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作者:李亚平 更新:2021-11-25 16:45
(13)《宋史》卷371《宇文虚中传》。
(14)同上。
(15)《宋史纪事本末》卷53《复燕云》。
(16)《宋史纪事本末》卷53《复燕云》。
(17)《清波别志》卷下。
(18)同上。
(19)《三朝北盟会编》卷1.(20)《辽史》《耶律乙辛传》。
(21)见柏杨《中国人史纲》第二十五章。
(22)《宣和遗事》前集。
(23)《宋史》卷470《王黼传》,《东都事略》卷106《王黼传》,《宋人轶事汇编》卷14《王黼》。
(24)《宋史纪事本末》卷53《复燕云》。
(25)陈乐素:《宋徽宗谋复燕云之失败》,见《求是集》第一集第56页。
(26)见《宋帝列传》“宋徽宗”第181页。
(27)《宋人轶事汇编》卷13《蔡京》
第五章解读赵构:骑泥马渡江的皇帝
公元1127年,岁在丁未,既是北宋靖康二年,又是南宋建炎元年。按照生肖纪年,这一年属羊。
中国人应该永远记住这个年份。
开年,一进入正月,大宋帝国遭遇灭顶之灾:继帝国首都沦陷敌手,它的两位皇帝——宋徽宗赵佶和他的大儿子宋钦宗赵桓相继成为大金骑兵俘虏。徽宗皇帝的第九个儿子康王赵构侥幸脱身,旋即逃往南京。当年五月一日,赵构在南京应天府称帝,建立南宋政权,改年号靖康二年为建炎元年。时年21岁。他是宋朝的第十位皇帝,也是南宋的第一位皇帝,史称宋高宗。
宋高宗赵构,或许是中国帝王中最难加以评论的一位皇帝。对于一般不研究历史的人来说,很有可能根本就不知道这位皇帝是何许人。但是,假如提起这位皇帝的两位大臣来,只要是中国人,大约没有人会不知道。这两位知名度极大的人物,一位是岳飞,一位就是秦桧。如果有哪个中国人说自己不知道这两个人,那么,人们一定会认为此人有毛病,而且毛病得的还不轻。很多人也只有在说起这两位时,才会恍惚知道:呵,原来宋高宗赵构就是这两位时的皇帝。
两位知名度极高的大臣和一位不太知名的皇帝,丝毫说明不了这位皇帝昏庸或者无能;我们必须承认,这位皇帝极其复杂,经常是隐藏在重重迷雾之中;而且,他还时不时就被包围在政治的、道德的、国家的、种族的等等激情之中。这使我们要看透他即便不是不可能,也是十分困难。因此,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只能依靠推测才能理解这位皇帝。好在这种推测所必须倚赖的资料还算丰富。
假如不是父皇宋徽宗过分轻佻与荒唐,导致家破国亡,康王赵构本来是没有机会登上皇位的。
按照中国皇家传统,宋徽宗立长子赵桓为太子;他最喜欢的则是第三个儿子郓王赵楷。作为第九个儿子,赵构除了天生神力之外,其他方面似乎没有什么特别突出、特别引人注目的地方。
史书记载说:赵构可以两臂平举各一百一十斤的东西,走数百步,边上看着的人无不惊骇叹服(1);他还喜欢骑马射箭,开弓一石五斗。按照宋朝军队的制度,这算是武艺超群,已经达到了选拔皇帝近卫队的标准(2)。"奇"书"网-Q'i's'u'u'.'C'o'm"按今天的说法,差不多相当于运动健将级水平。但是,光凭这些显然还不足以取得继承皇位的资格。他还需要更加令人敬畏的力量帮助才行。这种力量出现了,这就是冥冥之中的宿命。
