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作者:我本非我 更新:2021-11-29 06:54
史君毅笑道。
我也笑了笑,道:“我军入了高济,学、我有种耳聋眼瞎的感觉。高济官员夸夸其谈,十停中信不得一停。若是如此,我军岂不是时时受制于敌?故我以为,当广布耳目,料敌之先。”史君毅接口道:“大夫觉得如何可广布耳目?”
“我要置探马营。”我道,“现在斥候乃是各营轮值之时从各营抽出,如此多有弊端,最明显便是良莠不齐,且不能远行。我要抽各营耳聪目明,机智应变,不惧生死,识文善绘者,编做一营。遣之千里之外,每班专责一域,如同驿站般传递消息,则远者不必回营,一程程传回来便可。”
三人想了想,面露喜色,道:“大夫真是妙策,则高济号称三千里,尽在大夫把握之中。”
我也满意这个计划,道:“事不宜迟,史将军便着手统领此探马营,且要教会兵士绘制地图等事,统一报告格式,以免误解。”史君毅站起躬身道:“末将领命,只是探马营当如何编制?”
我算了算,道:“不必设曲,便二十五班吧,将军可按高济地形命其出探,由近而远,不急的。”高济从北到南不过三千里,最多五什只需负责方圆六十里,不足半日的路程。何况现在高济半壁江山已经落在倭奴手中,二十五班已经绰绰有余。
“末将明白。”史君毅领了令箭便出去了。
“石将军还请兼探马营副统领,带亲卫队指点其马上功夫,以及奔袭诀窍。”我又抽出一支令箭。
“末将领命。”石载也拿着令箭走了,帐中只有辎重营统领刘钦。
“刘统领,随军饷银还有多少?”我问。
“大军行军,银子倒带得不多,只有五千两。”刘钦道。
“我要黄金二千五百两,探马营兵士每人一两。”我道。
“一两!黄金!”刘钦嘴张得老大。
“一两黄金,给他们救命用。这些兵士必是我军精锐,若是折了人手军报,损失不在黄金之下,我只是担心一两黄金是否够用。”
“但这……”刘钦似乎有些难办。
“我教你个乖,”我笑道,“你去找那个孺萨,呵呵,用五千两买他的黄金,不足的先赊帐,等日后再还。”
“大夫,哪有此等好事?”刘钦苦着脸。
“你拿我的文书去,我许以重利,日后必定奉还,想来他是肯的。”我边说边动笔,在文书上印了虎符官印。
“五分利!”刘钦忍不住叫道,“大夫,如此我们不是亏死了?”
“唉,刘统领,兵者诡道,岂能着眼于文字?”我笑道,“一者,倭奴打下了半壁江山,必定收获不小,我军灭了倭奴那些财物岂非我军所有?二者,即便我军还不出钱,我大越乃是上国,肯收他的朝贡已是恩惠,这些钱他问谁讨去?”
