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作者:吴越 更新:2021-12-04 03:58
敢问世怕,其中的因缘根源,恐怕也是很深的吧?”
老讼师见问到这个题目上来,放下了烟袋,晃着脑袋,意味深长地说:
“要问我家跟教堂的关系,细说起来,这事儿还不能不给我们翠花儿记上头功呢!想当年我们爷儿两个从令祖任上回到缙云,原只指望凭我在衙门里当差多年攒下的一些门道儿,替人写几张呈纸,赚一碗饭吃吃。没想到同行是冤家,县里原有的几个讼师,尽管都上门拜访过了,认同行的水酒也摆过了,却还是处处地方夹磨我们。水门街的钱士明还说我们连个秀才都没取过,就想来吃这碗笔墨饭了,真不知道衙门的门槛儿有多高。事实上,我们爷儿两个衙门里没有路数,衙门外没有名气,这碗刀笔饭,还真不怎么好吃。平常时候,别说是揽不着主顾了,就是揽着了买卖,写成呈子递进去,官司也是打输的次数多,一个讼师,就跟当医生一样:要是瞧一个死一个,还有谁敢吃他的药?这样有一搭没一搭地混了几年,接着又闹开了长毛反。那几年,算是我们爷儿两个虎落平原被犬欺,真正是英雄无用武之地。幸亏天无绝人之路,长毛退走的第二年,县里来了个黄头发蓝眼睛高鼻子的直脚洋人,拿出钱来,在北门头盖了一座屋顶溜尖的房子,叫做耶稣堂,每天招人去听他讲道。这洋教,咱们缙云人可是不陌生。早在崇祯十七年,就有个永康人借天主教的邪说蛊惑人心,聚众倡乱,其中缙云人受骗从反的也确实不少。后来永康县知县单世德会同缙云县知县陈鸿飞发兵征剿,死了多少人哪!头几年闹长毛,那长毛又是奉上帝基督为天父天兄的,看起来跟天主教是一势。如今来了这个洋和尚,又是劝大家拜上帝。我们缙云人是叫上帝给害苦了吓怕了的,谁敢再去找这麻烦哪?再说,那洋和尚讲的是一口官话,就是有人真想去听听他讲的是什么道,也是大眼瞪小眼的,什么也听不懂。牧师先生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连拉带拽的,也没几个人去听他传道,入他的洋教。
“这时候,我忽地想起令祖在任上的事儿来了。那时候,令祖每逢听说是洋大人来拜,只知道一迭连声地叫‘挡驾’;催急了,就叫我出去替他传话:有什么吩咐,只消知会一声,立刻照办。一来二去的,洋大人也摸准了令祖的脾气,有什么事情,就在一张洋名片上写几个字,打发西崽送了过来。你祖上接过这种名片,立时三刻先办洋大人的公事。办完了,立刻着专差去回复。于是我心里想:要是我也能够靠上洋大人这座山头,还有什么样的官司打不赢呢?
“要说巧,也真叫巧:闹长毛的那年,梅生屋里的死在逃长毛的路上,第二年在兰溪娶的这个翠花儿,原是杨州人氏,早年间就到耶稣堂去听过道,也算是耶稣教的教民,不单懂得一些他们的规矩,还会说一口八九不离十的官话。来到缙云县以后,看见北门头有个教堂,说起她以前本来就信教的事儿来,于是我灵机一动,就打发翠花儿上耶稣堂去做几回礼拜,先把她自己的教民身份恢复了,接着让她做几个好菜,把洋牧师请到家里来吃两顿便饭,不上一个月,牧师先生就把这尊耶稣像和这两幅洋画送到我家里来。我们爷儿两个呢,从此也就脖子上挂起了十字架,成了缙云县第一批耶稣会教友了。
“自从我们爷儿俩入教之后,在洋收师的鼎力匡助下,凡是我们爷儿俩经手的官司,几乎是过一堂赢一堂,找我们写呈子的人就逐渐多了起来。在我们的劝导下,缙云人入教的也越来越多。托洋牧师的一点洪福,我们爷儿俩从此才算在这缙云地面站定了脚跟。这两年来,加上翠花儿跟里头金太太走得特别亲近,有太爷和太太的照应,我们一家,可就算是坐上了顺风船啦!”
