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作者:康贻祥 更新:2021-11-29 01:10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它的思想影响到世界每一角落。在东南亚、在欧洲、在北美,到处掀起了一股“汉学”热。他们研究中国的政治、经济、法律、科技、教育,学习、借鉴中华民族的思想精华。一位外国学者曾作出这样的结论:中国古代圣人的管理思想造就了世界当代企业家。
儒商之祖——子贡
子贡“结驷连骑,束帛之币,聘享诸侯,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史书上称他富比陶朱公。孔子虽然口头上“罪子贡善居积”,但内心还是偏爱他的。
那是一个久远的年代,但我们依然可以从浩若烟海的史籍中找寻到有关子贡的记载。而且幸运的是,子贡是司马迁的宠儿。在《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子贡几乎占了1/3的篇幅,司马迁毫不惜墨地告诉人们:子贡是孔子最富有的弟子。
司马迁在《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写道:孔门七十多个高徒之中,端木赐(即子贡)最为富有。孔子的另一位高徒原宪穷得连糟糠都吃不饱,隐居在简陋的小巷子里。而子贡却乘坐四马并辔齐头牵引的车子,携带束帛厚礼去访问、馈赠诸侯,所到之处,国君与他只行宾主之礼,不行君臣之礼。
第78节:经商良策—计然
第78节:经商良策—计然
孔子之所以能名扬天下,和子贡在人前人后辅助他有很大的关系。甚至可以说,孔子的成就离不开子贡的贡献。
相传孔子要到楚国去,困于陈蔡之间,七日不火食,弟子皆有饥色。孔子叫子路到一家餐馆去请求帮助,子路对老板说:“我是孔子的弟子,我们师徒一行生活暂时有困难,请先生给予援助……”老板答曰:“孔子的弟子?不行!如果是‘孔方’(钱)的弟子还可以商量。”于是子路只好垂头丧气地回来报告孔子。这时,子贡挺身而出,拿出他珍藏的珠宝、美玉去换回了食物,孔子师徒才得以度过了此难关。从此,孔子对子贡刮目相看,不再歧视。
毫无疑问,子贡是聪明的。凭着这一点,子贡不但很好地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儒家学说,还成功地实现了自己人生价值的另一面——成为一代富商大贾,并因此被后世称为儒商鼻祖。
孔子周游列国时,子贡一直伴随在身边。这十几年的流浪生活,不但是他追求真知、积累政治经验的过程,同时也是他积累财富的过程。
这正是子贡值得尊敬又高人一筹的地方。他成功地将政商结合为一体,借孔子宣传自己学说的政治出游,大搞商业活动,为自己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后来他成功出使救鲁国,也为他带来了更多的商机。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2000多年后的今天,政商互动显得同样重要。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政治家的重要出访,总是在为商人开路。2003年下半年,美国财长、总统为了美国制造业频频到中国、日本来干预汇率。日本政治家为了石油更是流水般地轮番做客俄罗斯。与这些商业目的明确但外表含蓄的出访相比,有些政治家甚至直接就带上了一个较访问本身更引人注目的商业团组。与其遮遮掩掩,不如更为直接一些,反而会因此吸引到更多的眼球,收到更佳的效果。
秉承先祖子贡的智慧,新时代的中国人也正做得越来越出色。中国新一届领导人也开始为经济的持续繁荣而不断出访,他们把目标盯住了正在发展中的亚洲。如温家宝总理出访巴厘岛,短短的44个小时,温总理出席了20场活动,提出了29项倡议或主张。而更为重要的是,在“睦邻、安邻、富邻”的原则下,温总理与东盟以及日、韩领导人签署的一系列协议,给中国商人们带来了挺进亚洲的最好机遇。全方位的政商结合无疑将给中国商人带来更多的兴奋点。应该说,与2000多年前的子贡相比,如今的中国商人拥有更好、更多的机遇,他们有幸生在一个全民重商的伟大时代。
应该说,子贡是一位天才商人。孔子因此称他“亿则屡中”,非常赞赏他独到的经营思想。如今看来,子贡的经商之道在于遵循朴素的经济价值规律,掌握好市场的供求关系,贱买贵卖。他的许多商业思想,至今仍对我们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正是这些天才般的商业思想,使子贡成为了一代富商大贾。而更为可贵的是,子贡经商不是“不义而富且贵”,而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对于这样一个商业思想超前而且知识渊博、品端行正的商人来说,“儒商之祖”的称号是当之无愧的。
