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作者:成墨初 更新:2021-12-03 11:07
打消对子女的过高期望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之心可以理解,但当子女由于种种因素,某些方面不能达到父母的期望时,许多亲子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就不可避免地发生了,打骂仅是一种感情发泄,对改变子女的现状无济于事。与其如此徒劳无效,不如降低期望值,让子女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自己选择前进的道路。
第39招 不把家变成死板的教室(2)
不要过多地干涉孩子的行动
无数事例证明,没有一个孩子是在训斥、干涉和棍棒威胁下成才的。棍棒威吓暂时会起作用,但不会持久。父母把孩子当朋友,这是家庭教育中的重要原则,这需要父母有良好的情绪修养,较高的精神境界和摆脱亲子感情纠缠的超脱精神。
充满敌意的家庭气氛,过多地干涉、训斥孩子,都是不恰当的。为了孩子,每一个家庭都应当和睦、愉快、幸福、美满。
第40招 给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
教育专家陶行知认为,孩子的成长和发展需要有一个宽松的、开放的、积极的环境,需要在父母的热切期望和等待中来引导孩子的成长。孩子的发展,要遵循天性,不能任意抹杀孩子的创造欲望和玩乐心态,要给予孩子自由的空间,要让孩子自由地发展。
孩子的成长不仅包括他身体增长,更主要的是他的语言、精神、气质、思想以及为人处事能力的提高和发展。可为了使孩子的成长迅速一些,许多父母往往采取一些过于积极的教育措施,例如请家教、报特长班等等,根本无视孩子的兴趣。
不可否认,孩子多掌握点知识,多学点本领,本没有什么坏处,但关键是要孩子自己愿意。否则,只能适得其反,不但不能使孩子按照自己的愿望发展,还可能极大挫伤孩子的积极性。这是得不偿失的。
父母指导孩子太多,关注孩子太多,或者采用的强制措施和管束太严格,都会不利于孩子自由、健康、快乐的发展。所以,对于孩子的发展一定要因人而异,一定要给予孩子一定的自由空间。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自由发展的空间对于孩子是十分必要的。
有个大学生在一篇题为“我的自由时空”的作文里写道:
我的外公是一位艺术家,我的父亲是一家医科大学的物理学教授,我的家如同一个人文与科学的梦幻组合,一个用亲身的经历告诫我为人要真诚坦荡,对世间万物都心怀爱与感激,即使身处逆境也要发现身边的美;一个则用严谨的数学语言让我坚信这个世界必有规律可循,求真务实善于开拓的科学精神是人们寻找安全感的良方。
有一段时间外公告诉我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月满则亏,万物皆有必然之理;而父亲告诉我世界可以用偶然来描述,甚至每个人都只不过因为偶然才成为自己。当我将两句话完整地理解而发现其中的一致时,我觉得对未知世界充满了探索的自信。我认为这种感觉永远不是来自于灌输,而是启发式的诱导。记得小时候,父亲从幼儿园接我回家,总带我在路边的咖啡馆小坐片刻。在那儿,他让我试着把不同质地的咖啡勺浮在咖啡中,就这样让我理解了阿基米德的发现。
我的家庭氛围首先是民主,从我记事起,我对家中的事务就有发言权,而且父母从不强求我做什么,他们对我采取认同和尊重的态度。记得高中毕业填高考志愿时,家里希望我考医科大学,而当我欲报考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时,父母所做的仅仅是确认我是否真的做了慎重的考虑,而后便全力支持我的选择。
我从小写作文就不爱打草稿,做数学题也不爱将整个步骤都写上,我认为只要抓住重点就可以了,能用简单的方法完成一件事何乐而不为呢。而这种“偷懒”的做法父母也认可了,他们的态度使我的个性在宽松的家庭环境下得到充分的发展。
