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作者:[日]池田大作 更新:2021-12-04 11:03
《我的人学》
作者:[日]池田大作
申明:本书由奇书网(www.Qisuu.Com)自网络收集整理制作,仅供预览交流学习使用,版权归原作者和出版社所有,如果喜欢,请支持订阅购买正版.
中文版序言
中国——她是"人学"的宝库。
《中庸》云:"道不远人。"自古来,人们认为,在中国,真理不远离于人。对人,始终寄于莫大的关注,并致力于人的探索。
综观中国历代王朝的"正史",唯始于司马迁的《史记》,竟以全书一百三十卷中的七十卷,用于撰写个人的人物传——"列传"。而且,收录在书中的人物,并不限于帝王,从哲人、商贾,直至游侠、刺客。
正如司马迁本人所记:"述以往,思来者。"本书汇集各种人物传记的目的,可以说:是在于后世的人们,可从先人的事绩中发现人的普遍价值,并当作人生之龟鉴吧。这正是"人学"的先觉者。
这种着眼于人的探索的传统,同样显示在《资治通鉴》、《十八史略》等史书和稗史中,而且它也为盛于明代的历史小说所继承。尤其是《水浒传》和《三国演义》,在日本早有刻本,并出版了据此改编的小说等。这些书籍,深受广大民众的欢迎,遂成为他们人生的精神食粮。
我的人生导师——创价学会第二代会长户田城圣先生,常以《水浒传》等中国历史小说为教材,给青年们讲述人学观和人生观。通过由众多富有个性的英雄、豪杰交织而成的人物形象,学到了人应如何生活的道理。这种领悟后的喜悦,与恩师的慈颜一起作为青春时代的令人怀念的回忆,至今仍深深地铭记在我的心中。
在这可谓"人学"故乡的中国,出版拙著《我的人学》,真是惭愧之至。本书,是以近年来在各地恳谈和演讲时作为话题的历史人物和小说的主人公、轶事等为中心,从"人应如何处世、生活"这一视点出发,将其要点加以重新整理而成。
今天,即将步入二十一世纪。时代和社会,都发生巨大的变化;人的意识和价值观,也呈现出极其纷乱、多样的景象。但,在这千变万化的人世间,不是有一条普通而永恒不变的人之道吗?正是这条人之道,将成为人之所以为人的证明吧。这对于在战败和处于混沌状态的一片焦土中,度过那青年时代的我来讲,也是一个不断自问、探索的人生课题。
我,作为一个祈求和平的佛法者,在实践中自我思索、断断续续记下——我青年时代读过、并深藏在心中的书的一节;
先人的至理名言;以及与世界领导人、有识之士、市井庶民们接触中的实际感受。若本书能成为诸位向新的未来、不断探索人的内面世界的永恒旅程的一个道标,则将十分荣幸。
于中文版《我的人学》付梓之际,由衷地向北京大学出版社社长麻子英及其他先生,和担任本书翻译的铭九、庞春兰和潘金生三位先生表示深切的感谢。
池田大作
一九八九年十月二日
序言
尽管肉眼无法得见,但是鸟有鸟飞之道,鱼有鱼游之道。
自然界精妙的摄理,具有超越人智、俨然的律动与法则性。在这千变万化、生成流转的人的相貌中,在其无限变化的深处,也同样会存在着一条俨然不动的道。
古来圣贤的垂教自不必说,就是史上有名人物的轶事,甚至平凡庶民的日常片言只语,也会在瞬间放出珠玉般的光彩,闪烁着给波澜迭起的人生指明道路的、朴素的智慧。
本书是以我近几年在各地恳谈时作为话题的历史上一切人物及其轶事为中心,将其要点加以重新整理,辑录而成的。
当然,我既非文史方面的专家,也非学者,只是作为一个平凡的人,站在祈求和平、以佛法为基调而行动的立场上,思考和谈论如何坚强地对待人生。
对我个人来说,我是始终遵循恩师户田城圣的"青年人一定要在精神境界里辟出读书和思索的余暇"的教诲,尽量利用寸阴来读书、和人们交谈,尽量在人生通路上贯彻自己的理想。在每时每刻与现实搏斗当中,有时深切体会到前人智慧的闪光,有时鲜明地反思恩师的教诲,这使我不由得感觉到:在岁月流逝中,我多少触及到了这个不可思议的人生。
