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作者:吴越 更新:2021-12-04 03:58
今天早上,正觉老师父辞别要去,白太尊苦留不住,赠了二十两程仪,送出衙来。李老先生乘机也要辞别回家,白太尊死也不肯,只好叫我们先回来两个,说是天睛雪化,道路好走了,有两个人抬轿子就行。白太尊这才赏了我们每人两吊钱,打发我们回来了。跟正觉老师父分手的时候,他叫我们转告山上:他到天台山华顶峰善庆寺去访一个老朋友,最多一个月就回来,再看情形决定行止。山上要有事儿找他,他三月初三到三月初五日一准在黄龙寺,过时不候。至于白太尊的本章上去管用不管用,等到李老先生的轿子一抬回来,也就知道了。”
大伙儿对于他们仨人带回来的消息都很满意,也很高兴。金鸡太爷吃过一次亏,死伤了不少人,还是不自量力不死心,非要较量较量不可,怎么可以不奉陪呢!这里是古木参天的深山老林,是野兽出没的地方,也是猎户称霸的所在。他们在这里可以自由自在地来来去去,就像鱼在水中游、鹰在天上飞一样。可是外人要到这里来,就好像掉进了茫茫大海、浩浩沙漠,连东南西北都分不清,没人指点,简直寸步难行。更何况,山寨中连日来不分昼夜地设下了层层壁垒,道道关隘,他们愿意进山来,正可以借此机会试试锋芒,练练本事,可谓求之而不可得。为此,一个个摩拳擦掌,准备各显身手。
立本对于白太尊的希望本来就很殷切,听说本章已经驿传而去,金鸡太爷有了拿问的可能,更是欢欣鼓舞,喜形于色。独有刘保义,听本智讲城里的动静时,倒还频频点头,似乎全在他的意料之中,等到本安讲到白太尊动本这一节,他的脸上流露出一种惊讶、疑惑的神色,似乎是大大出于他的意料之外。本安的话刚一说完,刘保义忙不迭地问:
“你说的这个正觉老师父,是个游方和尚吗?”
这时候小红正在他旁边,没等本安开口,就替他回答说:
“他是我师父。我和来喜儿哥都是他的关山门徒弟。听他自己说,他以前是个游方和尚,云游到仙都山,喜欢这里的山光水色,就在黄龙寺里挂单,后来黄龙寺老当家的圆寂去了,寺里就剩下他一个人啦!”
关于黄龙寺老和尚收留来喜儿和小红当沙弥的这一段故事,刘保义已经听月娥在路上跟他细说过了,但是这个老和尚的来历,当时月娥却没有说清楚。他接着问小红:
“你师父多大的年纪?有多高的个子?说话是哪儿的口音?会武艺不会?”
来喜儿不甘沉默,抢着回答:
“我师父都六十多了,可满脸红光,连一条皱纹也没有,就好像还不到五十岁似的,个头嘛,跟您也不相上下,脸儿圆圆的,比您可显得胖多了。说话是外乡口音,老管小红叫‘小恒’。他说那是什么腔来着,噢,对了,湖南腔!他说过,他是湖南人。要说武艺呀,这三个多月来尽教我们使双刀了。要是日子长些,十八般武艺没准儿我就全都学会啦!他不单武艺烂熟,使一根哨棒,就跟摆弄一根柴禾棍儿似的,我和小红四把刀,连他的身子也挨不着!他那肚子里,还不知道装着多少篇文章呢!我们进寺三个多月,没有念过一天经,倒是每隔三四天就教我们读一篇古文,都是他默写出来教给我们的。刘师叔,您是不是也认识他呀?”
