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作者:成墨初 更新:2021-12-03 11:07
孩子脾气发作,不仅严重损伤孩子的情绪和生理状态,而且也使父母狼狈不堪,感到很棘手。所以父母要想方设法制止孩子哭闹、发脾气。怎样制止呢?一定要根据发脾气的原因“对症下药”,方能奏效。就像案例中的雯雯妈妈,妈妈发现雯雯发脾气的原因是因为孩子担心妈妈忽视了自己,找到了孩子发脾气的原因,也找到了减少孩子发脾气的办法。
给孩子发脾气的权利
假如孩子正为某事在气头上,要允许他发脾气。父母不妨先坐下,安静地等待孩子,安静地看着孩子,不去打断他的怒气,全神贯注地关注孩子,这等于告诉孩子:你是被我在意的,我在认真地注意你的感觉或问题。给孩子发脾气的权力,有助于孩子宣泄心理能量,也是对孩子关爱的表达。
父母自己不要经常发脾气
当父母火冒三丈时,要注意孩子很可能会模仿这种处理问题的方式。如果父母动辄勃然大怒,又怎能期望孩子控制好情绪呢?因此,为了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不乱发脾气,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则,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氛围,让孩子保持积极情绪,学会控制不良情绪的爆发。
父母的教育态度要一致
当孩子发脾气时,千万不要在成人中间形成几派,有人不理睬,有人去哄劝,有人离孩子而去,还有人跑到孩子面前讨好,更不要当着孩子争论。成人彼此之间一定要沟通好,一旦孩子发作,全家人采取一致的态度。否则他就会更加哭闹不止。
满足孩子的生理和心理需要
孩子处于饥饿和疲劳状态时,易发脾气。这一点父母都很清楚,但对孩子心理需要却重视不够。孩子有游戏和交友的需要,父母对此能否正确对待,对孩子是否发脾气有很大影响。还要培养孩子的广泛兴趣和爱好,在不影响孩子学习的前提下,可引导孩子学习绘画、下棋、弹琴等,以逐步培养他豁达的性格。
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和松弛训练
孩子生气时,父母除了表示对他理解和关怀外,还要尽量转移他的注意力,引导他做些愉快的事。对大一些的孩子可通过各种体育活动来达到其精神和身体的放松。有规律的深呼吸也有助于孩子身心松弛。
及早发现孩子发脾气的苗头
发现孩子发脾气的苗头后,父母要鼓励孩子把心中的不快倾吐出来。一旦发现孩子的情绪有导向发怒的可能,父母应立即提醒他。并搞清哪些事情正在困扰着孩子,并向孩子提供一定的帮助。
让孩子有适当发泄的机会
如果孩子的坏脾气已经形成,第一可以采取冷处理方式,在其发脾气时故意忽视不理,让他慢慢冷静下来。第二可以选择适当的方式让他发泄出来。如通过交谈帮助他把怒气宣泄出来,或者让孩子去跑步,或去大声地唱卡拉OK等等。
第41招 允许孩子发发小脾气(2)
孩子的喜怒哀乐等情绪体验是毫无掩饰的,他们敢爱、敢恨、敢说、敢笑,这是孩子心理的一种优势,一种使得孩子能及时宣泄各种情绪能量的优势,他们自然流露这些情绪并不是什么可耻的事情,只要不扰乱别人的正常学习和生活,不伤及别人,就没有什么对和错之分。并且父母要鼓励孩子这样做。父母只有细心地观察孩子,理解孩子,允许孩子自由地表现,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引导,才能保证孩子的健康成长。
第42招 不急于纠正孩子的“出格”(1)
现在孩子们的生存、成长环境,无论是家庭还是社会,都和父母小时候不一样了。他们接触社会、接触新事物更早、更广泛,他们面对的世界更精彩。这就更容易增强好奇心,容易突发奇想,有意无意地做一些出格的事。
针对这种情况,国内教育专家们指出:面对孩子的诸多出格行为,如果父母简单地看成越轨、破坏纪律而加以批评和限制,可能就会把一些孩子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扼杀在框框里。
反之,如果父母能够正确地对待孩子的“出格”行为,对他们加以正确的引导,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和战胜困难挫折的勇气,那么在“出格”的孩子们中间一定会出现更多人才。
一名美术老师曾给孩子们设计过一个课题:让孩子们画自己的故事绘本。老师先给孩子们讲了一个关于鸭子的故事,然后又讲了鸭子的特点,分析了怎样画鸭子,然后给他们四折的长纸,让孩子们发挥想像,自己编绘关于鸭子的故事,孩子们很兴奋,互相说笑着开始了他们的创作。
6岁的伊雪想了好长时间才开始动笔,一出手就画了半只鸭子!陪孩子画画的父母们看见一张大纸上什么都没有,却在画纸边上只画了半只鸭子,都觉得不可思议,开始七嘴八舌的议论起来:“怎么只画个鸭屁股呀?这孩子怎么乱画呢?好好一张纸不画,画到边边上干什么?……”伊雪妈妈也说:“你看人家画的多好!你看你!”“哪有画半个鸭子的呢?怎么能画的这么不完整?都到纸外面去了?把纸翻过去重画吧!”
