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作者:王敬瑞    更新:2021-12-04 03:06
  宋代辛弃疾也讲过一个观点:“谋贵众,断贵独”。商量事情贵在人多,决断事情常在一人。与众多谋,可以了解实情,斧子砍下去,才会不出问题。多谋善断,切记斧子不可乱砍。
  抹 子
  抹子,四把工具中惟一的一把软工具。其作用是理顺关系,调整情绪,化解矛盾,处理面上的工作。抹子是用来抹墙的,不管墙内有多少“圪渣”,要用抹子保持墙面的平整光滑。
  为官与做人,应当方圆并用,抹子是处事圆熟的工具。领导处事圆熟,就是灵活机动会办事。工作中许多矛盾需要调和,不必过分认真的事情就需要模糊处理,这是团结与稳定大局的需要。有些矛盾需要摆在桌面上公开解决,可有些矛盾只能靠自身修养来处理,也就是使用抹子来处理。抹子是处理矛盾、化解矛盾的一把好工具,人生万事,常常需要“难得糊涂”。窗户纸捅破容易,但捅破可能会惹来很多麻烦。窗户宜明则明,宜暗则暗。人与人之间、上级与下级之间,尤其是党政一把手之间发生一些摩擦或矛盾,发挥一下“抹子”的作用,通过谈心,互相通气,增进了解等办法,问题就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事情就抹平了,矛盾就缓和了,这样才能保持团结稳定的工作局面。
  在历史上,廉颇蔺相如“将相和”的故事被传为美谈。战国时,赵惠王为了保住价值连城的“和氏壁”,挑选蔺相如前往秦国与秦王谈判。蔺相如不负使命,“完璧归赵”。从此受到赵王的重用,后来还当上了相国。赵国战功显赫的大将军廉颇见蔺相如无战功而受厚封,官当得比自己还大,心中很不服气。两人一见面,廉颇总是不给蔺相如面子,经常与蔺相如顶牛。蔺相如是文人,虽说心里老大不舒服,但深知将相不和,有害国家,于是决心高姿态对待廉颇。他俩在一起时,蔺相如都对廉颇彬彬有礼,十分客气。对于廉颇的故意为难,蔺相如都一笑了之。这样一来,廉颇和他的手下都认为蔺相如害怕了,于是越发高傲。一次,蔺相如与廉颇的轿子在闹市中碰头了,按礼节将军应给相国让道,但廉颇根本不理睬。蔺相如见此,却马上命手下让开道路,并令人传话:请廉大将军先行。廉颇走后,蔺相如手下的人都埋怨他太软弱。蔺相如说道:“我不是软弱,更不是怕廉颇,连秦王我都不怕,还怕他吗?我这样做,是为国家考虑,将相不和,国家如何安宁呢?”这番话传到廉颇耳中,他细细一想,确实是这个道理。于是廉颇光着身子,背负荆条,步行到蔺相如府邸,当面请求惩罚,这就是“负荆请罪”的由来。从此,将相和好,朝政稳定,皆大欢喜。蔺相如为了大局不激化矛盾用了软办法,也就是说,没有用“刀子”,而是用了“抹子”,且“抹子”显示出了神奇的特效。
  为官“四工具”(3)
  常言道:和能生财,和气致祥。抹子是求和睦、求团结、求稳定的一把特殊工具。“和为贵”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一种很高的思想和修身境界,是一种清明的理性和“大将风度”。但“和为贵”不等于好好先生的一团和气,不等于混淆差异与矛盾。如果只知和稀泥、抹光墙,人们就会说你是一个老好人领导,是高级泥瓦匠。矛盾出来了,和点稀泥抹光了,一两天也许没有事,可再过几天矛盾又出现了,照此日日抹下去是不行的。但是如果没有抹子这把软工具,很可能就会把一些本不该激化的矛盾激化了,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对于无关紧要的小事、无足轻重的矛盾、无可厚非的指责、无碍大局的风波,一般可以用抹子这把工具去抹平,然后集中精力来抓大事。
  为官“三要事”(1)
  一把手只有具备“造势”的工作能力,“调劲”的领导艺术,“干事”的务实作风,才能把一个地方的工作“轰”起来,才能把大家的干劲“调”起来,才能干出一番大业来。
  ○造势
  ○调劲
  ○干事
  造 势
  暴雨之前必显雷霆之势,乌云密布,电闪雷鸣,狂风呼啸,之后便有倾盆大雨。打仗之前必先布阵摆势,旌旗猎猎,战鼓阵阵,将士摩拳擦掌,斗志激昂,之后就有一场鏖战。作为一把手,想要干大事,干成大事,同样在干大事之前必须首先造势。
  造势,是一把手工作能力的重要体现。一把手决定做某件事情或实施某项行动的时候,应首先营造一种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声势,摆出一种上下齐动不干不行的阵势,形成一种跃跃欲试先声夺人的气势。
  开局造势。一把手到一个新的岗位后,不必先高谈阔论,而是要先干几件漂漂亮亮、实实在在的事,以实干赢得民心,以魄力打开局面。新官上任三把火,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一把手上任伊始,应抓几件能带动本地区和本部门发展的大事,先“轰”起来,摆下做事的阵势,拉开做事的序幕,这样能起到抓住人心、触动人心、凝聚人心、提升人气的作用,这样有利于树起新形象,有利于大刀阔斧地开展工作。