月娥想起了刘教师临终之前的嘱咐来,也插嘴说:
“我干爹临终的时候,留下话来,叫我们往后有什么疑难事决断不下,就去找黄龙寺老师父,还说他的武艺学识,都在我干爹之上。可见他们以前不单认识,一定还挺熟的呢。只可惜来不及问清他的来历,我干爹就故去了。小红她们在寺里住了几个月,对自己的身世,他又连一个字也不肯提起。看样子,刘叔叔准也认识这位老师父吧?像他那么能耐的人,会出家当了和尚,一定也有一篇叫人伤心悲痛的往事,难于对人言的。刘叔叔要是知道他的根底,是不是可以跟我们说说呢?”
“跟我们说说吧!”凡是听说过老和尚的人,都佩服他的学识渊博,武艺高超,又奇怪他的行为奇特,与众不同。听他的所作所为,近似剑仙侠客、得道高僧;但见过他的人,又都说他谈吐风趣,平易近人,跟常人没什么不同的地方。今天听说刘师叔也跟他熟识,月娥又提出了说说他身世的要求,正中大家的下怀,不约而同地,也就全都跟着喊起来了。
对于老和尚的为人,立本也是又敬佩,又惊异,一团疑云藏在心里很久很久了。由于不明他的身世,对他的来历,也有过自己的猜想,无法核对,猜也不过是瞎猜。今天来了知道他底细的人,当然也是不肯轻易放过的。趁孩子们异口同声嚷成一片的工夫,就也来助一把劲儿:
“像正觉师父那样的奇人,文有文章才情,武有武艺韬略,本来是栋梁之材,为什么会看破红尘,出家为僧,如今只落得当一个游方和尚,在破庙里存身呢?用不着说,准也是叫奸臣权贵们给逼的给害的。二兄弟要是知道他的这段经历,说给大家听听,不单可以叫我们更清楚老师父的为人,最要紧的,还是叫这些后生小子们学着分辨忠奸、善恶、真假、美丑。别看他们凭一时的火性上山来了,要是不给他们上几堂课讲讲道理,赶明儿打了败仗,受到了挫折,难免脑子一浑,办出些什么糊涂事儿来。要是其中没有什么难言之隐,你就跟大伙儿说说吧!”
一双双期待的眼睛,都在深沉地望着刘保义,刚才的欢腾和喧嚷,忽然间变得阒然无声,一间挤满了人的屋子,竟会静得好像一个人也没有一样。
就在这静默和期待中,记忆的翅膀,把刘保义的思绪带回到十几年前那沸腾的战斗生活中去了。啊,多少像刘保安那样英勇善战、忠心耿耿的好兄弟,多少像正觉师父那样深谋远略、智勇双全的好谋士,都让这卑鄙龌龊的“私心”二字给害得无用武之地,无献策之处,不是被敌人所杀,就是被自己人所害,以至于把千千万万人用生命换来的“天朝”,功败垂成,毁于一旦哪!
每逢想到这些往事,刘保义总是有一股莫名的怒火从丹田升起,直往上冲,脾气马上也就暴躁起来。独有今天,他想到了这些事情,虽然也怒,也火,也恨,但是他用最大的自制力压下了心头的波澜起伏,缓慢地吁出了胸中的积郁陈怨,这才开始用心平气和的语调、坚定有力的词句,有条不紊地叙述起来:
“大伙儿都知道正觉法师是一位奇人,所以也都想知道一点儿他的生平。遗憾的是,有关他的事情,我知道的也实在不多。比如说,像他这么能耐的人,为什么会出家当和尚?是不是看见国事日非,自己又怀才不遇,这才遁入空门,混迹于缁流①之中?我就根本不知道。总之,我认识他的时候,他就已经是一个不信佛、不念经、不吃素的和尚了。要说他的事情,难言之隐倒是没有的,反正你们都已经知道我哥是长毛头子,我也是个长毛头子,你们如今也都成了反叛朝廷的绿林英雄,咱们用不着担心半夜里会有衙役来敲门,一根铁链儿把人锁了去。可是人家眼下还没有上山来,朝廷的王法还管得着他。这些年来,他的事情没人说起,也没人知道,他才能够安安生生地在破庙里住下去。我今天要是说穿了他的来历,你们嘴巴子要是不把牢,这话传到山下去了,我那老朋友的日子,可就不好过啦!”