“大夫所言极是,所言极是。末将明日便入城换金。”刘钦总是明白了,告辞出帐。
我再次端起碗,也懒得让戚肩热了,却看到他在一旁偷笑,便问他笑什么。戚肩终于笑出声来,道:“我今日才看到先生也如泼皮无赖一般讹人钱财。”我脸一沉,道:“这岂是讹人钱财,你可知大军一日消耗多少?众将士的性命又岂是金银能换来的?我军替天行道,他们出些金银也是理所应当的,否则让倭奴来了,非但金银不保,连江山社稷都没了。”
戚肩见我说得认真,不敢笑了。我心里倒是颇为得意,更得意自己能在转瞬间找到如此光明磊落的说辞。
高济兵燹 第十三章 汉平城
我在安市停了三日,整备好了粮草往北都平图去了。说是北都,我看不过就是稍大些的城池,有个瓮城也实在不易,城墙只有五丈来高,哪里称得上“都”?好歹补足了粮草,又等了几日,史君毅报说探马营整备终了,可堪大用,我心中一喜,下令派了出去。
一日,孙士谦入帐找我。
“大夫打算何时进军?”孙士谦问。
“仲进有何意见?”我反问。
“大夫,若是再不进军,陈裕便要得首功了。”孙士谦急道。
“同朝为官,共辅大越,他要得功便让他得去吧。我倒是希望他把倭奴杀得透了,我带出来的兵士好歹都能平安回家。”我说的是心里话,孙士谦见我执意不快进军,也就没再多说,退了出去。
只是,我终于不能再等了。探马营送回了第一封战报,史君毅递交到我手上。“史将军,这些圈圈点点的是什么?”我问。“大夫,末将怕军报被人截获,故设了暗语。这杠是万人,圈乃千人,点为大将,此信的含义乃是……忠州沦陷,汉平弃守,倭兵十万,十日内兵临汉平城。”
我手脚冰凉,忠州居然这么快就沦陷了,汉平又弃守……“史将军,陈将军部曲在何处?”我问。
“末将已命探马营寻找陈将军,却尚未发现其踪迹。”史君毅道。
若是我和陈裕合兵一处,敌军的十万倒也不是不能对付,只是现在陈裕又不知去了哪里。我心头闪过一丝不祥,莫非倭兵又增兵了?“史将军,我新任的金鑫乃是行商出身,在高济有些根基,现在归于将军帐下,组建细作曲,潜伏于南高济各城,定时传递敌军军情。”我道。
“末将明白,大夫,我军可是要即可拔营?”史君毅问我。
“今日放假,酉时归营,明日卯时拔营。”
史君毅领命而去。我看着放大了的高济郡县图,不由心头一阵猛火。
大军行了三日,前方探马报道若是再直行,两日后将与汉平城逃出来的王室相遇。我懒得和那些人应酬,下令转而东向,避过逃难的人群,从敌侧出击,怕只怕倭奴占了汉平,攻起来不便。
“带五日干粮,轻车快进。”我传令道,同时命刘钦的辎重营尽快赶上。
高济地广人稀,城小郡多,小小三千里便分了十九郡。我军快行之后往往一日可过两郡,说是自带干粮,却也不委屈,总是能随手补给。想来高济王已经下令各郡县,华军所需补给皆要努力提供,我倒也方便了不少。
三月十八,我军三营到了汉平城东十里,捷报频传:倭兵出了忠州便遭陈裕部伏击,晚了些日子。汉平虽说是弃守,尚有百姓五十余万没有撤走,是那高济王逃得太急,没有安排。我传令急行军,抢占汉平城。
不过等我到了汉平城下我便知道错了,此城号称“小京师”,居然没有水源!居民用水皆要到城外搬运。难怪要弃守,若是给人围了城,不是三日便破吗?高济王居然会立都于此,让我感叹良久。
“你是汉平城最大的官?”我进了城,问那个官名叫做郁折的。
“外臣朴舜臣,正是汉平城守。”那人行礼用汉语答道。我见他汉语流利,心中倒也尊敬了几分,道:“倭兵不日将至,我看这汉平城是守不住了。贵官是否有权征集战队?”朴舜臣道:“不知大夫要多少人?”
“十三岁以上,五十岁以下,悉数招来。”我并非信口雌黄,历朝皆是以十三岁为成丁之年,只有我朝太祖定了天下之后将成丁之龄推后两年。
“此违人和太甚,恕难从命。”他居然一口回绝!
我有些不悦,道:“我朝大军来救尔国,莫非尔国便不出一兵!”
“出兵可以,如此出兵不可。”朴舜臣一步不退,盯着我道。“好,你能出兵几多?”我到底无权干预他国政事,放了软档。
“三万。”朴舜臣道。
“三万?你可知倭奴出兵多少?”
“不是两万吗?”朴舜臣听出我言语中的不屑,惊讶道。
我冷笑一声,道:“两万之后还是二十万呢,贵官受命守城,莫非连这都不知道?”
朴舜臣听说罢,一交跌倒,坐在地上,喃喃不知说些什么。我虽然开口吓他,不过三万对十万与三万对二十万也并无太大区别。
“你胡说!”朴舜臣突然嚷道,“你只是想骗我征兵!”
