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作者:祝春亭 更新:2021-11-25 17:18
合约给带回香港,李小龙大笔一挥,使他的第三大宏愿成为伸手可触的现实。
这部影片的制作资金预算是60万美元(但实际上用了80多万),这在好莱坞属一般标准,但对港台等华语片的公司来说,无疑是一部巨片。这使得依然是空壳的协和公司名声大噪,大有与邵氏、国泰等大公司平分秋色之势。
该片的英文片名是《ENTER THE DRAGON》,中文片名为《龙争虎斗》。李小龙喜欢以“龙”为片名,一则取自自己的名字,二则象征中国。李小龙对原剧本《血与钢》不甚满意,提了一大堆意见。制片人温特杜尔向李小龙保证,他们会请好莱坞最杰出的电影剧作家改写成电影分镜头剧本。
温特杜尔对这部影片充满信心,他说:“对武艺来说,这真是无与伦比的美,好象在跳一种致命的芭蕾舞,不管他们之中的敌意,我们无法拒绝经由他们的步伐,领悟到惊心动魄的打斗。”
1973年元月,华纳公司的人飞赴香港。他们有:制片人温特杜尔、保罗希勒,导演罗勃·高洛斯,演员杰凯利、约翰·萨克逊、安娜姬贝莉等。
高洛斯是好莱坞著名导演,早年曾两次获得奥斯卡金像奖的提名。他是个摄影师出身的导演,他摄影的第一部影片《卡德莱克》就不同凡响,获奥斯卡最佳短片奖的提名。
高洛斯在《龙争虎斗》封镜后,接受记者采访时谈感想:
“拍片时最令我吃惊的是李小龙何以演得那么好。有人曾告诉我:李小龙不需要把戏‘演’出来,他全身都是戏,他只是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就行了。是的,他确实使我惊讶不已。他是一个好演员,也是一个超群绝伦的武术师。”
“你就是花上100万美元,在好莱坞的布景厂里,也难再见到香港那种东方式的情调。那种场面、音响,甚至气味,合起来给予参与拍摄的人一种强烈的、逼真的实感。东方的确是世界上一个令人向往的地方,它包括无尽的奥秘和可能性。”
尽管高洛斯对李小龙、对香港赞不绝口,但美方人士却适应不了香港的气候与环境,也适应不了李小龙玩命的工作方式和暴躁的作风。
《龙争虎斗》的拍摄可谓多灾多难。
嘉禾厂的拍摄条件远比好莱坞差得多。因故事情节主要是在荒僻岛屿上展开,岛上搭建了大规模的外景场地,大部份镜头要在这里拍摄。
辛苦自不用说,几乎每一个美方人员都染上疾病。港方参加演出的演员有石坚、钟玲玲、茅瑛、杨斯等,他们也叫苦不迭。
李小龙对人太严了。他是个追求完美的人,他要求这部影片要超过前三部影片,他为他的每一个动作都苦思苦想,呕心沥血,他吃的苦头、付出的精力自然比任何人都大。同时,他又把对自己的严要求强加于任何人头上,不光是对演员,对灯光、美工、化妆等人员亦是如此,使人不敢马虎,但心存怨言,觉得他在吹毛求疵。
分镜头剧本与拍摄几乎是同步进行,即边拍边写,依据是整个故事框架和拍摄的实际状况与效果。操刀人是好莱坞的资深电影剧作家米歇尔·艾伦。一开始,李小龙就对他颇不满意,认为他根本不懂中国功夫、中国的风俗习惯。李小龙对他很不恭敬,与他谈论剧情发展及人物对白,不是以商榷的口气,而是在质问。
那时候,剧组人员看见李小龙喋喋不休地骂艾伦,好像艾伦不是邀请而来的,而是因犯滔天罪行来接受审判的。知情的人,都认为李小龙太过份,而不是太认真。李小龙对艾伦写出的场面片断,不仅仅是挑剔中国功夫之类的常识问题,而是要与他想的完全一样——然而,谁也不知道李小龙肚里是怎么想的,甚至连李小龙也不知道!