经商良策——计然
计然是春秋时期天下闻名的经济学家,对治理国家的策略极有研究。他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谈论治国方略,与同时代的其他人截然不同。
如果一个国家要打仗,就要首先做好后勤战略防备工作,时刻准备好待用之物。如果能知晓国库物资的多少,相互对照各种物资的供需状况,就可以做到胸有成竹、了如指掌了。计然认为,一个国家如果想要富国强兵、称雄于天下,只有首先将经济基础打好,国家物质富足了,才可能有条件训练军队,使自己的国家兵力强盛,而人民的富足,是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
计然的许多见解,不仅仅是一种治国方略,而且还是非常到位的、非常精辟和实用的“经商良策”。
比如计然说:“故岁在金,穰;水,毁;木,饥;火,旱。旱则资舟,水则资车,物之理也。六岁穰,六岁旱,十二岁一大饥。夫粜,二十病农,九十病末。末病则财不出,农病则草不辟矣。上不过八十,下不减三十,则农末俱利,平粜齐物,关市不乏,治国之道也。”计然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按照五行的说法,岁星处于金位,是丰年;处于水位,是荒年;处于木位,有饥荒;处于火位,是旱年。旱年则预造船只,水年则预造车辆,这是适应市场变化的一个经营法则。每六年一个丰年,每六年一个旱年,每十二年一次大荒年。粮食的价格,每担低于二十钱就会损害农民,高于九十钱又会损害商人。商人的利益受到损害,商品就会减少;农民的利益受到损害,土地就会荒芜。最高不超过八十钱,最低不少于三十钱,就能使农民和商人都得利。买卖公平、价格合理,使税收和商品都不匮乏,这是治理国家必须遵守的基本法则。
在这里,计然从治理国家的角度去阐述市场运行的规律,而且又从商业运作的角度谈论了应当如何去具体操作。他的观点无疑是十分有见地的、具有实战意义的。
第79节:陶朱公—范蠡
第79节:陶朱公—范蠡
除此之外,计然还认为,要在商业领域里保持长盛不败,关键要善于“用智”。他曾经这样说:“积蓄之理,务完物,无息币。以物相贸易,腐败而食之货勿留,无敢居贵,论其有余不足,则知贵贱,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财币欲具行如流水。”这段话的意思是说,经营商业的基本法则是,货物必须完好,不积压商品,在商品的销售过程中,容易腐烂的货物和食品不要长期贮存,不要囤积货物企图抬价。考察某种商品是有余还是不足,就可以预知它的贵贱。价格上扬到了极限就会下跌,下跌到极限又会上扬。因此,价格上扬时就要像对待粪土一样及时出售,当价格下跌时就要如同珍爱珠玉一样及时收购。应该使资金货物像流水一样不停地流通。
很显然,计然的这些见解十分中肯地揭示了商业运作的最为基本的规律,它对后世商人搞好经营工作具有极好的指导作用,是弥足珍贵的商业文化经典箴言。
越王勾践就是运用这些“经营理论”来治理国家,十年之后,越国终于富强起来,最终打败了强大的吴国,报仇雪耻,之后又进军中原,成为春秋时期的五大霸主之一。
陶朱公——范蠡
范蠡,字少伯,春秋末期楚国宛邑人。他是中国古代商人的圣祖,人称陶朱公。
范蠡看到越王勾践运用计然的理论治理国家,使越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十分感慨地说:“计然的策略有七种,越国只动用了其中的五条就取得了如此满意的效果,我打算也用这些策略来发家致富。”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范蠡改换姓名,到了齐国就化名为鸱夷子皮,到定陶又化名为朱公,乘坐扁舟往来于江湖之中,从事商业经营活动。
范蠡认为: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各种商品有各样的用途,发生战争需要军备,日常生活需要各种货物。透彻了解这些情况,才能掌握商品流通的规律。作为生意人,要懂得储备各种货物——干旱时期要生产舟船,洪水时期要备好车骑。农业生产变化无常,丰收时要多留储备粮,以备灾荒时用。粮食价格要保持合理标准。粮价低,农民受害,失去种田积极性,田园荒芜,杂草丛生;粮价高,商人没有收购能力,粮食卖不出去。只有让农民和商人都得利,粮食交易市场才能兴旺。这既是商经,也是治好国家的重要道理。
