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作者:茅于轼 更新:2021-12-04 03:55
然而大量使用矿物能源造成的环境问题已经对我们这一代人敲起了警钟。气候变暖可能已经引起了持续的干旱,增加了灾害性气候发生的频率,它的全部后果远远没有表现出来,等我们把其中的因果关系完全搞清楚再来想办法时恐怕为时已晚。而气候变暖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燃用矿物能源排出二氧化碳,它是一种温室气体,能有效地阻挡地球表面向宇宙空间辐射热量。酸雨是一个更为迫切的环境问题,它主要是因为矿物燃料中所含的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再遇水蒸气沉降而发生。酸雨已在欧洲和北美造成大片森林死亡,大片湖水酸化使鱼类减少甚至绝迹,农作物减产,建筑物被腐蚀。酸雨在我国西南部诸省也已造成每年几亿元的直接损失。
正因为矿物能源已经诱发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再加上对人类前途可能构成的威胁,有识之士逐渐把眼光转向可再生能源,它们包括水能、太阳能、风能、植物能(指薪柴和秸杆)、海波能和地热能、潮汐能。除最后两项外,其余部都接来自太阳能。
水能是一种技术上十分成熟,成本低廉的能源,它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发达国家,凡是经济上可行的水能资源绝大部分已得到开发利用。但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利用率还相当低。将来水能全部被利用时,大概能占人类所需能源总量的不足10%,所以其他各种再生能源的开发仍属十分必要。
但是这些再生能源有一个共同的固有的缺点,即能源的密度十分稀。要采集到足够数量的能源必须有面积巨大的设备,如水电站的水库、太阳能的光电池板,风能的风扇翼面等。由于设备巨大必然需要大规模投资。再加上这些能源往往随天气及时间变化,为补偿这一缺点,更要求有相当的储能等装备从而进一步增加了投资的规模。但由于能源直接来自然界,它的供应几乎是无成本的,所以这些能源装备经济上的特点是投资极大而运行费用极低,成为一种特殊的资金密集项目。
迄今为止,再生能源之所以未能大规模地取代矿物能源,根本的原因还是因为经济上难以和常规能源竞争。但是由于能源使用的具体条件非常不同,而且太阳光、风等的供应随地点而迁,所以在某些特定条件下使用再生能源会比使用常规能源更经济。例如在距离较远的海岛上,既够不上电网,燃料油的运费又高,而风能却充足的话,使用风能可能是最佳选择。类似地,在一些牧区,偏僻山村,再生能也能有效地与常规能竞争。随着利用再生能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降低,其适用范围将不断扩大。但是在通常条件下再生能比常规能低廉的前景至今尚未出现。所以即使按乐观的估计在下一世纪再生能所占的比例也只及常规能所占比例的不到1/4。
下一世纪,技术上和环境上存在许多重大的不确定因素,现在可以看到的一个可能,是大规模和严厉地削减温室气体的排放。在这种情况下,节能技术的发展和再生能应用将得到巨大的推动力。在过去,再生能源的研究集中在技术方面,例如光电池的效率提高和风扇翼型设计,这些研究的目的是降低设备的单位造价,但很少注意到推广再生能利用所要求的社会经济条件。在能源政策的制定中改善这方面的条件有时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己如前述,许多再生能利用的投资是初置成本极高而运行费用极低的一种特殊性质的投资;换言之,这些项目在建设的初期一次性投入大量资金,以后在其整个使用寿命期内,每年产出的能源价值不低于资本的利息加上折旧费(如果忽略相当有限的运行费)。所以这类能源要能得到推广有几个基本条件,即比较容易筹集到足够数量的资金;投产以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产品(指能源)的价格不降低;在整个生产寿命内社会关系的稳定。这些条件超越了再生能源本身的技术成就,而是开发再生能源的外部环境,然而对再生能源的发展至关重要。