良好的家庭教育必有善于进行教育的父母。上述案例中的主人公就是在重视教育、懂得教育、氛围民主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家庭教育不仅为他开拓了一个融知识与能力为一体的多维空间,而且使他学会了宽容和谦让、理解和融洽,使他的求知欲得到了重视和满足,人格得到了健康的发展。
由此可见,父母作为家庭教育的实施者,必须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教育观,必须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使家庭教育由经验育人向科学育人转变,由片面注重书本知识向注重教孩子怎样做人转变,由简单命令向平等沟通转变,使家庭教育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
很多父母会划分出一个孩子的房间,而且在孩子的房间里,安置最豪华的照明设备,可是孩子却喜欢在餐厅做功课,这就是因为没有认清空间的意义。孩子所需要的,并不是单纯的独立房间,而是一个能安心游玩,安心做功课的空间,那个空间必须让他有待下去的欲望。
还有不过分“教导”孩子的实质,就是让孩子形成良好的自主性,而自主性的确立。除父母应有的开放型的教育方法外,更主要的是给孩子一片自己的“空间”。
让孩子在家里有发泄自我的感情,或是调整情绪的空间,是培养独立性的基本条件。
所以那个空间不必是一个独立的房间,在客厅的一角划分出“孩子的角落”,也是可行的做法,那个角落不摆父母的任何杂物,可以只放一些孩子喜爱的牛奶包装、厚纸、压扁的纸杯或是塑料盖等。
空间感觉强烈的孩子,纵使没有门或帘幕的划分,也会在自己的场所上,挂上看不见的屏幕,然后在其中自得其乐。
年纪稍大之后,可加一扇屏风,使空间较为独立,如此,孩子便会用自己的头脑去改善空间,使其便于利用。例如孩子自己动手钉的桌子,应该比父母所购买的书桌,更能给予他“个人”的感觉。
父母不要勉强把孩子的房间区分出来,而应只做一个孩子创造自我空间时的助手,如此,自然能培养出孩子自主性。孩子能自由进出于自己的空间与父母的空间,而且在喜欢的情况下,自由选择关闭自己的空间,这在培养孩子的自我意识方面,好处是非常多的。
孩子到了一定年龄,可能会要求拥有独立的房间,为此可以顺应孩子的意愿行事。孩子因知道“空间”的意义而要求独立的房间,与父母随便就为之安排一个房间,意义截然不同,孩子要求拥有自己的房间,想确保完全独立的空间,表示他的独立意识已前进了一大步。在这种情况下,父母应该给予积极的满足和帮助。给予孩子自由的空间,是孩子成长的必然需要。作为父母,一定要大胆放手,积极为孩子创造自由的“物理”空间和“心灵”空间。
第41招 允许孩子发发小脾气(1)
看见自己的孩子在众人面前“脾气发作”,对父母来说是很件难为情的事。一般情况下,当孩子当众有异常表现时,父母首先想的是自己的面子,却很少有人真正地去关心孩子此时的心情与情感需要。于是,父母便会对孩子的行为很快地加以压制。
其实,这样做是不对的。作为训练有素的成人,在父母的脑海中有成套的清规戒律,什么样的行为是可以接受的,什么样的行为是不应该发生的。在情感表达上父母也有明确的概念,什么样的情感是值得赞扬的,什么样的情感是不应该存在的。
而孩子却没有形成这样的概念。比如,孩子在2岁左右爱发脾气是一种正常现象。因为这一年龄段的孩子易冲动,自制力差,对挫折的容忍程度是有限的。孩子要到外面玩,父母不允许,为什么不允许,他不明白,有可能就要通过发脾气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情。而4岁以上的孩子,对挫折有了一定的控制能力,初步明白了一些事理,如果还频频哭闹、经常发脾气,那么其原因大多会在父母身上。
父母应该明白:发脾气是孩子正常的情绪宣泄,要允许孩子发发小脾气,但更要找到孩子发脾气的原因和安抚孩子。
雯雯一向很固执,对自己认准的事情决不回头。如果不如意就发脾气,找理由哭闹,妈妈对此十分头疼,总是提防着她的坏脾气爆发。
妈妈常常对朋友说:“我家雯雯一般都很乖,就是脾气一上来,怎么说,怎么劝都不行,真是软硬不吃。”一天一位朋友说:“她总是有原因的吧?不会无缘无故就哭闹吧?”
妈妈留心观察,发现雯雯总是在父母不耐心或有恼怒表情后开始“发怒”,而且纠缠不清。妈妈翻开一些育儿书来看,其中讲到孩子对归属感的寻求,不禁有些醒悟。也许雯雯看到父母生气,会想到他们不再爱他,所以有危机感,因恐慌而暴怒?