也许,在艾伦一生的创作生涯中,没遇过李小龙这么难侍候的主。他说一些玄之又玄、空之又空的武道哲学,再叫人用具体画面表现出来,并且要形神兼备;他昨天讲的意图,第二天一早就可推翻,甚至马上就可推翻,但责任却要由艾伦担当,谴责艾伦把他的话当耳边风。
这种情况,艾伦怎能与李小龙共事相处?但他却有股子非得把剧本写好写完的韧性。结果,李小龙声称:不能跟艾伦共事下去!
李小龙对艾伦的不满,导致与制片人温特杜尔的冲突,李小龙声色俱厉地指责温特杜尔在剧作人选上的严重失策:“他(指艾伦)根本就不懂中国的功夫!什么都不懂!若是我,比他强一千一万倍!你应该知道谁适合写我主演的剧本,你这样做,是存心要把剧本弄得一团糟!”
这真是无稽之谈,作为投资方的代表制片人,会存心把剧本弄糟么?温特杜尔哭笑不得,又异常地恼怒。为了大局,温特杜尔忍住火气跟李小龙作解释。他承认艾伦是不懂中国功夫,他认为艾伦仍不失为一名杰出的电影剧作家。问题是如何协调好,使艾伦能够有效地按你的意图创作。
温特杜尔很含蓄地说出这番话,事实上,李小龙古怪多变而又急躁易怒的脾气,谁也无法与他协调好。
李小龙仍在厉声指责温特杜尔,在这种情况下,艾伦忍不住反驳李小龙,说李小龙作为“武术指导”,而剧本未把中国功夫写得规范传神,武术指导也有不可推卸之责。
李小龙暴跳如雷,立即宣布炒艾伦的鱿鱼,叫他卷行李回美国去,声称这一辈子再也不愿见到他。
李小龙没这个权,编剧是受雇于制片人的。温特杜尔为了顾全李小龙的面子,也是为了争吵不再升级,他跟几个美方人士把艾伦劝离片场的宿舍,并且把艾伦的行李也拿走了。
这事真不好办,米歇尔·艾伦已跟温特杜尔签了协约。再说尚未封镜就打道回府,艾伦的面子往哪搁?温特杜尔跟邹文怀商议后,把艾伦安排到一家高档酒店住下,一切待遇不变,若不再继续《龙争虎斗》,艾伦可干别的。
温特杜尔仍希望李小龙回心转意,并及时向华纳公司总部汇报了这事。
李小龙是个喜欢意气用事的人,他一旦知错,会在内心悔恨不迭,并默默地改正。风波暂时平息后,温特杜尔希望李小龙突然问起艾伦来,说怎不见他找我谈本子。
李小龙没这样,他说:“我来写!”李小龙一头扎进写字间。但没多久,又悻悻出来。他要干的事委实太多,他除了主演兼武术指导,还要越俎代庖管制片、导演、摄影、灯光、道具……等等一切大大小小、已有专人司职的事。
李小龙总是不相信别人,只相信自己。
拍摄离不开脚本,停机就意味着浪费大量的资金。在碰头会上,李小龙说原剧本不行,温特杜尔说:“我们会请好莱坞最优秀,也最擅长写动作片的电影剧作家重新创作,比如史达灵·施里芬……等等。”他一连点了五六个人名,看李小龙的反应。李小龙回答说:“我要最好的!”
