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作者:[日]池田大作 更新:2021-12-04 11:03
从长远看,只依靠小聪明,对人生,对社会,是不能取胜的。——这恐怕是每一个人的人生的共同结论吧。特别是青春时期所经历的苦难和泼辣的行动,这一切都会逐渐成为漫长人生的基石。
只有不为任何艰难困苦所屈,勇敢地生活过来,这才是青春的勋章。因为如果不通过一生中获得的桂冠,是不会获得真正的人生价值的。
现实的人生是严峻的。会有什么样的命运等在那里,是无法预测的。而且,不管是谁,在死去的时候只能是自己一个人,谁也不能给他以帮助。问题是能否以内心的"满足"与"安乐"、毫无悔恨地写完人生这最后的篇章呢?决不应忘记青春时代是人生当中迈出的极重大的一步啊。
信用才是青年的财富
——爱德蒙·邓蒂斯①的处世哲学
①爱德蒙·邓蒂斯——法国小说家大仲马的作品《基度山伯爵》中的主人公。
我的恩师户田先生经常教导我们说:"青年要树立信用,信用是青年的最大财富。"同时他还指出它的要谛是:"必须遵守诺言。"奇-_-書--*--网-QISuu.cOm
我年轻时,在先生的指导下,选取各种书籍作为材料,举行过读书会。这不是马马虎虎从事的读书会,而是每一部书都必须力彻纸背、读懂它的思想。先生严格要求说:"是你去读书,不要让书来读你。"因此这是一种如临大敌式的、充满了热情的集体活动。
昭和二十九(一九五四)年三月,我们选用了《基度山伯爵》作为读书材料。"邓蒂斯在社交界取得成功的理由是什么?"——对这个质问,有的人回答说"是财力",有的人则认为"是运用他的智慧和雄辩取得的胜利"。还有人说"是他一心要复仇的念头,他考虑了如何才能使他的复仇更有效,充分观察了他的对手,而且也研究了社交界的性质"等等。当时,先生说的一句话,使我至今难忘。
先生着力地解释了青年人应如何处理社交的方法。他说:
"青年朋友们不需要采取邓蒂斯的生活方式。我讨厌二十几岁的青年,就考虑和研究谁是敌人谁是朋友。如果这样,就失去了青年的纯真性。青年的财富是信用,而且获得信用的根本途径在于遵守诺言。自己做不到的事,就明白地加以回绝,反之,一旦承诺下来,不管付出多大代价也要绝对遵守。"
对于人来说,再没有比信用更重要的了。而且信用这种东西,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建立起来的。它积累起来很难,失掉却极容易。费了十年功夫积累起来的信用,在关键时刻,也会由于一件小小的言行而整个失掉。同时,利用小聪明搞成的表面镀金,到了紧要关头就会剥落。只有在苦难之中坚守自己的信念,认真地、诚实地坚守生活的人,才会最终获得一切人的信用。即使在无声无息的、无任何人监视的工作中,仍然重视这份工作,一步一步以极大的耐心始终坚持工作才是最重要的。决不可忘记,学识也好,才智也好,只有在信用的土壤中才能成为真正的力量。
慨叹环境恶劣,是十分容易的。但是,真正应该做的是,将恶劣环境作为"锻炼的风暴",通过坚毅的实践和努力,在各自不同的环境与立场上取得周围的信任。这个财产,肯定会比财富、比一时的成就、比任何事物,都更能随着时间的流逝变成人生的无价之宝。
师弟之道和人生的王道
——拉涅和阿兰的崇高情谊
勿论是古今或东方西方,能有所成就的人几乎可以肯定说都有个伟大的"师"。不管明显也罢,或不明显也罢,牢固的"师弟情谊的纽带",总是飞跃、成长和发展的动力。可以说,正是"师生情谊的纽带"才是促使有价值的人生得以完成的源泉和原动力。
我自己,将户田先生作为我的人生之师,树立了信仰。坚持贯彻我的使命。十九岁时我和老师的邂逅——直到今天,我的人生轨迹,大都是从那时就决定了的。我之作为佛法者走上这条道路,也完全源于和户田城圣这样一个人格的遇合。实际上,我是认识了户田先生,才懂得佛法伟大的。由于我和户田先生始终维系着"师生情谊的纽带",才有今天的我。即使现在,越是时间流逝,越使我深切地体会到师恩的高厚。
法国的哲学家阿兰(一八六八——一九五一),作为代表本世纪前半期"理性"的人,与柏格森齐名。他的主要作品之一的《幸福论》,也是我年轻时期爱不释手的一部名著,至今思之,还使我念念不能忘怀。
