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作者:刘可 更新:2021-12-03 09:07
冠心病有5型,分别有如下临床症状:
(1). 心绞痛型:表现为胸骨后的压榨感,闷胀感,伴随明显的焦虑,持续3到5分钟,常发散到左侧臂部,肩部,下颌,咽喉部,背部,也可放射到右臂.有时可累及这些部位而不影响胸骨后区.用力,情绪激动,受寒,饱餐等增加心肌耗氧情况下发作的称为劳力性心绞痛,休息和含化硝酸甘油缓解。有时候心绞痛不典型,可表现为气紧,晕厥,虚弱,嗳气,尤其在老年人。根据发作的频率和严重程度分为稳定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稳定型心绞痛指的是发作一月以上的劳力性心绞痛,其发作部位,频率,严重程度,持续时间,诱使发作的劳力大小,能缓解疼痛的硝酸甘油用量基本稳定。不稳定型心绞痛指的使原来的稳定型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严重程度增加,或者新发作的劳力性心绞痛(发生1个月以内),或静息时发作的心绞痛。不稳定性心绞痛是急性心肌梗塞的前兆,所以一旦发现应立即到医院就诊.
(2). 心肌梗塞型:梗塞发生前一周左右常有前驱症状,如静息和轻微体力活动时发作的心绞痛,伴有明显的不适和疲惫。梗塞时表现为持续性剧烈压迫感,闷塞感,甚至刀割样疼痛,位于胸骨后,常波及整个前胸,以左侧为重。部分病人可延左臂尺侧向下放射,引起左侧腕部,手掌和手指麻刺感,部分病人可放射至上肢,肩部,颈部,下颌,以左侧为主。疼痛部位与以前心绞痛部位一致,但持续更久,疼痛更重,休息和含化硝酸甘油不能缓解。有时候表现为上腹部疼痛,容易与腹部疾病混淆。伴有低热,烦躁不安,多汗和冷汗,恶心,呕吐,心悸,头晕,极度乏力,呼吸困难,濒死感,持续30分钟以上,常达数小时。发现这种情况应立即就诊。
(3).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型:很多病人有广泛的冠状动脉阻塞却没有感到过心绞痛,甚至有些病人在心肌梗塞时也没感到心绞痛。部分病人在发生了心脏性猝死,常规体检时发现心肌梗塞后才被发现.部分病人由于心电图有缺血表现,发生了心律失常,或因为运动试验阳性而做冠脉造影才发现。这类病人发生心脏性猝死和心肌梗塞的机会和有心绞痛的病人一样,所以应注意平时的心脏保健。
(4). 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型:部分患者原有心绞痛发作,以后由于病变广泛,心肌广泛纤维化,心绞痛逐渐减少到消失,却出现心力衰竭的表现,如气紧,水肿,乏力等,还有各种心律失常,表现为心悸.还有部分患者从来没有心绞痛,而直接表现为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
(5). 猝死型:指由于冠心病引起的不可预测的突然死亡,在急性症状出现以后6小时内发生心脏骤停所致。主要是由于缺血造成心肌细胞电生理活动异常,而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导致。
得病的相关因素
(1). 年龄与性别:40岁后冠心病发病率升高,女性绝经期前发病率低于男性,绝经期后与男性相等.
