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绝地反击
作者:闪烁 更新:2021-11-29 11:46
、、、、、、、澳大利亚战役打响的时候,美国在澳大利亚的驻军数量大概有25万,其中地面部队2万左右,空军万,海军万,另外还有万人左右的文职人员。
而此时,澳大利亚已经参战,虽然并没有尽心全国性的动员,但是其国防军的数量已经扩充到了20万左右,另外预备役部队的数量达到了250万以上。
也就在登陆作战的当天,澳大利亚政府宣布进行全国性的战争动员,并且计划在一个月之内将部队的数量扩充到250万,同时征召大概500万的非正规部队。
这是一个相当庞大的扩军计划,如果澳大利亚能够成功的扩充到这么多军队的话,那么澳大利亚的战斗力将会非常的强悍。
但是,当中国军队上岸之后,澳大利亚方面才认识到,现在他们缺少的不是兵力,而是时间!
中国部队的推进速度远远的超过了当初美澳两国的设想,不算40军这种没有按照作战计划行动的部队,仅仅拿空降5军来讲,在战场上,就没有任何一支美澳军队能够阻止与追上这支突击部队!
仅仅一周的时间,中国军队就已经控制了布里斯班港周围250公里范围内的地区,并且将这座有着重要意义的港口包围了起来,让在这里防御的数十万美澳军队成为了瓮中之鳖。
另外,中国在短短的一周时间之内又在南面开辟了第二登陆场,更多的部队涌上了海滩。
而中国方面似乎已经不决定强攻布里斯班港,而是让那些在新登陆场上岸的部队迅速的南下,目标直指悉尼。
毫无疑问的,中国为此次登陆作战进行了精心准备,其投入的力量之庞大,也远远的超过了当初美澳两国的估计。
仅从中国投入的海军舰队来看,这就比当初美澳两国预计的要多出50%以上。
另外,中国还首次使用了海上基地这种新概念的战舰,以加强自己的两栖登陆作战能力!
海上基地这一概念最早是在第一次冷战结束之后,由美国海军提出来的,当时美国方面甚至拿出了几个预想方案出来。
其实,这是海军转型的一个标志。在第一次冷战期间,当时美苏的争夺焦点是在大洋深处,美国海军的主要任务就是对付苏联庞大的海上舰队,以及其潜艇舰队。
因此,美国海军的首要作战任务就是远洋反潜与护航。在这一作战思想的指导下,美国海军在第一次冷战期间的主要兵力就是航母,以及以航母为核心的庞大舰队!
而当第一次冷战结束的时候,美国突然发现自己在远洋已经失去了对手,当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海军可以在远洋对美国海军,以及其海上生命线构成威胁。
而这时候,美国在全球奉行霸权政策,而他要对付的国家基本上都是濒海国家,并没有强大的海上力量,也不可能对美国海军构成威胁。
此时,美国海军的主要作战方式也出现了转变,由远洋决战转为了对地支援,以由海到陆的作战为重点。
因此,当时依据冷战思量而设立的很多项目都被取消了,比如美国当时的
“海狼”级潜艇,就因为不适合在近海作战,而被淘汰了,仅仅建造了三艘。
而随后美国海军发展的DD2驱逐舰FS近海战斗舰艇都是以新思想为基础发展的新一代战舰。
毫无疑问,在这一重点下,美国海军需要一种更强大的,能够为地面部队作战提供更多支援的海上基地。
这就是海上基地这一概念的由来,当时,就由美国方面提出来了。而真正投入实战,还是在第二次马岛战争期间。
当时,欧洲各国已经准备摆脱美国的束缚,成立一个独立的强国。而在第二次马岛战争期间,欧洲海军并不强大,而且无法得到美国海军的支持。
因此,当时欧洲各国需要一种既能够在远离本土的地方作战,又能够为前方的舰队提供防空掩护,为登陆部队提供后勤支持的海上作战舰艇。
因此,欧洲国家借用了美国提出的海上基地这一概念,发展了自己的海上基地,并且迅速的投入实战之中。
虽然,这场战争最终以欧洲的失败而结束,但是经过战争检验,海上基地是有其存在价值的,特别是其强大的支援能力,是别的任何一种包括航母在内的海军舰艇所无法比拟的。
但是,随后世界局势的变化,却为海上基地这一新出现的事物划上了一个暂停符号。
中国的迅速强大,是美国当初没有预料到的,在美国看来,当时中国还需要很多时间来发展,才能够威胁到美国,但是事实证明,中国在2020年之前,就已经拥有了与美国角逐的本钱。
而且,中国海军的发展速度远远的超过了美国的估计,在其经济持续稳定高速增长的强大支持下,中国海军迅速的崛起,成为了可以与美国海军对抗的一个强大对手。
而这时候,海军的发展回到了第一次冷战的模式,即以远洋决战为主,毕竟,中美两国都将对方视为最大的对手,而海军的发展是跟随国家需要而进行的,即使当时大部分的战争仍然是以濒海战斗为主,但是其主要的发展方向并没有受到影响。
而且,在当时的情况下,即使中美海军都是远洋型的,但是世界上也没有多少国家敢于挑战中美海军的权威,所以海上基地这一新概念就被埋没掉了!
直到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几年,特别是在欧洲内战期间,中国认识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即未来海战虽然主要还是在远洋进行,但是濒海地区的登陆作战的分量将会提高。
更为重要的是,在很多地区,中国并没有合适的基地为自己的军事行动提供支持。
比如在欧洲内战初期,中国出了在埃及有一些军事基地之外,几乎就没有基地可以支持中国军队在地中海与欧洲大陆上行动了!
而更为重要的是,如果此时中国要想在欧洲大陆进行一场两栖登陆作战的话,那根本就没有合适的方法来将大量的登陆部队送上海滩,更没有能力支持大规模的登陆作战行动!
也就是说,维持了数十年的海军发展方式已经受到了严峻的考验,已经无法适应未来的战争了!
这时候,海上基地这种已经被抛弃了近八十年的武器系统再次引起了中国方面的注意,接着,海军授权几个造船厂对新一代的海上基地进行研究评估,以确定其是否能够适应海军进行两栖登陆作战的要求!
最终的研究结果表明,对原先的海上基地概念做一些修正,那么新建造的海上基地,是绝对能够满足海军未来两栖登陆作战需求的,而且还必然将成为未来两栖作战的主力!