“何必骗你?想那倭兵不敢将我华军如何,若是我军不敌大可回朝,尔国自然归属倭奴之下,到那时,哼,或许倭奴会夸赞阁下保民之举。”我虽这么说,却也深知唇亡齿寒之理,高济不保,整日和那倭奴为邻,实在太过危险。
“送客!我三万雄兵必能守住汉平!”朴舜臣下了逐客令。
我实在气不过,一甩袖子让戚肩推我回营。
等史君毅等五位将军到了,我将今日受朴舜臣之辱的事说了,道:“诸位将军,我只想问诸位,是王命重,抑或百姓重?是我大越天子圣命重,抑或他国黔首性命重?”
若是师父在,师父定会告诉我说武为止戈,当以王命为重,辅佐明主方能安民,得真太平。若是姬远玄,或许他会说百姓重于王命,若是王命与百姓相触,当以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可是外族百姓呢?他们一般有父母妻儿……我实在无能,要我以三万之众抗击十万倭兵绝对难以办到,唯一想出的计略却又不能不牺牲汉平城。
只好看这些将军的了。
史君毅身为副将,第一个道:“圣上之命一样是为了安民,末将不知大夫为何有此一问。”
我道了汉平的情形,又道:“在下无能,实在想不出两全之策。若是朴舜臣能征集人丁,遣散老弱妇孺,也就不必如此了。”
郑欢上前道:“大夫,原来就为这点小事?末将有一两全之策!”
我眼睛一亮,郑欢为人机灵,难保有什么妙计,“快快道来。”我说。
“大夫,不若由我带兵入城,扣了那朴舜臣,以他之名号令汉平城,如此不是全都解决了吗?”郑欢笑道。
我苦笑:“若是我如此做了,不知日后会有多大的麻烦。他乃是高济的二品大员,我本是来救他们的,现在反而成了逼宫,这如何说的?”
“大夫,”成敏抱拳道,“大夫若是不忍心看着汉平城百姓尽遭倭奴蹂躏,只有此法了。
我也笑了笑,道:“我军入了高济,学、我有种耳聋眼瞎的感觉。高济官员夸夸其谈,十停中信不得一停。若是如此,我军岂不是时时受制于敌?故我以为,当广布耳目,料敌之先。”史君毅接口道:“大夫觉得如何可广布耳目?”
“我要置探马营。”我道,“现在斥候乃是各营轮值之时从各营抽出,如此多有弊端,最明显便是良莠不齐,且不能远行。我要抽各营耳聪目明,机智应变,不惧生死,识文善绘者,编做一营。遣之千里之外,每班专责一域,如同驿站般传递消息,则远者不必回营,一程程传回来便可。”
三人想了想,面露喜色,道:“大夫真是妙策,则高济号称三千里,尽在大夫把握之中。”
我也满意这个计划,道:“事不宜迟,史将军便着手统领此探马营,且要教会兵士绘制地图等事,统一报告格式,以免误解。”史君毅站起躬身道:“末将领命,只是探马营当如何编制?”
我算了算,道:“不必设曲,便二十五班吧,将军可按高济地形命其出探,由近而远,不急的。”高济从北到南不过三千里,最多五什只需负责方圆六十里,不足半日的路程。何况现在高济半壁江山已经落在倭奴手中,二十五班已经绰绰有余。
“末将明白。”史君毅领了令箭便出去了。
“石将军还请兼探马营副统领,带亲卫队指点其马上功夫,以及奔袭诀窍。”我又抽出一支令箭。
“末将领命。”石载也拿着令箭走了,帐中只有辎重营统领刘钦。
“刘统领,随军饷银还有多少?”我问。
“大军行军,银子倒带得不多,只有五千两。”刘钦道。
“我要黄金二千五百两,探马营兵士每人一两。”我道。
“一两!黄金!”刘钦嘴张得老大。
“一两黄金,给他们救命用。这些兵士必是我军精锐,若是折了人手军报,损失不在黄金之下,我只是担心一两黄金是否够用。”
“但这……”刘钦似乎有些难办。
“我教你个乖,”我笑道,“你去找那个孺萨,呵呵,用五千两买他的黄金,不足的先赊帐,等日后再还。”
“大夫,哪有此等好事?”刘钦苦着脸。
“你拿我的文书去,我许以重利,日后必定奉还,想来他是肯的。”我边说边动笔,在文书上印了虎符官印。
“五分利!”刘钦忍不住叫道,“大夫,如此我们不是亏死了?”