(2). 高脂血症:除年龄外,脂质代谢紊乱是冠心病最重要预测因素。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和冠心病事件的危险性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LDLC水平每升高1%,则患冠心病的危险性增加2-3%.甘油三脂(TG)是冠心病的独立预测因子,往往伴有低HDLC和糖耐量异常,后两者也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3). 高血压:高血压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关系密切。收缩期血压比舒张期血压更能预测冠心病事件.140-149mmhg的收缩期血压比90-94mmhg的舒张期血压更能增加冠心病死亡的危险。
(4). 吸烟:吸烟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是唯一最可避免的死亡原因。冠心病与吸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用量-反应关系。
(5).糖尿病:冠心病是未成年糖尿病患者首要的死因,冠心病占糖尿病病人所有死亡原因和住院率的近80%。
5.冠心病(2)
(6). 肥胖症:已明确为冠心病的首要危险因素,可增加冠心病死亡率。
(7). 久坐生活方式:不爱运动的人冠心病的发生和死亡危险性将翻一倍。
(8). 还有遗传、饮酒、环境因素等。
冠心病的预防
即在没有冠心病证据的人群中减少发生冠心病的危险。主要是针对易患人群,控制易患因素,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要从儿童、青少年及年轻时就开始积极有效的预防危险因素的发生。
1. 不吸烟;
2. 保持血压正常稳定, 理想血压是120/80mmHg.高血压的防治措施包括保持正常体重,限制酒精,食盐摄入,保持适当钾,钙和镁摄入,以及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降压药。
3. 维持血脂正常,防治高脂血症,高危人群要定期检查,低脂饮食,运动,和服用降脂药。
4. 避免精神紧张。
5. 运动过少的生活方式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规律地锻炼有助于保持体重,减少高血脂和高血压,冠心病的发生。
6. 维持血糖正常,防治糖尿病。
7. 对已有冠心病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的高危病人,建议长期服心血康防止冠心病的发生。
6.脑卒中
中风在医学上叫脑卒中,是急性脑血管疾病的总称,包括脑出血、脑血栓、脑栓塞等,发病时会出现口眼歪斜、言语不清甚至偏瘫、昏迷等危急症状,严重者治疗不及时会导致死亡,是目前危害人类生命的最主要三大杀手之一。
没有体检习惯是造成“健康者”突然发病的关键。脑血管疾病是一组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脑血管循环障碍,表现为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甚至伴发意识障碍,因其发病突然亦称为脑血管意外或脑卒中。它是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发口眼歪斜、言语不利、半身不遂或无昏倒而突然出现半身不遂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病动脉改变、风心病、心源性栓塞、动脉炎、血液病、代谢病、药物反应、肿瘤、结缔组织病等,可导致或伴发脑部血管狭窄、闭塞,这可使脑局部缺血或因血管的破裂而出血引发脑中风。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一些因素对脑卒中的发生密切相关,被认为是本病的致病因素,又称危险因素。它们分为两类:一类是无法干预的如年龄、基因、遗传等;另一类是可以干预的,如能对这些因素予以有效的干预,则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就能显著降低。引起脑中风的危险因素有:年龄、遗传、高血压、低血压、心脏病、心律失常、眼底动脉硬化、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饮酒、肥胖、口服避孕药,饮食因素如高盐、多肉、高动物油饮食,饮浓咖啡浓茶、体力活动过量等,均被认为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专家表示如果严控高血压,脑卒中的发病几率少一半。
最新研究结果显示,将高血压病人分为严格控制组和非严格控制组两组,严格控制组病人的平均血压为144/82mmHg,非严格控制组病人平均血压为154/87mmHg,两组血压只有10/5mmHg的差异,结果脑卒中发生的危险减少几乎一半,其他微血管并发症减少三分之一。
高血压早期可能无任何症状,不少人是患了严重的心脏血管病才知道自己已有高血压,也有人是在升学、就业等常规体检时偶然发现高血压的,这种“生在病中不知病”的状况是非常危险的。
随着对自身医疗保健意识和需求的不断增加,很多人为了早期发现高血压,自行购买了血压计,经常或不定期地测量血压。尤其是35岁以上人群,应定期或不定期地测量血压。健康成人可以及早发现高血压,而高血压患者通过测量血压可以定期与医生交流,使医生更合理地制定治疗方案,以减少因高血压引起的心、脑、肾、眼等脏器的损害。
7.肿瘤
卫生部发布的去年“中国卫生统计提要”显示,去年我国部分城市居民前5位死亡原因依次是: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呼吸系病、损伤和中毒。这表明生活方式不当造成的疾病已成为危及我国城市居民生命的最主要原因。生活方式不当导致的死亡人数占死亡总数的37%
吸烟、酗酒、饮食不合理、缺乏体育锻炼、性卫生不良、过度紧张等行为则是不良生活方式的直接表现。比如吸烟会导致脑溢血、脑动脉痉挛、心动过速、心肌梗死,更严重的是香烟中的焦油含有至少43种致癌物质,这些物质可使正常细胞癌变,增加20多种癌症发生的机会。1990—1992年,卫生部在我国27个省、区调查了74个城市点、189个农村点的恶性肿瘤死亡流行分布情况,调查结果表明,在城市占前5位的依次是肺癌(占全部恶性肿瘤的24.43%)、肝癌(17.32%)、胃癌(17.27%)、食管癌(8.55%)、肠肛癌(6.20%),说明吸烟的危害已经开始显现。
在1975年以前,我国城市居民死亡原因中占第一位的一直是呼吸系统疾病,到1975年第一位的则是脑血管病,1985年是心脏病。进入90年代,恶性肿瘤成为居民的第一杀手。
(1). 心绞痛型:表现为胸骨后的压榨感,闷胀感,伴随明显的焦虑,持续3到5分钟,常发散到左侧臂部,肩部,下颌,咽喉部,背部,也可放射到右臂.有时可累及这些部位而不影响胸骨后区.用力,情绪激动,受寒,饱餐等增加心肌耗氧情况下发作的称为劳力性心绞痛,休息和含化硝酸甘油缓解。有时候心绞痛不典型,可表现为气紧,晕厥,虚弱,嗳气,尤其在老年人。根据发作的频率和严重程度分为稳定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稳定型心绞痛指的是发作一月以上的劳力性心绞痛,其发作部位,频率,严重程度,持续时间,诱使发作的劳力大小,能缓解疼痛的硝酸甘油用量基本稳定。不稳定型心绞痛指的使原来的稳定型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严重程度增加,或者新发作的劳力性心绞痛(发生1个月以内),或静息时发作的心绞痛。不稳定性心绞痛是急性心肌梗塞的前兆,所以一旦发现应立即到医院就诊.