他是个受笛卡儿一派影响的、具有坚强信念的人道主义者,也被称为"当代的苏格拉底"。但他并不是大学教授。他作为高校的一名教师度过了一生。同时,他又不断进行文笔活动,在地方报纸上,将他每天的思索成果写成短文,题为"语录"加以刊出。这大概是因为作为教育家磨练了自己的才能以后,总需要有个在教育以外的领域作为锻炼自己场所的缘故吧。比如,作为一个宗教信仰者,在努力完成人的成长的同时,在很多情况下,总需要开辟出一条通往有力的教育家之路,作为"磨练"自己的重要手段。
总之,从阿兰的课堂里,的确培养了作家安德列·莫洛亚、普雷沃、妇女思想家希蒙·维尤这些俊逸之才。作为高校的教师他也是远远出人头地的。
就是阿兰这个人,在他八十二岁的一生中也有他所景仰的人。他说:"有一个我唯一遇到的伟大人物"(《回忆拉涅》,中村弘译,筑摩书房版)这就是他高校时期的恩师拉涅。
拉涅(一八五一——一八九四)既是教师又是个卓越的哲学家。他本来满可以作为一名大学教授博得很高名声的。
但是他并不想走这条博取名声之路,他把他的全部生命专心致志地奉献给"触发"和"培育"年轻的灵魂。他投入全部心血,把所有的岁月,都耗在培养不断走向成长的高校学生身上。他终于没有留下一部完整的著作。但是,他最大的"灵魂著作",却稳稳地放进毕业学生们的"心灵的书架"上了。
阿兰回忆说:
"我的谦虚的老师,除了这种隐藏的荣誉之外,决不指望其他任何东西。"(同前书)
的确,各种勋章或一时的名声,比起久远的"心灵财富"来,又有什么了不起的意思呢!他的学生阿兰,肯定也是在他那年轻的生命中,深刻印上恩师的不慕荣利的生活道路的。阿兰本人,一直到六十五岁退休为止,四十余年始终做着高校的哲学教师。大学的权威职位,并未能打动他的心。
他一生中始终对高校教育抱着热情和自豪感。
户田先生也曾对我们讲过:"为了能引率别人,就得舍掉名誉的欲望和金钱的欲望。越能舍弃这些欲望的人,越是强者。对于这种人,从好的意思说,是谁也奈何他不得的。"
将"名声"或"财富"放在第一位的人,真正说起来,是没有做领导者的资格的。对教育家说来,也是如此。学生们敏锐的"心灵",很快就能看穿教师的自我主义。在从事触发灵魂这种细腻的工作中,浮在表面上的名声,总是很快就会变成过眼云烟,消失得无影无踪。只有彻底抛弃世俗欲望的清纯高洁的热情,才会深入纯洁无垢的孩子们的心灵深处,在他们内心深处敲响感铭与共感的钟声。
阿兰与他的老师拉涅的遇合是在十八岁时,他从拉涅那里学到了在现实社会中的"活的"哲学。这种哲学才是"新的精神"的觉醒,是"新世界"的发现。对阿兰说来,这段时期正可以称为"青春黎明"的觉醒时期。他回顾这一时期说:"哲学家每天清晨经历着双重醒来。"
这就是说,一个人每天清晨睡醒,这本身就意味着每天要接触新的世界。再加上从哲学的角度学习新的"观察事物的方法",因此可以说具有双重意义的"醒来"。无疑,阿兰是在老师拉涅的指导下,经历着无数次新鲜的感触的。
阿兰很喜欢"人生,是由清晨起开始形成的"这句话。可以说,他是个"清晨的哲学家"。据说他在教学生时,也经常重复这句话,他显然是十分热爱朝阳初升的"清晨"的那种印象的。
至于拉涅,他把整个身心献给了高校的教育事业,四十二岁时,他逝世了。如前所述,他未能来得及写出什么著作。
阿兰怀念他的老师说:
"我的老师生前当然应当在现代的最深邃的哲学家当中占有一席地位。凡是敬爱老师的人,从老师那里学到全部思想的人,都必须努力使老师死后能占有这种地位。"(同前书)
这样,阿兰这些弟子们言必果行,投入了全部精力,整理并出版了拉涅的讲义原稿。这真是可贵的师生之爱。学生敬爱老师的这种执著的念头,使我深深为之感动。阿兰的整个一生,反反复复宣扬了拉涅。因此,在今天,拉涅的名声和阿兰一起,在历史的花园中散发着馥郁的芳香。
同时,著名的作家莫洛亚又是阿兰的学生,也就是说,是拉涅的再传弟子。而莫洛亚也怀着敬爱老师之情,写下了阿兰的传记。其开首是这样写的:
"阿兰平时是伟大的,而当他叙说其师拉涅的时候,则比平时的伟大还要伟大。"(《阿兰》,佐贯健译,篠竹书房版)
