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作者:田秉锷 更新:2021-12-04 04:53
而就在他出发的前一天即6月9日,英国驻华公使窦纳乐爵士紧急电告西摩尔,请求军队火速赶往北京保护使馆。因而,西摩尔率部西进是贯彻八国政府、八国公使意志的多国军事行动。这支部队过天津,又过扬庄,在白河大桥附近与聂士成武卫军互相挥手致意,顺利通过。由此可以证明的是:清廷并未下令拦阻这支部队,而这支部队的入京任务仍然锁定在加强各国使馆防务方面。行至“落垡”站,因铁路被义和团破坏,这支部队被迫下车,步行向廊坊趋进。由于没有陆战经验,加上义和团骚扰及后勤不继,西摩尔进京受阻,6月26日重回天津。
鉴于6月1日永清二教士被杀,6月2日北京麦加利银行被烧,天津苏家桥教堂被焚,6月8日京津铁路被毁断,6月11日日本外交官被杀,6月13日北京教民三百人被杀,所以各国使馆加紧了调兵保护的步伐。
五月十八日(6月14日),二千四百多名联军士兵登陆,进入天津租界区,对各国侨民实施保护。
五月十九日(6月15日),大沽口外联军谋划抢夺大沽口炮台。
五月二十日(6月16日),英、德、日三国军队悄悄在大沽口附近登陆。当晚,俄国巴赫米季耶夫中尉代表联军向天津镇总兵罗荣光递交最后通牒,以“暂借”为名,要清军在五月二十一日(6月17日)凌晨二时前交出大沽口炮台。
五月二十一日凌晨零时四十五分,大沽口炮台守军向逼近阵地的联军战舰开炮。联军十几艘战舰在俄国基利特勃兰特中将指挥下强攻大沽口炮台。激战六小时,炮台失守。六十七岁的老将军罗荣光战死。
五月二十七日(6月23日),俄、英军队进攻天津外围清军防地军粮城及东局子军工厂。至六月初一(6月27日)东局子被攻破。
六月十三日(7月9日),联军攻占天津城南八里台,直隶提督聂士成战死。
六月十六日(7月12日),联军一万四千人直薄天津城下。俄、德军攻东门,日、英、美军攻南门。六月十八日(7月14日)天津陷落。
七月八日(8月2日),八国联军司令部在天津成立,尚在路途中的德国将军瓦德西被推举为总司令。联军总数约四万人。
七月九日(8月3日),联军决定进军北京。
七月十日(8月4日),联军约一万八千人沿运河北上,进击北京。
七月十一日(8月5日),联军突破清军防线,攻占北仓。
七月十二日(8月6日),清军放弃防务,全线溃散,直隶总督裕禄阵前自杀。联军占杨村。
七月十五日(8月9日),联军占西河务。
七月十九日(8月13日),联军占通州,进抵北京城郊。
七月二十日(8月14日),联军一部于当日凌晨攻破北京东便门。激战一天,北京外城各门皆破。
七月二十一日(8月15日),联军攻破北京外城各门后,开始攻皇城各门,并与残留清军展开巷战。
七月二十二日(8月16日)晚,巷战结束,联军占领北京城。·輬·輰·訛
一场战争的大戏,八国联军已经演过了高潮。下面,已无悬念。到当年八月下旬(9月中旬),相继抵达北京的联军已有十万之众。瓦德西作为统帅,姗姗来迟,闰八月二十四日(10月17日)始至北京,不过,他背后跟随着两万德军。以北京为临时大本营,联军又开始四方出击:东进山海关,北击张家口,西攻娘子关,南陷保定城,在大清王朝的统治中心纵横驰骋。俄国人别有妄图,利用与中国接壤之便,出兵黑龙江、吉林、辽宁,乘势占领中国东北大片领土。
在八国联军打击下,清廷开始作政策调整。
当年七月十三日(8月7日),清廷正式任命李鸿章为全权议和大臣。
七月二十六日(8月20日),光绪帝下罪己诏,承认“近日衅起”,“负罪实甚”。这表示慈禧开始反思。