本书作为话题所介绍的人物、史实,乃至文学作品,由于涉及面十分纷繁,很可能有些地方,未能一一掌握准确。同时,某些根据记忆写成的地方,或根据过去零星写过的东西编入本书的部分,也请一些年轻朋友重新加以核对,尽可能使之精确。此外,本书中有部分文章,系录自过去已发表的论文及应各方面要求的寄稿,这里特予以说明。在写作本书时,使用了各方面的许多文献资料,在此,谨向提供这些方便的诸位先生,致以衷心的谢忱。
如果本书能给读者提供思索人生的机缘,尤其是如能成为青年读者们的"人学"的序章,则将是著者最大的欣慰。
著者
一九八八年七月三日
第一节 创造自己、忠实于自己 (一)
热情才是创造的源泉——胡福王的金字塔
一提到金字塔,就会使人想起古代埃及那种神秘的气氛和异国的情调。我在年轻三十几岁时游历过金字塔,它的雄伟的气势,宛如"永恒的时间"结晶化了的一般,真可称得上是俯视着历史悠久的人类的伟大纪念碑。究竟是什么力量使得如此精巧牢固、永远不坏的建设成为可能的呢?——从那时以后,当我致力于持久和平时,对我来说,这个疑问也一直深深藏在心底。
为建造金字塔而耗掉的大量劳力与费用,恐怕是无法想象的。说到对它旧有的看法,一般总是在脑海里首先浮现出这样一种景象:在灼热的沙漠里,搬运沉重石材的奴隶们形成绵延不断的一字长蛇阵,民众还受着法老这种王权的虐待——大概就是这样一种象征性的光景吧。
但是,根据最近经过严密调查建立起的学说,实际上似乎和这种想象多少有所不同。
我曾经和法国考古学(埃及学)的最高权威约翰·鲁克兰教授交谈过这个问题。这位教授所讲的,对我多年的疑问给予很大的启示。我的坦率疑问是这样的:人们在外力强迫下勉强从事的东西,能长期保存得如此完好吗?
根据教授讲:其他许多金字塔,有的倒坏,有的严重毁坏,唯独"胡福①王的金字塔"其原形保存得最为完好。这个金字塔似乎不是由奴隶之手,而是由农民和严格挑选出来的技术者之手建造的。教授说:"我想,他们有着一种要使王的荣光和金字塔的荣光永垂不朽的使命感,同时他们也确信通过建造金字塔,可以将人类的悠久性传给子孙后代。"
①胡福——埃及古王国时期第四王朝的第二代法老,以埋葬他的金字塔规模最大而著称于世。
同时,根据勘察报告,也说从采石场发现了石工们雕刻的劳动歌、对法老的赞歌以及石工们自己班组名等文字。这使人感到,从这上面表现出来的人们的真实之姿,说明他们并不是被强制征集来的工人,而是使人觉得他们似乎是以从事金字塔的建造作为自豪和欣快的技术者。因此,是否可以这样认为:他们是想要以他们的技术贡献于亘古未有的这一伟大事业,从而在"悠久不灭的时间"当中,留下足以证明他们自身曾经生活过来的痕迹呢?
从这里,仿佛使我们看到了:以生存于有限时空为宿命的"人",力求超越自身所被给予界限的巨大热情。这种感觉,也许不单纯是我个人的感觉吧。胡福王的金字塔,它的名字就被称为"热情的金字塔"嘛。
教授就金字塔悠久性的理由得出结论说:"它是巨大的热情、精确的计算和长时期锲而不舍、精心构筑的成果。是以信仰与正直的精神建造起来的巨大的建筑物。"不管做任何事,为了创造新的事物,完成伟大的业绩,"热情"是必不可缺的条件。比如,即使他是个具有非凡智慧的人,如果缺少人的感情跃动,恐怕也不可能将其智慧用于伟大价值的创造上来。而且人生的幸与不幸,绝大部分是根据是否具有刚强不屈的热情来决定的。
和永劫宇宙相关涉的人的精神,是无限扩展的。从其深层迸发出来的、不可抑止的热情,才是可以激荡人心、激励人们走向崭新创造的源泉。只有那种不知疲倦的热情,才是真正将人们的知识、技术、经验等等所有力量统合在一起的原动力。正是这个抵抗时间流逝的金字塔,告诉了我们这个永远不变的真实。
一定要活在巨大的希望中——亚历山大的出征
亚历山大大帝给希腊世界和东方、远东的世界带来了文化的融合,开辟了一直影响到现在的丝绸之路的丰饶世界。据说他投入了全部青春的活力,出发远征波斯之际,曾将他所有的财产分给了臣下。
为了登上征伐波斯的漫长征途,他必须买进种种军需品和粮食等物,为此他需要巨额的资金。尽管如此,他为了斩断一般将士都必然怀有的儿女私情,轻身出发,将所有的王室财产,从珍爱的财宝到他领有的土地,几乎全部都给臣下分配光了。
群臣之一的庇尔狄迦斯,深以为怪,便问亚历山大大帝说:
"陛下带什么启程呢?"
