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作者:梁羽生 更新:2021-12-03 17:19
陈元霸也笑道:“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后辈的英雄儿女,比咱们强得多了。”
一行人谈谈笑笑,同往邙山。玄风问道:“你的姐姐呢?”冯琳道:“她两年前和唐晓澜同回天山去了。”朗月禅师道:“你们两人相貌之似,真是世间少有。若不是你刚才先说了那一番话,我们也不知道你是冯瑛还是冯琳。见了你,我们就想到你的姐姐,可惜她远在天山。”冯琳黯然说道:“我也想念她呢。可惜路途这么遥远,想托人捎个信也不方便。若然她得知年羹尧失势待毙之事,不知该如何欢喜呢!”
冯琳可没有料到,冯瑛和唐晓澜这时也正在赶返邙山的途中,不过一个是从西北出来,一个是从浙江西上,彼此的路途不同罢了。
唐晓澜经过了那场大变之后,心中甚是抑郁,回到天山之后,沉默寡言,只是虔心练剑,易兰珠颇感奇怪,私下里也问过冯瑛,冯玻并不隐瞒,将一切都告诉了易兰珠。易兰珠叹口气道:“我们七剑之中,当年也曾有几位累于情孽,连一代奇侠的凌未风叔叔也不能免。但愿你们将来也像我的凌叔叔和刘郁芳一样,在经过许多劫难之后,化除魔障。不过这种事也勉强不得,老是放在心头,反而苦了自己。”易兰珠是过来人,也不用说话去劝唐晓澜,只专心教他武艺,渐渐将他的心思引开,唐晓澜在天山住了一年多,补习本门的武功,将以前未曾学的,全都学了。
一日,易兰珠将唐晓澜叫来,道:“你的武功,如今已尽得天山心法了,我今正式准你列入门墙,不再是挂名弟子了。”唐晓澜大喜叩谢,易兰珠道:“天山一派,代出英豪,你正壮年,未宜归隐。明日再和你瑛妹下山,相助吕四娘和甘凤池吧。”唐晓澜虽是难舍,但想想师傅说的话乃是正理,于是第二日便和冯瑛拜辞师傅,再下天山。
两人间关跋涉,重入中原。唐晓澜虽不似两年前那么忧郁,却仍是拘谨自恃,不敢与冯瑛涉及儿女之情。
走了三个多月,经过大漠流沙,穷山恶水,两人又回到了河南,路上听人谈起年羹尧失势之事,传说纷纷,也不知是真是假,两人心情更急,恨不得立即见着吕四娘。
这日路过嵩山,嵩山上一大片烧焦了的山头,新的树木又己稀稀疏疏的长了起来,抽条发叶。唐晓澜十分感慨,吟道:“枯树逢春犹再发,江山历劫剩新愁。树犹如此,人何以堪?”冯瑛道:“天色晚了,不如就在嵩山歇一宵吧,我也想凭吊一下那烧剩的古刹呢。”
唐晓澜和冯瑛步上嵩山,只见一片瓦砾,被风雨磨洗,已渐渐和山上的泥土混做一团,残砖破瓦不可分辨,上面还长起了青苔。唐晓澜叹道:“千年古刹,付之劫灰,可叹可恨。”冯瑛笑指着瓦砾上的青草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何须慨叹。”两人沿着少林寺的遗址一路走去,在山坡上发现一间烧了半边的破寺,唐晓澜道:“咱们就在这里歇宿一宵吧,嵩山与邙山相距不过三百多里,再走两天,便可到了。”
两人从已崩塌了大半边的后墙,跳入破寺,摸入殿中,忽听得有人问道:“你们是谁?”这声音颤震急促,显得中气不足,但却别具一种威严。唐晓澜推门进去,只见地上烧着一堆火,旁边躺着一个人,面上似带病容,但双眼张开,却是光芒外露,炯炯有神。
唐晓澜道:“我们是过路的客人,先生贵姓?”那人本已欠身半坐,盯了二人一眼,又睡下去,对唐晓澜的话竟不理睬。冯瑛好心问道:“客官可是有病么?”那人眸子半张,道:“我睡意正浓,请你们别打扰了。”冯瑛道:“若然有病,我们随身还带有一点丸散,也许合用。”那人道:“叫你们别罗唆,你们怎么老是爱管闲事?休说我没病,有病也不要你医。”扯过被头,盖过头面。冯瑛见他无可理喻,不再言语。唐晓澜却留神到他头顶上有热气散发出来,吃了一惊,心道:“这人内功深湛,想必是受了暗伤,现在正用内功自疗,咱们真不该去打扰他。”扯了冯瑛一下,两人自在殿角靠墙歇息。
