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初战
作者:逍遥五楼 更新:2021-12-03 02:28
善相者曾这样评价张邦昌的相貌:“相公的相貌,原也平常,只不过,颌下的那颗黑痦子,颇为不凡,犹如点睛神笔,凭添无数种可能。天机不可说,不可说啊!”
世祖高皇帝论曰:“张邦昌的黑痦子就象他的人一样,看久了不行,久了不看也不行!”也许,这就是张相公三度罢相,又三度复出,屹立大宋政坛三十年不倒的原因吧!
张邦昌的门生道:“相公姿容甚伟,大气天成,贵极人臣,固当其宜。尤其是颌下的黑痦子,居五官之下而不卑,行五脏之上而不骄,天不可拘,地不可束,翻然而直上九霄,攸忽而径潜九幽,真乃古往今来、空前绝后、震古烁今的第一黑痦子也!奇哉、伟哉、壮哉!”
——《不倒传说:帝国名相——张邦昌》
靖康元年正月初八,金国二太子完颜宗望率领大军,驻扎于京城西北牟驼冈。当日夜间,汴河之上,金兵以数十艘大船顺流而下,猛攻京城西水门。
“相公,敌人上来了!”一名小校声音颤抖着说道。
李纲一身戎装,腰挎宝剑,端坐于帅椅之上,淡然道:“看到了,慌什么!西水门防御使何在?”
“在!”防御使上前几步,抱拳拱手,道:“请相公吩咐!”
“令你带领两千军卒,多带长钩,列于水门之前。待敌人临近之时,用长钩钩住敌人大船,城上再以大炮击之,可保无虞!”
“末将遵命!”防御使应声而去。
一刻钟的功夫,水门防御使率兵列于城下,严阵以待!
城上城下,火光通明;大河之上,一长串光亮延伸到目力所不及的远方。金兵来势汹汹,看起来,足有三四十条船呢!
大船越来越近,慢慢地,已经可以看清船的轮廓。
“咚咚”,沉闷的战鼓声自船上传来,激昂着勇士的热血,撞击着懦夫的胆怯。
“传令,床子弩准备!”李纲抑制着站起来走几步的冲动,暗中调整呼吸,不急不徐地说道。
“床子弩准备!”传令兵的声音中带着兴奋,带着压抑,仿佛射入夜空中的响箭,一下子扑进人们的心里。
李纲身边,一名床子弩校射手竖起右手大拇指,闭上左眼,全神贯注地看着急速而来的大船。
“四百步!”校射手喊道。
“三百八十步!”
“三百五十步!”
李纲微微点头,床子弩指挥心领神会,喊道:“左一床子弩,火箭准备,放!”
床子弩旁边军兵点燃弩箭上的药捻子,只听“嘎崩”一声巨响,几十只弩箭呼啸着射入漆黑的夜空!
“呜,呜,呜”,城墙上的士兵注视着飞翔的弩箭,齐声呼叫!
“呜,呜,啊!”
眨眼之间,弩箭命中第一艘敌船,几乎就在同时,箭身上爆出一个又一个耀眼的火球,火球燃烧着可以燃烧的一切。
敌船上,惊呼声声,人影窜动,片刻火已熄灭。
床子弩首射,命中目标,虽然金军损失甚微,宋军却士气大振。
“床子弩,火箭准备,自由射击!”指挥的声音沙哑,兴奋地叫着。
绷簧响处,几百枝弩箭离弦而去。金兵战船,火光一片。至此,西水门城墙上布置的十驾床子弩,第一轮攻击已经完毕。
射击完毕的士兵,紧急动作起来,为下一次发射做准备。
敌船喊叫连连,前进速度不但未减,反而更加迅捷。
“二百八十步!”
“二百六十步!”
一名高大威猛的将军,喊道:“右一神臂弓手,火箭准备,放!”
神臂弓应声而射!
“呜,呜,呜”,宋军神臂弓手发出野兽一般的呐喊,伴随着飞翔的箭矢,期待着辉煌的瞬间。
“呜呜呜,唉!”
