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作者:王建 乔良 李晓宁 王湘惠 更新:2021-12-03 04:44
这一点在前面的讨论中实际已经说过了,但我觉得还需要补充一点内容。二战后随着资本主义经济所进行的福利社会改良,在资本主义国家内出现了所谓中产阶级,和“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结构。中产阶级的兴起和这种社会结构的出现,给资本主义经济提供了一个相对宽广的国内市场,是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较长时间平稳、高速增长的原因,也由此相继完成了各自的工业化任务。
货币霸权已成为大国争夺的焦点(5)
1956年是美国经济史上的一个转折点,美国白领工人第一次多于蓝领工人,标志着美国的经济发展已经进入到以服务产业为主导的阶段。人类社会的消费分成不同阶段,比如说先是消费以农产品为原料的产品,如食品和衣服等,以后是消费汽车、房子、电器产品,这是以矿产品为原料的,经济学上把这些叫做耐用消费品,这些商品可以划分成百元单件级、千元单件级到万元乃至几十万元单件级,是根据经济发展阶段和人民的收入水平提高而不断升级的。从现代社会的物质产品消费来看,人们有了汽车和住宅以后,基本就满足了,到20
世纪50年代中期的美国,它的住宅和汽车的普及率达到了一定的饱和水平的时候,那么它的工业化任务就完成了,进入到了所谓的后工业化社会。后工业化社会的特点是什么?就是以服务产业为主导,但服务产业是什么特点呢?就是它不会提供非常大的产品,像咱们现在说买车、买房子,都要攒好长时间的钱,特别是买房子可能一辈子给套住了,但是服务业里边,除了金融业可以提供很大的产品,其他的服务产品都不是大产品,你吃饭,旅游,看电影,听歌剧,去打高尔夫球,这些消费都很有限。工业化的高潮时期,资本主义经济增长速度可以很高,进入服务业以后,以它为主导的经济增长,增长率就很低。发达国家有3%的增长就是非常舒服的日子,4%是超高速,美国90年代平均增长45%,对它绝对是超高速,但是对中国,9%都不算太高,要到45%咱们都没法过日子。跟小孩一样,你是该长的时候,速度就高,成熟了,就不蹿个了。发展中国家的高速度有它的道理,主要是处在经济结构变动剧烈的时候,生产要素不断从低报酬率部门向高报酬率的部门转移,生产要素的部门结构变化就是出现高增长的原因,而在发达国家,生产要素在各部门间的边际报酬趋于一致,就没有高增长了。结构主义学派所讲的这个道理很浅显,也非常对,我非常认同它。
王湘穗: 所以对中国现在的高速发展不要瞎找原因,核心因素就是在工业化初期的结构性变化,看准这一点就知道如何去自觉地把握和推进生产要素的部门结构变化的趋势,顺工业化之势而为。同时,在国民心态上也别夜郎自大,以为自己是独一份,可以套用鲁迅“妈妈的咱们也阔过”的话,反省一下,就知道“别人也快过”。
王建:像日本十年倍增计划期间,它的增长速度平均是9%,但是到了工业化完成阶段,就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就再也没有出现过高增长。英法德意日的工业化也是70年代完成的,所以到70年代后,它们的经济增长率也下滑,它也进入低增长时期。这个规律也适用于“亚洲四小”,亚洲“四小龙”80年代中期完成工业化以后,都出现了所谓以服务产业为主导的“后工业化时代”。这个时代的特点是什么呢?就是增长率低了,增长率低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资本的报酬率低了,资本继续停留在物质生产领域里边,就无法获得像过去那样巨大的增值率。比如说通用公司在中国,它的汽车利润率高的时候,达到25%,像别克刚推出来的时候,第一年卖两万台,现在通用公司在中国的利润率能达到15%,但是在本土5%都达不到,这就说明成熟的市场和发展中的市场是完全不一样的。这种情况就推动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从它本国的制造业开始向发展中国家的制造业转移。一战、二战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输出主要是为了获取资源,根据统计,直到二战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海外投资有80%以上是集中在资源产业。但是现在它是转移到制造业,这是一个根本的变化。因为过去它国内的物质产品需求还没有满足,但是现在满足了。