经过老讼师这一番活灵活现的演说,大家方才明白李家父子之所以在县里有那么大的神通,原来是外有洋人内有太爷内外扶持的原故。而他们之所以有那么粗的戳杆儿撑腰,又都是翠花儿穿针引线的结果。林炳听说翠花儿居然有那么大的神通,不由得从心底里肃然起敬,凭空又对她增加了两分爱慕之心。一边听老讼师说着,一边就拿眼睛去看她,正好翠花儿也抬起头来向他嫣然一笑,逗得林炳心痒难搔,身子飘飘然,脑子晕乎乎,简直都不知道东南西北了。
林国梁一心只想从老少讼师这里学一点儿立身处世之道,可是刚听他说到了节骨眼儿上,忽然又秘而不传起来,怎肯答应,连忙嚷起来说:
“老哥哥今天现身说法,给我们讲解致富之道,真是千金难买的金玉良言哪!只是二位是怎么帮助洋牧师谋划的?洋牧师又是怎么在官司上相助二位的,能不能请老哥哥明白剖析一番,让我们学一套囫囵整的真本事呢?”
听林国梁说得如此有趣,小讼师不禁哈哈一阵大笑,然后又一本正经地回答他说:
“听老世叔话里的意思,是不是也想从牧师先生这里求一个进身之阶呢?要是老世叔果有此意,这倒是机会难得:牧师先生正想大展宏图,打算在壶镇也设立一个小小的礼拜堂;牧师倒是有了,单就缺那么一个本地人替他奔走张罗啦!当然啰,要想吃这碗饭,头一样先得入他的教。好在这不过是表面文章,是不是真的相信,你自己心里明白也就是了。谈到在洋人手下怎么办事儿,那可没有一定之规,只能在‘随机应变’四个字上下劝夫。比如,为了替牧师先生买一个好名声,我们爷儿俩替他出了三条妙计:第一样是施诊。牧师先生会医药,凡是入他教的,吃药看病都不要钱;不入他教的,只收药费,不收诊金。第二样是薄租。长毛退走以后,有一些田荒了,我劝牧师先生趁便宜买了下来,回头都租给教友们去耕种,田租比财东们租出来的少收一成到两成。按照《大请律》规定庙产可以不交钱粮赋税的成例,与县里太爷商定教堂的田地也算是庙产,这样里外里算起来,收的租谷,也不比田东们少。佃户们贪图租轻,自然就抢着来入教了。第三样是造桥。咱们缙云人,自古以来就认定修桥铺路的人是积德行善,是最最好的好人。县前那座继义大桥,咸丰七年丁巳七月中一场大水给冲毁了,第二年又闹开了长毛,造桥的事情当然顾不上了。一直到咸丰十年庚申,才有本县六家富绅出面认洞分修,几个桥墩刚刚露出水面,长毛二次打来,只好停工了;等到粤匪败退,有几家已经大伤元气,哪有闲钱来造桥?好说歹说,总算凑足了五个洞的钱,还有两个洞没人肯认。这时候,我们爷儿俩就去找牧师先生,要他把那两个没人肯认的桥洞认了去。他一口答应之外,还扬言说石桥建在溪流的转弯处,万一再冲掉,他就到外国去写缘募化,在县前修起一座高大的铁桥来!这三件事情一办,牧师先生成了咱们缙云县的第一大善人,走到哪里都有人拿他当活菩萨一样敬着,入他教的人,不管真心还是假意,也就一天比一天多起来了。”
小讼师滔滔不绝地一口气儿说到这里,林国梁已经是大彻大悟,频频地捋袖子,一迭连声地说:
“好,好,好!有这样的好靠山,管他是爷酥教还是娘酥教,我算是入定了。又不是出家当和尚,只不过念两句洋经罢咧,有什么可怕的?要说洋的不好,那黑的洋烟、白的洋钱,为什么人人见了都比见了娘老子还要亲?咱们是一事不烦二主,这引见入教的事儿,可就全仗仰二位了。”
小讼师也没有想到今天的现身说法,竟会说动了林国梁入我门中来,不觉也非常高兴,连连以手击掌说:
“好极,好极,壶镇那一带有你老叔替牧师先生张罗经营,我敢预言,不出三年,必定能够做出一番事业来的。老叔要想入教,有我们爷儿俩引见,还不是一句话的事儿吗?如今你正在客中,不定什么时候就要回去,我看事不宜迟,今天我就带你去见过牧师先生。入了教,有些事情还要叫牧师先生面授机宜呢!”