弩箭发出一道亮光,一头扎进船头的河水之中,神臂弓校射并没有床子弩那样好的运气,不过,指挥看得清楚,敌船已在攻击范围之内。
“所有神臂弓手,第一轮火箭齐射,射!”
大宋帝国的看家利器神臂弓,千箭齐发,箭矢刺破空气,发出尖锐的响声,震得李纲耳朵痒痒的,微感痛楚!
“呜呜呜,啊!”
大部分羽箭射中第一艘敌船,箭身上硫磺,碰到船身,四处喷溅,大火越烧越旺,不一会儿,已到无法施救的程度。船上的金兵,有的全身着火,死力扑打,撒欢地跳动;有的跳上附近的船只;有的根本等不及,慌不择路,直接跳进冰冷的河里。
第二艘船也在燃烧,火势弱得多,船上的军兵号叫着救火,也不知能不能控制住火势。
“一百五十步!”
“一百三十步!”
大炮指挥“沧啷”一声,拔出宝剑,奋力刺向敌船,叫道:“右一大炮,三十斤装弹,放!”
这时,金兵已经放弃第一艘战船,第二艘在救火,后面的战船迅速赶超上来。
“呜呜呜,嗨!”
大炮第一发失败,重重地砸进汴河里,激起高高的水柱。
随着指挥的又一次怒吼,防御西水门的三十几具大炮,一齐发射。
“呜呜”,从天而降的石头在叫;宋兵在叫。
“呜呜,嘿!”
行驶在最前面的战船中弹三四发,损失不大,依然向前冲着。紧随其后的战船,遭受到无情的打击,中弹十几发,桅杆被打折,船体损伤严重,在河中间“滴溜溜”旋转起来。
宋军欢呼的时候,金兵的战船已经逼近水门。战船上,羽箭密密麻麻地飞射而出。
水门指挥使叫着:“举盾!稳住,抓牢!”
宋兵们躬身哈腰,躲到盾牌后面。
“叮叮当当”,一轮脆响过后,羽箭落地,宋兵除十名士兵受伤,其余的连一根汗毛都没掉。
前头的战船速度慢下来,后面陆续靠上来三条船,金兵第二轮攻击吸取了第一次的教训,采用散射的方士。躲在盾牌后面的宋军损失较大,伤了四五十人。
战船靠近之后,水门防御使一声令下,盾牌后面闪出无数的人影,三四人抬着碗口粗的长杆,长杆顶端绑着铙钩。盾牌手在前引导,弓箭手于后策应。
“嗨!”十几组长钩手先后钩住最前面的战船,死死地抱住木杆。船上的金兵有的放箭,有的挥动刀斧,奋力劈砍铙钩;而水手喊着整齐的号子,划动船浆,急欲摆脱束缚,恢复自由。宋军这边,分出一部分人手,帮助长钩手稳住船身,其余的人不断射箭,将企图砍折长钩的金兵一一射杀。
双方僵持着,战况达到了白热化。
后面的几艘战船,不断有人跳进河里,爬上岸,朝水门边的宋军扑来。
千钧一发之际,密如雨点的火箭从城头射下,瞬间,金军战船被熊熊大火所笼罩。
“呜呜,噗哧”,城上滚木擂石,一股脑地砸到船上。战船在大火中解体。
“杀呀!”
宋军高声欢呼,如法炮制:长钩手钩住船身,身边的弓箭手策应掩护,城上火箭、擂石齐发,两刻钟的功夫,金兵十几艘战船解体,死伤过千。后面的战船再不敢进攻,灰溜溜地退了回去。
李纲与守门众将士,高声欢呼,同庆胜利。
欢喜之余,李纲悄悄拉过西水门防御使,道:“速速派人,在河中心安放叉木,并且运些巨石过来,放在水门里面,令敌军战船不能通过。”
防御使道:“叉木好办,这时候,到哪里去寻那么多巨石啊?除非……”
他一边说着,一边斜眼瞟着李纲的表情。
李纲急道:“除非什么?都什么时候了,有话尽管说!”