商品的质量要完善无疵,手中的资金要不停地周转。买卖货物,要注意其特点,易腐败的食品不要久留,尽快脱手。只有掌握了市场的供求情况,知道哪种商品过剩,哪种商品短缺,才能对其价格贵贱了如指掌。凡商品贵到极点必反贱,贱到极点必反贵。掌握住这一规律,对于贵的商品也可以像对待粪土似的尽快出手,对于贱的商品则可视如珠玉一样收取过来。
儒商之祖——子贡
子贡“结驷连骑,束帛之币,聘享诸侯,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史书上称他富比陶朱公。孔子虽然口头上“罪子贡善居积”,但内心还是偏爱他的。
那是一个久远的年代,但我们依然可以从浩若烟海的史籍中找寻到有关子贡的记载。而且幸运的是,子贡是司马迁的宠儿。在《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子贡几乎占了1/3的篇幅,司马迁毫不惜墨地告诉人们:子贡是孔子最富有的弟子。
司马迁在《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写道:孔门七十多个高徒之中,端木赐(即子贡)最为富有。孔子的另一位高徒原宪穷得连糟糠都吃不饱,隐居在简陋的小巷子里。而子贡却乘坐四马并辔齐头牵引的车子,携带束帛厚礼去访问、馈赠诸侯,所到之处,国君与他只行宾主之礼,不行君臣之礼。
第78节:经商良策—计然
第78节:经商良策—计然
孔子之所以能名扬天下,和子贡在人前人后辅助他有很大的关系。甚至可以说,孔子的成就离不开子贡的贡献。
相传孔子要到楚国去,困于陈蔡之间,七日不火食,弟子皆有饥色。孔子叫子路到一家餐馆去请求帮助,子路对老板说:“我是孔子的弟子,我们师徒一行生活暂时有困难,请先生给予援助……”老板答曰:“孔子的弟子?不行!如果是‘孔方’(钱)的弟子还可以商量。”于是子路只好垂头丧气地回来报告孔子。这时,子贡挺身而出,拿出他珍藏的珠宝、美玉去换回了食物,孔子师徒才得以度过了此难关。从此,孔子对子贡刮目相看,不再歧视。
毫无疑问,子贡是聪明的。凭着这一点,子贡不但很好地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儒家学说,还成功地实现了自己人生价值的另一面——成为一代富商大贾,并因此被后世称为儒商鼻祖。
孔子周游列国时,子贡一直伴随在身边。这十几年的流浪生活,不但是他追求真知、积累政治经验的过程,同时也是他积累财富的过程。
这正是子贡值得尊敬又高人一筹的地方。他成功地将政商结合为一体,借孔子宣传自己学说的政治出游,大搞商业活动,为自己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后来他成功出使救鲁国,也为他带来了更多的商机。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2000多年后的今天,政商互动显得同样重要。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政治家的重要出访,总是在为商人开路。2003年下半年,美国财长、总统为了美国制造业频频到中国、日本来干预汇率。日本政治家为了石油更是流水般地轮番做客俄罗斯。与这些商业目的明确但外表含蓄的出访相比,有些政治家甚至直接就带上了一个较访问本身更引人注目的商业团组。与其遮遮掩掩,不如更为直接一些,反而会因此吸引到更多的眼球,收到更佳的效果。
秉承先祖子贡的智慧,新时代的中国人也正做得越来越出色。中国新一届领导人也开始为经济的持续繁荣而不断出访,他们把目标盯住了正在发展中的亚洲。如温家宝总理出访巴厘岛,短短的44个小时,温总理出席了20场活动,提出了29项倡议或主张。而更为重要的是,在“睦邻、安邻、富邻”的原则下,温总理与东盟以及日、韩领导人签署的一系列协议,给中国商人们带来了挺进亚洲的最好机遇。全方位的政商结合无疑将给中国商人带来更多的兴奋点。应该说,与2000多年前的子贡相比,如今的中国商人拥有更好、更多的机遇,他们有幸生在一个全民重商的伟大时代。
应该说,子贡是一位天才商人。孔子因此称他“亿则屡中”,非常赞赏他独到的经营思想。如今看来,子贡的经商之道在于遵循朴素的经济价值规律,掌握好市场的供求关系,贱买贵卖。他的许多商业思想,至今仍对我们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正是这些天才般的商业思想,使子贡成为了一代富商大贾。而更为可贵的是,子贡经商不是“不义而富且贵”,而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对于这样一个商业思想超前而且知识渊博、品端行正的商人来说,“儒商之祖”的称号是当之无愧的。
经商良策——计然
计然是春秋时期天下闻名的经济学家,对治理国家的策略极有研究。他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谈论治国方略,与同时代的其他人截然不同。
