米,怎么能坐在屁股下面呢!'光圀只好低头认错。听起来是个滑稽的故事。
可是,那老妇人虽然没有学问,却有信念,有对自己职业的骄傲,心中有哲学。"而且,"不管别人说什么,却无法改变她的信念,这就是哲学。具有哲学的人是强有力的。"
这是个描写封建时代的故事,对故事本身该如何看,且不去管它,故事里反映出一个道理:不管任何时代,对人类来说,最重要的是必须具备稳固的"价值观"与"秩序观念",离开它们,人类便无法生存,社会便无法发展。
我认为"哲学"应扎根于民众实际生活之中,又是实际生活的反映。不管如何抽象化,如何具有高深的理论体系,只要是名副其实的"哲学",它就必须从民众的土壤中吸收养分,生枝育叶、开出鲜花。因此,越是"没有哲学的时代",越应不断注视民众心灵深处蕴藏的深刻人性和抵抗强权的情感,以及各种实际感觉。在大众化、信息化社会里,能否取得领导者地位,就在于此吧。
第二节 开化的家庭与教育
志同道合的美满夫妻
——廖承志夫妇的恩爱锁链
一九七九年五月,我在东京会见了率领"中日友好之船"来到日本的、中日友好协会的已故会长廖承志先生及夫人。廖先生是我五年前初次访华时,第一个在北京迎接我的中国朋友。那次是深夜到达北京机场,我刚从飞机舷梯上走下来。带着温和微笑的廖先生,就率先走上来与我握手。那时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
这次在日本我们是久别重逢。会见这天,廖先生先到会场。在和我欢谈之时,他满面笑容十分愉快,还不时喷吐出香烟的烟雾。正在此时夫人经普椿女士走来,不声不响地把丈夫手中香烟拿去,在烟缸上捻灭。廖先生耸了耸高大的肩膀,顽皮地笑了。原来夫人这是对他进行健康管制。大家都知道廖先生心赃不佳。不光如此,他年事已高,身材又过于高大,甚至有"大象"之雅号。所以周恩来总理生前对他的健康十分关心,曾"严令"经夫人对廖先生施行健康管制。
经夫人是个稳重、谨慎的人,感情从不外露。这一点与开朗的、用清晰的日语谈笑风生的廖先生形成鲜明对比。这个廖先生此时却象做了什么顽皮的事,受到母亲的管束一样,令人笑逐颜开。夫人自然是希望他健康长寿,多为人民作些贡献。这是个极自然、平常的场面,我却觉得由此窥视到一对同志式夫妇的深厚情谊。
经夫人当时身处中日友好协会理事要职;廖先生是活跃在中国革命第一线上的人物。廖先生的父亲在革命中被杀,他本人也参加过艰苦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廖氏夫妇是在相互理解和爱情中建立起共同信念和目的的夫妇,由此我深深感到经历过苦难的夫妇间的恩爱锁链是多么坚固。
经夫人对丈夫的健康管理十分严厉,但另一方面她心地却十分善良。一九七八年秋,我第四次访华结束时,在北海公园内举行答谢中日友协各位的宴会。席上,我们的一个年轻团员用中文唱了一首"怀念周总理"的歌。唱完之后,我看到与我同桌的、一向冷静的经夫人眼中闪着泪水。她并且哽咽着对周围的人说:"我想起了已故的周总理,周总理真是为人民贡献一生的人,他是非常好的人。"此情此景鲜明地印在我的脑中。
可以说给我最深印象的是:与丈夫志同道合的妻子最为刚强,也最美丽。日莲大圣人曾在书中写道:"大凡女人必是跟从别人,又使别人跟从自己之人。"跟随丈夫的同时,妻子还必须有明确的方针——使丈夫带领自己朝着好的方向、幸福的方向走去。妇女应是家庭安定与社会团结的积极骨干。
我认为丈夫与妻子不应只是互相关联、互相依存的关系,而更应是朝着人生大目标前进的、同一主体,是共同的建设者。也许夫妇这一深奥的内在含义就往于此吧。夫妻的这种恩爱锁链和他们共同的汗水与辛劳创造出的成果,必将筑起雄伟的、坚实的人生高塔。
体谅、关怀之心
——夏目漱石的《路边草》
每当思考家庭问题时,我常想到一句名言:"不论是王公还是庶民,在自己的家中看到和平的人是最幸福的人。"