“太师蔡京有一座小山就在附近,山上石头不少,只是……”防御使话说了一半,又不言语了。
李纲思忖片刻,断然道:“我给你手令,你立即派人去办。如果有人敢阻拦,全抓起来。”
“明白!”防御使面色一展,爽快地答应着去了。
太上皇当政的时候,蔡京权势熏天,他的四个儿子无不身居要职,幼子蔡絛还娶了宋徽宗的最宠爱的女儿茂德帝姬为妻,堂堂的驸马都尉,一门富贵,自大宋立国以来极其罕见。当时蔡京被称为公相,童贯被成为媪相,民间传言“打破筒(童贯)、泼了菜(蔡京),便是人间好世界”,国人恨不得食其肉喝其血。怎奈,太上皇赵佶多方护持,虽然朝臣弹劾不断,也是无可奈何。
金兵还没到,两人携家带口,跟随太上皇跑了。
昨日,太学生陈东率领他的学生伏阙上书,称:“今日之事,蔡京坏乱于前,梁师成阴谋于后。李彦结怨于西北,朱勔结怨于东南,王黼、童贯又结怨于辽、金,创开边隙。宜诛六贼,传首四方,以谢天下。”皇帝陛下看过之后,不置可否,命令宰执商议。
李纲因为负责京城防卫,并没有参与讨论。不知,现在讨论出结果没有。不过,据李纲观察,皇帝不喜欢这所谓的“六贼”是肯定的,但是,要处理这些人,还要顾及太上皇的反应,不得不慎之又慎。
搬他几块石头,应该没什么问题,况且,即便有事,只要有利于国家,李纲也会不顾得失,奋力去做的。
西水门战斗结束之后,李纲巡视全城:其余的地方并没有爆发战斗,看来,金兵进攻西水门,一方面是试探,一方面想出其不意,搞个突然袭击。也许,接下来的进攻会更加猛烈吧!
忙活完了,已近寅时,又是新的一天。李纲率几名亲兵,骑马自宣德楼旁右掖门入宫城。经过枢密院、中书省、门下省、大庆殿,穿大庆殿外廊横门向北,行百余步,至第二横门下马。穿门而过,皇帝平日视朝的垂拱殿已在眼前。
殿外有内侍引领,李纲等候内侍通报后,进殿面君。
李纲进殿,施礼之后,站在队尾,张邦昌正在说话,不由得侧耳倾听。宰执大臣分列东西:太宰李邦彦居东边文臣之首,枢密使吴敏居西边武臣之首。
“陈东的奏折,不仅代表了大部分太学生的想法,也是万民所向。如果陛下降黜蔡京童贯等六人,京城百姓必当无不感念陛下的煌煌厚恩,则京城防守必当更上一层楼。但是,陛下以孝治天下,刚刚荣登大宝,便处罚太上皇身边的宠臣,阿谀奉承之徒亦必群起攻喧,恐致朝局不稳。况且,太上皇的想法到底怎样,也是一定要顾及的。依臣之见:陛下不如把朝臣的意见写成节略与陈东奏折一并呈送太上皇,看看太上皇的意思再说。”少宰张邦昌侃侃而谈,分析得八面玲珑,滴水不露。
签书枢密院事,也就是枢密副使耿南仲却道:“有人从南方回来,言说东南谣言四起,其中颇有不利于陛下的。据说,太上皇下达了三条命令:第一,截递角,即不许东南各地官府向都城传递任何公文。其二,止勤王,不许东南各地驻军开赴都城勤王,太上皇已经截留路过镇江的两浙勤王兵三千人作为卫队。其三,留粮纲,不许东南各地向汴梁运送包括粮食在内的任何物资。这两天,没有公文,不通消息,没有漕船,似乎谣言未必全是谣言。请陛下明察!”
李纲听在耳里,惊上心头。内有萧墙之祸,外有虎狼之兵,国事艰难竟至于此,怎不令人心忧?