如果一个国家要打仗,就要首先做好后勤战略防备工作,时刻准备好待用之物。如果能知晓国库物资的多少,相互对照各种物资的供需状况,就可以做到胸有成竹、了如指掌了。计然认为,一个国家如果想要富国强兵、称雄于天下,只有首先将经济基础打好,国家物质富足了,才可能有条件训练军队,使自己的国家兵力强盛,而人民的富足,是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
计然的许多见解,不仅仅是一种治国方略,而且还是非常到位的、非常精辟和实用的“经商良策”。
比如计然说:“故岁在金,穰;水,毁;木,饥;火,旱。旱则资舟,水则资车,物之理也。六岁穰,六岁旱,十二岁一大饥。夫粜,二十病农,九十病末。末病则财不出,农病则草不辟矣。上不过八十,下不减三十,则农末俱利,平粜齐物,关市不乏,治国之道也。”计然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按照五行的说法,岁星处于金位,是丰年;处于水位,是荒年;处于木位,有饥荒;处于火位,是旱年。旱年则预造船只,水年则预造车辆,这是适应市场变化的一个经营法则。每六年一个丰年,每六年一个旱年,每十二年一次大荒年。粮食的价格,每担低于二十钱就会损害农民,高于九十钱又会损害商人。商人的利益受到损害,商品就会减少;农民的利益受到损害,土地就会荒芜。最高不超过八十钱,最低不少于三十钱,就能使农民和商人都得利。买卖公平、价格合理,使税收和商品都不匮乏,这是治理国家必须遵守的基本法则。
在这里,计然从治理国家的角度去阐述市场运行的规律,而且又从商业运作的角度谈论了应当如何去具体操作。他的观点无疑是十分有见地的、具有实战意义的。
第79节:陶朱公—范蠡
第79节:陶朱公—范蠡
除此之外,计然还认为,要在商业领域里保持长盛不败,关键要善于“用智”。他曾经这样说:“积蓄之理,务完物,无息币。以物相贸易,腐败而食之货勿留,无敢居贵,论其有余不足,则知贵贱,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财币欲具行如流水。”这段话的意思是说,经营商业的基本法则是,货物必须完好,不积压商品,在商品的销售过程中,容易腐烂的货物和食品不要长期贮存,不要囤积货物企图抬价。考察某种商品是有余还是不足,就可以预知它的贵贱。价格上扬到了极限就会下跌,下跌到极限又会上扬。因此,价格上扬时就要像对待粪土一样及时出售,当价格下跌时就要如同珍爱珠玉一样及时收购。应该使资金货物像流水一样不停地流通。
很显然,计然的这些见解十分中肯地揭示了商业运作的最为基本的规律,它对后世商人搞好经营工作具有极好的指导作用,是弥足珍贵的商业文化经典箴言。
越王勾践就是运用这些“经营理论”来治理国家,十年之后,越国终于富强起来,最终打败了强大的吴国,报仇雪耻,之后又进军中原,成为春秋时期的五大霸主之一。
陶朱公——范蠡
范蠡,字少伯,春秋末期楚国宛邑人。他是中国古代商人的圣祖,人称陶朱公。
范蠡看到越王勾践运用计然的理论治理国家,使越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十分感慨地说:“计然的策略有七种,越国只动用了其中的五条就取得了如此满意的效果,我打算也用这些策略来发家致富。”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范蠡改换姓名,到了齐国就化名为鸱夷子皮,到定陶又化名为朱公,乘坐扁舟往来于江湖之中,从事商业经营活动。
范蠡认为: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各种商品有各样的用途,发生战争需要军备,日常生活需要各种货物。透彻了解这些情况,才能掌握商品流通的规律。作为生意人,要懂得储备各种货物——干旱时期要生产舟船,洪水时期要备好车骑。农业生产变化无常,丰收时要多留储备粮,以备灾荒时用。粮食价格要保持合理标准。粮价低,农民受害,失去种田积极性,田园荒芜,杂草丛生;粮价高,商人没有收购能力,粮食卖不出去。只有让农民和商人都得利,粮食交易市场才能兴旺。这既是商经,也是治好国家的重要道理。
商品的质量要完善无疵,手中的资金要不停地周转。买卖货物,要注意其特点,易腐败的食品不要久留,尽快脱手。只有掌握了市场的供求情况,知道哪种商品过剩,哪种商品短缺,才能对其价格贵贱了如指掌。凡商品贵到极点必反贱,贱到极点必反贵。掌握住这一规律,对于贵的商品也可以像对待粪土似的尽快出手,对于贱的商品则可视如珠玉一样收取过来。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