(2). 心肌梗塞型:梗塞发生前一周左右常有前驱症状,如静息和轻微体力活动时发作的心绞痛,伴有明显的不适和疲惫。梗塞时表现为持续性剧烈压迫感,闷塞感,甚至刀割样疼痛,位于胸骨后,常波及整个前胸,以左侧为重。部分病人可延左臂尺侧向下放射,引起左侧腕部,手掌和手指麻刺感,部分病人可放射至上肢,肩部,颈部,下颌,以左侧为主。疼痛部位与以前心绞痛部位一致,但持续更久,疼痛更重,休息和含化硝酸甘油不能缓解。有时候表现为上腹部疼痛,容易与腹部疾病混淆。伴有低热,烦躁不安,多汗和冷汗,恶心,呕吐,心悸,头晕,极度乏力,呼吸困难,濒死感,持续30分钟以上,常达数小时。发现这种情况应立即就诊。
(3).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型:很多病人有广泛的冠状动脉阻塞却没有感到过心绞痛,甚至有些病人在心肌梗塞时也没感到心绞痛。部分病人在发生了心脏性猝死,常规体检时发现心肌梗塞后才被发现.部分病人由于心电图有缺血表现,发生了心律失常,或因为运动试验阳性而做冠脉造影才发现。这类病人发生心脏性猝死和心肌梗塞的机会和有心绞痛的病人一样,所以应注意平时的心脏保健。
(4). 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型:部分患者原有心绞痛发作,以后由于病变广泛,心肌广泛纤维化,心绞痛逐渐减少到消失,却出现心力衰竭的表现,如气紧,水肿,乏力等,还有各种心律失常,表现为心悸.还有部分患者从来没有心绞痛,而直接表现为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
(5). 猝死型:指由于冠心病引起的不可预测的突然死亡,在急性症状出现以后6小时内发生心脏骤停所致。主要是由于缺血造成心肌细胞电生理活动异常,而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导致。
得病的相关因素
(1). 年龄与性别:40岁后冠心病发病率升高,女性绝经期前发病率低于男性,绝经期后与男性相等.
