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作者:吴越 更新:2021-12-04 03:58
不再派船大老远地从苏州运水喝了。家母搬来嘉兴以后,反正每年都要着人到苏杭二州去采办各种穿着食用物品,顺便也捎回几坛子水来,专为待客之用。今天烹的,是虎丘陆羽泉的水。说到这茶叶,其实就是龙井。不过说它寻常也不寻常:因为这是龙井山尖儿上长的茶树,一共只有十几棵,那里终年云雾缭绕,茶味儿比长在山腰、山脚的要香醇浓烈得多,名叫雀舌云雾茶,每年都是单采单制的,只有几家老主顾才能分到一二斤,市场上是根本见不到的。所以说这是名茶中的名茶,说它寻常也不寻常的意思。”
--------
① 陆羽泉──据《吴郡志》记载:陆羽泉在江苏吴县虎丘山剑池旁边,水面阔丈余,四面都是石壁,下面也是石底,泉水从石滹中涌出。张又新品定为“吴中水品第三”。
② 虎跑泉──在杭州大兹山。相传唐朝性空和尚在大兹山居住,苦无水。后来看见两只老虎用爪刨地,泉水涌出,因此叫做虎跑泉。跑,在这里音p áo 刨,通刨。
黄逸峰终究是买卖人,见了货色,总不忘打听价钱:
“这么名贵的茶叶,要买多少钱一斤呢?”
“这东西本来就不多,物以稀为贵,又都是山上派专人分头给几家老熟人送去的,根本就不定价格,值钱的是那一片心;收到一两斤的,随便给个三五两银子,也不过是表示一点儿意思而已。没有面子的,出十两银子一斤,还没地儿买去呢!”
黄逸峰一算,即便按三两银子一斤计,一担茶叶就得三百两银子。在宁波,可以买到顶上旗枪三十多担了呢!不禁暗暗咂舌,心想:像薛家母女这样奢华铺张,要是没有前院儿那几十棵摇钱树,这日子怎么过得下去呢?
由于喝茶而引起的一段插曲终了之后,素素又把话题拉回到画画儿上来。因见本忠始终没有言语,就特别点着他的名儿说:
“刘客官在品茶上不愧是名家高手,只尝得一口,就能品出茶是什么茶、水是什么水来。这几幅拙画,刘客官法眼雅正之后,却不见有所批评指点。要不是十分不堪入目的话,敢请不吝指教一二,也好叫我少走一些弯路,早日得知个中三昧,早日入门呢。”
素素的虚心请教,颇使黄逸峰为之担忧不已。因为座中诸公,只有他一个人知道本忠的底细;虽说这两年本忠在丈人家里读了一些书,也认识了不少字,可是对于琴棋书画、诗词歌赋这些才子佳人们摆弄的玩意儿,多半儿是从来没有学过的。素素这一问,不答吧,露了怯;回答吧,又不免露拙。本忠那里并没有着慌,黄逸峰倒有些慌了神儿,快要坐立不安起来了。正在不知道该如何圆场的当口,只听得本忠不慌不忙地回答说:
“不瞒小姐说,对于画画儿,我是一窍不通,谈不上指教
二字。要是不笑话我外行人说外行话,不妨可以说说我的一点儿观后感。谈不上有什么独到的见解,不过是大胆妄语,各抒己见罢了。小姐自幼学画,又经过名师指点,造诣已经很深。我这里先要请问一句:一切事物当中,以什么东西为最好画?”
素素没有想到这位小客官竟会反问一句,仓促间不知如何回答是好,略想了想,只好说:
“画画儿的人,最常画的,不过花草树木、飞禽走兽、山水人物、亭台楼阁这些东西;不常画的,那就各有所好、各有所专,不一而足了。按照我自己学画以来所画过的种种事物来看,几乎就没有一样是特别容易、特别好画的。不论是花是草,是人是物,都是越学越难,越学越不敢下笔了。”
本忠满意地点了点头,接着说:
“小姐此话,实为经验之谈。按照常情说,应该是熟能生巧,越画越容易才是正理;不过学艺的人,也有一句口头禅,叫做‘初学三年,天下去得;再学三年,寸步难行’。为什么呢?就为技艺高了,眼界广了,对自己的要求也越来越严的缘故。不论学什么,凡是学了两三年之后,就以为‘此中本领全在我掌握之中’的人,是很难再有所进展的。只有越学越觉着难,而又敢于迎着疑难去解决疑难的人,才能够真正到达顶峰。听小姐刚才所谈,可知小姐绝非庸碌之辈,在绘画之道上造诣颇深的了。画画儿,的确画什么都难。因为画出来的东西,大多数都是人人见过的,画得像不像好不好,一看就能知道高低优劣。从这个意义上说,画鬼大概要算是最容易的了,因为谁也没有看见过鬼是什么样子,无法说出好坏。从这个意义上再进一步说,那就是画想象中的东西要比画实在的东西容易些,比如画天宫、画地府、画神仙之类。尽管画师画这些东西的时候,所根据的也还是人和人间,不过画出来的画儿,别人却无法批评像不像,因为这也是无法检验核对的。根据这个道理来批评小姐画的画儿,那四幅山水人物就不如这四幅花卉虫鸟画得好。这四幅梅兰竹菊,你是在临摹了无数名作之后,综合诸家之长,再根据自己考察实物的体验,才画成功的。这样画出来的东西,有前人的经验,有自己的体验,还有可资参照的实物作为范本,再加上生花的妙笔、精湛的技艺,这就一定可以画得活龙活现,栩栩如生。反过来说,那四幅山水人物,山是假山,人是古人,咱们谁也没有见过这种奇形怪状的山岩、道貌岸然的古人。你所根据的,只不过是前人的佳作和画谱;前人所根据的,又是比他更早的前人。这样代代相传,陈陈相因,尽管画儿的布局格式各有不同,其实都是在虚无缥缈中讨生活,跟画鬼一样,都是无法检验的。这种依靠临摹、依靠想象虚构出来的画儿,除了把人带到从未到过的太虚幻境中去之外,又怎么会有人间的生气呢?”