这一研究结果立即引起了中国高层的注意,最后甚至连总参谋部都参与了进来。
在欧洲内战的最后阶段,也就是距离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还有一年半的时候,国防部采购办公室最终做出决定,向江南造船厂,大连造船厂,广州造船厂各订购一套海上基地。
一种新战舰,在第一次订购时就分别向三个船厂买三艘,这在中国海军史上是非常罕见的事情。
但是可以从这一事件中清楚的看到,当时中国海军在两栖登陆作战方面的处境是多么的尴尬,而对于采购新的两栖登陆装备的要求有多么的迫切。
而且,也可以明显的看出来,此时中国已经对第三次世界大战有了一个彻底的认识,扩军备战成为了当时的重点!
战争爆发之后,这三套海上基地都只分别完工了不到30%。随后,在第一次中途岛海战中,中国已经认识到,没有强大的两栖登陆力量,就无法巩固海军的胜果。
也就是说,光有一支强大的远洋舰队是无法取得胜利的,必须要有足够的占领与控制能力,这样才能够取得最终的胜利。
那么,海上基地就成为了当时发展的关键。因此,在第一次中途岛海战之后,海军要求三大船厂首先保证将海上基地建设完成。
虽然,这已经赶不上第二次中途岛海战了,但是毫无疑问的,海军希望在澳大利亚战役期间,这三套海军的新装备能够投入实战使用,以增强两栖作战能力!
在澳大利亚战役开始前两个月,三大造船厂分别完成了建造任务,并且开始了紧张的海式工作。
而在战前半个月,这三套海上基地才到达了拉包尔港。当时,这是高度的军事机密,其外表都做过了处理,从卫星上看,这只不过是一些大型两栖登陆舰或者是运输船而已。
因此,这也瞒过了美国的侦察卫星,直到这些海上基地的部件前进到登陆战场附近,并且开始组装的时候,这才引起了美国方面的怀疑,但是没多久,中美双方就相互摧毁了对方的卫星系统,因此,直到战役结束之后,美国方面还在为中国是否有海上基地,或者是中国建造的海上基地的规模有多大进行讨论!
每一套海上基地是又2个部件组成的,而这2部分中,最大的排水量达到了2万吨,最小的也有8万吨。
而在其完成组装之后,其标准排水量为20万吨,在满载的情况下,可以达到80万吨!
由这一点就可以看出,海上基地运载能力是相当惊人的,已经远远的超过了任何一种海军舰艇!
而完成组装之后,海上基地不但拥有一条200米长的跑道,可以供各种大型运输机起降,另外还有可以容纳大概3万人的两个海上远征部队的人员,以及其装备,供应其一个月作战使用的物资的空间。
如果不运载远征部队的话,完全可以搭载数百架战术战机,以及供其使用一个月的弹药。
为了支持两栖作战,这里还配置了完整的海上医疗,娱乐,以及一部分训练设施。
同时,还可以做为远征部队的指挥中心,可以容纳一支250人左右的司令部!
虽然海上基地在完成组装之后,其航行速度不会超过8节,但是其主要部署在敌人岸基战术飞机难以攻击的远海,加上还有强大的护航力量,所以起安全问题并不严重。
而造船厂做个测试,海上基地即使缺少一两个部件,也不会影响到其战斗力,因为超过90%的部分是做了备份设计的,完全可以适应战争的需要!
毫无疑问的,这是一个非常强大的海上力量。当三组海上基地部署到位的时候,就足以支撑起至少个陆战队师,或者4支陆军军的作战行动。
而这也是中国能够在澳大利亚战役中迅速的改变登陆场,扩大登陆规模,并且进行多次登陆作战行动的关键!
如果按照以往的登陆作战方式,由两栖登陆战舰来投送部队的话,那么以当时中国陆战队的行动规模,要想在三个登陆场同时作战,需要投入的两栖战舰数量将会超过200艘,而这是当时的中国绝对无法承受的巨大压力!
战役打响之前,美澳联军的主力是配置在澳大利亚东北部的。按照当时美澳两国的预测,中国在澳大利亚东北角登陆的可能性最大,其中又以约克角最为危险。
因此,美国部署在澳大利亚的2万陆军中的4万人,也就是大概2个师的兵力是部署在约克角附近的,另外澳大利亚国防军的主力部队的40%也部署在该地区。
这并不能够说是美澳两国对中国的登陆意图判断不准确,因为在当时的情况下,中国在约克角登陆的压力是最小的,海上后勤保障线的距离将缩短数百,甚至上千公里,另外在新几内亚岛以及东南亚地区的中国空军也能够为登陆部队提供强大的支援,而不是将压力全都放到海军的身上去。
所以,在约克角登陆,中国需要做的准备最少,投入的力量也最少,而且更容易在澳大利亚建立起登陆场。
而美国方面通过多次计算机的模拟演习也发现,中国在约克角登陆的可能性是最大的,因此,美澳联军将主力部队都部署到了约克角,以及澳大利亚东北部地区!
当中国军队在布里斯班的北面登陆之后,这部分美澳军队其实已经失去了价值,很快,一支北上的中国军队就切断了这部分美澳军队南下的路线,将其隔离开来。
接着,中国包围了布里斯班港。而此时,美国与澳大利亚方面在布里斯班港部署的守军大概有0万人,但是附近的美澳军队都已经迅速的向布里斯班港靠近,以解救这座重要的港口。
结果可想而知,近30万美澳军队最终被包了饺子,完全被布里斯班港给牵制住了。
毫无疑问的,此时美澳联军的主力消耗得已经差不多了。在布里斯班,以及东北部地区,至少有50万美澳联军无法将其力量发挥出来,使用到更关键的地区去。
而这50万大军中,有0万美国地面部队,另外40万澳大利亚军队都是其国防军的主力部队!
换句话说,此时美澳联军剩余的部队已经没有了多少的战斗力,虽然数量依旧非常的庞大,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数量仍然在继续增加,但是这些军队的战斗力却在一直下降,根本就不是武装到牙齿的中国军队的对手!
当第二登陆场开辟出来,大批重型部队上岸,并且向悉尼港推进的时候,澳大利亚方面只拿得出不到20万人的预备役部队防御悉尼,而剩余的那个美军师则早就转移到墨尔本去了!
