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作者:茅于轼    更新:2021-12-04 03:55
  中国人是一个善于储蓄的民族,不论家庭的收入是多是少,储蓄总是每个家庭的目标。50年代我在哈尔滨时有几个俄罗斯朋友,他们是十月革命前后移民到中国来的。那时大家称他们叫二毛子,是一种不很恭敬的称呼。比较正式的叫法是“白俄”,以区别赤化了的苏联人。50年代时白俄在哈尔滨居民中占的比例很高,恐怕有1/10之多。那时我刚出学校,薪水很低,生活很拮据,但每个月总想能多少存几个钱。但我的那几个白俄朋友的生活习惯却大不一样。他们不但没有储蓄还常向我借钱,其实他们的收入并不低,做生意、开饭馆来的钱很容易(那时还没有公私合营),数目也不小。但每次拿到钱除了还债就是像过狂欢节那样大吃大喝。自从我结交了白俄朋友,才对小学读书时读到的“中华民族是一个勤俭的民族”有了真正的体会。70年代以后我改行研究经济,从世界各国国民经济的统计数据比较中进一步从理性上认识到我国人民善于储蓄的优良习惯。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我国的储蓄率在世界各国中仅次于韩国,达到40%;这意味着我国人民所生产的总价值中个人储蓄加上国家积累达到了40%。这一笔巨大的财富全部用到了基本建设的投资,包括住房、道路和各种扩大再生产的投资。相对而言,美国这个世界首富,储蓄率近年来徘徊在13%~17%,而日本、新加坡、香港和台湾一些儒家文化影响较深的地方,储蓄率都在30%以上。高储蓄率虽然未必能保证经济增长的速度一定也高,但没有高储蓄,经济增长却不可能有高速度,除非向外国借钱。换句话说,高储蓄率虽不是高增长的充分条件,但却是一个必要的条件。
  家庭储蓄的一个主要目的是以防不时之需,因此储蓄的一个重要条件是可以随时动用它。储蓄现款最方便,可是不安全。现款可能被偷被抢,而且这几年通货膨胀较严重,现款放在那里就损失了购买力。比较起来存银行就好得多,不但存款可以挂失,而且还有利息。但是目前定期存款的利息还弥补不了通货膨胀的损失,所以许多家庭还要寻求能更好保值的储蓄方式,有的选择买黄金首饰。但当要急用时首饰不易立刻变成现款,而且买进卖出价差的损失也不小。有的家庭选择买外币,虽然这种方式从长远来看,不失为比较安全灵活的办法,但外币有汇率变化的风险。去年下半年以来,美元的黑市汇率从10以上降到了目前的8.7,而国内的物价则差不多涨了20%。由于这一出一进,那时买美元的人已经吃了大亏。这说明买外币也不够安全可靠。买股票则风险更大,多数家庭更不愿意择此下策,除非他们精于此道。
  那么什么是最好的选择呢?应该说,能兼顾到安全灵活,又有一定回报的储蓄方式并不存在。我们总免不了要牺牲某些条件来换取别的优点,这正是为什么银行利率虽然很低,居民存款仍在大幅度增加的原因。但最近由于市场进一步开放,个人直接投资的机会增加了。所谓个人直接投资是自己开店做个小买卖,或者几个朋友合伙开个小作坊,也可以把钱借给亲友让他们去办实业。借款的利率肯定比银行利率高。举例说,目前大城中里的出租车大多数是司机租的,而不是自己买的,他们付的租车费用很高。他们不是不想买车,减轻一些负担,问题在于个人的资金不足。如果你有多余的钱,不妨借给他们,虽然这也存在风险,但汽车已经买好在那里,把汽车作抵押,风险就减小了。
  个人直接投资是应该大大鼓励的一种储蓄方式。今年由于亏损国营企业贷款受到严格控制,有的连职工工资都要打折扣。个人直接投资可以创造许多就业机会,从而帮助这些亏损企业精简人员。个人办的企业效率最高,没有大锅饭可吃,对提高社会整体的经济效益有很大帮助。当然,个人存银行的钱最终也是拿去投资的,但这里存在一个巨大的区别。银行将个人存款拿去投资时,这些钱已经变成了机器厂房,可是存款人仍随时有权从银行提款。在一般情况下虽然有人提款,但有更多的人在存款,所以银行不会发生周转不灵的困难。但万一由于通货膨胀或其他原因大家纷纷去银行提款抢购,就会出现重大的社会危机。此时银行只有两条出路,一是大幅度提高利率,制止抢购风潮;二是加班印钞票,这将进一步促使通货膨胀。个人直接投资就没有这一问题。因为通货膨胀时整个物价水平上升,投资回报的货币量也相应增加,所以投资人没有将投资还原成货币的动机。再说那时你的钱已经变成了实物资本,想将它还原成钱也不是立刻做得到的。何况即使你真的把实物资本出卖变了钱,必定有另一个人把自己口袋里的钱转移到你的口袋里,他的购买力转移成为你的购买力,社会上总的购买力并没有增加,所以个人直接投资对稳定宏观金融有巨大的作用。正因为如此,各级政府应该帮助居民实现直接投资,在办理营业执照、银行开户、生产用地的审批等方面要大开绿灯,使我国人民能从节俭的优良传统中得到利益,从而鼓励大家更多地储蓄。
