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作者:田秉锷 更新:2021-12-04 04:53
伤重,不退,对卫士说:“不要管我,你去告诉北平城里的我的老母,她的儿子为国死了,也算对得起国家,请她老人家放心吧!”从赵将军的临终嘱托,我们知道他有一位深明大义的母亲。牺牲后,赵登禹将军被追认为上将。
一炷香接一炷香,焚燃起上接云霞的烟霭,透过香烟,我们依稀辨认当年。英雄的业绩,是一个无尽的话题,打住无尽的话题,心中只留住无尽的相思——给予那些有名、无名的英烈。
张自忠,佟麟阁将军等,并不是“特殊的”牺牲者。对生命而言,牺牲一样沉重;对亲人而言,牺牲一样伤情;所不同的,仅仅是因为地位悬殊而造成的震撼力和影响力强弱有别。我赞成从“生命的等价”来评价“牺牲的等价”。
所以,后人对在抗日斗争中牺牲的将士,有名或无名,职高或位卑,应给予同样的崇敬与感恩。如果有所差别,那也是应对大量的无名英雄给予更为深切的痛惜与同情。在这一理解的基线上,我们才有资格站在南岳忠烈祠前,站在喜峰口长城抗战纪念碑前,站在七七卢沟桥抗战纪念碑前,站在台儿庄大战纪念碑前,站在中国将士为了抗击日本人侵略而洒下热血的一切地方,深鞠一躬,道一声迟到的告慰。
铺展这一节文字时,我的重点已经不是叹息“尚武精神”的失落,因为惊异于抗日战争的惨烈,惊异于中国军人赴死的无畏,绝处逢生,我分明看到了“尚武精神”正以失败的、流血的代价,显示它扼杀不了的生机。
抗日战争的惨烈,在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中国军人为国而做的牺牲,亦在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因为失败连连,失地连连,抗日之战的初期与中期,曾被中国人当作“失败”接受与承认。加上东北出了个溥仪的“满洲国”,绥远出了个德王(德穆楚克栋鲁普)的“蒙古联合自治政府”,北平出了个王克敏的“临时政府”,南京出了个梁鸿志的“维新政府”,最后王、德、梁、汪合流又出了个冒牌的南京“中华民国政府”,汉奸与汉奸现象,让人怀疑中华民族精神的主流是否还能经受住内忧外患的双重侵蚀。此时,严重的形势已经不是“尚武精神”的失落了,在一个巨大的国土扇面上,因为承受不了异族入侵者的威胁利诱,一大批风云人物早已放弃了最基本的民族信念,数典忘祖,认敌作父,将历史上层出不穷的卖国主义发展到了极致——这便是死不要脸面,明明“卖国”,还要宣传为“曲线救国”。有这种惊人的上层背叛、上层卖国相比照,我对胆小一些、怯懦一些、甚至当了逃兵的人生发了宽容;这些人总是与媚颜事敌、为虎作伥者不在一个“质”的层面上。基于这一对比,本节既然不将“卖国主义”作为一个批判重点,当然也应该减缓对“尚武精神失落”的批评,转而从积极的方面,对坚持抗日的中国军人与中国平民给予充分肯定。
绕了一个圈,为本书的重心转移作些解释,也为本书接近抗日英烈的人性真实作些铺垫。
上一段,我用两个“绝无仅有”形容抗战惨烈和牺牲巨大。抗战胜利六十多年后,中国人还在传递并放大着对日本人凶残的恐怖。有一种比较,即苏联人打败了德国法西斯,胜利了的苏联人中间并未反弹出一种“恐德症”;中国人战胜了日本法西斯,胜利了的中国人中间总是拂不去“恐日症”的旧梦。这是为什么呢?
可能是宣传出了毛病。挖掘“大屠杀”的物证,固然有利于不忘国耻;但回避“抗战”的战场较量,将“抗日战争”省略为一场日本人的“大屠杀”,却是有意无意在抹杀中国将士的英雄业绩和英雄精神——而这才是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的真正教材。
让我们再一次回复抗日战争“惨烈性”的话题。
一般史书,都承认或接近如下概述:
八年抗日之战,大会战22次,重要战役200多次,各种抗日战斗不下20万次。
战争中,中国一度丧失26个省、1500个县市的600万平方公里土地。受战争之害者达2亿人。中国军队伤亡331万人(其中死亡130万人),中国百姓伤亡842万人。因为战争,中国直接经济损失达313亿美元,间接损失204亿美元,这还不包括台湾与海外华侨的损失,也不包括41.6亿美元的抗日军费。如果计算间接损失,八年抗战,中国伤亡了3500万人,损失了5600亿美元资产。·輧·輰·訛
最后的胜利也是巨大的:八年间,中国抗日武装歼灭日本侵略军150万,歼灭伪军118万,受降日军128万、伪军146万。
一方侵略,处于进攻态势;一方反侵略,处于防守态势。攻守相当,这才有激战与恶战。对中国人而言惨烈的会战与战役,对日本人同样也是死亡陷井。因而,本文要正告国人的是:抗日战争的惨绝寰宇,正是中国军民在颓势、弱势背景下的绝地反击,正是中国军民用超限的牺牲对武器劣势、战备缺项的弥补,正是中国军民至败不退、至死不降的尚武精神的复苏。
有一个对比面,被中国人自己忽略了,那就是“九一八”事变。中国人说“九一八”,唱“九一八”,却忘了是中国人放弃抵抗、将东三省拱手送给日本人。大片领土,朝夕丧失,但那个过程,一丁点儿也不惨烈。一打就跑,不打早跑,双方不见面,还要流什么血?死什么人?