“唉,刘统领,兵者诡道,岂能着眼于文字?”我笑道,“一者,倭奴打下了半壁江山,必定收获不小,我军灭了倭奴那些财物岂非我军所有?二者,即便我军还不出钱,我大越乃是上国,肯收他的朝贡已是恩惠,这些钱他问谁讨去?”
“大夫所言极是,所言极是。末将明日便入城换金。”刘钦总是明白了,告辞出帐。
我再次端起碗,也懒得让戚肩热了,却看到他在一旁偷笑,便问他笑什么。戚肩终于笑出声来,道:“我今日才看到先生也如泼皮无赖一般讹人钱财。”我脸一沉,道:“这岂是讹人钱财,你可知大军一日消耗多少?众将士的性命又岂是金银能换来的?我军替天行道,他们出些金银也是理所应当的,否则让倭奴来了,非但金银不保,连江山社稷都没了。”
戚肩见我说得认真,不敢笑了。我心里倒是颇为得意,更得意自己能在转瞬间找到如此光明磊落的说辞。
高济兵燹 第十三章 汉平城
我在安市停了三日,整备好了粮草往北都平图去了。说是北都,我看不过就是稍大些的城池,有个瓮城也实在不易,城墙只有五丈来高,哪里称得上“都”?好歹补足了粮草,又等了几日,史君毅报说探马营整备终了,可堪大用,我心中一喜,下令派了出去。
一日,孙士谦入帐找我。
“大夫打算何时进军?”孙士谦问。
“仲进有何意见?”我反问。
“大夫,若是再不进军,陈裕便要得首功了。”孙士谦急道。
“同朝为官,共辅大越,他要得功便让他得去吧。我倒是希望他把倭奴杀得透了,我带出来的兵士好歹都能平安回家。”我说的是心里话,孙士谦见我执意不快进军,也就没再多说,退了出去。
只是,我终于不能再等了。探马营送回了第一封战报,史君毅递交到我手上。“史将军,这些圈圈点点的是什么?”我问。“大夫,末将怕军报被人截获,故设了暗语。这杠是万人,圈乃千人,点为大将,此信的含义乃是……忠州沦陷,汉平弃守,倭兵十万,十日内兵临汉平城。”
我手脚冰凉,忠州居然这么快就沦陷了,汉平又弃守……“史将军,陈将军部曲在何处?”我问。
“末将已命探马营寻找陈将军,却尚未发现其踪迹。”史君毅道。
若是我和陈裕合兵一处,敌军的十万倒也不是不能对付,只是现在陈裕又不知去了哪里。我心头闪过一丝不祥,莫非倭兵又增兵了?“史将军,我新任的金鑫乃是行商出身,在高济有些根基,现在归于将军帐下,组建细作曲,潜伏于南高济各城,定时传递敌军军情。”我道。
“末将明白,大夫,我军可是要即可拔营?”史君毅问我。
“今日放假,酉时归营,明日卯时拔营。”
史君毅领命而去。我看着放大了的高济郡县图,不由心头一阵猛火。
大军行了三日,前方探马报道若是再直行,两日后将与汉平城逃出来的王室相遇。我懒得和那些人应酬,下令转而东向,避过逃难的人群,从敌侧出击,怕只怕倭奴占了汉平,攻起来不便。
“带五日干粮,轻车快进。”我传令道,同时命刘钦的辎重营尽快赶上。
高济地广人稀,城小郡多,小小三千里便分了十九郡。我军快行之后往往一日可过两郡,说是自带干粮,却也不委屈,总是能随手补给。想来高济王已经下令各郡县,华军所需补给皆要努力提供,我倒也方便了不少。
三月十八,我军三营到了汉平城东十里,捷报频传:倭兵出了忠州便遭陈裕部伏击,晚了些日子。汉平虽说是弃守,尚有百姓五十余万没有撤走,是那高济王逃得太急,没有安排。我传令急行军,抢占汉平城。
不过等我到了汉平城下我便知道错了,此城号称“小京师”,居然没有水源!居民用水皆要到城外搬运。难怪要弃守,若是给人围了城,不是三日便破吗?高济王居然会立都于此,让我感叹良久。
“你是汉平城最大的官?”我进了城,问那个官名叫做郁折的。
“外臣朴舜臣,正是汉平城守。”那人行礼用汉语答道。我见他汉语流利,心中倒也尊敬了几分,道:“倭兵不日将至,我看这汉平城是守不住了。贵官是否有权征集战队?”朴舜臣道:“不知大夫要多少人?”