七月二十八日(8月22日),光绪帝又下求“直言”诏。这则表示朝廷政策将要调整。"奇-_-書--*--网-QISuu.cOm"
七月三十日(8月24日),清廷发出求和上谕。由“宣战”而“求和”,政策回归理性。
八月十四日(9月7日),清廷明谕通令,剿灭义和团匪。“义民”走向反面,其实是还原本来面目。
闰八月初二(9月25日),清廷发旨,革端郡王载漪、军机大臣刚毅、庄亲王载勋、都察院左都御史英年、刑部尚书赵舒翘、怡亲王溥静、贝勒载濂、载滢、辅国公载澜等人爵职,或交宗人府,或交刑部议处。
闰八月初三(9月26日),罢山西巡抚毓贤职。
闰八月十七日(10月10日),李鸿章至京。此前过天津,谒德帅瓦德西,谢不见。次日,诏下又以奕劻为全权议和大臣,与李鸿章同主议和事宜,并许刘坤一、张之洞参与其事。
和谈的路,漫长而艰难。
十一月初三(12月24日),西、德、奥、比、美、法、英、意、日、荷、俄等十一国公使草拟了一份和约大纲,交李鸿章、奕劻签署。二人不能作主,乃上奏驻跸西安的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这份大纲,即后来签订的《辛丑条约》的底本。
作为一个“战例”,不论从八国联军的“侵略”,还是从中国军队的“反侵略”上加以剖析,都没有多少战略、战术或战法、战技的经验教训垂示后人。该胜的胜了,该败的败了,有仇的复仇了,造罪的受惩了,即兴而攻,无备而御,攻也草草,守也庸庸,如此而已。
这么表述,有将一场血腥战争“儿戏化”的倾向。对此,毋庸辩白。因为,在庚子年的那个历史关口,中国的最高权力者和最下层的权力觊觎者,都在相互欺骗,愚弄对方。从某个偏狭的角度回望历史,八国联军对中国国家的战争惩戒,是由于中国人拿外国人当赌注、炫耀赌技,而最后输了自己。这么说史,不厚道,但也不算刻薄。你看八国联军一方,临时凑合,匆忙上阵,你先我后,你争我抢,那一根战争的链条本来便十分脆弱。抖动一下这根七纽八结的链条,中国人便俯首就缚了,这哪儿还是一场国家对国家的战争?哪儿还有人民群众既爱国又反帝的豪情?
在八国联军的进军北京的路线上,只有两个中国将领以及他们统率的部队,进行了具有英雄主义、爱国主义的战斗。一是擢任了喀什噶尔提督、尚未赴任的天津镇总兵罗荣光,一是直隶提督聂士成。
罗荣光的困难,是自己想先发制人打击入侵者,但直隶总督裕禄不让打,朝廷也不让打。最后通牒生效前一小时的先于敌人开炮,也还是违反军纪国法的。罗荣光争了一小时的开炮权、而敌方早已取得了提前数日的侦察、备战、登陆包抄优势。可怜而又可悲的是,罗荣光部的抗敌战绩竟被裕禄记到义和团头上;丢失大沽口,竟被上报为守土获胜。·輬·輱·訛 非常时期,朝廷却被它的封疆大吏蒙了一次,以至误了御敌大事。
聂士成的困难在于腹背受敌。前有八国联军,后有义和团。聂士成抗战,义和团捣蛋,矛盾尖锐时发展到义和团与信奉义和团的练勇不但向聂士成部打黑枪,而且劫聂士成家人为人质相报复。聂士成复荣禄书诉苦道:“匪害民,必至害国,身为提督,境有匪不能剿,如职何?”
罗荣光“拔刀杀眷属”,“勿令辱外人手”,最后自己拼死于大沽口炮台下。·輬·輳·訛
聂士成在母妻被义和团掠为人质,生死不明的情况下,“手刃退卒”,战死于津郊八里台阵地桥头。
但中国近代史写手们,总有意无意将这两位爱国将军边缘化,事迹缩水,声名隐匿,而腾出大量篇幅歌颂张德成、曹福田辈的义和团。这立场,与直隶总督裕禄为张、曹请功赐赏不谋而合。后世荒唐的“历史学家”原来是裕禄知己!