老师赶紧过去看了看,说:“让孩子画完,不要着急!孩子一定有她自己的想法!”
果然,伊雪下笔后,似乎胸有成竹,很快完成了那幅画。老师让她给大家讲讲画的内容,伊雪简单的讲了一下她画的故事:“鸭妈妈和鸭孩子出去玩,走散了,小鸭去问青蛙妈妈:你好!你看到我的妈妈了吗?青蛙妈妈没看到;小鸭又问乌龟姐姐:你好!你看到我的妈妈了吗?乌龟姐姐也说没看到!最后小鸭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原来,妈妈去找妹妹了!妈妈带着小鸭和妹妹一起去了游乐场!”
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那画面上的半只鸭子,是跟着妈妈的小鸭子。妈妈和妹妹已经走出画面了,而小鸭子才走出去一半。
看着画面,老师为孩子的创意感到欣喜。伊雪的妈妈也感到震惊。
对于一个六岁的孩子来说,做的事情虽然出乎父母的意料,可是这样的丰富想像力,是多么的宝贵啊。
强烈的“出格”思想对孩子的成长是有害的,但孩子的“出格”思想也有其不可忽视的积极因素。认识到了这一点,有助于正确对待孩子的“出格”,因势利导地教育孩子。
教育专家指出“出格”对于孩子的成长有如下几方面的积极作用:
有利于孩子独立性的发展
孩子的“出格”大多发生在青春期。青春期的青孩子处在生理发育的高峰期,这一阶段也是心理发展的巨变时期。这个时期是由孩子向成人过渡的心理“断乳期”奇 -書∧ 網,他们不再像儿时那样依恋父母,也不再把父母看作是“至高无上”的“权威”。这样的心理素质,如果能悉心保护,正确引导,有利于其独立创造性的发展。
有利于孩子情绪的调节
孩子处于发育的过渡时期,其中枢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过程,一般是兴奋过程强于抑制过程。有“出格”思想的孩子,是不会让情绪长期滞留在心中的,发泄后情绪会得到调节,对孩子心理健康是十分有益的。
有利于培养孩子的求异思维
孩子的“出格”思想,有时是针对传统思想的束缚而产生的。传统观念认为是这样的,而具有“出格”思想的孩子偏偏认为是那样的。虽然有时可能“钻牛角尖”或失之偏颇,但更多的时候,却是他们求异思维的表现,他们在试图独辟蹊径,从其它角度来观察和分析问题。
有利于孩子形成开拓的个性
孩子产生“出格”思想,实质上是他们心理上对于常规的“突破”。当他们心理上一进入“突破”阶段,表现出来的,就不再是过去的听话、顺从,而是勇敢和冒险。现代社会充满着竞争,从小培养孩子好胜、敢闯的心理素质,有利于形成开拓、进取的个性。
所以,一个合格的父母应该能够正确认识和对待孩子的“出格”,并积极引导孩子,使其朝着富有建设性的健康方向发展。
父母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孩子的“离经叛道”行为呢?教育专家为广大父母们提供了如下对策。
正确理解孩子的“出格”
父母要知道孩子的一些“出格”行为,其实是对于自己生理心理成熟的一种尝试性反应。绝大多数并非父母所想象的那样,孩子真的学坏了,而只是孩子个体成熟的心理反映而已。
正确应对孩子的“出格”
父母发现孩子的“出格”行为时,的确需要表明态度,但是,方式方法非常重要。应该给孩子一个平等对话的机会,避免因为简单粗暴而伤害了孩子的感情,甚至激发孩子的逆反心理,推动孩子走向父母希望的反面。
建议父母在这个时候,可以采取“主动式聆听”,最好由父亲来处理儿子的问题,母亲来处理女儿的问题,这样的共同语言会多得多。父母可以坐在孩子身边,主动和孩子聊聊这方面的问题,可以告诉孩子自己在这方面的一些经验和体会。
第42招 不急于纠正孩子的“出格”(2)
用沟通交流走入孩子的心扉
交流、沟通是走进孩子心灵的最好方法。面对“出格”的孩子,和他们进行良好沟通是引导他们的必要前提。每个父母都应该提高自己和孩子交流沟通的能力,只有如此,才能够走进孩子的心扉,摸透孩子的想法,才能采取具有针对性的,高效的教育方法。
给孩子发脾气的权利
假如孩子正为某事在气头上,要允许他发脾气。父母不妨先坐下,安静地等待孩子,安静地看着孩子,不去打断他的怒气,全神贯注地关注孩子,这等于告诉孩子:你是被我在意的,我在认真地注意你的感觉或问题。给孩子发脾气的权力,有助于孩子宣泄心理能量,也是对孩子关爱的表达。