从资本主义国家的海外投资看,虽然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投资还是主体,但是在二战以后,它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始终是上升趋势,在二战结束初期还只有5%,到70年代是15%,80年代到了20%,现在是30%。你想想,如果与发达国家在战后长时期中,要占到全球经济中的3/4以上的比重相比较,30%已经是很高的份额。另外,在它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占总投资在1/4的时候,它的利润回报可以占到全部海外投资的1/3,投资占到30%的时候,利润回报可以占到40%,可见,是投资回报率的差别在引导发达国家的投资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投资回报率的差异,实际上主要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物质生产部门工人工资水平的差异。对当代的制造业来说,放在哪里生产实际上差别都不大,因为生产机器的自动化程度都很高,有许多机器实际并不需要人有多高的知识和技术,这些知识和技术都已经固化在机器里了。比如在我们沿海地区的很多高科技企业里,用的工人都是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农民工。
这样就形成了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制造业的相对竞争优势,甚至迫使发达国家不断削减在本国的生产,而转到发展中国家来生产,再进口回去。这个过程也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制造业能力流失的过程,即“空心化”的过程。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美国,现在有25%的需求需要进口,其中消费品还要高,超过40%。
王湘穗: “空心化”过程是资本寻利的过程,也是资本就近找市场的过程,只有在发展中国家资本才能找到它们需要的利润和市场,这可以看出资本是没有什么对国家的忠诚度可言的,从国家角度看,“空心化”会损害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但资本却不管这些,资本没有国界,也没有对国家的忠诚。
王建:但是向海外转移,它也遇到很多麻烦,比如说像美国的资本主要向拉美走,但是20世纪70年代大规模进入拉美以后,像墨西哥、巴西、阿根廷等等,在80年代相继爆发了债务危机,它们有1万亿以上的美元债务无法偿还。这样的话,也使资本的对外转移发生了困难,所以,到80年代后,资本又开始向本国的资本市场转移,发生亚洲金融风暴后,这种向所谓“中心市场”转移的趋势更加明显,就形成了当代国际资本从资本中心向外围,再向中心运动的轨迹。
我之所以要描述这样一个过程,是为了说明,世界资本主义进入到今天的虚拟资本主义阶段,不是偶然的,金融与货币层面的利益成为当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主体利益也不是偶然的,而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不是资本一开始就要走入虚拟阶段,而是在国内都没法从物质生产过程牟利才最终走上了虚拟经济的道路,这也是为什么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了那么多年后才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形成巨大资产泡沫的历史原因之一。这也说明,即使是在经济泡沫破了以后,发达国家也没法走回过去的发展物质产品生产的道路,它们只有沿着这条虚拟经济的道路继续走下去,因此就会使它们的国家利益日益向金融与货币利益层面集中,就形成了在当代世界资本主义新阶段,帝国主义国家利益纷争的矛盾焦点以及战争的根源。
李晓宁:王建刚开始写有关欧元文章的时候,我并不太注意。然而,当他强调警惕全球经济危机的时候,我开始注意他的观点了。我觉得首先应该把虚拟经济出现的条件分析一下。怎么会走上这条路呢?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与技术的发展有什么关系?现在的全球需求是一种什么状态?