--------
① 缁流“缁”是黑色。僧衣一般都是黑色的,因此用“缁衣”指僧人。
大伙儿见刘保义欲言又止,还有些不放心,一齐担保绝不乱说,刘保义这才略顿了顿,整理一下思路,接着往下说:
“稍微聪明一点儿的人,听我的口气,大概也就猜到正觉法师是个什么样的人了。干脆说吧,他也是个长毛头子。是侍王李世贤麾下的一名参军,跟我哥时常来往,两个人算得上是心腹之交。咸丰十一年辛酉的正月新春,侍王的人马和忠王李秀成的人马合在一起,共有七十多万人,从湖北转战江西。可是两王主见不一,各自为政,首尾不能相顾,在鄱阳湖东面的乐平县被左宗棠统领的清军打败了。侍王决定跟忠王分兵,进军浙江,派参军正觉到天京朝圣,面陈机宜。那时候我在天京,我哥就写了一封长信托他带来面交给我,我就是这样跟他认识的。
“有我哥的一层关系,我们马上成了无话不谈的好友。他说他是湖南人,在岳阳县西门外正对着岳阳楼的君山上,有一座君山禅寺,他原本就在那里出家的。太平军打下了岳阳县,他也就投了军。不过没有还俗,用的还是他的法名正觉,只是不再穿戴僧衣僧帽就是了。第一次见面,我们俩就谈了个通宵。他是个学识十分渊博的人。尽管他出家当和尚,可并不信神信佛,这一点跟我们天地会的人一样,只信天地正气,就是不信一切鬼神和邪门歪道的。
“要说正觉的事情,还不得不先说说太平军是怎么成立起来、怎么造反的。太平军到过缙云,你们也都知道洪秀全是太平天国的‘天王’。不过他究竟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大家不一定都清楚。趁今天这个机会,我简单地跟你们说说。
“洪秀全是广东花县人,本名仁坤,小名火秀,后来才改名为洪秀全。他行三,上面还有两个哥哥。 不过他的两个哥哥都不读书,只有他一个人想通过读书求得仕途通达,做官发财。他从十四岁开始考秀才,一直到三十一岁,十七年中一共考了四次,连一次也没考上。
大伙儿对于他们仨人带回来的消息都很满意,也很高兴。金鸡太爷吃过一次亏,死伤了不少人,还是不自量力不死心,非要较量较量不可,怎么可以不奉陪呢!这里是古木参天的深山老林,是野兽出没的地方,也是猎户称霸的所在。他们在这里可以自由自在地来来去去,就像鱼在水中游、鹰在天上飞一样。可是外人要到这里来,就好像掉进了茫茫大海、浩浩沙漠,连东南西北都分不清,没人指点,简直寸步难行。更何况,山寨中连日来不分昼夜地设下了层层壁垒,道道关隘,他们愿意进山来,正可以借此机会试试锋芒,练练本事,可谓求之而不可得。为此,一个个摩拳擦掌,准备各显身手。
立本对于白太尊的希望本来就很殷切,听说本章已经驿传而去,金鸡太爷有了拿问的可能,更是欢欣鼓舞,喜形于色。独有刘保义,听本智讲城里的动静时,倒还频频点头,似乎全在他的意料之中,等到本安讲到白太尊动本这一节,他的脸上流露出一种惊讶、疑惑的神色,似乎是大大出于他的意料之外。本安的话刚一说完,刘保义忙不迭地问:
“你说的这个正觉老师父,是个游方和尚吗?”
这时候小红正在他旁边,没等本安开口,就替他回答说:
“他是我师父。我和来喜儿哥都是他的关山门徒弟。听他自己说,他以前是个游方和尚,云游到仙都山,喜欢这里的山光水色,就在黄龙寺里挂单,后来黄龙寺老当家的圆寂去了,寺里就剩下他一个人啦!”