过了一阵,那人鼾声已起,外衙忽又有谈笑之声,唐晓澜一望,只见有两人跨墙而入,不觉啊呀一声,与冯瑛同时站了起来。来的乃是父女二人,正是曾到杨仲英家寻仇,与冯瑛曾经两度交手的唐金峰与唐赛花。原来自两年前唐金峰接受了吕四娘的调解后,便带女儿到各处散心,最近在朱仙镇收了女婿王敖的遗骨,想带回四川迁葬,今日经过嵩山,路无客店,也寻到这个破刹来歇宿。
唐晓澜见是他们父女,颇感尴尬,恭恭敬敬的问安道:“唐老前辈,你好?”唐金峰鼻子里哼了一声:“好!”唐赛花瞪了他们一眼,手摸暗器囊子,唐金峰低声道:“大丈夫出言必守,他们不是恶意,不准你再多事。”虽说如此,唐金峰自己也是对冯唐二人扳起脸孔,爱理不理,似乎极不愿意和他们攀谈。
唐赛花道:“爹,这里还有一个人。”冯瑛道:“这位客官有病,正在熟睡,别吵醒他。”唐赛花撇了撇嘴,脸儿扭过一边,嘴里咕嘟说道:“谁跟你说话?”冯瑛讨了个老大没趣,赌气再不说话。唐金峰小声对女儿道:“那小丫头说的也有道理,这里不比客店,吵醒了人,不好意思。”眼睛盯着那个“病人”,脸上越来越露出惊诧的颜色。
唐赛花悄声问道:“爹,你看出什么门道来了?”唐金峰道:“此人身怀绝技,绝不是寻常之辈。”正想设法结纳,忽闻得寺外又有脚步之声,只听得一个孩子的声音先叫道:“我不住这个破庙。”接着是“啪”的一声,好像是有人在那孩子的屁股上打了一下,大声骂道:“你还充什么少爷。有破庙你住已经算是好了,难道你还想住宫殿吗?”另一人道:“要住宫殿也不难,总有得你住的,只恐你住不长久。”这人“嘭”的一脚踢开庙门,蓦然发觉里面有人,说话顿然煞住。
唐晓澜冯瑛与唐家父女的眼光齐向外面注视,只见进来两个大人,一色青衣,腰挎朴刀,作武士打扮,带着一个衣着华丽的孩子,孩子约莫有四五岁的样子,生得头角峥嵘,眉清目秀,十分可爱。但却紧闭着嘴,好像受了许多委屈的模样。
那两个青衣武士喝道:“都是些什么人?”唐晓澜答道:“过路的客人。”唐金峰却冷冷说道:“荒山古刹,谁都可以借住,你有你住,我有我住,你管我是什么人!”那两名武土向他横扫一眼,唐金峰傲然冷笑,瞪眼相对,那两名武士见他童颜鹤发,精神健铄,双目炯炯有光,显然是内功极有造诣,相对望了一眼,轻轻骂了一声:“好个利口的老儿!”却也不敢多事。
那“病人”听得吵闹之声,打了一个呵欠,抬起半身,露出头来,看了那两个武土一眼,又睡下去。行在前头的那个青衣武士道:“让开些儿,老爷要烤火!”唐晓澜看不过眼,道:“这是人家生的火呢!”那武士道:“要你多管闲事!”伸手向那“病人”一推,忽地“咕咚”一声,几乎跌入火堆,愤然骂道:“是什么东西绊了老子一跤?”唐赛花格格的笑个不停,唐金峰道:“强梁霸道,必遭天谴。这叫做活报应,老天爷也有眼睛。”那名武士大怒,手抄刀把,唐金峰又冷冷说道:“我是泛论,又不是说你,你要动武么?小老儿也愿奉陪!”唐晓澜和冯瑛也都站了起来,那两名武土见唐家父女带着暗器青囊,唐晓澜腰悬的剑匣,又隐隐透着宝光,心道:“这四人都是会家,看来欺负不了。”顿时软了下来,搭讪笑道:“出门人到处与人方便,何必生这么大的闲气?”在近火堆的地方铺了一张毛毡,和孩子一同躺下。
那孩子见唐家父女与那武士针锋相对,毫不畏惧,甚是高兴,躺下一阵,忽地又跳了起来,猴儿似的一下子跳到唐赛花身边,指着她的弹弓问道:“姑姑,你也会打弹弓吗?前两个月他们刚刚教我,后来又不教了。姑姑你教我好吗?”那两名武士同声叱道:“不准多嘴,快回来睡!”唐赛花对这孩子十分喜爱,回骂道:“小孩子喜欢说话,又不伤了你的皮毛,这么凶做什么?”那武士道:“我管孩子关你什么事?哼,你回不回来?”唐金峰忽问道:“喂,好孩子,告诉公公,这两个人是你的什么人?”