中国人真正大规模的抗日,是从上海的“一·二八”抗战开始的。接下来,长城抗战、卢沟桥抗战、“八一三”淞沪会战、徐州会战……虽然打一场退一场,但在恒退恒战的对抗中,日本人速战速决(有三个月战胜中国的设想)的美梦破灭了。中国国内的战争体制建构起来了,中国国内的抗日力量亦整合起来了。武汉会战进行中,检讨抗战15个月的成绩,毛泽东曾托周恩来致函蒋介石,赞曰:“先生领导全民族进行空前伟大的革命战争,凡在国人,无不崇仰。十五个月之抗战,愈挫愈奋,再接再厉,虽顽寇尚未戢其凶锋,然胜利之始基,业已奠定,前途之光明、希望无穷。”所谓“愈挫愈奋”,其实是数十万中华健儿在用生命之躯阻滞着日本侵略者的战车推进。
明知敌强我弱,明知胜算很少,明知牺牲很大,甚至明知风吹易水,一去不返,但中国的抗日将士依然慷慨悲歌,义无反顾,冲上两军阵前,熔在战火里,化在战火里,一命抵一命,两命抵一命,三命抵一命,也不让侵略者进一步。
“八一三”淞沪会战之初,日本人在掌握了绝对制空权、制海权的有利条件下,只派了八九千人的部队,强攻中国守军,以为一战可胜。中国守军寸土不让,以牙还牙,以眼还眼。日本人只好增兵,很快增加到陆军包括九个师团、两个支队、一个华北第五师团的分遣队,海军两个舰队,包括四艘航母、一百多艘军舰,空军三千架飞机,共二十五万兵力,大有把上海炸平之势。中国针锋相对,急调全国正规陆军三分之一的兵力,计七十八个师、七个独立旅、三个暂编旅、七个炮团、一个宪兵团、外加税警总团、军校教导总队、上海保安总团及江苏四个保安团等,空军则出动八个大队、一个暂编大队共二百五十架飞机,总兵力达七十五万人(一说七十万人)。·輧·輲·訛
中方兵多,但兵器落后(如一个连,仅三挺机枪、五十支汉阳造);日方兵少,但战具精良。一交手,中方便屡屡吃亏。战争,是一场生命绞杀。[奇-Q-i-s-u-u-.-c-o-m-书]中国将士的伟大在于,至死不后退一步。
战斗激烈到这样的程度:
——78师467团一个连队冲上战场,十分钟全部战死。
——88师,一万五千人进入阵地,三小时,牺牲一半,五小时牺牲了五分之三。当日撤下,仅余三分之一。该师262旅524团八百勇士在团长谢晋元率领下据守苏州河北四行仓库。四周全被日军占领,他们不退不降,顽强抗敌,坚守四昼夜,最后奉命撤入英租界。
——98师为中国精锐之师,守阵地十八天,伤亡4960人,占全师62%。营以下军官,牺牲二百人。
——第8师主要兵器为汉阳造步枪,御敌三星期,八千人的部队,仅余七百人。
无怪何应钦回忆说,淞沪战场有如一个大熔炉,人冲进去,都被化掉了。
即使化掉了,中国将士仍然前仆后继,视死如归。这让中国人振奋,让外国人惊奇。
美国罗斯福总统的特使、海军陆战队的上尉军官埃文思·卡尔逊(Evans Carlson)目睹了“八一三”抗战,由衷赞叹:“我简直难以相信,中国人民在这样危机的时刻是那样齐心协力。就我在中国将近十年的观察,我从未见过中国人像今天这样团结,为共同的事业奋斗。”·輧·輳·訛
“八一三”抗战坚持了三个月。日本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破灭了。中国军队死伤33.35万人(一说死伤近30万人,一说25万人),日军自己公布的死伤人数为四万多人(这个数大大缩水,一说九万人左右)。
“八一三”抗战开创了一种同归于尽的焦土战模式。在以后的历次会战中,中国军队多有整营、整团、整旅、整师的壮烈殉国,这才是惊天地、泣鬼神的战争悲剧。
1937年秋天的忻口会战。
一炷香接一炷香,焚燃起上接云霞的烟霭,透过香烟,我们依稀辨认当年。英雄的业绩,是一个无尽的话题,打住无尽的话题,心中只留住无尽的相思——给予那些有名、无名的英烈。
张自忠,佟麟阁将军等,并不是“特殊的”牺牲者。对生命而言,牺牲一样沉重;对亲人而言,牺牲一样伤情;所不同的,仅仅是因为地位悬殊而造成的震撼力和影响力强弱有别。我赞成从“生命的等价”来评价“牺牲的等价”。
