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作者:王敬瑞 更新:2021-12-04 03:06
业余时间唱歌跳舞,放松身心是可以的,但如沉溺其中,歌厅出来舞厅进去,就是不务正业。古人云:福生于无为,祸源于多欲。人的正常欲望应该努力得以满足,但是切勿让私欲无限膨胀。许多贪官的悲剧就在于不能合理控制自己的欲望,他们信奉“有权不用,过期作废”、“人无外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等错误的人生信条,在市场经济浪潮中顶不住各种诱惑而失态,最终走上犯罪道路。
领导者的社会交往要适可而止。人不可能不交际,领导者交际要更多一些,宾朋往来、业务洽谈、赴宴坐席也是工作的需要。但是,交际、交往必须注意范围、场合和途径。进山要找出山路。下手做事,就应该想到收场的结果。权钱交易、权色交易,就是“上贼船”,就是“与魔鬼打交道”,迟早要栽跟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道”就是来路要明,不是自己的钱财决不能要;否则,横财易得,灾祸难免。“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不能为了美色而不要尊严;否则,贪图色欲,人财两丢。我们决不能像一些领导那样,在社交场合上什么人都敢交,什么饭都敢吃,什么礼都敢收,什么钱都敢要,什么床都敢上。在“远华”大案中,厦门海关关长杨前线对赖昌星送的几十万元的轿车、几十万元的豪宅甚至美女,都来者不拒,统通“笑纳”,也因而成为走私者的后台和帮凶,成为人民的罪人。这样的教训十分深刻,我们要引以为戒。
为官“三把握”(7)
适度就是不偏不倚
战国时代的宋玉在《登徒子好色赋》中描写了这样一个美女,说她“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施朱则太赤,著粉则太白”。这段描述给我们以启示:任何事情都有个标准,达不到标准或超过标准都不好,不偏不倚才是适度,也就是把握好分寸。“正好”,应当成为领导工作应追求的一种境界。
领导者贯彻路线、方针、政策要不偏不倚。我党历史上的几次路线斗争,最终都以马克思主义的胜利和“左”倾或右倾思想的失败而告结束。党的十五大报告中谈到坚持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时指出: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不右不“左”,不偏不倚,才能保证航向的正确和大局的稳定。各级领导要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不折不扣”就是不偏不倚。“歪嘴和尚念歪经”、凭对政策的一知半解就胡乱执行以及“实用主义”式的执行政策,势必造成偏差和错误。要吃透政策,领会其精神实质,对政策的理解和把握就应是全面的而不是片面的,是准确的而不是模糊的,是系统的而不是断章取义的。在具体工作中,既要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又要注意正确引导,把握方向,减少随意性,维护政策的延续性和稳定性。
领导者把握全局要做到不偏不倚。作为一个地区的主要领导,对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一定要有全局观念和战略眼光,做到统筹兼顾,合理安排。有的地区重工业、轻农业,重发展、轻环保,重物质文明、轻精神文明等等,就是畸重畸轻、顾此失彼、失之偏颇。中央强调的“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就是不偏不倚,强调“促进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就是不偏不倚,强调“市场化改革的同时,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就是不偏不倚,等等。我们知道,最软的一个铁环,决定整条铁链的强度;最短的一块木板,决定整个木桶的水平。所以,各地区、各行业、各单位的工作一定要整体上水平,这样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才能保证宏伟蓝图的最终实现。