那两名武士眼睛睁得铜铃似的,两人四眼,圆鼓鼓的瞪着孩子,那孩子张开了口,刚说出“他,他们……”几个字,便立即收住,唐金峰叹了口气,道:“好,你回去吧。”唐赛花牵着孩子的手,仍然舍不得放,唐金峰道:“让他回去,不要累他受责骂了。”那孩子本来是活泼泼的,顿然变得萎缩无神,低头鼓气,回到了武士的身边。
唐金峰十分纳罕,心中想道:“这两个武士显然不是孩子的父亲,看这孩子衣裳华贵,倒像是官宦人家的子弟,莫非这两个武士乃是他家的护院或镖师,送孩子到他父亲的衙门去的?但若是这样,这孩子又不应如此畏惧他们,这两个家伙也不应他如此凶法。”饶是唐金峰见多识广,怎是猜想不透。
也怪不得唐金峰猜想不透,原来这孩子竟是年羹尧的儿子年寿(年羹尧怕他短命,所以给他取了这么一个俗气的名字),年羹尧托给曾静,又派了两名心腹的武士去监护,用意原是恐防自己失势之后,江湖上的好汉会加害他的儿子,那料欲加害他儿子的却不是江湖上的好汉,而是自己的心腹。
原来曾静自那次在蒲城给吕四娘嘲骂了一顿,良心有愧,回家之后,越想越觉难过,竟然生起病来,年老体衰,缠绵病榻,虽然药石纷投,兀无起色。
一行人谈谈笑笑,同往邙山。玄风问道:“你的姐姐呢?”冯琳道:“她两年前和唐晓澜同回天山去了。”朗月禅师道:“你们两人相貌之似,真是世间少有。若不是你刚才先说了那一番话,我们也不知道你是冯瑛还是冯琳。见了你,我们就想到你的姐姐,可惜她远在天山。”冯琳黯然说道:“我也想念她呢。可惜路途这么遥远,想托人捎个信也不方便。若然她得知年羹尧失势待毙之事,不知该如何欢喜呢!”
冯琳可没有料到,冯瑛和唐晓澜这时也正在赶返邙山的途中,不过一个是从西北出来,一个是从浙江西上,彼此的路途不同罢了。
唐晓澜经过了那场大变之后,心中甚是抑郁,回到天山之后,沉默寡言,只是虔心练剑,易兰珠颇感奇怪,私下里也问过冯瑛,冯玻并不隐瞒,将一切都告诉了易兰珠。易兰珠叹口气道:“我们七剑之中,当年也曾有几位累于情孽,连一代奇侠的凌未风叔叔也不能免。但愿你们将来也像我的凌叔叔和刘郁芳一样,在经过许多劫难之后,化除魔障。不过这种事也勉强不得,老是放在心头,反而苦了自己。”易兰珠是过来人,也不用说话去劝唐晓澜,只专心教他武艺,渐渐将他的心思引开,唐晓澜在天山住了一年多,补习本门的武功,将以前未曾学的,全都学了。
一日,易兰珠将唐晓澜叫来,道:“你的武功,如今已尽得天山心法了,我今正式准你列入门墙,不再是挂名弟子了。”唐晓澜大喜叩谢,易兰珠道:“天山一派,代出英豪,你正壮年,未宜归隐。明日再和你瑛妹下山,相助吕四娘和甘凤池吧。”唐晓澜虽是难舍,但想想师傅说的话乃是正理,于是第二日便和冯瑛拜辞师傅,再下天山。
两人间关跋涉,重入中原。唐晓澜虽不似两年前那么忧郁,却仍是拘谨自恃,不敢与冯瑛涉及儿女之情。
走了三个多月,经过大漠流沙,穷山恶水,两人又回到了河南,路上听人谈起年羹尧失势之事,传说纷纷,也不知是真是假,两人心情更急,恨不得立即见着吕四娘。
这日路过嵩山,嵩山上一大片烧焦了的山头,新的树木又己稀稀疏疏的长了起来,抽条发叶。唐晓澜十分感慨,吟道:“枯树逢春犹再发,江山历劫剩新愁。树犹如此,人何以堪?”冯瑛道:“天色晚了,不如就在嵩山歇一宵吧,我也想凭吊一下那烧剩的古刹呢。”