继宋真宗签订“澶渊之盟”之后,北宋与辽国之间已经和平相处了一百一十九年。按照国际关系中惯常的虚伪作法,两国间的关系被形容成“兄弟之邦”。十几年前,准确地说是公元1113年,在辽国后院松花江上游的白山黑水之间,崛起了一个女真族部落,叛离其宗主辽国而独立,一年之后就建立了号称“金国”的国家。于是,宋徽宗和手下一帮后来公认的坏蛋,如蔡京、童贯、王黼等等认为有机可乘,一厢情愿地想要火中取栗。于是,绕过辽国,从海上主动前去与金国联系,希望联合起来,腹背夹击,搞垮辽国。宋方一厢情愿地希望,由此收回当年石敬瑭割让出去的燕云十六州,完成朝代的夙愿。于是,形成了著名的宋、金“海上之盟”。
报仇雪恨收复失地,这本身没有错。问题是,此时的大宋帝国正是梁山泊好汉和方腊们扯旗造反的时候,整个国家贪官污吏横行,人民动荡不安,社会百孔千疮,军队腐败不堪,根本没有能力去实现自己的承诺和梦想。而且,我们知道,在任何时代任何地方,靠背信弃义、投机取巧来获取利益,都是一种玩火的行为;更何况,宋朝的新伙伴——金国,本身就是一个只凭实力说话,其他一概不管不顾的强盗。宋朝的行为,根本就像一个没有实力的骗子,邀请一个有实力而且比自己聪明的强盗合伙干坏事。骗子自以为聪明,处处想占强盗的便宜;结果,既让强盗看出了自己的虚张声势,又给了强盗打上家门、吃掉自己的理由,惹得大火烧身。
金国用十年左右时间,基本没用宋朝帮忙,就灭掉了立国两百多年的大辽帝国。
事实上,此时的大宋帝国,不但谈不上帮别人的忙,它自己根本就是越帮越忙,把事情搞得一塌糊涂。在与辽国的对峙中,宋朝的军队很少有不是一触即溃的时候。这使金国彻底看透了:大宋帝国原来不过是一帮冠冕堂皇的小混混儿加慷慨激昂的小骗子而已,他们究竟依仗什么、究竟凭什么资格敢于如此大胆地来玩火,让人实在看不懂。此时,金国人也拿到了足够多大宋帝国背信弃义又不堪一击的证据,从而,对这个庞然大物已然完全丧失了曾经有过的敬意。于是,挥兵南下,直取开封。
就这样,到公元1127年,大宋帝国通过“海上之盟”,给自己惹来了中国历史上少见的塌天大祸——首都陷落,父子两代国家元首沦为俘虏,将近一半的国土惨遭蹂躏。这就是令许多中国人痛不欲生的“靖康之耻”。
北宋帝国就此灭亡。
事实上,诚如我们所看到的那样,五年前,公元1122年,即宣和四年四月十日,当童贯率领十五万大军意气风发地杀向边关时,大宋帝国君臣的自我感觉极佳。
徽宗皇帝向童贯面授机宜,为上中下三策:如果辽国人民壶浆箪食以迎王师,不战而收复旧地,是为上策;如果辽国人纳款称藩,则为中策;如其不服,按兵巡边实为下策(3)。
童贯和皇帝想到一起去了,他们经常能够想到一起。童贯同样希望建立不战而拿下敌国的不世奇功。于是,他组织了一系列招降纳叛工作。谁知,被宋朝背信弃义深深激怒的辽国人根本不买账,竟然组织起一支不到两万人的部队前来迎战。
此后所发生的事情,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这支被金国军队打得毫无还手之力的辽国军队,居然如虎入羊群一般地杀入大宋帝国军队大砍大杀,将数倍于己,由宋朝名将担任前敌总指挥的两路宋军打得溃不成军。史书记载说:“自河北雄县以南,任丘以北以及雄县以西,直到保定、正定一带,死尸枕藉,不可胜计。”有一种说法认为,仅仅是因为辽军不想扩大事态,主动收兵,宋军才避免了全军覆没的命运(4)。
