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作者:和讯网编    更新:2021-12-04 06:24
  主要是第三季度出现历史的交汇点,由于市场价值重估的问题,各条战线综合到一块儿就出现了这样的危机。
  过度使用金融工具产生流动性危机
  2007年8月,美国次贷危机全面爆发,延宕至今已一年多。多方专家认为,危机之所以愈演愈烈,根本原因就在于随着房价下跌,房贷坏账不断增加。这些不良资产是造成目前金融机构和市场困顿的症结所在,并进而导致美国信贷市场陷入停滞。信贷之于经济,就如同血液之于生命。随着流动性急剧紧缩,华尔街许多金融巨头成为牺牲品,其他产业也深受波及。
  美国贸易赤字是靠借贷和超前消费发展起来的,美国最大的消费就是所谓的次贷。次贷具体说来很复杂,简单来说就是一千多万穷人没有住房,没有收入,创造出这么一个次贷的产品,经过华尔街投资银行家们比较复杂的设计,依据对于房屋涨价的预期来提高购房者的收入,提高购房者的资产水平,并以这个资产作为抵押进一步消费的循环过程。
  当美国房价前些年持续上涨的时候,这种模式是正确的、靠得住的,但本质上还是一个泡沫,是一个无源之水,是无中生有的财富创造过程。随着房屋价格见顶回落,泡沫开始破灭。在这个过程中,美国次贷总规模12 000亿左右,其中10 000亿根本还不回来,无中生有创造出10 000亿的财富。以前是一个构筑泡沫的过程,现在是还账的时候。如果美国政府全部接过10 000亿那就万事大吉。但美国要采取市场化的方式,结果就是握有这些次贷债券的机构倒闭。因为金融系统是杠杆效应,它们之间有连带效应,一家金融机构破产会导致另外一家金融机构的资产关系恶化,之后就会一个接一个地倒下来。从开始的贝尔斯登、美林,到华盛顿互惠银行和富国银行等等,都出现了问题。
  这次次贷危机最根本的原因并不是由于有多少金融机构倒闭,也不是由于国际市场上有多少次级债,而是由于以融资方式过度地给消费者融资,过度地使用金融工具,过度地产生市场流动性,从而导致了一系列问题。
  华尔街危机危及全球金融局势(2)
  金融界人士探寻中国境界应对之道
  在以前的金融模式下,是直接由银行投资,但目前美国整个金融模式,是资金通过证券市场或者投资银行把钱转到消费者手上。所以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引起其他环节出大事。在房价快速上涨的时候,什么问题都不会发生,一旦房价下跌,每一个环节都会出现问题。2007年1月,当时专家们认为次级债的影响也就是2 000亿或3 000亿的水平。这个数字和美国住房按揭贷款的总量相比只占很小的比例,但是这只不过是站在传统的商业银行信贷模式基础上的判断。但欧美国家的信贷模式和中国不一样,它是通过证券化的方式,把按揭贷款放出去以后,通过证券化的方式获得资金。证券化既可以把风险分散,也可以把风险无限地放大。这就是次级债危机最核心的东西。其中,有五个问题需要好好思考:
  第一,经济增长要长期看还是短期看。 “9R26;11”之后,格林斯潘采取低利率政策,用低利率政策应对房地产发展是对还是错?这是不是引发后面危机的根源?
  第二,过去,按揭贷款一直作为优质资产,是有一个前提条件的,那就是房价是上涨的。如果房价上涨,它是优质资产,当房价处于下跌空间,所有问题就都出现了。无论是在传统银行的信贷模式下,还是美国这样的信贷模式下,都面临这个问题。从传统银行的信贷模式来讲,房价出现下跌的时候,会把风险控制在比较小的范围内。
  第三,金融创新问题。过去人们一直在强调金融创新是金融市场发展的动力。实际上金融创新和监管是关联的。在金融创新过程中,需要找到比较好的发展制度和监管的平衡点。
  第四,房地产市场作为支柱产业,价格是不是可以永远上涨?一旦出现下跌,风险在哪里,会不会影响到经济发展?现在的核心问题是这几年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地方政府能掌握的资源多了,能买卖,能交易。所以,地方政府千方百计地把房地产市场的价格抬高。这样的行为,最后的结果一定会导致房地产市场产生比较大的泡沫,这是不可持续的。
  第五,金融体系的问题。过去一段时间,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系备受批评。但美国的金融体系是不是合适?我们有没有相应的基础来保证中国金融体系的健康运行?