攻占悉尼港的战斗只进行了三天,最后悉尼市市长主动投降,宣布悉尼为不设防城市,让城市免遭更大规模的破坏。
而首先进入悉尼的是海军陆战队第4师的一个步兵营。接着,十多万中国军队进入了悉尼,占领了这座重要的港口。
而大批的运输船只也开始将战斗物资直接运送到了码头上。很多部队的重型装备也是通过码头转运的,在拥有了一座深水良港之后,进攻部队的作战物资有了保证,那么后面的战斗将进行得更为轻松。
趁着中国军队控制悉尼的几天时间,澳大利亚重新在南部地区组织了防线。
但是,这道防线最终只是给中国军队制造了一点麻烦,并且迫使中国军队决定再开辟一个登陆场,而放弃了陆上强攻的计划。
因此,从总体意义上来讲,当时澳大利亚军队的行动并没有多大的意义。
在占领了悉尼港之后,中国方面就下一步的作战行动产生了分歧。一部分将领认为,此时应该调头北上,先夺取布里斯班,控制这座重要的港口,稳固在澳大利亚东部地区的控制,然后再谋求进一步的发展。
但是,大部分的将领仍然认为,应该继续向南进攻,因此这次战役的目的就是要彻底的控制澳大利亚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地区,瓦解澳大利亚的战斗能力,如果不能够迅速的攻占堪培拉的话,那么澳大利亚军队就获得了喘息的机会,而下一步的进攻就将更为困难。
而且相对来讲,布里斯班的美澳军队已经成了网中之鱼,什么时候去打都是一样,围困反而能够减少现在的作战压力!
最终,后者的意见占了上风,战区司令部决定部队继续进攻,并且同意了海军的意见,在澳大利亚南部某港口城市开辟第三个登陆场。
而最终的目标选择在了阿德莱德港,也就有了40军与38军遭遇的事情了。
选择阿德莱德港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能够从东面包围堪培拉与墨尔本,并且切断美澳军队向澳大利亚西部地区撤退的路线。
同时,阿德莱德港是此时美国援助澳大利亚物资进入的一个主要港口,只要夺取了这座港口,那么美国将无法为澳大利亚战场提供支援,减少整体上的战争压力!
当然,从难度上来讲,此时美澳联军的主力都已经被围困了起来,澳大利亚的国家动员还没有完成,而且大部分澳大利亚军队都部署到了堪培拉以东的地区,因此后方的防御力量是非常薄弱的,就如同当时的一名海军将领说的一样,只要进入了阿德莱德,那么这场战役的前半段作战就已经成功了!
进攻阿德莱德港的兵力并不多,只有一个海军陆战队师以及38军,投入的兵力在5万人左右,另外有一支海军舰队担任支援任务。
而在此之前,另外一支部队已经横扫了塔斯马尼亚岛,岛上的500多名澳大利亚守军几乎是不战而降,因此在进攻阿德莱德港的时候,登陆部队已经可以得到部分空军支援了。
38军在与40军会合之后,并没有向东进攻,而是立即向北前进,目标是占领彼得伯勒,切断这里的铁路与公路交通线,以防止美澳军队向澳大利亚西部地区撤退。
而海军陆战队第5师则沿着海岸线,一路向东杀去,将整个东南部地区的澳大利亚军队都围困了起来!
到此,中国在澳大利亚战场上投入的地面兵力已经达到了35万,另外还动用了太平洋舰队0%的力量,印度洋舰队70%的力量,太平洋战区5%的空军,以及战略轰炸机部队40%的力量。
投入的总兵力已经达到了75万!可见,这时候,第一阶段的进攻已经达到了顶峰。
但是,被围困在堪培拉到墨尔本之间的澳大利亚军队仍然有50万左右,其中战斗力比较强的部队有大概5万。
怎么消灭这些澳大利亚军队成为了当时最大的麻烦!如果按照以往的作战思想,要硬碰硬的来消灭这些澳大利亚军队的话,那无疑将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不说别的,仅仅是控制这一地区的所有大城市,重要据点,那么需要投入的地面部队至少需要30万!
而且,这无疑将会陷入另外一个巨大的泥潭,让中国军队无法从这里抽身!
战役打响之后的第2天,第一批以色列军队踏上了澳洲大陆。这是以色列政府的一支远征部队,虽然名义上,他们是策应中国军队行动的,但是这支部队的人数达到了5万,而且都是精锐的重型部队,其火力配置甚至超过了一般的中国快速反应部队。
显然,他们不是来策应中国军队的,而是要成为一股主要力量!这就是中国方面提出的解决澳大利亚问题的一个关键办法,也是当时鲁毅为总参谋想到的一个解决办法。
如果中国军队,或者说是东方军队占领澳大利亚会让当地的平民产生反感,甚至因此引发抵抗行动的话,那就让以色列的军队,让犹太人来占领这里,并且进行统治。
即使,这样做也许并不能够改变澳大利亚人反抗的本质,但是伤亡却不会算在中国的身上,所以,这将避免中国陷入到一场人民战争的尴尬境地中去!
当然,仅凭以色列的力量要想占领并且控制整个澳大利亚的话,那并不是一件可行的事情,毕竟,以色列国力有限,而且现在犹太人的总数量还不到500万,而澳大利亚是一个拥有亿多人口的大国,以色列军队的数量也不过30万左右,这根本就不可能达到占领并且控制的能力。
因此,中国军队仍然将在澳大利亚战场上作战,只不过,中国军队仅仅负责与美澳军队作战,而对后方地区的控制,则交给以色列方面来负责了!
为了考验以色列军队的战斗力,或者说是减轻当时中国军队在前线受到的压力,减少伤亡数量,以色列军队一踏上澳大利亚的土地,就接到了一个艰巨的任务,去消灭被围困在布里斯班港内的美澳军队!
显然,这不是一个简单的任务。布里斯班港虽然被围困了20天,但是美澳联军在这里储备的物资足够他们使用半年,而且被围困的美澳联军的数量足足有30万之巨!
但是,以色列军人用行动证明了他们的能力,也证明了他们参加这场战争的决心。
在第一周之内,以色列军队有以损失不到两个团的微小代价歼灭了5万多澳大利亚军队,其中包括45000人的俘虏!
虽然整个布里斯班港的战斗是最后结束的,但是从一开始,以色列军队就没有畏惧过,并且多次以行动证明,他们的战争意志已经恢复了!
在以色列军队进攻布里斯班港的时候,中国趁机将部署在这里的2万部队抽调了出来,投入到了进攻堪培拉的战斗中去。
而此时,美国与澳大利亚军队已经在向西突围了,显然,美澳两国都认识到,再不向西突围,等到中国抽出手来的话,那他们被围困的这些部队就都要完蛋!
