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日月星辰(1)
作者:罗渝    更新:2021-12-03 03:03
  (二十一)
  老曾突然给我使了一个眼色,说:“泉水鸡已经没有以前那样好吃了,老君洞的素斋有个跑堂的,嘿好耍,我们还是去吃斋饭吧。”
  这个老家伙,好象有什么话要告诉我。
  小敏显然也更急于到老君洞,催着潘天棒停好车,就陪他去买门票了。
  从车上下来,老曾拿着两个包,自己背上一个35升的小登山包,递给我一个装相机的摄影包。看着潘天棒和小敏走得够远了,他古怪地向我笑笑,问我:“你难道没有看出那首诗是藏头诗?”
  整晚在我眼前飘的文字突然在我眼前有了意义,我气得差点晕倒:藏头诗是中国再普通不过的线索提供方法,昨晚一直推敲诗中的寓意,居然没有向这方面想过!
  我马上把抄的诗拿出来一看,每一句诗的开头组合起来赫然是:“老君洞庙,青牛壁后”!
  显然,这个图纸里的宝藏应该在老君洞庙一个青牛壁的后面。
  老曾安慰我:“我昨天也想岔了方向,因为第一个地图推敲诗意就可以判断地点,没有用这种暗示。给你打完电话,我才想到,一看,嘿嘿,弄个简单。”
  “死老头,你想到了,啷个不马上打电话告诉我?”我推了老曾一下。
  老曾哈哈笑起来:“我想你肯定想得到嘛,结果没有发现你弄个笨。青牛壁后,那个地点我知道,不过我担心有问题。”
  小敏和天棒买票回来,我们向老君洞庙里走去。老曾拉了我衣服一下,我们就故意落在后面。
  大假马上结束,老君洞今天没有什么游人,由于早上下过一场雨,老君洞整个山坡上,云雾弥漫,空气潮湿而清新,路上很幽静。
  “线索中那个‘青牛壁’,是不是在供奉太上老君的神殿呢?”我悄悄问老曾。
  “不是,供奉太上老君的神殿是三清殿,没得哪个墙壁雕塑了青牛。”老曾说,“靠着山顶的地方,有一个悬崖,很光滑,悬崖壁上,雕刻着一个神秘的牛脑壳,不晓得是哪个朝代的,青牛壁就只可能是那里。那个青牛头上1米多,就有一个长方形的扁洞,扁洞上面还刻着四个字‘日月星辰’。因为周围都是树林和杂草,很挡视线,那里一般人根本注意不到。”
  “那你啷个晓得呢?未必你不是一般人?”我抢白道。
  “我不仅晓得,而且还进过那个洞!”老曾得意地讲。
  我瞪着老曾,象看一个外星来客,直到他慢慢地把事情讲清楚。
  三十多年前,老曾还是一个二十多的小伙子。那是文革时间,由于停工闹革命,工作很清闲,他也常到这里找安道人,几个年龄相近的朋友,也经常和他一起来这里爬山。
  1973年秋天,树叶落了不少,林子里能看到更多的东西。他们偶然在三清殿的院子里,拿望远镜发现了刻在悬崖上的青牛头像,再仔细看,发现了青牛头上的洞。
  几个小伙子闲来无事,就打赌,谁能进那个洞里,其他人就请他去上新街吃一碗小面。
  他们通过侧面的山坡,来到悬崖的顶上,伸头一看,大家都怕了,只有老曾胆大,拉着树枝一步步下去,进到了扁洞里。
  “虽然当时已经进去了,但我担心树林中的洞有蛇,所以才走进去几步就回来了,没有看到里面有什么东西。”老曾说:“后来我去外地读书,然后工作,再也没有去过那个洞,没有想到这次又有机会来。”
  素斋餐厅在山下三清殿的旁边,青牛的石壁却在山上,我问老曾:“要不然,我们先去看看?等他们两个去点菜。”
  老曾摇摇头:“不用急,我有一个担心,最好吃斋饭的时候问一下旁边的道士。”
  我问他担心什么,老曾说:“老君洞九十年代来了一个周至清道长,努力恢复老君洞,他得到宗教局和统战部的帮助,从房管局和银行把庙产要了回来,然后对老君洞进行了扩建,新修了不少庙宇。山坡那边,还发现了远古文化遗迹。青牛壁下面,现在建了一个慈航殿,不晓得那个洞受到影响没有。”
  是啊,年代这么久了,那些藏物会不会还在那里呢?
  那个洞在悬崖上,不知道那里游客多不多,如果人来人往,我们可能今天就没有机会上去;如果晚上来,老君洞关门,更不可能进来,记得在2002年,重庆生活网上的驴行天下论坛的几个版主相约半夜翻墙来老君洞,结果全部被警察抓了个现行,被批评了一顿。
  我拍拍老曾背着的登山包,问:“老曾,你又把探洞的工具带来了吧?”
  老曾笑了:“不管去不去得成,东西还是应该准备好。”
  边说边走,到了一个岔路口,左边上山到玉皇楼、观音殿,右边下到三清殿和素斋餐厅。这时,右边一个人影一闪,快步走上来一个中年道士,他古怪地瞟了我们一眼,然后向上坡方向走去。
  那个道士胡须又黑又长,脸色红润,很有一种仙家的派头。
  向前走了几步,老曾突然告诉我:“那个道士我好像见过,据说他九五年从外地来到老君洞想出家修道,但老君洞不收他,他就在附近住下来独自修行,没有生活来源时,就在黄桷桠街上吹乐器讨点生活,难道他终于被老君洞收了?”