领导者履行职责要做到不偏不倚。对于一个地区的党政领导来讲,既要善于谋划决策,又要善于组织落实;宏观决策要高屋建瓴、高瞻远瞩,微观调研和具体落实要认真细致、一丝不苟,这就是不偏不倚。一把手,如果事无巨细都去管,眉毛胡子一把抓,整天被一些婆婆妈妈的事务缠身,到头来,不但自己把自己搞得焦头烂额,而且还不利于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因素。反过来讲,如果宏观号召有余,微观指导不足,只顾发号施令,不抓具体工作,作风必然漂浮,工作必然不实,势必造成说与做、决策与落实的“两张皮”。履行职责不偏不倚,还要求做到职责到位,防止“错位”和“越位”。一般来讲,正职领导全面管理,副职领导负责某一方面的具体工作。而在实际工作中,有的正职“胳膊长、插手深”,去管副职职责范围内的事情;有的副职也常常有该请示正职的事而不去请示,擅自作主;有的甚至插手到其他副职的管辖范围,过问和处理一些不该自己管的事情,制造了一些不必要的矛盾,这些都违背了“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原则。
规律、平衡、适度是做人为官需要把握好的三个重要问题。如果不能把握规律,就会违背规律,干不好工作,并受到规律的惩罚,给党的事业造成较大损失;如果人际关系不能把握平衡,就会顾此失彼,使矛盾激化,按下葫芦起来瓢,一波未平一波起;如果做人做事不能把握适度,过度地追求私利,欲望就会变成无情的地狱之火,把自己烧毁。所以说,规律、平衡、适度是每个领导者时时都应把握的问题,如果把握得好,你就能得心应手干好工作,成就事业,就能做一个好人,当一名好官。
第三部分
为官“三难得”(1)
一个领导者容易被官场上的阿谀奉承、阳奉阴违所蒙蔽而听不到真话;容易被已拥有的权力和地位所陶醉,高高在上、脱离群众而丢掉人心;容易受外界各种干扰和自身的一些弱点、不足的影响而得不到贤才。正因为如此,一个领导者最难得到的就是真话、人心、人才。
○真话难得
○人心难得
○人才难得
真话难得
真话难得,对当官者来说,自古如此。翻开《战国策》,且看《邹忌讽齐王纳谏》:齐国人邹忌身高八尺,仪表堂堂。有一天,他想知道自己和城北徐公究竟谁美?连问妻、妾、客,得到的回答都是:您比徐公美多了。可是第二天见到徐公一比,他觉得自己比徐公差远了。为什么妻、妾、客都没有说真话?原来是妻子偏袒自己,小妾害怕自己,客人有求于自己。邹忌上朝后以此劝谏齐威王:大王身居高位,宫女左右无不偏袒您,朝中大臣无不害怕您,天下百姓无不有求于您,这样看来,大王受蒙蔽的地方实在太多了。齐威王于是下令:敢当面劝谏本王的,受上赏;敢上书劝谏本王的,受中赏;敢私下议论本王,让本王听到的,受下赏。结果齐国大治,齐的敌国燕、韩、赵、魏都不得不来齐国朝见威王。开创“贞观之治”的一代明君唐太宗因大臣魏征屡次冒死进谏而龙颜大怒,咬牙切齿要杀掉这个“庄稼汉”,长孙皇后听后穿起凤冠霞帔,长跪不起,连称陛下能有魏征这样敢于直言不讳的忠臣,乃是朝廷的大幸,是国家的大幸。真话难得,不只中国如此,外国也同样。翻开《安徒生童话》,再读一读“皇帝的新装”,实在令人忍俊不禁:可怜的皇帝浑身上下一丝不挂去出席大典,可是从大臣到市民谁也不敢说一句真话,只有一个小孩才戳穿这一骗局。这样看来,真话难得在中外都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
时至今日,真话依旧难得。尤其是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当你在位的时候,无论是大会作报告,征求意见,还是下乡调研,听汇报座谈,耳边听到的大多是颂扬之声、溢美之辞,很少能听到一句肺腑之言。在考察干部的时候,听到的也大多是一片叫好声,找点不足吧,对不起,实在想不出来。很少有人敢于或愿意讲真话。
人们为什么不说真话呢?
比干说真话被纣王挖了心,屈原说真话被放逐自投汨罗江,司马迁说真话被处以宫刑,就连“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的彭老总,也是因为上万言书说了真话受到了无情的批判,被扣上“反党集团头子”的帽子。现在虽然进入21世纪,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还不够健全,每个单位的领导手中都握有一定的权力,如果说真话一不小心戳痛了领导的某处伤疤,很可能会自找倒霉,引火烧身。
领导同志一般资历比较深,工作经验丰富,大多很自信,有一种成就感、自豪感,自觉不自觉地在部下面前保持一定的威严。有的更是自以为是,唯我独尊,习惯于听顺耳话、恭维话,听到刺耳话,总会产生一种反感。“良药”虽然“利于病”,但毕竟“苦口”;“忠言”虽然“利于行”,但毕竟“逆耳”。
作为部下,谁不愿博得领导的赏识,尽快提个一官半职?况且谁又能没有一点事需要领导出面帮助?所以为了赢得领导的欢心和偏爱,部下大多总是顺着领导,讨好领导,甚至糊弄领导,看领导脸色行事,唯领导马首是瞻,真话窝在心底,脸上堆满笑容。这样,领导就很难从部下的口中得到几句真话。还有,有些领导给下级布置的任务不切实际,实在无法完成但又必须完成,下级不编假话就应付不过去,所以不得不说假话。
那么,怎样才能听到真话呢?作为领导者,要做到“四要”:
一要以身作则,广开言路。要想听到真话,首先你得让人相信你是真心实意想听到真话,任何虚伪和敷衍都不可能得到真话。你要想拥有“魏征”这样的忠臣,你自己就必须首先成为“唐太宗”;你要想听到“邹忌”的真话,你自己就必须首先成为“齐威王”。
领导者的社会交往要适可而止。人不可能不交际,领导者交际要更多一些,宾朋往来、业务洽谈、赴宴坐席也是工作的需要。但是,交际、交往必须注意范围、场合和途径。进山要找出山路。下手做事,就应该想到收场的结果。权钱交易、权色交易,就是“上贼船”,就是“与魔鬼打交道”,迟早要栽跟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道”就是来路要明,不是自己的钱财决不能要;否则,横财易得,灾祸难免。“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不能为了美色而不要尊严;否则,贪图色欲,人财两丢。我们决不能像一些领导那样,在社交场合上什么人都敢交,什么饭都敢吃,什么礼都敢收,什么钱都敢要,什么床都敢上。在“远华”大案中,厦门海关关长杨前线对赖昌星送的几十万元的轿车、几十万元的豪宅甚至美女,都来者不拒,统通“笑纳”,也因而成为走私者的后台和帮凶,成为人民的罪人。这样的教训十分深刻,我们要引以为戒。
为官“三把握”(7)
适度就是不偏不倚
战国时代的宋玉在《登徒子好色赋》中描写了这样一个美女,说她“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施朱则太赤,著粉则太白”。这段描述给我们以启示:任何事情都有个标准,达不到标准或超过标准都不好,不偏不倚才是适度,也就是把握好分寸。“正好”,应当成为领导工作应追求的一种境界。
领导者贯彻路线、方针、政策要不偏不倚。我党历史上的几次路线斗争,最终都以马克思主义的胜利和“左”倾或右倾思想的失败而告结束。党的十五大报告中谈到坚持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时指出: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不右不“左”,不偏不倚,才能保证航向的正确和大局的稳定。各级领导要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不折不扣”就是不偏不倚。“歪嘴和尚念歪经”、凭对政策的一知半解就胡乱执行以及“实用主义”式的执行政策,势必造成偏差和错误。要吃透政策,领会其精神实质,对政策的理解和把握就应是全面的而不是片面的,是准确的而不是模糊的,是系统的而不是断章取义的。在具体工作中,既要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又要注意正确引导,把握方向,减少随意性,维护政策的延续性和稳定性。
领导者把握全局要做到不偏不倚。作为一个地区的主要领导,对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一定要有全局观念和战略眼光,做到统筹兼顾,合理安排。有的地区重工业、轻农业,重发展、轻环保,重物质文明、轻精神文明等等,就是畸重畸轻、顾此失彼、失之偏颇。中央强调的“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就是不偏不倚,强调“促进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就是不偏不倚,强调“市场化改革的同时,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就是不偏不倚,等等。我们知道,最软的一个铁环,决定整条铁链的强度;最短的一块木板,决定整个木桶的水平。所以,各地区、各行业、各单位的工作一定要整体上水平,这样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才能保证宏伟蓝图的最终实现。
领导者履行职责要做到不偏不倚。对于一个地区的党政领导来讲,既要善于谋划决策,又要善于组织落实;宏观决策要高屋建瓴、高瞻远瞩,微观调研和具体落实要认真细致、一丝不苟,这就是不偏不倚。一把手,如果事无巨细都去管,眉毛胡子一把抓,整天被一些婆婆妈妈的事务缠身,到头来,不但自己把自己搞得焦头烂额,而且还不利于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因素。反过来讲,如果宏观号召有余,微观指导不足,只顾发号施令,不抓具体工作,作风必然漂浮,工作必然不实,势必造成说与做、决策与落实的“两张皮”。履行职责不偏不倚,还要求做到职责到位,防止“错位”和“越位”。一般来讲,正职领导全面管理,副职领导负责某一方面的具体工作。而在实际工作中,有的正职“胳膊长、插手深”,去管副职职责范围内的事情;有的副职也常常有该请示正职的事而不去请示,擅自作主;有的甚至插手到其他副职的管辖范围,过问和处理一些不该自己管的事情,制造了一些不必要的矛盾,这些都违背了“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原则。