40军在阿德莱德港进行了半个月的休整之后,已经重新投入了战斗,他们的任务是协助38军守住防线,并且对美澳军队进行反击。
毕竟,40军是以打进攻为重点的军队,而38军在改建之后,其特色是擅长进行艰苦的防御战。
这两支军队成为了美澳军队向西突围的拦路虎。而在这里,战斗也打得最为艰苦,激烈!
当美国军队准备向西突围的时候,澳大利亚军队其实也已经没有了作战的士气。
此时,虽然防御堪培拉的澳大利亚军队的数量达到了35万,但是绝大部分的军队都是二流部队,很多从一线撤下来的军队补充的都是新兵,而大量的新征召的部队根本就没有战斗经验,更谈不上有多少战斗力了,而这些部队在中国军队的强大进攻面前,显得异常的脆弱!
战斗打到第4天,中国军队就兵临堪培拉城外。这里是澳大利亚的行政首都,城市并不大,人口还没有超过50万,只能够算得上是中等城市,而且在战争爆发的时候,已经有至少20万市民疏散到了乡村以及小城镇。
进攻堪培拉的战斗打得异常的艰难,澳大利亚政府清楚的知道,这里虽然只是行政首都,但是也是首都,而首都对任何一个国家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如果堪培拉失守的话,那么将对澳大利亚军队的士气产生严重的影响。
即使,这是必然的事情,但是澳大利亚方面仍然希望在堪培拉能够多坚持一段时间,至少要等到美国军队在西线战场上杀开一条血路,让大部分军队撤出去才行。
进攻一座只有几十万人口的城市,在中国的将领看来,这只需要几天的时间,但是战斗打了足足半个月,最后一批抵抗的澳大利亚军人才放下武器投降。
而此时,中国已经在这里投入了5万进攻部队,损失了3万多名官兵,其中至少有5500人阵亡!
这是整个澳大利亚战役第一阶段的所有战斗中伤亡最惨重的一次!澳大利亚政府撤退到了墨尔本,但是墨尔本也不是久留之地,很快,澳大利亚总督以及总理都搭上了一艘美国潜艇,悄悄离开了澳大利亚,逃往美国去了,另外,美国西南太平洋战区司令,已经一些重要的官员也都撤出了澳大利亚,他们先到达新西兰,接着返回了美国。
毫无疑问的,在堪培拉失守之后,美国与澳大利亚都已经认识到,他们已经失去了在这里继续战斗的本钱,但是,大陆上的战斗仍然没有结束!
当39军的第一支坦克部队到达墨尔本港外的时候,这里已经是一座不设防的城市了。
而随着墨尔本的沦陷,澳大利亚已经彻底的被隔绝,美国的任何军队,物资已经无法运送到澳大利亚战场,参与的美澳军队就只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继续战斗下去。
而也在这个时候,第二批以色列军队到达澳大利亚,这是一支准军事部队,他们的任务就是维持占领区内的治安,代替中国军队来统治这一地区。
这20多万以色列的准军事部队让0多万中国正规军从后方的工作中解脱了出来,得已迅速的投入到前线的战斗中去。
而也就在这一天,美国军队在打了十多天的突围战之后,发现他们是无法从中国军队的防线上冲出去,也就改变了突围方向,准备进入澳大利亚东南部的沙漠地区,绕过中国军队的防线。
这一行动,中国方面最初并没有预料到,因为根据当时的情报显示,美国军队储备的物资并不多,不足以支持起一支几万人的部队穿越沙漠。
当38军的指挥官发现在前线进攻的部队已经换成了澳大利亚的军队的时候,这才反应了过来,并且很快找到了正在撤退的美军,只不过,此时美国军队已经在北面50公里之外了!
接下来的一周之内,已经部署在澳大利亚大陆上的空军部队对撤退的美军进行了猛烈的轰炸,而40军也抽出了近一半的力量来追击逃跑的美国部队。
一周的时间之内,美国军队在绕过了38军的方向之后,一路向西撤退了200公里,直到考恩湖与邓达斯湖才停了下来。
而40军也追击了200公里,但是最后,也没有力气对美军发动进攻了。
这已经是战役第一阶段双方最西面的战场,双方的战线也就在这里僵持了下来。
美国军队是逃了,但是澳大利亚军队就倒霉了。当大批中国主力部队陆续赶到战场,被围困的55万澳大利亚军队最终做出了明智的选择,因为此时他们撤退的路线已经被彻底的封死,而他们又不是中国军队的对手,如果再继续战斗下去的话,等待他们的无疑将是一场人道主义灾难!
55万澳大利亚国防军集体投降,这是整个澳大利亚战役中最大规模的一次歼灭战,即使是在整个第三次世界大战中来看,这种大规模的歼灭战也是非常少见的。
而就在澳大利亚军队放弃抵抗的第二天,一个傀儡政府在堪培拉成立。
而澳大利亚流亡政府也在美国宣布成立。半年之后,由澳大利亚游击队组织的政府也宣告成立。
所以,也就有了澳大利亚历史上三个政府同时存在的情况。战役打到这一阶段,其实基本上已经结束了。
在堪培拉的政府宣告成立之后,在北部战区的5万澳大利亚军队宣布投降,这支部队几乎没有放一枪,就结束了自己的战斗。
而另外8万美国军队在失去了与别的美军部队联系的希望之后,也只有投降了。
这是战争爆发以来,美国军队第一次大规模投降。而导致这些部队投降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他们的物资基本上已经被消耗完了,没有继续坚持作战的能力!
布里斯班港的战斗一直持续到了堪培拉政府成立之后半个月,最后一批抵抗的美军才被消灭掉。
而此时,以色列投入到澳大利亚战场上的兵力已经达到了55万,其中非正规武装就有40万!
整个澳大利亚战役的第一阶段用时3个月,在5月中旬,也就是在澳大利亚的冬季到来之前,战斗基本上已经结束了。
中国军队在完成了作战任务之后,出了在澳大利亚西南部地区保持有一支20万左右的部队以对抗残留在这里的美澳联军之外,大部分的军队都陆续撤出了澳大利亚。
占领与控制澳大利亚的工作交给了以色列政府,在月之前,以色列又将一批大概5万的非正规军队送到了澳大利亚,到顶峰时期,以色列的全部军事力量,超过20万的地面部队部署在澳大利亚,以对付澳大利亚的游击队!