父母自己不要经常发脾气
当父母火冒三丈时,要注意孩子很可能会模仿这种处理问题的方式。如果父母动辄勃然大怒,又怎能期望孩子控制好情绪呢?因此,为了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不乱发脾气,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则,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氛围,让孩子保持积极情绪,学会控制不良情绪的爆发。
父母的教育态度要一致
当孩子发脾气时,千万不要在成人中间形成几派,有人不理睬,有人去哄劝,有人离孩子而去,还有人跑到孩子面前讨好,更不要当着孩子争论。成人彼此之间一定要沟通好,一旦孩子发作,全家人采取一致的态度。否则他就会更加哭闹不止。
满足孩子的生理和心理需要
孩子处于饥饿和疲劳状态时,易发脾气。这一点父母都很清楚,但对孩子心理需要却重视不够。孩子有游戏和交友的需要,父母对此能否正确对待,对孩子是否发脾气有很大影响。还要培养孩子的广泛兴趣和爱好,在不影响孩子学习的前提下,可引导孩子学习绘画、下棋、弹琴等,以逐步培养他豁达的性格。
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和松弛训练
孩子生气时,父母除了表示对他理解和关怀外,还要尽量转移他的注意力,引导他做些愉快的事。对大一些的孩子可通过各种体育活动来达到其精神和身体的放松。有规律的深呼吸也有助于孩子身心松弛。
及早发现孩子发脾气的苗头
发现孩子发脾气的苗头后,父母要鼓励孩子把心中的不快倾吐出来。一旦发现孩子的情绪有导向发怒的可能,父母应立即提醒他。并搞清哪些事情正在困扰着孩子,并向孩子提供一定的帮助。
让孩子有适当发泄的机会
如果孩子的坏脾气已经形成,第一可以采取冷处理方式,在其发脾气时故意忽视不理,让他慢慢冷静下来。第二可以选择适当的方式让他发泄出来。如通过交谈帮助他把怒气宣泄出来,或者让孩子去跑步,或去大声地唱卡拉OK等等。
第41招 允许孩子发发小脾气(2)
孩子的喜怒哀乐等情绪体验是毫无掩饰的,他们敢爱、敢恨、敢说、敢笑,这是孩子心理的一种优势,一种使得孩子能及时宣泄各种情绪能量的优势,他们自然流露这些情绪并不是什么可耻的事情,只要不扰乱别人的正常学习和生活,不伤及别人,就没有什么对和错之分。并且父母要鼓励孩子这样做。父母只有细心地观察孩子,理解孩子,允许孩子自由地表现,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引导,才能保证孩子的健康成长。
第42招 不急于纠正孩子的“出格”(1)
现在孩子们的生存、成长环境,无论是家庭还是社会,都和父母小时候不一样了。他们接触社会、接触新事物更早、更广泛,他们面对的世界更精彩。这就更容易增强好奇心,容易突发奇想,有意无意地做一些出格的事。
针对这种情况,国内教育专家们指出:面对孩子的诸多出格行为,如果父母简单地看成越轨、破坏纪律而加以批评和限制,可能就会把一些孩子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扼杀在框框里。
反之,如果父母能够正确地对待孩子的“出格”行为,对他们加以正确的引导,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和战胜困难挫折的勇气,那么在“出格”的孩子们中间一定会出现更多人才。
一名美术老师曾给孩子们设计过一个课题:让孩子们画自己的故事绘本。老师先给孩子们讲了一个关于鸭子的故事,然后又讲了鸭子的特点,分析了怎样画鸭子,然后给他们四折的长纸,让孩子们发挥想像,自己编绘关于鸭子的故事,孩子们很兴奋,互相说笑着开始了他们的创作。
6岁的伊雪想了好长时间才开始动笔,一出手就画了半只鸭子!陪孩子画画的父母们看见一张大纸上什么都没有,却在画纸边上只画了半只鸭子,都觉得不可思议,开始七嘴八舌的议论起来:“怎么只画个鸭屁股呀?这孩子怎么乱画呢?好好一张纸不画,画到边边上干什么?……”伊雪妈妈也说:“你看人家画的多好!你看你!”“哪有画半个鸭子的呢?怎么能画的这么不完整?都到纸外面去了?把纸翻过去重画吧!”