对此,亚历山大回答说:
"我只有一个财宝,那就是'希望'。"
据说,庇尔狄迦斯听了这个回答以后说:"那么请允许我们也来分享它吧。"
作者:[日]池田大作
申明:本书由奇书网(www.Qisuu.Com)自网络收集整理制作,仅供预览交流学习使用,版权归原作者和出版社所有,如果喜欢,请支持订阅购买正版.
中文版序言
中国——她是"人学"的宝库。
《中庸》云:"道不远人。"自古来,人们认为,在中国,真理不远离于人。对人,始终寄于莫大的关注,并致力于人的探索。
综观中国历代王朝的"正史",唯始于司马迁的《史记》,竟以全书一百三十卷中的七十卷,用于撰写个人的人物传——"列传"。而且,收录在书中的人物,并不限于帝王,从哲人、商贾,直至游侠、刺客。
正如司马迁本人所记:"述以往,思来者。"本书汇集各种人物传记的目的,可以说:是在于后世的人们,可从先人的事绩中发现人的普遍价值,并当作人生之龟鉴吧。这正是"人学"的先觉者。
这种着眼于人的探索的传统,同样显示在《资治通鉴》、《十八史略》等史书和稗史中,而且它也为盛于明代的历史小说所继承。尤其是《水浒传》和《三国演义》,在日本早有刻本,并出版了据此改编的小说等。这些书籍,深受广大民众的欢迎,遂成为他们人生的精神食粮。
我的人生导师——创价学会第二代会长户田城圣先生,常以《水浒传》等中国历史小说为教材,给青年们讲述人学观和人生观。通过由众多富有个性的英雄、豪杰交织而成的人物形象,学到了人应如何生活的道理。这种领悟后的喜悦,与恩师的慈颜一起作为青春时代的令人怀念的回忆,至今仍深深地铭记在我的心中。
在这可谓"人学"故乡的中国,出版拙著《我的人学》,真是惭愧之至。本书,是以近年来在各地恳谈和演讲时作为话题的历史人物和小说的主人公、轶事等为中心,从"人应如何处世、生活"这一视点出发,将其要点加以重新整理而成。
今天,即将步入二十一世纪。时代和社会,都发生巨大的变化;人的意识和价值观,也呈现出极其纷乱、多样的景象。但,在这千变万化的人世间,不是有一条普通而永恒不变的人之道吗?正是这条人之道,将成为人之所以为人的证明吧。这对于在战败和处于混沌状态的一片焦土中,度过那青年时代的我来讲,也是一个不断自问、探索的人生课题。
我,作为一个祈求和平的佛法者,在实践中自我思索、断断续续记下——我青年时代读过、并深藏在心中的书的一节;
先人的至理名言;以及与世界领导人、有识之士、市井庶民们接触中的实际感受。若本书能成为诸位向新的未来、不断探索人的内面世界的永恒旅程的一个道标,则将十分荣幸。
于中文版《我的人学》付梓之际,由衷地向北京大学出版社社长麻子英及其他先生,和担任本书翻译的铭九、庞春兰和潘金生三位先生表示深切的感谢。
池田大作
一九八九年十月二日
序言
尽管肉眼无法得见,但是鸟有鸟飞之道,鱼有鱼游之道。
自然界精妙的摄理,具有超越人智、俨然的律动与法则性。在这千变万化、生成流转的人的相貌中,在其无限变化的深处,也同样会存在着一条俨然不动的道。
古来圣贤的垂教自不必说,就是史上有名人物的轶事,甚至平凡庶民的日常片言只语,也会在瞬间放出珠玉般的光彩,闪烁着给波澜迭起的人生指明道路的、朴素的智慧。
本书是以我近几年在各地恳谈时作为话题的历史上一切人物及其轶事为中心,将其要点加以重新整理,辑录而成的。
当然,我既非文史方面的专家,也非学者,只是作为一个平凡的人,站在祈求和平、以佛法为基调而行动的立场上,思考和谈论如何坚强地对待人生。
对我个人来说,我是始终遵循恩师户田城圣的"青年人一定要在精神境界里辟出读书和思索的余暇"的教诲,尽量利用寸阴来读书、和人们交谈,尽量在人生通路上贯彻自己的理想。在每时每刻与现实搏斗当中,有时深切体会到前人智慧的闪光,有时鲜明地反思恩师的教诲,这使我不由得感觉到:在岁月流逝中,我多少触及到了这个不可思议的人生。
本书作为话题所介绍的人物、史实,乃至文学作品,由于涉及面十分纷繁,很可能有些地方,未能一一掌握准确。同时,某些根据记忆写成的地方,或根据过去零星写过的东西编入本书的部分,也请一些年轻朋友重新加以核对,尽可能使之精确。此外,本书中有部分文章,系录自过去已发表的论文及应各方面要求的寄稿,这里特予以说明。在写作本书时,使用了各方面的许多文献资料,在此,谨向提供这些方便的诸位先生,致以衷心的谢忱。