而完成了第一阶段作战行动之后,中国的下一个目标锁定在了东面的那两个岛屿上!
而此时,澳大利亚已经参战,虽然并没有尽心全国性的动员,但是其国防军的数量已经扩充到了20万左右,另外预备役部队的数量达到了250万以上。
也就在登陆作战的当天,澳大利亚政府宣布进行全国性的战争动员,并且计划在一个月之内将部队的数量扩充到250万,同时征召大概500万的非正规部队。
这是一个相当庞大的扩军计划,如果澳大利亚能够成功的扩充到这么多军队的话,那么澳大利亚的战斗力将会非常的强悍。
但是,当中国军队上岸之后,澳大利亚方面才认识到,现在他们缺少的不是兵力,而是时间!
中国部队的推进速度远远的超过了当初美澳两国的设想,不算40军这种没有按照作战计划行动的部队,仅仅拿空降5军来讲,在战场上,就没有任何一支美澳军队能够阻止与追上这支突击部队!
仅仅一周的时间,中国军队就已经控制了布里斯班港周围250公里范围内的地区,并且将这座有着重要意义的港口包围了起来,让在这里防御的数十万美澳军队成为了瓮中之鳖。
另外,中国在短短的一周时间之内又在南面开辟了第二登陆场,更多的部队涌上了海滩。
而中国方面似乎已经不决定强攻布里斯班港,而是让那些在新登陆场上岸的部队迅速的南下,目标直指悉尼。
毫无疑问的,中国为此次登陆作战进行了精心准备,其投入的力量之庞大,也远远的超过了当初美澳两国的估计。
仅从中国投入的海军舰队来看,这就比当初美澳两国预计的要多出50%以上。
另外,中国还首次使用了海上基地这种新概念的战舰,以加强自己的两栖登陆作战能力!
海上基地这一概念最早是在第一次冷战结束之后,由美国海军提出来的,当时美国方面甚至拿出了几个预想方案出来。
其实,这是海军转型的一个标志。在第一次冷战期间,当时美苏的争夺焦点是在大洋深处,美国海军的主要任务就是对付苏联庞大的海上舰队,以及其潜艇舰队。
因此,美国海军的首要作战任务就是远洋反潜与护航。在这一作战思想的指导下,美国海军在第一次冷战期间的主要兵力就是航母,以及以航母为核心的庞大舰队!
而当第一次冷战结束的时候,美国突然发现自己在远洋已经失去了对手,当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海军可以在远洋对美国海军,以及其海上生命线构成威胁。
而这时候,美国在全球奉行霸权政策,而他要对付的国家基本上都是濒海国家,并没有强大的海上力量,也不可能对美国海军构成威胁。
此时,美国海军的主要作战方式也出现了转变,由远洋决战转为了对地支援,以由海到陆的作战为重点。
因此,当时依据冷战思量而设立的很多项目都被取消了,比如美国当时的
“海狼”级潜艇,就因为不适合在近海作战,而被淘汰了,仅仅建造了三艘。
而随后美国海军发展的DD2驱逐舰FS近海战斗舰艇都是以新思想为基础发展的新一代战舰。
毫无疑问,在这一重点下,美国海军需要一种更强大的,能够为地面部队作战提供更多支援的海上基地。
这就是海上基地这一概念的由来,当时,就由美国方面提出来了。而真正投入实战,还是在第二次马岛战争期间。
当时,欧洲各国已经准备摆脱美国的束缚,成立一个独立的强国。而在第二次马岛战争期间,欧洲海军并不强大,而且无法得到美国海军的支持。
因此,当时欧洲各国需要一种既能够在远离本土的地方作战,又能够为前方的舰队提供防空掩护,为登陆部队提供后勤支持的海上作战舰艇。
因此,欧洲国家借用了美国提出的海上基地这一概念,发展了自己的海上基地,并且迅速的投入实战之中。
虽然,这场战争最终以欧洲的失败而结束,但是经过战争检验,海上基地是有其存在价值的,特别是其强大的支援能力,是别的任何一种包括航母在内的海军舰艇所无法比拟的。
但是,随后世界局势的变化,却为海上基地这一新出现的事物划上了一个暂停符号。
中国的迅速强大,是美国当初没有预料到的,在美国看来,当时中国还需要很多时间来发展,才能够威胁到美国,但是事实证明,中国在2020年之前,就已经拥有了与美国角逐的本钱。
而且,中国海军的发展速度远远的超过了美国的估计,在其经济持续稳定高速增长的强大支持下,中国海军迅速的崛起,成为了可以与美国海军对抗的一个强大对手。
而这时候,海军的发展回到了第一次冷战的模式,即以远洋决战为主,毕竟,中美两国都将对方视为最大的对手,而海军的发展是跟随国家需要而进行的,即使当时大部分的战争仍然是以濒海战斗为主,但是其主要的发展方向并没有受到影响。
而且,在当时的情况下,即使中美海军都是远洋型的,但是世界上也没有多少国家敢于挑战中美海军的权威,所以海上基地这一新概念就被埋没掉了!
直到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几年,特别是在欧洲内战期间,中国认识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即未来海战虽然主要还是在远洋进行,但是濒海地区的登陆作战的分量将会提高。
更为重要的是,在很多地区,中国并没有合适的基地为自己的军事行动提供支持。
比如在欧洲内战初期,中国出了在埃及有一些军事基地之外,几乎就没有基地可以支持中国军队在地中海与欧洲大陆上行动了!
而更为重要的是,如果此时中国要想在欧洲大陆进行一场两栖登陆作战的话,那根本就没有合适的方法来将大量的登陆部队送上海滩,更没有能力支持大规模的登陆作战行动!
也就是说,维持了数十年的海军发展方式已经受到了严峻的考验,已经无法适应未来的战争了!
这时候,海上基地这种已经被抛弃了近八十年的武器系统再次引起了中国方面的注意,接着,海军授权几个造船厂对新一代的海上基地进行研究评估,以确定其是否能够适应海军进行两栖登陆作战的要求!
最终的研究结果表明,对原先的海上基地概念做一些修正,那么新建造的海上基地,是绝对能够满足海军未来两栖登陆作战需求的,而且还必然将成为未来两栖作战的主力!