他们两人是越谈越投机,携手合作,皆大欢喜了。
林焕见他们尽在这些与官司无关的话题中转来转去,老也扯不到正题儿上来,有点儿急了,就毫不客气地打断了小讼师的话头,插进嘴来冲着林炳说:
“哥,咱们今天到这里来,可是为咱们自己的事儿登门讨教的,如今天色都已经这早晚了,还在这里尽扯些无关紧要的事情。有什么话,赶紧说完了,别耽误别人公事是正经!”
林炳听了他兄弟这几句硬梆梆的戳心话,气得直翻白眼儿,当着众人,就发作起来,狠狠地教训他说:
“那么多人坐在这里聊闲天儿,就你一个性急。官司上的事情,头堂已经过下来了,下午又不接着开审,有什么可急的?要知道世伯世兄久在公门中行走,一言一行都是学问,一点一滴都是经验,今天难得有半天空闲,跟咱们聊聊,也是开导开导咱们,给咱们传授点儿真经的意思。你怎么就那么坐不住,非要急着回去不可?你有什么急事儿要办,你只管先走,我不留你!”
小讼师见他们兄弟二人为聊闲天儿的事儿戗戗起来,觉得有点儿犯不着,就出来打圆场说:
“二世兄是个直性子人,心里存不住事儿。你我两家虽说是通家之好,其实一年到头,也没有几天能像今儿这样坐下来随便聊聊的。这么难得的机会,别说我们本没有什么要紧的事儿,就是有要紧事儿,也还可以往后推一推,过些时候再去办嘛!
老讼师见问到这个题目上来,放下了烟袋,晃着脑袋,意味深长地说:
“要问我家跟教堂的关系,细说起来,这事儿还不能不给我们翠花儿记上头功呢!想当年我们爷儿两个从令祖任上回到缙云,原只指望凭我在衙门里当差多年攒下的一些门道儿,替人写几张呈纸,赚一碗饭吃吃。没想到同行是冤家,县里原有的几个讼师,尽管都上门拜访过了,认同行的水酒也摆过了,却还是处处地方夹磨我们。水门街的钱士明还说我们连个秀才都没取过,就想来吃这碗笔墨饭了,真不知道衙门的门槛儿有多高。事实上,我们爷儿两个衙门里没有路数,衙门外没有名气,这碗刀笔饭,还真不怎么好吃。平常时候,别说是揽不着主顾了,就是揽着了买卖,写成呈子递进去,官司也是打输的次数多,一个讼师,就跟当医生一样:要是瞧一个死一个,还有谁敢吃他的药?这样有一搭没一搭地混了几年,接着又闹开了长毛反。那几年,算是我们爷儿两个虎落平原被犬欺,真正是英雄无用武之地。幸亏天无绝人之路,长毛退走的第二年,县里来了个黄头发蓝眼睛高鼻子的直脚洋人,拿出钱来,在北门头盖了一座屋顶溜尖的房子,叫做耶稣堂,每天招人去听他讲道。这洋教,咱们缙云人可是不陌生。早在崇祯十七年,就有个永康人借天主教的邪说蛊惑人心,聚众倡乱,其中缙云人受骗从反的也确实不少。后来永康县知县单世德会同缙云县知县陈鸿飞发兵征剿,死了多少人哪!头几年闹长毛,那长毛又是奉上帝基督为天父天兄的,看起来跟天主教是一势。如今来了这个洋和尚,又是劝大家拜上帝。我们缙云人是叫上帝给害苦了吓怕了的,谁敢再去找这麻烦哪?再说,那洋和尚讲的是一口官话,就是有人真想去听听他讲的是什么道,也是大眼瞪小眼的,什么也听不懂。牧师先生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连拉带拽的,也没几个人去听他传道,入他的洋教。
“这时候,我忽地想起令祖在任上的事儿来了。那时候,令祖每逢听说是洋大人来拜,只知道一迭连声地叫‘挡驾’;催急了,就叫我出去替他传话:有什么吩咐,只消知会一声,立刻照办。一来二去的,洋大人也摸准了令祖的脾气,有什么事情,就在一张洋名片上写几个字,打发西崽送了过来。你祖上接过这种名片,立时三刻先办洋大人的公事。办完了,立刻着专差去回复。于是我心里想:要是我也能够靠上洋大人这座山头,还有什么样的官司打不赢呢?