家庭的基础首先在于夫妇的关系。不管是小家庭,还是大家庭都是一样。在我国,孩子生下之后,家庭的重心便移向孩子。丈夫改称为"爸爸"、"父亲",妻子也改称为"妈妈"、"母亲"。尽管如此,夫妇关系的好坏仍是家庭的基础。
提起夏目漱石,人所共知,他是登上日本近代文学最高峰的文豪。因此他能和当时的高官——贵族院书记官的长女结婚。不过,他的婚后生活似乎并不幸福。
据说他晚年的小说《路边草》是自传性质的作品,在那里可以看到他那不幸的婚后生活的影子。
漱石化身的小说主人公健三是个三十多岁的大学教师。
妻子名叫阿住,是位高官的女儿。他们的婚姻当然是受到人们祝福的结合。但是两人之间很难相互理解,内心总是产生各种误解与分歧。《路边草》正是漱石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创作的作品,是一部描写夫妻间纠葛的名著。
小说中,有个令人难忘的场面:
健三为了补充家庭开支,用现在的话说,业余干了点兼职工作。他一心希望妻子能过上更加宽裕一些的日子。但是当他把挣来的钱交给妻子时,"当时妻子并未显出高兴的神色"。
漱石这样描写了当时两人的心情:
阿住想:"如果丈夫给我钱时说上几句温情的话,我一定会高高兴兴地接过来。"
而健三却想:"如果妻子能高高兴兴地接过钱去,我肯定会说出温情的话来。"
这真是把人物心理描写得惟妙惟肖。不愧为文豪的生花妙笔,令人佩服。凡事都是如此,彼此之间,只要求对方,指责对方,而不反省自己,体谅别人,这只能日益加深彼此间的沟坎吧。
不只夫妻关系如此,家庭成员间、亲戚朋友交往之中,都须牢记这点,至关重要。
还有这么一个场面:一个星期天,阿住外出回来迟了,健三一个人吃了饭,躲进屋里。阿住回到家,只说了一声"我回来了",并没有对自己回来晚了表示一点歉意。这种傲慢态度使健三很不高兴。所以他只回头望了一下,什么也没说。
也许健三产生这种心情是有道理的。只要说一声"我回来晚了",丈夫的心情就会舒服一点。然而不知是自命清高,还是由于与健三的关系冷淡使她的心也变冷了的缘故,阿住口中竟没有说出这么简单的一句话来。健三却无论如何也咽不下这口气,竟然一句话也没答理。
接着他又描写道:"这样一来,这件事又在妻子的心头投下了暗影,妻子也一声不吭地径直走向客厅。于是在二人之间,便失去了说话的机会。"
丈夫的不开口又使妻子心中不快,两人关系变得愈发冷淡。说起来事情的发生只是由于妻子没有诚恳地说出一句普通的实话来。
要说是小事,可能确实是小事。但是有时小事就能成为左右现实的"大事"。一天的喜怒感情也常常为这些小事情所支配。
人的心是极纤细的物质,如同几个传送装置接在一起,互相牵动旋转一样,微妙细小的心理活动,总是一瞬一瞬地相互重叠活动的。决不可忽视这种心理上的精细、敏捷状况。越是出色的领导人越懂得这种人心的特点。
我见到过许多世界性的领导人物,在政治家当中,中国的周恩来总理称得起是这种类型的领导人。
同时我又感到在人与人的关系方面,"语言"是极重要的工具。人的一句话,既可以引起争斗,也可以促成和好。一句话可以造成终生伤痛,也可以变成难忘的人生转机。一句话具有一颗心。因此我认为重视语言,就是重视人的心。我希望自己永远是语言美的人。因为充满真挚的美丽语言虽然平凡,却能抓住人的心,使人紧紧团结起来。
健三夫妇由于内心的点滴误解,竟导致两人关系的破裂。
漱石写道:
"两人都感到已成为再不能互相彻底交谈的男女。
一个时代,一个社会没有哲学,恰恰证明这是个不幸的时代。因为没有哲学的人不懂得人生的真正价值。只是一味地延续不稳定的、没有价值标准的、广漠的时间与空间。于是,懒惰出现、堕落发生。人们沉浸在安逸与享乐之中。反过来,懂得深刻哲理的人,才能真正懂得人生的妙处。深刻的哲理能够逐步在人们内心深处,发射出耀眼的光茫。在这个不断追求相对的高价值的社会里,得到一种哲学,让它在自己心中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念,就显得十分重要。