这一研究结果立即引起了中国高层的注意,最后甚至连总参谋部都参与了进来。
在欧洲内战的最后阶段,也就是距离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还有一年半的时候,国防部采购办公室最终做出决定,向江南造船厂,大连造船厂,广州造船厂各订购一套海上基地。
一种新战舰,在第一次订购时就分别向三个船厂买三艘,这在中国海军史上是非常罕见的事情。
但是可以从这一事件中清楚的看到,当时中国海军在两栖登陆作战方面的处境是多么的尴尬,而对于采购新的两栖登陆装备的要求有多么的迫切。
而且,也可以明显的看出来,此时中国已经对第三次世界大战有了一个彻底的认识,扩军备战成为了当时的重点!
战争爆发之后,这三套海上基地都只分别完工了不到30%。随后,在第一次中途岛海战中,中国已经认识到,没有强大的两栖登陆力量,就无法巩固海军的胜果。
也就是说,光有一支强大的远洋舰队是无法取得胜利的,必须要有足够的占领与控制能力,这样才能够取得最终的胜利。
那么,海上基地就成为了当时发展的关键。因此,在第一次中途岛海战之后,海军要求三大船厂首先保证将海上基地建设完成。
虽然,这已经赶不上第二次中途岛海战了,但是毫无疑问的,海军希望在澳大利亚战役期间,这三套海军的新装备能够投入实战使用,以增强两栖作战能力!
在澳大利亚战役开始前两个月,三大造船厂分别完成了建造任务,并且开始了紧张的海式工作。
而在战前半个月,这三套海上基地才到达了拉包尔港。当时,这是高度的军事机密,其外表都做过了处理,从卫星上看,这只不过是一些大型两栖登陆舰或者是运输船而已。
因此,这也瞒过了美国的侦察卫星,直到这些海上基地的部件前进到登陆战场附近,并且开始组装的时候,这才引起了美国方面的怀疑,但是没多久,中美双方就相互摧毁了对方的卫星系统,因此,直到战役结束之后,美国方面还在为中国是否有海上基地,或者是中国建造的海上基地的规模有多大进行讨论!
每一套海上基地是又2个部件组成的,而这2部分中,最大的排水量达到了2万吨,最小的也有8万吨。
而在其完成组装之后,其标准排水量为20万吨,在满载的情况下,可以达到80万吨!
由这一点就可以看出,海上基地运载能力是相当惊人的,已经远远的超过了任何一种海军舰艇!
而完成组装之后,海上基地不但拥有一条200米长的跑道,可以供各种大型运输机起降,另外还有可以容纳大概3万人的两个海上远征部队的人员,以及其装备,供应其一个月作战使用的物资的空间。
如果不运载远征部队的话,完全可以搭载数百架战术战机,以及供其使用一个月的弹药。
为了支持两栖作战,这里还配置了完整的海上医疗,娱乐,以及一部分训练设施。
同时,还可以做为远征部队的指挥中心,可以容纳一支250人左右的司令部!
虽然海上基地在完成组装之后,其航行速度不会超过8节,但是其主要部署在敌人岸基战术飞机难以攻击的远海,加上还有强大的护航力量,所以起安全问题并不严重。
而造船厂做个测试,海上基地即使缺少一两个部件,也不会影响到其战斗力,因为超过90%的部分是做了备份设计的,完全可以适应战争的需要!
毫无疑问的,这是一个非常强大的海上力量。当三组海上基地部署到位的时候,就足以支撑起至少个陆战队师,或者4支陆军军的作战行动。
而这也是中国能够在澳大利亚战役中迅速的改变登陆场,扩大登陆规模,并且进行多次登陆作战行动的关键!
如果按照以往的登陆作战方式,由两栖登陆战舰来投送部队的话,那么以当时中国陆战队的行动规模,要想在三个登陆场同时作战,需要投入的两栖战舰数量将会超过200艘,而这是当时的中国绝对无法承受的巨大压力!
战役打响之前,美澳联军的主力是配置在澳大利亚东北部的。按照当时美澳两国的预测,中国在澳大利亚东北角登陆的可能性最大,其中又以约克角最为危险。
因此,美国部署在澳大利亚的2万陆军中的4万人,也就是大概2个师的兵力是部署在约克角附近的,另外澳大利亚国防军的主力部队的40%也部署在该地区。
这并不能够说是美澳两国对中国的登陆意图判断不准确,因为在当时的情况下,中国在约克角登陆的压力是最小的,海上后勤保障线的距离将缩短数百,甚至上千公里,另外在新几内亚岛以及东南亚地区的中国空军也能够为登陆部队提供强大的支援,而不是将压力全都放到海军的身上去。
所以,在约克角登陆,中国需要做的准备最少,投入的力量也最少,而且更容易在澳大利亚建立起登陆场。
而美国方面通过多次计算机的模拟演习也发现,中国在约克角登陆的可能性是最大的,因此,美澳联军将主力部队都部署到了约克角,以及澳大利亚东北部地区!
当中国军队在布里斯班的北面登陆之后,这部分美澳军队其实已经失去了价值,很快,一支北上的中国军队就切断了这部分美澳军队南下的路线,将其隔离开来。
接着,中国包围了布里斯班港。而此时,美国与澳大利亚方面在布里斯班港部署的守军大概有0万人,但是附近的美澳军队都已经迅速的向布里斯班港靠近,以解救这座重要的港口。
结果可想而知,近30万美澳军队最终被包了饺子,完全被布里斯班港给牵制住了。
毫无疑问的,此时美澳联军的主力消耗得已经差不多了。在布里斯班,以及东北部地区,至少有50万美澳联军无法将其力量发挥出来,使用到更关键的地区去。
而这50万大军中,有0万美国地面部队,另外40万澳大利亚军队都是其国防军的主力部队!
换句话说,此时美澳联军剩余的部队已经没有了多少的战斗力,虽然数量依旧非常的庞大,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数量仍然在继续增加,但是这些军队的战斗力却在一直下降,根本就不是武装到牙齿的中国军队的对手!
当第二登陆场开辟出来,大批重型部队上岸,并且向悉尼港推进的时候,澳大利亚方面只拿得出不到20万人的预备役部队防御悉尼,而剩余的那个美军师则早就转移到墨尔本去了!