赵桓的脸色越发难看,却还在隐忍,静静地听着。
太宰李邦彦道:“东南之地,沃野千里,郡县千百,京城百需,悉靠给养。众所周知,朱勔原籍平江府,平江府幷二浙州县,自通判以上,大多出自朱勔一门,气焰熏灼,无所不至。朱勔在老家收养亡命逃军达数千人,有东南小朝廷之称。蔡氏父子,经营杭州多年,根深蒂固,盘根错节,势力极大。童贯征剿方腊,前后封官四千七百多人,难道那些人没有一个是童贯的私党?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请陛下留意。”
李邦彦一直与朱勔不对付,今有此说,必欲置对方于死地,也在情理之中。
这时,裴谊躬身走进大殿,轻声道:“官家,泗州紧急公文送到。信使说,事情紧急,必须交给宰相拆阅,而且还要回执,否则回去没法交代呢!”
泗州,这可是两天来自江南而来的唯一公文!
“快呈上来!”赵桓急道。
赵桓接过公文,打开观瞧:公文中详述太上皇到达东南之后的诸般举措,其中就有刚才耿南仲所言三事。并且说,童贯连续接见当地官吏,据闻将劝太上皇复辟;今日情势危急,甚于胡虏之兵也!落款是:臣赵鼎。
赵桓看罢,一拳击在几案之上,示意裴谊将公文交给宰执。公文一个传一个,很快传了个遍。李纲看完,出班奏道:“陛下,事情紧急,不得不有所措置。请陛下派宰执出城,南下面见太上皇,陈说一切。以父子之情感之,以国事艰难逼之,总之该周全的地方要周全,该办的事情也一定要办。”
赵桓点头道:“爱卿之言,甚合朕心。怎奈,金兵就在眼前,谁可为使?”
宰执们心知肚明,金人如果得到消息,快马紧追,出使的人性命都不一定保得住,又何谈完成任务呢!
李纲刚想请命,不料,张邦昌抢先一步,道:“臣愿出使,请陛下俯允。”
张邦昌比李纲大两岁,由于保养有方,一眼望去,与三十多岁的人没什么区别。颌下胡须修得光洁整齐,右边嘴角下生着一颗黑痦子,令一副平和的相貌陡生出些许威严。据说,张邦昌的相貌原也平常,今日能平步青云,多亏了这颗痦子。李纲秉承儒家,对鬼神相术之道一直存而不问,听过之后,笑一笑就算过去了,从来不放在心里的。这个人写得一手好字,仪表堂堂,为人圆滑,谁都不肯得罪,李纲原来有些讨厌他,不料,今日他竟有如此胆色,真有点令人刮目相看的意思了。
赵桓欣慰地笑着,道:“好,好!朕写好书信,交给爱卿一并带走!”
张邦昌再道:“臣有一事相求。”
“讲!”赵桓爽快地答道。
“臣此去,少不得要用些手段。只要陛下不问臣的手段是否光明,臣必不辱使命。”张邦昌还是那副淡淡的样子,说话不紧不慢,倒真有些宰相的气度。
赵桓道:“你只管去做,朕不但不责罚,还会有赏的。”
这时,赵桓想起泗州回执的事情来,亲书:“令依宣和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太上皇旨意办理。”然后用玺,正待交给裴谊,忽然想到:“赵鼎遣使通信,足见忠心。而来使为了回执一事,直接追宰执到大殿,也足见赵鼎驭下有方,应该是个人才啊!”
所谓十二月二十四日太上皇旨意,指的是:太上皇传位之时,下旨称“除教门事外,余幷不管”,赵桓令赵鼎按此办理,也就是说,不必理会太上皇的旨意,只要按照皇帝的意思办就好了。
裴谊已到近前,赵桓突然改了主意,道:“交给宰相过目,名发天下!同时,改太宰为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少宰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余皆如故。”
圣旨名发,天下皆知,等于堵死了政出二门的退路。至于更改官名一事,宋代自立国以来一直以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为首辅宰相,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为次相,政和年间,蔡京更定官制而改成太宰、少宰。赵桓这样做,等于是说,朕不喜欢蔡京,早晚要罢黜的。
两道旨意,异曲同工,都是想试探,看看太上皇的反应再作打算。
忽然,一名内侍此匆匆跑进来,道:“金兵猛攻酸枣门、封邱门,情况危急,请李相公速去。”
李纲闻言大惊,想到守城士卒数目不足,恐怕难以抵挡敌军攻势,所以奏道:“臣请禁卫班直善射者千人以从。”
赵桓准奏,派御药使卢端同李纲一道去。李纲刚走出大殿,只听一声沉闷的春雷,抬眼望去,艳阳高照,不知是何预兆。
世祖高皇帝论曰:“张邦昌的黑痦子就象他的人一样,看久了不行,久了不看也不行!”也许,这就是张相公三度罢相,又三度复出,屹立大宋政坛三十年不倒的原因吧!