先谈资金的筹集。一项再生能源利用的方案,即使按当地条件与其他能源相比更为经济合理,但因最初的投资高,如果贷款困难,最后只好放弃。例如建一个合乎规格的沼气池通常要三四百元以上的投资,在贫困地区这笔资金超过了一户的经济能力。虽然建他的各种其他条件都具备,而且由于使用沼气,增加了优质肥料的供应,减少了拾柴草的劳力需求,农户每年的得益大于投资的利息和折旧,但因借贷无门,只好仍旧用秸杆薪柴。解决资金问题通常想到的是政府出面给予低息贷款。其实政府并不是有效地融资的专门机构,银行和信贷合作社可能干得更好。但必须对再生能利用项目给予优先考虑,至少不能加以歧视。由于再生能源对环境的损害较少,给予优惠低息贷款也是应当的。
由于我国资金市场还处于创建阶段,资金的运用相当缺乏效率,即最应得到资金的项目往往得不到,资金反而用去搞了不少无效建设和重复建设。一个再生能开发受阻的例子就是我国水电建设的落后。我国水力资源异常丰富,居世界首位,但至今只开发了其中的不到1/10,水力发电的综合成本通常不到火电的一半甚至1/4,所以世界各国无不优先开发水电,他们的水力资源利用率都在八成左右,有的早已达到了100%。可是我国在分配资金时,多半因为水电投资太大而搁置。最近几年上马的几个大水电项目多半还是利用了国际金融机构提供的贷款。要知道,我国并不缺乏资金,我国国民经济中积累率一直保持30%以上,在全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始终排在前五名。1993年城乡私人存款额已达到1.5亿元。如果有一个充分有效的公平竞争市场,资金所有者有权利寻求效益最好的投资项目,水电建设是决不会缺乏资金的,不仅水电建设缺乏资金,大的火电也缺乏资金。结果是用户分配不到足够的电力,只好自备小汽(柴)油发电机组。日本进口和国产的各种牌子的小发电机组已生产并配置了几百万千瓦。这种小机组单位功率投资大,热效率低,环境污染严重,造成资金和能源的巨大浪费。这一现象从80年代中期即已出现,至今仍不见改善。如果大电站的集资不那么困难的话,这种损失经济效益的事原不会长时间地持续存在。当然,资金市场之缺乏效率只是投资缺乏效率的原因之一,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投资决策者个人损益与项目效益的好坏缺乏联系。项目的效益好个人也得不到奖励;项目失败了,个人也不受批评。这种激励机制的错位与所有制结构有关。
再生能源技术要能得到发展的第一个条件是投产后产出的能源价格的稳定。反言之,如果能源价格起伏不定,投资的回收就缺乏保证。如果投资者预见到这种不稳定的可能,他将不敢贸然从事,一个明显的例子是在两次能源危机中由于能源高价而促成的许多能源开发项目。包括一部分再生能源利用项目,在1986年石油价格暴跌后,变成了亏损项目。所以那时舆论界紧急呼吁制止石油价格暴跌,说“暴跌造成的损失超过了暴涨的损失”。投资者有了这个教训,今后的投资必定要考虑未来能源价格的稳定性。
已如前述,目前的再生能技术还不能在一般情况下与常规能源竞争,能得到应用的多半是在某一些环境特殊的条件下。在这些条件下,与再生能源竞争的不是常规能,而是别的再生能源,甚至就是同样的再生能源。有的再生能源由于技术进步而使得成本降低。例如太阳能光电板的制造成本在近三年内大幅度地下降,使得以前设置的太阳能光电板失去竞争力,以前的投资变成了赔本生意。所以再生能技术要得到推广,一个重要条件是它本身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技术,而不是仍处于迅速变化中的技术。
第三个发展再生能技术的条件是社会环境的稳定性。由于再生能投资要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收回投资,这段时间内社会的动荡会使最初的投资遭遇风险。首先是政治上的稳定性。非洲有些地区十分适宜于发展水力、太阳能,但由于战乱不断,这些机会的利用根本提不到日程上来。其次是所有权的牢固性,最初的投资者如果不能得到保证关于他投资的收益权,甚至他对项目所拥有的所有权都会受到挑战,他不会愿意去冒这个险的。大项目如此,一家一户的小项目尤其如此。最后是经济环境的稳定性。如果通货膨胀剧烈,国家又管制物价,甚至有的国家频繁地变更货币,变相地掠夺百姓的财产,契约关系变得非常脆弱,都将不利于长期还本的投资项目。