李小龙回到住处,在俩人的通话中谈及编剧人选事宜,温特杜尔再一次以暗示的方式推荐施里芬。李小龙仍是那句话:“我要最好的。”
“李小龙已经不需要施里芬了。”这是俩位制片温特杜尔与保罗希勒共同得出的结论,但他们闹不清李小龙为什么对他们的暗示无动于衷,似乎压根就不知道好莱坞有个金像奖剧作家史达灵·施里芬。也许,李小龙名气太大,忘掉了老朋友;也许,李小龙想证明:没有你施里芬,我李小龙照样能主演好莱坞影片,照样有人为我写出功夫片剧本。
出乎他们意料的,是李小龙在最后一次通话中,却责怪起温特杜尔没请施里芬来!温特杜尔好气又好笑,实在弄不清李小龙肚里是怎么想的,直觉得他神经有毛病。
应该说,这是事情的转机,现在唯有施里芬能拯救剧本。他熟悉中国功夫,跟李小龙相处多年,算得上半个中国通,他是李小龙最敬佩的好莱坞剧作家,他们近来的关系只是疏远了,并末破裂。
华纳公司总部,已有人在做施里芬的工作。施里芬最初怎么都不同意,他苦笑道:“我现在无法讨到李小龙的好。”莲达跟施里芬通了电话,说李小龙现在十分困难,很需要你帮助,也只有你能帮助。莲达的口气真诚恳切,并且近于哀求,施里芬道:“你不用再说了,我马上就动身。”
施里芬与李小龙在片场见面,没有任何客套,马上就讨论剧本。在工作中,他们也常发生争执,但很快就意见一致。有时,李小龙还会在争执不下的情况下,主动做出让步。这使温特杜尔感到惊喜。也许李小龙已完全恢复理智,他应该知道,他如果把施里芬得罪走,不再会有第二个人赶来香港“擦屁股”。
米歇尔·艾伦仍住在九龙的酒店,仍暗中参与剧本的创作。因为剧本的前半部是他写的,施里芬在许多问题上仍需跟他商量,尽可使剧本既让李小龙满意,又符合摄制要求。
一天,李小龙在九龙街头看见悠闲散步的米歇尔·艾伦,李小龙膛目惊诧,正欲追过去问话。
“被李小龙撵回美国去”的米歇尔·艾伦自知不妙,很快就从李小龙视线下消失。李小龙找到温特杜尔,向他大发雷霆,要他立即买机票让那个“美国佬滚回美国去!”
艾伦带着一颗破碎的心回美国。他说:“平心而论,李小龙确实是个完美主义者,一切都想弄得好上加好。可我无法忍受他的作风,在我看来,他不仅像个暴君,而且像个疯子。”
《龙争虎斗》预计在四星期内拍峻,但事实上拍了十星期。困难比想象的要多得多,好莱坞的制片方式在这里寸步难行。
制片人温特杜尔对此心如火焚,他对外界抱怨道:
“这里与好莱坞是完全不同的,香港人对什么都说‘行’,但并不是真的‘行’。
这部影片的制作资金预算是60万美元(但实际上用了80多万),这在好莱坞属一般标准,但对港台等华语片的公司来说,无疑是一部巨片。这使得依然是空壳的协和公司名声大噪,大有与邵氏、国泰等大公司平分秋色之势。
该片的英文片名是《ENTER THE DRAGON》,中文片名为《龙争虎斗》。李小龙喜欢以“龙”为片名,一则取自自己的名字,二则象征中国。李小龙对原剧本《血与钢》不甚满意,提了一大堆意见。制片人温特杜尔向李小龙保证,他们会请好莱坞最杰出的电影剧作家改写成电影分镜头剧本。
温特杜尔对这部影片充满信心,他说:“对武艺来说,这真是无与伦比的美,好象在跳一种致命的芭蕾舞,不管他们之中的敌意,我们无法拒绝经由他们的步伐,领悟到惊心动魄的打斗。”
1973年元月,华纳公司的人飞赴香港。他们有:制片人温特杜尔、保罗希勒,导演罗勃·高洛斯,演员杰凯利、约翰·萨克逊、安娜姬贝莉等。
高洛斯是好莱坞著名导演,早年曾两次获得奥斯卡金像奖的提名。他是个摄影师出身的导演,他摄影的第一部影片《卡德莱克》就不同凡响,获奥斯卡最佳短片奖的提名。
高洛斯在《龙争虎斗》封镜后,接受记者采访时谈感想:
“拍片时最令我吃惊的是李小龙何以演得那么好。有人曾告诉我:李小龙不需要把戏‘演’出来,他全身都是戏,他只是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就行了。是的,他确实使我惊讶不已。他是一个好演员,也是一个超群绝伦的武术师。”
“你就是花上100万美元,在好莱坞的布景厂里,也难再见到香港那种东方式的情调。那种场面、音响,甚至气味,合起来给予参与拍摄的人一种强烈的、逼真的实感。东方的确是世界上一个令人向往的地方,它包括无尽的奥秘和可能性。”