本忠的这一番话,说得颇有道理,不单出于黄逸峰的意料之外,也使素素感到惊讶不止。素素自打作画以来,耳朵里灌的都是拜年话、马屁腔,除了师傅之外,还没有一个人敢于当面指责她的画儿有什么欠缺的地方。平心静气地一想,这个小客官所讲的倒也不无道理。这几年来,自己在山水画上虽然也下了不少功夫,但是进展却不大,自己也感到越画越乏味,不正是这个原因么?这样一想,不禁高兴起来,没等本忠把话说完,就抢过话头去说:
“刘客官的这一番活,的确说出了作画的妙法真谛,叫我茅塞顿开,找到了我的症结所在了。想我自从七岁开笔学画以来,十几年中换了三位师傅;他们都是知名的丹青高手,但教我画画儿的秘诀,无非就是多临多摹。他们说:作画有如作诗,‘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要是临熟了前人佳作三百幅,画起画儿来不但能够得心应手,而且可以做到笔笔有来历,笔笔有出处。还说:画家中的顾陆张展①,有如诗家的曹刘沈谢②,阎立本则有如李白,吴道子则有如杜甫,只要多多临摹这几家画祖画圣的名笔佳作,发展变化也就在其中了。这种说法,不知道对与不对,请刘客官一并指教。”
--------
① 顾陆张展──指顾恺之(东晋无锡人,字长康)、陆探微(南北朝刘宋时人)、张増繇(南北朝梁代人,即画龙不点睛者)和展子虔(隋代人,历北齐、北周,至隋代为散朝大夫,善画台阁人马,尤工远近山水)。
② 曹刘沈谢──指曹植、刘桢、沈佺期、谢灵运四大诗家。
本忠略一沉思,回答说:
“学画和学写字一样,总是从临摹开始的。临摹,可以学到前人运笔用墨的经验菁华,当然缺少不得。不过一味只知临摹,则只能跟在前人身后亦步亦趋,就永远不会突破前人的窠臼、发展自己的风格。有一句古话说:‘取法于上,仅得其中;取法于中,仅得其下。’这么说,岂不是一代不如一代了吗?我看也不一定。要是每一个学生都超不过先生去,那么头一个名家是从哪里来的呢?还有一句古话,叫做‘学问之道,得之师者半,得之己者半’,大概就可以说明学生为什么可以青出于蓝的道理了。一心一意学一位名家的做法,照我看不是什么好主意。因为你学得再好,也只能做到像这位名家而已。上月我在杭州消暑,闲来无事,读顾炎所著《日知录》,里面有这样一段话:‘效《楚辞》者必不如《楚辞》,效《七发》者必不如《七发》。盖其中先有一人在前,既恐失之,而其笔力复不能自遂,此寿陵余子学步邯郸之说也。’这一段话,说的正是这个道理。总而言之,前人是一定要学的,尤其在开始的时候。不过不能只学一家之所长,而要学众家之所长;一边学前人的经验,一边还得加进自己的独到见解,才能化别人的东西为自己的东西,从而形成自己的风格。”
听了本忠的这一番议论,素素显得特别高兴特别佩服,精神振奋地说:
“刘客官高见,深入浅出,精僻透彻,说出了学画的道路和门径,令人心悦诚服。自从我学画以来,师傅们总是根据他自己的所长和所好,这个劝我学这家,那个劝我学那家,还没有一位师傅说过刘客官这样一番高论的。我画的这一堂四扇屏,正是按照刘客官所说的,既吸取了前人名家之所长,又掺杂了自己的一得之见,大胆画成的。自己也不知道这样做是不是对。听刘客官这一说,我所走的道路,大概还不算大错吧。今天遇见明师,还有一件事情一并请教:世上万物,可以入画者名目繁多,大别之也有山水、人物、花卉、树木、虫鱼、禽兽、庭院、楼台等等。
--------
① 陆羽泉──据《吴郡志》记载:陆羽泉在江苏吴县虎丘山剑池旁边,水面阔丈余,四面都是石壁,下面也是石底,泉水从石滹中涌出。张又新品定为“吴中水品第三”。
② 虎跑泉──在杭州大兹山。相传唐朝性空和尚在大兹山居住,苦无水。后来看见两只老虎用爪刨地,泉水涌出,因此叫做虎跑泉。跑,在这里音p áo 刨,通刨。
黄逸峰终究是买卖人,见了货色,总不忘打听价钱:
“这么名贵的茶叶,要买多少钱一斤呢?”