张邦昌的门生道:“相公姿容甚伟,大气天成,贵极人臣,固当其宜。尤其是颌下的黑痦子,居五官之下而不卑,行五脏之上而不骄,天不可拘,地不可束,翻然而直上九霄,攸忽而径潜九幽,真乃古往今来、空前绝后、震古烁今的第一黑痦子也!奇哉、伟哉、壮哉!”
——《不倒传说:帝国名相——张邦昌》
靖康元年正月初八,金国二太子完颜宗望率领大军,驻扎于京城西北牟驼冈。当日夜间,汴河之上,金兵以数十艘大船顺流而下,猛攻京城西水门。
“相公,敌人上来了!”一名小校声音颤抖着说道。
李纲一身戎装,腰挎宝剑,端坐于帅椅之上,淡然道:“看到了,慌什么!西水门防御使何在?”
“在!”防御使上前几步,抱拳拱手,道:“请相公吩咐!”
“令你带领两千军卒,多带长钩,列于水门之前。待敌人临近之时,用长钩钩住敌人大船,城上再以大炮击之,可保无虞!”
“末将遵命!”防御使应声而去。
一刻钟的功夫,水门防御使率兵列于城下,严阵以待!
城上城下,火光通明;大河之上,一长串光亮延伸到目力所不及的远方。金兵来势汹汹,看起来,足有三四十条船呢!
大船越来越近,慢慢地,已经可以看清船的轮廓。
“咚咚”,沉闷的战鼓声自船上传来,激昂着勇士的热血,撞击着懦夫的胆怯。
“传令,床子弩准备!”李纲抑制着站起来走几步的冲动,暗中调整呼吸,不急不徐地说道。
“床子弩准备!”传令兵的声音中带着兴奋,带着压抑,仿佛射入夜空中的响箭,一下子扑进人们的心里。
李纲身边,一名床子弩校射手竖起右手大拇指,闭上左眼,全神贯注地看着急速而来的大船。
“四百步!”校射手喊道。
“三百八十步!”
“三百五十步!”
李纲微微点头,床子弩指挥心领神会,喊道:“左一床子弩,火箭准备,放!”
床子弩旁边军兵点燃弩箭上的药捻子,只听“嘎崩”一声巨响,几十只弩箭呼啸着射入漆黑的夜空!
“呜,呜,呜”,城墙上的士兵注视着飞翔的弩箭,齐声呼叫!
“呜,呜,啊!”
眨眼之间,弩箭命中第一艘敌船,几乎就在同时,箭身上爆出一个又一个耀眼的火球,火球燃烧着可以燃烧的一切。
敌船上,惊呼声声,人影窜动,片刻火已熄灭。
床子弩首射,命中目标,虽然金军损失甚微,宋军却士气大振。
“床子弩,火箭准备,自由射击!”指挥的声音沙哑,兴奋地叫着。
绷簧响处,几百枝弩箭离弦而去。金兵战船,火光一片。至此,西水门城墙上布置的十驾床子弩,第一轮攻击已经完毕。
射击完毕的士兵,紧急动作起来,为下一次发射做准备。
敌船喊叫连连,前进速度不但未减,反而更加迅捷。
“二百八十步!”
“二百六十步!”
一名高大威猛的将军,喊道:“右一神臂弓手,火箭准备,放!”
神臂弓应声而射!
“呜,呜,呜”,宋军神臂弓手发出野兽一般的呐喊,伴随着飞翔的箭矢,期待着辉煌的瞬间。
“呜呜呜,唉!”
弩箭发出一道亮光,一头扎进船头的河水之中,神臂弓校射并没有床子弩那样好的运气,不过,指挥看得清楚,敌船已在攻击范围之内。
“所有神臂弓手,第一轮火箭齐射,射!”