“要说巧,也真叫巧:闹长毛的那年,梅生屋里的死在逃长毛的路上,第二年在兰溪娶的这个翠花儿,原是杨州人氏,早年间就到耶稣堂去听过道,也算是耶稣教的教民,不单懂得一些他们的规矩,还会说一口八九不离十的官话。来到缙云县以后,看见北门头有个教堂,说起她以前本来就信教的事儿来,于是我灵机一动,就打发翠花儿上耶稣堂去做几回礼拜,先把她自己的教民身份恢复了,接着让她做几个好菜,把洋牧师请到家里来吃两顿便饭,不上一个月,牧师先生就把这尊耶稣像和这两幅洋画送到我家里来。我们爷儿两个呢,从此也就脖子上挂起了十字架,成了缙云县第一批耶稣会教友了。
“自从我们爷儿俩入教之后,在洋收师的鼎力匡助下,凡是我们爷儿俩经手的官司,几乎是过一堂赢一堂,找我们写呈子的人就逐渐多了起来。在我们的劝导下,缙云人入教的也越来越多。托洋牧师的一点洪福,我们爷儿俩从此才算在这缙云地面站定了脚跟。这两年来,加上翠花儿跟里头金太太走得特别亲近,有太爷和太太的照应,我们一家,可就算是坐上了顺风船啦!”
经过老讼师这一番活灵活现的演说,大家方才明白李家父子之所以在县里有那么大的神通,原来是外有洋人内有太爷内外扶持的原故。而他们之所以有那么粗的戳杆儿撑腰,又都是翠花儿穿针引线的结果。林炳听说翠花儿居然有那么大的神通,不由得从心底里肃然起敬,凭空又对她增加了两分爱慕之心。一边听老讼师说着,一边就拿眼睛去看她,正好翠花儿也抬起头来向他嫣然一笑,逗得林炳心痒难搔,身子飘飘然,脑子晕乎乎,简直都不知道东南西北了。
林国梁一心只想从老少讼师这里学一点儿立身处世之道,可是刚听他说到了节骨眼儿上,忽然又秘而不传起来,怎肯答应,连忙嚷起来说:
“老哥哥今天现身说法,给我们讲解致富之道,真是千金难买的金玉良言哪!只是二位是怎么帮助洋牧师谋划的?洋牧师又是怎么在官司上相助二位的,能不能请老哥哥明白剖析一番,让我们学一套囫囵整的真本事呢?”