“这东西本来就不多,物以稀为贵,又都是山上派专人分头给几家老熟人送去的,根本就不定价格,值钱的是那一片心;收到一两斤的,随便给个三五两银子,也不过是表示一点儿意思而已。没有面子的,出十两银子一斤,还没地儿买去呢!”
黄逸峰一算,即便按三两银子一斤计,一担茶叶就得三百两银子。在宁波,可以买到顶上旗枪三十多担了呢!不禁暗暗咂舌,心想:像薛家母女这样奢华铺张,要是没有前院儿那几十棵摇钱树,这日子怎么过得下去呢?
由于喝茶而引起的一段插曲终了之后,素素又把话题拉回到画画儿上来。因见本忠始终没有言语,就特别点着他的名儿说:
“刘客官在品茶上不愧是名家高手,只尝得一口,就能品出茶是什么茶、水是什么水来。这几幅拙画,刘客官法眼雅正之后,却不见有所批评指点。要不是十分不堪入目的话,敢请不吝指教一二,也好叫我少走一些弯路,早日得知个中三昧,早日入门呢。”
素素的虚心请教,颇使黄逸峰为之担忧不已。因为座中诸公,只有他一个人知道本忠的底细;虽说这两年本忠在丈人家里读了一些书,也认识了不少字,可是对于琴棋书画、诗词歌赋这些才子佳人们摆弄的玩意儿,多半儿是从来没有学过的。素素这一问,不答吧,露了怯;回答吧,又不免露拙。本忠那里并没有着慌,黄逸峰倒有些慌了神儿,快要坐立不安起来了。正在不知道该如何圆场的当口,只听得本忠不慌不忙地回答说:
“不瞒小姐说,对于画画儿,我是一窍不通,谈不上指教
二字。要是不笑话我外行人说外行话,不妨可以说说我的一点儿观后感。谈不上有什么独到的见解,不过是大胆妄语,各抒己见罢了。小姐自幼学画,又经过名师指点,造诣已经很深。我这里先要请问一句:一切事物当中,以什么东西为最好画?”
素素没有想到这位小客官竟会反问一句,仓促间不知如何回答是好,略想了想,只好说:
“画画儿的人,最常画的,不过花草树木、飞禽走兽、山水人物、亭台楼阁这些东西;不常画的,那就各有所好、各有所专,不一而足了。按照我自己学画以来所画过的种种事物来看,几乎就没有一样是特别容易、特别好画的。不论是花是草,是人是物,都是越学越难,越学越不敢下笔了。”
本忠满意地点了点头,接着说:
“小姐此话,实为经验之谈。按照常情说,应该是熟能生巧,越画越容易才是正理;不过学艺的人,也有一句口头禅,叫做‘初学三年,天下去得;再学三年,寸步难行’。为什么呢?就为技艺高了,眼界广了,对自己的要求也越来越严的缘故。不论学什么,凡是学了两三年之后,就以为‘此中本领全在我掌握之中’的人,是很难再有所进展的。只有越学越觉着难,而又敢于迎着疑难去解决疑难的人,才能够真正到达顶峰。听小姐刚才所谈,可知小姐绝非庸碌之辈,在绘画之道上造诣颇深的了。画画儿,的确画什么都难。因为画出来的东西,大多数都是人人见过的,画得像不像好不好,一看就能知道高低优劣。从这个意义上说,画鬼大概要算是最容易的了,因为谁也没有看见过鬼是什么样子,无法说出好坏。从这个意义上再进一步说,那就是画想象中的东西要比画实在的东西容易些,比如画天宫、画地府、画神仙之类。尽管画师画这些东西的时候,所根据的也还是人和人间,不过画出来的画儿,别人却无法批评像不像,因为这也是无法检验核对的。根据这个道理来批评小姐画的画儿,那四幅山水人物就不如这四幅花卉虫鸟画得好。这四幅梅兰竹菊,你是在临摹了无数名作之后,综合诸家之长,再根据自己考察实物的体验,才画成功的。这样画出来的东西,有前人的经验,有自己的体验,还有可资参照的实物作为范本,再加上生花的妙笔、精湛的技艺,这就一定可以画得活龙活现,栩栩如生。反过来说,那四幅山水人物,山是假山,人是古人,咱们谁也没有见过这种奇形怪状的山岩、道貌岸然的古人。你所根据的,只不过是前人的佳作和画谱;前人所根据的,又是比他更早的前人。这样代代相传,陈陈相因,尽管画儿的布局格式各有不同,其实都是在虚无缥缈中讨生活,跟画鬼一样,都是无法检验的。这种依靠临摹、依靠想象虚构出来的画儿,除了把人带到从未到过的太虚幻境中去之外,又怎么会有人间的生气呢?”