规律、平衡、适度是做人为官需要把握好的三个重要问题。如果不能把握规律,就会违背规律,干不好工作,并受到规律的惩罚,给党的事业造成较大损失;如果人际关系不能把握平衡,就会顾此失彼,使矛盾激化,按下葫芦起来瓢,一波未平一波起;如果做人做事不能把握适度,过度地追求私利,欲望就会变成无情的地狱之火,把自己烧毁。所以说,规律、平衡、适度是每个领导者时时都应把握的问题,如果把握得好,你就能得心应手干好工作,成就事业,就能做一个好人,当一名好官。
第三部分
为官“三难得”(1)
一个领导者容易被官场上的阿谀奉承、阳奉阴违所蒙蔽而听不到真话;容易被已拥有的权力和地位所陶醉,高高在上、脱离群众而丢掉人心;容易受外界各种干扰和自身的一些弱点、不足的影响而得不到贤才。正因为如此,一个领导者最难得到的就是真话、人心、人才。
○真话难得
○人心难得
○人才难得
真话难得
真话难得,对当官者来说,自古如此。翻开《战国策》,且看《邹忌讽齐王纳谏》:齐国人邹忌身高八尺,仪表堂堂。有一天,他想知道自己和城北徐公究竟谁美?连问妻、妾、客,得到的回答都是:您比徐公美多了。可是第二天见到徐公一比,他觉得自己比徐公差远了。为什么妻、妾、客都没有说真话?原来是妻子偏袒自己,小妾害怕自己,客人有求于自己。邹忌上朝后以此劝谏齐威王:大王身居高位,宫女左右无不偏袒您,朝中大臣无不害怕您,天下百姓无不有求于您,这样看来,大王受蒙蔽的地方实在太多了。齐威王于是下令:敢当面劝谏本王的,受上赏;敢上书劝谏本王的,受中赏;敢私下议论本王,让本王听到的,受下赏。结果齐国大治,齐的敌国燕、韩、赵、魏都不得不来齐国朝见威王。开创“贞观之治”的一代明君唐太宗因大臣魏征屡次冒死进谏而龙颜大怒,咬牙切齿要杀掉这个“庄稼汉”,长孙皇后听后穿起凤冠霞帔,长跪不起,连称陛下能有魏征这样敢于直言不讳的忠臣,乃是朝廷的大幸,是国家的大幸。真话难得,不只中国如此,外国也同样。翻开《安徒生童话》,再读一读“皇帝的新装”,实在令人忍俊不禁:可怜的皇帝浑身上下一丝不挂去出席大典,可是从大臣到市民谁也不敢说一句真话,只有一个小孩才戳穿这一骗局。这样看来,真话难得在中外都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
时至今日,真话依旧难得。尤其是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当你在位的时候,无论是大会作报告,征求意见,还是下乡调研,听汇报座谈,耳边听到的大多是颂扬之声、溢美之辞,很少能听到一句肺腑之言。在考察干部的时候,听到的也大多是一片叫好声,找点不足吧,对不起,实在想不出来。很少有人敢于或愿意讲真话。
人们为什么不说真话呢?
比干说真话被纣王挖了心,屈原说真话被放逐自投汨罗江,司马迁说真话被处以宫刑,就连“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的彭老总,也是因为上万言书说了真话受到了无情的批判,被扣上“反党集团头子”的帽子。现在虽然进入21世纪,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还不够健全,每个单位的领导手中都握有一定的权力,如果说真话一不小心戳痛了领导的某处伤疤,很可能会自找倒霉,引火烧身。
领导同志一般资历比较深,工作经验丰富,大多很自信,有一种成就感、自豪感,自觉不自觉地在部下面前保持一定的威严。有的更是自以为是,唯我独尊,习惯于听顺耳话、恭维话,听到刺耳话,总会产生一种反感。“良药”虽然“利于病”,但毕竟“苦口”;“忠言”虽然“利于行”,但毕竟“逆耳”。
作为部下,谁不愿博得领导的赏识,尽快提个一官半职?况且谁又能没有一点事需要领导出面帮助?所以为了赢得领导的欢心和偏爱,部下大多总是顺着领导,讨好领导,甚至糊弄领导,看领导脸色行事,唯领导马首是瞻,真话窝在心底,脸上堆满笑容。这样,领导就很难从部下的口中得到几句真话。还有,有些领导给下级布置的任务不切实际,实在无法完成但又必须完成,下级不编假话就应付不过去,所以不得不说假话。
那么,怎样才能听到真话呢?作为领导者,要做到“四要”:
一要以身作则,广开言路。要想听到真话,首先你得让人相信你是真心实意想听到真话,任何虚伪和敷衍都不可能得到真话。你要想拥有“魏征”这样的忠臣,你自己就必须首先成为“唐太宗”;你要想听到“邹忌”的真话,你自己就必须首先成为“齐威王”。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