  1994年7月10日
  通货膨胀根子出在微观上——论我国的滞胀
  通货膨胀是宏观现象,是货币现象,这都没有问题。造成通胀的原因是钞票发多了,这也是对的,但我国的通胀和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通胀相比较,从起因到过程极不相同。如果病因没有确诊,直接套用西方治理通胀的药方反而会把病治坏,现在我们就存在这种危险。因为我国通胀的根子在微观上,不去从微观上解决问题,一味收缩银根,必定有害于整个经济的正常增长,其结果很可能是通货膨胀条件下的经济停滞。
  许多人强调少发票子可以治通胀。可票子是交换的媒介,票子不够用就要影响正常的生产和消费。大家还记得1989年的硬着陆,企业到银行提款提不出来,因为银行没有现款可供。有的银行故意从支票上刁难,说印章盖歪了,位置偏了点,借故拒绝付款(这种刁难至今似乎已成了习惯)。部局则出现了绿条子,居民的汇款因为现款不够而兑现不了。这种现钞供应不足的现象极大地扰乱了正常的经济生活。现在钞票供应不足的现象虽比那时缓和,但问题仍旧存在。我们可以在市面上看到大量破旧不堪的钞票,按理是早就应当用新票替换下来,可是钞票供应不足,新票印了出来,又立刻被用户提走,破票只好仍旧在市面上流通。钞票虽然已经多印了仍旧供不应求,奢谈少发钞票有何用处!
  我国通胀的根本原因是许多人有权超出自己的收入限制花钱,或者自己没有收入却有权花别人的钱。这些漏洞最后成了国家的债务,因为花钱的权是国家同意授予的,公款消费就是无约束花钱的一例。在世界各国中,发票的作用在我国是独一无二的,它就是沟通无限制消费与印钞票机的渠道。只要有发票,有权花钱的人可以“吃喝嫖赌统统都报销”。虽然国家对公款消费的范围有不少规定和限制,但逃避这种限制的方法多得很,所以才有大量超标准购置豪华小汽车的案例。事实上只有领导本人的良心可以约束自己。由于公款消费的漏洞,现在一年超标准的公款消费数量远远超过国家财政赤字的数目。什么人有权花国家的钱?主要是机关企业的各级领导干部,级别越高花钱的权限也越大。所以市场经济开始了若干年,由市场配置资源的领域仍旧有限,由权力配置资源的规则仍在和市场一争高低,由于这种现象的存在,当官掌权就成为一部分人追求的目标。虽然官员们的工资很低,但他们的花销却很阔绰,而且还有权批准下属人员的公款消费。这种消费从经济上看是最缺乏效率的消费。它并不是因为个人或家庭的需要才去消费的,而且是因为它属于允许报销的范围之内。如果花自己的钱,决不会如此阔绰。大吃大喝,公款出国,购豪华轿车都是因为花国家的钱财消费的。这类消费是稳定物价的大敌,无论通货如何收缩,物价水平受无限消费的哄托,就降不下来。
  第二类不受限制的消费是补贴亏损的国营企业。非国营企业的亏损由它们的老板承担责任,与国家开支无关。但对国营企业,国家就是老板,亏损就只有国库拿出钱来抵债。现在全国有1/3的国有企业亏损,l993年帐面亏损600亿元。在市场体制逐渐上轨道的过程中,价格扭曲逐渐被纠正,企业的业绩通过竞争机制可以清楚地表现出来,许多潜亏的企业将转为明亏。亏损还可能进一步扩大。最后一类不受限制的消费是旧体制沿袭下来的有关住房、医疗、就业等方面的漏洞。市场机制基本上还没有进入这些领域。住房、医疗方面存在巨大浪费;铁饭碗及工资与报酬脱节的现象比比皆是。政府背着上述三方面的沉重负担,许多该做的事没有财力去做。不能优俸养廉就是一例,结果导致更大的浪费和损失。
  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如果上面这些漏洞都堵住了,国库每年可以减少三五千亿的消耗,那时还会有通货膨胀吗?反过来说,如果这些微观上的漏洞堵不住,硬将货币发行压下来,正常的经济活动没有足够的流通手段,大家只好用破票子还是小事,经济停滞将难于避免。
  1995年3月21日
  治理通胀人人有责
  治理通货膨胀是当前最主要的宏观调控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