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作者:吴越    更新:2021-12-04 03:58
  自从太平天国起义失败之后, 他隐姓埋名,四处飘泊,也想到过要设法网罗散落在各地的太平军旧部,重整旗鼓,再大干它一番。不过仔细一想,像太平天国那样的造反,前方奋勇杀敌,血流成河,后方自相残杀,也血流成河,各怀二心,另有异志,别说是大业难成了,即便是打下江山来,还不是私心最重、良心最坏的人坐了天下,倒楣的依旧是老百姓么?还不是跟几千年来的改朝换代一样,归根结蒂,只不过是换一个贪欲更大的人来做皇帝而已!
  他不知道没有皇帝的天下是个什么样的天下。更正确地说,是他根本就没往那方面想过。他的希望,只求由清官好皇帝来治理天下,不骑在百姓头上作威作福,不拿百姓当鱼当肉,就心满意足了。根据他的经历和对各色人等的交往,他意识到这样的清官和好皇帝只能来自没有私心的穷人和有良心的读书人。他自己是个武夫,单有这样的想法,却缺乏把这种想法付诸实施的才能。再说,太平军遗留在各地的余党,也都跟他一样,为了躲避官府的搜捕,谁也不敢出头露面,自己就是想找,也无从找起呀!
  自从跟哥哥失散七八年来,他无时无刻不在思忖这个明知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一个人闷在心里,连个商量的人也没有。好不容易通过各种渠道,找到了哥哥的下落,不怕千辛万苦,独自一个找到浙南来,为的也是要跟哥哥合计一个良谋善策,想在浙南山村这个偏僻的山区点起一把火儿来,借哥哥在当地播下的种子作为南风,一直刮到京师去。
  没想到哥哥死在新进的豪绅林炳的手中,剩下一帮徒众,又处于无路可走的境地,正是只消一粒火星儿,就可以点起一场熊熊大火的关键时刻。面对这样的局面,尽管哥哥已经故去,无人可以商量,他经过再三斟酌,决心抓住这个有利的时机,先拉起一支人马来,运用自己多年来带兵打仗的实战经验,出其不意地打它一场大胜仗,一者可以保住哥哥多年来苦心栽培的这一批幼苗,作为他日举事的主力,二者用武力占据一块地盘,官家鞭长莫及,威名远扬之后,散处各地的太平军余党和各路忠义之士才有闻风来投的可能。
  不过,他新来乍到,对于这些从来没有经过阵仗的村夫山民,能不能听从号令,行动有度,进退有序,很不摸底,也极不放心。头一天下操,看见吴石宕人队列整齐,步伐一致,有令则行,无令则止,绝非乌合之众,知道这是几年来哥哥所花的心血,疑虑不由得打消了一半儿。等到这头一仗的五个回合完全依照他的策划取得辉煌战果,没有折损一兵一将,连他这个久经沙场的老行伍,也不能不感到惊讶,不由他叹为奇迹了。
  经过这一番实战的考核,他认为白水山中的这座畲家山寨,人有斗志,地有险势,进可以攻,退可以守,完全有资格作为造反的发祥地。正式誓师举旗的时机,已经成熟了。
  胜利了的雷家寨,人心更齐了。许多原先持怀疑观望态度而不敢让孩子参加战斗的中老年人,在事实面前,迅速扭转了自己的看法,纷纷带着子女来找寨主,要求入伙儿。当着一众头目,他们羞愧而坦率地说出了各自藏在心中的疑虑:自打他们的祖先因为对抗官府和乡绅的欺压被官兵剿捕追杀无处可逃最后从丽水流落到白水山上落户安家以来,由于不甘心忍受财东与官家的欺凌,先后不止一次地竖起过反旗。寨子里的青壮年男子,三丁抽俩,俩丁抽一,几次拉起过一支人马来巡山守寨,对抗官兵。但是每次举事,一者缺乏高人带头,二者各人主张不一,人心不齐,不是中途起了内讧,就是打了败仗,叫官兵杀进寨子来,最后总是以血洗山寨火烧村庄而告终。这种代代相传的往事,他们没有忘记,这种辈辈受辱的仇恨,他们也想昭雪。但是用千百条性命换来的惨痛教训,告诉他们遇事必须慎重,万万不可鲁莽从事,以致重蹈覆辙,再遭浩劫。
  雷一鸣把吴石宕人引上山来暂避一时,出于山里人的仁义和对吴本良的敬仰,大伙儿是绝不会有异言的;但是听说还要为此去跟官军兵戎相见,较量一番,主见可就颇不一致了。多数人的想法,是前有强敌,后无退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却也有少数人觉得山寨里拢共就这么几个人会使枪弄棒,力量单薄,县里的官兵加上镇上的团勇,总数不下四百来人,实力雄厚,双方兵力相差悬殊,只宜坚守,不宜出战。因此,当大多数人纷纷拿起兵器站到校场上去听点听调的时候,也有少数人关上了房门,不让孩子出去。
  等到五处交锋连战连捷大获全胜凯旋归来,他们方才打心眼儿里佩服刘保义的神机妙算和深谋大略。山寨里有了这样的能人当军师,又有吴石宕来的那么多勇士当战将,扯旗造反打天下都不怕,些许几百抽鸦片的土兵,还在话下么?