所以,后人对在抗日斗争中牺牲的将士,有名或无名,职高或位卑,应给予同样的崇敬与感恩。如果有所差别,那也是应对大量的无名英雄给予更为深切的痛惜与同情。在这一理解的基线上,我们才有资格站在南岳忠烈祠前,站在喜峰口长城抗战纪念碑前,站在七七卢沟桥抗战纪念碑前,站在台儿庄大战纪念碑前,站在中国将士为了抗击日本人侵略而洒下热血的一切地方,深鞠一躬,道一声迟到的告慰。
铺展这一节文字时,我的重点已经不是叹息“尚武精神”的失落,因为惊异于抗日战争的惨烈,惊异于中国军人赴死的无畏,绝处逢生,我分明看到了“尚武精神”正以失败的、流血的代价,显示它扼杀不了的生机。
抗日战争的惨烈,在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中国军人为国而做的牺牲,亦在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因为失败连连,失地连连,抗日之战的初期与中期,曾被中国人当作“失败”接受与承认。加上东北出了个溥仪的“满洲国”,绥远出了个德王(德穆楚克栋鲁普)的“蒙古联合自治政府”,北平出了个王克敏的“临时政府”,南京出了个梁鸿志的“维新政府”,最后王、德、梁、汪合流又出了个冒牌的南京“中华民国政府”,汉奸与汉奸现象,让人怀疑中华民族精神的主流是否还能经受住内忧外患的双重侵蚀。此时,严重的形势已经不是“尚武精神”的失落了,在一个巨大的国土扇面上,因为承受不了异族入侵者的威胁利诱,一大批风云人物早已放弃了最基本的民族信念,数典忘祖,认敌作父,将历史上层出不穷的卖国主义发展到了极致——这便是死不要脸面,明明“卖国”,还要宣传为“曲线救国”。有这种惊人的上层背叛、上层卖国相比照,我对胆小一些、怯懦一些、甚至当了逃兵的人生发了宽容;这些人总是与媚颜事敌、为虎作伥者不在一个“质”的层面上。基于这一对比,本节既然不将“卖国主义”作为一个批判重点,当然也应该减缓对“尚武精神失落”的批评,转而从积极的方面,对坚持抗日的中国军人与中国平民给予充分肯定。
绕了一个圈,为本书的重心转移作些解释,也为本书接近抗日英烈的人性真实作些铺垫。
上一段,我用两个“绝无仅有”形容抗战惨烈和牺牲巨大。抗战胜利六十多年后,中国人还在传递并放大着对日本人凶残的恐怖。有一种比较,即苏联人打败了德国法西斯,胜利了的苏联人中间并未反弹出一种“恐德症”;中国人战胜了日本法西斯,胜利了的中国人中间总是拂不去“恐日症”的旧梦。这是为什么呢?
可能是宣传出了毛病。挖掘“大屠杀”的物证,固然有利于不忘国耻;但回避“抗战”的战场较量,将“抗日战争”省略为一场日本人的“大屠杀”,却是有意无意在抹杀中国将士的英雄业绩和英雄精神——而这才是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的真正教材。
让我们再一次回复抗日战争“惨烈性”的话题。
一般史书,都承认或接近如下概述:
八年抗日之战,大会战22次,重要战役200多次,各种抗日战斗不下20万次。
战争中,中国一度丧失26个省、1500个县市的600万平方公里土地。受战争之害者达2亿人。中国军队伤亡331万人(其中死亡130万人),中国百姓伤亡842万人。因为战争,中国直接经济损失达313亿美元,间接损失204亿美元,这还不包括台湾与海外华侨的损失,也不包括41.6亿美元的抗日军费。如果计算间接损失,八年抗战,中国伤亡了3500万人,损失了5600亿美元资产。·輧·輰·訛
最后的胜利也是巨大的:八年间,中国抗日武装歼灭日本侵略军150万,歼灭伪军118万,受降日军128万、伪军146万。
一方侵略,处于进攻态势;一方反侵略,处于防守态势。攻守相当,这才有激战与恶战。对中国人而言惨烈的会战与战役,对日本人同样也是死亡陷井。因而,本文要正告国人的是:抗日战争的惨绝寰宇,正是中国军民在颓势、弱势背景下的绝地反击,正是中国军民用超限的牺牲对武器劣势、战备缺项的弥补,正是中国军民至败不退、至死不降的尚武精神的复苏。
有一个对比面,被中国人自己忽略了,那就是“九一八”事变。中国人说“九一八”,唱“九一八”,却忘了是中国人放弃抵抗、将东三省拱手送给日本人。大片领土,朝夕丧失,但那个过程,一丁点儿也不惨烈。一打就跑,不打早跑,双方不见面,还要流什么血?死什么人?