这20年来,世界上有两个国家经济高速增长,一个是美国,一个是中国。美国的增长靠的是高技术。中国的增长呢?表面是依靠制造业转移,实际上也是靠技术更新,只不过这个更新是拷贝外来的技术。任何技术的出现都是为了满足人们某些需求。随着这些需求饱和了,满足它的技术也就随之固化了,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够用了。但是,世界上每天还在不断产生很多设计出来的技术项目,每个技术项目发明者,都在宣称它们能够改变世界,不断在制造很多人为的需求。世界上这么多大学,这么多科研机构,天天在搞技术创新。金融投资业里的证券公司和会计公司也在不断高估这些技术项目,很快整个技术世界随之都被高估了。
货币霸权已成为大国争夺的焦点(6)
投资带动的货币交易不断追逐着虚拟的评估。这是很危险的局面。到一定时间,这个世界肯定会来一次平仓。我总在想,到那时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在大面积金融塌方的情况下,可能会有这样的局面,经济与政治价值观和结构近似的国家会搞区域治理。WTO的原则会变得不重要了。区域内的国家自己搞小循环,坚守货币壁垒。这种区域结盟、小循环、小体系就形成新战国态势。
一石三鸟的战争(1)
这场战争,是美国政府对虚拟资本经济境况不妙做出的一种危机反应。
货币霸权已成为大国争夺的焦点(5)
1956年是美国经济史上的一个转折点,美国白领工人第一次多于蓝领工人,标志着美国的经济发展已经进入到以服务产业为主导的阶段。人类社会的消费分成不同阶段,比如说先是消费以农产品为原料的产品,如食品和衣服等,以后是消费汽车、房子、电器产品,这是以矿产品为原料的,经济学上把这些叫做耐用消费品,这些商品可以划分成百元单件级、千元单件级到万元乃至几十万元单件级,是根据经济发展阶段和人民的收入水平提高而不断升级的。从现代社会的物质产品消费来看,人们有了汽车和住宅以后,基本就满足了,到20
世纪50年代中期的美国,它的住宅和汽车的普及率达到了一定的饱和水平的时候,那么它的工业化任务就完成了,进入到了所谓的后工业化社会。后工业化社会的特点是什么?就是以服务产业为主导,但服务产业是什么特点呢?就是它不会提供非常大的产品,像咱们现在说买车、买房子,都要攒好长时间的钱,特别是买房子可能一辈子给套住了,但是服务业里边,除了金融业可以提供很大的产品,其他的服务产品都不是大产品,你吃饭,旅游,看电影,听歌剧,去打高尔夫球,这些消费都很有限。工业化的高潮时期,资本主义经济增长速度可以很高,进入服务业以后,以它为主导的经济增长,增长率就很低。发达国家有3%的增长就是非常舒服的日子,4%是超高速,美国90年代平均增长45%,对它绝对是超高速,但是对中国,9%都不算太高,要到45%咱们都没法过日子。跟小孩一样,你是该长的时候,速度就高,成熟了,就不蹿个了。发展中国家的高速度有它的道理,主要是处在经济结构变动剧烈的时候,生产要素不断从低报酬率部门向高报酬率的部门转移,生产要素的部门结构变化就是出现高增长的原因,而在发达国家,生产要素在各部门间的边际报酬趋于一致,就没有高增长了。结构主义学派所讲的这个道理很浅显,也非常对,我非常认同它。
王湘穗: 所以对中国现在的高速发展不要瞎找原因,核心因素就是在工业化初期的结构性变化,看准这一点就知道如何去自觉地把握和推进生产要素的部门结构变化的趋势,顺工业化之势而为。同时,在国民心态上也别夜郎自大,以为自己是独一份,可以套用鲁迅“妈妈的咱们也阔过”的话,反省一下,就知道“别人也快过”。
王建:像日本十年倍增计划期间,它的增长速度平均是9%,但是到了工业化完成阶段,就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就再也没有出现过高增长。英法德意日的工业化也是70年代完成的,所以到70年代后,它们的经济增长率也下滑,它也进入低增长时期。这个规律也适用于“亚洲四小”,亚洲“四小龙”80年代中期完成工业化以后,都出现了所谓以服务产业为主导的“后工业化时代”。这个时代的特点是什么呢?就是增长率低了,增长率低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资本的报酬率低了,资本继续停留在物质生产领域里边,就无法获得像过去那样巨大的增值率。比如说通用公司在中国,它的汽车利润率高的时候,达到25%,像别克刚推出来的时候,第一年卖两万台,现在通用公司在中国的利润率能达到15%,但是在本土5%都达不到,这就说明成熟的市场和发展中的市场是完全不一样的。这种情况就推动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从它本国的制造业开始向发展中国家的制造业转移。一战、二战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输出主要是为了获取资源,根据统计,直到二战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海外投资有80%以上是集中在资源产业。但是现在它是转移到制造业,这是一个根本的变化。因为过去它国内的物质产品需求还没有满足,但是现在满足了。