我的恩师户田先生是个数学家。我认为他也是通晓万般道理的大学问家。另外他还是少有的佛法实践者。对先生来说,思索即实践。或许应当说是实践转成对人生的深刻思索。
能有这样一位伟大的人生之师,我感到无上光荣。
先生曾引用一个最通俗的事例来解释哲学的概念。他们:
"最通俗的哲学是在水户光圀(黄门)的漫游记中。有一天,水户在农村向一位老妇人要水喝,并且坐在她的米袋上。老妇人一见申斥道:'这是要向水户老爷交纳的大米,怎么能坐在屁股下面呢!'光圀只好低头认错。听起来是个滑稽的故事。
可是,那老妇人虽然没有学问,却有信念,有对自己职业的骄傲,心中有哲学。"而且,"不管别人说什么,却无法改变她的信念,这就是哲学。具有哲学的人是强有力的。"
这是个描写封建时代的故事,对故事本身该如何看,且不去管它,故事里反映出一个道理:不管任何时代,对人类来说,最重要的是必须具备稳固的"价值观"与"秩序观念",离开它们,人类便无法生存,社会便无法发展。
我认为"哲学"应扎根于民众实际生活之中,又是实际生活的反映。不管如何抽象化,如何具有高深的理论体系,只要是名副其实的"哲学",它就必须从民众的土壤中吸收养分,生枝育叶、开出鲜花。因此,越是"没有哲学的时代",越应不断注视民众心灵深处蕴藏的深刻人性和抵抗强权的情感,以及各种实际感觉。在大众化、信息化社会里,能否取得领导者地位,就在于此吧。
第二节 开化的家庭与教育
志同道合的美满夫妻
——廖承志夫妇的恩爱锁链
一九七九年五月,我在东京会见了率领"中日友好之船"来到日本的、中日友好协会的已故会长廖承志先生及夫人。廖先生是我五年前初次访华时,第一个在北京迎接我的中国朋友。那次是深夜到达北京机场,我刚从飞机舷梯上走下来。带着温和微笑的廖先生,就率先走上来与我握手。那时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
这次在日本我们是久别重逢。会见这天,廖先生先到会场。在和我欢谈之时,他满面笑容十分愉快,还不时喷吐出香烟的烟雾。正在此时夫人经普椿女士走来,不声不响地把丈夫手中香烟拿去,在烟缸上捻灭。廖先生耸了耸高大的肩膀,顽皮地笑了。原来夫人这是对他进行健康管制。大家都知道廖先生心赃不佳。不光如此,他年事已高,身材又过于高大,甚至有"大象"之雅号。所以周恩来总理生前对他的健康十分关心,曾"严令"经夫人对廖先生施行健康管制。
经夫人是个稳重、谨慎的人,感情从不外露。这一点与开朗的、用清晰的日语谈笑风生的廖先生形成鲜明对比。这个廖先生此时却象做了什么顽皮的事,受到母亲的管束一样,令人笑逐颜开。夫人自然是希望他健康长寿,多为人民作些贡献。这是个极自然、平常的场面,我却觉得由此窥视到一对同志式夫妇的深厚情谊。
经夫人当时身处中日友好协会理事要职;廖先生是活跃在中国革命第一线上的人物。廖先生的父亲在革命中被杀,他本人也参加过艰苦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廖氏夫妇是在相互理解和爱情中建立起共同信念和目的的夫妇,由此我深深感到经历过苦难的夫妇间的恩爱锁链是多么坚固。
经夫人对丈夫的健康管理十分严厉,但另一方面她心地却十分善良。一九七八年秋,我第四次访华结束时,在北海公园内举行答谢中日友协各位的宴会。席上,我们的一个年轻团员用中文唱了一首"怀念周总理"的歌。唱完之后,我看到与我同桌的、一向冷静的经夫人眼中闪着泪水。她并且哽咽着对周围的人说:"我想起了已故的周总理,周总理真是为人民贡献一生的人,他是非常好的人。"此情此景鲜明地印在我的脑中。
可以说给我最深印象的是:与丈夫志同道合的妻子最为刚强,也最美丽。日莲大圣人曾在书中写道:"大凡女人必是跟从别人,又使别人跟从自己之人。"跟随丈夫的同时,妻子还必须有明确的方针——使丈夫带领自己朝着好的方向、幸福的方向走去。妇女应是家庭安定与社会团结的积极骨干。