尽管高洛斯对李小龙、对香港赞不绝口,但美方人士却适应不了香港的气候与环境,也适应不了李小龙玩命的工作方式和暴躁的作风。
《龙争虎斗》的拍摄可谓多灾多难。
嘉禾厂的拍摄条件远比好莱坞差得多。因故事情节主要是在荒僻岛屿上展开,岛上搭建了大规模的外景场地,大部份镜头要在这里拍摄。
辛苦自不用说,几乎每一个美方人员都染上疾病。港方参加演出的演员有石坚、钟玲玲、茅瑛、杨斯等,他们也叫苦不迭。
李小龙对人太严了。他是个追求完美的人,他要求这部影片要超过前三部影片,他为他的每一个动作都苦思苦想,呕心沥血,他吃的苦头、付出的精力自然比任何人都大。同时,他又把对自己的严要求强加于任何人头上,不光是对演员,对灯光、美工、化妆等人员亦是如此,使人不敢马虎,但心存怨言,觉得他在吹毛求疵。
分镜头剧本与拍摄几乎是同步进行,即边拍边写,依据是整个故事框架和拍摄的实际状况与效果。操刀人是好莱坞的资深电影剧作家米歇尔·艾伦。一开始,李小龙就对他颇不满意,认为他根本不懂中国功夫、中国的风俗习惯。李小龙对他很不恭敬,与他谈论剧情发展及人物对白,不是以商榷的口气,而是在质问。
那时候,剧组人员看见李小龙喋喋不休地骂艾伦,好像艾伦不是邀请而来的,而是因犯滔天罪行来接受审判的。知情的人,都认为李小龙太过份,而不是太认真。李小龙对艾伦写出的场面片断,不仅仅是挑剔中国功夫之类的常识问题,而是要与他想的完全一样——然而,谁也不知道李小龙肚里是怎么想的,甚至连李小龙也不知道!
也许,在艾伦一生的创作生涯中,没遇过李小龙这么难侍候的主。他说一些玄之又玄、空之又空的武道哲学,再叫人用具体画面表现出来,并且要形神兼备;他昨天讲的意图,第二天一早就可推翻,甚至马上就可推翻,但责任却要由艾伦担当,谴责艾伦把他的话当耳边风。
这种情况,艾伦怎能与李小龙共事相处?但他却有股子非得把剧本写好写完的韧性。结果,李小龙声称:不能跟艾伦共事下去!
李小龙对艾伦的不满,导致与制片人温特杜尔的冲突,李小龙声色俱厉地指责温特杜尔在剧作人选上的严重失策:“他(指艾伦)根本就不懂中国的功夫!什么都不懂!若是我,比他强一千一万倍!你应该知道谁适合写我主演的剧本,你这样做,是存心要把剧本弄得一团糟!”
这真是无稽之谈,作为投资方的代表制片人,会存心把剧本弄糟么?温特杜尔哭笑不得,又异常地恼怒。为了大局,温特杜尔忍住火气跟李小龙作解释。他承认艾伦是不懂中国功夫,他认为艾伦仍不失为一名杰出的电影剧作家。问题是如何协调好,使艾伦能够有效地按你的意图创作。
温特杜尔很含蓄地说出这番话,事实上,李小龙古怪多变而又急躁易怒的脾气,谁也无法与他协调好。
李小龙仍在厉声指责温特杜尔,在这种情况下,艾伦忍不住反驳李小龙,说李小龙作为“武术指导”,而剧本未把中国功夫写得规范传神,武术指导也有不可推卸之责。
李小龙暴跳如雷,立即宣布炒艾伦的鱿鱼,叫他卷行李回美国去,声称这一辈子再也不愿见到他。
李小龙没这个权,编剧是受雇于制片人的。温特杜尔为了顾全李小龙的面子,也是为了争吵不再升级,他跟几个美方人士把艾伦劝离片场的宿舍,并且把艾伦的行李也拿走了。
这事真不好办,米歇尔·艾伦已跟温特杜尔签了协约。再说尚未封镜就打道回府,艾伦的面子往哪搁?温特杜尔跟邹文怀商议后,把艾伦安排到一家高档酒店住下,一切待遇不变,若不再继续《龙争虎斗》,艾伦可干别的。
温特杜尔仍希望李小龙回心转意,并及时向华纳公司总部汇报了这事。
李小龙是个喜欢意气用事的人,他一旦知错,会在内心悔恨不迭,并默默地改正。风波暂时平息后,温特杜尔希望李小龙突然问起艾伦来,说怎不见他找我谈本子。
李小龙没这样,他说:“我来写!”李小龙一头扎进写字间。但没多久,又悻悻出来。他要干的事委实太多,他除了主演兼武术指导,还要越俎代庖管制片、导演、摄影、灯光、道具……等等一切大大小小、已有专人司职的事。
李小龙总是不相信别人,只相信自己。
拍摄离不开脚本,停机就意味着浪费大量的资金。在碰头会上,李小龙说原剧本不行,温特杜尔说:“我们会请好莱坞最优秀,也最擅长写动作片的电影剧作家重新创作,比如史达灵·施里芬……等等。”他一连点了五六个人名,看李小龙的反应。李小龙回答说:“我要最好的!”