这种说法很有可能是成立的。因为,辽军取胜后,曾经派了一位使者来见童贯,相当委婉地对童贯说:“女真人属于叛逆性质,宋朝也应该一样厌恶这种行为。如果贪图眼前蝇头小利,抛弃百年友好誓约;与豺狼结为邻居,为日后留下隐患,实在是不可取。救灾恤邻,是古往今来通行的道理,还望您能再考虑考虑。”应该说,这番话说得中肯而得体,相当通情达理(5)。可惜,此时已经没有什么人能够听进去了。
史书载:徽宗皇帝“闻兵败惧甚,遂诏班师。”(6)
不久,由于天祚皇帝逃得无影无踪,新立的辽国皇帝此时又突然死去,辽国发生国丧。宋朝君臣认为这是个好机会,于是,第二次派童贯提大兵北伐。这一次,主持国政的辽国萧太后顶不住了,派使者晋见童贯,奉上降表,请求念及一百一十九年的睦邻邦交,不要再打了;辽国愿意降为臣属,永为屏藩。童贯不允,下令将来使赶出去。这位使者痛哭着高喊:“辽宋两国,百年和好;盟约誓书,字字俱在;你能欺国,不能欺天。”(7)
结果,事情又一次出乎所有人们的意料:据说,此次迎战的辽军,全部加起来大约有一万人左右,而宋军则至少在十数万人以上。在这种力量对比的情势之下,宋军竟然又一次溃不成军,而且几乎是全军覆没。史书记载说:宋军“自相践蹂,奔堕崖涧者莫知其数”,“陈尸百余里”。而且,经此一役,自三十年前神宗时代起,积累的军备物资、粮草钱财损失殆尽(8)。
这一次,童贯也被打怕了。他害怕朝廷怪罪,秘密派遣部下,前往金国请求派兵夹攻燕京。当年十二月,金兵经居庸关,直捣燕京,很快就将燕京拿到了手。
到此为止,除了两座主动投降的城池之外,堂皇天兵屡屡败绩,几乎无所建树。第一次打败之后,金兵地理隔绝,不知道这个消息。徽宗君臣在给金国皇帝的国书中,还口无遮拦地告诉对方:大宋帝国的军队如约出动,屡败契丹,俘获甚众,军威大震云云。等到第二次大败时,恰好大宋帝国使臣刚刚到达金国大营,不久,就传来了宋军的败报;而且,开战以来,大宋帝国军队大败两次,小败无数,无一胜仗的消息也陆陆续续传到金方的耳朵里。
(14)同上。
(15)《宋史纪事本末》卷53《复燕云》。
(16)《宋史纪事本末》卷53《复燕云》。
(17)《清波别志》卷下。
(18)同上。
(19)《三朝北盟会编》卷1.(20)《辽史》《耶律乙辛传》。
(21)见柏杨《中国人史纲》第二十五章。
(22)《宣和遗事》前集。
(23)《宋史》卷470《王黼传》,《东都事略》卷106《王黼传》,《宋人轶事汇编》卷14《王黼》。
(24)《宋史纪事本末》卷53《复燕云》。
(25)陈乐素:《宋徽宗谋复燕云之失败》,见《求是集》第一集第56页。
(26)见《宋帝列传》“宋徽宗”第181页。
(27)《宋人轶事汇编》卷13《蔡京》
第五章解读赵构:骑泥马渡江的皇帝
公元1127年,岁在丁未,既是北宋靖康二年,又是南宋建炎元年。按照生肖纪年,这一年属羊。
中国人应该永远记住这个年份。
开年,一进入正月,大宋帝国遭遇灭顶之灾:继帝国首都沦陷敌手,它的两位皇帝——宋徽宗赵佶和他的大儿子宋钦宗赵桓相继成为大金骑兵俘虏。徽宗皇帝的第九个儿子康王赵构侥幸脱身,旋即逃往南京。当年五月一日,赵构在南京应天府称帝,建立南宋政权,改年号靖康二年为建炎元年。时年21岁。他是宋朝的第十位皇帝,也是南宋的第一位皇帝,史称宋高宗。
宋高宗赵构,或许是中国帝王中最难加以评论的一位皇帝。对于一般不研究历史的人来说,很有可能根本就不知道这位皇帝是何许人。但是,假如提起这位皇帝的两位大臣来,只要是中国人,大约没有人会不知道。这两位知名度极大的人物,一位是岳飞,一位就是秦桧。如果有哪个中国人说自己不知道这两个人,那么,人们一定会认为此人有毛病,而且毛病得的还不轻。很多人也只有在说起这两位时,才会恍惚知道:呵,原来宋高宗赵构就是这两位时的皇帝。