人生会有无数的"遇合",会有无数的"人与人的情谊"。
但我总觉得:在其中,"师弟的遇合"、"师弟的情谊",才是最崇高的人生的"精华"。
只有不为任何艰难困苦所屈,勇敢地生活过来,这才是青春的勋章。因为如果不通过一生中获得的桂冠,是不会获得真正的人生价值的。
现实的人生是严峻的。会有什么样的命运等在那里,是无法预测的。而且,不管是谁,在死去的时候只能是自己一个人,谁也不能给他以帮助。问题是能否以内心的"满足"与"安乐"、毫无悔恨地写完人生这最后的篇章呢?决不应忘记青春时代是人生当中迈出的极重大的一步啊。
信用才是青年的财富
——爱德蒙·邓蒂斯①的处世哲学
①爱德蒙·邓蒂斯——法国小说家大仲马的作品《基度山伯爵》中的主人公。
我的恩师户田先生经常教导我们说:"青年要树立信用,信用是青年的最大财富。"同时他还指出它的要谛是:"必须遵守诺言。"奇-_-書--*--网-QISuu.cOm
我年轻时,在先生的指导下,选取各种书籍作为材料,举行过读书会。这不是马马虎虎从事的读书会,而是每一部书都必须力彻纸背、读懂它的思想。先生严格要求说:"是你去读书,不要让书来读你。"因此这是一种如临大敌式的、充满了热情的集体活动。
昭和二十九(一九五四)年三月,我们选用了《基度山伯爵》作为读书材料。"邓蒂斯在社交界取得成功的理由是什么?"——对这个质问,有的人回答说"是财力",有的人则认为"是运用他的智慧和雄辩取得的胜利"。还有人说"是他一心要复仇的念头,他考虑了如何才能使他的复仇更有效,充分观察了他的对手,而且也研究了社交界的性质"等等。当时,先生说的一句话,使我至今难忘。
先生着力地解释了青年人应如何处理社交的方法。他说:
"青年朋友们不需要采取邓蒂斯的生活方式。我讨厌二十几岁的青年,就考虑和研究谁是敌人谁是朋友。如果这样,就失去了青年的纯真性。青年的财富是信用,而且获得信用的根本途径在于遵守诺言。自己做不到的事,就明白地加以回绝,反之,一旦承诺下来,不管付出多大代价也要绝对遵守。"
对于人来说,再没有比信用更重要的了。而且信用这种东西,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建立起来的。它积累起来很难,失掉却极容易。费了十年功夫积累起来的信用,在关键时刻,也会由于一件小小的言行而整个失掉。同时,利用小聪明搞成的表面镀金,到了紧要关头就会剥落。只有在苦难之中坚守自己的信念,认真地、诚实地坚守生活的人,才会最终获得一切人的信用。即使在无声无息的、无任何人监视的工作中,仍然重视这份工作,一步一步以极大的耐心始终坚持工作才是最重要的。决不可忘记,学识也好,才智也好,只有在信用的土壤中才能成为真正的力量。
慨叹环境恶劣,是十分容易的。但是,真正应该做的是,将恶劣环境作为"锻炼的风暴",通过坚毅的实践和努力,在各自不同的环境与立场上取得周围的信任。这个财产,肯定会比财富、比一时的成就、比任何事物,都更能随着时间的流逝变成人生的无价之宝。
师弟之道和人生的王道
——拉涅和阿兰的崇高情谊
勿论是古今或东方西方,能有所成就的人几乎可以肯定说都有个伟大的"师"。不管明显也罢,或不明显也罢,牢固的"师弟情谊的纽带",总是飞跃、成长和发展的动力。可以说,正是"师生情谊的纽带"才是促使有价值的人生得以完成的源泉和原动力。
我自己,将户田先生作为我的人生之师,树立了信仰。坚持贯彻我的使命。十九岁时我和老师的邂逅——直到今天,我的人生轨迹,大都是从那时就决定了的。我之作为佛法者走上这条道路,也完全源于和户田城圣这样一个人格的遇合。实际上,我是认识了户田先生,才懂得佛法伟大的。由于我和户田先生始终维系着"师生情谊的纽带",才有今天的我。即使现在,越是时间流逝,越使我深切地体会到师恩的高厚。
法国的哲学家阿兰(一八六八——一九五一),作为代表本世纪前半期"理性"的人,与柏格森齐名。他的主要作品之一的《幸福论》,也是我年轻时期爱不释手的一部名著,至今思之,还使我念念不能忘怀。
