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作者:杨佳富    更新:2021-11-29 12:29
  这其中的政治因素所起的阻碍作用远大于战术的运用和后勤的服务。巴基斯坦部落聚居的地区普遍贫困落后且原教旨主义日渐盛行,另外,穆沙拉夫政府在如何压制穆斯林游击队的问题上存在分歧。
  穆沙拉夫曾明确表示站在美国一边,但他如此卖力搜捕拉丹,有可能给他带来政治危机,这必然会惹恼政府中的原教旨主义者。而他与美国的合作也只不过是想从美国政府获得经济援助。
  然而,美国和巴基斯坦在哪些穆斯林组织应该被划为恐怖组织这一问题上从未达成过一致。实际上,执行围捕前塔利班成员任务的巴基斯坦安全情报局(ISI)实际上是支持前塔利班政权的。在美国的施压下,巴政府虽然撤掉了ISI当时的负责人、与塔利班政权关系密切的穆罕默德?艾哈迈德,但恐怖主义专家认为,ISI中的低级别官员仍然支持塔利班政权,特别是在帕什图部落聚居的地区,许多塔利班和“基地”组织成员都潜逃于此。
  除了外部的因素,美国将“工作重心”从继续打击“基地”组织转移到伊拉克战争认及后的重建上是美国政府反恐战中一个重大的军事失误。
  斯里兰卡一位恐怖主义问题专家在综合了各方关于“基地”组织的资料后得出这样的结论:“如果美国不去打伊拉克,他们可能已经找到拉丹了。”当然美国两党的分歧和巴基斯坦合在合作上不断出现的问题也是导致拉丹逍遥法外的重要因素之一。从这个方面来讲布什的反恐并不完全彻底,仍然未治愈9?11给美国人民带来的巨大创伤,因为时至今日,我们还可以经常听到国土安全部里奇的恐怖警报提醒、还可以听到白宫的驻外使馆发布的一遍又一遍的警告声,在谴责拉丹的同时,我们不能忽视他的背后还潜藏着哪些看不见的威胁,这些因素是美国急迫需要解决的。与些同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讨论,杀死拉丹这一目标是否仍然重要。
  专家呼吁国际社会加强合作
  三年前美国“9?11”事件阴霾尚未散尽,不久前在俄罗斯北奥塞梯发生的人质事件触目惊心,而9日上午澳大利亚驻印度尼西亚大使馆门前的爆炸事件再使人们惊悚。此间反恐问题专家疾呼:国际社会必须加强合作,齐心协力打击恐怖主义。
  “在全球化时代,面对日益猖獗的国际恐怖主义,任何国家都很难独善其身。”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反恐怖研究中心主任李伟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指出。
  反恐专家认为,恐怖主义已成为人类公害,恐怖袭击不仅直接造成大量人员与财产损失,而且也引起社会的广泛恐慌,进而破坏经济发展,阻碍社会稳定与进步。
  “恐怖主义对任何一个国家的威胁,同时也是对世界其他所有国家的威胁。”李伟说。因此,各国必须加强在信息交流、人员培训等方面的合作,齐心协力打击恐怖主义,采取单边主义和双重标准无助于有效反恐。
  与其他国家一样,中国也面临恐怖主义的威胁,李伟说。为此,中国不仅应该加强国内各地区、各部门的协调与合作,更应在联合国、区域性合作组织和双边合作中,与其他国家加强合作共同反恐。
  “特别是在联合国,中国一直主张并积极推动联合国在国际反恐斗争中的主导地位。这是建立全球性有效反恐合作机制的基础。”他说。
  中国政府一贯认真执行联合国及安理会关于反恐问题的决议,积极参加安理会反恐怖委员会的工作,同时倡导加强区域反恐合作,积极参与上海合作组织、亚太经合组织、东盟地区论坛的反恐交流与合作,并推动上海合作组织建立地区反恐常设机构,奇www书qisuu网com与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巴基斯坦、印度等国定期举行双边反恐磋商。
  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所长邢广程强调,国际恐怖主义势力能量很大,极端恐怖的袭击事件正在全球蔓延,俄罗斯最近连续发生的恐怖事件也为中国敲响了警钟,任何人都不能存有侥幸心理。
  在巴基斯坦、阿富汗及中亚等地,中国援建人员曾遭到恐怖分子精心策划的袭击;在世界其他地区,中国公民有时也成为间接的受害者。在境内,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三股邪恶势力与国际恐怖势力相勾结,一直图谋不轨。
  邢广程认为,中国应充分发挥上海合作组织在国际联合反恐中的作用。“上海合作组织成立本身就是针对三股邪恶势力的,成员国达成了有关公约,建立了地区反恐机构,并进行了针对恐怖主义的联合演习。”邢广程说。
  上海合作组织秘书长张德广也表示,加强安全领域合作、打击三股势力、维护各成员国社会稳定及地区和平安全,为各国发展与繁荣创造一个良好的和平环境,是上海合作组织的一个主要努力方向。