在中国东北,还出了一位坚持抗击俄军侵略的寿山将军。地失军败时,他选择了“饮金卧柩”而自裁。对这样一位死于边事的将军,清廷竟“诏责其开边衅,部议夺职”。·輬·輴·訛 在流行的中国近代史教科书中,寿山多被隐名埋功。
在八国联军进攻北京的路线上,还有两个无奈殉国的朝廷大吏,一是直隶总督裕禄,见溃兵难卸,强敌难敌,用一只小手枪自杀于杨村军中。一是巡阅长江水师的李秉衡,募师入卫勤王,督四路大军抗敌,但一触即溃,退至通州,不能再退,于是饮金而死。这两个人,都有纵拳酿乱的责任,但心里还有个国,临危还敢于死,也是值得后世为官者敬佩的。
八国联军踏上中国的领土、并占领天津、北京之后,相互间便开始了杀戮与抢劫的竞赛。“特许军队公开抢劫三日”,这是发生在北京的情况。数万名带枪的强盗,连抢三日,甚至更长时间,一座城市,还有什么珍藏可以幸免于劫?“抢”的伴生物是“杀”。“南京大屠杀”发生前三十八年。早有了“北京大屠杀”,史书并无专章记载,可见历史也善于打盹。“京师盛时,居人殆四百万,自拳匪暴军之乱,劫盗乘之,卤掠一空,无得免者。坊市萧条,狐狸昼出,向之摩肩击毂者,如得墟墓间矣”。 民人死伤,仍无确数。
细数国家民族的灾难,沉淀到最后,都是老百姓的灾难。
鉴于6月1日永清二教士被杀,6月2日北京麦加利银行被烧,天津苏家桥教堂被焚,6月8日京津铁路被毁断,6月11日日本外交官被杀,6月13日北京教民三百人被杀,所以各国使馆加紧了调兵保护的步伐。
五月十八日(6月14日),二千四百多名联军士兵登陆,进入天津租界区,对各国侨民实施保护。
五月十九日(6月15日),大沽口外联军谋划抢夺大沽口炮台。
五月二十日(6月16日),英、德、日三国军队悄悄在大沽口附近登陆。当晚,俄国巴赫米季耶夫中尉代表联军向天津镇总兵罗荣光递交最后通牒,以“暂借”为名,要清军在五月二十一日(6月17日)凌晨二时前交出大沽口炮台。
五月二十一日凌晨零时四十五分,大沽口炮台守军向逼近阵地的联军战舰开炮。联军十几艘战舰在俄国基利特勃兰特中将指挥下强攻大沽口炮台。激战六小时,炮台失守。六十七岁的老将军罗荣光战死。
五月二十七日(6月23日),俄、英军队进攻天津外围清军防地军粮城及东局子军工厂。至六月初一(6月27日)东局子被攻破。
六月十三日(7月9日),联军攻占天津城南八里台,直隶提督聂士成战死。
六月十六日(7月12日),联军一万四千人直薄天津城下。俄、德军攻东门,日、英、美军攻南门。六月十八日(7月14日)天津陷落。
七月八日(8月2日),八国联军司令部在天津成立,尚在路途中的德国将军瓦德西被推举为总司令。联军总数约四万人。
七月九日(8月3日),联军决定进军北京。
七月十日(8月4日),联军约一万八千人沿运河北上,进击北京。
七月十一日(8月5日),联军突破清军防线,攻占北仓。
七月十二日(8月6日),清军放弃防务,全线溃散,直隶总督裕禄阵前自杀。联军占杨村。
七月十五日(8月9日),联军占西河务。
七月十九日(8月13日),联军占通州,进抵北京城郊。
七月二十日(8月14日),联军一部于当日凌晨攻破北京东便门。激战一天,北京外城各门皆破。
七月二十一日(8月15日),联军攻破北京外城各门后,开始攻皇城各门,并与残留清军展开巷战。
七月二十二日(8月16日)晚,巷战结束,联军占领北京城。·輬·輰·訛
一场战争的大戏,八国联军已经演过了高潮。下面,已无悬念。到当年八月下旬(9月中旬),相继抵达北京的联军已有十万之众。瓦德西作为统帅,姗姗来迟,闰八月二十四日(10月17日)始至北京,不过,他背后跟随着两万德军。以北京为临时大本营,联军又开始四方出击:东进山海关,北击张家口,西攻娘子关,南陷保定城,在大清王朝的统治中心纵横驰骋。俄国人别有妄图,利用与中国接壤之便,出兵黑龙江、吉林、辽宁,乘势占领中国东北大片领土。
在八国联军打击下,清廷开始作政策调整。
当年七月十三日(8月7日),清廷正式任命李鸿章为全权议和大臣。
七月二十六日(8月20日),光绪帝下罪己诏,承认“近日衅起”,“负罪实甚”。这表示慈禧开始反思。
七月二十八日(8月22日),光绪帝又下求“直言”诏。这则表示朝廷政策将要调整。"奇-_-書--*--网-QISuu.cOm"
七月三十日(8月24日),清廷发出求和上谕。由“宣战”而“求和”,政策回归理性。
八月十四日(9月7日),清廷明谕通令,剿灭义和团匪。“义民”走向反面,其实是还原本来面目。
闰八月初二(9月25日),清廷发旨,革端郡王载漪、军机大臣刚毅、庄亲王载勋、都察院左都御史英年、刑部尚书赵舒翘、怡亲王溥静、贝勒载濂、载滢、辅国公载澜等人爵职,或交宗人府,或交刑部议处。
闰八月初三(9月26日),罢山西巡抚毓贤职。
闰八月十七日(10月10日),李鸿章至京。此前过天津,谒德帅瓦德西,谢不见。次日,诏下又以奕劻为全权议和大臣,与李鸿章同主议和事宜,并许刘坤一、张之洞参与其事。
和谈的路,漫长而艰难。
十一月初三(12月24日),西、德、奥、比、美、法、英、意、日、荷、俄等十一国公使草拟了一份和约大纲,交李鸿章、奕劻签署。二人不能作主,乃上奏驻跸西安的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这份大纲,即后来签订的《辛丑条约》的底本。
作为一个“战例”,不论从八国联军的“侵略”,还是从中国军队的“反侵略”上加以剖析,都没有多少战略、战术或战法、战技的经验教训垂示后人。该胜的胜了,该败的败了,有仇的复仇了,造罪的受惩了,即兴而攻,无备而御,攻也草草,守也庸庸,如此而已。
这么表述,有将一场血腥战争“儿戏化”的倾向。对此,毋庸辩白。因为,在庚子年的那个历史关口,中国的最高权力者和最下层的权力觊觎者,都在相互欺骗,愚弄对方。从某个偏狭的角度回望历史,八国联军对中国国家的战争惩戒,是由于中国人拿外国人当赌注、炫耀赌技,而最后输了自己。这么说史,不厚道,但也不算刻薄。你看八国联军一方,临时凑合,匆忙上阵,你先我后,你争我抢,那一根战争的链条本来便十分脆弱。抖动一下这根七纽八结的链条,中国人便俯首就缚了,这哪儿还是一场国家对国家的战争?哪儿还有人民群众既爱国又反帝的豪情?