从沼气在中国推广的经验,我们还可以发现一条重要的规律,即有些再生能技术,必须通过有关市场的建设,从而发展相关技术的专业队伍才能取得成功。沼气的关键设备是沼气池。最早以为建池的技术很简单,只要有劳动力和必要的材料,家家户户都可以自己干。事实上并非如此,农户自己盖的池不是漏气,就是维护不便,而且寿命很短。一直到后来有了专业建池队伍,他们积累了经验,制造了专用工具,严格把住材料规格,而且熟练掌握了施工规范,池的质量才有保证。沼气池的维护和出料要用专用工具,这也不可能是每家每户都备上一套的。专业建池的工匠不是靠行政命令成长起来的,而是依市场原则培养成的。即农户愿意花钱请工匠来建池和维护,因为这样做池的质量有保证,比之自己修更有效益。
正因为矿物能源已经诱发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再加上对人类前途可能构成的威胁,有识之士逐渐把眼光转向可再生能源,它们包括水能、太阳能、风能、植物能(指薪柴和秸杆)、海波能和地热能、潮汐能。除最后两项外,其余部都接来自太阳能。
水能是一种技术上十分成熟,成本低廉的能源,它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发达国家,凡是经济上可行的水能资源绝大部分已得到开发利用。但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利用率还相当低。将来水能全部被利用时,大概能占人类所需能源总量的不足10%,所以其他各种再生能源的开发仍属十分必要。
但是这些再生能源有一个共同的固有的缺点,即能源的密度十分稀。要采集到足够数量的能源必须有面积巨大的设备,如水电站的水库、太阳能的光电池板,风能的风扇翼面等。由于设备巨大必然需要大规模投资。再加上这些能源往往随天气及时间变化,为补偿这一缺点,更要求有相当的储能等装备从而进一步增加了投资的规模。但由于能源直接来自然界,它的供应几乎是无成本的,所以这些能源装备经济上的特点是投资极大而运行费用极低,成为一种特殊的资金密集项目。
迄今为止,再生能源之所以未能大规模地取代矿物能源,根本的原因还是因为经济上难以和常规能源竞争。但是由于能源使用的具体条件非常不同,而且太阳光、风等的供应随地点而迁,所以在某些特定条件下使用再生能源会比使用常规能源更经济。例如在距离较远的海岛上,既够不上电网,燃料油的运费又高,而风能却充足的话,使用风能可能是最佳选择。类似地,在一些牧区,偏僻山村,再生能也能有效地与常规能竞争。随着利用再生能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降低,其适用范围将不断扩大。但是在通常条件下再生能比常规能低廉的前景至今尚未出现。所以即使按乐观的估计在下一世纪再生能所占的比例也只及常规能所占比例的不到1/4。
下一世纪,技术上和环境上存在许多重大的不确定因素,现在可以看到的一个可能,是大规模和严厉地削减温室气体的排放。在这种情况下,节能技术的发展和再生能应用将得到巨大的推动力。在过去,再生能源的研究集中在技术方面,例如光电池的效率提高和风扇翼型设计,这些研究的目的是降低设备的单位造价,但很少注意到推广再生能利用所要求的社会经济条件。在能源政策的制定中改善这方面的条件有时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己如前述,许多再生能利用的投资是初置成本极高而运行费用极低的一种特殊性质的投资;换言之,这些项目在建设的初期一次性投入大量资金,以后在其整个使用寿命期内,每年产出的能源价值不低于资本的利息加上折旧费(如果忽略相当有限的运行费)。所以这类能源要能得到推广有几个基本条件,即比较容易筹集到足够数量的资金;投产以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产品(指能源)的价格不降低;在整个生产寿命内社会关系的稳定。这些条件超越了再生能源本身的技术成就,而是开发再生能源的外部环境,然而对再生能源的发展至关重要。
先谈资金的筹集。一项再生能源利用的方案,即使按当地条件与其他能源相比更为经济合理,但因最初的投资高,如果贷款困难,最后只好放弃。例如建一个合乎规格的沼气池通常要三四百元以上的投资,在贫困地区这笔资金超过了一户的经济能力。虽然建他的各种其他条件都具备,而且由于使用沼气,增加了优质肥料的供应,减少了拾柴草的劳力需求,农户每年的得益大于投资的利息和折旧,但因借贷无门,只好仍旧用秸杆薪柴。解决资金问题通常想到的是政府出面给予低息贷款。其实政府并不是有效地融资的专门机构,银行和信贷合作社可能干得更好。但必须对再生能利用项目给予优先考虑,至少不能加以歧视。由于再生能源对环境的损害较少,给予优惠低息贷款也是应当的。