中国人真正大规模的抗日,是从上海的“一·二八”抗战开始的。接下来,长城抗战、卢沟桥抗战、“八一三”淞沪会战、徐州会战……虽然打一场退一场,但在恒退恒战的对抗中,日本人速战速决(有三个月战胜中国的设想)的美梦破灭了。中国国内的战争体制建构起来了,中国国内的抗日力量亦整合起来了。武汉会战进行中,检讨抗战15个月的成绩,毛泽东曾托周恩来致函蒋介石,赞曰:“先生领导全民族进行空前伟大的革命战争,凡在国人,无不崇仰。十五个月之抗战,愈挫愈奋,再接再厉,虽顽寇尚未戢其凶锋,然胜利之始基,业已奠定,前途之光明、希望无穷。”所谓“愈挫愈奋”,其实是数十万中华健儿在用生命之躯阻滞着日本侵略者的战车推进。
明知敌强我弱,明知胜算很少,明知牺牲很大,甚至明知风吹易水,一去不返,但中国的抗日将士依然慷慨悲歌,义无反顾,冲上两军阵前,熔在战火里,化在战火里,一命抵一命,两命抵一命,三命抵一命,也不让侵略者进一步。
“八一三”淞沪会战之初,日本人在掌握了绝对制空权、制海权的有利条件下,只派了八九千人的部队,强攻中国守军,以为一战可胜。中国守军寸土不让,以牙还牙,以眼还眼。日本人只好增兵,很快增加到陆军包括九个师团、两个支队、一个华北第五师团的分遣队,海军两个舰队,包括四艘航母、一百多艘军舰,空军三千架飞机,共二十五万兵力,大有把上海炸平之势。中国针锋相对,急调全国正规陆军三分之一的兵力,计七十八个师、七个独立旅、三个暂编旅、七个炮团、一个宪兵团、外加税警总团、军校教导总队、上海保安总团及江苏四个保安团等,空军则出动八个大队、一个暂编大队共二百五十架飞机,总兵力达七十五万人(一说七十万人)。·輧·輲·訛
中方兵多,但兵器落后(如一个连,仅三挺机枪、五十支汉阳造);日方兵少,但战具精良。一交手,中方便屡屡吃亏。战争,是一场生命绞杀。[奇-Q-i-s-u-u-.-c-o-m-书]中国将士的伟大在于,至死不后退一步。
战斗激烈到这样的程度:
——78师467团一个连队冲上战场,十分钟全部战死。
——88师,一万五千人进入阵地,三小时,牺牲一半,五小时牺牲了五分之三。当日撤下,仅余三分之一。该师262旅524团八百勇士在团长谢晋元率领下据守苏州河北四行仓库。四周全被日军占领,他们不退不降,顽强抗敌,坚守四昼夜,最后奉命撤入英租界。
——98师为中国精锐之师,守阵地十八天,伤亡4960人,占全师62%。营以下军官,牺牲二百人。
——第8师主要兵器为汉阳造步枪,御敌三星期,八千人的部队,仅余七百人。
无怪何应钦回忆说,淞沪战场有如一个大熔炉,人冲进去,都被化掉了。
即使化掉了,中国将士仍然前仆后继,视死如归。这让中国人振奋,让外国人惊奇。
美国罗斯福总统的特使、海军陆战队的上尉军官埃文思·卡尔逊(Evans Carlson)目睹了“八一三”抗战,由衷赞叹:“我简直难以相信,中国人民在这样危机的时刻是那样齐心协力。就我在中国将近十年的观察,我从未见过中国人像今天这样团结,为共同的事业奋斗。”·輧·輳·訛
“八一三”抗战坚持了三个月。日本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破灭了。中国军队死伤33.35万人(一说死伤近30万人,一说25万人),日军自己公布的死伤人数为四万多人(这个数大大缩水,一说九万人左右)。
“八一三”抗战开创了一种同归于尽的焦土战模式。在以后的历次会战中,中国军队多有整营、整团、整旅、整师的壮烈殉国,这才是惊天地、泣鬼神的战争悲剧。
1937年秋天的忻口会战。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