他是个受笛卡儿一派影响的、具有坚强信念的人道主义者,也被称为"当代的苏格拉底"。但他并不是大学教授。他作为高校的一名教师度过了一生。同时,他又不断进行文笔活动,在地方报纸上,将他每天的思索成果写成短文,题为"语录"加以刊出。这大概是因为作为教育家磨练了自己的才能以后,总需要有个在教育以外的领域作为锻炼自己场所的缘故吧。比如,作为一个宗教信仰者,在努力完成人的成长的同时,在很多情况下,总需要开辟出一条通往有力的教育家之路,作为"磨练"自己的重要手段。
总之,从阿兰的课堂里,的确培养了作家安德列·莫洛亚、普雷沃、妇女思想家希蒙·维尤这些俊逸之才。作为高校的教师他也是远远出人头地的。
就是阿兰这个人,在他八十二岁的一生中也有他所景仰的人。他说:"有一个我唯一遇到的伟大人物"(《回忆拉涅》,中村弘译,筑摩书房版)这就是他高校时期的恩师拉涅。
拉涅(一八五一——一八九四)既是教师又是个卓越的哲学家。他本来满可以作为一名大学教授博得很高名声的。
但是他并不想走这条博取名声之路,他把他的全部生命专心致志地奉献给"触发"和"培育"年轻的灵魂。他投入全部心血,把所有的岁月,都耗在培养不断走向成长的高校学生身上。他终于没有留下一部完整的著作。但是,他最大的"灵魂著作",却稳稳地放进毕业学生们的"心灵的书架"上了。
阿兰回忆说:
"我的谦虚的老师,除了这种隐藏的荣誉之外,决不指望其他任何东西。"(同前书)
的确,各种勋章或一时的名声,比起久远的"心灵财富"来,又有什么了不起的意思呢!他的学生阿兰,肯定也是在他那年轻的生命中,深刻印上恩师的不慕荣利的生活道路的。阿兰本人,一直到六十五岁退休为止,四十余年始终做着高校的哲学教师。大学的权威职位,并未能打动他的心。
他一生中始终对高校教育抱着热情和自豪感。
户田先生也曾对我们讲过:"为了能引率别人,就得舍掉名誉的欲望和金钱的欲望。越能舍弃这些欲望的人,越是强者。对于这种人,从好的意思说,是谁也奈何他不得的。"
将"名声"或"财富"放在第一位的人,真正说起来,是没有做领导者的资格的。对教育家说来,也是如此。学生们敏锐的"心灵",很快就能看穿教师的自我主义。在从事触发灵魂这种细腻的工作中,浮在表面上的名声,总是很快就会变成过眼云烟,消失得无影无踪。只有彻底抛弃世俗欲望的清纯高洁的热情,才会深入纯洁无垢的孩子们的心灵深处,在他们内心深处敲响感铭与共感的钟声。
阿兰与他的老师拉涅的遇合是在十八岁时,他从拉涅那里学到了在现实社会中的"活的"哲学。这种哲学才是"新的精神"的觉醒,是"新世界"的发现。对阿兰说来,这段时期正可以称为"青春黎明"的觉醒时期。他回顾这一时期说:"哲学家每天清晨经历着双重醒来。"
这就是说,一个人每天清晨睡醒,这本身就意味着每天要接触新的世界。再加上从哲学的角度学习新的"观察事物的方法",因此可以说具有双重意义的"醒来"。无疑,阿兰是在老师拉涅的指导下,经历着无数次新鲜的感触的。
阿兰很喜欢"人生,是由清晨起开始形成的"这句话。可以说,他是个"清晨的哲学家"。据说他在教学生时,也经常重复这句话,他显然是十分热爱朝阳初升的"清晨"的那种印象的。
至于拉涅,他把整个身心献给了高校的教育事业,四十二岁时,他逝世了。如前所述,他未能来得及写出什么著作。
阿兰怀念他的老师说:
"我的老师生前当然应当在现代的最深邃的哲学家当中占有一席地位。凡是敬爱老师的人,从老师那里学到全部思想的人,都必须努力使老师死后能占有这种地位。"(同前书)
这样,阿兰这些弟子们言必果行,投入了全部精力,整理并出版了拉涅的讲义原稿。这真是可贵的师生之爱。学生敬爱老师的这种执著的念头,使我深深为之感动。阿兰的整个一生,反反复复宣扬了拉涅。因此,在今天,拉涅的名声和阿兰一起,在历史的花园中散发着馥郁的芳香。
同时,著名的作家莫洛亚又是阿兰的学生,也就是说,是拉涅的再传弟子。而莫洛亚也怀着敬爱老师之情,写下了阿兰的传记。其开首是这样写的:
"阿兰平时是伟大的,而当他叙说其师拉涅的时候,则比平时的伟大还要伟大。"(《阿兰》,佐贯健译,篠竹书房版)
人生会有无数的"遇合",会有无数的"人与人的情谊"。
但我总觉得:在其中,"师弟的遇合"、"师弟的情谊",才是最崇高的人生的"精华"。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