两位知名度极高的大臣和一位不太知名的皇帝,丝毫说明不了这位皇帝昏庸或者无能;我们必须承认,这位皇帝极其复杂,经常是隐藏在重重迷雾之中;而且,他还时不时就被包围在政治的、道德的、国家的、种族的等等激情之中。这使我们要看透他即便不是不可能,也是十分困难。因此,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只能依靠推测才能理解这位皇帝。好在这种推测所必须倚赖的资料还算丰富。
假如不是父皇宋徽宗过分轻佻与荒唐,导致家破国亡,康王赵构本来是没有机会登上皇位的。
按照中国皇家传统,宋徽宗立长子赵桓为太子;他最喜欢的则是第三个儿子郓王赵楷。作为第九个儿子,赵构除了天生神力之外,其他方面似乎没有什么特别突出、特别引人注目的地方。
史书记载说:赵构可以两臂平举各一百一十斤的东西,走数百步,边上看着的人无不惊骇叹服(1);他还喜欢骑马射箭,开弓一石五斗。按照宋朝军队的制度,这算是武艺超群,已经达到了选拔皇帝近卫队的标准(2)。"奇"书"网-Q'i's'u'u'.'C'o'm"按今天的说法,差不多相当于运动健将级水平。但是,光凭这些显然还不足以取得继承皇位的资格。他还需要更加令人敬畏的力量帮助才行。这种力量出现了,这就是冥冥之中的宿命。
继宋真宗签订“澶渊之盟”之后,北宋与辽国之间已经和平相处了一百一十九年。按照国际关系中惯常的虚伪作法,两国间的关系被形容成“兄弟之邦”。十几年前,准确地说是公元1113年,在辽国后院松花江上游的白山黑水之间,崛起了一个女真族部落,叛离其宗主辽国而独立,一年之后就建立了号称“金国”的国家。于是,宋徽宗和手下一帮后来公认的坏蛋,如蔡京、童贯、王黼等等认为有机可乘,一厢情愿地想要火中取栗。于是,绕过辽国,从海上主动前去与金国联系,希望联合起来,腹背夹击,搞垮辽国。宋方一厢情愿地希望,由此收回当年石敬瑭割让出去的燕云十六州,完成朝代的夙愿。于是,形成了著名的宋、金“海上之盟”。
报仇雪恨收复失地,这本身没有错。问题是,此时的大宋帝国正是梁山泊好汉和方腊们扯旗造反的时候,整个国家贪官污吏横行,人民动荡不安,社会百孔千疮,军队腐败不堪,根本没有能力去实现自己的承诺和梦想。而且,我们知道,在任何时代任何地方,靠背信弃义、投机取巧来获取利益,都是一种玩火的行为;更何况,宋朝的新伙伴——金国,本身就是一个只凭实力说话,其他一概不管不顾的强盗。宋朝的行为,根本就像一个没有实力的骗子,邀请一个有实力而且比自己聪明的强盗合伙干坏事。骗子自以为聪明,处处想占强盗的便宜;结果,既让强盗看出了自己的虚张声势,又给了强盗打上家门、吃掉自己的理由,惹得大火烧身。
金国用十年左右时间,基本没用宋朝帮忙,就灭掉了立国两百多年的大辽帝国。
事实上,此时的大宋帝国,不但谈不上帮别人的忙,它自己根本就是越帮越忙,把事情搞得一塌糊涂。在与辽国的对峙中,宋朝的军队很少有不是一触即溃的时候。这使金国彻底看透了:大宋帝国原来不过是一帮冠冕堂皇的小混混儿加慷慨激昂的小骗子而已,他们究竟依仗什么、究竟凭什么资格敢于如此大胆地来玩火,让人实在看不懂。此时,金国人也拿到了足够多大宋帝国背信弃义又不堪一击的证据,从而,对这个庞然大物已然完全丧失了曾经有过的敬意。于是,挥兵南下,直取开封。