在八国联军的进军北京的路线上,只有两个中国将领以及他们统率的部队,进行了具有英雄主义、爱国主义的战斗。一是擢任了喀什噶尔提督、尚未赴任的天津镇总兵罗荣光,一是直隶提督聂士成。
罗荣光的困难,是自己想先发制人打击入侵者,但直隶总督裕禄不让打,朝廷也不让打。最后通牒生效前一小时的先于敌人开炮,也还是违反军纪国法的。罗荣光争了一小时的开炮权、而敌方早已取得了提前数日的侦察、备战、登陆包抄优势。可怜而又可悲的是,罗荣光部的抗敌战绩竟被裕禄记到义和团头上;丢失大沽口,竟被上报为守土获胜。·輬·輱·訛 非常时期,朝廷却被它的封疆大吏蒙了一次,以至误了御敌大事。
聂士成的困难在于腹背受敌。前有八国联军,后有义和团。聂士成抗战,义和团捣蛋,矛盾尖锐时发展到义和团与信奉义和团的练勇不但向聂士成部打黑枪,而且劫聂士成家人为人质相报复。聂士成复荣禄书诉苦道:“匪害民,必至害国,身为提督,境有匪不能剿,如职何?”
罗荣光“拔刀杀眷属”,“勿令辱外人手”,最后自己拼死于大沽口炮台下。·輬·輳·訛
聂士成在母妻被义和团掠为人质,生死不明的情况下,“手刃退卒”,战死于津郊八里台阵地桥头。
但中国近代史写手们,总有意无意将这两位爱国将军边缘化,事迹缩水,声名隐匿,而腾出大量篇幅歌颂张德成、曹福田辈的义和团。这立场,与直隶总督裕禄为张、曹请功赐赏不谋而合。后世荒唐的“历史学家”原来是裕禄知己!
在中国东北,还出了一位坚持抗击俄军侵略的寿山将军。地失军败时,他选择了“饮金卧柩”而自裁。对这样一位死于边事的将军,清廷竟“诏责其开边衅,部议夺职”。·輬·輴·訛 在流行的中国近代史教科书中,寿山多被隐名埋功。
在八国联军进攻北京的路线上,还有两个无奈殉国的朝廷大吏,一是直隶总督裕禄,见溃兵难卸,强敌难敌,用一只小手枪自杀于杨村军中。一是巡阅长江水师的李秉衡,募师入卫勤王,督四路大军抗敌,但一触即溃,退至通州,不能再退,于是饮金而死。这两个人,都有纵拳酿乱的责任,但心里还有个国,临危还敢于死,也是值得后世为官者敬佩的。
八国联军踏上中国的领土、并占领天津、北京之后,相互间便开始了杀戮与抢劫的竞赛。“特许军队公开抢劫三日”,这是发生在北京的情况。数万名带枪的强盗,连抢三日,甚至更长时间,一座城市,还有什么珍藏可以幸免于劫?“抢”的伴生物是“杀”。“南京大屠杀”发生前三十八年。早有了“北京大屠杀”,史书并无专章记载,可见历史也善于打盹。“京师盛时,居人殆四百万,自拳匪暴军之乱,劫盗乘之,卤掠一空,无得免者。坊市萧条,狐狸昼出,向之摩肩击毂者,如得墟墓间矣”。 民人死伤,仍无确数。
细数国家民族的灾难,沉淀到最后,都是老百姓的灾难。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