  山里人心眼儿实,想不通的时候,前面拽后面搡也不见得肯走一步;想通了以后,颠儿颠儿颠儿地跑了来,拦也拦不住,轰也轰不走。人心所向,众望所归,面对着这些憨厚可爱真心来投的乡亲们,立本又怎么能拒之于千里之外呢?
  雷家寨这个畲家山村,坐落在高高的山头上,一向又与外村外镇老死不相往来,本不是什么知名的村落。除了春秋二季有那收山货药材的客商进山去走走之外,平时很少有人会去爬那么高的山的。自从火烧翰林府,大闹舒洪镇,又在大玉岭背和“双龙枪珠”把梅守备杀得全军覆没以后,山寨的威名迅速传遍了四方,成为人人都知道的当地梁山了。
  但凡是传说,总不免越传越神,神越越传,传到后来,终于变成了神话,连本人听了都会大吃一惊的。雷家山寨建寨伊始,小试锋芒,运用“出其不意,攻其无备”的战略,诱敌深入分兵痛歼,接连取得了几个小小的胜利,其实离“用兵如神”四个字还相去甚远。但是这些实事一旦成了传说,千口百舌,只要一人描上一笔,小羔子就变成了大黄牛:人们不单把山寨里的兵力扩大了十好几倍,还把不知姓名的首领们也吹得神乎其神,简直就是姜子牙再世,诸葛亮还阳,除了能掐会算之外,就差呼风唤雨了。
  这种神话,编的人倒不是为了要吓唬谁,只是觉得非如是不足以令人置信罢了。而其结果呢,却正好起了壮大山寨声势、吓坏了官府乡绅这样效用。从城里探听到的消息说:梅得标全军覆没单骑败回县城以后,并没有星夜逃走,而是一面送上请罪书,引咎自责,等待发落;一面称病在家,杜门谢客,军营里的大小事务一概不管。金太爷对此又恼又恨,又气又急,肝火上升,暴跳如雷。但是投鼠忌器,为了减轻自己的罪责,这么惨重的败绩,绝不能据实上报,因此梅守备的纱帽翅儿一时间也摘不下来。难的是死伤人数如此之多,这一笔恤金没有着落,不能不忍痛先从自己以及合衙上下的户粮进益项下提成支用。为此,又遭到了合衙上下的非议和反对。更使他坐立不安的,还是惧怕雷家寨的神兵天将会乘胜奔袭,打进县城里来。他一面加强城防,勒令军民练勇日夜巡逻;一面驰书马翰林,皮痛肉不痛地慰问几句之后,主要是责成马家父子密切注视雷家寨的动静,严防雷家寨人再次下山,然后再另行计议剿山的善策良谋。据此看来,除了从舒洪镇通往雷家寨的各主要道口都有舒洪团防局下剩的团勇日夜把守盘查行人之外,短期之内并不会有大军压境。于是,雷家寨村内出现了一个相对平静的局面。
  所谓平静,只不过是两场风暴之间短暂的一瞬。久经战阵的刘保义,对此当然最明白不过。而且只有明白这层道理的人,才最善于利用这短暂一瞬的平静来整顿军务,休养生息,鼓舞斗志,以利再战,从而保证在下一次交锋中能够战而胜之,取得更加辉煌的战果。
  几乎是在打败了梅得标得胜回山的当天晚上,刘保义就已经在脑子里思考这件事情,并作出恰当的估计和通盘的计划来了。他十分明白,要在这一群自由自在惯了的村夫山民中建立起一支纪律严明的造反大军去反朝廷打天下,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不过事在人为,如果瞅准了时机,因势利导,办理得当,也不像想象中那样困难。这里面,人心所向和是否深得民心,正是关键中的关键。有道是“军民之情如鱼水”,任何一支没有老百姓支持的不得人心的军队,最后都只能以败北覆灭而告终。李自成的失败是如此,洪秀全的失败,质言之,也是如此。因此,连日来刘保义除了跟大小头目们一起商谈或办理山寨里的事务之外,大部分时间,总是这家出,那家进,在乡亲们中间了解他们的疾苦和要求,帮他们解决大小纷争和困难。这也就是他成为山寨里最忙的忙人和最受人欢迎的红人的根本原因。
  短短半个多月的时间,他把全村的人头都摸熟了,也把全村人的心思都摸透了。他不仅知道了吴石宕村的来历和石匠师傅们的饥寒困苦,也明白了雷家寨如何建成以及猎户山民们祖祖辈辈的惨痛境遇。他心头的那张白纸,逐渐画上了清晰明白的图画;他脑子里的那个疑难问题,也逐渐有了妥善解决的办法和明确肯定的答案了。
  与官军民团较量得胜归来以后,山寨里的大小头目们正式或非正式地聚会过几次,所商谈的急待办理的事情,不外乎如何竖旗建寨、如何发落俘虏、如何补给粮草甲杖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