就这样,到公元1127年,大宋帝国通过“海上之盟”,给自己惹来了中国历史上少见的塌天大祸——首都陷落,父子两代国家元首沦为俘虏,将近一半的国土惨遭蹂躏。这就是令许多中国人痛不欲生的“靖康之耻”。
北宋帝国就此灭亡。
事实上,诚如我们所看到的那样,五年前,公元1122年,即宣和四年四月十日,当童贯率领十五万大军意气风发地杀向边关时,大宋帝国君臣的自我感觉极佳。
徽宗皇帝向童贯面授机宜,为上中下三策:如果辽国人民壶浆箪食以迎王师,不战而收复旧地,是为上策;如果辽国人纳款称藩,则为中策;如其不服,按兵巡边实为下策(3)。
童贯和皇帝想到一起去了,他们经常能够想到一起。童贯同样希望建立不战而拿下敌国的不世奇功。于是,他组织了一系列招降纳叛工作。谁知,被宋朝背信弃义深深激怒的辽国人根本不买账,竟然组织起一支不到两万人的部队前来迎战。
此后所发生的事情,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这支被金国军队打得毫无还手之力的辽国军队,居然如虎入羊群一般地杀入大宋帝国军队大砍大杀,将数倍于己,由宋朝名将担任前敌总指挥的两路宋军打得溃不成军。史书记载说:“自河北雄县以南,任丘以北以及雄县以西,直到保定、正定一带,死尸枕藉,不可胜计。”有一种说法认为,仅仅是因为辽军不想扩大事态,主动收兵,宋军才避免了全军覆没的命运(4)。
这种说法很有可能是成立的。因为,辽军取胜后,曾经派了一位使者来见童贯,相当委婉地对童贯说:“女真人属于叛逆性质,宋朝也应该一样厌恶这种行为。如果贪图眼前蝇头小利,抛弃百年友好誓约;与豺狼结为邻居,为日后留下隐患,实在是不可取。救灾恤邻,是古往今来通行的道理,还望您能再考虑考虑。”应该说,这番话说得中肯而得体,相当通情达理(5)。可惜,此时已经没有什么人能够听进去了。
史书载:徽宗皇帝“闻兵败惧甚,遂诏班师。”(6)
不久,由于天祚皇帝逃得无影无踪,新立的辽国皇帝此时又突然死去,辽国发生国丧。宋朝君臣认为这是个好机会,于是,第二次派童贯提大兵北伐。这一次,主持国政的辽国萧太后顶不住了,派使者晋见童贯,奉上降表,请求念及一百一十九年的睦邻邦交,不要再打了;辽国愿意降为臣属,永为屏藩。童贯不允,下令将来使赶出去。这位使者痛哭着高喊:“辽宋两国,百年和好;盟约誓书,字字俱在;你能欺国,不能欺天。”(7)
结果,事情又一次出乎所有人们的意料:据说,此次迎战的辽军,全部加起来大约有一万人左右,而宋军则至少在十数万人以上。在这种力量对比的情势之下,宋军竟然又一次溃不成军,而且几乎是全军覆没。史书记载说:宋军“自相践蹂,奔堕崖涧者莫知其数”,“陈尸百余里”。而且,经此一役,自三十年前神宗时代起,积累的军备物资、粮草钱财损失殆尽(8)。
这一次,童贯也被打怕了。他害怕朝廷怪罪,秘密派遣部下,前往金国请求派兵夹攻燕京。当年十二月,金兵经居庸关,直捣燕京,很快就将燕京拿到了手。
到此为止,除了两座主动投降的城池之外,堂皇天兵屡屡败绩,几乎无所建树。第一次打败之后,金兵地理隔绝,不知道这个消息。徽宗君臣在给金国皇帝的国书中,还口无遮拦地告诉对方:大宋帝国的军队如约出动,屡败契丹,俘获甚众,军威大震云云。等到第二次大败时,恰好大宋帝国使臣刚刚到达金国大营,不久,就传来了宋军的败报;而且,开战以来,大宋帝国军队大败两次,小败无数,无一胜仗的消息也陆陆续续传到金方的耳朵里。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