从资本主义国家的海外投资看,虽然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投资还是主体,但是在二战以后,它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始终是上升趋势,在二战结束初期还只有5%,到70年代是15%,80年代到了20%,现在是30%。你想想,如果与发达国家在战后长时期中,要占到全球经济中的3/4以上的比重相比较,30%已经是很高的份额。另外,在它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占总投资在1/4的时候,它的利润回报可以占到全部海外投资的1/3,投资占到30%的时候,利润回报可以占到40%,可见,是投资回报率的差别在引导发达国家的投资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投资回报率的差异,实际上主要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物质生产部门工人工资水平的差异。对当代的制造业来说,放在哪里生产实际上差别都不大,因为生产机器的自动化程度都很高,有许多机器实际并不需要人有多高的知识和技术,这些知识和技术都已经固化在机器里了。比如在我们沿海地区的很多高科技企业里,用的工人都是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农民工。
这样就形成了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制造业的相对竞争优势,甚至迫使发达国家不断削减在本国的生产,而转到发展中国家来生产,再进口回去。这个过程也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制造业能力流失的过程,即“空心化”的过程。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美国,现在有25%的需求需要进口,其中消费品还要高,超过40%。
王湘穗: “空心化”过程是资本寻利的过程,也是资本就近找市场的过程,只有在发展中国家资本才能找到它们需要的利润和市场,这可以看出资本是没有什么对国家的忠诚度可言的,从国家角度看,“空心化”会损害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但资本却不管这些,资本没有国界,也没有对国家的忠诚。
王建:但是向海外转移,它也遇到很多麻烦,比如说像美国的资本主要向拉美走,但是20世纪70年代大规模进入拉美以后,像墨西哥、巴西、阿根廷等等,在80年代相继爆发了债务危机,它们有1万亿以上的美元债务无法偿还。这样的话,也使资本的对外转移发生了困难,所以,到80年代后,资本又开始向本国的资本市场转移,发生亚洲金融风暴后,这种向所谓“中心市场”转移的趋势更加明显,就形成了当代国际资本从资本中心向外围,再向中心运动的轨迹。
我之所以要描述这样一个过程,是为了说明,世界资本主义进入到今天的虚拟资本主义阶段,不是偶然的,金融与货币层面的利益成为当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主体利益也不是偶然的,而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不是资本一开始就要走入虚拟阶段,而是在国内都没法从物质生产过程牟利才最终走上了虚拟经济的道路,这也是为什么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了那么多年后才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形成巨大资产泡沫的历史原因之一。这也说明,即使是在经济泡沫破了以后,发达国家也没法走回过去的发展物质产品生产的道路,它们只有沿着这条虚拟经济的道路继续走下去,因此就会使它们的国家利益日益向金融与货币利益层面集中,就形成了在当代世界资本主义新阶段,帝国主义国家利益纷争的矛盾焦点以及战争的根源。
李晓宁:王建刚开始写有关欧元文章的时候,我并不太注意。然而,当他强调警惕全球经济危机的时候,我开始注意他的观点了。我觉得首先应该把虚拟经济出现的条件分析一下。怎么会走上这条路呢?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与技术的发展有什么关系?现在的全球需求是一种什么状态?
这20年来,世界上有两个国家经济高速增长,一个是美国,一个是中国。美国的增长靠的是高技术。中国的增长呢?表面是依靠制造业转移,实际上也是靠技术更新,只不过这个更新是拷贝外来的技术。任何技术的出现都是为了满足人们某些需求。随着这些需求饱和了,满足它的技术也就随之固化了,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够用了。但是,世界上每天还在不断产生很多设计出来的技术项目,每个技术项目发明者,都在宣称它们能够改变世界,不断在制造很多人为的需求。世界上这么多大学,这么多科研机构,天天在搞技术创新。金融投资业里的证券公司和会计公司也在不断高估这些技术项目,很快整个技术世界随之都被高估了。
货币霸权已成为大国争夺的焦点(6)
投资带动的货币交易不断追逐着虚拟的评估。这是很危险的局面。到一定时间,这个世界肯定会来一次平仓。我总在想,到那时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在大面积金融塌方的情况下,可能会有这样的局面,经济与政治价值观和结构近似的国家会搞区域治理。WTO的原则会变得不重要了。区域内的国家自己搞小循环,坚守货币壁垒。这种区域结盟、小循环、小体系就形成新战国态势。
一石三鸟的战争(1)
这场战争,是美国政府对虚拟资本经济境况不妙做出的一种危机反应。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