唐晓澜和冯瑛步上嵩山,只见一片瓦砾,被风雨磨洗,已渐渐和山上的泥土混做一团,残砖破瓦不可分辨,上面还长起了青苔。唐晓澜叹道:“千年古刹,付之劫灰,可叹可恨。”冯瑛笑指着瓦砾上的青草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何须慨叹。”两人沿着少林寺的遗址一路走去,在山坡上发现一间烧了半边的破寺,唐晓澜道:“咱们就在这里歇宿一宵吧,嵩山与邙山相距不过三百多里,再走两天,便可到了。”
两人从已崩塌了大半边的后墙,跳入破寺,摸入殿中,忽听得有人问道:“你们是谁?”这声音颤震急促,显得中气不足,但却别具一种威严。唐晓澜推门进去,只见地上烧着一堆火,旁边躺着一个人,面上似带病容,但双眼张开,却是光芒外露,炯炯有神。
唐晓澜道:“我们是过路的客人,先生贵姓?”那人本已欠身半坐,盯了二人一眼,又睡下去,对唐晓澜的话竟不理睬。冯瑛好心问道:“客官可是有病么?”那人眸子半张,道:“我睡意正浓,请你们别打扰了。”冯瑛道:“若然有病,我们随身还带有一点丸散,也许合用。”那人道:“叫你们别罗唆,你们怎么老是爱管闲事?休说我没病,有病也不要你医。”扯过被头,盖过头面。冯瑛见他无可理喻,不再言语。唐晓澜却留神到他头顶上有热气散发出来,吃了一惊,心道:“这人内功深湛,想必是受了暗伤,现在正用内功自疗,咱们真不该去打扰他。”扯了冯瑛一下,两人自在殿角靠墙歇息。
过了一阵,那人鼾声已起,外衙忽又有谈笑之声,唐晓澜一望,只见有两人跨墙而入,不觉啊呀一声,与冯瑛同时站了起来。来的乃是父女二人,正是曾到杨仲英家寻仇,与冯瑛曾经两度交手的唐金峰与唐赛花。原来自两年前唐金峰接受了吕四娘的调解后,便带女儿到各处散心,最近在朱仙镇收了女婿王敖的遗骨,想带回四川迁葬,今日经过嵩山,路无客店,也寻到这个破刹来歇宿。
唐晓澜见是他们父女,颇感尴尬,恭恭敬敬的问安道:“唐老前辈,你好?”唐金峰鼻子里哼了一声:“好!”唐赛花瞪了他们一眼,手摸暗器囊子,唐金峰低声道:“大丈夫出言必守,他们不是恶意,不准你再多事。”虽说如此,唐金峰自己也是对冯唐二人扳起脸孔,爱理不理,似乎极不愿意和他们攀谈。
唐赛花道:“爹,这里还有一个人。”冯瑛道:“这位客官有病,正在熟睡,别吵醒他。”唐赛花撇了撇嘴,脸儿扭过一边,嘴里咕嘟说道:“谁跟你说话?”冯瑛讨了个老大没趣,赌气再不说话。唐金峰小声对女儿道:“那小丫头说的也有道理,这里不比客店,吵醒了人,不好意思。”眼睛盯着那个“病人”,脸上越来越露出惊诧的颜色。
唐赛花悄声问道:“爹,你看出什么门道来了?”唐金峰道:“此人身怀绝技,绝不是寻常之辈。”正想设法结纳,忽闻得寺外又有脚步之声,只听得一个孩子的声音先叫道:“我不住这个破庙。”接着是“啪”的一声,好像是有人在那孩子的屁股上打了一下,大声骂道:“你还充什么少爷。有破庙你住已经算是好了,难道你还想住宫殿吗?”另一人道:“要住宫殿也不难,总有得你住的,只恐你住不长久。”这人“嘭”的一脚踢开庙门,蓦然发觉里面有人,说话顿然煞住。