关于黄龙寺老和尚收留来喜儿和小红当沙弥的这一段故事,刘保义已经听月娥在路上跟他细说过了,但是这个老和尚的来历,当时月娥却没有说清楚。他接着问小红:
“你师父多大的年纪?有多高的个子?说话是哪儿的口音?会武艺不会?”
来喜儿不甘沉默,抢着回答:
“我师父都六十多了,可满脸红光,连一条皱纹也没有,就好像还不到五十岁似的,个头嘛,跟您也不相上下,脸儿圆圆的,比您可显得胖多了。说话是外乡口音,老管小红叫‘小恒’。他说那是什么腔来着,噢,对了,湖南腔!他说过,他是湖南人。要说武艺呀,这三个多月来尽教我们使双刀了。要是日子长些,十八般武艺没准儿我就全都学会啦!他不单武艺烂熟,使一根哨棒,就跟摆弄一根柴禾棍儿似的,我和小红四把刀,连他的身子也挨不着!他那肚子里,还不知道装着多少篇文章呢!我们进寺三个多月,没有念过一天经,倒是每隔三四天就教我们读一篇古文,都是他默写出来教给我们的。刘师叔,您是不是也认识他呀?”
月娥想起了刘教师临终之前的嘱咐来,也插嘴说:
“我干爹临终的时候,留下话来,叫我们往后有什么疑难事决断不下,就去找黄龙寺老师父,还说他的武艺学识,都在我干爹之上。可见他们以前不单认识,一定还挺熟的呢。只可惜来不及问清他的来历,我干爹就故去了。小红她们在寺里住了几个月,对自己的身世,他又连一个字也不肯提起。看样子,刘叔叔准也认识这位老师父吧?像他那么能耐的人,会出家当了和尚,一定也有一篇叫人伤心悲痛的往事,难于对人言的。刘叔叔要是知道他的根底,是不是可以跟我们说说呢?”
“跟我们说说吧!”凡是听说过老和尚的人,都佩服他的学识渊博,武艺高超,又奇怪他的行为奇特,与众不同。听他的所作所为,近似剑仙侠客、得道高僧;但见过他的人,又都说他谈吐风趣,平易近人,跟常人没什么不同的地方。今天听说刘师叔也跟他熟识,月娥又提出了说说他身世的要求,正中大家的下怀,不约而同地,也就全都跟着喊起来了。
对于老和尚的为人,立本也是又敬佩,又惊异,一团疑云藏在心里很久很久了。由于不明他的身世,对他的来历,也有过自己的猜想,无法核对,猜也不过是瞎猜。今天来了知道他底细的人,当然也是不肯轻易放过的。趁孩子们异口同声嚷成一片的工夫,就也来助一把劲儿:
“像正觉师父那样的奇人,文有文章才情,武有武艺韬略,本来是栋梁之材,为什么会看破红尘,出家为僧,如今只落得当一个游方和尚,在破庙里存身呢?用不着说,准也是叫奸臣权贵们给逼的给害的。二兄弟要是知道他的这段经历,说给大家听听,不单可以叫我们更清楚老师父的为人,最要紧的,还是叫这些后生小子们学着分辨忠奸、善恶、真假、美丑。别看他们凭一时的火性上山来了,要是不给他们上几堂课讲讲道理,赶明儿打了败仗,受到了挫折,难免脑子一浑,办出些什么糊涂事儿来。要是其中没有什么难言之隐,你就跟大伙儿说说吧!”
一双双期待的眼睛,都在深沉地望着刘保义,刚才的欢腾和喧嚷,忽然间变得阒然无声,一间挤满了人的屋子,竟会静得好像一个人也没有一样。
就在这静默和期待中,记忆的翅膀,把刘保义的思绪带回到十几年前那沸腾的战斗生活中去了。啊,多少像刘保安那样英勇善战、忠心耿耿的好兄弟,多少像正觉师父那样深谋远略、智勇双全的好谋士,都让这卑鄙龌龊的“私心”二字给害得无用武之地,无献策之处,不是被敌人所杀,就是被自己人所害,以至于把千千万万人用生命换来的“天朝”,功败垂成,毁于一旦哪!