(2). 高脂血症:除年龄外,脂质代谢紊乱是冠心病最重要预测因素。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和冠心病事件的危险性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LDLC水平每升高1%,则患冠心病的危险性增加2-3%.甘油三脂(TG)是冠心病的独立预测因子,往往伴有低HDLC和糖耐量异常,后两者也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3). 高血压:高血压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关系密切。收缩期血压比舒张期血压更能预测冠心病事件.140-149mmhg的收缩期血压比90-94mmhg的舒张期血压更能增加冠心病死亡的危险。
(4). 吸烟:吸烟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是唯一最可避免的死亡原因。冠心病与吸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用量-反应关系。
(5).糖尿病:冠心病是未成年糖尿病患者首要的死因,冠心病占糖尿病病人所有死亡原因和住院率的近80%。
5.冠心病(2)
(6). 肥胖症:已明确为冠心病的首要危险因素,可增加冠心病死亡率。
(7). 久坐生活方式:不爱运动的人冠心病的发生和死亡危险性将翻一倍。
(8). 还有遗传、饮酒、环境因素等。
冠心病的预防
即在没有冠心病证据的人群中减少发生冠心病的危险。主要是针对易患人群,控制易患因素,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要从儿童、青少年及年轻时就开始积极有效的预防危险因素的发生。
1. 不吸烟;
2. 保持血压正常稳定, 理想血压是120/80mmHg.高血压的防治措施包括保持正常体重,限制酒精,食盐摄入,保持适当钾,钙和镁摄入,以及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降压药。
3. 维持血脂正常,防治高脂血症,高危人群要定期检查,低脂饮食,运动,和服用降脂药。
4. 避免精神紧张。
5. 运动过少的生活方式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规律地锻炼有助于保持体重,减少高血脂和高血压,冠心病的发生。
6. 维持血糖正常,防治糖尿病。
7. 对已有冠心病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的高危病人,建议长期服心血康防止冠心病的发生。
6.脑卒中
中风在医学上叫脑卒中,是急性脑血管疾病的总称,包括脑出血、脑血栓、脑栓塞等,发病时会出现口眼歪斜、言语不清甚至偏瘫、昏迷等危急症状,严重者治疗不及时会导致死亡,是目前危害人类生命的最主要三大杀手之一。
没有体检习惯是造成“健康者”突然发病的关键。脑血管疾病是一组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脑血管循环障碍,表现为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甚至伴发意识障碍,因其发病突然亦称为脑血管意外或脑卒中。它是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发口眼歪斜、言语不利、半身不遂或无昏倒而突然出现半身不遂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病动脉改变、风心病、心源性栓塞、动脉炎、血液病、代谢病、药物反应、肿瘤、结缔组织病等,可导致或伴发脑部血管狭窄、闭塞,这可使脑局部缺血或因血管的破裂而出血引发脑中风。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一些因素对脑卒中的发生密切相关,被认为是本病的致病因素,又称危险因素。它们分为两类:一类是无法干预的如年龄、基因、遗传等;另一类是可以干预的,如能对这些因素予以有效的干预,则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就能显著降低。引起脑中风的危险因素有:年龄、遗传、高血压、低血压、心脏病、心律失常、眼底动脉硬化、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饮酒、肥胖、口服避孕药,饮食因素如高盐、多肉、高动物油饮食,饮浓咖啡浓茶、体力活动过量等,均被认为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专家表示如果严控高血压,脑卒中的发病几率少一半。
最新研究结果显示,将高血压病人分为严格控制组和非严格控制组两组,严格控制组病人的平均血压为144/82mmHg,非严格控制组病人平均血压为154/87mmHg,两组血压只有10/5mmHg的差异,结果脑卒中发生的危险减少几乎一半,其他微血管并发症减少三分之一。
高血压早期可能无任何症状,不少人是患了严重的心脏血管病才知道自己已有高血压,也有人是在升学、就业等常规体检时偶然发现高血压的,这种“生在病中不知病”的状况是非常危险的。
随着对自身医疗保健意识和需求的不断增加,很多人为了早期发现高血压,自行购买了血压计,经常或不定期地测量血压。尤其是35岁以上人群,应定期或不定期地测量血压。健康成人可以及早发现高血压,而高血压患者通过测量血压可以定期与医生交流,使医生更合理地制定治疗方案,以减少因高血压引起的心、脑、肾、眼等脏器的损害。
7.肿瘤
卫生部发布的去年“中国卫生统计提要”显示,去年我国部分城市居民前5位死亡原因依次是: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呼吸系病、损伤和中毒。这表明生活方式不当造成的疾病已成为危及我国城市居民生命的最主要原因。生活方式不当导致的死亡人数占死亡总数的37%
吸烟、酗酒、饮食不合理、缺乏体育锻炼、性卫生不良、过度紧张等行为则是不良生活方式的直接表现。比如吸烟会导致脑溢血、脑动脉痉挛、心动过速、心肌梗死,更严重的是香烟中的焦油含有至少43种致癌物质,这些物质可使正常细胞癌变,增加20多种癌症发生的机会。1990—1992年,卫生部在我国27个省、区调查了74个城市点、189个农村点的恶性肿瘤死亡流行分布情况,调查结果表明,在城市占前5位的依次是肺癌(占全部恶性肿瘤的24.43%)、肝癌(17.32%)、胃癌(17.27%)、食管癌(8.55%)、肠肛癌(6.20%),说明吸烟的危害已经开始显现。
在1975年以前,我国城市居民死亡原因中占第一位的一直是呼吸系统疾病,到1975年第一位的则是脑血管病,1985年是心脏病。进入90年代,恶性肿瘤成为居民的第一杀手。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