攻占悉尼港的战斗只进行了三天,最后悉尼市市长主动投降,宣布悉尼为不设防城市,让城市免遭更大规模的破坏。
而首先进入悉尼的是海军陆战队第4师的一个步兵营。接着,十多万中国军队进入了悉尼,占领了这座重要的港口。
而大批的运输船只也开始将战斗物资直接运送到了码头上。很多部队的重型装备也是通过码头转运的,在拥有了一座深水良港之后,进攻部队的作战物资有了保证,那么后面的战斗将进行得更为轻松。
趁着中国军队控制悉尼的几天时间,澳大利亚重新在南部地区组织了防线。
但是,这道防线最终只是给中国军队制造了一点麻烦,并且迫使中国军队决定再开辟一个登陆场,而放弃了陆上强攻的计划。
因此,从总体意义上来讲,当时澳大利亚军队的行动并没有多大的意义。
在占领了悉尼港之后,中国方面就下一步的作战行动产生了分歧。一部分将领认为,此时应该调头北上,先夺取布里斯班,控制这座重要的港口,稳固在澳大利亚东部地区的控制,然后再谋求进一步的发展。
但是,大部分的将领仍然认为,应该继续向南进攻,因此这次战役的目的就是要彻底的控制澳大利亚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地区,瓦解澳大利亚的战斗能力,如果不能够迅速的攻占堪培拉的话,那么澳大利亚军队就获得了喘息的机会,而下一步的进攻就将更为困难。
而且相对来讲,布里斯班的美澳军队已经成了网中之鱼,什么时候去打都是一样,围困反而能够减少现在的作战压力!
最终,后者的意见占了上风,战区司令部决定部队继续进攻,并且同意了海军的意见,在澳大利亚南部某港口城市开辟第三个登陆场。
而最终的目标选择在了阿德莱德港,也就有了40军与38军遭遇的事情了。
选择阿德莱德港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能够从东面包围堪培拉与墨尔本,并且切断美澳军队向澳大利亚西部地区撤退的路线。
同时,阿德莱德港是此时美国援助澳大利亚物资进入的一个主要港口,只要夺取了这座港口,那么美国将无法为澳大利亚战场提供支援,减少整体上的战争压力!
当然,从难度上来讲,此时美澳联军的主力都已经被围困了起来,澳大利亚的国家动员还没有完成,而且大部分澳大利亚军队都部署到了堪培拉以东的地区,因此后方的防御力量是非常薄弱的,就如同当时的一名海军将领说的一样,只要进入了阿德莱德,那么这场战役的前半段作战就已经成功了!
进攻阿德莱德港的兵力并不多,只有一个海军陆战队师以及38军,投入的兵力在5万人左右,另外有一支海军舰队担任支援任务。
而在此之前,另外一支部队已经横扫了塔斯马尼亚岛,岛上的500多名澳大利亚守军几乎是不战而降,因此在进攻阿德莱德港的时候,登陆部队已经可以得到部分空军支援了。
38军在与40军会合之后,并没有向东进攻,而是立即向北前进,目标是占领彼得伯勒,切断这里的铁路与公路交通线,以防止美澳军队向澳大利亚西部地区撤退。
而海军陆战队第5师则沿着海岸线,一路向东杀去,将整个东南部地区的澳大利亚军队都围困了起来!
到此,中国在澳大利亚战场上投入的地面兵力已经达到了35万,另外还动用了太平洋舰队0%的力量,印度洋舰队70%的力量,太平洋战区5%的空军,以及战略轰炸机部队40%的力量。
投入的总兵力已经达到了75万!可见,这时候,第一阶段的进攻已经达到了顶峰。
但是,被围困在堪培拉到墨尔本之间的澳大利亚军队仍然有50万左右,其中战斗力比较强的部队有大概5万。
怎么消灭这些澳大利亚军队成为了当时最大的麻烦!如果按照以往的作战思想,要硬碰硬的来消灭这些澳大利亚军队的话,那无疑将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不说别的,仅仅是控制这一地区的所有大城市,重要据点,那么需要投入的地面部队至少需要30万!
而且,这无疑将会陷入另外一个巨大的泥潭,让中国军队无法从这里抽身!
战役打响之后的第2天,第一批以色列军队踏上了澳洲大陆。这是以色列政府的一支远征部队,虽然名义上,他们是策应中国军队行动的,但是这支部队的人数达到了5万,而且都是精锐的重型部队,其火力配置甚至超过了一般的中国快速反应部队。
显然,他们不是来策应中国军队的,而是要成为一股主要力量!这就是中国方面提出的解决澳大利亚问题的一个关键办法,也是当时鲁毅为总参谋想到的一个解决办法。
如果中国军队,或者说是东方军队占领澳大利亚会让当地的平民产生反感,甚至因此引发抵抗行动的话,那就让以色列的军队,让犹太人来占领这里,并且进行统治。
即使,这样做也许并不能够改变澳大利亚人反抗的本质,但是伤亡却不会算在中国的身上,所以,这将避免中国陷入到一场人民战争的尴尬境地中去!
当然,仅凭以色列的力量要想占领并且控制整个澳大利亚的话,那并不是一件可行的事情,毕竟,以色列国力有限,而且现在犹太人的总数量还不到500万,而澳大利亚是一个拥有亿多人口的大国,以色列军队的数量也不过30万左右,这根本就不可能达到占领并且控制的能力。
因此,中国军队仍然将在澳大利亚战场上作战,只不过,中国军队仅仅负责与美澳军队作战,而对后方地区的控制,则交给以色列方面来负责了!
为了考验以色列军队的战斗力,或者说是减轻当时中国军队在前线受到的压力,减少伤亡数量,以色列军队一踏上澳大利亚的土地,就接到了一个艰巨的任务,去消灭被围困在布里斯班港内的美澳军队!
显然,这不是一个简单的任务。布里斯班港虽然被围困了20天,但是美澳联军在这里储备的物资足够他们使用半年,而且被围困的美澳联军的数量足足有30万之巨!
但是,以色列军人用行动证明了他们的能力,也证明了他们参加这场战争的决心。
在第一周之内,以色列军队有以损失不到两个团的微小代价歼灭了5万多澳大利亚军队,其中包括45000人的俘虏!
虽然整个布里斯班港的战斗是最后结束的,但是从一开始,以色列军队就没有畏惧过,并且多次以行动证明,他们的战争意志已经恢复了!
在以色列军队进攻布里斯班港的时候,中国趁机将部署在这里的2万部队抽调了出来,投入到了进攻堪培拉的战斗中去。
而此时,美国与澳大利亚军队已经在向西突围了,显然,美澳两国都认识到,再不向西突围,等到中国抽出手来的话,那他们被围困的这些部队就都要完蛋!