  我转身去看那个道士,已经不见了。
  素斋餐厅快到了,潘天棒已经在下面招手,我们快步走下去。
  天棒忙前忙后地安排伙食,小敏才得到机会和我们去逛三清殿。小敏问老曾:“你说的那个洞,一会儿怎么去呢?天棒哥哥缠着我,不好当着他去吧?”
  潘天棒喜欢小敏,很难避开他,这些图纸可能涉及各种各样的地方,多一个可靠的朋友也方便些。于是我向大家建议,只要不告诉他图纸的事情,具体的地点可以带他一起:“就说那里有个洞,老曾年轻时候去过,问他是不是敢进去。”
  小敏和老曾都笑了,天棒一定会中激将法的。
  三清殿外,有一个老道人在香烛铺子边上闲坐,老曾问他:“老君洞顶上那几个新庙子,是哪一年修的?”回答是1998年左右,老曾接着问:“那修庙时,发现过什么没有?”
  老道人看了老曾一眼,没有说话,径直走了。不知道是出家人的性格,还是确有不愿意讲的事情。
  (二十二)
  逛完三清殿,坐到餐桌上,菜已经开始不断上来。一个胖胖的居士不断地报着菜名名字送餐,每个菜总是大声报菜名,再小声做解释:
  “来了,烧白一份!”胖居士的声音很洪亮,离我们还6、7米远的时候,整个餐馆的噪声都被他盖过了。
  端到我们面前时,他一弯腰,低声补充道:”假的,南瓜做的!”
  一会,他大声叫道:”麻辣鸡块来了!”,到了我们面前又是低声:”还是假的!”
  第三次,又是大声叫:”春芽炒蛋!”,走到我们面前还是低声:”这次是真的。”
  小敏被他逗得嘿嘿直笑,老曾说,这就是他喜欢来这里的原因。
  吃完饭,大家出门,我走在最后面,胖居士在后面大声叫道:”送客上山了,一路小心路滑!”然后突然在我的身后很低声地说了一句:”真的要小心!”
  胖居士的声音非常低沉,气息都快到我的颈子里了,我不由惊得一身鸡皮疙瘩,转身一看,他已经若无其事地闪进了厨房。
  我的心里七上八下,在洪崖暗河洞里那种被人在暗处盯着的感觉又回来了,难道刚才那个胖居士是有意在提醒我们什么?
  沿三清殿右边上山,古树参天,整个老君山象在云雾中泡着,神秘而宁静。一路上,天棒不断在介绍老君洞的历史、重新整修的浮雕;老曾则介绍哪里是解放初期人民银行存放票据的仓库,哪里是他以前钻过的洞子。我断断续续地听着,一直在走神。
  “老君洞又叫涂洞、禹洞,传说是大禹老婆涂山氏的住所,这坐山以前叫老君山,道观修建后,因山得名才叫老君洞。”
  “老君洞边上有许多小洞,小洞上面有不少方孔,是用来搭蓬子的。解放前,青年军在这里搞过培训。”
  我突然想起那个安道人来,那个和小敏爷爷叔叔有千丝万缕联系的神秘道人。
  “老曾,安道人以前住哪里呢?会不会就住在哪个洞里?”我插话道。
  老曾说:”他主要是住三清殿那里,6、70年代的老君洞,就只有三清殿和这几个洞子。文化大革命的时候,安道人在这里住,那时没有人烧香上供,他没有生活来源,只好把一些不珍贵的铁法器拿去当废铁卖,换点吃的。”
  “我记得有一年冬天来看他,天气黑冷,安道人冷得着不住,就把几幅古字画裱在门窗上抵挡寒风。我问他:这么贵重的古字画拿来糊窗子,不是可惜了么?他说:‘身外之物,能糊窗子,已经算不错了。’”说到这里,老曾的眼睛突然闪了一下,很有些意味深长的样子。
  安道人出家前是高官的警卫,应该是小敏爷爷那一帮伙伴之一,他身边应该有不少值钱的东西。而且他孤守老君洞,那时庙里无人管,能用来换大钱的东西也不少,可他除了用铁法器当废铁出售外,维持着极低的生活条件,真是变成了一个不知金钱为何物的标准出家人么?
  经过老君古洞,一直向上走,到了慈航殿前。老曾带我们来到殿边的一个平台,平台上没有游人,一个铸铁香炉有几支香还在烟雾缭绕。旁边有一个四方的矮亭,亭上的四支石柱上都写着”金库”两个字,老曾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就在亭边,老曾指着慈航殿顶的背后给我们看,那里就是一个悬崖石壁,石壁上果然有一个雕着的青牛脑袋!不经指点,根本无法注意到。
  用老曾相机的长焦镜头拉过来一看,青牛的头上显然有一个方形的洞口,洞口上面1米左右,勉强可以看到四个大字:”日月星辰”。
  我的心急速的跳起来,那个洞口向上3米多,就是悬崖的顶上,新建着一个叫南天门的庙门。旁边的观景扶手栏,应该容易爬下来。
  我拉着潘天棒,指给他看相机上的数码相片:”天棒,那个洞子老曾年轻时进去过,传说里面有宝藏,你敢不敢和我去看看?”
  小敏在一边怂恿:”天棒哥哥,去看看,去看看!”
  天棒看了一眼小敏,对我说:”当然敢去,赌啥子?”
  我说:”你如果敢和我去,晚饭我买单,如果你不敢去,你就买单。”金钱加上美女,我就不相信潘天棒有不敢做的事情。
  23.244.120.68, 23.244.120.68;0;pc;3;磨铁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