  一些专家还指出,各国须不断完善反恐、防恐机制与措施,提高民众反恐意识,注重对恐怖主义问题的综合治理,在打击现存恐怖分子的同时,加大力度解决可能产生恐怖主义的各种根源问题。
  “冲突和动荡是恐怖主义滋生的温床,贫困和落后是恐怖主义产生的土壤。只有根本解决和平与发展两大问题,推动世界各种文明的共同发展,促进全人类的共同进步,推动社会公平与公正,才是彻底铲除国际恐怖主义滋生和蔓延土壤的治本之策。”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中心教授刘建飞说。
  反恐大业任重道远
  在第三个“9?11”周年纪念来临之际,很多人都在问同一个问题:与一年前或是2001年9月11日甚至是冷战结束以后相比,当今的世界是更加安全了,还是更加危险?[奇书网Jar电子书下载乐园—QiSuu.Com]
  尽管志在以反恐牌打赢大选的布什政府给出了积极的答案,但现实却并不能让人感到满意。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的最新统计数字表明,在2001年9?11事件爆发后的近三年间,全球总共发生了2929起与恐怖主义相关的伤亡事件。其中仅今年发生的恐怖袭击事件就有1709件,占到了袭击总数的58%。令人感到不安的是,不仅恐怖袭击越发频繁,杀伤力也越来越大,而且已呈现出遥相呼应的态势。而使"基地"等组织死灰复燃的一个转折点就是布什政府引以为自豪的伊拉克战争。
  回眸过去的三个反恐年度,人们会发现,在阿富汗战争获胜之后的近一年时间里,"基地"和其他恐怖组织似乎是陷入了"低潮",而那时也正是反恐大军乘胜追击的大好时机,但遗憾的是,布什政府却不合时宜地转移了打击目标,把几乎全部精力都倾注于"倒萨"上,在客观上削弱了反恐联盟,并使基地组织有了恢复元气的机会。更致命的是,伊拉克战争"帮助"国际恐怖主义找到了一面更具号召力的旗帜--反美旗帜。
  与"9?11"次日法国人所说的"今天我们都是美国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如今具有反美情绪的人已多得惊人。对此,不久前辞职的前中情局局长特内特表示:"有关方面反美情绪的增长,以及基地组织破坏技术的广泛散布,使得在可预见的将来仍然存在着严重的威胁,无论有没有基地组织的存在。"在他看来,国际恐怖主义正在演变为"一种受到基地组织激进思想影响的全球运动"。布什政府不得不承认的事实是,随着伊拉克战争的"深入",在从摩洛哥到南亚地区的伊斯兰国家,美国的地位一落千丈。以世界上最大的伊斯兰国家印尼为例,2000年有3/4的公众表示对美国怀有好感,但三年后的数字减少到了15%。
  尽管布什政府一再宣扬打击基地组织的成果显著,并且也很有可能在"合适的时候"捕获本?拉登,但正如布什政府一名负责反恐事务的高级官员所说的那样:"我们可能已经切下了基地组织的头,但它身体的剩余部分仍然运转良好,而且还长出了10个小一点的头。"实际上,就连白宫也不得不承认,本?拉登的最大威胁可能在于,只要声称以他的名义采取行动,各地区组织就能够更好地招募人员并协调行动。从某种意义上说,拉登的死活已并不十分重要。
  在我们谈论着恐怖主义国际化、网络化的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到,反恐战争正在表现出浓烈的心理战、神经战和信仰之战的色彩。从战略上看,国际恐怖主义充分利用了反美及反西方情绪、宗教冲突、民族矛盾,利用了弥漫在一些地区的绝望情绪,利用了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和传媒工具,利用了全球化中的负面因素。而从心理战的角度看,恐怖主义就像是一枚"灵巧炸弹",瞄准着人类最脆弱的部位,它通过"晴天霹雳"般的打击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施加最大程度的影响,不仅力求制造不安和令人惊耸的恐惧,更在努力动摇着公众对国家和公共机构的信任。从知己知彼的角度看,恐怖组织对民众心理和打击对象弱点的了解要远远多于现代国家对恐怖主义的了解,这种信息的不对称也在客观上加大了打击恐怖主义的难度。事实上,尽管反恐战争已经打了三个年头,但真正意义上的较量似乎才刚刚开始。对国际社会来说,过去三年的反恐经验和教训是非常珍贵的,从饱受争议的伊拉克战争到强度不一的国际反恐合作,有太多的事情需要总结和补救。
  一个值得称道的变化是,在反恐战争中,不同寻常的盟友和联盟正在迅速集结,共同的敌人导致了不同寻常的联盟,同时也使曾经的敌对者变得亲近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