我认为丈夫与妻子不应只是互相关联、互相依存的关系,而更应是朝着人生大目标前进的、同一主体,是共同的建设者。也许夫妇这一深奥的内在含义就往于此吧。夫妻的这种恩爱锁链和他们共同的汗水与辛劳创造出的成果,必将筑起雄伟的、坚实的人生高塔。
体谅、关怀之心
——夏目漱石的《路边草》
每当思考家庭问题时,我常想到一句名言:"不论是王公还是庶民,在自己的家中看到和平的人是最幸福的人。"
家庭的基础首先在于夫妇的关系。不管是小家庭,还是大家庭都是一样。在我国,孩子生下之后,家庭的重心便移向孩子。丈夫改称为"爸爸"、"父亲",妻子也改称为"妈妈"、"母亲"。尽管如此,夫妇关系的好坏仍是家庭的基础。
提起夏目漱石,人所共知,他是登上日本近代文学最高峰的文豪。因此他能和当时的高官——贵族院书记官的长女结婚。不过,他的婚后生活似乎并不幸福。
据说他晚年的小说《路边草》是自传性质的作品,在那里可以看到他那不幸的婚后生活的影子。
漱石化身的小说主人公健三是个三十多岁的大学教师。
妻子名叫阿住,是位高官的女儿。他们的婚姻当然是受到人们祝福的结合。但是两人之间很难相互理解,内心总是产生各种误解与分歧。《路边草》正是漱石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创作的作品,是一部描写夫妻间纠葛的名著。
小说中,有个令人难忘的场面:
健三为了补充家庭开支,用现在的话说,业余干了点兼职工作。他一心希望妻子能过上更加宽裕一些的日子。但是当他把挣来的钱交给妻子时,"当时妻子并未显出高兴的神色"。
漱石这样描写了当时两人的心情:
阿住想:"如果丈夫给我钱时说上几句温情的话,我一定会高高兴兴地接过来。"
而健三却想:"如果妻子能高高兴兴地接过钱去,我肯定会说出温情的话来。"
这真是把人物心理描写得惟妙惟肖。不愧为文豪的生花妙笔,令人佩服。凡事都是如此,彼此之间,只要求对方,指责对方,而不反省自己,体谅别人,这只能日益加深彼此间的沟坎吧。
不只夫妻关系如此,家庭成员间、亲戚朋友交往之中,都须牢记这点,至关重要。
还有这么一个场面:一个星期天,阿住外出回来迟了,健三一个人吃了饭,躲进屋里。阿住回到家,只说了一声"我回来了",并没有对自己回来晚了表示一点歉意。这种傲慢态度使健三很不高兴。所以他只回头望了一下,什么也没说。
也许健三产生这种心情是有道理的。只要说一声"我回来晚了",丈夫的心情就会舒服一点。然而不知是自命清高,还是由于与健三的关系冷淡使她的心也变冷了的缘故,阿住口中竟没有说出这么简单的一句话来。健三却无论如何也咽不下这口气,竟然一句话也没答理。
接着他又描写道:"这样一来,这件事又在妻子的心头投下了暗影,妻子也一声不吭地径直走向客厅。于是在二人之间,便失去了说话的机会。"
丈夫的不开口又使妻子心中不快,两人关系变得愈发冷淡。说起来事情的发生只是由于妻子没有诚恳地说出一句普通的实话来。
要说是小事,可能确实是小事。但是有时小事就能成为左右现实的"大事"。一天的喜怒感情也常常为这些小事情所支配。
人的心是极纤细的物质,如同几个传送装置接在一起,互相牵动旋转一样,微妙细小的心理活动,总是一瞬一瞬地相互重叠活动的。决不可忽视这种心理上的精细、敏捷状况。越是出色的领导人越懂得这种人心的特点。
我见到过许多世界性的领导人物,在政治家当中,中国的周恩来总理称得起是这种类型的领导人。
同时我又感到在人与人的关系方面,"语言"是极重要的工具。人的一句话,既可以引起争斗,也可以促成和好。一句话可以造成终生伤痛,也可以变成难忘的人生转机。一句话具有一颗心。因此我认为重视语言,就是重视人的心。我希望自己永远是语言美的人。因为充满真挚的美丽语言虽然平凡,却能抓住人的心,使人紧紧团结起来。
健三夫妇由于内心的点滴误解,竟导致两人关系的破裂。
漱石写道:
"两人都感到已成为再不能互相彻底交谈的男女。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