找到原因就好办了。有一次雯雯又闹起来,这次妈妈没有训斥或表现出厌烦,而是和颜悦色地拥抱着雯雯说:“妈妈知道你心里难过,能不能告诉妈妈为什么难过呢?”这样问了一阵,雯雯终于吞吞吐吐地说:“我看你刚才生气,以为你不喜欢我了。”
“傻孩子,妈妈怎么会不喜欢你,刚才妈妈情绪不好,所以对你态度也就不好了。可是妈妈是喜欢你的,你要相信妈妈。”这样以后每当雯雯有迹象要发怒时,妈妈首先向雯雯声明她喜爱雯雯。这的确使雯雯平静了许多,不再没完没了地“找麻烦”了。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之心可以理解,但当子女由于种种因素,某些方面不能达到父母的期望时,许多亲子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就不可避免地发生了,打骂仅是一种感情发泄,对改变子女的现状无济于事。与其如此徒劳无效,不如降低期望值,让子女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自己选择前进的道路。
第39招 不把家变成死板的教室(2)
不要过多地干涉孩子的行动
无数事例证明,没有一个孩子是在训斥、干涉和棍棒威胁下成才的。棍棒威吓暂时会起作用,但不会持久。父母把孩子当朋友,这是家庭教育中的重要原则,这需要父母有良好的情绪修养,较高的精神境界和摆脱亲子感情纠缠的超脱精神。
充满敌意的家庭气氛,过多地干涉、训斥孩子,都是不恰当的。为了孩子,每一个家庭都应当和睦、愉快、幸福、美满。
第40招 给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
教育专家陶行知认为,孩子的成长和发展需要有一个宽松的、开放的、积极的环境,需要在父母的热切期望和等待中来引导孩子的成长。孩子的发展,要遵循天性,不能任意抹杀孩子的创造欲望和玩乐心态,要给予孩子自由的空间,要让孩子自由地发展。
孩子的成长不仅包括他身体增长,更主要的是他的语言、精神、气质、思想以及为人处事能力的提高和发展。可为了使孩子的成长迅速一些,许多父母往往采取一些过于积极的教育措施,例如请家教、报特长班等等,根本无视孩子的兴趣。
不可否认,孩子多掌握点知识,多学点本领,本没有什么坏处,但关键是要孩子自己愿意。否则,只能适得其反,不但不能使孩子按照自己的愿望发展,还可能极大挫伤孩子的积极性。这是得不偿失的。
父母指导孩子太多,关注孩子太多,或者采用的强制措施和管束太严格,都会不利于孩子自由、健康、快乐的发展。所以,对于孩子的发展一定要因人而异,一定要给予孩子一定的自由空间。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自由发展的空间对于孩子是十分必要的。
有个大学生在一篇题为“我的自由时空”的作文里写道:
我的外公是一位艺术家,我的父亲是一家医科大学的物理学教授,我的家如同一个人文与科学的梦幻组合,一个用亲身的经历告诫我为人要真诚坦荡,对世间万物都心怀爱与感激,即使身处逆境也要发现身边的美;一个则用严谨的数学语言让我坚信这个世界必有规律可循,求真务实善于开拓的科学精神是人们寻找安全感的良方。
有一段时间外公告诉我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月满则亏,万物皆有必然之理;而父亲告诉我世界可以用偶然来描述,甚至每个人都只不过因为偶然才成为自己。当我将两句话完整地理解而发现其中的一致时,我觉得对未知世界充满了探索的自信。我认为这种感觉永远不是来自于灌输,而是启发式的诱导。记得小时候,父亲从幼儿园接我回家,总带我在路边的咖啡馆小坐片刻。在那儿,他让我试着把不同质地的咖啡勺浮在咖啡中,就这样让我理解了阿基米德的发现。
我的家庭氛围首先是民主,从我记事起,我对家中的事务就有发言权,而且父母从不强求我做什么,他们对我采取认同和尊重的态度。记得高中毕业填高考志愿时,家里希望我考医科大学,而当我欲报考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时,父母所做的仅仅是确认我是否真的做了慎重的考虑,而后便全力支持我的选择。
我从小写作文就不爱打草稿,做数学题也不爱将整个步骤都写上,我认为只要抓住重点就可以了,能用简单的方法完成一件事何乐而不为呢。而这种“偷懒”的做法父母也认可了,他们的态度使我的个性在宽松的家庭环境下得到充分的发展。
良好的家庭教育必有善于进行教育的父母。上述案例中的主人公就是在重视教育、懂得教育、氛围民主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家庭教育不仅为他开拓了一个融知识与能力为一体的多维空间,而且使他学会了宽容和谦让、理解和融洽,使他的求知欲得到了重视和满足,人格得到了健康的发展。