大宋帝国的看家利器神臂弓,千箭齐发,箭矢刺破空气,发出尖锐的响声,震得李纲耳朵痒痒的,微感痛楚!
“呜呜呜,啊!”
大部分羽箭射中第一艘敌船,箭身上硫磺,碰到船身,四处喷溅,大火越烧越旺,不一会儿,已到无法施救的程度。船上的金兵,有的全身着火,死力扑打,撒欢地跳动;有的跳上附近的船只;有的根本等不及,慌不择路,直接跳进冰冷的河里。
第二艘船也在燃烧,火势弱得多,船上的军兵号叫着救火,也不知能不能控制住火势。
“一百五十步!”
“一百三十步!”
大炮指挥“沧啷”一声,拔出宝剑,奋力刺向敌船,叫道:“右一大炮,三十斤装弹,放!”
这时,金兵已经放弃第一艘战船,第二艘在救火,后面的战船迅速赶超上来。
“呜呜呜,嗨!”
大炮第一发失败,重重地砸进汴河里,激起高高的水柱。
随着指挥的又一次怒吼,防御西水门的三十几具大炮,一齐发射。
“呜呜”,从天而降的石头在叫;宋兵在叫。
“呜呜,嘿!”
行驶在最前面的战船中弹三四发,损失不大,依然向前冲着。紧随其后的战船,遭受到无情的打击,中弹十几发,桅杆被打折,船体损伤严重,在河中间“滴溜溜”旋转起来。
宋军欢呼的时候,金兵的战船已经逼近水门。战船上,羽箭密密麻麻地飞射而出。
水门指挥使叫着:“举盾!稳住,抓牢!”
宋兵们躬身哈腰,躲到盾牌后面。
“叮叮当当”,一轮脆响过后,羽箭落地,宋兵除十名士兵受伤,其余的连一根汗毛都没掉。
前头的战船速度慢下来,后面陆续靠上来三条船,金兵第二轮攻击吸取了第一次的教训,采用散射的方士。躲在盾牌后面的宋军损失较大,伤了四五十人。
战船靠近之后,水门防御使一声令下,盾牌后面闪出无数的人影,三四人抬着碗口粗的长杆,长杆顶端绑着铙钩。盾牌手在前引导,弓箭手于后策应。
“嗨!”十几组长钩手先后钩住最前面的战船,死死地抱住木杆。船上的金兵有的放箭,有的挥动刀斧,奋力劈砍铙钩;而水手喊着整齐的号子,划动船浆,急欲摆脱束缚,恢复自由。宋军这边,分出一部分人手,帮助长钩手稳住船身,其余的人不断射箭,将企图砍折长钩的金兵一一射杀。
双方僵持着,战况达到了白热化。
后面的几艘战船,不断有人跳进河里,爬上岸,朝水门边的宋军扑来。
千钧一发之际,密如雨点的火箭从城头射下,瞬间,金军战船被熊熊大火所笼罩。
“呜呜,噗哧”,城上滚木擂石,一股脑地砸到船上。战船在大火中解体。
“杀呀!”
宋军高声欢呼,如法炮制:长钩手钩住船身,身边的弓箭手策应掩护,城上火箭、擂石齐发,两刻钟的功夫,金兵十几艘战船解体,死伤过千。后面的战船再不敢进攻,灰溜溜地退了回去。
李纲与守门众将士,高声欢呼,同庆胜利。
欢喜之余,李纲悄悄拉过西水门防御使,道:“速速派人,在河中心安放叉木,并且运些巨石过来,放在水门里面,令敌军战船不能通过。”
防御使道:“叉木好办,这时候,到哪里去寻那么多巨石啊?除非……”
他一边说着,一边斜眼瞟着李纲的表情。
李纲急道:“除非什么?都什么时候了,有话尽管说!”