李小龙回到住处,在俩人的通话中谈及编剧人选事宜,温特杜尔再一次以暗示的方式推荐施里芬。李小龙仍是那句话:“我要最好的。”
“李小龙已经不需要施里芬了。”这是俩位制片温特杜尔与保罗希勒共同得出的结论,但他们闹不清李小龙为什么对他们的暗示无动于衷,似乎压根就不知道好莱坞有个金像奖剧作家史达灵·施里芬。也许,李小龙名气太大,忘掉了老朋友;也许,李小龙想证明:没有你施里芬,我李小龙照样能主演好莱坞影片,照样有人为我写出功夫片剧本。
出乎他们意料的,是李小龙在最后一次通话中,却责怪起温特杜尔没请施里芬来!温特杜尔好气又好笑,实在弄不清李小龙肚里是怎么想的,直觉得他神经有毛病。
应该说,这是事情的转机,现在唯有施里芬能拯救剧本。他熟悉中国功夫,跟李小龙相处多年,算得上半个中国通,他是李小龙最敬佩的好莱坞剧作家,他们近来的关系只是疏远了,并末破裂。
华纳公司总部,已有人在做施里芬的工作。施里芬最初怎么都不同意,他苦笑道:“我现在无法讨到李小龙的好。”莲达跟施里芬通了电话,说李小龙现在十分困难,很需要你帮助,也只有你能帮助。莲达的口气真诚恳切,并且近于哀求,施里芬道:“你不用再说了,我马上就动身。”
施里芬与李小龙在片场见面,没有任何客套,马上就讨论剧本。在工作中,他们也常发生争执,但很快就意见一致。有时,李小龙还会在争执不下的情况下,主动做出让步。这使温特杜尔感到惊喜。也许李小龙已完全恢复理智,他应该知道,他如果把施里芬得罪走,不再会有第二个人赶来香港“擦屁股”。
米歇尔·艾伦仍住在九龙的酒店,仍暗中参与剧本的创作。因为剧本的前半部是他写的,施里芬在许多问题上仍需跟他商量,尽可使剧本既让李小龙满意,又符合摄制要求。
一天,李小龙在九龙街头看见悠闲散步的米歇尔·艾伦,李小龙膛目惊诧,正欲追过去问话。
“被李小龙撵回美国去”的米歇尔·艾伦自知不妙,很快就从李小龙视线下消失。李小龙找到温特杜尔,向他大发雷霆,要他立即买机票让那个“美国佬滚回美国去!”
艾伦带着一颗破碎的心回美国。他说:“平心而论,李小龙确实是个完美主义者,一切都想弄得好上加好。可我无法忍受他的作风,在我看来,他不仅像个暴君,而且像个疯子。”
《龙争虎斗》预计在四星期内拍峻,但事实上拍了十星期。困难比想象的要多得多,好莱坞的制片方式在这里寸步难行。
制片人温特杜尔对此心如火焚,他对外界抱怨道:
“这里与好莱坞是完全不同的,香港人对什么都说‘行’,但并不是真的‘行’。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