40军在阿德莱德港进行了半个月的休整之后,已经重新投入了战斗,他们的任务是协助38军守住防线,并且对美澳军队进行反击。
毕竟,40军是以打进攻为重点的军队,而38军在改建之后,其特色是擅长进行艰苦的防御战。
这两支军队成为了美澳军队向西突围的拦路虎。而在这里,战斗也打得最为艰苦,激烈!
当美国军队准备向西突围的时候,澳大利亚军队其实也已经没有了作战的士气。
此时,虽然防御堪培拉的澳大利亚军队的数量达到了35万,但是绝大部分的军队都是二流部队,很多从一线撤下来的军队补充的都是新兵,而大量的新征召的部队根本就没有战斗经验,更谈不上有多少战斗力了,而这些部队在中国军队的强大进攻面前,显得异常的脆弱!
战斗打到第4天,中国军队就兵临堪培拉城外。这里是澳大利亚的行政首都,城市并不大,人口还没有超过50万,只能够算得上是中等城市,而且在战争爆发的时候,已经有至少20万市民疏散到了乡村以及小城镇。
进攻堪培拉的战斗打得异常的艰难,澳大利亚政府清楚的知道,这里虽然只是行政首都,但是也是首都,而首都对任何一个国家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如果堪培拉失守的话,那么将对澳大利亚军队的士气产生严重的影响。
即使,这是必然的事情,但是澳大利亚方面仍然希望在堪培拉能够多坚持一段时间,至少要等到美国军队在西线战场上杀开一条血路,让大部分军队撤出去才行。
进攻一座只有几十万人口的城市,在中国的将领看来,这只需要几天的时间,但是战斗打了足足半个月,最后一批抵抗的澳大利亚军人才放下武器投降。
而此时,中国已经在这里投入了5万进攻部队,损失了3万多名官兵,其中至少有5500人阵亡!
这是整个澳大利亚战役第一阶段的所有战斗中伤亡最惨重的一次!澳大利亚政府撤退到了墨尔本,但是墨尔本也不是久留之地,很快,澳大利亚总督以及总理都搭上了一艘美国潜艇,悄悄离开了澳大利亚,逃往美国去了,另外,美国西南太平洋战区司令,已经一些重要的官员也都撤出了澳大利亚,他们先到达新西兰,接着返回了美国。
毫无疑问的,在堪培拉失守之后,美国与澳大利亚都已经认识到,他们已经失去了在这里继续战斗的本钱,但是,大陆上的战斗仍然没有结束!
当39军的第一支坦克部队到达墨尔本港外的时候,这里已经是一座不设防的城市了。
而随着墨尔本的沦陷,澳大利亚已经彻底的被隔绝,美国的任何军队,物资已经无法运送到澳大利亚战场,参与的美澳军队就只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继续战斗下去。
而也在这个时候,第二批以色列军队到达澳大利亚,这是一支准军事部队,他们的任务就是维持占领区内的治安,代替中国军队来统治这一地区。
这20多万以色列的准军事部队让0多万中国正规军从后方的工作中解脱了出来,得已迅速的投入到前线的战斗中去。
而也就在这一天,美国军队在打了十多天的突围战之后,发现他们是无法从中国军队的防线上冲出去,也就改变了突围方向,准备进入澳大利亚东南部的沙漠地区,绕过中国军队的防线。
这一行动,中国方面最初并没有预料到,因为根据当时的情报显示,美国军队储备的物资并不多,不足以支持起一支几万人的部队穿越沙漠。
当38军的指挥官发现在前线进攻的部队已经换成了澳大利亚的军队的时候,这才反应了过来,并且很快找到了正在撤退的美军,只不过,此时美国军队已经在北面50公里之外了!
接下来的一周之内,已经部署在澳大利亚大陆上的空军部队对撤退的美军进行了猛烈的轰炸,而40军也抽出了近一半的力量来追击逃跑的美国部队。
一周的时间之内,美国军队在绕过了38军的方向之后,一路向西撤退了200公里,直到考恩湖与邓达斯湖才停了下来。
而40军也追击了200公里,但是最后,也没有力气对美军发动进攻了。
这已经是战役第一阶段双方最西面的战场,双方的战线也就在这里僵持了下来。
美国军队是逃了,但是澳大利亚军队就倒霉了。当大批中国主力部队陆续赶到战场,被围困的55万澳大利亚军队最终做出了明智的选择,因为此时他们撤退的路线已经被彻底的封死,而他们又不是中国军队的对手,如果再继续战斗下去的话,等待他们的无疑将是一场人道主义灾难!
55万澳大利亚国防军集体投降,这是整个澳大利亚战役中最大规模的一次歼灭战,即使是在整个第三次世界大战中来看,这种大规模的歼灭战也是非常少见的。
而就在澳大利亚军队放弃抵抗的第二天,一个傀儡政府在堪培拉成立。
而澳大利亚流亡政府也在美国宣布成立。半年之后,由澳大利亚游击队组织的政府也宣告成立。
所以,也就有了澳大利亚历史上三个政府同时存在的情况。战役打到这一阶段,其实基本上已经结束了。
在堪培拉的政府宣告成立之后,在北部战区的5万澳大利亚军队宣布投降,这支部队几乎没有放一枪,就结束了自己的战斗。
而另外8万美国军队在失去了与别的美军部队联系的希望之后,也只有投降了。
这是战争爆发以来,美国军队第一次大规模投降。而导致这些部队投降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他们的物资基本上已经被消耗完了,没有继续坚持作战的能力!
布里斯班港的战斗一直持续到了堪培拉政府成立之后半个月,最后一批抵抗的美军才被消灭掉。
而此时,以色列投入到澳大利亚战场上的兵力已经达到了55万,其中非正规武装就有40万!
整个澳大利亚战役的第一阶段用时3个月,在5月中旬,也就是在澳大利亚的冬季到来之前,战斗基本上已经结束了。
中国军队在完成了作战任务之后,出了在澳大利亚西南部地区保持有一支20万左右的部队以对抗残留在这里的美澳联军之外,大部分的军队都陆续撤出了澳大利亚。
占领与控制澳大利亚的工作交给了以色列政府,在月之前,以色列又将一批大概5万的非正规军队送到了澳大利亚,到顶峰时期,以色列的全部军事力量,超过20万的地面部队部署在澳大利亚,以对付澳大利亚的游击队!
而完成了第一阶段作战行动之后,中国的下一个目标锁定在了东面的那两个岛屿上!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