由此可见,父母作为家庭教育的实施者,必须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教育观,必须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使家庭教育由经验育人向科学育人转变,由片面注重书本知识向注重教孩子怎样做人转变,由简单命令向平等沟通转变,使家庭教育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
很多父母会划分出一个孩子的房间,而且在孩子的房间里,安置最豪华的照明设备,可是孩子却喜欢在餐厅做功课,这就是因为没有认清空间的意义。孩子所需要的,并不是单纯的独立房间,而是一个能安心游玩,安心做功课的空间,那个空间必须让他有待下去的欲望。
还有不过分“教导”孩子的实质,就是让孩子形成良好的自主性,而自主性的确立。除父母应有的开放型的教育方法外,更主要的是给孩子一片自己的“空间”。
让孩子在家里有发泄自我的感情,或是调整情绪的空间,是培养独立性的基本条件。
所以那个空间不必是一个独立的房间,在客厅的一角划分出“孩子的角落”,也是可行的做法,那个角落不摆父母的任何杂物,可以只放一些孩子喜爱的牛奶包装、厚纸、压扁的纸杯或是塑料盖等。
空间感觉强烈的孩子,纵使没有门或帘幕的划分,也会在自己的场所上,挂上看不见的屏幕,然后在其中自得其乐。
年纪稍大之后,可加一扇屏风,使空间较为独立,如此,孩子便会用自己的头脑去改善空间,使其便于利用。例如孩子自己动手钉的桌子,应该比父母所购买的书桌,更能给予他“个人”的感觉。
父母不要勉强把孩子的房间区分出来,而应只做一个孩子创造自我空间时的助手,如此,自然能培养出孩子自主性。孩子能自由进出于自己的空间与父母的空间,而且在喜欢的情况下,自由选择关闭自己的空间,这在培养孩子的自我意识方面,好处是非常多的。
孩子到了一定年龄,可能会要求拥有独立的房间,为此可以顺应孩子的意愿行事。孩子因知道“空间”的意义而要求独立的房间,与父母随便就为之安排一个房间,意义截然不同,孩子要求拥有自己的房间,想确保完全独立的空间,表示他的独立意识已前进了一大步。在这种情况下,父母应该给予积极的满足和帮助。给予孩子自由的空间,是孩子成长的必然需要。作为父母,一定要大胆放手,积极为孩子创造自由的“物理”空间和“心灵”空间。
第41招 允许孩子发发小脾气(1)
看见自己的孩子在众人面前“脾气发作”,对父母来说是很件难为情的事。一般情况下,当孩子当众有异常表现时,父母首先想的是自己的面子,却很少有人真正地去关心孩子此时的心情与情感需要。于是,父母便会对孩子的行为很快地加以压制。
其实,这样做是不对的。作为训练有素的成人,在父母的脑海中有成套的清规戒律,什么样的行为是可以接受的,什么样的行为是不应该发生的。在情感表达上父母也有明确的概念,什么样的情感是值得赞扬的,什么样的情感是不应该存在的。
而孩子却没有形成这样的概念。比如,孩子在2岁左右爱发脾气是一种正常现象。因为这一年龄段的孩子易冲动,自制力差,对挫折的容忍程度是有限的。孩子要到外面玩,父母不允许,为什么不允许,他不明白,有可能就要通过发脾气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情。而4岁以上的孩子,对挫折有了一定的控制能力,初步明白了一些事理,如果还频频哭闹、经常发脾气,那么其原因大多会在父母身上。
父母应该明白:发脾气是孩子正常的情绪宣泄,要允许孩子发发小脾气,但更要找到孩子发脾气的原因和安抚孩子。
雯雯一向很固执,对自己认准的事情决不回头。如果不如意就发脾气,找理由哭闹,妈妈对此十分头疼,总是提防着她的坏脾气爆发。
妈妈常常对朋友说:“我家雯雯一般都很乖,就是脾气一上来,怎么说,怎么劝都不行,真是软硬不吃。”一天一位朋友说:“她总是有原因的吧?不会无缘无故就哭闹吧?”
妈妈留心观察,发现雯雯总是在父母不耐心或有恼怒表情后开始“发怒”,而且纠缠不清。妈妈翻开一些育儿书来看,其中讲到孩子对归属感的寻求,不禁有些醒悟。也许雯雯看到父母生气,会想到他们不再爱他,所以有危机感,因恐慌而暴怒?
找到原因就好办了。有一次雯雯又闹起来,这次妈妈没有训斥或表现出厌烦,而是和颜悦色地拥抱着雯雯说:“妈妈知道你心里难过,能不能告诉妈妈为什么难过呢?”这样问了一阵,雯雯终于吞吞吐吐地说:“我看你刚才生气,以为你不喜欢我了。”
“傻孩子,妈妈怎么会不喜欢你,刚才妈妈情绪不好,所以对你态度也就不好了。可是妈妈是喜欢你的,你要相信妈妈。”这样以后每当雯雯有迹象要发怒时,妈妈首先向雯雯声明她喜爱雯雯。这的确使雯雯平静了许多,不再没完没了地“找麻烦”了。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