听林国梁说得如此有趣,小讼师不禁哈哈一阵大笑,然后又一本正经地回答他说:
“听老世叔话里的意思,是不是也想从牧师先生这里求一个进身之阶呢?要是老世叔果有此意,这倒是机会难得:牧师先生正想大展宏图,打算在壶镇也设立一个小小的礼拜堂;牧师倒是有了,单就缺那么一个本地人替他奔走张罗啦!当然啰,要想吃这碗饭,头一样先得入他的教。好在这不过是表面文章,是不是真的相信,你自己心里明白也就是了。谈到在洋人手下怎么办事儿,那可没有一定之规,只能在‘随机应变’四个字上下劝夫。比如,为了替牧师先生买一个好名声,我们爷儿俩替他出了三条妙计:第一样是施诊。牧师先生会医药,凡是入他教的,吃药看病都不要钱;不入他教的,只收药费,不收诊金。第二样是薄租。长毛退走以后,有一些田荒了,我劝牧师先生趁便宜买了下来,回头都租给教友们去耕种,田租比财东们租出来的少收一成到两成。按照《大请律》规定庙产可以不交钱粮赋税的成例,与县里太爷商定教堂的田地也算是庙产,这样里外里算起来,收的租谷,也不比田东们少。佃户们贪图租轻,自然就抢着来入教了。第三样是造桥。咱们缙云人,自古以来就认定修桥铺路的人是积德行善,是最最好的好人。县前那座继义大桥,咸丰七年丁巳七月中一场大水给冲毁了,第二年又闹开了长毛,造桥的事情当然顾不上了。一直到咸丰十年庚申,才有本县六家富绅出面认洞分修,几个桥墩刚刚露出水面,长毛二次打来,只好停工了;等到粤匪败退,有几家已经大伤元气,哪有闲钱来造桥?好说歹说,总算凑足了五个洞的钱,还有两个洞没人肯认。这时候,我们爷儿俩就去找牧师先生,要他把那两个没人肯认的桥洞认了去。他一口答应之外,还扬言说石桥建在溪流的转弯处,万一再冲掉,他就到外国去写缘募化,在县前修起一座高大的铁桥来!这三件事情一办,牧师先生成了咱们缙云县的第一大善人,走到哪里都有人拿他当活菩萨一样敬着,入他教的人,不管真心还是假意,也就一天比一天多起来了。”
小讼师滔滔不绝地一口气儿说到这里,林国梁已经是大彻大悟,频频地捋袖子,一迭连声地说:
“好,好,好!有这样的好靠山,管他是爷酥教还是娘酥教,我算是入定了。又不是出家当和尚,只不过念两句洋经罢咧,有什么可怕的?要说洋的不好,那黑的洋烟、白的洋钱,为什么人人见了都比见了娘老子还要亲?咱们是一事不烦二主,这引见入教的事儿,可就全仗仰二位了。”
小讼师也没有想到今天的现身说法,竟会说动了林国梁入我门中来,不觉也非常高兴,连连以手击掌说:
“好极,好极,壶镇那一带有你老叔替牧师先生张罗经营,我敢预言,不出三年,必定能够做出一番事业来的。老叔要想入教,有我们爷儿俩引见,还不是一句话的事儿吗?如今你正在客中,不定什么时候就要回去,我看事不宜迟,今天我就带你去见过牧师先生。入了教,有些事情还要叫牧师先生面授机宜呢!”
他们两人是越谈越投机,携手合作,皆大欢喜了。
林焕见他们尽在这些与官司无关的话题中转来转去,老也扯不到正题儿上来,有点儿急了,就毫不客气地打断了小讼师的话头,插进嘴来冲着林炳说:
“哥,咱们今天到这里来,可是为咱们自己的事儿登门讨教的,如今天色都已经这早晚了,还在这里尽扯些无关紧要的事情。有什么话,赶紧说完了,别耽误别人公事是正经!”
林炳听了他兄弟这几句硬梆梆的戳心话,气得直翻白眼儿,当着众人,就发作起来,狠狠地教训他说:
“那么多人坐在这里聊闲天儿,就你一个性急。官司上的事情,头堂已经过下来了,下午又不接着开审,有什么可急的?要知道世伯世兄久在公门中行走,一言一行都是学问,一点一滴都是经验,今天难得有半天空闲,跟咱们聊聊,也是开导开导咱们,给咱们传授点儿真经的意思。你怎么就那么坐不住,非要急着回去不可?你有什么急事儿要办,你只管先走,我不留你!”
小讼师见他们兄弟二人为聊闲天儿的事儿戗戗起来,觉得有点儿犯不着,就出来打圆场说:
“二世兄是个直性子人,心里存不住事儿。你我两家虽说是通家之好,其实一年到头,也没有几天能像今儿这样坐下来随便聊聊的。这么难得的机会,别说我们本没有什么要紧的事儿,就是有要紧事儿,也还可以往后推一推,过些时候再去办嘛!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