“太师蔡京有一座小山就在附近,山上石头不少,只是……”防御使话说了一半,又不言语了。
李纲思忖片刻,断然道:“我给你手令,你立即派人去办。如果有人敢阻拦,全抓起来。”
“明白!”防御使面色一展,爽快地答应着去了。
太上皇当政的时候,蔡京权势熏天,他的四个儿子无不身居要职,幼子蔡絛还娶了宋徽宗的最宠爱的女儿茂德帝姬为妻,堂堂的驸马都尉,一门富贵,自大宋立国以来极其罕见。当时蔡京被称为公相,童贯被成为媪相,民间传言“打破筒(童贯)、泼了菜(蔡京),便是人间好世界”,国人恨不得食其肉喝其血。怎奈,太上皇赵佶多方护持,虽然朝臣弹劾不断,也是无可奈何。
金兵还没到,两人携家带口,跟随太上皇跑了。
昨日,太学生陈东率领他的学生伏阙上书,称:“今日之事,蔡京坏乱于前,梁师成阴谋于后。李彦结怨于西北,朱勔结怨于东南,王黼、童贯又结怨于辽、金,创开边隙。宜诛六贼,传首四方,以谢天下。”皇帝陛下看过之后,不置可否,命令宰执商议。
李纲因为负责京城防卫,并没有参与讨论。不知,现在讨论出结果没有。不过,据李纲观察,皇帝不喜欢这所谓的“六贼”是肯定的,但是,要处理这些人,还要顾及太上皇的反应,不得不慎之又慎。
搬他几块石头,应该没什么问题,况且,即便有事,只要有利于国家,李纲也会不顾得失,奋力去做的。
西水门战斗结束之后,李纲巡视全城:其余的地方并没有爆发战斗,看来,金兵进攻西水门,一方面是试探,一方面想出其不意,搞个突然袭击。也许,接下来的进攻会更加猛烈吧!
忙活完了,已近寅时,又是新的一天。李纲率几名亲兵,骑马自宣德楼旁右掖门入宫城。经过枢密院、中书省、门下省、大庆殿,穿大庆殿外廊横门向北,行百余步,至第二横门下马。穿门而过,皇帝平日视朝的垂拱殿已在眼前。
殿外有内侍引领,李纲等候内侍通报后,进殿面君。
李纲进殿,施礼之后,站在队尾,张邦昌正在说话,不由得侧耳倾听。宰执大臣分列东西:太宰李邦彦居东边文臣之首,枢密使吴敏居西边武臣之首。
“陈东的奏折,不仅代表了大部分太学生的想法,也是万民所向。如果陛下降黜蔡京童贯等六人,京城百姓必当无不感念陛下的煌煌厚恩,则京城防守必当更上一层楼。但是,陛下以孝治天下,刚刚荣登大宝,便处罚太上皇身边的宠臣,阿谀奉承之徒亦必群起攻喧,恐致朝局不稳。况且,太上皇的想法到底怎样,也是一定要顾及的。依臣之见:陛下不如把朝臣的意见写成节略与陈东奏折一并呈送太上皇,看看太上皇的意思再说。”少宰张邦昌侃侃而谈,分析得八面玲珑,滴水不露。
签书枢密院事,也就是枢密副使耿南仲却道:“有人从南方回来,言说东南谣言四起,其中颇有不利于陛下的。据说,太上皇下达了三条命令:第一,截递角,即不许东南各地官府向都城传递任何公文。其二,止勤王,不许东南各地驻军开赴都城勤王,太上皇已经截留路过镇江的两浙勤王兵三千人作为卫队。其三,留粮纲,不许东南各地向汴梁运送包括粮食在内的任何物资。这两天,没有公文,不通消息,没有漕船,似乎谣言未必全是谣言。请陛下明察!”
李纲听在耳里,惊上心头。内有萧墙之祸,外有虎狼之兵,国事艰难竟至于此,怎不令人心忧?
赵桓的脸色越发难看,却还在隐忍,静静地听着。
太宰李邦彦道:“东南之地,沃野千里,郡县千百,京城百需,悉靠给养。众所周知,朱勔原籍平江府,平江府幷二浙州县,自通判以上,大多出自朱勔一门,气焰熏灼,无所不至。朱勔在老家收养亡命逃军达数千人,有东南小朝廷之称。蔡氏父子,经营杭州多年,根深蒂固,盘根错节,势力极大。童贯征剿方腊,前后封官四千七百多人,难道那些人没有一个是童贯的私党?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请陛下留意。”
李邦彦一直与朱勔不对付,今有此说,必欲置对方于死地,也在情理之中。
这时,裴谊躬身走进大殿,轻声道:“官家,泗州紧急公文送到。信使说,事情紧急,必须交给宰相拆阅,而且还要回执,否则回去没法交代呢!”