  经济现状
  金融界人士探寻中国境界应对之道
  中国经济也会下降
  中国经济处于关键的转型时期。这次经济放慢和2004年前后调整的放慢看上去差不多,但实际上并不一样。上次调整是中国国内的调整,外部环境比较稳定。这次调整正好和外部的经济放慢重合,重合后有两种可能:第一种,如果美国经济马上复苏,中国问题会小很多。第二种,若中国国内需求大幅度提升,也能够防止经济下滑。美国经济复苏需要很长时间,刺激内需需要的时间也很长。
  在过去很长时间里,我们总是说要经济转型,但是一直没有感觉到压力。重要的是中国经济规模发展到目前这个阶段,产生了两个很重要的大国效应:第一、中国经济增长很难再由快速增长的外部需求来支持;第二、大宗商品价格快速上升,经济快速增长很难不因此而下降。即使没有次贷危机的影响,中国的经济也会放慢,只是放慢的速度没那么快或者更加平稳一些。在外部需求放慢,大宗商品价格上升,生产成本上升的过程当中,企业利润受挤压就非常明显。
  中国市场现在面临的问题还不是金融市场的问题,而是经济放慢的问题。如果经济放慢,中国资本市场尤其是银行业的不良贷款就有可能上升。虽然中国在海外的投资有一些损失,但这部分的影响现在看来还是比较小的,跟在海外总的投资规模相比,损失应该讲是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因为在海外投资总是会有风险。
  通胀已成制约经济发展和悲观预期的主要问题
  从内忧的角度来看,目前困境比较多,一方面要控制通货膨胀,另一方面又要理顺价格机制。我们的能源价格、粮食价格就比国际偏低,有人说要逐步放开,有人说要逐步与国际接轨。无论怎么样,目前中国面临着通货膨胀要控制,同时过低的价格要放开的问题,这是很难绕过去的困境。到底优先安排哪个方面?这是需要观察的问题,所以,没有盲目乐观的理由。
  出口不乐观
  出口在遭遇外部环境不利的情况下,肯定会是一个下降的趋势,目前增长放缓的趋势已经显现出来了。它会演变到什么程度?国家宏观调控是一个因素,出口要减少在GDP中的比例。
  未来宏观调控需要关注的问题
  刺激消费需要收入再分配,财富也要再分配
  中国现在宏观政策是控制通货膨胀,保增长。这里面的重点还不是特别清楚,当然政府也在说刺激内需,刺激消费,但到目前为止,真正意义上刺激消费的东西并不多。有人做出几个判断:
  1.中国的出口增长肯定会持续放慢,有的时候会有波动。
  2.中国的企业利润受挤压有可能会持续下去,一些企业的破产是不可避免的。
  3.中国财政压力会增加,财政收入下降,财政支出刚性增强。
  由此看来财政上的选择不是很多,从刺激消费角度来讲,很多人倾向这样的财政组合,保持相对比较紧的货币政策,同时实施一个比较宽松的财政政策。财政政策主要的作用是推动结构转型,货币政策的主要作用是防止通货膨胀。
  那么怎样来刺激消费呢?中国目前的消费不足是由两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方面,收入增长赶不上经济增长的速度,从老百姓的角度来看,相对整个经济来讲不是越来越富,而是越来越穷。另一方面,中国经济增长偏向于国家而不是老百姓。上游经济倾向于国有企业。油价调高最得意的是上游企业,老百姓投资回报能赶上通货膨胀就不错了,通常情况下连保值都做不到。要达到刺激消费,收入要再分配,财富也要再分配。
  财富再分配里要求发展金融市场,股票市场是一种形式,更重要的是债券市场。美国资产证券化本身是一种形式,让老百姓持有更多的财富,但这种资产证券化有些过度,所以导致这些问题。目前在上游企业国有垄断的情况下,通过证券化的方式,让老百姓持有更多的债券,这样老百姓的投资回报可能会增加,对未来的收入预期趋于乐观,这样才会根本上增加消费。在这个转型过程当中,重要的政策从短期来讲是两个,一是减税,二是提高粮价,长期来讲是收入再分配和财富再分配。
  简单总结一下,中国现在面临的问题可能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才能解决。如果方向正确,经济下滑的风险会小一点。希望通过暂时的救市措施,稳定市场、稳定经济,目前的政策真正意义上决定了未来两三年经济的走向。
  少防范外资抄底,多防范抽逃
  很多人担心热钱会不会抄底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