由于我国资金市场还处于创建阶段,资金的运用相当缺乏效率,即最应得到资金的项目往往得不到,资金反而用去搞了不少无效建设和重复建设。一个再生能开发受阻的例子就是我国水电建设的落后。我国水力资源异常丰富,居世界首位,但至今只开发了其中的不到1/10,水力发电的综合成本通常不到火电的一半甚至1/4,所以世界各国无不优先开发水电,他们的水力资源利用率都在八成左右,有的早已达到了100%。可是我国在分配资金时,多半因为水电投资太大而搁置。最近几年上马的几个大水电项目多半还是利用了国际金融机构提供的贷款。要知道,我国并不缺乏资金,我国国民经济中积累率一直保持30%以上,在全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始终排在前五名。1993年城乡私人存款额已达到1.5亿元。如果有一个充分有效的公平竞争市场,资金所有者有权利寻求效益最好的投资项目,水电建设是决不会缺乏资金的,不仅水电建设缺乏资金,大的火电也缺乏资金。结果是用户分配不到足够的电力,只好自备小汽(柴)油发电机组。日本进口和国产的各种牌子的小发电机组已生产并配置了几百万千瓦。这种小机组单位功率投资大,热效率低,环境污染严重,造成资金和能源的巨大浪费。这一现象从80年代中期即已出现,至今仍不见改善。如果大电站的集资不那么困难的话,这种损失经济效益的事原不会长时间地持续存在。当然,资金市场之缺乏效率只是投资缺乏效率的原因之一,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投资决策者个人损益与项目效益的好坏缺乏联系。项目的效益好个人也得不到奖励;项目失败了,个人也不受批评。这种激励机制的错位与所有制结构有关。
再生能源技术要能得到发展的第一个条件是投产后产出的能源价格的稳定。反言之,如果能源价格起伏不定,投资的回收就缺乏保证。如果投资者预见到这种不稳定的可能,他将不敢贸然从事,一个明显的例子是在两次能源危机中由于能源高价而促成的许多能源开发项目。包括一部分再生能源利用项目,在1986年石油价格暴跌后,变成了亏损项目。所以那时舆论界紧急呼吁制止石油价格暴跌,说“暴跌造成的损失超过了暴涨的损失”。投资者有了这个教训,今后的投资必定要考虑未来能源价格的稳定性。
已如前述,目前的再生能技术还不能在一般情况下与常规能源竞争,能得到应用的多半是在某一些环境特殊的条件下。在这些条件下,与再生能源竞争的不是常规能,而是别的再生能源,甚至就是同样的再生能源。有的再生能源由于技术进步而使得成本降低。例如太阳能光电板的制造成本在近三年内大幅度地下降,使得以前设置的太阳能光电板失去竞争力,以前的投资变成了赔本生意。所以再生能技术要得到推广,一个重要条件是它本身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技术,而不是仍处于迅速变化中的技术。
第三个发展再生能技术的条件是社会环境的稳定性。由于再生能投资要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收回投资,这段时间内社会的动荡会使最初的投资遭遇风险。首先是政治上的稳定性。非洲有些地区十分适宜于发展水力、太阳能,但由于战乱不断,这些机会的利用根本提不到日程上来。其次是所有权的牢固性,最初的投资者如果不能得到保证关于他投资的收益权,甚至他对项目所拥有的所有权都会受到挑战,他不会愿意去冒这个险的。大项目如此,一家一户的小项目尤其如此。最后是经济环境的稳定性。如果通货膨胀剧烈,国家又管制物价,甚至有的国家频繁地变更货币,变相地掠夺百姓的财产,契约关系变得非常脆弱,都将不利于长期还本的投资项目。
从沼气在中国推广的经验,我们还可以发现一条重要的规律,即有些再生能技术,必须通过有关市场的建设,从而发展相关技术的专业队伍才能取得成功。沼气的关键设备是沼气池。最早以为建池的技术很简单,只要有劳动力和必要的材料,家家户户都可以自己干。事实上并非如此,农户自己盖的池不是漏气,就是维护不便,而且寿命很短。一直到后来有了专业建池队伍,他们积累了经验,制造了专用工具,严格把住材料规格,而且熟练掌握了施工规范,池的质量才有保证。沼气池的维护和出料要用专用工具,这也不可能是每家每户都备上一套的。专业建池的工匠不是靠行政命令成长起来的,而是依市场原则培养成的。即农户愿意花钱请工匠来建池和维护,因为这样做池的质量有保证,比之自己修更有效益。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