泗州,这可是两天来自江南而来的唯一公文!
“快呈上来!”赵桓急道。
赵桓接过公文,打开观瞧:公文中详述太上皇到达东南之后的诸般举措,其中就有刚才耿南仲所言三事。并且说,童贯连续接见当地官吏,据闻将劝太上皇复辟;今日情势危急,甚于胡虏之兵也!落款是:臣赵鼎。
赵桓看罢,一拳击在几案之上,示意裴谊将公文交给宰执。公文一个传一个,很快传了个遍。李纲看完,出班奏道:“陛下,事情紧急,不得不有所措置。请陛下派宰执出城,南下面见太上皇,陈说一切。以父子之情感之,以国事艰难逼之,总之该周全的地方要周全,该办的事情也一定要办。”
赵桓点头道:“爱卿之言,甚合朕心。怎奈,金兵就在眼前,谁可为使?”
宰执们心知肚明,金人如果得到消息,快马紧追,出使的人性命都不一定保得住,又何谈完成任务呢!
李纲刚想请命,不料,张邦昌抢先一步,道:“臣愿出使,请陛下俯允。”
张邦昌比李纲大两岁,由于保养有方,一眼望去,与三十多岁的人没什么区别。颌下胡须修得光洁整齐,右边嘴角下生着一颗黑痦子,令一副平和的相貌陡生出些许威严。据说,张邦昌的相貌原也平常,今日能平步青云,多亏了这颗痦子。李纲秉承儒家,对鬼神相术之道一直存而不问,听过之后,笑一笑就算过去了,从来不放在心里的。这个人写得一手好字,仪表堂堂,为人圆滑,谁都不肯得罪,李纲原来有些讨厌他,不料,今日他竟有如此胆色,真有点令人刮目相看的意思了。
赵桓欣慰地笑着,道:“好,好!朕写好书信,交给爱卿一并带走!”
张邦昌再道:“臣有一事相求。”
“讲!”赵桓爽快地答道。
“臣此去,少不得要用些手段。只要陛下不问臣的手段是否光明,臣必不辱使命。”张邦昌还是那副淡淡的样子,说话不紧不慢,倒真有些宰相的气度。
赵桓道:“你只管去做,朕不但不责罚,还会有赏的。”
这时,赵桓想起泗州回执的事情来,亲书:“令依宣和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太上皇旨意办理。”然后用玺,正待交给裴谊,忽然想到:“赵鼎遣使通信,足见忠心。而来使为了回执一事,直接追宰执到大殿,也足见赵鼎驭下有方,应该是个人才啊!”
所谓十二月二十四日太上皇旨意,指的是:太上皇传位之时,下旨称“除教门事外,余幷不管”,赵桓令赵鼎按此办理,也就是说,不必理会太上皇的旨意,只要按照皇帝的意思办就好了。
裴谊已到近前,赵桓突然改了主意,道:“交给宰相过目,名发天下!同时,改太宰为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少宰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余皆如故。”
圣旨名发,天下皆知,等于堵死了政出二门的退路。至于更改官名一事,宋代自立国以来一直以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为首辅宰相,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为次相,政和年间,蔡京更定官制而改成太宰、少宰。赵桓这样做,等于是说,朕不喜欢蔡京,早晚要罢黜的。
两道旨意,异曲同工,都是想试探,看看太上皇的反应再作打算。
忽然,一名内侍此匆匆跑进来,道:“金兵猛攻酸枣门、封邱门,情况危急,请李相公速去。”
李纲闻言大惊,想到守城士卒数目不足,恐怕难以抵挡敌军攻势,所以奏道:“臣请禁卫班直善射者千人以从。”
赵桓准奏,派御药使卢端同李纲一道去。李纲刚走出大殿,只听一声沉闷的春雷,抬眼望去,艳阳高照,不知是何预兆。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