老师赶紧过去看了看,说:“让孩子画完,不要着急!孩子一定有她自己的想法!”
果然,伊雪下笔后,似乎胸有成竹,很快完成了那幅画。老师让她给大家讲讲画的内容,伊雪简单的讲了一下她画的故事:“鸭妈妈和鸭孩子出去玩,走散了,小鸭去问青蛙妈妈:你好!你看到我的妈妈了吗?青蛙妈妈没看到;小鸭又问乌龟姐姐:你好!你看到我的妈妈了吗?乌龟姐姐也说没看到!最后小鸭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原来,妈妈去找妹妹了!妈妈带着小鸭和妹妹一起去了游乐场!”
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那画面上的半只鸭子,是跟着妈妈的小鸭子。妈妈和妹妹已经走出画面了,而小鸭子才走出去一半。
看着画面,老师为孩子的创意感到欣喜。伊雪的妈妈也感到震惊。
对于一个六岁的孩子来说,做的事情虽然出乎父母的意料,可是这样的丰富想像力,是多么的宝贵啊。
强烈的“出格”思想对孩子的成长是有害的,但孩子的“出格”思想也有其不可忽视的积极因素。认识到了这一点,有助于正确对待孩子的“出格”,因势利导地教育孩子。
教育专家指出“出格”对于孩子的成长有如下几方面的积极作用:
有利于孩子独立性的发展
孩子的“出格”大多发生在青春期。青春期的青孩子处在生理发育的高峰期,这一阶段也是心理发展的巨变时期。这个时期是由孩子向成人过渡的心理“断乳期”奇 -書∧ 網,他们不再像儿时那样依恋父母,也不再把父母看作是“至高无上”的“权威”。这样的心理素质,如果能悉心保护,正确引导,有利于其独立创造性的发展。
有利于孩子情绪的调节
孩子处于发育的过渡时期,其中枢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过程,一般是兴奋过程强于抑制过程。有“出格”思想的孩子,是不会让情绪长期滞留在心中的,发泄后情绪会得到调节,对孩子心理健康是十分有益的。
有利于培养孩子的求异思维
孩子的“出格”思想,有时是针对传统思想的束缚而产生的。传统观念认为是这样的,而具有“出格”思想的孩子偏偏认为是那样的。虽然有时可能“钻牛角尖”或失之偏颇,但更多的时候,却是他们求异思维的表现,他们在试图独辟蹊径,从其它角度来观察和分析问题。
有利于孩子形成开拓的个性
孩子产生“出格”思想,实质上是他们心理上对于常规的“突破”。当他们心理上一进入“突破”阶段,表现出来的,就不再是过去的听话、顺从,而是勇敢和冒险。现代社会充满着竞争,从小培养孩子好胜、敢闯的心理素质,有利于形成开拓、进取的个性。
所以,一个合格的父母应该能够正确认识和对待孩子的“出格”,并积极引导孩子,使其朝着富有建设性的健康方向发展。
父母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孩子的“离经叛道”行为呢?教育专家为广大父母们提供了如下对策。
正确理解孩子的“出格”
父母要知道孩子的一些“出格”行为,其实是对于自己生理心理成熟的一种尝试性反应。绝大多数并非父母所想象的那样,孩子真的学坏了,而只是孩子个体成熟的心理反映而已。
正确应对孩子的“出格”
父母发现孩子的“出格”行为时,的确需要表明态度,但是,方式方法非常重要。应该给孩子一个平等对话的机会,避免因为简单粗暴而伤害了孩子的感情,甚至激发孩子的逆反心理,推动孩子走向父母希望的反面。
建议父母在这个时候,可以采取“主动式聆听”,最好由父亲来处理儿子的问题,母亲来处理女儿的问题,这样的共同语言会多得多。父母可以坐在孩子身边,主动和孩子聊聊这方面的问题,可以告诉孩子自己在这方面的一些经验和体会。
第42招 不急于纠正孩子的“出格”(2)
用沟通交流走入孩子的心扉
交流、沟通是走进孩子心灵的最好方法。面对“出格”的孩子,和他们进行良好沟通是引导他们的必要前提。每个父母都应该提高自己和孩子交流沟通的能力,只有如此,才能够走进孩子的心扉,摸透孩子的想法,才能采取具有针对性的,高效的教育方法。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