本忠的这一番话,说得颇有道理,不单出于黄逸峰的意料之外,也使素素感到惊讶不止。素素自打作画以来,耳朵里灌的都是拜年话、马屁腔,除了师傅之外,还没有一个人敢于当面指责她的画儿有什么欠缺的地方。平心静气地一想,这个小客官所讲的倒也不无道理。这几年来,自己在山水画上虽然也下了不少功夫,但是进展却不大,自己也感到越画越乏味,不正是这个原因么?这样一想,不禁高兴起来,没等本忠把话说完,就抢过话头去说:
“刘客官的这一番活,的确说出了作画的妙法真谛,叫我茅塞顿开,找到了我的症结所在了。想我自从七岁开笔学画以来,十几年中换了三位师傅;他们都是知名的丹青高手,但教我画画儿的秘诀,无非就是多临多摹。他们说:作画有如作诗,‘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要是临熟了前人佳作三百幅,画起画儿来不但能够得心应手,而且可以做到笔笔有来历,笔笔有出处。还说:画家中的顾陆张展①,有如诗家的曹刘沈谢②,阎立本则有如李白,吴道子则有如杜甫,只要多多临摹这几家画祖画圣的名笔佳作,发展变化也就在其中了。这种说法,不知道对与不对,请刘客官一并指教。”
--------
① 顾陆张展──指顾恺之(东晋无锡人,字长康)、陆探微(南北朝刘宋时人)、张増繇(南北朝梁代人,即画龙不点睛者)和展子虔(隋代人,历北齐、北周,至隋代为散朝大夫,善画台阁人马,尤工远近山水)。
② 曹刘沈谢──指曹植、刘桢、沈佺期、谢灵运四大诗家。
本忠略一沉思,回答说:
“学画和学写字一样,总是从临摹开始的。临摹,可以学到前人运笔用墨的经验菁华,当然缺少不得。不过一味只知临摹,则只能跟在前人身后亦步亦趋,就永远不会突破前人的窠臼、发展自己的风格。有一句古话说:‘取法于上,仅得其中;取法于中,仅得其下。’这么说,岂不是一代不如一代了吗?我看也不一定。要是每一个学生都超不过先生去,那么头一个名家是从哪里来的呢?还有一句古话,叫做‘学问之道,得之师者半,得之己者半’,大概就可以说明学生为什么可以青出于蓝的道理了。一心一意学一位名家的做法,照我看不是什么好主意。因为你学得再好,也只能做到像这位名家而已。上月我在杭州消暑,闲来无事,读顾炎所著《日知录》,里面有这样一段话:‘效《楚辞》者必不如《楚辞》,效《七发》者必不如《七发》。盖其中先有一人在前,既恐失之,而其笔力复不能自遂,此寿陵余子学步邯郸之说也。’这一段话,说的正是这个道理。总而言之,前人是一定要学的,尤其在开始的时候。不过不能只学一家之所长,而要学众家之所长;一边学前人的经验,一边还得加进自己的独到见解,才能化别人的东西为自己的东西,从而形成自己的风格。”
听了本忠的这一番议论,素素显得特别高兴特别佩服,精神振奋地说:
“刘客官高见,深入浅出,精僻透彻,说出了学画的道路和门径,令人心悦诚服。自从我学画以来,师傅们总是根据他自己的所长和所好,这个劝我学这家,那个劝我学那家,还没有一位师傅说过刘客官这样一番高论的。我画的这一堂四扇屏,正是按照刘客官所说的,既吸取了前人名家之所长,又掺杂了自己的一得之见,大胆画成的。自己也不知道这样做是不是对。听刘客官这一说,我所走的道路,大概还不算大错吧。今天遇见明师,还有一件事情一并请教:世上万物,可以入画者名目繁多,大别之也有山水、人物、花卉、树木、虫鱼、禽兽、庭院、楼台等等。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