“十三岁以上,五十岁以下,悉数招来。”我并非信口雌黄,历朝皆是以十三岁为成丁之年,只有我朝太祖定了天下之后将成丁之龄推后两年。
“此违人和太甚,恕难从命。”他居然一口回绝!
我有些不悦,道:“我朝大军来救尔国,莫非尔国便不出一兵!”
“出兵可以,如此出兵不可。”朴舜臣一步不退,盯着我道。“好,你能出兵几多?”我到底无权干预他国政事,放了软档。
“三万。”朴舜臣道。
“三万?你可知倭奴出兵多少?”
“不是两万吗?”朴舜臣听出我言语中的不屑,惊讶道。
我冷笑一声,道:“两万之后还是二十万呢,贵官受命守城,莫非连这都不知道?”
朴舜臣听说罢,一交跌倒,坐在地上,喃喃不知说些什么。我虽然开口吓他,不过三万对十万与三万对二十万也并无太大区别。
“你胡说!”朴舜臣突然嚷道,“你只是想骗我征兵!”
“何必骗你?想那倭兵不敢将我华军如何,若是我军不敌大可回朝,尔国自然归属倭奴之下,到那时,哼,或许倭奴会夸赞阁下保民之举。”我虽这么说,却也深知唇亡齿寒之理,高济不保,整日和那倭奴为邻,实在太过危险。
“送客!我三万雄兵必能守住汉平!”朴舜臣下了逐客令。
我实在气不过,一甩袖子让戚肩推我回营。
等史君毅等五位将军到了,我将今日受朴舜臣之辱的事说了,道:“诸位将军,我只想问诸位,是王命重,抑或百姓重?是我大越天子圣命重,抑或他国黔首性命重?”
若是师父在,师父定会告诉我说武为止戈,当以王命为重,辅佐明主方能安民,得真太平。若是姬远玄,或许他会说百姓重于王命,若是王命与百姓相触,当以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可是外族百姓呢?他们一般有父母妻儿……我实在无能,要我以三万之众抗击十万倭兵绝对难以办到,唯一想出的计略却又不能不牺牲汉平城。
只好看这些将军的了。
史君毅身为副将,第一个道:“圣上之命一样是为了安民,末将不知大夫为何有此一问。”
我道了汉平的情形,又道:“在下无能,实在想不出两全之策。若是朴舜臣能征集人丁,遣散老弱妇孺,也就不必如此了。”
郑欢上前道:“大夫,原来就为这点小事?末将有一两全之策!”
我眼睛一亮,郑欢为人机灵,难保有什么妙计,“快快道来。”我说。
“大夫,不若由我带兵入城,扣了那朴舜臣,以他之名号令汉平城,如此不是全都解决了吗?”郑欢笑道。
我苦笑:“若是我如此做了,不知日后会有多大的麻烦。他乃是高济的二品大员,我本是来救他们的,现在反而成了逼宫,这如何说的?”
“大夫,”成敏抱拳道,“大夫若是不忍心看着汉平城百姓尽遭倭奴蹂躏,只有此法了。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