唐晓澜冯瑛与唐家父女的眼光齐向外面注视,只见进来两个大人,一色青衣,腰挎朴刀,作武士打扮,带着一个衣着华丽的孩子,孩子约莫有四五岁的样子,生得头角峥嵘,眉清目秀,十分可爱。但却紧闭着嘴,好像受了许多委屈的模样。
那两个青衣武士喝道:“都是些什么人?”唐晓澜答道:“过路的客人。”唐金峰却冷冷说道:“荒山古刹,谁都可以借住,你有你住,我有我住,你管我是什么人!”那两名武土向他横扫一眼,唐金峰傲然冷笑,瞪眼相对,那两名武士见他童颜鹤发,精神健铄,双目炯炯有光,显然是内功极有造诣,相对望了一眼,轻轻骂了一声:“好个利口的老儿!”却也不敢多事。
那“病人”听得吵闹之声,打了一个呵欠,抬起半身,露出头来,看了那两个武土一眼,又睡下去。行在前头的那个青衣武士道:“让开些儿,老爷要烤火!”唐晓澜看不过眼,道:“这是人家生的火呢!”那武士道:“要你多管闲事!”伸手向那“病人”一推,忽地“咕咚”一声,几乎跌入火堆,愤然骂道:“是什么东西绊了老子一跤?”唐赛花格格的笑个不停,唐金峰道:“强梁霸道,必遭天谴。这叫做活报应,老天爷也有眼睛。”那名武士大怒,手抄刀把,唐金峰又冷冷说道:“我是泛论,又不是说你,你要动武么?小老儿也愿奉陪!”唐晓澜和冯瑛也都站了起来,那两名武土见唐家父女带着暗器青囊,唐晓澜腰悬的剑匣,又隐隐透着宝光,心道:“这四人都是会家,看来欺负不了。”顿时软了下来,搭讪笑道:“出门人到处与人方便,何必生这么大的闲气?”在近火堆的地方铺了一张毛毡,和孩子一同躺下。
那孩子见唐家父女与那武士针锋相对,毫不畏惧,甚是高兴,躺下一阵,忽地又跳了起来,猴儿似的一下子跳到唐赛花身边,指着她的弹弓问道:“姑姑,你也会打弹弓吗?前两个月他们刚刚教我,后来又不教了。姑姑你教我好吗?”那两名武士同声叱道:“不准多嘴,快回来睡!”唐赛花对这孩子十分喜爱,回骂道:“小孩子喜欢说话,又不伤了你的皮毛,这么凶做什么?”那武士道:“我管孩子关你什么事?哼,你回不回来?”唐金峰忽问道:“喂,好孩子,告诉公公,这两个人是你的什么人?”
那两名武士眼睛睁得铜铃似的,两人四眼,圆鼓鼓的瞪着孩子,那孩子张开了口,刚说出“他,他们……”几个字,便立即收住,唐金峰叹了口气,道:“好,你回去吧。”唐赛花牵着孩子的手,仍然舍不得放,唐金峰道:“让他回去,不要累他受责骂了。”那孩子本来是活泼泼的,顿然变得萎缩无神,低头鼓气,回到了武士的身边。
唐金峰十分纳罕,心中想道:“这两个武士显然不是孩子的父亲,看这孩子衣裳华贵,倒像是官宦人家的子弟,莫非这两个武士乃是他家的护院或镖师,送孩子到他父亲的衙门去的?但若是这样,这孩子又不应如此畏惧他们,这两个家伙也不应他如此凶法。”饶是唐金峰见多识广,怎是猜想不透。
也怪不得唐金峰猜想不透,原来这孩子竟是年羹尧的儿子年寿(年羹尧怕他短命,所以给他取了这么一个俗气的名字),年羹尧托给曾静,又派了两名心腹的武士去监护,用意原是恐防自己失势之后,江湖上的好汉会加害他的儿子,那料欲加害他儿子的却不是江湖上的好汉,而是自己的心腹。
原来曾静自那次在蒲城给吕四娘嘲骂了一顿,良心有愧,回家之后,越想越觉难过,竟然生起病来,年老体衰,缠绵病榻,虽然药石纷投,兀无起色。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