如果本书能给读者提供思索人生的机缘,尤其是如能成为青年读者们的"人学"的序章,则将是著者最大的欣慰。
著者
一九八八年七月三日
第一节 创造自己、忠实于自己 (一)
热情才是创造的源泉——胡福王的金字塔
一提到金字塔,就会使人想起古代埃及那种神秘的气氛和异国的情调。我在年轻三十几岁时游历过金字塔,它的雄伟的气势,宛如"永恒的时间"结晶化了的一般,真可称得上是俯视着历史悠久的人类的伟大纪念碑。究竟是什么力量使得如此精巧牢固、永远不坏的建设成为可能的呢?——从那时以后,当我致力于持久和平时,对我来说,这个疑问也一直深深藏在心底。
为建造金字塔而耗掉的大量劳力与费用,恐怕是无法想象的。说到对它旧有的看法,一般总是在脑海里首先浮现出这样一种景象:在灼热的沙漠里,搬运沉重石材的奴隶们形成绵延不断的一字长蛇阵,民众还受着法老这种王权的虐待——大概就是这样一种象征性的光景吧。
但是,根据最近经过严密调查建立起的学说,实际上似乎和这种想象多少有所不同。
我曾经和法国考古学(埃及学)的最高权威约翰·鲁克兰教授交谈过这个问题。这位教授所讲的,对我多年的疑问给予很大的启示。我的坦率疑问是这样的:人们在外力强迫下勉强从事的东西,能长期保存得如此完好吗?
根据教授讲:其他许多金字塔,有的倒坏,有的严重毁坏,唯独"胡福①王的金字塔"其原形保存得最为完好。这个金字塔似乎不是由奴隶之手,而是由农民和严格挑选出来的技术者之手建造的。教授说:"我想,他们有着一种要使王的荣光和金字塔的荣光永垂不朽的使命感,同时他们也确信通过建造金字塔,可以将人类的悠久性传给子孙后代。"
①胡福——埃及古王国时期第四王朝的第二代法老,以埋葬他的金字塔规模最大而著称于世。
同时,根据勘察报告,也说从采石场发现了石工们雕刻的劳动歌、对法老的赞歌以及石工们自己班组名等文字。这使人感到,从这上面表现出来的人们的真实之姿,说明他们并不是被强制征集来的工人,而是使人觉得他们似乎是以从事金字塔的建造作为自豪和欣快的技术者。因此,是否可以这样认为:他们是想要以他们的技术贡献于亘古未有的这一伟大事业,从而在"悠久不灭的时间"当中,留下足以证明他们自身曾经生活过来的痕迹呢?
从这里,仿佛使我们看到了:以生存于有限时空为宿命的"人",力求超越自身所被给予界限的巨大热情。这种感觉,也许不单纯是我个人的感觉吧。胡福王的金字塔,它的名字就被称为"热情的金字塔"嘛。
教授就金字塔悠久性的理由得出结论说:"它是巨大的热情、精确的计算和长时期锲而不舍、精心构筑的成果。是以信仰与正直的精神建造起来的巨大的建筑物。"不管做任何事,为了创造新的事物,完成伟大的业绩,"热情"是必不可缺的条件。比如,即使他是个具有非凡智慧的人,如果缺少人的感情跃动,恐怕也不可能将其智慧用于伟大价值的创造上来。而且人生的幸与不幸,绝大部分是根据是否具有刚强不屈的热情来决定的。
和永劫宇宙相关涉的人的精神,是无限扩展的。从其深层迸发出来的、不可抑止的热情,才是可以激荡人心、激励人们走向崭新创造的源泉。只有那种不知疲倦的热情,才是真正将人们的知识、技术、经验等等所有力量统合在一起的原动力。正是这个抵抗时间流逝的金字塔,告诉了我们这个永远不变的真实。
一定要活在巨大的希望中——亚历山大的出征
亚历山大大帝给希腊世界和东方、远东的世界带来了文化的融合,开辟了一直影响到现在的丝绸之路的丰饶世界。据说他投入了全部青春的活力,出发远征波斯之际,曾将他所有的财产分给了臣下。
为了登上征伐波斯的漫长征途,他必须买进种种军需品和粮食等物,为此他需要巨额的资金。尽管如此,他为了斩断一般将士都必然怀有的儿女私情,轻身出发,将所有的王室财产,从珍爱的财宝到他领有的土地,几乎全部都给臣下分配光了。
群臣之一的庇尔狄迦斯,深以为怪,便问亚历山大大帝说:
"陛下带什么启程呢?"
对此,亚历山大回答说:
"我只有一个财宝,那就是'希望'。"
据说,庇尔狄迦斯听了这个回答以后说:"那么请允许我们也来分享它吧。"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