每逢想到这些往事,刘保义总是有一股莫名的怒火从丹田升起,直往上冲,脾气马上也就暴躁起来。独有今天,他想到了这些事情,虽然也怒,也火,也恨,但是他用最大的自制力压下了心头的波澜起伏,缓慢地吁出了胸中的积郁陈怨,这才开始用心平气和的语调、坚定有力的词句,有条不紊地叙述起来:
“大伙儿都知道正觉法师是一位奇人,所以也都想知道一点儿他的生平。遗憾的是,有关他的事情,我知道的也实在不多。比如说,像他这么能耐的人,为什么会出家当和尚?是不是看见国事日非,自己又怀才不遇,这才遁入空门,混迹于缁流①之中?我就根本不知道。总之,我认识他的时候,他就已经是一个不信佛、不念经、不吃素的和尚了。要说他的事情,难言之隐倒是没有的,反正你们都已经知道我哥是长毛头子,我也是个长毛头子,你们如今也都成了反叛朝廷的绿林英雄,咱们用不着担心半夜里会有衙役来敲门,一根铁链儿把人锁了去。可是人家眼下还没有上山来,朝廷的王法还管得着他。这些年来,他的事情没人说起,也没人知道,他才能够安安生生地在破庙里住下去。我今天要是说穿了他的来历,你们嘴巴子要是不把牢,这话传到山下去了,我那老朋友的日子,可就不好过啦!”
--------
① 缁流“缁”是黑色。僧衣一般都是黑色的,因此用“缁衣”指僧人。
大伙儿见刘保义欲言又止,还有些不放心,一齐担保绝不乱说,刘保义这才略顿了顿,整理一下思路,接着往下说:
“稍微聪明一点儿的人,听我的口气,大概也就猜到正觉法师是个什么样的人了。干脆说吧,他也是个长毛头子。是侍王李世贤麾下的一名参军,跟我哥时常来往,两个人算得上是心腹之交。咸丰十一年辛酉的正月新春,侍王的人马和忠王李秀成的人马合在一起,共有七十多万人,从湖北转战江西。可是两王主见不一,各自为政,首尾不能相顾,在鄱阳湖东面的乐平县被左宗棠统领的清军打败了。侍王决定跟忠王分兵,进军浙江,派参军正觉到天京朝圣,面陈机宜。那时候我在天京,我哥就写了一封长信托他带来面交给我,我就是这样跟他认识的。
“有我哥的一层关系,我们马上成了无话不谈的好友。他说他是湖南人,在岳阳县西门外正对着岳阳楼的君山上,有一座君山禅寺,他原本就在那里出家的。太平军打下了岳阳县,他也就投了军。不过没有还俗,用的还是他的法名正觉,只是不再穿戴僧衣僧帽就是了。第一次见面,我们俩就谈了个通宵。他是个学识十分渊博的人。尽管他出家当和尚,可并不信神信佛,这一点跟我们天地会的人一样,只信天地正气,就是不信一切鬼神和邪门歪道的。
“要说正觉的事情,还不得不先说说太平军是怎么成立起来、怎么造反的。太平军到过缙云,你们也都知道洪秀全是太平天国的‘天王’。不过他究竟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大家不一定都清楚。趁今天这个机会,我简单地跟你们说说。
“洪秀全是广东花县人,本名仁坤,小名火秀,后来才改名为洪秀全。他行三,上面还有两个哥哥。 不过他的两个哥哥都不读书,只有他一个人想通过读书求得仕途通达,做官发财。他从十四岁开始考秀才,一直到三十一岁,十七年中一共考了四次,连一次也没考上。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