  会议造势。我们常开的动员会议,就是最基本的造势方式。一把手要通过自己成功的演讲,把所要实施的工作或即将铺开的工程的意义、目的、措施、效果讲得入情入理,振奋人心,使与会者听得动心,觉得坐不住,很想马上投入行动。领导讲话如果没有气势,没有针对性,就难以激起人们的兴奋点,台上台下就发生不了共鸣,这样就没有号召力和感召力,就起不到会议应起的作用。
  政策造势。一个地方要决定干一件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大事,就必须出台相应的政策,靠政策的威力来推动工作。比如国企改革,这是一场攻坚战,要想改革成功,就必须制定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改革政策。靠政策营造宽松的改革环境,靠政策调动社会各界人士参与改革的激情,靠政策破解改革中的各种难题。实践证明,领导者要想干成一件大事,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政策造势,只是关起门来,只有少数人知道自己的意图,上下形不成共识,左右形不成合力,那肯定是办不好的。
  舆论造势。有的一把手为了开展工作,达到宣传发动的目的,常常运用媒体,大张旗鼓地造舆论,尽可能让上上下下、方方面面的人都知道自己现在要干什么,计划采取哪些措施,想达到什么效果,这样就可以营造出浓厚的舆论氛围,让更多的人理解意图,形成共识,激发干劲,出现“唤起民众千百万,同心干”的可喜局面。舆论造势范围广,氛围浓,能充分地表达自己的主张和见解。所以,一把手应学会舆论造势。
  自我造势。拳王阿里每次上场比赛,都要不断地大叫:“我是最棒的!我是最棒的!”这其实是阿里上场之前的自我造势,在心理上首先压制对手。在战争年代,我军“战略上藐视敌人”的军事思想,就是壮我军威,强我气势,自我造势。自我造势,是自身内部动力的激发,一把手进行自我造势,是一种自信的体现和自我激励行为。在实际工作中,注意包装自己、宣传自己、推销自己,都是自我造势。
  造势,能够体现一把手的雄心壮志,体现一把手的工作能力。作为一把手,处理一件事,落实一件事,应首先学会造势,通过造势,给部下和群众造成一种箭在弦上、蓄势待发、势不可挡的感觉,而后让部下和群众借着自己所造的势去努力工作,实现预期的目标。
  造势,要从实际出发,注意适度,切忌虎头蛇尾,防止雷声大、雨点小,或者光打雷、不下雨。
  调 劲
  世界巨商保罗·盖帝说过,我宁可用1000人每人1%的努力,也不用我一个人100%的努力去成功一件事。保罗·盖帝的观点是,一个人的本事再大,也没有众人的努力效果好。作为一把手,www奇Qisuu書com网调动部下的积极性,让大家围绕自己确定的目标去努力工作,是自己的又一要务。
  调劲,是一把手领导艺术的一种体现。一把手的重要职责之一,就是想方设法地调动部下和群众的干劲,让他们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选好干部调劲。用干部是一个导向,一个干部一面旗。用好一个干部,就会调动一批干部的积极性;一批干部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就会产生巨大的力量。如果用错一个干部,就会挫伤一大批干部的积极性,使大家对一把手产生顾虑和不信任,影响大家的情绪和干劲。可见,选好用好干部,是一把手调动部下积极性的关键所在。
  放权让权调劲。要发挥部下的积极性和作用,就必须让他们有职有权。一般来说,一把手对部下越信任,就越愿意给部下放权让权;一把手越是放权让权,部下的积极性就越高。因此,要舍得把权力下移,尤其是一部分人权、财权等实权。同时,一把手在工作上要给下级创造良好的环境,尤其是要放手让部下独立地办些大事和有影响的事,办好了要鼓励表扬,办糟了要帮助部下寻找原因,并敢于站出来为部下承担责任。这样,下级才干得放心,干得尽心,干得顺心。一把手放权让权,部下会从内心里感到领导对自己的信任,从而更加积极负责地工作。大家都负责会比一个人或少数人负责的作用大得多。
  为官“三要事”(2)
  发扬民主调劲。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一把手要广泛听取方方面面的意见和建议,与班子成员之间架起一座相互理解和信任的桥梁,使部下心里有话敢说出来,腹内存计敢献出来,造成一种畅所欲言、集思广益的生动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